中国姓氏名字文化_第1页
中国姓氏名字文化_第2页
中国姓氏名字文化_第3页
中国姓氏名字文化_第4页
中国姓氏名字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中国姓氏名字文化第一节姓氏文化一、姓氏起源及其意义1、姓氏起源:据说姓氏始于伏羲氏,所谓:“正姓氏,通媒妁,制嫁娶”。原始社会之初,人们群居杂婚,伏羲氏觉其弊端,故制定同姓不婚的制度,避免血亲通婚,实现优生繁衍。

中华第一姓:中华万姓同根,根在伏羲,而羲皇故都淮阳,正是中华姓氏发源之地。《三坟》曰:“伏羲氏,燧人子也,因风而生,故为风姓”,因此“风”为中华第一姓。第2页,共3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姓氏产生与传承的意义。

姓氏作为“远禽兽,别婚姻”的符号,是中华民族文明重要标记,中华姓氏经过数千年的繁衍发展,延绵不断,(至今中国历史上使用过的姓氏已有2.2万多种,个别姓氏已失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纽带。第3页,共3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姓和氏的区分社会姓氏母系社会母系氏族社会,人只知其母不知父。为了明确血缘关系,姓即产生。《说文》:“姓,人所生也。”父系社会三皇五帝姓继承,或赐新姓。部落中子孙繁衍,有若干分支迁徙他处,各自独立,即有氏。夏商周女子称姓以别婚姻。人有贵贱等级,贵者有氏,贱者无氏。男子称氏以分贵贱,秦汉以后姓氏混而为一,此后只称姓。第4页,共3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参考:黄帝子孙姓氏姓氏名黄帝姬姓,生于姬水有熊氏,轩辕颛顼(黄帝之孙)姬姓,高阳氏,帝喾(黄帝曾孙)姬姓,高辛氏,帝挚(帝喾四子)姬姓,青阳氏,帝尧(帝喾三子)伊祁姓(生于伊祁)陶唐氏。放勋后稷(帝喾长子)

姬姓弃契(帝喾次子)子姓(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赐为子姓)帝舜姚姓(生于姚墟)有虞氏重华禹帝姒姓夏后氏文命第5页,共3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只有姓有氏有姓母系社会父系社会至夏商周姓氏不分,以姓代氏。秦以后至今第6页,共3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左传·隐公八年》载:“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

《通志·氏族略》载:“三代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姓所以别婚姻,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後,姓氏合而为一。”

《通志·氏族略》载:“秦灭六国,子孙该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自此以后,姓即氏,氏即姓,没有分别。三、姓和氏分与合的记载先秦男子称谓第7页,共3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先秦男子称谓方式举例氏+名孔(氏)+丘(名)以其六世祖孔父嘉的字为氏。子姓。屈(氏)+平(名),字原。其先祖熊瑕被封为屈邑(秭归),芈姓。字+名孔父(字)+嘉(名)叔梁(字)+纥(名)第8页,共3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先秦女子称谓婚前排行+姓孟姜女长卫姬,齐桓公妾

国名+姓褒姒骊姬,骊戎国君之女

婚后所嫁国名+姓卫姜、齐姜所嫁国君谱号+姓庄姜周以前姓氏产生第9页,共3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周以前姓氏产生及获得方式

姓最早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尧帝,姓伊祁,因山而名。舜生于姚墟(今河南范县),大禹其母吞薏苡而生禹,姓为姒。“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国语·晋语四》)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十四人而内二人为姬,二人为己,故十二姓。)

第10页,共3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11页,共3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五、周以后的氏的产生

周代实行宗法制,一个氏的建立表示一个小宗从大宗(氏)分裂出来,另立门户。建立侯国要经周王认可。贵族获得氏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以国名为氏。诸侯国君主以受封的国名为氏。如晋重即晋文公重耳,以国名晋为氏,重为重耳的简称;鲁申即鲁僖公申,国名鲁为氏,申为名。以国名为氏的还有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等。

2、以封地为氏。卿大夫及其子孙以采邑名为氏。如晋国大夫毕万采地为魏,后世子孙以魏为氏;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岔生采邑于苏(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岔生后代便姓苏。据统计,以邑为氏的姓氏近200个。一些复姓由于漫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已不复存在。

