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考模拟汇编历史试题_第1页
福建省高考模拟汇编历史试题_第2页
福建省高考模拟汇编历史试题_第3页
福建省高考模拟汇编历史试题_第4页
福建省高考模拟汇编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届福建省高考模拟汇编历史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2·福建莆田·二模】,如“(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其受年?十一月。”“癸未卜,有祸百工。”这反映了,商代()A.神权对王权的支配 【2022·福建福州·一模】,州举秀才、郡察孝廉,通常为本州郡人。南北朝时,异地察举和异地求举觅举之风渐趋流行,这反映了()【2022·福建福州·一模】“私”关系上,最亲密的是血亲,其次是姻亲,再次是有恩于皇帝的旧臣(甚至是宦官),最后是皇帝信任或合意的其他人。这反映出唐代()C.“家天下”观念浓厚 D.贵族政治影响统治秩序【2022·福建厦门·二模】,在井盐富集的蜀地,朝廷控制大口浅井以垄断盐利。仁宗时,民间开始以新技法开凿小口深井——“卓筒井”。官方屡禁不止后,遂允其兴开并行盐课。蜀地盐井的发展表明()【2022·福建莆田·二模】5.《春秋》开正史“为王者讳,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之先河;唐太宗为《晋书》中的司马懿等人写评论;清修《明史》,康熙、雍正等亲自把关,并残酷镇压民间修史。这反映了,中国古代()【2022·福建泉州·三模】6.《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记载:1889年的福州,“工匠不能替他的工人谋得职业,这些工人在过去茶叶上市时,总是忙于装修茶箱和茶盒的……现在只有一半人是运茶所必要的。这些人成为目前可能发生的骚乱的根源。”这一现象()【2022·福建漳州·一模】,科学与民主“若舟车之有两轮”,缺一不可,为此向青年陈述了“六义”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提出民主与科学意在()【2022·福建·高三】,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进行大量的农村调查,形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兴国调查》等调查报告,提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等论断。这些论断() B.纠正了农村工作的“左”倾错误【2022·福建·高三】,党中央明确提出在新解放的城市中,要谨慎清理国民党的统治机构,没收官僚资本要有明确界限,禁止农民团体进城捉拿和斗争地主,不要轻易提出增加工资减少工时的口号等。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联合资产阶级,保证工厂运行 ,维护城市稳定,积累军事力量 管理经验,推进解放进程【2022·福建·高三】10.1954年,中国代表团和苏、美、英、法一起参加了旨在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并且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推动了会议的进程;会后中英关系获得明显改善。这说明中国当时()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2022·福建·高三】,中国出版业体制改革从发行领域深入展开,提出了“三建一转”的改革任务,即建立大型批发市场和批销中心,建立新型购销关系,建立和完善市场规则,转变出版社自办发行的观念和机制,实现以“规模数量增长为主向质量效益提高为主”的阶段性转移。这一举措的出台主要是由于()【2022·福建·高三】,古代雅典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方式,培养合格而忠诚的公民,满足不同职业的人才需求,建构了与其社会相适应的公民教育体系。古代雅典公民教育体系的建构()【2022·福建·高三】,日本启动了“明治改历”,废除了沿用千年的太阴历,改用太阳历。太阴历通过日出和日落来确定时间,反映自然节气的转换,但每天和每个节气的长短都不固定,准确性远不如太阳历。这一做法()A.加强了日本国民的民族认同感 C.为明治维新的开展做好了准备 【2021·福建莆田·高三】,世界无线广播诞生;1928年,美国收音机的家庭拥有率增长到27.5%。与对手不同的是,罗斯福的竞选团队在全国各地买了大量的广播时段……他很快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政治人物,最终高票当选。这一现象说明()【2022·福建龙岩·一模】年法德缔结“文化协定”,规定在国内法律的范围内,两国所有教育机构都必须对“对方国家的问题进行更为客观的描述”。这表明法德缔结该协定意在()【2022·福建福州·一模】,苏共中央通过决定,将拖拉机等农业机器卖给集体农庄,并将机器拖拉机站改组为机器修配站。但原机器拖拉机站的人员不愿变为农庄庄员,其中驾驶员有一半左右离开了农业岗位。这一现象反映了()A.赫鲁晓夫改革缺乏群众基础 【2022·福建莆田·二模】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中国古代儒学家创作了众多传世经典,传承了儒家思想,其中包括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和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有学者为《春秋繁露》撰写推介词:《春秋繁露》是西汉思想家董仲舒的代表作,记录了董仲舒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儒学思想体系,阐述了“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等内容,为汉代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四书章句集注》写一段推介词,并概括儒家思想在传承过程中的主要特征。【2021·福建泉州·一模】,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努尔哈赤在八大贝勒(旗主)会议的基础上,增设若干名理政听讼大臣,责成他们与八旗旗主一同议政。皇太极时正式有“议政大臣”职名,并任命更多较低品秩贵族参与议政。随着国家的逐渐统一,议政王大臣会议与皇权矛盾日益显露。