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东省肇庆市肇庆第四中学中考四模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广东省肇庆市肇庆第四中学中考四模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广东省肇庆市肇庆第四中学中考四模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广东省肇庆市肇庆第四中学中考四模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广东省肇庆市肇庆第四中学中考四模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广东省肇庆市肇庆第四中学中考四模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韩愈一贯坚持文以载道的立场,获得同时代诗人白居易的高度评价:“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这与其说是儒学影响深厚,不如说是佛学在诗学上尚未形成气候。B.李白一直在人间与天上两者之间游离,他是从人间出走的一个角色。先是感受到巨大的孤独感;然后去寻找一个属于“仙人”的完美性,可是他并没有说他找到了,大部分时候他有一种茫然。C.李清照写词用字很俏皮,比如“绿肥红瘦”。春天过完了,花都凋零了,“红”是一种颜色,可是她用“瘦”来形容“红”;绿色越来越多,她用“肥”来形容“绿”。D.李煜亡国以后有很重要的一首作品——《浪淘沙》。“春意阑珊”,“阑珊”这两个字有慵困、慵懒、迟延的感觉;“罗衾不耐五更寒”,人惊醒了,身上的罗衾很薄,挡不住黎明即将到来时的春寒。2.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露水”“惊蛰”两个节气。B.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等习俗。C.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D.“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议论抒情,属于散文的范畴。如《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就属于古典文学中的“记”类作品。3.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五经”之一,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按乐曲的性质可以分成风、雅、颂。“风”是各地民歌民谣,“雅”是正统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B.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有特定的含义,如“折柳”代表“惜别”,“归雁”代表“思乡”,“莲花”代表“高洁”,“菊花”代表“隐逸”。C.《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它是汉朝的一首乐府民歌,塑造了一位代父从军、勇敢无畏、不慕荣利的女英雄形象。D.《岳阳楼记》中的“庆历四年春”和《桃花源记》中的“晋太元中”是用了皇帝的年号纪年,而《己亥杂诗》中的“己亥”用的是干支纪年。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三国演义》主要人物中,被称为“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刘备。B.鲁迅在《父亲的病》和《藤野先生》中分别写到了“庸医害人”和“国人围观枪杀中国人”,这两件事触发了他先想“医学救国”,而后决定“弃医从文”。C.“垂髫”“加冠”“而立”“花甲”“耄耋”在古时代指不同年龄的人,这五个代称是按年龄从小到大排列的。D.“说”是一种带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跟现代杂文相似。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生活不是插在花瓶里供人欣赏的静物,而是在草原上蔓延的野花。B.白云山千峰突兀,沟壑纵横,有奇险之美。从远处遥望,白云山层峦叠翠,云雾缭绕,更富幽美的神秘气息。C.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以宏阔的背景、惊心动魄的倩节、炫丽震撼的视听效果,让观众感觉焕然一新。D.治理雾霾没有捷径可走,没有特效药,不可能一招制敌,一蹴而就。6.[权威发布]“世界读书日”刚刚过去。日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数据显示,11116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1.3%,较11113年的2.9%有所提升。报告数据还显示,111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均有所上升。我国成年国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年份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平板电脑阅读11113年3.3%4.1%16.18%13.13%11116年7.16%161.0%9.3%10.18%数字化阅读方式越来越普及,人们通过数字化媒介阅读的时间也在增长。报告发现,虽然111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期刊的阅读时长有所增加,但纸质媒介的阅读时间整体较短,人均每天读书、读报和读期刊的时间总和不及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的一半。我国成年国民各类媒介人均阅读时长(单位:分钟/每天)年份纸质媒介数字化媒介图书报纸期刊互联网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11113年11.212.213.131616.2164.412.916.1611116年11.410.013.9130.161.410.1318.1在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23周岁以下中青年群体是主要人群,其中,118-29周岁人群占19.13%,30-39周岁人群占213.1%,40-23周岁人群占21.2%。117-7周岁人群仅占13.13%。[广州调查]《广州全民阅读指数调查研究报告(11118)》数据显示:11116年度广州市民综合阅读率达90%,广州市民日均综合阅读时长达到916.11分钟,远超11113年度全国成年国民161.416分钟的阅读时长。未成年人以纸质阅读为主,日均纸质阅读时长为23.418分钟,日均数字阅读时长为318.1分钟。而成年人在数字阅读上花费了更多时间,日均数字阅读时长为1613.216分钟,日均纸质阅读时长为26.132分钟。广州市民的数字阅读率达到27.11%,其中成年人达到916.163%,未成年人相对较低(1813%),而市民日均数字阅读时长达到163.41分钟。另一方面,尽管广州市民的数字阅读已经相当普遍,但数据显示,部分广州市民仍然偏好纸质阅读,如就广州成年人的纸质报纸(130.2%)、杂志(1618.18%)的阅读率而言,这一数字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各抒己见]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陈力:有人说,数字阅读是“碎片化阅读”,因而对此忧心忡忡。我以为,“碎片化阅读”也是一种有益的阅读方式。倘若人们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知识与信息,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高兴,更何况,有谁听说《诗经》三百篇、《唐诗三百首》是一口气读完的?我们在读一首诗、一首词、一篇文章的时候难道不是在进行“碎片化阅读”?重要的不是阅读的形式和工具,而是阅读与否和阅读的内容。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数字阅读基本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为主体,阅读的主要内容并不是电子图书,而是一些相对轻松娱乐、篇幅较短的文章等。