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层梁式施工方案样本_第1页
转换层梁式施工方案样本_第2页
转换层梁式施工方案样本_第3页
转换层梁式施工方案样本_第4页
转换层梁式施工方案样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编制阐明第一节编制根据一、建设单位提供工程施工图及会审纪要。二、施工合同及合同书。三、施工组织设计及模板施工方案。四、国家关于现行施工规范、规程、原则以及省、市对于建筑施工管理关于规定。五、工程所在地环境和地质条件,施工组织设计。六、我公司技术管理水平和机械设备装备能力。七、我公司ISO9002质量体系原则文献。八、有关施工计算手册。第二节重要承包内容施工图所示、工程承包合同商定范畴内10栋、14栋±0.000m(不含±0.000m)以上施工。第三节本工程采用重要技术原则、规范、规程、规定一、混凝土构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二、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三、建筑施工安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四、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查统一评估原则(GB50300-)五、建筑工程质量检查评估原则(GB50210-)六、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96)第二章工程概况第一节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建设单位:***房地产有限公司设计单位:***标办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工程名称:****二期10、14栋工程工程地址:*******建筑总面积:约82650㎡。建筑层数:地上18+1层建筑高度:59.95m。本工程为****房地产有限公司“城南名著”10、14栋住宅,位于*******。工程为18+1层商住建筑。二、构造概况1、抗震设防烈度:7度2、构造类型:框支抗震墙构造五层如下框支框架抗震级别:1级五层如下剪力墙抗震级别:1级五层以上剪力墙抗震级别:3级转换层位于三层(标高8.800)3、砼强度级别:10栋J型、14栋主体构造构件强度级别如下:墙(涉及连梁)部位三层及如下四至五层六层以上标高8.800如下8.800至14.80014.800以上强度C45C40C30柱部位三层及如下标高8.800如下强度C45梁部位三层及如下四至五层六层以上梁标高8.800如下8.800至14.80014.800以上强度C45C40C30板强度除三层楼面(8.800)为C40外,其她部位均为C3010栋G型主体构造构件强度级别如下:墙(涉及连梁)部位三层及如下四至五层六层以上标高8.800如下8.800至14.80014.800以上强度C45C40C30柱部位三层及如下标高8.800如下强度C40梁部位三层及如下四层以上梁标高8.800如下8.800以上强度C45C30板强度除三层楼面(8.800)为C40外,其她部位均为C304、钢筋:I级钢筋,Ⅱ级钢筋、Ⅲ级钢筋、冷轧带肋钢筋。保护层:墙15㎜、板15㎜、梁25㎜、柱30㎜。5、转换层构件截面尺寸:本工程转换板厚180㎜;转换梁截面:1200×1400、1100×1400、1000×1400、900×1300、800×1400、800×1300、700×1200、600×1200、400×1000等;三、转换层施工重要工作内容及其特点难点(一)依照建设方、施工方之间合同规定,本工程转换层土建施工重要承包内容为:地下室顶板以上、8.80m标高如下钢筋砼构造。详细涉及钢筋制安,模板及其支架安拆,商品砼、振捣、养护,各种脚手架搭拆。(二)转换层施工特点转换层梁截面大,且跨度及截面尺寸不一。转换层梁数量较多,受力筋层数多,保护层和钢筋间距、排距必要严格控制,多跨持续梁上部主筋配料和机械连接接头设立统筹考虑。因此其模板支撑体系,钢筋绑扎及砼浇筑施工难度较大。第三章施工顺序安排一、工程按常规施工至二层构造板面(4.45m),且考虑施工中各种附加荷载,为保证工程施工安全,支撑二层构造模板竖向支撑体系不拆除。二、按施工图及施工设计规定进行支模,扎筋。三、浇筑砼四、砼养护五、拆除模板及支撑六、本工程由于为商住楼,各种功能规定,安装管线繁多,转换层施工期间设备系统安装工程应密切配合土建进度进行预留、预埋工作,不得遗留。第四章资源配备筹划第一节人力安排筹划本工程现场施工人员(操作层)由本工程项目经理和我司劳务管理分公司负责各工种人员调配,项目部负责现场工作组织安排协调,依照项目经理部提供需要筹划,随各阶段施工不同而随时进行调节,灵活调动、动态管理。第二节重要施工机械配备筹划一、垂直运送机械选取本工程转换层采用商品砼。每幢楼转换层浇捣砼时用两台HBT60型砼输送泵送至浇筑面,为防止机械故障导致砼输送中断而形成暂时施工缝,商品砼供应站应在现场提供另一台输送泵备用。