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设立南书房,由皇帝挑选亲信文人组成机要秘书班子,重大政务不再交付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改为南书房传谕或遵旨起草上谕。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又设立军机处,作为辅助皇帝决策的机构,使权力日益集中于皇帝。议政王大臣会议变成一些不当权的贵胄世爵挂靠之地,或是给予一些大学士、尚书之类官僚例兼虚衔的部门。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取消。——摘编自阎步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等材料二13世纪时,英国势力强大的贵族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限制王权,迫使国王成立了议会。议会有决定征税、颁布法律等权利。议会参加者最早是贵族,后来增加了教士、骑士和市民的代表。14世纪,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又称贵族院,下院又称平民院。1629年,查理一世为强化王权,解散了议会。1640年,查理一世决定向苏格兰开战,最终召开议会,要求议会同意他的征税事宜,但议会拒不服从,反而要求清算他的专制。1642年,国王与议会爆发内战。1649年,议会军获胜,并处死查理一世。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再次重申征税权与议员的各项基本权利,正式确定议会拥有国家的主权,英国君主立宪制正式确立。——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析议政王大臣会议存在和废除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议政王大臣会议与近代英国议会的不同之处。(6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议政王大臣会议和近代英国议会的结局对中英两国社会的影响。(6分)【2022·福建·高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在大航海时代,美洲贵重金属大量涌入欧洲,金币、银币随之普及。但不同国家的供应量差别、铸币中贵金属含量差别大,致使黄金和白银的兑换比率不一,而且浮动性强。在牛顿建议的基础上,英国议会于1717年立法,规定金银币兑换比值,形成了“复本位制”,随后,美国、法国都向英国学习“先进经验”,但各国兑换比价不同,市场套利现象严重。1774年,英国重铸货币,放弃白银,形成实质上的“金本位制”。19世纪初,随着英国对外贸易逆差加剧,英国国内白银急剧减少,英国议会制定《金本位法》,确定了英镑只盯住黄金的方针政策,这标志着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国家层面废除白银的货币地位的国家。在金本位的支撑下,英国国力昌盛,最后变成了“日不落帝国”。于是,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世界主要国家在货币政策上基本都效仿英国,无论最初的“银本位制”还是“复本位制”,最后都演化成金本位制:正如达尔文所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那样,在长期的选择中,白银的货币光环渐渐暗淡,金本位制则日益稳固。——摘编自(日)黑田明伸《货币制度的世界史——解读“非对称性”》根据材料,围绕“世界货币演变”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022·福建·高三】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近代学者连横(1878—1936年),号雅堂,祖籍福建省漳州,生于台湾省台南。1918年撰成台湾第一部地方通史著作《台湾通史》,强调:“台湾之人,中国之人也。”他在该书自序中写道:夫史者,民族之精神,而人群之龟鉴也。……古人有言,国可灭,而史不可灭。然则台湾无史,岂非台人之痛欤!顾修史固难,修台之史更难,以今日而修之尤难。何也?断简残编,搜罗匪易,郭公夏五,疑信相参,则征文难。老成凋谢,莫可谘询,巷议街谈,事多不实,则考献难。重以改隶之际,兵马倥偬,档案俱失,私家收拾,半付祝融。则欲取金匮石室之书,以成风雨名山之业,而有所不可。然及今为之,尚非甚难,若再经十年二十年而后修之,则真有难为者。是台湾三百年来之史,将无以昭示后人,又岂非今日我辈之罪乎?《台湾通史》为纪四,志二十四,传六十,凡八十有八篇。起自隋代,终于割让,纵横上下,巨细靡遗,而台湾文献于是乎在。……追怀先德,眷顾前途,若涉深渊,弥自儆惕,乌乎念哉!凡我多士,及我友朋,惟仁惟孝,义勇奉公,以发扬种性,此则不佞之帜也。(1)根据材料,概括连横编撰《台湾通史》中遇到的困难。(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连横编撰《台湾通史》的意义。(6分)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协田,指在土地上进行集体耕作,“(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其受年?十一月”的大意是商王命令众人努力耕田,获得好收成,体现了商王对农业的重视:“癸未卜,有祸百工”则是商王为百工(手工业者)求问吉凶祸福,体现了对手工业的重视,综上可得出商代重视经济的特点,B项正确。商代神权是服务于王权的,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项;D项与材料“(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其受年?十一月”无关,且“卜辞左右社会生产”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实行察举制,规定州举秀才、郡察孝廉,通常为本州郡人。而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中央派遣的中正官在地方察举人才,打破了在本州察举人才的惯例,实行异地察举,由此可知,材料现象是由于官员铨选制度更迭导致的,D项正确。门阀士族制度形成和材料没有关系,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选官制度的变化,和“人口流动”无关,排除B项;魏晋南北朝的实行的九品中正制,是由中央派遣的中正官察举人才,和刺史无关,排除C项。3.