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第一次高考模拟预测语文试题_第1页
2024届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第一次高考模拟预测语文试题_第2页
2024届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第一次高考模拟预测语文试题_第3页
2024届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第一次高考模拟预测语文试题_第4页
2024届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第一次高考模拟预测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试卷第语文试卷第页重庆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4届高考模拟监测(一)语文试题(分数: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和未知风险,当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天灾”和“人祸”时,城市的脆弱性便难以掩饰。基于公共安全体系框架构建的安全韧性城市,使城市能有效地抵御内外部风险对城市运行的冲击和压力,在遭受重大灾害后仍然维持其基本结构和功能,并能在灾后迅速恢复和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安全韧性城市是指在逆变环境中具备耐受、适应和迅速恢复能力的城市,其构建的理论基础是公共安全体系(图1),基于公共安全体系理论,结合安全韧性城市的承受、适应、恢复等关键特征,可提炼公共安全事件、城市承灾系统、安全韧性管理三个维度构成“城市安全韧性三角形分析模型”(图2),进而延伸出构建安全韧性城市的研究框架,其包含风险识别、状态评估、规划响应、策略制定四个方面内容。在风险识别中对影响城市系统的公共安全事件风险进行判断,通过分析实现对风险的识别和预警;随后对城市受灾系统的脆弱性和韧性程度进行状态评估,测度城市面临的风险和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类型、强度、范围和空间分布;再通过规划响应在安全韧性管理中突出强调应急能力评估、业务可持续性和韧性资源的合理分配,编制出面向不确定性事件的规划,最后制定出可以提高城市韧性的策略,实现安全韧性城市在公共安全事件前后“抵御—吸收—适应—恢复—学习”的响应流程闭环。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融合新兴科技手段的“智慧安全韧性城市”理念值得被进一步推广。“智慧安全韧性城市”运用先进的公共安全管理理念,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开展城市的全方位物联网监测、评估与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对各类公共安全事件的治理能力,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城市公共安全网,保障城市安全发展。(摘编自范维澄《以安全韧性城市建设推进公共安全治理现代化》)材料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包括极端高温、极端暴雨、极端干旱等各种极端天气呈现持续性、破纪录、复合性和群发性的新特征。极端天气可能引发一系列灾害风险,而城市固有的热岛效应和密集效应,使得城市地区,尤其是大城市、超大城市更容易遭受极端天气的威胁和影响。极端天气的形成,是一个多要素互动关联的复杂因果系统,应对极端天气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韧性城市系统能增强城市在逆变环境中承受、适应和迅速恢复的能力。因此,加快建设韧性城市,因地制宜、因灾制宜,不断提高城市应对极端高温、极端严寒、特大暴雨等极端天气的治理能力,是摆在全球各大城市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城市政府依靠扎实有效的数据分析、风险排查、调查研究、综合评估,做到对极端天气知己知彼,是提高城市韧性应对极端天气的首要基础。城市政府要着眼于历史、现在、未来,对数百年以来自己城市发生过的高温、干旱、暴雨、台风等异常或极端天气的历史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并将灾害发生的频度、强度等数据落在城市地理空间上,科学分析、总结归纳和系统掌握城市极端天气或异常气候发生演变的时空规律,对城市可能发生的极端天气类型、可能造成的各项损失,以及应对过程中薄弱的环节,做出准确的风险评估,针对最有可能发生的极端天气、最可能受损的地理单元和社会群体,制定最高效的物资储备方案和应急预案等各类治理方案。提高城市建筑、生命线工程系统、灾害防御工程等城市基础设施的防灾安全性能,增强城市应对极端天气的“硬实力”。大中城市政府一方面要优化布局城市绿地、公园和生态环境系统,全方位打造亲自然的绿色经济体系,加大维护城市生物多样性,从根源上减少污染、脱碳化、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另一方面,高度重视“气候融资”建设,加大城市各类道路桥梁隧道、老旧建筑物、老旧小区、地下管网等生命线设施的更新改造,在建筑物和基础设施中使用抗风、抗洪、抗旱、抗震等技术,提高硬件设施的本质安全水平。同时,综合利用遥感、人工智能、数字信息技术等,加大城市数字动态感知体系的布局和建构,平时就要及时感知、掌握重大设施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确保在遭受极端天气灾害袭击时保持“铜墙铁壁”。科技支撑、动态监测、精准预报、及时预警,是应对各种极端天气灾害的不二法门。有效防范极端高温、极端严寒、特大暴雨等,离不开“高精尖”的灾害信息数据分析和动态模拟以及预警预报。