这跟数字阅读主要载体——手机自身限制有关,屏幕小,相对而言很难进行深度、长篇的阅读。综合起来看,纸质书能提供系统的、体系化深度阅读,目前并没有好的数字阅读载体可以实现替代。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数字阅读时代后,所有过去阅读不能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现在都被阅读抢占过来,所以整体来看,人的阅读的时间是增加的,只是媒介变了。电子阅读不仅在量上迅速扩展,在质上同样是提高的,它走出了过去传统、封闭的阅读空间,人更容易接触到关于书的推荐信息,专家荐书、社交媒体荐书也都开始成为日常。电子阅读使得人在不同阅读材料、对象间穿梭跳跃,完全打破了书的物理形态的局限。人民大学新授郭英剑:我想表述的一个观点是,以电子阅读、手机阅读为特征的数字化阅读,更多改变的是人们的阅读方式而不是阅读内容,所以,我认为以“深阅读”和“浅阅读”来划分传统阅读方式与数化阅读方式是不准确的;而且,我也并不认为数字化阅读一定会导致肤浅化。阅读是否肤浅化,既取决于阅读者是否(愿意)思考以及思考的深度,也取决于作品本身是否能够引人深思,即作品本身是否肤浅。换句话说,不能用媒介载体的不同而只能根据作品的内容去界定阅读的“深”和“浅”。16.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11116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在上年基础上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也在提升。B.11116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调查显示:手机阅读占比最大,电子阅读器阅读占比提升幅度最大。C.11116年成年国民各类纸质媒介的人均每天阅读时长都有所提升,但其总时长远远低于人均手机阅读时长。D.11116年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的调查数据显示:年龄越大的人群占比越小,年龄越小的人群占比越大。13.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力对碎片化阅读持肯定态度,他认为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也是合理的,人们大可不必对数字阅读忧心忡忡。B.徐升国认为数字阅读的内容受到载体的限制,因此深度、长篇阅读很难进行,目前数字化阅读还无法替代纸质书阅读。C.《广州全民阅读指数调查研究报告(11118)》数据显示部分广州市民在数字阅读相当普遍的今天仍偏好纸质阅读。D.郭英剑认为数字化阅读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不会导致阅读的肤浅化。阅读的深和浅应由作品内容界定。16.你对数字化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发展趋势有怎样的预测?请根据文本内容和自身阅读经历谈谈你的看法。7.古诗文名句默写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子夏曰:“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古人喜“望”,因望而抒情感怀。杜甫登山而“望”,立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抱负。崔灏登楼而“望”,抒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乡愁。爱国是永恒的主题,从古至今不乏爱国人士。古代有曹刿积极参与国事,面对乡人的劝阻,说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代有艾青面对国土沦丧,满含热泪发出爱国心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名著阅读。保尔顿时惊喜得屏住了呼吸,他的内心斗争了片刻,但还是胆大包天地跳进房间,抓住枪套,从里面拔出那只崭新乌亮的手枪,又匆忙回到花园。他警惕地看看四周,把手枪塞进口袋,又穿过花园,爬上了樱桃树。保尔像猴子一样灵活,飞快地爬上棚顶,又回头张望一下,只见勤务兵正若无其事地与马夫聊天,花园里静悄悄的……这段文字选自小说《》,主要运用了描写来刻画主人公保尔。小说紧接着写了哪两个与“枪”有关的情节?请简要概括,每个情节不超过8个字。二、阅读9.阅读李商隐的《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一诗,完成后面问题。《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日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看出诗题中所提到的“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诗歌的最后一句,有人认为写的是“访隐者不遇”的诗人日暮归来的情景,也有人认为是诗人想象隐者归来的情景。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说说你的理由。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戚继光①,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②。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继光至浙时,见卫所③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慓悍④,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⑤,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⑥,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猷⑦均为名将。(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⑧,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继光更历南北,并著声⑨。在南方战功特盛,北则专主守。所著《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谈兵者遵用焉。(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有删改)(注释)①戚继光:祖籍山东牟平,明朝抗倭名将。②卫指挥佥事:官名。③卫所:明代在京师和各地设卫所,数府合设一卫,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④慓悍:矫捷勇猛。⑤薮泽:湖泽。⑥审步伐便利:从行进便利的角度考虑。⑦大猷:俞大猷,明朝名将。⑧飙发电举:办事如暴风闪电般迅猛。⑨并著声:都有突出的声誉。1.下列断句有误的一项是()A.又以∕南方多薮泽 B.审∕步伐便利C.继光为将∕号令严 D.大猷老∕将务持重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通经史大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乃因地形制阵法增其旧制C.赏罚信愿陛下亲之而信之D.名更出大猷上不敢出一言以复3.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A.彼竭我盈,故克之B.实是欲界之仙都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D.何陋之有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中戚继光的形象特点。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我妈有病包利民①她曾经很讨厌自己的母亲。上中学时,那些整天的唠唠叨叨就不用说了,让她很不能思受的是,母亲很固执,有时国执得让人很生气、很不理解。②读高二时,她患偏头疼,去了好多大医院治疗,都没有明显的效果。母亲不知从谁那里听说偏方可治大病,便开始四处找偏方,经常弄回一些奇怪的东西让她吃。这让她极为不满,可是不管怎么反抗,母亲都過着她吃,也不怕把她吃出什么毛病来。好在后来病愈了,也不知是不是那些偏方的功效,反正母亲就认定了此理。有时她会嘟囔:“真是有病!”母亲耳朵好使,就(