二、钢筋加工机械在现场为每幢楼单独设立一种钢筋加工房,集中制作本工程主体构造所用钢筋,HRB235、HRB335这两种类型钢筋(柱主筋、各种箍筋、墙筋)各种制作工序、HRB400(梁受力钢筋)、砼楼板冷扎带肋筋切断工序在加工房内进行,配备有钢筋弯曲机、切断机、冷拉卷扬机、对焊机,柱主筋用竖焊接长,在操作楼层上还配有电渣压力焊机和交流弧焊机。三、其他小型施工机械设备尚有:木工刨锯1台、插入式振捣器4台(配齐备用零件),片式小振捣棒2台,螺旋千斤顶1台,手摇式葫芦1台。第五章转换层构造模板及支架第一节模板系统选取及支设办法一、转换梁模板1、模板选取:转换梁底模、侧模采用组合钢模板,梁柱接头用50㎜厚木板拼缝。穿孔模拉杆处用50㎜厚木模嵌颖,为合理运用资源,拟使用成品可回收拉杆。二、二层构造层上搭设满堂式钢管架后来,就可开始放梁底模,梁筋绑扎就位后支设大梁侧模并加固。三、转换层楼板模板1、模板选取:180㎜厚楼板用竹胶板支撑。2、支设办法大梁侧模安装后,紧接着铺设楼板底模,底模下排水平钢管,板缝平接,在拼缝处用封口胶带贴缝。第二节模板支撑架1、大梁:本工程转换层现浇梁板截面较大,施工过程中荷截大,针对这一特点,为了缩短工期、加快周转材料周转,减少造价,梁模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体系,钢管立柱直接顶住梁底模,立杆沿梁断面方向间距定为500㎜(梁宽不不大于700mm时,梁底设2根立杆;梁宽不大于或等于700mm时,梁底设1根立杆),沿梁长度方向间距为450mm,步距1500mm。直接支撑大梁底模短横杆立管加双扣件以增强抗滑能力。梁侧模设2根φ14拉杆,第一道拉杆距梁底不得不不大于400mm,外愣采用2φ48×3.5钢管,拉杆及外愣沿梁长度方向间距500mm。大梁底模支架及荷载传递:施工荷载、梁板砼及模板系统自重→小横杆→早拆头→立杆→二层构造层。2、转换层砼楼板180㎜厚,支架立柱纵横间距0.9m,步距不不不大于1700mm。转换层梁板支模架构造规定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模板支架某些执行。3、模板搭设规定1)施工前应对模板进行排版计算,并验算模板支撑系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2)模板安装前应先搭好支撑架,悬空操作应搭设脚手板和系安全带。3)支撑架应落于实处,并铺设垫板,不得有吊脚虚脚,安装应按先后顺序搭设(拆除顺序相反),由专人负责,安全员要巡回检查,并按专项方案和关于规范严格执行。4)支撑架体应与相应柱用钢管和扣件连成一种整体,增长其整体支撑系统整体稳定性。5)支撑架主杆应竖直,2m高度垂直容许偏差为15㎜。6)立杆接长除楼板模板支撑架顶步可用搭接外(但必要不低于两根横杆,并不少于2个扣件锁紧),别的接头均采用对接接头。对接接头应交错布置,接头不应设在同步内,错开距离不不大于500mm。7)支撑系统架均设扫地杆,扫地杆距楼面200mm。8)所有管材、扣件必要符合规范规定,不合格者不准使用。管理人员应加强材料验收。操作人员使用时,不得把不合格钢管、扣件使用在架体上。9)剪刀撑构造及模板支架主杆构造剪刀撑搭设应符合如下规定,并应随立杆、纵向和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⑴、模板支撑架四边与中央每间隔6m设立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持续设立。⑵、在模板支撑架竖直方向中部设立一道水平剪刀撑。⑶、剪刀撑斜杆接长采用搭接,并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水平横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距离不应不不大于150mm。第三节模板拆除1、转换梁应依照转换层砼条件养护度块7天龄期、28天龄期抗压强度来鉴定拆模时间。侧模拆除时以砼强度能保证不缺棱、掉角为准,底模拆除必要在砼达到规定强度后进行(见下表)。构件类型构件跨度(m)到达设计砼立方体抗压强度原则值百分率(%)板≤2≥502<L≤8≥75>8≥100梁拱、壳≤8≥75>8≥100悬臂构件≥1002、模板拆除应按照配板设计规定,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原则,先非承重部位,后承重部位。梁、楼板模板应先拆梁侧模,再拆楼板底模,最后拆梁底模。3、模板再组装和拆运时,均应人工传递,要轻拿轻放,禁止摔、扔、敲、砸。第四节梁柱节点解决为了防止梁柱接头浮现缩颈,夹渣这一质量通病,再施工过程中必要采用下列有效办法,保证工程质量。1、在模板支设前必要精确掌握各构件几何尺寸,并依照浇筑砼时对模板产生侧压力后模板微小位移,精确进行模板配制。2、模板模数与构件尺寸不能符合时,特别是在柱梁浇筑浇汇处,辅助模板必要与钢模连接平正整,固定牢固,保证不缩颈、不胀模、不漏浆。第五节转换层构造模板质量保证技术办法1、模板支设必要精确掌握构造几何尺寸,保证轴线位置精确。2、进行模板设计,拟定模板平面位置。本工程模板预拼装量大,先做好拼装准备,拼装后进行编号,并刷脱模剂,分规格堆放,专人管理。如发现变形、裂应及时进行修理。3、模板在浇筑砼前用铅锤吊正,必要时用千斤顶和花蓝螺栓强制校正。