城市政府要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提高城市的应变性和应急响应能力,如利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收集和分析气象数据,实时动态监测和预测,及时预警预报极端天气。这些系统可以通过短信、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和广播电视等渠道将警报信息全面传递给市民,让市民第一时间获得可能发生极端天气灾害的关键信息,为企事业单位和民众个体的防灾应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摘编自陶希东《建设韧性城市:应对极端气候的重要策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安全韧性城市以公共安全体系为理论基础,具备承受、适应、恢复的能力,能有效应对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天灾”和“人祸”。B.“智慧安全韧性城市”利用新兴数字技术强化城市韧性,使公共安全网络覆盖整个城市,对各类公共安全事件具有更强的治理能力。C.极端天气可能引发一系列灾害风险,带来热岛效应和密集效应,使城市受到威胁和影响,建设韧性城市是应对极端天气的重要策略。D.提高城市韧性以应对极端天气,城市政府首先要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风险排查、调查研究、综合评估,制定各类高效的治理方案。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同样论述韧性城市建设,材料一指向公共安全事件,材料二则聚焦极端天气,前者涉及范围更广。B.风险识别、状态评估、规划响应、策略制定四项内容前后承接,应按顺序进行,不可颠倒。C.建设韧性城市,城市政府要考虑自己城市和所受灾害的独特性,制定符合城市实际情况的方案。D.优化布局城市绿地、公园和生态环境系统能解决根源问题,其重要性高于“气候融资”建设。3.下列选项,不属于建设“韧性城市”做法的一项是()(3分)A.上海电信通过“千兆光网+5G专网、超大流量套餐”等品质网络与优质服务入驻校园,赋能大学智慧校园建设,为高校学生们带来各种新奇丰富的体验。B.伦敦于2021年发布伦敦风险登记册,通过背景分析、灾害识别和定位评估、风险分析、风险应对方法、监测和回顾等步骤对伦敦的主要风险进行评估和识别。C.北京加快构建由气象卫星与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共同组成的雨情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以及水文水动力学模型组成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智慧化防洪指挥调度体系。D.纽约政府制定新的建筑韧性设计指南,对全市5个行政区的老建筑进行加固系统、抬高房屋、置换空间、异地搬迁等多方式改造,同时提高新建建筑的防洪标准和防风韧性。4.下列对材料一中图1和图2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可能给人、物或系统带来灾害性破坏。B.应急管理有多种人为干预手段,在灾害发生和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作用,减轻灾害的影响和危害。C.城市承灾系统是在“承灾载体”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体现了安全韧性城市适应、恢复的关键特征。D.“抵御—吸收—适应—恢复—学习”是安全韧性城市响应公共安全事件的全过程,贯穿事件始终。5.数字技术在应对极端天气的韧性城市建设中有哪些方面的作用?请结合材料二加以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无权选择的纠缠[澳大利亚]马特·泰伊“选择你人生里最好的一年,然后我们就能送你去那一年过退休生活。”你大概会觉得,兜售一项要让你永远消失的服务会很困难。但假如你挑对申请人,假如你施加恰如其分的游说,呃……我的意思是,拿这个家伙为例——他叫杰弗里·查默斯,60岁,没有家人,没有子女,婚姻维持了差不多一辈子,如今是名鳏夫,妻子死于癌症。他的申请表里就这些内容。他孑然一身,大概在梦想着人生里更好的日子——那时人年轻,有爱情,生活如冒险。他这笔生意可能很容易做。“你没有听说过多重世界理论?”他当然听说过——毕竟,他此刻就坐在我的办公室里。但是,尽可能简单地把来龙去脉解释清楚并没坏处。并非人人都是量子物理学家或者多重宇宙退休方案的销售代表。“想象一下,在那么多无限数量的世界中,存在一些极为不同的世界,但许多世界和我们的世界几乎一样。事实上完全一样,除了某些微小的细节,譬如苹果的味道不一样。”查默斯仅仅摇摇头。好吧,一个水果的比喻无法提供和公司培训一样的背景信息,但这位顾客看起来理解东西比较慢。不过,我并不惊讶——到他这把岁数的一些老人甚至连设置简单的全息屏幕都不会。“没关系!重要的是,这项理论如今成为了实践。我自己对于波函数和量子纠缠也了解不多,但这样的话,你获得不错的退休生活,我们的星系能喘一口气,摆脱……老化的人群。所以我们才得到这么多补助金,而你的养老金提供方也将我们列为选择之一。许多人都渴望这个服务能给自己的人生助推一把。”“波函数?量子纠缠?”“量子力学的术语。你开车的话并不需要知道氢气引擎如何工作,对吧?只用知道这项技术能运作,这么说吧,它会让你从A点到达B点。”有时候我的这番话会惹来笑声,有时候不会。但查默斯的反应一直很冷淡,于是我估摸着这招值得一试。他没有发出笑声,甚至没有露出微笑。“任何一年都可以?”他问道,“怎么办到的?”我努力不让自己咧嘴笑出来。这笔生意真容易。“对于无限的世界来说,很容易找出一个子集,里面的世界与我们的这个世界几乎完全相同,但却有一处十分特别的差异。”“什么差异?”“那些世界里,你不存在。呃,更准确地讲,我们挑选的那些世界里面,那些‘你’刚好在你想要插入的时间点过世。探测到那个特定的子集很容易办到。我们一旦找到合适目标,我们就把你送进那个世界,你作为那个去世的‘你’的分身,接替他继续生活,过了一年后再把你替换出来。就是这样。”“在那一年之后,另一个我怎么样?死在那个世界里吗?还是失踪不见?”我耸耸肩,努力装得随意一点。这部分会让一些顾客出现些许犹豫。