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八年级语文上册特色备课资源(统编版)_第1页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八年级语文上册特色备课资源(统编版)_第2页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八年级语文上册特色备课资源(统编版)_第3页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八年级语文上册特色备课资源(统编版)_第4页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八年级语文上册特色备课资源(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使李白搁笔,崔颢从此名气大盛。

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毁;1985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长江之滨。昔日的黄鹤楼有“天下绝景”之称,今日的黄鹤楼更雄伟、壮丽。据史料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楼高五层(加夹层为十层),高米。主楼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黄鹤楼黄鹤楼崔颢陈春晖

崔颢(hào)(704年—754年),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原籍博陵安平(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唐朝著名诗人。唐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及第,官至太仆寺丞。天宝年间,为司勋员外郎。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早期诗作多写闺情和妇女生活,诗风较轻浮,反映上层统治阶级生活的侧面,后期以边塞诗为主,诗风雄浑奔放,反映边塞的慷慨豪迈、戎旅之苦。诗人简介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七言律诗)hàoqī诵读诗歌zǎi黄鹤楼

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七言律诗)注释: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鹄矶上。昔人: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晴川: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川,原野。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鹦鹉洲: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乡关:故乡。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读懂诗意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百年来只剩白云在此飘荡。晴天从黄鹤楼遥望对岸的原野,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木茂盛。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眼前只见雾霭笼罩江面,令人发愁。1.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昔日仙人乘黄鹤过此,如今人去楼空,令人惆怅。借传说落笔,感叹物是人非。

为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赏诗悟情借费祎登仙传说为诗境涂上神奇的色调。2.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诗人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朵朵漂浮不定。作者多想像仙人一样能骑上黄鹤,腾云驾雾,即刻回故乡。承上联进一步写岁月不再,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颈联:描绘了诗人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到的清晰明丽、富有生机的景象,为下文抒发思乡之情作铺垫。色彩鲜明,对仗工整,各用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3.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变化,这两句诗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诗人用烟波暗喻愁绪,挥之不去,驱之不散,充溢心头;又以烟波下的江流,暗喻愁绪无穷无尽。

末联点题。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日暮途远,烟波浩渺,抒发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4.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在诗的末尾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1.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情感的是哪一个字?愁全诗以“愁”字收篇,有什么作用?

全诗以一“愁”字作结,点出了全篇的主旨。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意境相照应,从而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了缠绵的乡愁。

合作探究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3.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这首诗通过诗人在仕途失意之际游览黄鹤楼的所见所感,借景抒情,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情,抒写了思念家乡的愁思。

这首诗意境开阔,虚实相映,情景交融,情味悠长。

课堂小结1.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

诗由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感情真挚,气势苍莽。艺术特色2.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

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整首诗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3.气势流畅、前散后整的格律美。

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连用三个“黄鹤”,绝无半点滞碍。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规,不回到格律上来,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为七古了。因此,颔联破题,格调上由变归正;境界上,晴川树木、萋草满洲的眼前景象,又与前联叙述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形成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末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这样能回应前面,如豹尾之能绕额的“合”,也是很符合律诗法度的。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是天才诗人。然而,惟独李白临黄鹤楼时,没能尽情尽意,“驰志”千里。原因也很简单,所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当他“至金陵,乃作凤凰台诗以拟之”,直到写出可与崔颢的《黄鹤楼》等量齐观的《登金陵凤凰台》时,才肯罢休。拓展延伸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游憩,凤凰飞走后只剩下凤凰台,但长江依然奔流不息。吴国王宫里,野花杂草埋没了僻静的小路,东晋时代的王公贵族们都死去了,只留了一座座荒凉的坟墓。从凤凰台上远望,三山隐没于烟雾之中,似有似无,位于江心的白鹭洲把水分开来。天上的浮云遮蔽了太阳的光辉,望不见长安,使人心中无限忧愁。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思乡诗文名句知多少?1.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