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一中高三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银川一中高三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银川一中高三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银川一中高三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银川一中高三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银川一中201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10.3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砚铭考

砚,是人们熟悉的磨墨工具,在我国已经有悠久的历史。黄帝时代是我国从原始氏族阶段向国家形成过渡的时期,当时,已经出现私有财产,人们把自己心爱的墨海——大砚,刻上自己的名字表示拥有。砚铭,是刻在砚底、砚头、砚盖、砚身四侧或其他空余部分的一种可长可短,亦诗亦文,不拘一格的自由文体。古人大多把格言、诗句、警句作为砚铭,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时时劝勉自己要躬身力行。就是今人,也时闻有如此雅兴。因此,它也是我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之一。它不仅能增加砚台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还是文物评定的标准和鉴定真伪的依据,故颇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砚铭也由最初简单表示所属关系的姓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记事咏物、说理寄情、言志叙怀的文学形式。《大戴礼记》所载的西周太公金匮砚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砚铭,是以文学形式写成的,其铭曰:“石墨相著而黑,邪心谗言,得无白。”不过作为一种文学创作体裁的砚铭,还是到了汉魏时期才形成。作为文学形式的早期砚铭,大多数是就砚说砚,是文人用以品评和赞美砚的。到了宋代,人们喜欢用它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从此以后,言志寄情、赋诗颂词便成了砚铭创作的主流之一,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如文天祥写的砚铭:“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就属此类。

砚铭作为艺术品的出现,比作为文学作品要晚得多,它兴于宋元,盛于明清。宋末元初,我国篆刻艺术空前兴盛,砚铭在它的影响下,开始向艺术方向发展。在刻制技艺上,砚铭广泛地吸收了篆刻艺术的全面构图、章法布局和刀法技巧,大大地提高了砚铭的艺术欣赏品位。同时砚铭亦趋于完备,年款也较之前代更为普遍,并出现了在铭后加钤[注:盖(图章)]的新内容。从此,款记便成了砚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更增加了砚铭的装饰美。明清时期,赏砚之风日盛。当时金石书法名家辈出,他们中不少人自己动手书写和镌刻砚铭,如纪晓岚。为了把书法、雕刻和装饰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其达到最好的艺术效果,在书写和镌刻之前,都要对砚铭的全面布局、章法的疏密错落和刀法运用进行反复推敲,精心设计。砚面构图,因形而异,行、草、篆、楷,因砚而择,使其布局得体,和而不同。同时刀法的运用也力求做到笔画的顿挫、轻重、快慢、转折,要刻得生动自然,既有笔意又有刀味。不过,砚铭的书写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文章写作,囚受到砚面与雕刻过程的限制,制作者选用的铭文大多简短、扼要、精辟,因此砚铭虽短,却字字千金,均是砚铭者的真情流露,从而使砚铭的文学美与艺术美融为一体,真正成为既具观赏性,又具实用性的艺术品。

1.砚铭作为艺术品“兴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具体体现是什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A.宋末元初,砚铭吸收了篆刻艺术的全面构图、章法布局和刀法技巧,提高了砚铭的艺术欣赏品位。

B.宋末元初,款记成了砚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更增加了砚铭的装饰美。

C.明清时期,砚面构图,布局得体,和而不同,刀法运用反复推敲,精心设计。

D.明清时期,砚铭简短、扼要、精辟,字字千金,能充分地表现砚铭者的真实情感。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人大多把砚铭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时时劝勉自己要躬身力行,因此文物家一般把砚铭当作鉴定文物真伪的依据。

B.宋代,文人墨客用砚铭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C.砚铭作为一种文学创作体裁,到了汉魏时期才形成,内容上大多就砚说砚。

D.纪晓岚是清代金石书法名家中自己动手书写和镌刻砚铭的名家。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我国仍有文人学士把格言、诗句、警句作为砚铭的,且多有年款和图章。

B.散文能更好地抒情言志,从文天祥开始,宋代的砚铭大都用散文形式写成,一般不用诗词写砚铭。

C.砚铭大多能提高砚的价值,质佳的、传承可考的古砚则会有不同于一般艺术品和文物的潜在价值。

D.随着世界性收藏热的升温,带有优秀砚铭的砚,将成为当代喜欢收藏砚的人追求的对象。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更为太子取妇。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乃因谗太子建。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且欲入为乱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太子建亡奔宋。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王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不如夺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仇,我将归死。”尚既就执,子胥遂亡。至昭关,昭关欲执之,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岂徒百金剑邪!”不受。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五年而楚平王卒,轸立为后,是为昭王。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闾。阖闾既立,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四年,吴伐楚,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九年,阖闾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五战,遂至郢。昭王出亡。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太史公曰:“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

