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狮文化系列讲座_第1页
龙狮文化系列讲座_第2页
龙狮文化系列讲座_第3页
龙狮文化系列讲座_第4页
龙狮文化系列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讲:黄益苏中南大学体育部龙狮文化系列讲座龙狮文化

导言:象征华夏民族精神的舞龙、舞狮,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人民喜爱,历代相传,鼎盛不衰,具有欢快诱人的魅力,传送着欢乐、吉祥和喜庆的节日气氛,并由此形成了极其灿烂的龙狮文化。

龙狮文化教学目标:

1.了解龙狮文化的起源、发展。

2.研究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3.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把龙狮文化继承下来,发扬下去。

第一讲龙文化

导言一、龙图腾二、龙文化三、龙的定义四、龙的演化五、龙的家族小结

导言:龙,是华夏先祖的图腾,是炎黄子孙的崇奉。在我国文化史上,龙是一种绵延了至少有七八千年之久的特殊现象,从原始图腾到现今的吉祥物,它的形象是逐渐发展的。一、龙图腾龙,这一神秘而令人惶恐的圣物,活跃在中国文化史上,它与中华民族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有着血肉般的联系,可以说,它与中华民族伴生,它是民族之精灵。龙,其实就是远古时代中国大地上许多氏族部落联盟的一个共同的图腾符号和标志,他们认为这些“神物”是自己的祖先或保护者,他们这个氏族就是从这种神物蘖生出来的。“图腾”(Totem)一词本属泊来品,它是北美印第安阿吉布洼人的方言。自从18世纪英国人朗格把它介绍到学术界后,渐渐被学者们广泛地应用于民族学与社会学的研究中。图腾有氏族图腾、部落图腾、性别图腾、个人图腾等种种不同的区别。图腾的实体是某种动物或植物,也有以无生物或自然现象作图腾的。图腾的本意是“他的族”。图腾的糅合,说到底是文化的融合。一种图腾,即是一种文化。图腾反映着民族的审美追求、文化信仰以及深层心理结构。1.闻一多说

闻一多在《伏羲考》中的观点:

龙,“是一种图腾,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是“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

2.何星亮说

何星亮亦认为:“龙,原是一种图腾,但它又与其他图腾有区别。它最初可能是一个部落的图腾,后来演变为超部落、越民族的神,成为中华民族共同敬奉的、延续时间最长的图腾神。”

3.袁德星说:

“龙,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凡有中国人的地方,或凡受中国文化熏陶的地方,都有龙的踪迹。龙的活动区域也是中国文化覆盖的区域,因龙是一种人文动物,而非自然动物。”4.最早的龙图腾

中国最早的“神物”——龙,就是蛇的图腾化,最早的龙就是有脚的蛇,原始人对于他们的图腾是极端崇敬的,所以在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是“龙蛇”,或者是“龙蛇后裔”,由原始图腾崇拜积累起来的迷信,为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而“龙”的形象也就成了在中国这块十地上统治的象征,

《史记》中刘媪感龙而生下了刘邦这一类有关“龙种”、“真命天子”的神话传闻更是史不绝书,王充在《论衡》十一言以蔽之:“龙,人君之象也”,这种说法成了一种时代潮流,龙由灵物变成皇权的象征,龙的文化涵义也就相应发生了一些变化,不过,中国百姓崇仰的多不是“真龙天子”,而是龙的力量。比如,舞龙、耍龙灯,赛龙舟等活动的目的和人们参与的热情,大多是欣赏和仰慕龙的奔腾不息的生命和无比强大的力量。

我们知道,龙作为图腾有明显的特点,与一般的图腾不同。它不是一种实有的自然生物,而是一种自然界不存在的幻想中的复合图腾。闻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一文中对龙之形成又作了吏缜密的考证,认为龙图腾是在氏族兼并的过程中复合好多个氏族的图腾而成的,他说:

“龙图腾,不拘它局部的像马也好,像狗也好,或像鱼,像鸟,像鹿都好,它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却是蛇。这表明在当初那众图腾单位林立的时代,内中以蛇图腾为最强大,众图腾的合并与融化,便是这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大概图腾未合并以前,所谓龙者只是一种大蛇。这种蛇的名字便叫做龙。后来有—个以这种大蛇为图腾的团族(klan)兼并了、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和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于是便成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龙了。”

闻一多先生关于龙之形成的科学考证,是以许多古代文献和人类学、文字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的,其结论是深刻的,可信的。这种科学推论不断为考古学的成果所证实,尽管在某些细节上不是十全十美,但在总体上是完全正确的。他向我们证明:

(1)龙是中华民族古代的图腾;

(2)龙是一种复合的图腾;

(3)这种复合是部族合并、兼并的结果;

(4)龙的基调是蛇,是在蛇的基础上不断演变而成的。

小结

龙——这一“图腾糅合的综合体”,既形成于八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多元性的象征。透过龙那气势磅礴的外形,我们看到的是民族灵魂的闪烁,是中国文化的本质。

龙,早已融进中华民族的血液,成为超越时空,超越意识形态,血脉相连,心心相印,凝聚民族感情和向心力,增进民族团结的不可替代的中华民族现代“图腾”。

二、龙文化

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乃至在世界各国的传统文化中,可说是延续时间最长,生命力最强的文化现象之一。

1.龙的起源

世界上许多文化现象都伴随着许多谜团,也就有许多种不同的文化阐释,中国龙就是结构、交融在宏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的一个大谜。其奇谲怪异的形态,多维善变的神性,深邃丰富的蕴涵,从古到今,一再地吸引着海内外众多学者关注的目光。

龙常常被作为我们这个民族的象征物,龙的状貌也接近于完美了:耸一对鹿角,乍一双牛耳;圆睁着或楚楚流情的兔目,或烨烨喷火的虎眼;狮鼻隆挺,驴嘴大张;马齿列列,獠牙赫赫;蛇躯宛转着悠长,鱼尾摇摆着活泼;须髯飘飘带风,鳞鳍闪闪有光;鹫趾狞厉,鹰爪勇猛……

如此这般的形态,你在生物界里是找不到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对应物的,只能分别在一些动物身上找到“零部件”。既然大自然里没有,就只好以“神物”称之了。那么,这种神物是怎么产生的呢?它的本质是什么呢?

这就是学者们特别感兴趣,从而投注精力最多的“龙的起源和本质”问题了。从本世纪初到现在,面世的有关龙的起源和本质的论著、论文已超过百余种,观点五花八门,莫衷一是。

“龙”字始见于中国目前所知最古老的文字一商代甲骨文和金文中,如果把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作为文明的标志之一,那么,在中国文明的早期,龙就已经存在了。

(1)4000年前的龙形玉佩(湖南澧县孙家岗,龙山文化时期,龙长9.1厘米)

(2)5000年前的玉龙

红山文化玉龙,是1971年春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社员,在村北山冈造林时,从地表以下50~60厘米深处挖出的一件大型龙形玉器。据有关文物报道,这是一整块玉龙的圆雕,运用浮雕、浅雕雕成,通体琢磨,光洁圆润。龙体为墨绿色,高26厘米,长21厘米,完整无缺,体卷曲,呈C字形。

(3)5000年至6000年的卵石龙

湖北焦墩卵石龙距今5000~6000年,是1993年在黄梅县白湖终乡张城村焦墩遗址发掘的,为用卵石雕塑的一条巨龙。龙昂首直身,曲颈卷尾,背部有三鳍,腹下伸三足,长颈曲折弯卷,独角上扬。

(4)6000年前的“华夏第一龙”

河南濮阳西水坡蚌壳龙,被誉为“华夏第一龙”。这里一共发现三组蚌壳雕塑的动物图案。第一组在M445号墓中发现,造型有龙和虎。蚌壳龙图案摆于人骨架的右侧,头朝北,背朝西,龙昂首,曲颈,弓身,长尾,前爪扒,后爪蹬,状似腾飞。第二组在M445号墓南,图案中有龙、虎、鹿和蜘蛛等。其龙头朝南,背朝北,其虎头朝北,面朝西,背朝东,龙、虎相联为一体。第三组蚌壳动物图案位于第二组动物图案的南面的一条灰沟中,灰土上有人骑龙和虎等动物的图案。龙头朝东,背朝北,昂首,长颈,舒身,高足,背上骑一人,也是用蚌壳雕塑,两足跨在龙的背上,一手在前,一手在后,面部微侧,似在回首观望。

(5)7000年前的“原龙纹”(宝鸡市金陵河西岸,新石器时代)

(6)8000年前的龙文化遗迹

辽宁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出土的石块龙,也叫“龙形石堆塑”,属前红山文化遗存,距今约8006年。它位于这个原始村落遗址的中心广场内,由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石块堆塑而成。龙全长19.7米,宽近2米,扬首张口,弯腰弓背。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

(7)后汉学者王符提出的“龙的九似”说:

“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

三、龙的定义

龙,是出现于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长身、大口、大多数有角和足且变化莫测的能走、能飞、能游水、能兴云降雨的世间所没有的神性动物。

在民间传说中,龙是“龙麟凤龟”四灵之首;是“龙龟象鹤”四寿之头;是被膜拜为神兽之冠;龙能消灾降福,带来吉祥、欢乐;龙是人民美好愿望的寄托。

四、龙的演化

龙的演化经过了三个时期,即夔龙期、应龙期和黄龙期。夔龙期,是以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及商周的夔龙为代表,是以鳄、蛇等为原型而演化的。这一时期龙的突出特点是鳄头、巨口、卷鼻、突目、双耳或鳄身。还有的是蛇躯、鳞身、桃形或三角形蛇状头,四爪、双目、旋翅式双眉、人目等。

应龙期,龙纹从秦代的空心砖上已经可以看出,当时造型已经相当成熟。应龙的主要特征是双翅,头大而长,吻尖长,鼻、眼、耳皆小,眉弓高耸,牙齿锐利,前额突起,长脸无须,独角或齿状双角,颈细腹大,尾尖长,整个形体大而且短粗,四肢强壮。

黄龙期,萌于唐宋,盛于明清,是夔龙、应龙的结合体。这时的黄龙开始有须、肘毛等,秦代至元代多为三趾,明清时多为四趾。基本上是在应龙的基础上将躯位拉长而成为真正的蛇躯鳞身,并将翅异化为火焰从前足肩部飞腾起来。这个时期的黄龙在造型上已规范化、定型化。主要有坐龙、团龙、盘龙、升龙、降龙、腾龙、飞龙、戏珠龙等,这些不同动态的龙,大都组织在特定的形状中。

在民间,龙的造型则充满生活气息,给人以亲切感。史前期民间龙大部分出现在彩陶、玉、石雕上,写实变形并重。而秦汉时期,或写实或与云纹、蔓藤勾连交错,飞扬回环,这在画像石、画像砖、铜镜、漆器、刺绣中都可见到,明清时期,龙则变形为卷草拐子或龙穿火焰、龙戏水、龙翻江倒海等,象征造福佑民。

如今,经过变迁的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许多民俗节日都与龙相关。如从古流传至今的喜床节日举行的划龙舟,舞龙狮,舞龙灯,结婚用的龙凤喜柬等皆是。

五、龙的家族

在龙家族中,有鳞曰蛟龙,有翼日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日螭龙;一足为夔龙,龙头鱼身为鱼龙,一身首尾各一头者为并逢龙,一头双身者为肥遗龙。此外,还有窃曲龙、象鼻龙、玄武龙、天鼋龙、马龙、卷草缠枝龙、凤尾龙、返祖龙等。

龙的种类

1.应龙——《述异记》:“龙千年为应龙”。

《酉阳杂俎》:“应龙生建鸟,建鸟生麒麟,麒麟生庶兽。”《淮南子》:“女娲乘雷车服应龙。”《古今图书集成》图绘应龙为两翼四足有鳞的动物。

2.烛龙——《淮南子》:“人面龙身而无足者谓烛龙”。烛龙应该是能喷火的火龙。

3.虬龙——《说文》:“焉有虬龙,负熊以游。”《说文》:“虬,龙子有角者”。

4.蛟龙——《说文》:“龙属,无角曰蛟,从虫交声。”《埤雅》:“蛟其似蛇,而四足细颈。”

5.螭龙——《广雅·释螭》:“龙无角曰暾,龙子也。”螭龙似虎有鳞,即台湾匠师所说的螭虎。

6.《夔龙》——张口、单足的独角兽,身细长如蛇。

7.蟒龙——三爪或四爪的龙,有尊卑之分,皇帝使用为五爪二角龙,此格式严禁民间百姓使用。

8.鱼龙——龙首鱼身,如鳌鱼、鲤鱼跃龙门。

9.龙生九子

龙是一个多子的家族。明杨慎《升庵外集》卷九五记载,俗谓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一曰,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趺是也。二曰螭吻,形似兽,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三曰蒲宇,形似龙而小,性好吼,今钟上纽是也。四曰狴犴,形似虎,有威力,故立于狱门。五曰饕餮,好饮食,故立于鼎盖。六曰,性好水,故立于桥柱。七曰腥眦,性好杀,故立于刀环。八曰金猊,形似狮,性好烟火,故立于香炉。九曰椒图,形似螺蚌,性好闭,故立于门铺首。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