3、以同周王或侯君主血缘关系远近之称为氏。周僖王之子虎称王子虎,其孙称王孙苏;郑穆公之子喜(子罕)称公子喜,其孙舍之(子展)称公孙舍之。第12页,共3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P3

4、以先人的字或名为氏。出自此条的姓氏很多,据统计有五六百个,其中复姓近200个。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姓传世。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为氏,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

5、以官名为氏。贵族及其子孙以其官名为氏。宋国执政卿乐喜(子罕)称司城子罕,是以司城为氏。司徒、司马、司空、司寇也是此类。还有籍、谏、库、仓、军、厨等。

6、以职业为氏。如巫、卜、祝、史、匠、陶、屠等。

7、以居住地为氏。诸如东郭、西门、池等等,一般都带邱、门、乡、闾、里、野等字。

8、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

9、以谥号为氏。

10、因赐姓、避讳而改姓。第13页,共3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应劭《风俗通·姓氏》叙述九种:“盖姓有九,或氏于号,或氏于谥,或氏于爵,或氏于国,或氏于官,或氏于字,或氏于居,或氏于事,或氏于职。以号,唐、虞、夏、殷也;以谥,戴、武、宣,穆也;以爵,王、公、侯、伯也;以国,齐、鲁、宋、卫也;以官,司马、司徒、司寇、司空、司城也;以字,伯、仲、叔、季也;以居,城、郭、园、池也;以事,巫、卜、陶、匠也;以职,三乌、五鹿、青牛、白马是也。”第14页,共3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15页,共3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改姓

天子、皇帝赐给臣民姓氏,有褒有贬,恩威并施,大致有三种类型。其一:赐国姓,即皇帝的姓,以表示皇恩浩荡。历史上数唐朝赐臣属以国姓为最多。其他朝代赐国姓的例子也很多,如郑成功原名郑森,由于抗清有功,南明隆武帝赐姓朱,改名成功,因号“国姓爷”。其二:因事赐姓。如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本姓马。因随燕王朱棣(明成祖)参加“靖难之役”有功,赐姓郑。其三:强迫他人改姓。如西汉开国功臣英布,年轻时做过强盗,曾受黥刑。后来反叛刘邦遭镇压,他的后代被西汉王朝强制改姓黥。所以,英布又称黥布。1、因赐改姓第16页,共3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因避改姓

避忌为避忌而改姓,在历史上可谓俯拾即是。具体而言,分为避讳、避祸、避耻等。

【避讳】东汉明帝叫刘庄,为避圣讳,姓庄的就改姓严。如西汉辞赋家庄忌,到东汉明帝时即改称为严忌。到魂晋时期,有一部分姓严的人又恢复姓庄。

【避祸】即躲避灾祸,躲避仇人,躲避迫害。同姓人迁地改姓,以求免受牵连。如战国时有一个游侠叫田光,他出谋划策,让荆轲去刺杀秦王。后来,秦灭燕国,田光的子孙为了逃避秦王的迫害,就姓光了。

【避耻】显然,避讳、避祸而改姓是不得已而为之,所以总是设法与祖姓保持联系。但庆父这种有名的一再制造内乱的人,因有弑君之罪,后代耻于与之同姓,改姓孟。第17页,共3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18页,共3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练习:找一下与自己同姓的历史名人第19页,共3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二节名字文化《说文》:“名,自命也。”

《礼记·檀弓上》曰:“幼名,冠字。”孔颖达《正义》谓:“生若无名,不可分别,故始生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也;冠字者,人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

《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

《礼记•冠义》亦说:“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一、人为什么要有名有字第20页,共3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冠字的原则

东汉班固在《白虎通义·姓氏》中说:“傍其名而为之字者,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这表明了取字要与名有一定的联系。使人见名知字或见字知名。第21页,共3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字与名联系的类型

屈原,名平,字原。《尔雅·释地》:“大野曰平,广平曰原。”