好:美丽

B.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

媚:讨好

C.名垂于后世。

垂:铭刻

D.赐粟五百石,爵执

赐:赏赐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高。

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二子到,则父子俱死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C.此剑直百金,以与父

今以钟磐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D.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平王是个荒淫昏愦的国君,他不顾廉耻,只顾自己享乐,把本来要做儿媳的秦女据为己有,还听信谗言,要杀害忠臣和骨肉,最终给楚国带来灾难。B.伍子胥是一个有胆识有才干、爱憎分明、敢作敢为的英雄。在关键时刻,他一眼就看出楚王的阴谋,作出正确的抉择,在吴国,他帮助阖闾登上王位,取得他的信任,终于实现了借力报仇的愿望。C.文中借用楚亡吴兴的史实,说明君王“亲贤远佞”的重要性。D.司马迁以史家的眼光,评价伍子胥的大丈夫之“忍性”与“大谋”,正因伍子胥能“弃小义”,故而能“雪大耻”。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3分)(2)不诛且为楚忧。(3分)

(3)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宿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注](1)风尘荏苒:喻战乱不绝,辗转流离。(2)怜俜:飘零之意。8.诗中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经历?请结合全诗描述。(5分)9.试从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诗歌一二两联。(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____,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署道难》)(2)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___;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乙选考题请在以下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不能跨大题选做小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秋颂(罗兰)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籍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最耐寻味的是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预,不必留连。

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著。“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宇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澹泊的季节。它经了春之篷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文语言优美,格调清新,但缺乏向上精神,读后给人以低落感。B.文章以诗化的语言与句式、饱含激情地赞美了秋天的美。C.作者重点描绘了秋天的外在美,使其人格化、个性化。D.从作者对秋的描绘中我们可以体会作者的淡泊名利和豁达的胸怀。E.文章流露出作者淡然、旷达的态度,透澈的思维,体现了文章的内在美。(2)以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笔下秋的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字)(3)作者写《秋院》这幅画的用意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字)(4)作者在写到秋风时,说到“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中能悟到什么哲理,请结合你的生活阅历谈谈。(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科学大师钱学森

涂元季我给科学大师钱学森当了20多年的秘书,可以说一句不夸张的话;恐怕很少有人比他买的书多。新华书店专门给他留一个格子,出了什么新书就给他留着,包括当时最尖端的外文科学书籍、杂志。新华书店的人都问,他一个人读的了这么多?是不是你们这些人在“加塞”?一次,看书店送来的书里还有一本菜谱,我还以为是厨师“搭车”买的,一问才知,原来这也是钱老的读物。钱老不是一个藏书家,而是一个看书家。他看书的效率也很高,哪些章节废话多,哪些章节有内容,他一浏览就知道了,并且把精彩的章节推荐给我们。钱老本人也说:我不仅喜欢科学,也喜欢艺术。包括艺术理论。他在上海交大的时候,就读过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他说:我读后很受启迪,原来对艺术还可以用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分类。应该说钱学森从青少年时期就有实事求是的品德,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来不得一点含糊。所以大家不要以为科学精神、科学品德是虚的,没有这些成就不了大师。在上海交大的时候,一次水动力学考试,教授给钱学森判了满分。但卷子发下来以后,钱学森发现有一个小小的错误老师没有注意到,马上举手说:老师我没有全对,我这儿做错了。教授后来给他扣了4分,并把卷子保留着,去世之前还说:我这儿还有一份钱学森的卷子。钱老对“一团和气”的学术空气很不满意。他批评说:大家当面都是你好我好,可是背后乱发议论,这不是搞学术的,不是发展科学的学风。有一件事情我至今记得很清楚:钱老和茅以升先生的争论。钱老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大意是:先要奠定好理论基础,再来学习工程技术。茅老看后有不同意见,认为先掌握了某种技术,再来学习理论,也不见得错,就发了一篇文章表示不同意见,直接点了钱学森的名字。茅老过世后出了一本文集,其中收录了这篇文章,但编辑把钱学森的名字隐去了。钱老看到这篇文章后说:茅老在文章中批评的就是我,为什么不把我的名字点出来?学术上应该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人。所以,他马上就给这个出版社写了一封信,说希望你们再版的时候加一个注,就说茅老批评的那篇文章就是我写的,我应该负责任。所以在学术上就应该公开争论,但是许多人抹不开面子,甚至互相封锁、互相保留,他说这些都阻碍了科学的发展。钱老在生活上很随意,但在原则问题上很较真,不怕得罪人。钱老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哪怕是一点点小事情。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一天他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一篇关于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文章,马上给我写了一个条:涂元季同志,我已经看到《人民日报》刊登了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消息,按照这个规定我是要缴税的。请你尽快帮我问清楚。我问了一下有关部门,他们说:现在这个问题还在讨论阶段,请转告钱老,让他老人家不要着急,等具体办法下来后我们马上告诉他。大事上更是如此。就拿第二代战略导弹的接班人问题说吧,当时第一代战略导弹的总设计师都是与钱老同辈的老科学家,谁来担当二代战略导弹的接班人?答案其实好多人都清楚,但就是没人敢公开提出来。在原航天部党委会上,钱老说:我认为,第二代的战略导弹要由年轻人来担当重任,总设计师由他们来当吧。他说完后,大家马上热烈鼓掌,都说“同意“。要知道,说“同意”容易,但谁第一个发表意见可是得罪人的事!要不是钱老第一个提议,谁敢出这个头?钱老晚年给自己定了几条规矩,如不接受吃请,不参加任何开幕式,不为他人写序,不题词。这是钱老抵制学术乃至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的唯一办法。钱老退休之后,无职无权,面对不正之风,他说:我唯一的办法就是洁身自好,不沾一点点污泥。就拿成果鉴定会说吧,钱老认为:我不能说这些成果都是不好的,但是我知道鉴定会有很多文章,我区别不清,唯一的做法就是回避。但“回避”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比方说有一位领导同志的孩子主持了一个项目,说这个项目是按照钱老的倡导来做的,希望他能参加鉴定会。钱老很郑重的回了一封信,说:虽然这件事情是我倡导的,但我只是知道宏观上的大方向,具体细节我并不懂,因此我不宜参加你们的鉴定会。