):“你才有病!你没有病我能天天给你找偏方?”③更为离奇的是,有一次她的手机丢了,也没对母亲说。可是母亲还是知道了,(

)地训了她一通。可没过几天,母亲竟拿回来一个手机给她,她摆弄了半天,问:“你在哪儿买的?”母亲很得意地说:“你管我在哪儿买的!喜欢吗?"她很无奈地说:“我敢喜欢吗?这手机里面还带着卡,还有别人的通话记录,我拿去使,还不被当成小偷抓起来啊!”母亲一听吓坏了:“我在市场上.有个人拿着手机问我买不买,我瞅着不错,还便宜,就买了!”她一时无语,心里想着,母亲真是病得不轻啊!④反正类似的事还有许多,不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母亲做的那些事都与她有关。她有时会觉得很奇怪,母亲平时也是挺精明的一个人,咋一到自己女儿身上就糊涂得要命?特别是有一回,(

)的母亲不知动了哪根神经,就认定她与一个男老师在谈恋爱。

为此,母亲居然还去学校偷偷观察,她得知后和母亲狠狠地吵了一架,并更加认定,母亲有病!⑤后来上了大学,终于脱离了有病的母亲,她有一种重获自由的快乐。可是母亲的电话总是不分时候地打过来,不是问这个就是问那个,烦得她不行。那时,她刚刚失恋,母亲不知从她的哪句话里听出了口风,便(),把她气得够呛,便挂断电话关了机。

她一连十多天没开机,耳边终于清静了。⑥正是冬天,有一天下午,天上飘着大雪。她正在上课,偶然向走廊望去,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像极了母亲。她忙跑出了教室,果然是母亲!母亲头发上和身上都湿注的,显然进了楼都没有拍打掉身上的雪花。她还挺感动,母亲一定是担心她失恋后的状况,才坐了一夜的火车赶来学校。把母亲带到宿舍,给她换了衣服,才问她怎么跑来学校了。母亲的回答让她哭笑不得:“前些日子接到你用别人手机发的一个短信,你说钱和手机都丢了,让我给你汇钱。我开始琢磨着是骗人的,可总打你电话,竟真的打不通,觉行还是自己来一趟好!”她问:“你不会真的往短信里说的账号汇钱了吧?”母亲笑着说:“没有,我自己带来了,给你!”⑦看着母亲从贴身的口袋里掏出一沓钱,她的眼睛一下子就湿了。回想以往的和种,看看今天的母亲,虽然还是觉得母亲有病,可是心里一点都不觉得讨厌了,反而觉行很幸福。

