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综合检测卷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六单元综合检测卷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六单元综合检测卷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六单元综合检测卷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六单元综合检测卷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检测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评价错题一、积累运用(27分)1.为方便复习,小金想制作一本“错别字消灭集”,请你一起参与完成。(3分)错别字消灭集(1)利用汉字偏旁消灭错别字如:篷舟吹取三山去解析:“篷”的偏旁为“”,表示用竹制成的遮盖物。“蓬”的偏旁为“艹”,表示一种植物。此处“péng舟”指如飞蓬(植物)般轻快的船,故应写作“”。

(2)利用成语消灭错别字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解析:成语“锣鼓喧天”意为锣鼓的敲击声响彻天空。“车马xuān”意为车马的喧嚣,与声音有关,故应写作“”。

(3)利用文化常识消灭错别字如:中原乱,簪樱散,几时收解析:簪和缨都是古代贵族的帽饰,缨是帽带。这里代指达官显贵,故应写作“”。

2.请根据你的积累补全对话。(3分)小金古代文人遣词造句真是鬼斧神工,同样的文字在他们的笔下就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好厉害呀!小语没错。你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的“国”是“国防”的意思,但“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的“国”是“(1)”的意思。

小金是呀,我也找到了一些。《富贵不能淫》中“往送之门,戒之曰”的“戒”意为(2),“必敬必戒”的“戒”意为“谨慎”。

小语还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管夷吾举于士”的“士”意为“狱官”,而“入则无法家拂士”的“士”意为(3)“”。

3.我国许多城市的名字中含有“阴”“阳”二字,这同它们的地理位置有关。请你根据所学文化常识判断下面图中城市的位置。(填写字母)(2分)图1衡阳市的位置在处,图2江阴市的位置在处。

4.在下列文字的空缺处填写古诗文名句。(8分)小金和小语在风景区游玩,忽然一阵微风吹过,他们饶有兴致地用“风”字玩起了“飞花令”游戏。小金说:“(1)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小语接:“(2),不觉船移。”(欧阳修《采桑子》)小金又说:“(3),。”(课内外含有“风”字的诗句均可)两人相视一笑。

走到富春江边,看到眼前之景,小语突然很感慨:“秋色在朱敦儒眼里是一幅苍凉的画面,‘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4)’(朱敦儒《相见欢》),这无边的秋色里蕴藏着诗人国土沦丧之痛。”

小金说:“明媚的春光带给晏殊的则是繁华易逝的惆怅,‘无可奈何花落去,(5)’(晏殊《浣溪沙》),这是物是人非的感伤。”

小语说:“诗人的情感与景物的意趣融合在一起,真是难以分辨。”小金脱口而出:“是啊,这正如陶渊明《饮酒》中所说的‘(6),’。”

5.小金看了《昆虫记》后颇受启发,准备为其撰写书评,请帮他完成下面书评提纲。(4分)《昆虫记》书评提纲【精彩选段】它(狼蛛)最喜欢住在长着百里香的干燥沙地上。我那块荒地刚好符合这个要求,这种蜘蛛的穴有二十个以上。每次我经过洞边,向里面张望的时候,总可以看到四只大眼睛。这位隐士的四个望远镜像金刚钻一般闪着光,在地底下的四只小眼睛就不容易看到了。【阅读旁批】这段文字非常典型地表现出《昆虫记》科学性与文学性完美结合的特点。我的分析如下:【总结】《昆虫记》,有趣又有益。6.我们身边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等,这些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并传承我国文化遗产,育英中学八(1)班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任务。(7分)(1)“语众不同”组为本次活动设计了丰富的形式,请仿照示例,完成活动设计。(2分)活动一:举行以“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主题的辩论会活动二:

活动三:

(2)“文笔透纸”组想利用假期对铁路沿线的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探访学习,请你推荐一条路线给他们,并说明理由。(3分)路线一:昆明南站→元江站→勐腊站路线二:玉溪站→普洱站→西双版纳站(3)“真知灼见”组针对我国文化遗产被忽视、被破坏的现状,计划以班级名义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倡导关注并保护文化遗产。请你将下面这则倡议书补全。(2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倡议书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针对当前文化遗产被忽视、被破坏的现状,特发出以下倡议:①树立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加强文明修养。②。