(摘编自2009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研究科学的钱学森,不仅读科学书籍、杂志,也读艺术、艺术理论书籍,甚至连菜谱都读,兴趣广泛,多读书是他成为科学大师的因素之一。B.上海交大水动力学教授最初保留补扣了4分的钱学森的试卷,是因为他有先见之明,知道钱学森以后一定会成为伟大人物。C.钱学森得知某出版社在出版茅以升文集时,隐去了茅以升直接批评自己的名字,便给出版社写信,要求其在再版时把隐去的名字恢复过来。D.钱学森第一个提出第二代战略导弹的总设计师要有年轻人来担当,一是因为他学术地位尊崇,透光石也是因为他不怕得罪人。E.钱学森郑重地拒绝参加某领导同志的孩子主持的项目的成果鉴定会,是因为该项目宏观关上的大方向是他倡导的,但具体细节他不懂。(2)文章说“所以大家不要以为科学精神、科学品德是虚的”,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科学精神、科学品德”在本文的内涵是什么?(6分)

(3)有人说茅以升也是学术权威,所以才敢点名批评钱学森。你认同这样的观点吗?请简要评述。(6分)(4)文章主要记叙了哪些事情,赞美了钱学森怎样的精神品格?(8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赵老的文字功夫很好,思路清晰,用语严谨,疏而不漏,广大读者很喜爱他的作品。B.几年前,我们在清华园里相识;今天,我们又在异地萍水相逢。C.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着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D.他是个精瘦的中年人,说话做事都挥洒自如,给人一种非常干练的印象。14.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各级各类教育要逐步形成一批高水平、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点学校和重点学科。B.古老的中国气功已经运用于竞技体育,它可以调节赛前运动员经常出现的紧张情绪。C.马来西亚南瑞新山的一家咖啡店出售的白蚁有三种吃法:生吃、浸酒及用米酒保存。D.我们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报效祖国、给人民创造幸福。15.请根据下列文字概括我国自主研发磁浮列车的优点。不超出20字(4分)最近,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浮列车成功通过了室外实地运行联合试验。列车采用的是常导电磁吸引力控制悬浮原理,运行中列车悬浮80—160公里之间。由于磁浮列车是在路轨上悬浮行驶,没有轨轮的机械磨损,因此列车运行平稳而安静。据了解,与时速可达500公里左右的高速磁浮列车相比,这种中低速磁浮列车成本低,适合城市内部和市郊卫星城之间的快速运输。16.下面是近三年一些省市中考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所占比重的统计表,表中表现了怎样的命题趋势?请用简要文字表述。(5分)年度2007年2008年2009年平均比重26‰29‰32‰最低比重20‰20‰20‰最高比重41‰41‰42‰