⑧很久之后的一天,她走在街上,听到旁边一一个女孩大声地打电话,其中有一句:“妈,你是不是有病啊?什么事都管!”那一瞬间,她就想到了自己远方也同样有病的母亲。⑨忽然明白,天下的母亲都是有病的,对儿女的爱和担心,永远是母亲心头的病。1.依砍将下列词语填入文中括号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刨根问底勃然大怒疑神疑鬼劈头盖脸B.勃然大怒疑神疑鬼劈头盖脸刨根问底C.勃然大怒劈头盖脸疑神疑鬼创根问底D.劈头盖脸勃然大怒刨根问底疑神疑鬼2.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母亲很得意地说:“你管我在哪儿买的!喜欢吗?”看着母亲从贴身的口袋里掏出一沓钱,她的眼睛一下子就湿了。3.请分析文章第⑨段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4.文章第⑦段说“可是心里一点都不觉得讨厌了,反而觉得很幸福”,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她”这种感受的理解。5.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母亲的形象。12.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笺张震①笺,对于现代人而言,这个字有点陌生了。笺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信纸,只不过这种纸用宣纸制成。按种类分,笺可分素笺和花笺,素笺即是单色笺,如白色、黄色、粉红的笺。而花笺,又叫彩笺、精笺,是用淡墨或淡彩在笺上画上山水人物,翎毛花卉,等干透后再用重墨书写。花笺自古以来都十分受欢迎,捧在手里,手上就像捧着一块秀丽的绢一样,既是很好的文玩,又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②笺,最早始于唐代女校书薛涛,她侨寓成都百花潭,亲手制作深红小彩笺,用以录写诗篇,当时世人称薛涛笺,非常出名,求者甚众。薛涛之前,肯定也有花笺,只是失了记载,不入史了。所以,这项发明就被后人“注册”在薛涛的头上。③宋、元、明、清,笺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书牍用具,是文人书信往来、诗词唱和的重要载体。据邓之诚《骨董琐记》记载:宋代大画家刘松年就喜欢自制雪松笺,经常用这种笺给朋友写信。之后各朝皆有一些制笺圣手,尤其是晚清的吴南愚绘制的艳景笺,更是让人争相睹阅。他将秦淮河畔的几位名艳——董小宛、李香君、柳如是、陈圆圆等绘成仕女笺,或执拂,或展卷,或拈花,或凭几,并每人题诗一首,这种艳景笺美得让人不忍心往上写字。将这种笺收集起来,雅致至极。④民国以后,制笺从翻译《茶花女》的林琴南始,他手绘山水笺谱,通过水印技术由十竹斋、荣宝斋批量发行。稍后,鲁迅与西谛(郑振铎)联手,收罗各地有名笺谱藏本进行翻印,一时间他俩的合作占据了笺的消费市场,也使他俩在这个领域成了那一时代的带头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制笺业的最辉煌时期,在那个时期出现了一大批绘制笺谱的大家,他们的笺谱被刻制成木版,一直沿用至今。像齐白石的花鸟人物,陈师曾的花卉蔬菜,张大千的灵芝兰草等,都是上乘之作,至今无人可以同他们比肩。⑤笺是最小的文学形式,不到百字便可以将人情冷暖,陈情抒怀隐含其中。史料记载: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最早就是以笺的形式,到达阅读者手中的。在笺上作书,与作家著书全然不同,作家著书吸引的眼球越多越好,而笺上作书是给特定的对象阅读,是春见山容,夏见山气,秋见山情,冬见山骨的文字,很少有“饰”的成分。笺上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相对而言,它比公开的著作更真实,也更具个性。渔樵闲话是史诗,凡人亦有非常言,这里面有天下计。⑥我喜欢制笺,也喜欢笺上作书,这些年来我寄笺无数,遗憾的是大多属单飞雁,很少能收到别人回赠的信笺了,现在的人太忙,还有几人贪恋松下悟道,雨中吟诗?笺不知不觉地也就成了传统的东西。(有删改)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花笺是宣纸制成,用淡墨或淡彩画上山水人物、翎毛花卉,干透后再用于书写的信纸。B.“宋代刘松年自制雪松笺”“晚清吴南愚绘制艳景笺”二者都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C.笺上作书是给特定对象阅读的,因此常有“饰”的成分。D.对于“笺”这种精致的艺术品渐行渐远成了传统的东西,作者流露出无奈与惋惜之情。2.第②—④段按时间顺序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3.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要提到作家著书?请简要分析。13.阅读《吉祥是某种几乎错过》一文,完成后面小题吉祥是某种几乎错过刘醒龙实在没有料到,这一次会遇上狼。在三江源地区,狼的任何欲望都要受到尊重。相反,任何人为的欲望都会给三江源地区造成万劫不复的灾难性后果。当地人已安排好让我们去到在通天河边放牧的牧民家看看。去牧民家的路上,天上飞翔的黑鹰,地面掠过的红隼,远远多过人。