③。

八年级(1)班2023年12月25日二、古诗文阅读(33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7—8题。(4分)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7.“折戟沉沙铁未销”一句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淡。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不平淡之处。(2分)8.结合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简要分析以小见大的妙处。(2分)(二)(2023·湖南湘潭市五校联考节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0题。(4分)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9.请你仔细品味诗歌,结合首联诗句,完成下面的绘画设计方案。(2分)绘画设计方案主要构图要素文字描述画面预期效果点评画面太阳、两军将士对比鲜明的色彩渲染紧张的气氛10.诗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运用典故,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2分)(三)(2023·北京市大兴区节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题。(7分)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甲】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乙】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丙】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面山而居居无何B.操蛇之神闻之 有闻而传之者C.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D.杂然相许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1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翻译:他受到北面大山的惩罚,出来进去都要绕道。理解:这句话交代了愚公移山的原因,他是为了方便出入,才组织家人移山的。【乙】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翻译: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理解:小男孩的加入,说明愚公移山的伟大壮举得到了众人的支持。【丙】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翻译:你真的太不聪明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理解:在智叟的眼里,愚公能移山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所以提出疑问,目的是帮助愚公解决问题。13.文学作品常常通过对比来突出被表现事物的特征,加强艺术效果。请结合上文和下面两则寓言,完成表格。(3分)【甲】弈秋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②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选自《孟子·告子上》)【乙】多言何益子禽③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黾④,日夜恒鸣。口干舌擗⑤,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选自《墨子·墨子后语》)【注】①弈:下围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被称为弈秋。②弓缴:弓箭。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③子禽:人名,墨子的学生。④黾(měng):金线蛙,蛙的一种。⑤擗:同“敝”,困、疲劳。文章对比对象寓意《愚公移山》愚公和智叟(1)《弈秋》(2)专注是做成事情的基础《多言何益》整天叫个不停的蛤蟆、蛙黾和按时啼叫的雄鸡(3)(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6题。(7分)【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百姓怨望①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格②之法。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憙③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强,辨之疾,并脯鄂侯。西伯昌闻之,窃叹。纣囚西伯。西伯之臣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炮格之刑。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西伯归,乃阴④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西伯滋大,纣由是稍⑤失权重。(节选自《史记·殷本纪》,有删改)【注】①望:怨恨,责怪。②炮格:殷纣使用的一种酷刑。下文的“醢”“脯”都是酷刑。③憙:喜悦。④阴:暗中。⑤稍:逐渐。14.[课标理念|提供知识支架]参考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在语境中的意思。(3分)文言词句参考方法解释池非不深也成语推断法:城门失火,殃及池鱼(1)

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课内迁移法:亲戚畔之(2)

西伯昌闻之,窃叹词典查阅法:①偷,盗;②副词,偷偷地,暗地里;③谦辞,私自,私下(3)(填序号)

1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6.甲文的结论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结合乙文,简要说明这个结论在西伯昌与纣王身上是如何体现的。(2分)(五)阅读下面诗文,完成17—20题。(11分)材料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材料二尘劳①迥脱②事非常,紧把③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选自《上堂开示颂》)材料三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④而正⑤焉,可谓好学也已。”(选自《论语·学而》)【注】①尘劳:世俗事务的烦恼。②迥脱:脱离,超脱。③把:握,持。④有道:有德的人。⑤正:匡正,端正。17.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行拂乱其所为拂:

人恒过 过:

18.把材料一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9.老师在讲解材料一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开篇为什么连举六例,而不是只举一两个事例呢?爱思考的你知道为什么吗?(3分)20.同学们阅读完三则材料之后展开了讨论。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完成探究活动。(4分)小金材料二中的“①,”两句诗可以概括材料一开篇列举的六位历史名人的坎坷经历。

小语这个发现很独特。我也发现了一点,无论是材料一中所讲的“治国”,还是材料三中所讲的“治学”,都强调了很重要的一点:②。

小金你可以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具体说说吗?小语对“治国”来说,③;