模板及其支架应具备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砼重量、测压力以及其他施工荷载,浇筑前应检查承重架及加固支撑扣件与否拧紧、拼缝解决与否严密。4、模板安装误差应严格控制在容许范畴内,超过容许值必要校正。5、模板与砼接触面应刷隔离剂,但是禁止采用机油,禁止隔离及污染钢筋及接槎处。6、模板工程完毕后,应通过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建筑砼。第六章转换层构造钢筋施工办法一、钢筋原材料质量规定:1、钢筋进场必要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实验报告,并按规定抽样送检,合格后方能使用,每捆(盘)钢筋均应有标牌。由于转换层钢筋用量大,品种多,进场每批钢筋用完后,技术负责人或责任工长必要在实验委托告知单上注明该检查批钢筋所用详细部位,以便此后对构造进行分析具备可追溯性。2、钢筋在储蓄运堆放时,必要挂标牌,并按级别品种分规格堆放整洁,钢筋与地面之间支垫不低于200㎜,放在型钢搭设专用支架上。对于堆放时间较长大捆钢筋表面应加彩条布覆盖物,以防止钢筋锈蚀和污染。3、钢筋材质、焊接、制作、绑扎质量必要符合设计和《钢筋砼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特别是转换梁纵向受力钢筋必要符合1级抗震规定:⑴、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比值不应不大于1.25。⑵、钢筋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原则值比值不应不不大于1.3。二、钢筋加工制作(一)依照现场察看和现场总平面布置,本工程钢筋加工场地放在现场,详细位置详见《城南名著施工组织设计》现场总平面布置图。钢筋加工制作在钢筋加工房进行。(二)HRB235、HRB335型热轧钢筋接长采用闪光对焊,HRB400型热轧筋现场机械加工成直螺纹连接,楼板所配冷轧带肋筋采用绑扎搭接。1、转换梁钢筋本工程框架梁主筋重要为HRB400型,箍筋φ12@100全加密,配料形式是外围封闭型大箍内套窄封闭型箍,大梁纵向主钢筋接头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1)10#楼KZL5梁为单跨,跨度8.40m,KZL2梁有3跨总长达20.60m,下部纵筋分3段配料,接头设在靠中柱俩侧1/3跨范畴内,上部纵筋拟分3段配料,接头按25%错开设在各跨中1/3范畴内;KZL19梁有6跨,总长达31.80m,下部纵筋在各跨内分别配料,接头按25%错开设在靠中柱或剪力墙两侧1/3净跨范畴内,上部纵筋分6段配料,接头设在各跨各自跨中1/3范畴内。(2)14#楼KZL3梁有3跨,总长达18.10m,上部纵筋分3段配料,接头设在各跨中1/3范畴内,下部纵筋在各跨内分别配料,接头按25%错开设在中间跨靠柱边1/3净跨范畴。(3)钢筋接头位置以专用大样表为准。(4)由于转换梁钢筋骨架很重,以普通水泥砂浆做保护层垫块无法承受其重压,因此采用短钢面作垫块:3、板钢筋转换层楼板厚度180㎜,配上下双层双向冷轧带肋钢筋φ10@160,采用绑扎连接就位。三、钢筋绑扎(一)、梁筋定位办法转换梁各层纵筋中间排距用长度与梁截面宽度相等φ25短筋来保证,若纵横双向转换梁有关,其纵筋分层排列就位已经相称于此定位作用,可不再加φ25短筋。梁保护层及梁截面保证如图一。(二)、板筋定位办法板筋定位:在负弯距筋范畴内用φ12筋制作成撑脚,支撑上层钢筋@1.50m,以保证负筋在楼板中有效高度。楼板下层筋垫定位卡,按照@600成梅花型布置如图二。(三)钢筋验收1、在安装大截面柱模板之前,应在自检合格后,请监理工程师进行隐蔽验收。在浇捣梁板砼之前,也要对梁板钢筋、预埋件进行隐蔽验收。2、验收检查内容:依照设计图纸检查钢筋钢号、直径、根数、间距与否对的,特别是检查支座负筋位置。检查钢筋接头位置及搭接长度与否符合规定。检查钢筋保护层厚度与否符合规定。检查钢筋接头绑扎与否牢固,有无松动现象。第七章转换层构造砼工程第一节现浇砼振捣、养护1、砼组织:考虑到商品砼站供应能力,各栋之间砼浇捣时间宜错开;砼从输送泵远点向近点收缩,逐节拆除输送管。2、砼振捣:梁、板砼采用辐射形随砼流淌面追踪振捣,两根主棒承担砼落料中心范畴振捣,振捣时快插慢拔,在振捣过程中,震动棒上下略有抽动,使上下震动均匀,每捣时间普通为25秒,振捣质量控制重点是在不漏振,平面上振幅半径接好,震动必要插入未凝已浇层5cm左右,以排除气泡。3、砼浇筑、养护基本规定:灌溉前应湿润模板,柱脚某些应垫同级同砼(清除石子)砂浆,以保证密实。施工缝解决应将松石和浮浆清除,用清水冲洗后,加同配合比去石砂浆铺垫于接头,以保证接缝严密。加强核心部位振捣,振捣以快插慢拨,表面出浆最佳,以防欠振、漏振。转换梁砼采用覆盖养护,恰当延长拆模板时间。为了加快模板使用,争取早拆掉侧模,也可用人工经常浇水保持墙柱砼表面湿润。楼板用人工浇水养护,砼浇筑完毕后并终凝后即可开始浇水养护。普通养护14昼夜,浇水次数及频率应使砼经常保持足够湿润状态。转换梁板支撑体系计算书一、现浇楼板模板及支撑体系验算模板支架计算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4.0米,搭设尺寸为:立杆纵距b=0.90米,立杆横距l=0.90米,立杆步距h=1.70米。