如果与那些或奔走或觅食的珍稀黄羊和藏野驴相比,此时此刻出现在草原上的人简直要反过来被当成珍稀动物了。太阳西下的时候了,高原上飘起牛粪燃烧的特殊酽香。从曲麻莱县城出发,车行六十公里才到达父亲的名字意为英雄、儿子的名字意为金刚的牧民家中。当比英雄更胜一筹的金刚骑着摩托车像越野赛车手一样冲上屋后高高的山坡草场,赶起铺天盖地的羊群,让那毛茸茸的整面山坡在偏西的太阳下浪漫地飘动起来,着实令人诗兴高涨。那片面积达数万亩的草场略显沙化与贫瘠,在连年少雨的自然条件下,英雄与金刚坚持让他们家的羊群数目保持在一千头上下,一有多出便行宰杀,反而使草场生态有所好转。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通天河在哪里,在他们家门口,有一条干涸的草原小溪,如果这就是通天河,那就太恐怖了。幸好,当我终于有机会发问时,叫英雄的父亲扬起手中的抛石绳,指着太阳底下的远方说,在那里。在长江源头,不要说雪山边,草原边,就是一只羊边,一头牛边,那距离与空间,就足够感叹。汽车翻过几道沙岗,驶过几道沟坎,前车扬起的沙尘落下后,一片宽阔的水面终于出现了。这中间有羊也是英雄和金刚家的,有牦牛也是英雄与金刚家的,有草地有沙岗也是英雄与金刚家的。那些总在这一带盘旋觅食的鹰和隼,那些总在这一带来回踱步的狐狸与黄羊,。……汽车车头一转,我们离开了通天河,翻过一道沙岗,又翻过一道沙岗,曾被我痛苦地误以为是通天河的那条小溪又出现了。就在这时,一只狗一样的动物出现在沙石道路的右边。由于沙尘太大,我们乘坐的越野车一直与当地的前导车保持着五十米左右的距离。那狗一样的动物从容不迫地从右往左越过我们的车头时,我突然想起来,不由自主地大叫两声:狼!狼!车上的人也像是猛醒过来,司机也下意识地踩下了刹车,大家一齐叫起来:是狼!是狼!毫无疑问,一匹大灰狼就在我们眼前,不紧不慢地穿过沙石路,轻轻跃过道路旁那浅得不好意思称为排水沟的水沟,又毫不费力地蹿上水沟边的陡坡。陡坡上面是很绵延,也很曼妙的沙丘,以及沙丘最高处的沙岗。那些沙粒全是由唐古拉劲风从通天河中吹上来的,那匹狼在上面似走又似跑,看看离沙岗岗顶不远了,那匹狼回过头来看了我们几眼。离沙岗岗顶更近一些时,我以为狼会再次回头看我们几眼,哪知道那匹狼再也没有做任何表示,用在我们看来是绝对均匀的速度,越过沙岗岗顶,将那灰色的身影掩映到正对着我们的霞光里。我们在通天河边逗留了四十分钟。那匹狼要么是我们前往通天河边时,站在高高的沙岗上观察过,要么是我们的车队从那地段经过时,那匹狼正躲在道路下方深深的小溪里,悄悄地喝自己的水。总而言之,我们这一行无疑受到那匹狼的蔑视。所以,那匹狼连一分钟都不愿意多等,坚持按照自己的行走节奏,该穿越我们的车队时,能踏出花来的四蹄,一点也不拖泥带水。回到英雄父亲与金刚儿子的家,那父子俩都在前导车上,他们先于我们发现那匹狼,不仅确认了我们的发现,还说他们家牧场周围有好几匹狼,这是其中的一匹。这一次轮到我发问了。我不明白凡是藏区的牧民,家家都会养上几只藏獒,为什么他们家却连一只狗也没有。当父亲的英雄笑一笑,什么也没有说。父亲不作声,哪怕儿子是金刚也学着不肯回答。好在有别人告诉我,藏区牧民特别相信,遇见狼是一件很吉祥的事。不养藏獒,是为了给狼的出现提供方便,也为自己经常看见狼提供方便。理所当然,吉祥想来光顾他们家也就方便多了。我完全不用细想也清楚,这是自己第一次遇见狼,而且是在可可西里最边缘,在长江源头的咫尺处。那匹狼用当地藏家人最喜欢的方式,从我们的右前方走向我们的左前方。很显然,狼要袭击一个人时,最好方法是从身后发起。狼从谁的身前经过,意味着狼对谁没有企图攻击的恶意。至于从右往左,也是大大有利于人。狼从右边来,右手拿着武器刀具的人自然更加方便应对。从唐古拉山到通天河边,人世间的俗事并没有太多。三江源一带成为国家公园是一件大好事。如果以为国家领导人说过三江源国家公园是第一家真正的国家公园,接下来就会有太多利益可供争抢,那就等于回到了视狼为恶狼的原始。要做到真的将遇见狼认为是吉祥,只有这样才是三江之源源远流长的国家民族大义之所在。再好的事只要错过了,就什么好也不是。吉祥原来是某种几乎错过。(《2017年中国年度散文》,有删节)1.阅读文章相关段落,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处分别填入一个四字词语。当我们在沙石道路上遇到狼时,我们的表现是____,狼的表现是从容不迫,英雄父亲与金刚儿子的表现是_______。2.在文章第二段,作者就告诉我们“在三江源地区,狼的任何欲望都要受到尊重”,请结合下文,说说作者的这种认识是如何形成的。3.根据上下文,填入文章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也是英雄与金刚家的B.不是英雄与金刚家的C.不是英雄与金刚家里的,那样子是将英雄与金刚当成自己家里的4.阅读全文,就最后三段的内容或表达提一个问题,并简要说明你对这个问题探究的结果。三、语言表述14.《水浒传》中宋江带领梁山众英雄招安,归顺了朝廷。有人说对,也有人说错。请谈谈你对“招安”这一行为的看法。四、写作15.任选一题作文。(1)题目:别样的情要求:①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管仲曰:“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有德的人自有伙伴,有德的家庭会有芳邻,有德的国家必有友邻……凡有德者,都不会孤单,一定有亲近的朋友。读了上面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B【解析】