对“治学”来说,不贪求安逸,勤敏做事,谨慎说话,向有德的人学习,时时端正自己,方能使自己进步。三、写作(40分)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树木经历四季,有硕果挂满枝头的喜悦,也有叶落枝枯的寥落;人的成长经历何尝不是如此?时间酝酿了果香,也使人日渐成熟。成熟不是衰老,而是懂得该懂得的,担起需担当的。人生路上,带我们走向成熟的可能是父母亲人,可能是一次失败的教训,也可能是一本好书……请以“成熟,从开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答案】1.(3分)(1)蓬(2)喧(3)缨(每空1分)2.(3分)(1)国家(2)告诫(3)贤士(每空1分)3.(2分)AB(每空1分)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据此可判断,“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以南。结合图上所给的方向标,不难明确图中的方位。4.(8分)(1)九万里风鹏正举(2)无风水面琉璃滑(3)示例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示例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4)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5)似曾相识燕归来(6)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5.(4分)“有二十个以上”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介绍了狼蛛的洞穴数量,体现了“科学性”的一面;(2分)“这位隐士的四个望远镜像金刚钻一般闪着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狼蛛比作隐士,将它的眼睛比作望远镜和金刚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狼蛛的特点,体现了“文学性”的一面。(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题干要求考生结合选段,分析《昆虫记》科学性与文学性的特点。选段中严谨、具体的数字,体现了其科学性这一特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化的描述,体现其文学性的特点。据此分析作答即可。6.(7分)(1)(2分)示例:举办以“我与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召开以“让文化遗产融入生活”为主题的班会(每空1分)(2)(3分)示例1:推荐路线一。这条路线可以探访到滇剧花灯、元江棕扇舞和傣族泼水节,它们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2分)这样探访起来会更有针对性。(1分)示例2:推荐路线二。这条路线可以探访到八字岭大庙、景迈山糯岗古寨和傣族织锦技艺,既有物质文化遗产,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2分)可以对文化遗产作更加全面的探访。(1分)(2分)示例:②以实际行动爱护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不得破坏文化遗产③大力宣传文化遗产的价值,号召身边人都加入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来(每条1分,言之有理即可)【解析】第(1)题,考查活动设计。解答此类试题,明确活动主题从字数、短语结构、修辞手法等角度分析所给示例,明确设计的格式设计活动时,要做到角度多样,不要重复。本题中,活动主题为“身边的文化遗产”,观察示例可知,应采用“动词+以‘……’为主题的……(活动)”的句式作答。注意设计的活动要具有可行性。第(2)题,考查线路的选择。根据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注意】可从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资料夹中学习相关知识)可知,八字岭大庙和景迈山糯岗古寨为物质文化遗产,滇剧花灯、元江棕扇舞、傣族织锦技艺和傣族泼水节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答时任选一条线路即可,注意要阐述清楚路线上有哪些具体的文化遗产,对探访学习有怎样的帮助,据此来分析这条线路的优势。第(3)题,考查补写倡议书。本题中,要求补出两条倡议,倡议针对的是“当前文化遗产被忽视、被破坏的现状”。题干已给出示例,在树立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前提下,可以加大宣传文化遗产的力度,切实行动起来,用自己的行动保护文化遗产,等等。7.(2分)①由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感叹,暗寓岁月流逝而物存人非之慨。(1分)②用语平实却引发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思,为后文论史抒怀作铺垫。(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解答此题,明确题干要求,即分析首句的作用。“折戟沉沙铁未销”意为折断的戟埋在沙中还没有销蚀掉。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未销蚀,又暗寓岁月流逝而物存人非之慨。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出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为后文作铺垫。据此分析作答即可。(2分)以二乔两位美女的命运象征东吴的命运,反映了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影响,(1分)同时表明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抒发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1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以小见大表现手法的作用。作答时,根据题干提示可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结合两句诗的内容,点明“小”体现在哪里,“大”体现在哪里,即“小”指二乔两位美女的命运,“大”指东吴的命运从中分析出诗句所暗含的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所表达的情感,即诗人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抒发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2分)敌军来势汹汹,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压城,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下的铠甲闪烁着金光。(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类试题,确定所要描绘画面中的意象在诗句中找出意象的修饰词对修饰词进行扩写加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即可。10.(2分)通过黄金台和玉龙的典故,表达了战士们报效君王的知遇之恩,为国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情感的分析。解答本题,在理解诗句大意和典故的基础上,分析其中蕴含的将士们的情感。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玉龙指宝剑。诗人运用这两个典故,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据此分析作答即可。11.(2分)BA项,居住/经过;B项,均为“听说”的意思;C项,愁苦,这里指担心/使……痛苦;D项,赞同/表示约数。12.(2分)乙【甲】句,翻译错误,“惩”意为“苦于”;【丙】句,理解错误,智叟对愚公移山表示嘲讽,认为他移山是愚蠢的行为,根本不可能成功,故“目的是帮助愚公解决问题”理解错误。