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11《郑和远航》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1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11《郑和远航》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2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11《郑和远航》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3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11《郑和远航》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4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11《郑和远航》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郑和远航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7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等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根据文后习题理清课文的脉络。2.

在阅读中感受郑和远航的友好和凶险,了解其深远的意义。3.

学习用理清层次、抓关键词句、想象画面的方法练习复述郑和第一次航海经历,逐步做到清楚、具体、生动。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在阅读中感受郑和远航的友好和凶险,了解其深远的意义。难点:学习用理清层次、抓关键词句、想象画面的方法练习复述郑和第一次航海经历,逐步做到清楚、具体、生动。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2.在初读感知环节,通过梳理文章脉络,划分意义段,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提升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3.在精读课文阶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品味重点句子,在阅读中感受郑和远航的友好和凶险,了解其深远的意义。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及时做出评价。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教师:1.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课1.谈话:“公仪休拒收礼物”“祁黄羊两度荐贤”“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些人这些事在历史长河中,如朵朵浪花激荡着后人的心。课前我们欣赏了三分钟视频,又知道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你能像老师那样用“谁干什么”简要说一说吗?(郑和七下西洋)。2.揭题: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除了影片,人们还用文字保存了这段历史,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郑和远航》。理解“远航”。3.简介人物和事件:题目简要告诉了课文的主要人物是郑和,主要事件是“远航”。关于“郑和”和“郑和远航”你有哪些了解呢?【交流后出示】:郑和(1371年——1435年)。我国明代的航海家,本姓马,名三保,在宫内做过太监。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87年,比麦哲伦早了114年!郑和船队的七次远航,主要活动区域在今天的加里曼丹岛以西海域,旧称西洋,因此这些航海活动总称“郑和下西洋”。读了这则资料你有什么新收获?(二)初读感知1.让我们走进文字,穿越历史的长河,去看看那伟大的壮举吧。(1)请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重点自学下列词语,尝试完成课后习题2.码头派遣瓷器抱拳赠送撕裂范围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2)仔细阅读课后习题三,尝试把课文分成两段,再把第一段分成三层。2、读后组织交流。问题一:(1)认读第一行词语,注意读音和书写。派遣瓷器抱拳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找三名同学交流。

三、激情朗读文字,体会人物艰辛

1.

温馨的画面让人久久难忘。然而,这次航行也充满了凶险。郑和他们的船队到底遇到了哪些凶险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五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完成这张表格。生默读课文,完成表格。教师巡视。2.

展示台展示一位同学的表格。3.

根据学生展示表格相机完成下述内容:(1)那是怎样的风浪啊?用你的读表现出来吧!

开火车读、齐读,师相机评价。

(2)理解“化险为夷”

船队冲出了风浪,脱离了危险,获得了安全,这就是(生接:化险为夷)。这个“化险为夷”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郑和?怎么看出来的?

(3)面对风浪,郑和表现得无比的英勇,面对海盗,郑和表现出无穷的智慧。海盗,你来吧!我们等着,定让你们有来无回!文中哪个词能够表现此时的郑和胸有成竹?(严阵以待)这个“严阵以待”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郑和?怎么看出来的?

7.这一段文字如同一幅幅画面,将旅途的艰辛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穿越时空,再次用心体会那惊心动魄的场景吧!齐读这一节。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五)小结复述方法,学生练习复述

1.师小结复述方法:(1)理清层次

(2)抓关键词

(3)想象画面

2.请同学们试着向同桌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复述要求:1.层次清楚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情节,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尽量做到具体生动。

3.交流1—2人

评价。(六)发现写法1.从郑和远航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郑和一生所进行的七次远航的?除了描写远航外还写了什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你从文章的写法上会有什么发现?2.有详有略写法我们来看看这是郑和一生七次远航的时间和经过的地方,你们仔细读一读,并注意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详写的是第一次而不是其他六次?3.作者除了采用有详有略的方法写了郑和的七次远航,还写了什么?指名说。你有什么话想对郑和或其他人说的吗?作业设计:推荐阅读《明朝那些事》《细说大明》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想和评论。板书设计::

11.郑和远航

(1-3)扬帆起航

(1-5)第一次远航(详)(4)友好交往

选择典型材料

(5)战胜凶险(6—7)其余六次远航(略)

详略得当及远航意义

附表1:《郑和远航

》预习单班级:姓名: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一、自主学习同,识字学词。1.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纠正写错的字: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二、朗读课文,走进文本。1.正确、流利地读一读下面的词语。码头派遣瓷器抱拳赠送撕裂范围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2.通过查工具书,我理解了以下词语。三、课内外链接,查阅资料。通过查阅资料,你对郑和有哪些了解?请写下来。教后反思:成功之处:文本的语文本体性知识很多,生字词、朗读课文等这属于“保底工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对于五年级孩子来说也是老生常谈。如何确定孩子语言发展的增长点?仔细研读课文,我将训练复述、根据语境理解词语作为本文的教学目标。同时,将复述作为一种教学的策略,贯串起对文本人文性知识的把握。我理解的教语文本体性知识,应该是建立在对语文文化、语文课程所体现的价值观的认同基础上的。我们不会因为强调了语文的本体性知识而忽略了文本体现的价值观、语文文化,这两者不应该互相排斥,而是表里关系。之所以提出语文的本体性知识,是为了提升课堂的实效,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系统养成。也许,这就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提出的“面向全体”。这个“全体”是指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的全方面。我努力想实践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引—扶—放,扎实训练复述。不足之处:1.前面资料内容还有待于进一步精选。所选资料应该为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学习做好铺垫,能够凸显出扬帆起航、友好交往、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等方面。2.对于第一次远航三个小标题的处理还需要再集中些。不能任由学生随便交流,尽管学生也能够交流自己的感受,但是这样没有系列,就略显杂乱,课堂思路就显得不是那么明晰。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引导到相应的小标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