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阳一中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考试高二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个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下图是一个庄园的图解。据此可知,西欧庄园的主要特点是()A.等级森严 B.自给自足 C.中央集权 D.市民自治【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图片可知,中古西欧庄园内有耕地生产粮食,有果园生产果蔬品,有面包房、牧场等等,这体现了中古西欧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体,B项正确;从材料中并不能看出“等级森严”,排除A项;中古西欧存在大大小小的割据封建领主,并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排除C项;市民自治强调的是城市而非庄园,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2.外来农作物进入古代中国有三次高潮,其中前两次传入的农作物命名多带“胡”字,如“胡麻”“胡萝卜”,第三次传入的农作物命名则多带“蕃”字,如“蕃茄”“蕃豆”。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国A.对外贸易对象的变化 B.传统华夷观念的转变 C.综合国力呈下降趋势 D.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前两次农作物通过传统丝绸之路传入,而第三次传人的农作物则是经新航路进入我国的,后者与前两次来华贸易的对象明显不同,A项正确;称外来事物为“胡”、“蕃”说明传统的华夷观并未改变,B项错误。对外来事物的“胡”、“蕃”之谓不能说明综合国力的下降,外来事物的进入中国并非受益于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闭关锁国政策,CD两项错误。3.20世纪20年代,南方军阀热衷于打起“自治”旗号,如湖南督军谭延闿提出“湘人治湘”,四川督军熊克武号召“川人自主”,广东陈炯明则表示“粤人自治”。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地方割据寻求法理依据 B.北洋政府统治基本瓦解C.政治宣传推动全国统一 D.民主共和成为社会共识【答案】A【解析】【详解】地方军阀为了实现割据,打出不同的“自治旗号”,其目的在于为割据寻找法理依据,A项正确;北伐战争基本摧毁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排除B项;对方军阀的“自治”不利于国家统一,排除C项;D项错在“共识”,排除D项。故选A项。4.对于战国诸子而言,“无君”的状态是无法忍受的,君主权力的存在被看成是“治”的前提,甚至上升到文明存续的前提。这折射出战国时期()A.诸子思想差异逐渐消失 B.君主专制成为士人共识C.宗法观念具有深刻影响 D.人们渴望稳定社会秩序【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战国诸子肯定君主权力存在的作用和意义,这体现了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人们渴望稳定社会秩序,D项正确;诸子思想差异依旧存在,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战国诸子肯定君主权力存在的作用和意义,未涉及君主专制,排除B项;材料折射出战国时期人们渴望稳定社会秩序,未体现宗法观念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5.查理一世,斯图亚特王朝的第十位苏格兰国王,其在位期间独断专行,厉行君主专制,因为其违背了英国的政治传统从而成为英国历史上唯一被公开处死的国王;但学者认为其被处死也违背了英国的政治传统。以上两个传统的法理依据是()A.《王位继承法》 B.《权利法案》 C.《大宪章》 D.《人权宣言》【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英国)。据本题材料和所学可知,查理一世独断专行违背了《大宪章》的有限王权原则,1649年英国处死国王违背了《大宪章》中强调国王的合法地位与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C项正确;据所学,查理一世厉行君主专制等与18世纪初才出台的《王位继承法》无关,排除A项;据所学,《权利法案》是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据所学,《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并非英国的政治传统,排除D项。故选C项。6.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政党政治兴起,辉格党和托利党都以控制议会、进入内阁作为斗争目标。此间君主多组建两党混合内阁,但因为对外战争,威廉罢免内阁中反战的托利党人,安妮女王则罢免内阁中不愿停战的辉格党人,先后建立起一党制内阁。这反映了英国()A.议会中政党斗争激烈 B.国王仍为权力中心C.两党左右了国家政局 D.民主制度有待完善【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材料所述时间为17C末18C初,英国已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为权力中心,但仍保留国王的部分权力,因而出现了材料中国王威廉和安妮因为个人对战争的态度而干涉内阁中的成员任命,表明英国民主制度有待继续发展,D项正确;材料虽一定层度体现英国议会中的政党斗争,但是材料主旨是《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虽确立君主立宪制这种代议制民主,但国王依然可以干涉内阁,反映英国18世纪初民主制度有待完善,排除A项;B项错误,据所学,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议会为权力中心,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当时英国国王与政党相比对政局影响更大,排除C项。故选D项。7.非洲、美洲、亚洲和澳大利亚提供自然资源和农产品,英国、欧洲和美国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带动了海上运输和陆地运输的发展。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而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这一格局表明()A.世界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B.世界经济发展趋向平衡C.国际分工具有不合理性 D.