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研究课件_第1页
金文研究课件_第2页
金文研究课件_第3页
金文研究课件_第4页
金文研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文第二一、金文定义金文是我国己发现的早期文字史料之一。在文字形态上,金文和甲骨文实际同属于一个体系。所不同的,金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以记录历史事件和表彰祖先功德的内容居多,时代也较甲骨文略晚,商朝时青铜器铭文很少,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很多。由于是刻在钟鼎文和钟鼎彝器的铭文。所以叫金文。二、金文和先秦历史

青铜器的制造和使用是中国奴隶制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商周至之际,金文的制作高度繁荣。已发现的有铭器的商周铜器达四、五千件以上。铭文有仅一二字的铸器款识,也有四五百字的鸿篇巨制。最长的是毛公鼎之铭文。金文之内容有有战争的记录,有祖先的颂辞,也有天子的册命,结盟的誓约,争讼的券书。这些铭文同卜辞一样,是古代奴隶主阶级留下的历史记录。可以说是第一手的文字史料。三、金文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西汉宣帝时,美阳(今陕西境内)发现铜鼎,当时京兆尹张敞通习古文字,对鼎铭作了考释,成为第一个释读金文的学者。→两宋“金石学”(吕大临《考古图》、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元明进展不大→清代汉学兴起,出现了如阮元、吴式芬、吴大瀓、陈介祺、许瀚、方濬益、孙诒让等著名金石学家。但历代封建学者,仅将青铜器作为古董,进行纯文字学的研究。到了近代,随着考古学的兴起,金文研究才步入科学的轨道:郭沫若《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容庚《金文编》、《续编》、《商周彝器通考》;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建国以后有文物编辑委员会编的 《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等。四、金文研究的意义

(1)铜器铭文字数从商代中期的几个字到商代晚期几十个字到西周时期百字左右到春秋以后“物勒工名”而已的变化过程,反映了奴隶主宗法礼治的形成、发展、瓦解的过程。因为青铜器除最初的”实用”外,已成为礼治的象征,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鼎迁国亡,问鼎即挑战。

(2)金文内容丰富,有关于战争、祭祀、册命制度、法律的记载,是研究商周历史的珍贵资料。尤其是关于西周土地制度的资料,为文献所失载,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3)金文是我国己发现的早期文字史料之一,在语言学研究上具有重要价值。它保存着比甲骨文更古老的早期象形字,形声字占了绝对优势,合文大为减少,比甲骨文更适合汉语的特点。