图1楼板支撑架立面简图图2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采用钢管类型为48×3.5。1、模板面板计算面板为受弯构造,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按照三跨持续梁计算。静荷载原则值q1=25.000×0.180×0.900+0.500×0.900=4.500kN/m活荷载原则值q2=(2.000+2.500)×0.900=4.050kN/m面板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90.00×1.00×1.00/6=15.00cm3;I=90.00×1.00×1.00×1.00/12=7.50cm4;(1)抗弯强度计算f=M/W<[f]其中f——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M——面板最大弯距(N.mm);W——面板净截面抵抗矩;[f]——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取10.00N/mm2;M=0.100ql2其中q——荷载设计值(kN/m);经计算得到M=0.100×(1.2×4.500+1.4×4.050)×0.300×0.300=0.100kN.m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f=0.100×1000×1000/15000=6.642N/mm2面板抗弯强度验算f<[f],满足规定!(2)抗剪计算T=3Q/2bh<[T]其中最大剪力Q=0.600×(1.2×4.500+1.4×4.050)×0.300=1.993kN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T=3×1993.0/(2×900.000×10.000)=0.332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T]=1.20N/mm2抗剪强度验算T<[T],满足规定!(3)挠度计算v=0.677ql4/100EI<[v]=l/250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v=0.677×4.500×3004/(100×10400×75000)=0.316mm面板最大挠度不大于300.0/250,满足规定!2、模板支撑木方计算木方按照均布荷载下持续梁计算。1.荷载计算(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q11=25.000×0.180×0.300=1.350kN/m(2)模板自重线荷载(kN/m):q12=0.500×0.300=0.150kN/m(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原则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荷载(kN/m):经计算得到,活荷载原则值q2=(2.500+2.000)×0.300=1.350kN/m静荷载q1=1.2×1.350+1.2×0.150=1.800kN/m活荷载q2=1.4×1.350=1.890kN/m2.木方计算按照三跨持续梁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计算值最不利分派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均布荷载q=3.321/0.900=3.690kN/m最大弯矩M=0.1ql2=0.1×3.69×0.90×0.90=0.299kN.m最大剪力Q=0.6×0.900×3.690=1.993kN最大支座力N=1.1×0.900×3.690=3.653kN木方截面力学参数为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5.00×10.00×10.00/6=83.33cm3;I=5.00×10.00×10.00×10.00/12=416.67cm4;(1)木方抗弯强度计算抗弯计算强度f=0.299×106/83333.3=3.59N/mm2木方抗弯计算强度不大于10.0N/mm2,满足规定!(2)木方抗剪计算最大剪力计算公式如下:Q=0.6ql截面抗剪强度必要满足:T=3Q/2bh<[T]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T=3×1993/(2×50×100)=0.598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T]=1.30N/mm2木方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规定!(3)木方挠度计算最大变形v=0.677×1.500×900.04/(100×9000.00×4166666.8)=0.178mm木方最大挠度不大于900.0/250,满足规定!3、板底支撑钢管计算横向支撑钢管计算横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持续梁计算。