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八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政治试题_第1页
天津市宝坻区八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政治试题_第2页
天津市宝坻区八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政治试题_第3页
天津市宝坻区八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政治试题_第4页
天津市宝坻区八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政治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市宝坻区八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政治试题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共24题,每题2分,共计48分)1.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还是偏远的乡村,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①中学生到社区宜传环境保护知识②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③市民观看2018年冬奥会④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A.①③B.②④C.①④D.①②2.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文化就是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B.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D.人的文化素养是与生俱来的3.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漫画表明A.文化就是文学艺术和科学文化知识B.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动力C.知识力量就是文化力量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4.《小猪佩奇》是一部英国学前动画片,深受儿童和年轻人的喜爱。各类与“佩奇”相关的产品应运而生,2017年上半年,小猪佩奇在中国的授权商品销售增幅超过700%,包括玩具、服装、毛绒产品、图书、零食、玩具等。这说明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B.文化和经济是同步发展的C.文化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5.家风又指门风,是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的态度,家风甚至影响人的一生,这主要表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C.价值观对人的终生发展起决定作用D.传统文化能够推动社会进步与家庭稳定6.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不管有钱无钱,在外打工的人都要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这说明民族节日是①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④不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8.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通过丝绸之路不仅将中国的丝绸织品、茶叶、瓷器等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也将印度的佛教、音乐,西亚的乐器、天文学、数学等传入中国。这说明A.商业贸易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B.文化传播具有多种方式和途径C.商业贸易就是文化活动D.文化传播具有多种媒介和手段9.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的主要原因是A.大众传媒具有反馈及时的特点B.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C.大众传媒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D.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都是真实、可靠的10.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我国多数地区闹元宵的风俗大致相同,都是吃元宵、逛庙会、观花灯、猜灯迷等,这表明A.传统风俗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C.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起积极作用D.传统节日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11.北京菊儿胡同住宅楼的设计,参照了老北京四合院的格局,又吸收了现代公寓楼的优点,使传统的居住模式在现代化的城市环境中得到新的发展,菊儿胡同住宅楼的设计是对的维承A.传统习俗B.传统思想C.传统文艺D.传统建筑12.习近平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③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④尊重差异,理解个性A.②④B.①②C.①③D.①④13.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政府之所以高度重视教育,是因为教育A.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C.是我国工作的中心D.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14.2017年11月23日,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作为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魅力。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汉字之美在于“三美”的统一与和谐。由此可见,汉字①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②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③是文化的基本载体④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15.《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是经历几千年的岁月而保存下来、流传至今的医学典籍这体现了中华医学文化A.永不泯灭B.博大精深C.且古不变D.源远流长16.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如,地处华东的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处于内陆的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这说明A.中华文化相互交融、日渐趋同B.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C.中华文化各具特色,一方水土,一方文化D.中华文化各具特色,永不融合17.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A.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之中B.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C.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之瑰宝、民族之骄傲D.中华文化自古至今都处在世界的前列18.针对一些国际争端,我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政府一贯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坚决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说明A.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B.中华民族具有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C.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D.中华民族具有团结统一的精神19.2017年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为“尊法守规明礼、安全文明出行”这种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主题活动,使122“全国交通安全日”的公众认知度不断提升,带动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推动机动车路口主动礼让制度化、常态化。这项活动A.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B.是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体现,能够培育文明风尚C.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D.有利于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20.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基于A.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教育的作用B.发展教育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C.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D.发展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2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A.加强民主法制建设B.加强思想道德建设C.加强科学文化建设D.培育“四有”公民2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A.坚持社会主义国家制度B.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C.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D.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第二十四条第二款中“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修改为“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这一变化体现了A.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B.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C.只有依靠亮法才能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相融合24.“无才无德是“废品’,有德无才是‘半成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有德有才是正品’。”这一比喻表明A.科学文化修养比思想道德修养更重要B.高尚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科学文化修养的统一C.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D.加强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二、非选择题(52分)26.(10分)2017年12月3日,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一经播出,深受观众喜爱,该节目整合全国项级文博资源,选择了包括故宫博物院的石鼓、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在内的27件入围国宝,融合了演播宝综艺、纪录片、戏剧等多种艺术形态,开创了“纪录式练艺语态”,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让“文物活起来”,节目总导演于蕾说:“这个节目初衷,就是讲述一个个博物馆里、一件件国家宝藏的前世传奇、人生故事,所有的信息与感受,都将通过丰富多元的视听手段、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传达给每一位电视观众。”《国家宝藏》将是弘扬民族文化自信浓墨重彩的一笔,将成为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大国电视台的扛鼎之作。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国家宝藏》节目制作的意义。27.(14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想的结晶,是中国特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10分)(2)结合自身实际,就如何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两条合理化建议。(4分)28.(9分)“一座不垮的大厦,必定有挺拔的栋梁:一个不倒的巨人,必定有刚直的脊梁,”压力和磨难催生伟大的精神,考验和挑战锤炼民族的品格,在危难时刘,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总是以其特有的感召力,鼓舞着中华各族儿女挺起不屈的脊梁,勇于战胜团难,这种民族精神是我们的民族之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们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9.(12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街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满足人民美好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广大文己工作者应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提升文艺原创能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中外人文交流,兼收并蓄,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如何满足人民美好的精神生活需要。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八校联考高二政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48分)1—5ACDCA6—10ADABB11—15DCDDD16—20CBBBC21—24DBDB二、非选择题(52分)生存与发展。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有利于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其他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7.(1)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重大的理论创新,(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的行动指南)它能够推动新时代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我国民族文化的繁荣。(2)①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研讨活动,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和作用;②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其他若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28.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体。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各族人民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团结一致,不畏艰难,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不断夺取新的胜利,把现代化建设的美好蓝图变成现实,展现中华民族的伟大风采。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