“那个,你反正都会死的。但我们能让你那个死亡的自我进入停滞状态,在那年之后将它重新送回原本的世界。因为有补助金和各种一揽子计划,我们有许多方案可供选择。”“能维持多久?”我摊开双手,“将替换时间保持在一年的周期内,我们能不断搜寻容易控制的其他世界,而能量费用包含在成本之内,所以我们能为每个人提供服务到他们的百岁之际。对你来说,还有40年。然后我们会将你留在你待过的最后一个世界里,所以你不管怎样还能在那边过完余生。我也应该指出多重宇宙的一个奇特之处——当我们将你插入之后,你的外表和感觉都会与插入的时间点相称。所以,假如我们将你送进另一个你是25岁的世界里,你的长相会像25岁那时候。可没人想用70岁的身体来打深夜篮球赛。”“我不爱好运动。”“那么和一位迷人的美女一起在晚上跳舞。”我没有提及他的妻子,“你喜欢什么都成。但你要明白我的意思。这又要说到量子纠缠。”“量子纠缠。你刚才就说过。”我抑制住一声叹息。这开始变得有点习惯成自然。“我所知道的是,你无权选择纠缠,纠缠就那么发生。在量子层面上,你和周遭的一切都是通过纠缠产生关联。假如你希望去往20年前的那一年,我们将你插入一个宇宙,那个宇宙里有一个比你眼下年轻20岁的‘你’。所以,当你在那边遇到纠缠时……呃,大多数人对于那方面都相当激动。”“纠缠是关联。”他缓缓说道,我想要用脑袋撞桌子了。通常介绍到现在,顾客们要么十分兴奋,要么准备放弃。“你说,任何一年都成?”他再次问道。我的气馁心情顿时烟消云散,再度努力不要让自己咧嘴笑出来。我给了他多个一揽子方案供他选择,然后让他回去好好考虑一下。“我已经决定好了。”我笑着说:“你已经选好去哪年了?”查默斯仅仅点点头:“我要去上一年。”我感觉自己的笑容停住了,转眼就消失不见。我的意思是说,我早已读过他的申请书。“哎,”我说,“去年的大多数时间你都花在照料末期癌症的妻子上。主要是居家疗护。这肯定不是最好的一年……”他这时笑了——是疲惫又伤感的笑容,使得我的话说到一半就打住。“那些我在去年初就过世的世界里,她要孑然一身地度过人生的最后一年。”我过了半晌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你不会当真要花费余下的40年做这件事吧!”我开口的时候,我寻思自己为何要费心劝他打消主意。毕竟,多一笔生意也好。只是,他明明可以选择任何一年。查默斯继续保持那种伤感的笑容,“我想你说对了。你不了解纠缠的意思。但是我懂。”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没有子女,唯一的亲人刚死于癌症,这样的处境使查默斯“去上一年”这一看似有悖常情的决定显得合情合理。B.在说出自己计划前,查默斯较为沉默,在说出计划后,他显得疲惫而伤感,这表现出老人处事谨慎,情深意重。C.“我”和查默斯都能理解物理学意义上的“纠缠”,稍有不同的是,查默斯还认为纠缠是一种情感上的“关联”。D.星系提供补助金和各种计划以摆脱老化人群,而查默斯决定用余生照顾妻子,这引发了读者对老龄化社会的思考。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择你人生里最好的一年”,小说以这样的广告开篇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也为后文“我”兜售服务作了铺垫。B.用浅显的话语解说,丰富的表情再加上“耸肩”等动作,这些都体现了“我”销售经验丰富,理解老人的需求。C.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峰回路转:面对“我”预设的笑点,查默斯态度冷淡;在“我”准备放弃时,他却购买了服务。D.“我”与查默斯的对话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既自然地呈现了科幻元素,又表现了两人对科技文明的认知差异。8.小说使用了哪些技巧使结构紧凑?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9.根据下面评价科幻小说的维度和标准,对这篇小说作出评价分析。(6分)评价量表评价维度评价标准评价分析科学元素以现有的科学理论、假说为依据。人文思考探讨科技与人类的关系,对科学技术有反思,对人类发展有思考。逻辑自洽科学理论前后相通,没有自我矛盾;人物形象、人物心理、故事情节等符合生活逻辑。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禹制土田,万国作乂。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管子》曰:“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传曰:“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古语曰:力能胜贫,谨能胜祸。盖言勤力可以不贫,谨身可以避祸。故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国以富强;秦孝公用商君急耕战之赏,倾夺邻国而雄诸侯。(节选自贾思勰《齐民要术序》)材料二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无择也。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无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多,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日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①三人。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复卒。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无粟,弗能守也。”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也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节选自晁错《论贵粟疏》)【注】①复卒:免服兵役或免纳赋税。