17.最近,在某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会上,一家公司招聘高尔夫球童,短短时间内已有上百名“天之骄子”(大学生)前来排队竟聘。对此,网友们议论纷纷。请在论坛上发表留言,谈谈你的看法。(5分)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树上有一只很诱人的苹果熟了。因为太高,踮起脚都够不着,只好搬来木梯,就在我伸手欲摘的一瞬,苹果突然脱枝而落,摔在地上,“啪”,成了一团苹果泥。这便是生活中所谓的无奈——眼看到手,却又失去。但不算白费力,至少我知道了这只苹果不属于我。如果这时从木梯上下来,再去摘其他树上的苹果也不算晚。生命中任何一次探索,从本质上讲,都是成功的。

要求:1。要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相关即为符合题意;2.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银川一中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语文参考答案1.D(D项所说内容是砚铭的共性,不是明清独有。)

2.A(A项前后缺少因果关系。)

3.B(B项“宋代一般不用诗词写砚铭”的推论不成立,因为文天祥的砚铭虽用散文写成,其他砚铭用什么形式写成没有点出来。)

4.C(“垂”,应解释为“流传”)

5.D(A均为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均为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C均为介词,可译为“拿、用”。D前一句中的“乃”为连词,可译为“于是”;后一句中的“乃”为代词,可译为“你”)

6.C(司马迁评论的重心在于“怨”和“忍”,而不在“亲”和“远”)

7.翻译见译文画线部分(1)(注意词语“以”“疏”和固定结构“独奈何”的翻译)

(2)(注意词语“且”的翻译和省略句式)(3)(注意“隐”、“烈”“孰”的翻译和反问句式)8(1)战乱中四处漂泊,亲朋音书皆断;(2)人生路途艰难,忍受困苦;(3)经过十年漂泊,总算勉强有了一处栖息之地。9诗歌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人从户外的梧桐到户内的蜡炬,又从户内到户外的角声和月色,视觉和听觉相结合,以动衬静,借幕府的清秋寂寞萧条的景象,表达人生的孤苦悲凉。10、(1)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2)谁家新燕啄春泥

浅草才能没马蹄(3)故不为苟得也

故患有所不辟也11、(1)A、C(A“缺乏向上精神,读后给人以低落感”不对。C“重点描绘了秋天的外在美”不对)(2)、作者笔下的秋具有“充实、不加修饰、闲逸”的特点。(3)、作者以《秋院》来表现秋的清寂,使人有一种清爽的感觉。(4)、表现出作者羡慕秋的洒脱和不加修饰的感情,我们从中可以体悟到:为人处事不可过分计较,做人洒脱些,自会感到生活的美好。12、(1)AD解析:B项中原文没有“知道钱学森以后一定会成为伟大人物”的内容;C项中原文不是“恢复”隐去的名字,是加注;E项原文是“回避”,不是拒绝。(2)主要包含:1实事求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2学术空气不能“一团和气”。3用发展的眼光对待科学,勇于让新生力量担当重任。(3)观点有合理的一面。钱学森是地位尊崇的学术权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普遍对权威有崇拜心理,所以不敢批评钱学森也是一种正常现象。茅以升也是学术权威,与钱学森地位相当,情理上有可以提出批评的潜在前提。

观点站不住脚。具有真正科学精神的人一定会实事求是、学术上坚持公开争论,不搞“一团和气”。茅以升敢批评钱学森,主要是因为他是真正具有科学精神的科学家,而不是因为他是学术权威。(3)读各种书籍、杂志,兴趣广泛;纠正自己答卷的错误,做事求较真;主动询问交纳个人所得税,让年轻人担当重任,原则性强;回避参加鉴定会,洁身自好。13、A疏而不漏不能用来形容文章特点。

B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日人偶然相遇。D挥洒自如写文章画画运笔不拘束。14、B语序不当,“运动员”调至“调节”后。C“用米酒保存”不属于“吃法”。D“根本目的”与“是为了”重复。15、运行平稳安静,成本低,适合短途(城郊)快速运输。16.平均比重逐年递增,最低比重没有变化,最高比重基本稳定。现代文阅读越来越受到关注。17答案要求观点鲜明,要有教育人的效果,并能自圆其说。就业才是硬道理,这体现了当代“天之骄子”们择业观的改变,能够应时顺势而变,无疑是一种进步。(或:这是一种人才的浪费,人才高消费透支社会的人才储备,耗散普通家庭的教育成本。)

[参考译文]

伍子胥是楚国人,名员。伍员的父亲叫伍奢。他的兄长叫伍尚。他的先祖叫伍举,因直言谏诤事奉楚庄王,很有名声,所以他的后代在楚国很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