第一次工业革命勃然兴起【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20世纪初确立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非洲、美洲、亚洲和澳大利亚等殖民地半殖民地提供自然资源和农产品,欧美国家负责加工和消费原料,并攫取大量利润,反映出当时国际分工具有不合理性,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世界经济秩序的不公平不公正,并非世界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排除A项;世界经济发展趋向平衡与“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不符,排除B项;据所学,非洲等地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8.关于传统音乐,《周易》有所谓“先王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享祖考”之说。至春秋战国又有“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这可以用来说明,传统音乐()A.顺应了大一统的趋势 B.由尊神灵走向重人伦C.由敬祖先走向重民本 D.维护了贵族等级秩序【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可以看出传统音乐更加注重人伦关系,B项正确;春秋战国是分裂时期,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民本思想,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更加注重人伦,并未涉及维护贵族等级秩序,排除D项。故选B项。9.1945年7月,黄炎培先生向毛泽东询问如何才能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以及“人亡政息”的周期律。毛泽东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团结全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 B.倡导建立国统区的第二条战线C.自我革命和从严治党的决心 D.善于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核心信息是中国共产党跳出“政怠宦成”“人亡政息”“求荣取辱”的历史规律的途径是,让人民监督党和政府,体现了共产党自我革命和从严治党的决心,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材料体现的是中共自我革命和从严治党的决心,而不是善于学习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排除D项。故选C项。10.“节妇”是宋代理学家们为妇女树立的道德楷模,但宋代法律不曾笼统禁止过妇女改嫁,《宋刑统》禁止的只是居丧改嫁、强迫改嫁、背夫改嫁和嫁娶有夫之妇,而且这些条文全部抄自《唐律疏议》,无一字增损,无一字改动。这表明当时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贞节观 B.延续了唐朝以来的男女平等观念C.理学贞节观尚未成为官方主流意识 D.妇女社会地位低下且依附于夫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但宋代法律不曾笼统禁止过妇女改嫁”可以看出,理学所强调的基本准则,如贞节观,并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商品经济所产生的影响,排除A;男女平等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11.据记载,明代万历时濮镇“改土机为纱袖,制造绝工,濮袖之名遂著远近;……远方大贾携橐群至,众庶熙攘于焉往”。南浔、乌青、震泽、盛泽等地也出现了类似情况。这反映了()A.市镇经济的繁荣 B.官营手工业的衰落C.海外贸易的发达 D.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改土机为纱袖,制造绝工,濮袖之名遂著远近;……远方大贾携橐群至,众庶熙攘于焉往......南浔、乌青、震泽、盛泽等地也出现了类似情况”可知,明朝时期,随着生产技术的改进,产品精美,致使大量商人蜂拥而至,全国很多地方出现类似情景,说明了明朝时期市镇经济的繁荣与发展,A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官营手工业的衰落,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海外贸易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雇佣关系的出现,无法判定是否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排除D项。故选A项。12.图片中的场景发生在我国80年代初期,它反映出()A.市场经济渐成共识 B.农业合作化发展C.政府职能转变 D.政社合一推进【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图片描绘了80年代初期撤社建乡的情景,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在农村中的基层单位,又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在农村中的基层单位。而乡镇是实行政社分开原则,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机构,撤社建乡体现出政府职能的转变,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80年代初期,市场经济尚未形成共识,1992年南方谈话和十四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市场经济逐渐成为共识,排除A项;农业合作化是指新中国成立后,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与材料事件不符,排除B项;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材料反映的是撤社建乡,排除D项。故选C项。13.下表为雍正至嘉庆时期部分被批准的奏折。由此可知当时()内容出处奏折1为(征战准噶尔)沿边口外均应照例添设驿站,以便文移以重军务事雍正7年(1729年)川陕总督岳钟琪奏折2驻藏大臣应每年亲历后藏一带巡查,并将该处防兵就便查察乾隆54年(1789年)成都将军鄂辉奏折3新疆地方鼓铸乾隆钱二成,嘉庆钱八成,一体行用嘉庆五年(1800年)阿克苏办事大臣阳春A.行政体系完备 B.边疆治理水平提升C.对外战争频繁 D.封建统治危机初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雍正至嘉庆时期部分被批准的奏折......征战准噶尔......驻藏大臣......新疆地方鼓铸乾隆钱二成,嘉庆钱八成,一体行用”可知,雍正至嘉庆时期,通过军事手段、设置官员、统一货币等手段,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提升了清朝时期的边疆治理水平,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说明行政体系完备的信息,排除A项;对外战争频繁,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封建统治危机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14.