B.分号是表示句中分句之间的并列关系,没有使用逗号之前,不能使用分号。本句两个分句之间也没有并列的关系。所以应将分号改为逗号。2、A【解析】

A项有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写到的是“白露”节气。3、C【解析】

C“它是汉朝的一首乐府民歌”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4、A【解析】

A.“义绝”刘备表述错误。《三国演义》一书中,智绝——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就是三国中智商最高的人;奸绝——曹操,字孟德,三国中最奸诈的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义绝——关羽,字云长,最讲义气的人,和刘备、张飞桃园结义,后来身在曹营心在汉,华容道义释曹操等等;故选A。5、C【解析】

A.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使用正确;B.突兀,指高耸的样子。使用正确;C.使用有误,“焕然一新”指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形容观众的感觉不恰当,“耳目一新”更恰当,指见闻、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D.一蹴而就,意思是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使用正确;故选C。6、16.C13.D16.【

参考答案一】我认为纸质阅读目前并不会被数字化阅读完全替代,纸质阅读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现在学校教材、合同、公文等都不能脱离纸质阅读。其次部分人对纸质阅读的偏爱也将稳定纸质阅读在人群中的占比,纸质书更便于做笔记和保存,很多书籍也具有宝贵的收藏价值,这些都是数字化阅读所不具备的特点。【

参考答案二】我认为纸质阅读运渐会被数字化阅读替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如KINDLE等电子阅读器,以及各类阅读app,数字化阅读变得越来越普遍,各个年龄层接触数字化阅读的人也在逐渐增多,数字化阅读的时间也在随之增加。而且数字化阅读的信息容量也在逐渐增大,获取信息越来越方便,人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自己需要的阅读内容。【解析】16.A正确,由第①段可知。B正确,由表1对比数据可知。C错误,由表2“我国成年国民各类媒介人均阅读时长”可知,“报纸”的阅读时长116年较113年比有所下降。D正确,由第③段对比数据可知。13.A正确,由原文【各抒己见】第①段可知。B正确,由原文【各抒己见】第②段可知。C正确,由原文【各抒己见】第③段可知。D不正确,由原文【各抒己见】第④段“我也并不认为数字化阅读一定会导致肤浅化”可知原观点并没有肯定“数字化阅读不会导致阅读的肤浅化”。16.科技与传统的对比和讨论在近几年的考试中十分常见,学生平时需要对此类知识进行积累,关注生活中的科技发展与其带来的变化,自己也要对各种现象有所思考。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阐述观点的能力,需要学生结合实际找到适合的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难度不算大。如认为纸质阅读目前并不会被数字化阅读完全替代,可从纸质阅读有不可替代性和人们对纸质阅读的偏爱等角度作答。如认为纸质阅读运渐会被数字化阅读替代,可从电子阅读器的普及和接触数字化阅读的人也在逐渐增多、获取信息越来越方便等角度作答。7、(1)影入平羌江水流(2)博学而笃志(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文名句及现代诗歌名句的积累、记忆及理解能力。诗文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1)(2)是机械的识记题,根据自己的识记积累,填出下句即可,要注意“羌”“博”“笃”等字的书写;(3)(4)属理解型默写题。此类题,要求根据语境联想诗文名句,其难度较大。(3)题抓住关键文字“望”,对应杜甫《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崔灏《黄鹤楼》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4)题抓住关键文字“爱国”,对应《曹刿论战》中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解答此类题容易出的错误有:对相应诗文缺乏理解;对相应诗文记忆不准确;没有注意相关细节。本题书写中要注意“凌”“绝”“览”“暮”“鄙”等字的正确写法。8、(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动作(2)①保尔在砖瓦厂藏枪;②中尉找枪。【解析】

