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_第1页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_第2页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_第3页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_第4页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北

师大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简单经过、黄海海战、邓世昌、

马关条约、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概况。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

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等爱国将领的主要事迹,

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

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

挨打的主要原因;瓜分狂潮使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民族

危机空前严重。

教学重点:邓世昌的主要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

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

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教学准备:邓世昌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课前五分钟式8分钟)

课前五分钟活动内容;师: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由哪两个

国家发动的?在战争中它们犯下了什么罪行?哪个国家又

趁火打劫,掠夺中国的领土100多万平方千米。19世纪70

年代,收获新疆的是谁?

二、导入新课(激趣式2分钟)

同学们去过东港的大鹿岛吗?那里有邓世昌的墓,

那里曾是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海战的遗址,那么甲午中日战

争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内容。

三、探求新知(直观讲述、自主、合作探究、对比归

纳式,20分钟)

(一)甲午中日战争(8分钟)

1.背景:让学生了解:日本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以后,.确

立的国策和发展方向。从而让学生理解:甲午中日战争并不

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日本政府蓄谋已久的。可通过图示来

理解:

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要求京民地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朝鲜(东学党起义)求助中国支援

指出: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长期以来推行对外扩张政策

和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

2.黄海海战

展示邓世昌的资料,学生讲述邓世昌的事迹。组织学生讨

论:邓世昌的举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李鸿章避战

自保,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3.威海卫战役

威海卫战役,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北洋舰队为什么会全军

覆没?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如战前不做认真

准备,战时极力“避战自保”,有些官兵贪生怕死,慈禧太

后大搞万寿庆典,挪用海军军费等。

学生探究: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失败?引导学生

从两方面来考虑:①从日本方面:蓄谋已久;②从清政府方

面:政府的软弱、政策的失当。

(二)《马关条约》(8分钟)

1.了解谈判的代表、时间与地点。

2.列表归纳其内容及影响

影响结

款容果

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了中

地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国社会

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半殖民

款政经济地化的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程度大

商内地大加深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T

发展

指出:《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

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

(三)瓜分中国的狂潮(4分钟)

本目为小字部分,师引领生自主学习。简单介绍“19世纪

末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形势图”。

向学生指出列强瓜分中国的背景、了解《时局图》中的

熊、狼、蛙、鹰、虎、太阳各表示着哪个国家?展示了当时

的什么现实状况?它有什么含义?思考:列强瓜分中国会带

来什么影响?

四、归纳升华(问答式3分钟)

以板书为线,师生共同归纳: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经过、

结果、影响后,师总结:1894年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甲午

中日战争,战争中涌现出许多民族英雄如邓世昌,但由于清

政府腐败无能,最终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中国的主权再一次遭到践踏,也刺激了列强的侵略野心,出

现了瓜分中国狂潮,使中国民族的危机大大加深了。

五、达标测评(学生完成7分钟)

P20自我测评、《创新设计》。

六、板书设计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原因

黄海海战邓世昌

经过

威海卫战役北洋覆灭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结果签订《马关条

约》(1895李、伊)

影响大大加深

瓜分中国的狂潮

教学反思: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课程标准:

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

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

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下列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简单经过、

黄海海战、邓世昌、马关条约、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概况。

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说出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描述与图示法,情景教学法并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

政策而一手挑起的。

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

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瓜分狂潮使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

重。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中国近代史上发动侵华战争时间最长、给中国人民造

成伤害最大的是哪个国家?

由此引入第三课.甲午中日战争

二、新课:

(一)、黄海海战

首先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学生思考:中日战争的爆发是偶然的吗?

引导学生学.习本节。

师生合作完成本节内容。

最后启发学生思考: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为什么又失败

T?

(二)、《马关条约》

引导学生将《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内容进行比

较:

1、赔款数额有什么变化?

2、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变化?

3、过去的不平等条约有过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的.工厂

的规定吗?

4、这些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影

响?