班固,名固,字孟坚。《说文解字·囗部》:“凡坚牢曰固。”《尔雅·释诂》:“坚,固也。”孟,表示行第,乃兄弟中居长者。

曹植,名植,字子建。植、建都是“树立”的意思。《玉篇·木部》:“植,树也。”又《广韵》:“建,树也。”子,为衬字。

欧阳修,名修,字永叔。《广雅·释诂》:“修,长也。”《说文·永部》“永,水长也。”叔,表行第。1、字与名意义相同,二者互为诠释。这是古人命名取字时最常用的一种模式。示例如下:第22页,共3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字是名的解释、补充或延伸,这也是古人命名取字的常用模式,例证如次:诸葛亮,名亮,字孔明。亮、明本可同义互训,而加一“孔”字,则字就成了对名的进一步解释。孔,是“甚”的意思,如《诗·小雅·常棣》:“兄弟孔怀。”王之涣,名之涣,字季陵。《玉篇·水部》:“涣,水盛貌;”《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苏轼,名轼,字子瞻。轼,为古代车子前面的横木,《左传·庄公十年》“登轼而望之。”瞻,就是观望之义,如《论语·子罕》:“瞻之在前。”子,衬字。陆游,名游,字务观。游、观都是游览的意思,务,致力于做某事,如《论语·学而》:“君子务本。”蒲松龄,名松龄,字留仙。留,长久,《尔雅·释诂》:“留,久也。”名与字合起来,表示希望自己“寿比南山不老松”的心愿。第23页,共3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字与名意义相反或相对,形成互补。例如下:韩愈,名愈,字退之。《玉篇·心部》:“愈,胜也。”之衬字。晏殊,名殊,字同叔。《淮南子·本经》。注:“殊,异也。”殊与同反义相应。叔,表行第。朱熹,名熹,字元晦。熹、晦语义相反。《文选·陶潜〈归去来辞〉》:“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李善注:“《声类》曰:‘熹,亦熙字也,熙,光明也。’”《楚辞·九歌·山鬼》:“杳冥冥兮羌昼晦。”王逸注:“晦,暗也。”元,衬字。林逋,名逋,字君复。逋,逃亡,《左传·哀公十六年》:“逋窜于晋。”复,返也,《左传·宣公二年》:“宣子未出山而复。”名为“逃亡,字为“返”,此公名、字颇有调侃意味。第24页,共3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字与名一同表示对前代贤人的景仰,敬慕古人。往往取圣贤名、字、号等方式来命名取字。常在名或字中加师、景、希、次等字。如:范仲淹,名仲淹,字希文。淹,即指江淹,南朝梁文学家,字文通,少孤贫而好学不倦,早年即以文章著名,有《别赋》传世。姜夔,名夔,字尧章。夔,相传为尧、舜时乐官。张养浩,名养浩,字希孟。“养浩”是孟子《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浓缩,这句话是孟子说的,宋濂,名濂,字景濂。濂,取自“濂溪”。宋代周敦颐为理学大师,住在濂溪,人们尊称他为濂溪先生。第25页,共3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5、字与名与儒、释、道,表明父母的重道德重信仰古代用名字来表示某种信仰的例子是非常多。《颜氏家训•风操》曰:“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王维,名维,字摩诘。维摩诘,为梵文的音译略称,他是一位大乘居士,与释迦牟尼同时,善于应机化导,为佛典中现身说法、辩才无碍的代表人物,事见《维摩诘经》。赐号“希夷先生”。陆羽,字鸿渐;《易经·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高明,字则诚。明初戏曲家,《琵琶记》的作者。名与字取自《中庸》:“明则诚。”。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第26页,共3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6、字与名概括经义或使用典故、概括经文及历史掌故,比较典雅。但是,这种方式往往曲折隐晦,很难做到“闻名知字”或“闻字知名”。刘禹锡,名禹锡,字梦得。禹锡,出自《书·禹贡》“禹锡玄圭”句;梦得,出自《史记·殷本纪》“武丁夜梦得圣人”句。名、字分别出于两部古书。李商隐,名商隐,字义山。这个名字化用了商末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之事。李商隐在名字中运用此典。温庭筠,原名歧,字飞卿。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周文王夜梦飞熊,出猎时遇姜尚,得其辅佐,遂建周王朝。因为周人盛于歧山,故名歧,第27页,共34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