集中荷载P取木方支撑传递力。支撑钢管计算简图支撑钢管弯矩图(kN.m)支撑钢管变形图(mm)支撑钢管剪力图(kN)通过持续梁计算得到最大弯矩Mmax=0.877kN.m最大变形vmax=2.030mm最大支座力Qmax=11.933kN抗弯计算强度f=0.877×106/5080.0=172.59N/mm2支撑钢管抗弯计算强度不大于205.0N/mm2,满足规定!支撑钢管最大挠度不大于900.0/150与10mm,满足规定!4、扣件抗滑移计算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R≤Rc其中Rc——单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kN,双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12.0kN;R——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竖向作用力设计值;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12.93kN双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计算满足规定!5、模板支架荷载原则值(立杆轴力)作用于模板支架荷载涉及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1.静荷载原则值涉及如下内容:(1)脚手架自重(kN):NG1=0.116×4.000=0.464kN(2)模板自重(kN):NG2=0.500×0.900×0.900=0.405kN(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NG3=25.000×0.180×0.900×0.900=3.645kN经计算得到,静荷载原则值NG=NG1+NG2+NG3=4.514kN。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原则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荷载。经计算得到,活荷载原则值NQ=(2.500+2.000)×0.900×0.900=3.645kN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N=1.2NG+1.4NQ6、立杆稳定性计算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稳定性计算公式其中N——立杆轴心压力设计值(kN);N=10.52——轴心受压立杆稳定系数,由长细比l0/i查表得到;i——计算立杆截面回转半径(cm);i=1.58A——立杆净截面面积(cm2);A=4.89W——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5.08——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N/mm2);[f]——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00N/mm2;l0——计算长度(m);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由公式(1)或(2)计算l0=k1uh(1)l0=(h+2a)(2)k1——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1.155;u——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1.70a——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0.30m;公式(1)计算成果:=132.26N/mm2,立杆稳定性计算<[f],满足规定!公式(2)计算成果:=65.50N/mm2,立杆稳定性计算<[f],满足规定!7、楼板强度计算1.计算楼板强度阐明验算楼板强度时按照最不利考虑,楼板跨度取8.00m,楼板承受荷载按照线均布考虑。宽度范畴内配筋3级钢筋,配筋面积As=96480.0mm2,fy=360.0N/mm2。板截面尺寸为b×h=5360mm×120mm,截面有效高度h0=100mm。按照楼板每7天浇筑一层,因此需要验算7天、14天、21天...承载能力与否满足荷载规定,其计算简图如下:2.计算楼板混凝土7天强度与否满足承载力规定楼板计算长边8.00m,短边8.00×0.67=5.36m,楼板计算范畴内摆放9×6排脚手架,将其荷载转换为计算宽度内均布荷载。