合文指汉字书写上把两个字连写而融合作一个字形。五、选文1、讲解全文:《大盂鼎铭》是西周康王时青铜器,道光初年出土于歧山,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鼎上有铭文29字。记载周康王对于名叫盂的贵族的训示。(1)西周世系:文一武一成一康一昭一穆一共一懿一孝一夷一厉一共 和一宣一幽一平。(2)夏商周三正:所谓“正”指岁首正月。夏商周三代的岁首正月各不相同。夏岁首在夏历一月即建寅之月;商岁首在夏历十二月即建丑之月:周岁首在夏历十一月即建子之月。(3)纪年法A、帝王纪年法:包括王公即位的年次纪年和年号纪年。王公即位的年次纪年: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殷商时就己采用。 以“祀”为单位的,常出现在卜辞、铭文中。 年号纪年:西汉武帝建元(前140年)B、干支纪年法:始于东汉章帝元和二年(85),以六十甲子连续编排纪年。C、星岁纪年法:岁星(木星)纪年与太岁(设想的)纪年两种纪年法的合称,岁星按十二次自西向东运行,每十二年循环一周天,故其纪年是“岁在某次”如岁在星纪、岁在大火;太岁按十二辰自东向西运行,每十二年循环一周天,并将十二辰与十二地支相对应,故其纪年是“太岁在寅”“太岁在卯”。D、十二生肖纪年法: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5)小学A、周代的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初等教育),十五岁入大学。其后各代设立的官学,有四门小学、内小学等名称,清末废科举,始设近代小学。B、古代小学教授六艺,故礼乐射御书数都称为小学,到了汉代,以小学作为文字训法之学的专称。女妹辰又大服,余唯即联小学,汝勿克余乃辟一人。译:你妹辰身居要职,我虽然只上了小学,你也得承认我是你唯一的君主。翻译全文周历九月,周康王在鎬京训诫大臣盂。康王说:盂呀!我们显赫的文王获得了上天授付的统治天下的伟大使命。到武王又继承文王的事业,建立了周朝,翦除了那个万恶的商纣王,拥有天下四方,派各级官吏治理黎民百姓。武王把精力全部集中在处理国家事务上,酒一点也不敢多喝,就连碰到举行柴祭蒸祀这些祭天大礼时,都不敢喝醉。所以感动了上天,上天给予我们庇佑,降给我们恩惠,大力保护成王,继续掌有天下。我听说殷失去天命,就是因为各地诸侯和朝中大臣都沉湎于酒,故而丧失掉军队和政权。盂呀,你们卫邦担负着重要职责,我只让你接受我的教导,你也能够身当重任,我是你唯一的君王啊!现在我就以文王纯正的治国方式为榜样,像文王策命两三名头号长官那样,委派你辅助荣,恭敬谦和地执行德治的方针。你要不分早晚及时纳谏,为祭祀和各种奉献事宜到处奔走,时刻警惕上天的惩罚。康王又说:哦!我命令你盂呀,要向你的祖父南公看齐。康王接着说:盂呀,你去协助夹,主持军务,敏捷快速地处理诉讼案件,朝夕辅佐我君临天下。我要遵循先王制定的成规惯例,向你封赏庶民和领地。特意赐给你香酒一卣,礼冠礼服一套,护膝和双底鞋一副,车马一驾,并允许你在祖父南公的旗帜上描绘你们家族的族徽。赐给你邦司四名,本朝奴隶从车夫到种田人六百五十九个,赐给你夷司王臣十三名,东南夷奴隶一千零五十个,赐给你封地。康王最后说:盂呀,你要谨慎郑重地料理你所承担的政务,不要辜负和耽误我对你的任命。盂于是答谢康王的美命,因而铸造了追念祖父南公的这只宝鼎,时间在康王二十三年。参考书:1、周法高《金文诂林》,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7年版。2、容庚《金文编》,中华书局1985年版。3、容庚《殷周青铜器通论》,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尚书第三一、《尚书》的编订及主要内容1、何为尚书《尚书》是我国上古历史文献的汇编。相传由孔子编选而成。原称为《书》,到汉代改称《尚书》,即上代的书。 2、尚书的形成《尚书》可以说是我国最古的史书。但从其书的内容来看,它是属于最早的几个王朝的历史文件汇编。“尚”是上代的意思,“书”是历史简册,用现代的话说,《尚书》就是上古的史书。但是,两千年来,儒家却把它当作儒经中最重要的一部经书,尊为《书经》。而这部《书经》却有一半是假的,那是晋代的“古文”;只有一半是真的,就是汉代传下来的“今文”的《尚书》。

这一半的今文《尚书》,主要是商周两代统治者的讲话记录。不过商代的几篇在流传中受到了周代语言文字的影响,经过加工有些可能是在周代由商人的后代宋人写定的。另有有关的虞夏的4篇,其中最短的是《甘誓》,可能是夏代作为口耳相传的祖训传下来,到商代写成了文字,到周朝重新加以写定的。其余3篇应当是战国时期根据一些古代所传的资料和传说加工而成的。只有西周的几篇才是保存下来的当时的原有的文献。 但是,由于写书的竹简容易损坏,经过长年的历史推移,就无法保存了,所以,必须要对其进行整理、订正的工作,孔子就是这项工作的最大贡献者。相传孔子就对中国古代的文献典籍进行了整理其中就包括《尚书》。孔子整理以后,就成为儒家的经典之一。3、尚书的内容《尚书》的记录,上起尧舜,下讫春秋中叶的秦穆公,时间约前2200年至600多年,按虞夏商周四代顺序编辑。其体例,传统分成典、谟、训、诰、誓、命六种。典是追述圣王的言事;

谟即谋议,君臣的讨论纪要;训、诰是发布的教诫文告;誓是作战誓辞;命为君对臣发布的使命文告。此外,《禹贡》、《洪范》一类为因事命篇。其内容主要是敬天法祖与讨伐逆命,即“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写照。二、《尚书》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1、《尚书》不是一部成熟的历史著作,只是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是中国古代史籍的雏形。但它基本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其大多数篇章,文字古雅、语言质朴,保存了商周二代,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不少重要史料。将其记录同甲骨文、金文等相参证,对于我们研究奴隶制时代乃至封建初期的社会政治状况宗教、文化等观念,都有很高价值。