学生讨论回答后自然得出结论: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

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三)瓜分中国的狂潮

学生自学

小结:指出19世纪末期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马关

条约》的.签订以及瓜分中国狂潮的出现使中华民族的危机大

大加深了;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

了一次的救亡图存的探索。因此,可以把本目作为后面洋务

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内容的背景来学习。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知识与能力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简单经过、黄海海战、邓世

昌、马关条约,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

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等爱国将领的主要事

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

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

动挨打的主要原因;瓜分狂潮使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民

族危机空前严重。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教师可梳理知识要点,构件知识体系)

理时间:_______________

午战役:、结果

人物_______

U、结果

日结果:

战马关条约内容:

争影响:

二、教学教程与分析:

复习: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由哪两个国家发动的?在战争

中它们犯下了什么罪行?哪个国家又趁火打劫,掠夺中国的

领土100多万平方千米。19世纪70年代,收获新疆的是谁?

1、甲午中日战争一一黄海海战:

(1)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日本在走上资本主义道

路以后,确立的国策和发展方向。从而让学生理解:甲午中

日战争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日本政府蓄谋已久的。可

通过图示来理解:

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显民地

A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朝鲜(东学党起义)求助中国支援

指出: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长期以来推行对外扩张政策

和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

(2)、黄海海战

讲述邓世昌的事迹。组织学生讨论:邓世昌的举动体现

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

李鸿章避战自保,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3)、威海卫战役,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北洋舰队为什么会全军覆没?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清政

府的腐败,如战前不做认真准备,战时极力“避战自保”,

有些官兵贪生怕死,慈禧太后大搞万寿庆典,挪用海军军费

(4)、思考: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失败?引导

学生从两方面来考虑:①从日本方面:蓄谋已久;②从清政

府方面:政府的软弱、政策的失当。

2、《马关条约》:指出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

(1)、了解谈判的代表、时间与地点。

影响结

款容果

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了中

地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国社会

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半殖民

款政经济地化的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程度大

商内地大加深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T

r发展

指出:《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

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

3、瓜分中国的狂潮:

本目为小字部分,简单介绍“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狂

潮形势图

(1)、向学生指出列强瓜分中国的背景:了解:《时局

图》中的熊、狼、蛙、鹰、虎、太阳各表示着哪个国家?展

示了当时的什么现实状况?它有什么含义?

(2)、思考:列强瓜分中国会带来什么影响?

三、课堂小结:1894年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甲午中日

战争,战争中涌现出许多民族英雄如邓世昌,但由于清政府

腐败无能,最终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中

国的主权再一次遭到践踏,也刺激了列强的侵略野心,出现

了瓜分中国狂潮,使中国民族的危机大大加深了。

四、布置作业:预习第4课

五、巩固练习:

(1)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的舰队是

A、福建水师B、北洋水师C、南洋水师D、东

洋水师

(2)1895年被迫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清议和大

臣是

A、左宗棠B、李鸿章C、奕沂D、曾纪泽

(3)某电视台要拍摄历史剧《北洋水师》,编写剧本时

应该首先阅读下列()的传记。A、林则徐B、

康有为C、邓世昌D、孙中山

(4)下列四条约中,规定赔款白银二亿两给一国的是

()

A、《南京条约》B、《谖辉条约》C、《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

(5)、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等条约与19世

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区别是()

A、割取领土的面积大B、索取赔款数额

很大

C、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越来越少D、获取在华投

放资本的特权

六、教后记

第三课甲午中日战争

探究预习提纲:

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

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

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师生共同合作互动,反复推敲,将本课的主要知识编

成一首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

了师生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

顺口溜:义和团原名义和拳,扶清灭洋记心间。

山东直隶是渊源,1900八国侵家园。

廊坊天津显神威,《辛丑条约》危害深。

增了负担损主权,完全陷入大深渊。

师:组织学生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准。(调动学生参

与教学活动,体验学习过程,感知历史知识)

K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简单经过、黄海海战、邓世

昌、马关条约、列强瓜分中国狂朝的概况等基础知识;从战

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说出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

响。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运用列举、图示等方法,去了解甲午

中日战争的全过程;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等爱国

将领的主要事迹及分析相关史实,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

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进而掌握如何透过事物的表面看

其本质的基本方法;同时,通过分析、对比等方式来加深对

历史事件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对外扩张而一手挑起来的;

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

得我们敬仰和学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

打的主要原因;瓜分狂潮使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民族危

机空前严重。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和已有经验情况的分析:学生在学

习“鸦片战争的烽烟”“劫难中的抗争”两课时,对资本主

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第一次鸦片战争

中国战败,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标志;第二次鸦片

战争中国再次战败,再次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半

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资本

主义的侵略本性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初二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的分析:初二学生的感