第2层楼板所需承受荷载为q=1×1.2×(0.50+25.00×0.18)+1×1.2×(0.46×9×6/8.00/5.36)+1.4×(2.00+2.50)=13.00kN/m2计算单元板带所承受均布荷载q=5.36×13.00=69.69kN/m板带所需承担最大弯矩按照四边固接双向板计算Mmax=0.0766×ql2=0.0766×69.69×5.362=153.37kN.m验算楼板混凝土强度平均气温为25.00℃,查温度、龄期对混凝土强度影响曲线得到7天后混凝土强度达到58.40%,C30.0混凝土强度近似等效为C17.5混凝土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cm=8.41N/mm2则可以得到矩形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ξ=Asfy/bh0fcm=96480.00×360.00/(5360.00×100.00×8.41)=7.71查表得到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抗弯能力计算系数为s=0.420此层楼板所能承受最大弯矩为:M1=sbh02fcm=0.420×5360.000×100.0002×8.4×10-6=189.3kN.m结论:由于ΣMi=189.31=189.31>Mmax=153.37,因此第7天后来各层楼板强度和足以承受以上楼层传递下来荷载,第2层如下模板支撑可以拆除。二、现浇梁模板及支撑体系验算分别以1200×1400、700×1200mm现浇梁进行验算。撑架计算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Ⅰ、1200×1400mm现浇梁进行验算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4.1米,基本尺寸为:梁截面B×D=1200mm×1400mm,梁支撑立杆横距(跨度方向)l=0.45米,立杆步距h=1.50米,图1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采用钢管类型为48×3.5。1、模板面板计算面板为受弯构造,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按照简支梁计算。静荷载原则值q1=25.000×1.400×1.200+0.750×1.200=42.900kN/m活荷载原则值q2=(2.000+1.000)×1.200=3.600kN/m面板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8.210cm3I=36.300cm4(1)抗弯强度计算f=M/W<[f]其中f——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M——面板最大弯距(N.mm);W——面板净截面抵抗矩;[f]——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取215.00N/mm2;M=0.125ql2其中q——荷载设计值(kN/m);经计算得到M=0.125×(1.2×42.900+1.4×3.600)×0.450×0.450=1.431kN.m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f=1.431×1000×1000/8210=174.259N/mm2面板抗弯强度验算f<[f],满足规定!(2)挠度计算v=5.000ql4/384EI<[v]=l/400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v=5.000×42.900×4504/(100×206000×363000)=0.306mm面板最大挠度不大于450.0/400,满足规定!2、梁底横向钢管计算作用荷载涉及梁与模板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等。1.荷载计算:(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q1=25.000×1.400×0.450=15.750kN/m(2)模板自重线荷载(kN/m):q2=0.750×0.450×(2×1.400+1.200)/1.200=1.125kN/m(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原则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荷载(kN):经计算得到,活荷载原则值P1=(1.000+2.000)×1.200×0.450=1.620kN均布荷载q=1.2×15.750+1.2×1.125=20.250kN/m集中荷载P=1.4×1.620=2.268kN横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持续梁计算。集中荷载P取木方支撑传递力。支撑钢管计算简图支撑钢管弯矩图(kN.m)支撑钢管变形图(mm)支撑钢管剪力图(kN)通过持续梁计算得到最大弯矩Mmax=0.548kN.m最大变形vmax=0.197mm最大支座力Qmax=11.899kN抗弯计算强度f=0.548×106/5080.0=107.83N/mm2支撑钢管抗弯计算强度不大于205.0N/mm2,满足规定!