答案:C解析:材料“唐代宰相的委任和权力都建立在一种很强烈的‘私’关系上”“最亲密的是血亲,其次是姻亲”体现了唐代委任宰相重视血缘姻亲,说明唐代“家天下”观念浓厚,C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宰相的委任,不能得出整个选官制度需要完善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只是强调宰相的任命,没有体现“决策机制”的信息,排除B项;唐朝属于官僚政治而非贵族政治,排除D项。故选C项。4.答案:A解析:材料“民间开始以新技法开凿小口深井......官方屡禁不止后,遂允其兴开并行盐课”表明,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宋朝政府允许民间开凿盐井,说明技术革新推动盐利重新分配,A项正确。“放弃了”的说法不符合材料,材料只是允许民间开凿而非政府放弃了“盐业专卖政策”,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允其兴开并行盐课”带来的影响,不能得出“盐税锐减”的结论,排除C项;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逐渐占据主导,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5.答案:B解析:《春秋》等正史多“为王者讳”、唐太宗参与《晋书》编撰,到康熙、雍正掌控官方、民间修史等,反映出中国古代的史籍修撰多带有政治烙印,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君主意志影响史书编撰而非决定“史籍真伪”,排除A项;史官与君主的矛盾尖锐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官修史书约束帝王行为与唐太宗、康熙和雍正等帝王“亲自把关”官修史书、“镇压民间修史”等不符,排除D项。6.答案:B解析:从事茶叶包装的工人数目减少,说明茶叶的出口数量减少,由此可从侧面说明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下降,B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传统经济模式就已经开始解体,排除A项;这一现象体现的是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下降,不能体现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剧和推动中国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排除C、D项。7.答案:C解析:根据“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可得出陈独秀宣扬民主与科学,目的是要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推动国人的思想解放,C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针对北洋军阀与袁世凯,排除A、B项;材料没有体现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排除D项。8.答案:D解析:材料“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体现的是国民大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员对农民问题的重视,这些论断提供了土地革命政策的理论依据,D项正确。这些调查报告是在国民大革命开始后进行的,排除A项;材料与纠正左倾错误无关,排除B项;此时红色政权尚未建立,排除C项。9.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之后,党中央要求在新解放的城市中谨慎地进行斗争,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减少不必要的纷争,进而推进解放战争的进程,同时也是在探索对新解放城市的管理经验,D项正确。A、B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材料体现中国共产党控制财政支出、积累军事力量,排除C项。10.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中国代表团和苏、美、英、法一起参加了旨在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会后中英关系获得明显改善”可知,日内瓦会议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对多边外交的一次尝试和探索,C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突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封锁;1955年亚非会议上,新中国与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A、B、D三项错误,排除。1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三建一转”体现了中国出版体制改革从发行领域深入展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由于1992年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C项正确。材料说的是体制改革,与中国正酝酿加入世贸组织无关,A项错误;承包式经营责任制的普遍实施是在20世纪80年代,这与材料主旨及设问不符,B项错误;“思想解放”之说过于笼统,且“思想解放推动出版业体制改革”与设问主旨也不相符,排除D项。12.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古代雅典公民教育体系的建构,有利于城邦民主政治的实施,A项正确。B项表述材料无从体现,排除;C项“缓和”之说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表述材料无从体现,排除。1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沿用千年的太阴历通过日出和日落来确定时间,反映自然节气的转换,每天和每个节气的长短都不固定,其准确性远不如西方的太阳历,这些特点与农业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过程中,日本面对民族危机,开展明治维新运动,以“脱亚入欧”为目标,全面西化,其中在历法方面改用西方精确的太阳历,以顺应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的潮流,D项正确。