知、兴趣、道德情感等多为感性体验,并对学生的成长起着

重大作用。因此,结合实际,利用电影、图片及教科书的内

容和有关资料进行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近代史中,

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中国处于一次次被动挨打的局

面,进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课程资源的重组和教材的选择

对于甲午中日战争,学生不易理解掌握,所以在“黄海

海战”一目的教学过程中,插入《甲午风云》中有关黄海海

战的精彩场面,将反映当时情况的电影展示给学生,以增加

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感性认识。

关于“瓜分中国的狂潮”一目(楷体字部分),因为帝

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是百日

维新的直接原因或历史背景,正是由于掀起这一狂潮,才有

光绪的变法举动、义和团的壮举,也才上演八国联军的悲剧。

所以,尽管这一目的知识只作为了解的内容,但它能让学生

对此时的中国有更清楚的认识,更便于对以后知识的理解。

教学内容的构思

课前准备:从教科书、课外读物及有关影视作品(如《甲

午风云》)中收集有关甲午中日战争的资料。

K教学重点难点X

重点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和马关条约的内

容及影响。

难点如何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

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K教学方法II

鉴于对《标准》的理解,对教材、教学环境、学生等因

素的分析,确定在本课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启发、引导为主,

图表法、多媒体课件演示为辅,引导学生的思维由集中到发

散,由发散到集中,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学生的活动为分析

讨论、撰写历史小论文等形式。

多媒体在本课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展示《甲午风云》中有关黄海海战的精彩场面、“甲午

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简表”“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简表”“邓世昌的生平简介”《时局图》等。

K教材分析工

1.本节课是在讲述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已经开始进

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半殖

民地社会的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再次战败,

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

加深。因此,本节课是上两节课内容的进一步深化,也为以

后学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深渊奠定基础,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中国人民一次次进

行反侵略反封建的英勇斗争作了铺垫。在中国近代史上,资

本主义国家共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即第一次鸦片

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八国联军入

侵中国的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程度进一步

加深,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

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深渊。而本课的内容正是其中关键的一个环节。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本课主要讲述在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时期,

由于采取正确的措施,政治清明,社会经济高度繁荣,因而

使得唐朝步入鼎盛的基本史实。

2、学情:通过影视作品,学生对于唐朝有或多或少的

了解。对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如武则天、唐玄宗等比较熟

悉,可以利用学生的已有认知来协助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②通过对以上基本史实的了解,学习搜集课本中有

关说明“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这一观点的材料的方法,培

养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武则天与唐玄宗有关用人的史实的了解,明白

“用贤则昌,失贤则亡”的道理;了解曲辕犁这一先进生产

工具的发明与使用对社会生产的积极推动作用的史实,树立

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从唐朝气度恢弘的隆盛风采中,

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学

习的决心。

教学重点: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措施的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理解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有效统治与社会经济

繁荣的相互关系。

教学创意:通过对武则天图像的观察及描述,了解武则

天的基本史实;通过课文中(唐语林)中记载一段有关唐玄宗

统治史料,了解“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通过收集课本中

有关说明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史料(如杜甫诗、“唐朝疆域

图”、丝织品、唐三彩陶俑图片、曲辕犁等),学习搜集有效

信息进行验证史料的方法,明白任何一个史实都要有支撑点

的道理。

课后记:

教学过程与方法: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提问简*复习上节课讲到的内容,并导入本节课。

复习:①火烧圆明园是在哪次侵略战争中发生的?是哪几个国家制造了这一事件?(第

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

②哪个国家趁火打劫,割占了中国多少领土?(沙俄;共计150多万平方千米)

③收复新疆的是清朝哪一位爱国将领?左宗棠)

教师导入: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在古代一直是友好邻

邦。但近代以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后,日本政府制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并将其定为基本

国策,由此积极对外扩张,先后侵略其近邻:中国的台湾和

朝鲜,迫使朝鲜签订《江华条约》。1894年,又寻找借口,

挑起了中日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一一甲午中

日战争。这场战争对两国历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讲授新课】:(27分钟)

一、甲午中日战争一一黄海海战:

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通过援引材料、列图表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首先,展示援引材料:“全皇国为一大城,则若虾夷(北