支撑钢管最大挠度不大于1500.0/150与10mm,满足规定!3、梁底纵向钢管计算纵向钢管只起构造作用,通过扣件连接到立杆。4、扣件抗滑移计算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R≤Rc其中Rc——单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kN;R——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竖向作用力设计值;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11.90kN双扣件在20kN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12.0kN。5、立杆稳定性计算立杆稳定性计算公式其中N——立杆轴心压力设计值,它涉及:横杆最大支座反力N1=11.90kN(已经涉及组合系数1.4)脚手架钢管自重N2=1.2×0.139×4.120=0.689kNN=11.899+0.689=12.588kN——轴心受压立杆稳定系数,由长细比l0/i查表得到;i——计算立杆截面回转半径(cm);i=1.58A——立杆净截面面积(cm2);A=4.89W——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5.08——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N/mm2);[f]——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00N/mm2;l0——计算长度(m);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不考虑高支撑架,由公式(1)或(2)计算l0=k1uh(1)l0=(h+2a)(2)k1——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为1.185;u——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1.70a——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0.00m;公式(1)计算成果:=130.60N/mm2,立杆稳定性计算<[f],满足规定!公式(2)计算成果:=40.75N/mm2,立杆稳定性计算<[f],满足规定!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安全因素,适当由公式(3)计算l0=k1k2(h+2a)(3)k2——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2取值为1.007;公式(3)计算成果:=51.83N/mm2,立杆稳定性计算<[f],满足规定!Ⅱ、700×1200mm现浇梁进行验算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4.1米,基本尺寸为:梁截面B×D=700mm×1200mm,梁支撑立杆横距(跨度方向)l=0.45米,立杆步距h=1.50米。图1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采用钢管类型为48×3.5。1、模板面板计算面板为受弯构造,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按照简支梁计算。静荷载原则值q1=25.000×1.200×0.700+0.750×0.700=21.525kN/m活荷载原则值q2=(2.000+1.000)×0.700=2.100kN/m面板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8.210cm3I=36.300cm4(1)抗弯强度计算f=M/W<[f]其中f——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M——面板最大弯距(N.mm);W——面板净截面抵抗矩;[f]——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取215.00N/mm2;M=0.125ql2其中q——荷载设计值(kN/m);经计算得到M=0.125×(1.2×21.525+1.4×2.100)×0.450×0.450=0.728kN.m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f=0.728×1000×1000/8210=88.702N/mm2面板抗弯强度验算f<[f],满足规定!(2)挠度计算v=5.000ql4/384EI<[v]=l/400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v=5.000×21.525×4504/(100×206000×363000)=0.154mm面板最大挠度不大于450.0/400,满足规定!2、梁底横向钢管计算作用荷载涉及梁与模板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等。