(1)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名著作家作品的能力。根据文段所给的内容,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即可判断出作品名称及其作者。本文段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跳进房间,抓住枪套,从里面拔出那只崭新乌亮的手枪”“把手枪塞进口袋,又穿过花园,爬上了樱桃树。保尔像猴子一样灵活,飞快地爬上棚顶”表明是对保尔偷枪时的动作描写。(2)保尔很喜欢枪,在这次偷枪之前,因德国军队的搜查令,保尔抢来的枪被哥哥阿尔焦姆砸碎后扔掉了。保尔的这把枪是偷来的,接下来的情节应该是保尔藏枪,丢枪的人找枪,结合小说内容,接下来的情节可以公开为:保尔在砖瓦厂藏枪(埋枪);中尉(勤务兵)找枪(寻枪、搜枪)。注意字数不超过8个字。二、阅读9、(1)城内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2)我同意第一种说法,因为通过描写诗人访隐者不遇,日暮归来被雨淋湿衣衫的情景,能更形象(真切)地表现诗人寻访友人的执着和情感的真挚。或:我同意第二种说法,因为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时被雨打湿衣衫的情景,能更形象(真切)地表现隐者隐居的生活情趣。【解析】

(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读懂诗句内容的作答的前提。如可分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一句,说的是根本不需要到城郭去寻找,因为那里认识他的人很少;在那猿猴哀啼的地方,他那所茅舍柴扉紧闭。还有“白日樵渔路”一句,意思是白天他去砍柴打渔。从以上分析即可整理出答案。(2)此题是一道开放题,写的到底是诗人日暮归来的情景,还是想象隐者归来的情景。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诗歌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来谈依据。如答同意第一种说法,可从诗人访隐者不遇后被雨淋湿衣衫,形象地表现诗人的执着和对友人深厚的情感的角度作答。如答同意第二种说法,可从想象隐者被雨打湿衣衫的情景,形象地表现隐居的生活情趣等角度作答。10、1.D2.A3.A4.请求招募三千人,把击刺的方法教给他们,交替使用长兵器和短兵器。因此,戚继光的整支部队特别精良。5.善于治军,果敢、刚毅,战功显赫等(写出两点即得满分)【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D项错误,D项翻译为:俞大猷是老将,行动持重。故断句为大猷老将/务持重。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翻译。A项,两个“通”都是“通晓、晓得”的意思;B项,制定/规模;C项,守信用/相信、信任;D项,超出、高出/发出。故选A。3.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的辨析。例句中的“之”为第三人称代词,他。A项,第三人称代词,它(齐国);B项结构助词,相当于“的”;C项语气助词,无实义;D项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故选A。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以及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换。在本句中,“教以击刺法”是状语后置句,翻译为把击刺的方法教给他们,“迭用”翻译为“交替使用”,“由是”翻译为“因此”。译文:请求招募三千人,把击刺的方法教给他们,交替使用长兵器和短兵器。因此,戚继光的整支部队特别精良。5.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从“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⑤,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⑥,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可以看出,戚继光善于治军;从“(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继光更历南北,并著声⑨”可以看出,戚继光刚毅果敢、名声远扬。做答时,将以上几点整合即可。【点睛】译文:戚继光,字元敬,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家里贫困,喜爱读书,通晓经史大义。戚继光到浙江时,看到卫所军队不练习作战,而金华、义乌人向来以矫捷勇猛著称,(戚继光)请准招募三千人,教他们攻击、刺杀的方法,长短兵器轮番使用,从此戚继光这支部队特别精锐。又因为南方多水草茂密的沼泽湖泊,不利于奔驰追逐,就根据地形编制阵法,从行进便利的角度考虑,一切战舰、火药武器、兵械,都精心研制然后加以更换。“戚家军”驰名天下。戚继光担任将领号令严明,赏罚必行,士兵没有敢不听命令的。他与俞大猷都是名将。(戚继光的)操行不如俞大猷,可果敢刚毅超过了他。俞大猷是老将,行动持重,戚继光则行如风驰电掣,屡次摧毁大倭寇,名声更在俞大猷之上。戚继光经历了南北镇守,各处都名声显著。在南方立下赫赫战功,在北方则专注防守。他所写的《纪效新书》和《练兵纪实》,谈论兵法的人都遵守运用它。11、1.C2.(1)“得意”原指满意,感到满足时的高兴心情;在文中生动传神刻画出母亲给女儿买到自己“中意”的手机时候内心的喜悦;(2)“贴身”突出了母亲给女儿的钱来之不易,也体现了对女儿的关爱。3.内容上: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揭示了母爱的伟大无私;给读者留下思考空间;结构上:呼应上文,照应题目。4.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前文写到母亲各地寻偏方为“她”治疗偏头痛,“她”却认为母亲“有病”;母亲在市场上为“她”买旧手机,“她”却认为母亲“有病”;失恋后,母亲关心的电话让“她”心烦。直到母亲不辞辛苦给“她”送钱时,“她”真正醒悟到,母亲的唠叨和为“她”做的一切都是对“她”“无私的爱”,因而她“心里一点都不觉得讨厌了,反而觉得很幸福”。5.母亲是一个固执的人:各地寻偏方为“她”治疗偏头痛,在市场上为“她”买旧手机,失恋后,一直给她打电话,不辞辛苦给“她”送钱;母亲是一个包容、细心、无私的人:无论“她”怎么认为母亲“有病”,只要为了女儿她都不辞劳苦,包容女儿的抱怨。【解析】1.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勃然大怒:突然变脸大发脾气。疑神疑鬼:形容非常多疑。“你才有病!你没有病我能天天给你找偏方?”这是母亲发怒说出的气话,故第一空填“勃然大怒”。“训了她一通”形容(打击、冲击、批评等)来势很猛。故第二空填“劈头盖脸”。“母亲不知动了哪根神经,就认定她与一个男老师在谈恋爱。为此,母亲居然还去学校偷偷观察。”写出母亲的怀疑,故第三空填“疑神疑鬼”。第四空写母亲向我打听真实的情况,故填“刨根问底”,答案为C项。2.考查对词语的品析。品析词语一要找到词语的本义,二要结合语境来分析。“得意”指满意,感到满足时的高兴心情。这里指母亲竟拿回来一个手机是的满足喜悦之情。“贴身”指紧挨着身体的。这里钱在母亲贴身的口袋里,说明母亲对钱很是珍惜,舍不得,但是听说我钱和手机都丢了,急忙给我送钱,表现出母亲对我的爱和关心。3.本题考查文章结尾的作用。一般从结构上与内容上这两个角度来回答。结构上:总结全文,“我妈有病”与“天下的母亲都是有病的”照应题目。内容上:点明了文章中心,突出天下的母亲都是爱自己的儿女的主旨。自己的母亲是爱护自己,也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母爱主题升华。记得具体作用还要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分析才行。4.考查对欲扬先抑写法的理解。文章先写自己她曾经很讨厌自己的母亲。认为母亲很固执,有时国执得让人很生气、很不理解。第⑦段说“可是心里一点都不觉得讨厌了,反而觉得很幸福”,“可是”是转折,表示自己对母亲的做法开始理解,并觉得很幸福,母亲不辞辛苦给“她”送钱,她走在街上听到旁边女孩说“妈,你是不是有病”这个情节时,母亲的一些行为在作者看来有违常理。自己越来越大,越觉得母亲的做法太幼稚。却体现出来母亲的可爱,和母亲的爱子心切的感情。