13.(3分)(1)(1分)遇到困难,要不畏艰险,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意思对即可)(2)(1分)专心听弈秋讲学的人和另一个不专心听讲的人(意思对即可)(3)(1分)说话要切合时机(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作答本题,观察表格已给出内容,明确题干要求通读《愚公移山》和两则材料,明确寓言中形成对比的对象,根据内容解读寓意。《愚公移山》通过写愚公坚持不懈移山的故事,告诉人们遇到困难,要不畏艰险,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就可能成功。根据《弈秋》中“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可知,形成对比的两人为一个专心听弈秋讲课的人和一个不专心听讲的人。《多言何益》中整天叫个不停的蛤蟆、蛙黾无人爱听,而“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由此分析寓意,即说话要切合时机。【参考译文】【甲】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大师。他曾经教了两个徒弟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徒弟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完全按照弈秋说的去做。另一人(样子)虽然也在听讲,心里却以为有天鹅将要飞来,想拿起弓箭将它射下。虽然两人一起跟弈秋学习,他却远不如人家。这是因为他不如人家聪明吗?当然不是啊!【乙】子禽问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然而没有人去听。你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震动。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重要的是话要说得切合时机。”14.(3分)(1)护城河(2)同“叛”,背叛(3)②(每空1分)15.【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释义。第(1)空,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中“池”是“护城河”的意思,迁移至“池非不深也”中句意通顺;第(2)空,由“亲戚畔之”中“畔”的意思(【注意】解答此类试题要多积累课内注释)可知“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中的“畔”同“叛”,意为背叛;第(3)空,将词典中“窃”的义项带入“西伯昌闻之,窃叹”中可知,义项②使翻译通畅。15.(2分)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得道”“寡”1分,句意1分)句子翻译题的解题方法①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②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③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④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⑤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按照“留、替、调、补、删”的文言句子翻译方法,可归纳出以下歌诀: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字词,进行翻译。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调整语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对照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16.(2分)示例:西伯昌体恤人民,请求废除炮格之刑,又暗地推行善政,诸侯多归顺西伯昌,使西伯昌不断强大。这体现了“得道者多助”。(1分)纣王在百姓怨恨、诸侯背叛时,酷刑镇压,又荒淫无道,滥杀、囚禁重臣,最终许多诸侯背叛纣王,以致他失去权势。这体现了“失道者寡助”。(1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作答时,要理解“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含意仔细阅读乙文,概括与西伯昌和纣王相关的事件。西伯昌修德行善,势力逐渐强大,体现了“得道者多助”;纣王荒淫无度,实施酷刑,最终失去了权势,体现了“失道者寡助”。据此分析作答即可。【参考译文】【乙】百姓怨恨纣王,有的诸侯也背叛了他,于是纣王就加重刑罚,实行一种叫作炮格的酷刑。纣王任命西伯姬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有个美丽的女儿,被献给了纣王。九侯的女儿不喜欢纣王的淫乱,纣王大为恼怒,就杀了她,还把九侯剁成肉酱。鄂侯极力强谏,争辩激烈,纣王就把他制成肉干。西伯昌听见此事,暗暗叹息。纣王就把西伯昌囚禁了。西伯昌的臣下找来了美女、奇物和好马献给纣王,纣王才赦免了西伯昌。西伯昌出狱后,向纣王献出洛水以西的一片土地,用来请求纣王废除炮格之刑。纣王答应了他,并赐给他弓箭斧钺,使他能够征伐其他诸侯,成为西方诸侯之长。……西伯昌回到自己的国家,暗地里修养德行,推行善政,很多诸侯背叛了纣王而归顺西伯昌。西伯昌的势力不断强大,纣王因此渐渐丧失了权势。17.(2分)违背犯错误(每空1分)18.(2分)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征”“发”“喻”1分,大意1分)19.(3分)作者连举六个历史名人的事例,形成铺排效果,气势磅礴,能够强化“历经磨难才能有所作为”的观点。(1分)同时,也表明历史上普通人经历磨难成为大人物的不止一个,“历经磨难才能有所作为”的结论并不只有单例孤证。(1分)选取多个例证,增强了说服力,使论证更加深刻有力。(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例证特点的把握。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即分析作者开篇连举六例的原因;然后结合文章观点和例证的特点具体分析。从例证的数量来看,连用六个事例,运用了铺排的手法,气势强大,从而强化“历经磨难才能有所作为”的观点。从例证本身来看,这六个历史名人的事例都是为了论证“历经磨难才能有所作为”的观点,表明类似的事件有很多,增强了说服力,且为读者提供了典范。据此作答即可。20.(4分)①(1分)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②(1分)不贪求安逸③(2分)不贪求安逸才能及时察觉到国内和国外的祸患,方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第①空有错不得分,第②③空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课内外古诗文对比探究。解题时,要理解三则材料的内容和主旨。材料二诗人借梅花傲雪迎霜、凌寒独放的性格,勉励人们克服困难,立志成就事业。“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两句诗用梅花来象征一种精神:只有经受“寒彻骨”最终才会获得“扑鼻香”。这使人联想到战胜挫折之后便会赢得成功的道理。故第①空应填写这两句诗。材料一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治理国家要居安思危,不能贪图安逸。材料三,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不应当过多去追求物质享受,要把注意力放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面,追求真理。可见,不贪安乐是两则材料的共同之处。这是第②空应填写的内容。结合材料一,具体阐述不贪图安逸享乐的作用:不贪图安逸,才能发现国内和国外的祸患,避免国家灭亡。据此,便可答出第③空的内容。【参考译文】【材料二】远离世俗事务的烦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