1.荷载计算:(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q1=25.000×1.200×0.450=13.500kN/m(2)模板自重线荷载(kN/m):q2=0.750×0.450×(2×1.200+0.700)/0.700=1.495kN/m(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原则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荷载(kN):经计算得到,活荷载原则值P1=(1.000+2.000)×0.700×0.450=0.945kN均布荷载q=1.2×13.500+1.2×1.495=17.994kN/m集中荷载P=1.4×0.945=1.323kN横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持续梁计算。支撑钢管计算简图支撑钢管弯矩图(kN.m)支撑钢管变形图(mm)支撑钢管剪力图(kN)通过持续梁计算得到最大弯矩Mmax=0.466kN.m最大变形vmax=0.174mm最大支座力Qmax=11.373kN抗弯计算强度f=0.466×106/5080.0=91.66N/mm2支撑钢管抗弯计算强度不大于205.0N/mm2,满足规定!支撑钢管最大挠度不大于1000.0/150与10mm,满足规定!3、梁底纵向钢管计算纵向钢管只起构造作用,通过扣件连接到立杆。4、扣件抗滑移计算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R≤Rc其中Rc——单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kN;R——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竖向作用力设计值;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11.37kN双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计算满足规定。5、立杆稳定性计算立杆稳定性计算公式其中N——立杆轴心压力设计值,它涉及:横杆最大支座反力N1=11.37kN(已经涉及组合系数1.4)脚手架钢管自重N2=1.2×0.129×4.120=0.638kNN=11.373+0.638=12.011kN——轴心受压立杆稳定系数,由长细比l0/i查表得到;i——计算立杆截面回转半径(cm);i=1.58A——立杆净截面面积(cm2);A=4.89W——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5.08——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N/mm2);[f]——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00N/mm2;l0——计算长度(m);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不考虑高支撑架,由公式(1)或(2)计算l0=k1uh(1)l0=(h+2a)(2)k1——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为1.185;u——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1.70a——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0.00m;公式(1)计算成果:=124.61N/mm2,立杆稳定性计算<[f],满足规定!公式(2)计算成果:=38.89N/mm2,立杆稳定性计算<[f],满足规定!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安全因素,适当由公式(3)计算l0=k1k2(h+2a)(3)k2——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2取值为1.007;公式(3)计算成果:=49.45N/mm2,立杆稳定性计算<[f],满足规定!Ⅲ、梁侧模板验算以1200×1400mm梁进行验算。1、梁侧模板基本参数计算断面宽度1200mm,高度1400mm,两侧楼板高度180mm。模板面板采用组合小钢模,小钢模重要类型宽度300mm板面厚度2.75mm。外龙骨间距500mm,外龙骨采用双钢管48mm×3.5mm。对拉螺栓布置2道,在断面内水平间距400、500,断面跨度方向间距500mm,直径14mm。模板组装示意图2、梁侧模板荷载原则值计算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荷载设计值;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产生荷载原则值。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