海道)、吕宋、台湾、满清、朝鲜、皆皇国之屏藩也。虾夷

业已从事开拓,满清可交,朝鲜可伐,吕宋、台湾可唾手而

得矣。”这段材料反映了日本的意图和野心是什么?让学

生了解:日本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以后,确立的国策和发展

方向。从而让学生理解:甲午中日战争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

而是日本政府蓄谋已久的。

然后,利用多媒体图表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甲午中日战争

的背景

资本

甲午中日

指出: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长期以来推行对外扩张政策和蓄谋侵略中国的必

然结果。

2、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由于“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役,因此不可能突兀的讲述“黄海海战”。为

了让学生对整个历史事件有完整的了解,所以,我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将甲午中日战争的

过程简单的连贯起来。当然,要重点强调“黄海海战”。

演示如下:

希望停调

避战日妒

3、黄海海战:

作为甲午中日战争中最为关键的一役,要让学生掌握以下几方面:

①掌握海战的大体经过:通过多媒体再现当时的场面

图片,让学生对战役经过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展示:《黄海海战图》、《致远舰》、《吉野

舰》、《致远舰部分官兵像》、《邓世昌》等图片帮助学生了解“黄海海战”。

②能够通过学过的史实,对邓世昌等抵抗将领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组织学生讨论:邓

世昌的举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

③思考:北洋舰队为什么会全军覆没?指出:黄海海战历时5个小时,日方首先退出战

场。但北洋舰队却在李鸿章“避战自保”的方针下,躲进威海卫。从而丧失了黄海制海权,

导致了北洋舰队后来全军覆没。据此,让学生来讨论上面的问题。

4、思考: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失败?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考虑:①从日本方面:

蓄谋已久;②从清政府方面:政府的软弱、政策的失当。

二、《马关条约》:

指出: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日方扬言进攻北京。慈禧

派李鸿章为全权代表赴日本马关签订了《马关条约》。多媒

体演示:《春帆楼》、《李鸿章》、《伊藤博文》、《签约表》。

在此先引导学生简单回忆清政府同外国侵略者签订的

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侵略战争:《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天

津条约》、《北京条约》和中俄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然

后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来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它

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展示如下:

李鸿章--------------------------------伊藤博文

❶清政府承认朝

鲜“独立自主”;——A①中国国土进

❷割辽东半岛(后।

②举借外

畤同、公咨和澎、

>

Jf③使列强的侵

—►④严重阻碍

任电.in同讣A平桔田佑知1

指出:《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民族危

机。

三、瓜分中国的狂潮:

由于本目为小字部分不是重点。所以,我准备采取简单直观的演示方法向学生展示“19

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形势图”。

首先,向学生指出列强瓜分中国的背景:争夺殖民地、半殖民地是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

义阶段的突出特点;《马关条约》也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

然后,通过多媒体出示“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局图”。让学生通过读书了解:

这幅《时局图》中的熊、狼、蛙、鹰、虎、太阳各表示着哪个国家?并用多媒体展示答案。

并且让学生结合课本和图示说一说:这幅《时局图》展示了当时的什么现实状况?它有什么

含义?

最后,教师总结后用多媒体展示《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表》,让学生更理性地理解

“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并思考:列强瓜分中国会带来什么影响?

国别割占或租借地势力范围

德胶州湾山东

俄旅顺、大连东北

法广州湾广东、广西、云南

英新界、威海卫长江流域

日台湾、澎湖列岛福建

美门户开放政策

【小结】:(3分钟)

19世纪末期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

以及瓜分中国狂潮的出现使中国民族的危机大大加深了;中

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一次又一次

的救亡图存的探索。

【练习】:(5分钟)

一、每课一得.