因而她“心里一点都不觉得讨厌了,反而觉得很幸福”。5.本题主要考查我们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要求语言简洁。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来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根据“母亲不知从谁那里听说偏方可治大病,便开始四处找偏方,经常弄回一些奇怪的东西让她吃。”看出母亲的固执和对我的爱;“飘着大雪”“你说钱和手机都丢了,让我给你汇钱。我开始琢磨着是骗人的,可总打你电话,竟真的打不通,觉行还是自己来一趟好!”看出母亲的细心、无私。【点睛】人物形象的分析答题方法:1、结合对人物描写。人物描写细分为: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人物描写的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2、结合人物所做的事。3、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应与作者一致。4、概括人物性格时一定要本着全面、客观的原则。在概括人物性格时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尽量用到三个以上,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概括。12、1.C2.笺最早始于唐代薛涛(介绍笺的起源);宋、元、明、清,笺依然是文人书信往来、诗词唱和的重要载体;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制笺业的最辉煌时期,出现了一大批绘制笺谱的大家。3.作者提到作家著书是为了与笺上作书作比较(对比),突出说明了笺上书这种特殊的文学更真实,也更具个性的特点。【解析】1.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选项。ABD三项正确。D项内容与“而笺上作书是给特定的对象阅读,是春见山容,夏见山气,秋见山情,冬见山骨的文字,很少有‘饰’的成分。”不相符。2.要求学生仔细阅读②—④段,结合②—④段的中心句分别概括即可。第二段“笺,最早始于唐代女校书薛涛,她侨寓成都百花潭,亲手制作深红小彩笺,用以录写诗篇,当时世人称薛涛笺,非常出名,求者甚众。”概括为:笺最早始于唐代薛涛(介绍笺的起源);结合第三段中心句“宋、元、明、清,笺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书牍用具,是文人书信往来、诗词唱和的重要载体。”;结合第四段内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制笺业的最辉煌时期,在那个时期出现了一大批绘制笺谱的大家,他们的笺谱被刻制成木版,一直沿用至今。像齐白石的花鸟人物,陈师曾的花卉蔬菜,张大千的灵芝兰草等,都是上乘之作,至今无人可以同他们比肩。”概括得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制笺业的最辉煌时期,出现了一大批绘制笺谱的大家。3.要求学生仔细阅读第⑤段,结合其内容分析。结合“史料记载: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最早就是以笺的形式,到达阅读者手中的。在笺上作书,与作家著书全然不同,作家著书吸引的眼球越多越好,而笺上作书是给特定的对象阅读,是春见山容,夏见山气,秋见山情,冬见山骨的文字,很少有‘饰’的成分。笺上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相对而言,它比公开的著作更真实,也更具个性。”分析得出:通过作家著书与笺上作书比较,突出说明了笺上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相对而言,它比公开的著作更真实,也更具个性的特点。13、1.莫名惊喜泰然处之2.要点:①作者看到长江源头良好的生态环境;②英雄一家人节制欲望,维护草原生态;③作者遇狼,看到狼从容不迫地从右往左越过车头;④藏区牧民相信遇见狼是一件很吉祥的事;⑤英雄一家不养藏獒,给狼的出现提供方便。3.C4.示例:问题:在倒数第三段结尾,为什么作者将“做到真的将遇见狼认为是吉祥”的意义提升到“三江之源源远流长的国家民族大义之所在”的高度?探究结果:根据前文叙述,作者耳闻目睹了这片土地上,人与自然的和谐、藏民对狼的尊重(不养藏獒)和对自身欲望的节制(不多养羊)。这让作者感到了极大震撼。他开始思索人类如何与大自然相处以及民族长久生存的重大问题。这是他由外而内转向更大范围、更高视野、更深思考的必然。【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由自主地大叫两声:狼!狼!车上的人也像是猛醒过来,司机也下意识地踩下了刹车,大家一齐叫起来:是狼!是狼”“实在没有料到,这一次会遇上狼”写出了这是意外的相遇,“将那灰色的身影掩映到正对着我们的霞光里”渲染的是一种愉悦的心情,表达的是一种在意外中的喜悦,可用“莫名惊喜”等词表述;“他们先于我们发现那匹狼,不仅确认了我们的发现,还说他们家牧场周围有好几匹狼,这是其中的一匹”“为自己经常看见狼提供方便”可见英雄父亲与金刚儿子对狼的出现司空见惯,因此泰然处之。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结合关键句子回答。“天上飞翔的黑鹰,地面掠过的红隼,远远多过人”写作者看到长江源头良好的生态环境;“英雄与金刚坚持让他们家的羊群数目保持在一千头上下,一有多出便行宰杀,反而使草场生态有所好转”写英雄一家人节制欲望,维护草原生态;另外,还写到人与狼之间和谐共处的关系,如“那狗一样的动物从容不迫地从右往左越过我们的车头”“藏区牧民特别相信,遇见狼是一件很吉祥的事”“不养藏獒,是为了给狼的出现提供方便”等,告诉我们“在三江源地区,狼的任何欲望都要受到尊重”。最后精炼地整合答案即可。3.本题考查句意的连贯。要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本文表现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且结合上文“如果与那些或奔走或觅食的珍稀黄羊和藏野驴相比,此时此刻出现在草原上的人简直要反过来被当成珍稀动物了”来看,人反而被鹰和隼、狐狸与黄羊“当成自己家里的”。故选C。4.本题考查发散思维。根据题干的表述,我们从倒数第三段结尾的内容或者表达中选择一个角度切入,“问题”就是对相应内容或写法提问,“探究的结果”就是指出设计的问题对于理解文章的作用。内容上,可设计成对重点句子、重点词语或重点段落的理解。如怎样理解“作者将‘做到真的将遇见狼认为是吉祥’的意义提升到‘三江之源源远流长的国家民族大义之所在’的高度”,写答案时要结合上下文中“天上飞翔的黑鹰,地面掠过的红隼,远远多过人”“英雄与金刚坚持让他们家的羊群数目保持在一千头上下,一有多出便行宰杀,反而使草场生态有所好转”“那狗一样的动物从容不迫地从右往左越过我们的车头”“藏区牧民特别相信,遇见狼是一件很吉祥的事”“不养藏獒,是为了给狼的出现提供方便”等体现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句子,以此突出这是作者对人类如何与大自然相处以及民族如何长久的思索,这是一种转向更大范围、更高视野的更深的思考。三、语言表述14、示例:(一)招安是正确的选择。(1)梁山除了提出“替天行道”的口号外,没有施政纲领。(2)梁山实力不足以推翻宋朝统治。(3)梁山众多人物的死亡是因为征讨方腊,是为国尽忠,拥有了名声。(4)梁山中众多人物不愿直至死后仍旧背负“草寇”之名。(二)招安是错误的选择。(1)梁山具有和朝廷抗衡的实力。(2)对当朝统治者有过于乐观的估计。(3)梁山众多人物死亡的直接诱因。【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本题来说,无论支持还是反对都是可以的,只要观点明确,支持这个观点的理由充分有力,语意通顺即可。如果反对招安,可以从结果来谈。招安后,众兄弟为朝廷征大辽、平方腊,众好汉也十损七八,但即便如此,奸臣们仍然不放过他们,枉自断送了诸多兄弟性命。如果赞同招安,可以从宋江选择角度来谈。招安是为兄弟们着想,是为了大家的前途和子孙后代的前途着想。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即可。四、写作15、作文一:别样的风情两天的快乐时光,我们每个人都化成了天使,渴望有一双洁白美丽的羽翼,像白鸽呼唤蓝天白云,像雄鹰急切冲上云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