2、《尚书》在体例上拥有三个第一

(l)每一篇都有一个标题,每一个标题下都记述一个完整的人或事件,是纪事本末体的萌芽。(章学诚《文史通义·书教下》) (2)《尚书》按朝代编排,每一个朝代又按帝王顺序排列文献先后,使人读后,能大致了解一个王朝的兴衰历史过程,实际上又开了编年体的先河。

(3)《尚书》中的《禹贡》总结了秦统一以前的地理知识,记载了九州的地理情况,给中国人民一个中国政治从来就是统一的,疆域从来就是广大的观念,意义极为重大。作为中国最早的一篇地理志,又为后世书志体开了先例。(《史记·河渠书》、《汉书·地理志》)三、今、古文《尚书》的有关问题

1、今、古文《尚书》的来历 秦始皇焚书,《尚书》被禁,汉初故秦博士济南伏胜口授29篇,文帝时晁错用汉隶写定,称《今文尚书》,首由伏生教济南张生及欧阳生,以后历代相传,而有欧阳之学与大小夏侯之学三家。除《书序》外,《今文尚书》实际只有28篇。 另相传汉武帝时,鲁共王刘余从孔子旧宅壁中得书,经孔安国用今文校读,较《今文尚书》多16篇,因为是用汉以前古文字抄写的,故名《古文尚书》,当时虽未列入学官,但己私下传授。

2、今、古文《尚书》之争 汉武帝末年,《古文尚书》献于朝廷。哀帝时,刘歆校书时发现,倡议立学官,引起今古文之争,刘韵的倡议未被采纳。东汉末《古文尚书》散亡。当时的今古文之争纯属地位之争,真伪还无法定论。

3、今古文《尚书》的真伪问题

《今文尚书》从文辞看,多艰涩、义奥难懂,与商、周以后文辞迥然不同,应是真上古文献。至于《古文尚书》,班固在《汉书·儒林传》中曾说:“司马迁曾从安国问故,迁书载《尧典》、《禹贡》、《洪范》、《微子》、《金滕》诸篇,多古文说。”可见,此书也应是真《尚书》,司马迁不但见过,而且在《史记》中,如同《今文尚书》一样,予以采用。由于《尚书》被视为宝典,两汉魏晋之际前后五次出现伪造的《古文尚书》,真伪相混。影响较大的是东晋元帝时豫章内史梅赜所献的《尚书》。对此书,宋以前的经学家多不怀疑,唐孔颖达作《尚书正义》就是根据这个本子;至宋吴棫、朱嘉始疑之;至清阎若璩作《古文尚书疏证》,遍举其作伪的证据,这才定案,断为伪书。四、《尚书》的注本唐孔颖达《尚书正义》(《十二经注疏》本,《今文尚书》与伪《古文尚书》合编本)清孙星衍有了《尚书今古文注疏》(万有文库本,较完备)曾运乾《尚书正读》杨筠如《尚书竅[窍]诂》选文‍:‍

1‍、《牧誓》为《尚书》之《周书》‍牧野的誓辞。‍

2‍、重点词语‍:‍昧爽、誓、麾、御事、称、比、迪、是、齐。

‍3‍、翻译全文: 时当甲子这天拂晓,周武王及早来到商都郊外一处名叫牧野的地方,举行战前誓师。周武王左手握定黄灿灿的圆口大斧,右手持住白晃晃的带穗军旗,高声说道:“远道辛苦了,将士们!”周武王率众宣誓说:“啊!我们尊敬的友邦国君和众官员: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以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各路将士。高举起你们的戈,排列好你们的盾,竖立起你们的矛,跟我参加宣誓。”周武王接着说:“古人有句常言道:‘母鸡不报晓,母鸡要是报晓,家就败尽了。’可是如今这个商王受,却一味听信妇人的谗言;轻蔑地抛弃掉祭天祭祖的大礼,根本不闻不问;漠视丢掉同宗的长辈和兄弟,一概不加进用,竟然庇护、提拔、信任、使用那些身犯多种罪行而逃避法网的人,把他们封为大夫卿士,使这群坏蛋在宗族百姓中逞凶狂,在国都内外干坏事。现在我姬发,恭敬地执行天帝对商纣的惩罚。今天这场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