阅读材料后,组织学生讨论:”甲午战争后中国的巨额

赔款对中日两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二、材料阅读:

阅读材料后,结合本课内容,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解决材

料问题。

三、自我测评:

1、邓世昌;

2、让学生制表完成。

四、目标检测: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主要战役(黄

海大战、辽东战役、威海卫之战)。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掌握《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内容、危害。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

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

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甲午战争是日

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以邓世昌为代表的

)

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的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中华民

族的英雄。清王朝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

备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瓜分狂

潮使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重点: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和《马关条约》

八、、的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如何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

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讨论法,归纳法。课型新授

是否

.、乙

课件采用多媒是

i

学1教学第1课备课第

课时时数时总数3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学生

教学内容

动活动

一、复习,导入新课:本课采用图引导学

片导入。投影展示:邓世昌像生观察图尝试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够带领我们片,讲述邓

回忆这们民族英雄震撼人心、也是最令世昌故事。讲述邓世

人感动的故事?由此导

二、明确目标,指导自学(阅读教入新课,使昌故事。

材15—20页,完成如下任务):学生进入历

1匚I*匕』曲/M由中工门口M曰.U史情境。

么?2.《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3.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三、学生依据以上任务自学,教师巡视并指导。

一出示E

四、根据学生讨论,教师点拨,重点掌标。

握:明确

(—")jyf帮助与

1.日求发动战争的原因和目的是什生根据任务学习目标

么?为什么称:甲午中日战争?(日本自学。电

师巡视检查'和任务。

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

梦想;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督促,i

2.战争的性质是什么?(日本现发问,题适时

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非正义的。)给予

3.邓世昌等将士死得轰轰烈烈,因拨。

为他们用生命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

者。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如何投影:

学习邓世昌的献身祖国的爱国精神。日本的“大

4.黄海一战,中日双方各有损伤,陆政策”分小

实力对比没有太大的变化。北洋舰队的

全军覆没标志着清政府在甲午战争的残组讨论,全

败。清政府在这一战中又遭惨败的原因指导学

是什么?(李鸿章和慈禧太后力主妥协、,生读第15员参与,在

一个是为了“保船避战”,另一个是为页《甲午中

了要过“万寿大典”。.清政府自身的腐日战争形势

相互切磋

败导致了战场上的全面溃败。)图.》

[教师过渡]甲午中日战争由于清

中获得知

政府腐败最终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战

后,日本又向清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

识,培养协

呢?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

响1.时间、地点、双方代表:1895作精神和

年4月在日本马关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投影:

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马关条合作探究

约》。约》的内容。

2.《马关条约》的内容。(1)清政府割能力。

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2)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3)开放沙提问:

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4)《马关条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约》的每一

认U

3.《马关条约》的影响。是继《南项内容对中日本侵M

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国有哪些危者的野心

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害?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点拨,

五、当堂训练--阅读第20页材料,提示。从升

势不意性

思考并回答:李鸿章说甲午战争中国失上找出占

学法点

败的原因在于武器落后,对吗?为什拨:怎样记爆i

忆条约内的时间不

地点。

么?(李鸿章所说的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容?

(时间:

1894年

的原因不全面。武器的优劣不是决定战月地点:

朝鲜丰

争胜负的唯一因素。李鸿章没有认识到岛n

面)

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是甲午中日战争失找d

中日交占

的路线。

败的最主要的原因。)

阅读

六、课堂小结。中国的战败,进一

《马关条

步说明了清政府的腐败。《马关条约》

约》的内

是继《南京条约》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

谷°

的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在孝

师的指弓

下,具体夕

条型

内容

讨论,

归纳。

说15

收获

/

课后“自我测评”

等级

评价

(A/

/

B/C/D)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时间:.

-

签查(盖章):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甲午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分析《马关条约》的内容,并依据内容分析

其影响。

2、过程方法与能力

(1)组织学生讨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请学生讲述邓世昌等人的英勇事迹,观看电

影《甲午风云》,培养再现历史情景并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甲午中日战争中广大官兵和台湾军民英

勇杀敌、顽强反对外来侵略的教学,号召学生向英雄学习,

树立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人生观。

(2)通过帝国主义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打败腐朽无

能的清政府,再次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教学,再次使学生认识

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立志成才、振兴中华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

响。

【教学难点】日本对朝鲜的侵略史实以及清政府在当时

海军情况下为何战败。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1

【教学步骤】

1、导入

提问: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几次侵华战

争?结果怎样?启发学生回答: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鸦片战

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结果都是清政府失败并签

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顺势导入:今天我们来

学习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一一甲午中日战争。然后请学生阅

读课前提示,明确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2、讲解

一、黄海大战

先让学生看教科书上“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

义”一段文字。然后介绍: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

渡,日本制定了“征韩侵华”的扩张政策,而朝鲜正是它完

成大陆扩张的第一步。到19世纪90年代,日本已做好了侵

略中国的一切准备,只差借口了。那么这个借口是什么呢?