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照。(3分)民者A在上B所以C牧之D趋利E如水F走下G四方H无择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乂,通“刈”,割(草或谷类),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中的“刈”词义相同。B.夫子,旧时敬称,与《齐桓晋文之事》“愿夫子辅吾志”中“夫子”词义相同。C.周,周游、环游,与《项脊轩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中“周”词义不同。D.劝,指鼓励、劝勉,与《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中“劝”词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神农发明耒耜,助力农业;尧让四位官员传授百姓历法,按时农作;舜任命后稷掌管农业。表明作者看重帝王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B.一位农民不耕种土地,百姓就会有挨饿的;一个女人不织布,百姓就会有受冻的。贾思勰引用管仲的话语,强调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C.粟米和布帛从地里生出,按时节成长,收获也需要人力,并非短时间内就可以成事的,强调粮食和布帛的作用,缺少它们就会挨饿受冻。D.抬高粮价的办法,在于让百姓拿粮食来谋求赏罚,通过交纳粮食,富人就可以得到爵位,农民就可以得到钱财,粮食就会得以流通。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秦孝公用商君急耕战之赏,倾夺邻国而雄诸侯。(4分)(2)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4分)14.两则材料都谈到了君王对农业的态度,有何不同?(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八声甘州·寄参寥子①苏轼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②雅志莫相违。西州路③,不应回首,为我沾衣。[注]①参寥子:即诗僧道潜,与苏轼过从甚密,参寥子追随他数年。元祐六年,苏轼被召进京任职,临行作此词赠道潜。②谢公:指谢安。《晋书》记载,他身为重臣,却渴望造一条大船,沿水路归东山,后因病重未如愿。③西州路:谢安去世后,羊昙经过西州时忆及故人,恸哭而去。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二句表面上是写钱塘江潮水,一说有情,一说无情,以后者为主,突出了此词抒写离情的特定场景。B.“不用”后四句,指面对社会人生的无情,不必为此忧虑。“忘机”一词,表达作者达观超旷的心态。C.共同游赏西湖、探访春山,作者描写了翠微、云霏等美景,表达了对相聚时光美好却短暂的悲伤之情。D.作者用谢安的典故,与朋友约定:像谢安那样,东归、隐退,绝不让这高雅的志向与未来的事实违背。16.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提到“豪华落尽见真淳”是一种艺术境界,请结合本词做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作者从春来万物的欣欣向荣里感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和人生短暂的句子是,”,与苏轼《赤壁赋》中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有异曲同工之妙。(2)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写到他们出洞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来的人,对此作者的想法是“,”。(3)《子路、曾皙、冉有、公四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晳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中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好景象的句子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近些年,传统文化类作品“出咽”的例子比比皆是。舞剧《只此青绿》的创作灵感便是来源于《千里江山图》。其绚丽的青绿色调交织描绘着千里江山的恢宏气象,主创团队从《千里江山图》中的矿物质颜料(石青、石绿)历经千年,即使在幽暗的环境中依然泛着宝石的光芒这一细节处提炼出“青绿”的意象。同样,【A】“连朝浓雾如铺絮,已识严冬酿雪心”的凛冬时节,“围炉煮茶”的爆火也让冬日有了不一样的魅力。正如【B】《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中国茶作为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传统,其厚重广博已经颠扑不破;而文化传统如何走入当代,融入今天的城市生活,同样还需要不断地年轻化、仪式化,被赋予新的内涵。结合数字化传播,让三星堆文物“出土”即“出圈”给我们提供了新思路。严肃的文物变得平易近人,沉睡千年的器物成了人们热议的对象,也成了热搜榜上的“顶流”。一代代考古人用无数个日日夜夜丈量千年时光,数字化传播让静默时光里走出来的文物变得鲜活,网友们则在即时互动、脑洞大开中回应着历史深处的文化召唤。除此之外,传统戏曲、国风音乐、古典诗词、非遗工艺、古籍书画、民族民间舞蹈等,不断突破特定圈层,走向更广阔的受众,在社会上产生轰动效应,这让传统文化不再是“故纸堆”“老古董”,而是变得新潮、时尚、有趣味。通过全新的演绎方式,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历久弥新,华夏文明经久不衰,更加鲜活。18.请将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