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指令、管理”等成为最时髦的名词。这反映出当时()A.美国尝试计划经济体制 B.苏联计划体制优势明显C.社会主义广泛传播 D.新经济政策效果显著【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29年至1933年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时的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通过实行一五计划,成为工业强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体现出此时苏联计划体制的优势,B项正确;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实行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政策,但这并不属于计划经济体制,排除A项;材料中反映了西方人士在经济危机期间到苏联学习,但美国等西方国家并没有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排除C项;20世纪30年代,新经济政策已经被废除,排除D项。故选B项。15.下图是17至18世纪中国白银购买力情况。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赋役的货币化导致白银贬值 B.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C.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D.商业税成为政府主要税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7至18世纪中国白银购买力情况”可知,从17世纪前半到18世纪后半,中国白银的购买力在不断下降,说明白银在不断贬值,这与在国际贸易中,中国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处于贸易顺差地位,大量白银流入相关,C项正确;导致白银贬值的是白银数量的增加,排除A项;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商业税成为政府主要税源,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6.1931年,农村革命根据地以累进税制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田赋,向店铺征收营业税,对经过中央根据地24个关卡货物征收过境税。因此,1932年7月以后,红军部队不再担负筹款任务,而是由根据地的中央政府财政部门为其提供给养。据此可知,当时()A.红军的财政保障能力提高 B.敌后根据地遭遇严重的困难C.中共放弃了土地革命政策 D.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被粉碎【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红军部队不再担负筹款任务,而是由根据地的中央政府财政部门为其提供给养”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30年代初中共调整根据地的税收政策,增加了根据地的财政收入,因此红军部队的给养由根据地的中央政府财政部门提供,不再担负筹款任务。这说明当时红军的财政保障能力提高,A项正确;依据材料时间可知,涉及的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而非抗战时期的敌后根据地,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土地革命,而且“放弃”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是否被粉碎,排除D项。故选A项。二、材料题(本大题共四小题,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世纪,英国政府在多种社会力量的推动下,循序渐进地颁布了一系列工厂法,对于女工、童工以及青工的工作时间做出了具体的规定。19世纪后半叶,政府将纺织行业实行的工厂法推广到其他所有行业。这一时期工厂的工作环境尤其是卫生安全防护等问题,逐步成为工厂法关注的新目标。1867年出台的法案,将监管作坊的权利赋予地方政府任命的卫生官;同时还明确规定,童工每周必须上学,并接受10小时教育。从1871年起,作坊监管权从地方政府转移到中央政府手中,同时,工厂视察员也肩负起监管作坊的职责。到19世纪末,无论在覆盖范围上还是在法案内容上,英国工厂立法,在推广中走向完善,这为以后新的工厂立法出台以及福利国家兴起提供了前提。——摘编自刘金源《19世纪后半叶英国工厂立法的演进》材料二

近代中国工厂主疏于管理制度的建设,相当程度上沿袭了封建把头式的管理,视工人如草芥,工资低、工时长、教育缺乏、卫生条件差、抚恤津贴少是中国近代工人的生存常态……1925—1927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二、三、四次全国劳动大会连续召开,先后通过多个决议案,在经济斗争、职工运动、罢工战术、失业问题、劳工教育等方面达成一致。中华全国总工会于1925年成立,会员人数迅速提升。1928年,国际劳工局局长多玛氏来华视察劳工情形,提出我国制定劳工法应该注意的事项。劳工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星期评论》《民国日报》等亦以研究劳工问题闻名。社会团体和知名人士也发出了呼吁。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南京国民政府在1929年颁布了中国近代第一部《工厂法》。——摘编自饶水利《南京国民政府<工厂法>研究:1927193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工厂法立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第一部《工厂法》出台背景。【答案】(1)特点:实施范围逐步扩大;涉及内容越来越丰富;监管工厂的主体多元。影响:推动工业革命的发展;为福利国家兴起提供基础;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有利于推动初等教育的发展,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2)原因:阶级矛盾日趋尖锐;中国共产党斗争的推动;工人阶级力量的增强与工人运动的发展;国际与国内知名人士的推动;社会舆论的呼吁;南京国民政府树立新形象的需要。【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对于女工、童工以及青工的工作时间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得出实施范围逐步扩大;根据“19世纪后半叶,政府将纺织行业实行的工厂法推广到其他所有行业。