材料中日本改用西方太阳历的做法体现的是对西方的学习与借鉴,与增强国民民族认同感无关,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该做法与扫除封建专制思想遗毒无关,且明治维新保留了包括封建专制思想在内的大量封建残余,排除B项;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和所学知识,“明治改历”是日本明治维新的一部分,排除C项。14.答案:D解析:材料主要显示罗斯福竞选成功得益于合理利用了无线广播这一新传播媒体,反映出新媒体对美国社会生活的影响深远,D项正确。“改变了”的说法太绝对,只能说有一定的影响,排除A项;B项不是主旨,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到用电台,不能证明是最主要,排除C项。1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法德缔结条约规定对彼此进行客观描述,这是为了加强睦邻友好关系,A项正确。法德的约定并不能在经济上起作用,排除B项;1954年处于冷战中,欧洲比较和平,排除C项;法德的做法目的不是为解决历史问题提供借鉴,排除D项。16.答案:C解析:由于不愿意从拖拉机站人员变成农庄庄员,驾驶员有一半离开了农业岗位,这就造成了技术人才的短缺,导致农业机械化的推行困难重重,C项正确。缺乏群众基础的说法无法体现,至少赫鲁晓夫改革能得到农民的支持,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比较,无法说明技术工人的待遇高于农庄庄员,排除B项;是驾驶员的个人意愿而离开农业岗位,并没有体现体制因素的制约,排除D项。17.答案:推介词:《四书章句集注》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代表作,是朱熹以吸收了佛道思想而形成的儒学思想体系——理学为基础,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所作的注释,体现了“天理论”“人性论”“格物致知论”等思想。元朝曾将其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初继承这一趋势,确定了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6分)特征:绵延不断;兼收并蓄。(2分)解析:根据材料中对于《春秋繁露》的介绍可知,推介词中要包含著作的作者、著作的思想内容以及著作的地位。综合以上内容可以确定如下推介词:《四书章句集注》是南宋理学家朱嘉的代表作,是朱熹以吸收了佛道思想而形成的儒学思想体系——理学为基础,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所作的注释,体现了“天理论”“人性论”“格物致知论”等思想。元朝曾将其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初继承这一趋势,确定了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特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绵延不断;汉代新儒学和宋明理学都吸收了其它思想,因此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18.答案:(1)存在原因:部落民主制传统(或历史传统);团结平衡各种力量的需要(或协调满族部落力量);与明朝战争的需要;减少决策失误。(每点2分,共4分,任答2点即可)原因:清朝统一全国;议政王大臣会议与皇权的矛盾加剧(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军机处的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成为虚设。(每点2分,共4分,任答2点即可)(2)不同:①性质不同:议政王大臣会议带有部落民主制色彩;近代英国议会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②构成不同:议政王大臣会议成员主要是君主任命的满洲贵族;近代英国议会则是各阶层选出的代表。③权力不同:议政王大臣会议受君权制约;近代英国议会则制约王权。④结果不同:议政王大臣会议最终取消;近代英国议会则掌握国家主权。(每点2分,共6分,任答3点即可)(3)中国:君主专制走向空前强化,逐渐落后于世界。(2分)英国:限制了王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助推英国崛起,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每点2分,共4分,任答2点即可)解析:(1)存在原因:根据“努尔哈赤在八大贝勒(旗主)会议的基础上,增设若干名理政听讼大臣,责成他们与八旗旗主一同议政。”可得出部落民主制传统,团结平衡各种力量的需要,与明朝战争的需要,减少决策失误等。废除原因:根据“随着国家的逐渐统一”得出清朝统一全国;根据“议政王大臣会议与皇权矛盾日益显露”得出议政王大臣会议与皇权的矛盾加剧(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根据“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又设立军机处,作为辅助皇帝决策的机构,使权力日益集中于皇帝”得出军机处的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成为虚设。(2)不同: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从性质、构成、权力、结果等方面概括不同,可得出①性质不同:议政王大臣会议带有部落民主制色彩;近代英国议会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②构成不同:议政王大臣会议成员主要是君主任命的满洲贵族;近代英国议会则是各阶层选出的代表。③权力不同:议政王大臣会议受君权制约;近代英国议会则制约王权。④结果不同:议政王大臣会议最终取消;近代英国议会则掌握国家主权。(3)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得出,君主专制走向空前强化,逐渐落后于世界。英国: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可得出限制了王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助推英国崛起,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