为了突破日本对朝鲜的侵略这个难点,教师可以从

日本对中朝两国的侵略蓄谋已久的角度出发,指出日本明治

维新时期,明.治天皇就确定了对外扩张政策,主张要以武力

“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向海外争夺殖民地,

把侵略矛头首先对准朝鲜和中国。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是

近代史上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1876年,日本强迫朝鲜签订

《江华条约》,取得开埠通商,派驻领事的特权。1882年,

日本又通过《仁川条约》,,取得了日本在朝鲜驻兵的权利。

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当朝鲜政府向清政府求援时,

日本乘机派遣大批军队侵入朝鲜。但是,朝鲜农民起义平息

后,日本不但不撤兵,反而强迫朝鲜的傀儡政权要求日军驱

逐在朝鲜的清军,从而暴露了日本侵略朝鲜是为了侵略中国

的真正目的。

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牙山口外偷

袭清军运兵船“高川号”。8月1日,清政府被迫定点,中

日战争正式爆发。由于1894年是旧历甲午年,“甲午中日

战争”。

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教师可以

指导学生看教科书中的民族英雄邓世昌的图片、致远舰冲向

敌舰的插图和小字部分及配套地图册相关图幅,然后请学生

讲述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英勇战斗的故事,让学生充分

发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也可以在讲述黄海大,战前,

播放《甲午风云》电影片段,展示以邓世昌为代表的中国官

兵在战斗中奋勇作战的大无畏精神和为国献身的崇高品质。

教师应带着崇高的感情,描述以下动人的场面:致远号已受

重伤,但邓世昌下令拼死决斗,开足马力猛冲,意图跟日本

主力舰吉野号同归于尽,不幸中敌鱼雷,全船官兵250人壮

烈牺牲。也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叙述。以适时、适度、适当

的电教手段,再配合师生的描述,使学生从中受到潜移默化

的教育。学完黄海海战,请学生回答邓世昌有哪些高贵品

质?及时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

旅顺、大连战役这部分为小字,可让学生自己阅读,

之后请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

欠下了滔天血债,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马关条约》

这是教学的重点,除要求学生雇条约签订时间、中

日双方代表外,主要采用谈话法,用较多的时间对条约内容

逐条讨论,从而加深学生对《马关条约》对中国危害性的理

解首先,教师可选择中日代表在马关春帆楼谈判时的典型

材料,揭露李鸿章一副卖国的奴才相和伊藤博文的帝国主义

饿狼般的贪婪相。谈判一开始,伊藤博文就提出了已拟好的

苛刻条件,并对李鸿章说:“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

在谈到赔款2亿白银时,李鸿章哀求说:“请让稍许,即可

定议。”伊藤博文回答:“如已稍让,尽已让出。”“只管

辩论,但不能减少。”又如谈到割让台湾时,李鸿章说:“台

湾已是(日本)口中之物,何必心急。”而伊藤博文回答说:

“尚未咽下,饥甚!”接着运用谈话法与学生一起讨论:

问: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有什么危

害?

台湾是中国的宝岛,大陆的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

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占领台湾达50年之久,不仅掠夺了

资源,而且把台湾作为侵略中国大陆的基地。

问:赔款白银2亿两有什么危害?

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

担;这笔巨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中85%作为

日本军费,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发展;清政府除

了大肆搜刮外,还要大借外债,更加依赖帝国主义。

问: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有什

么危害?

马克思曾把比较法视为理解历史现象的钥匙。教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采用《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

京条约》、《马关条约》开设商埠的复合投影片进行比较。《南

京条约》开设的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通商口

岸,都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天津条约》开设的汉口、南

京等十处通商口岸,已深入到长江中游和长江以北;《北京

条约》开设天津为通商口岸,北京的大门被打开;《马关条

约》开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说明最富庶的

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对日本全部开放,其他帝国主义

国家也可向这些地区倾销商品。

问: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有什么危

害?

