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1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3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4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阶段质量调研试题七年级历史(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75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对应题目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黑)1.“他在位期间成功地完成了统一,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他改革制度,注重吏治;他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使国家安定,经济繁荣。”这位皇帝是()A.汉武帝B.隋文帝C.隋炀帝D.唐玄宗2.孙中山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中国学过去的。”其历史依据是我国古代实行的()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3.《旧唐书·李密传》中描述隋末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开凿了大运河B.隋末农民起义C.营建东都洛阳D.统治者的残暴统治4.“巾帼英才扭乾坤,一代女皇绝古今。”诗中的女皇之所以受到后世的推崇和肯定主要是因为她()A.发展生产,推动社会进步B.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C.严刑酷法,稳定社会秩序D.打击了敌对的官僚贵族5.“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这表明唐朝的兴盛与哪一因素有关()A.注重文教B.任人唯贤C.鼓励生产D.任人唯亲6.有记载描述唐朝的生产工具时说,“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此处描述的是()A.耧车B.翻车C.曲辕犁D.筒车7.绘画往往蕴含着历史信息,右图反映的信息是唐朝的()唐朝阎立本《步辇图》(局部)A.对外交流B.民族交融C.经济繁盛D.多彩艺术8.唐代女子同样参加骑马、打球、弈棋、舞蹈等活动,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材料直接反映唐代()A.奢糜享乐之风盛行B.商品经济高度繁荣C.社会风气比较开放D.文学艺术多姿多彩9.日本朝廷选拔的使臣大多为通晓经史、才干出众而且汉学水平较高、熟悉唐朝情况的一流人才。日本朝廷精选这些人组成遣唐使团来华主要是为了()A.传播日本的先进文化B.加强两国间的经济贸易往来C.增进两国间的友好往来D.学习大唐先进文化10.下表户数和人口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户数人口数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8914909户52919309人肃宗乾元三年(公元760)1933174户16990386人A.安史之乱B.军阀割据C.外戚宦官专权D.外族入侵11.学习历史要注意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史实是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结论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和评价。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A.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有一定的发展B.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C.五代十国政权分立但统一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D.唐朝灭亡后出现五代十国的局面12.北宋初期,宋太祖把原来由武人任职的地方高级长官逐渐改由文官担任,宋太宗时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这体现北宋的政治特点是()A.尚武轻文B.外重内轻C.君弱臣强D.重文轻武13.“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一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其作者是抗金名将()A.文天祥B.岳飞C.韩世忠D.秦桧14.某班同学收集了以下文物进行展览,据此判断该展览的主题是()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宋代瓷器宋代海船A.繁荣的商业B.农业发展C.高超的手工技术D.发达的海外贸易15.“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共同反映的现象是()A.经济重心的南移B.南方社会安定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D.南方政权强于北方16.少数民族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统一全国政权,这一个少数民族是()A.契丹族B.蒙古族C.女真族D.党项族17.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朝的版图是历史上最大的,元世祖忽必烈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18.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当时社会实景,为后世了解研究宋朝城市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下列场景符合史实的是()A.元旦时瓦子最为热闹B.市场支付方式必须是金属货币C.店铺营业时间至晚上12点D.在勾栏里可以看到戏剧《窦娥冤》19.“这部巨著按时间先后叙述史事,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加强统治。”这部巨著应该是()A.《史记》B.《齐民要术》C.《资治通鉴》D.《三国志》20.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中写道:“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是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由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中“在战争中”引出变化,是指下列哪一项发明()A.火药B.火铳C.司南D.雕版印刷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分)21.(11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间不断交融,最终形成了一个民族共同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通过现存的史料去认识历史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史料包括实物史料(器物、遗址、墓葬等)、图像史料(绘画、雕塑、照片、古地图等)、文献史料(史书、档案、地方史志等)。①②③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司马光《资治通鉴》元宣政院印《契丹人引马图》(1)将材料一中的史料进行分类。属于实物史料的是;属于文献史料的是属于图像史料的是。(只填序号,一空1分,3分)材料二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政权名称政权之间的关系战争状态(年)对峙状态(年)北宋与辽25100北宋与西夏5930北宋与金210南宋与金1889(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关系的特点。(2分)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主流状态是什么?(1分)材料三元朝的疆域超越前朝,基本上实现了对西藏地区、云南和岭北等边疆地区的直接管辖。同时采取“各随本俗、因俗而治”的政策,使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有着密切而深入的交往交流交融。——摘编自乌云高娃《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及启示》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管理边疆政策的特点。(1分)并分析其影响。(2分)(4)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谈谈你的建议。(2分)22.(12分)向美之心,人皆有之。从古至今,人们一直没有停止对美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智慧之美】材料一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它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成为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如何体现了“智慧之美”,(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朝大运河的作用。(2分)【和谐之美】材料二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杜佑《通典》卷七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二首》(2)根据材料二写出一例“和谐之美”的局面名称。(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谐之美”的表现。(2分)【诗词之美】材料三唐诗与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名垂青史的诗人、词人及流传千古的名句。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里感受到了浪漫之美,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词里感受到了豪迈而飘逸。——摘自百科网(3)写出材料三中对应诗词的作者。(2分)【科技之美】材料四“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沈括《梦溪笔谈》(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的人物是谁?(1分)材料中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的哪一发明成就?(1分)这一成就有什么优点和意义?(2分)23.(12分)某班同学围绕“中国古代(隋、唐、宋、元)对外交流”开展探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唐对外交流史实中朝交往: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学习唐文化、手工技术中日交往:遣隋使;遣唐使;①东渡中印交往:②西行中国与大食(阿拉伯帝国):大食先后40多次派遣使节与唐朝通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材料中的①和②处填入相应的人物。(2分)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北宋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指南针。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主要港口设立专门机构”是指?(1分)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的原因。(2分)材料三宋元时期,与前代相比,中外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陆路和海路的畅通,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视。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3)根据材料三,归纳宋元时期中外交流的特点(2分)和作用(1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对外交流”提炼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4分)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阶段质量调研试题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DDABDBCDACDBCABCACA21.(1)②①③(3分)(2)政权并立;战和并存;(2分)和平。(1分)(3)因地制宜,因俗而治;(1分)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融,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2分)(4)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要保持团结;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与治理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22.(1)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它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1分)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2分)(2)贞观之治或开元盛世;(1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或粮食增多;国家富强。(写出两点2分)(3)李白;苏轼。(2分)(4)毕昇;(1分)活字印刷术;(1分)优点:提高印刷的速度,降低了制书成本;(1分)意义:加快化的传播,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1分)23.(1)鉴真;玄奘。(2分)(2)市舶司;(1分)造船技术发达;指南针的应用;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写出其中两点,2分)(3)特点:双向交流,兼容并包(或对外交往范围广、内容多,2分);促进了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写出一点1分)(4)示例1:观点:对外交流有利于国家繁荣昌盛。(1分)论述:唐朝实施对外开放的政策,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先进的文化,对日本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两宋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并设专门机构管理,促使了宋朝经济繁荣。(2分)结论:综上所述,对外交往有利于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