这一时期工厂的工作环境尤其是卫生安全防护等问题,逐步成为工厂法关注的新目标。”可得出从内容角度分析,得出涉及内容越来越丰富;根据“从1871年起,作坊监管权从地方政府转移到中央政府手中,同时,工厂视察员也肩负起监管作坊的职责。”可得出监管工厂的主体多元。影响:根据“到19世纪末,无论在覆盖范围上还是在法案内容上,英国工厂立法,在推广中走向完善,这为以后新的工厂立法出台以及福利国家兴起提供了前提。”可得出推动工业革命的发展;为福利国家兴起提供基础;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有利于推动初等教育的发展,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等。【小问2详解】原因:根据“相当程度上沿袭了封建把头式的管理,视工人如草芥,工资低、工时长、教育缺乏、卫生条件差、抚恤津贴少是中国近代工人的生存常态”得出阶级矛盾日趋尖锐;根据“1925—1927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二、三、四次全国劳动大会连续召开”可得出中国共产党斗争的推动;根据所学可得出工人阶级力量的增强与工人运动的发展;根据“1928年,国际劳工局局长多玛氏来华视察劳工情形,提出我国制定劳工法应该注意的事项。”可得出国际与国内知名人士的推动;根据“《星期评论》《民国日报》等亦以研究劳工问题闻名。社会团体和知名人士也发出了呼吁。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南京国民政府在1929年颁布了中国近代第一部《工厂法》。”得出社会舆论的呼吁;南京国民政府树立新形象的需要。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19世纪末,英国一国占世界资本输出总量的近一半,远远超过了占第二位的法国。这一状态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仅从贸易收支角度来看,英国从海外投资地获得的利益,或者从海运以及劳埃德公司等有名的大型保险公司等得到的收入,使得财政出现大幅盈余。世界资本主义体制虽然出现了多极化趋势,但英镑持续维持着世界经济基础货币地位的事实中就有着这样的经济基础。——摘编自(日)福井宪彦《近代欧洲的霸权》材料二目前来看,美元国际地位下降,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以及人民币等世界主要货币可能成为国际外汇储备的重要币种。中国要加快自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要素市场的竞争和开放,减少收入差距,解决内部的结构性问题引起的经济矛盾,从根本上提高中国经济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摘编自曲双石、谭琦《国际货币体系变迁评价与展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镑成为世界货币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民币国际化应该注意的问题。【答案】(1)原因:通过工业革命长期居于世界经济和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占有最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坚持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任答两点即可)(2)注意问题:深化改革开放,提升中国经济的世界影响力,扩大人民币世界竞争力;兼顾内外,平衡发展;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构建。(任答三点即可)【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的“在19世纪末,英国一国占世界资本输出总量的近一半,远远超过了占第二位的法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通过工业革命长期居于世界经济和贸易第一大国地位”;根据材料一中的“英国从海外投资地获得的利益,或者从海运以及劳埃德公司等有名的大型保险公司等得到的收入,使得财政出现大幅盈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占有最广阔的海外殖民地”;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坚持自由主义经济政策”。(2)根据材料二中的“中国要加快自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要素市场的竞争和开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兼顾内外,平衡发展”;根据材料二中的“解决内部的结构性问题引起的经济矛盾,从根本上提高中国经济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深化改革开放,提升中国经济的世界影响力,扩大人民币世界竞争力”;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构建”。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欧近代民族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为建设民族国家,第二为民族侵略与扩张。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而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要么对基督教的。16、17世纪,西欧摧毁普世世界国家,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君主国家。刚开始资产阶级与王权相结合,但随着王朝国家不能体现他们的利益要求时,他们展开了对王朝国家的批判,要求获得自由平等人权,要求用新的政治原则、观念来构建民族国家。——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材料二在民族主义的感召和激荡下,从前那种只知有教,不知有国的情况发生变化。“君主的利益不再只与贵族的利益相吻合,而是扩展到与全民的利益相吻合”。中世纪文明那种孤立性、分散性的特点,开始朝全国性、统一性,以及公利和公权为主的方向演变。⋯⋯民族主义作为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和精神武器,是一面革命的旗帜,具有很大历史进步性……但是,民族主义本身却带有不可克服的狭隘性和排他性……正因如此,“当西欧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为一种带有侵略性的殖民侵略和扩张的学说”。改编自赵文亮《民族主义与二十世纪的战争》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民族主义形成和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影响。【答案】(1)具有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