以前也有西方列强在中国开工厂,但没有条约依

据,现在有了条约依据,反映了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达

到一个新的水平;西方在中国建厂,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

原料,严重阻挠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通过共同,讨论,师生对《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的

危害达成达成以下共识:

《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

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

化。

台湾军民的反抗这部分为小字,可让学生自学。看

完小字后,请学生认真仔细地品教科书选自《申报》的材料,

明确:《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的消息,使全国群情激愤,台

湾爱国志士徐骥组织义军同清军将领刘永福配合,狠狠打击

侵台日军。台湾军民反对割让台湾的斗争,表现了中华民族

抗敌御辱的坚强意志和爱国主义精神。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下列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简单过程、

黄海海战、邓世昌、马关条约、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概况;

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说出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描述与图示法,讲述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

政策而一手挑起的;

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

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瓜分狂潮使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

重。

教学重难点:

重点: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和《马关条约》的

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如何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

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世纪末期,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对殖民地的殖民

掠夺也更加变本加厉。本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自然也更加灾

难深重。

请问同学们,在中国近代史上发动侵华战争时间最长,

给中国人民造成伤害最大的是哪个国家?

教师指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最深重

的灾难。

板书课题。

二、新课

1.第一目黄海海战

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最具代表性的一次战役。课文

介绍了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海战经过、海战的直接结果等。

⑴背景:

1868—1873年,日本明治政府推行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义务教育,改革

土地制度。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明治维新。

这次改革,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资本主义逐渐发展

了起来,自然,它也跟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一样,逐步走上了

资本扩张和掠夺道路。跟日本一衣带水的中国也成了它侵略

的目标。1869年,明治天皇颁布一道“御笔信”,直言要“开

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此后,日本军国主义分子

特别制定了《征讨清国策》,提出要与中国进行一场以“国

运相赌”的战争。为了准备战争,日本做了各方面的准备,

课文中小字作了描述。1894年,朝鲜南部爆发“东学党”农

民起义,朝鲜请求清王朝派兵协助镇压起义,日本趁机制造

借口,出兵朝鲜。

⑵海战经过:(课文内容)

邓世昌的举动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不畏强暴,勇

于抗争,不怕牺牲)

⑶海战的结果及后来的历史:

海战从下午战至傍晚,共5个多小时,中日双方各有伤

亡,均有战舰损失。

海战后,北洋舰队在李鸿章“避战保船”的方针下,躲

进威海卫,,从此失去了主动出击的机会,日军由此控制了黄

海海域的制海权。1895年,日军海陆两路夹击威海卫,白洋

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

2.第二目《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以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最终

结果是由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

条约》。大家思考一下,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为什么又失

败了?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课文内容)

比较:《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

⑴割台湾等领土,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而

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⑵空前的赔款数目,要求清

政府三年内还清,而清王朝的年收入只有白银8000万两;

为了筹款,清政府只有加紧搜刮百姓或者向列强借贷;列强

通过贷款不仅控制了中国的财政,而且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

政治,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的程度。⑶开埠通商,使日本的侵

略进入到中国最富裕的地区。⑷开设工厂一条是马关条约第

一次提出.。通过这种方式,列强榨取的利润不仅远远超出在

本国设厂,而且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阻碍了中国生

产力的发展。⑸.朝鲜独立自主,意味着中朝之间宗藩关系的

解除。不管从哪一条内容看,它的危害性都超出了《南京条

约》。所以,《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

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学生阅读课后“每课一得”。

3.第三目瓜分中国的狂潮

教师简介背景、概况和影响。(参看教师用书P23—24)

三、课堂小结

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是清政府的莫大耻辱。

邓世昌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

勇于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

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四、课堂作业

1.课后“材料阅读”。

2.课后“自我测评”。

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测试卷

8年级历史科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班级姓名座号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日本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

侵略战争的是

.A..明清时期的倭寇劫掠

B.1894年的甲午战争

C.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

D.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

()2、以下有关中日甲午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战争发生在1894年至1895年

B.1894年为农历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C.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

D.战争后的中国开始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深渊

()3、甲午中日黄海海战的结局是

A.中方损失大于日方B.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C.日本舰队丧失主力D.北洋舰队丧失

主力

()4、”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此

联哀悼的是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A.林则徐B.李鸿章C.

邓世昌D.左宗棠

()5、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日本

军费白银()

A.2亿元B.2亿两C.2亿3千

万元D.2亿3千万两

()6、《马关条约》与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系列不平

等条约相比,其内容和影响都是全新的是

A.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增辟通商口岸

C.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7、《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

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A.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巨额军费

C.增开通商口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