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记忆的提取_第1页
认知心理学记忆的提取_第2页
认知心理学记忆的提取_第3页
认知心理学记忆的提取_第4页
认知心理学记忆的提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知心理学记忆的提取提纲第一节提取概述第二节短时记忆提取模型第三节内隐记忆第四节记得和知道第五节错误记忆第六节记忆的遗忘第2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一节提取概述提取概念与测量提取的关键因素如何提取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受提取方式的影响:不同外显提取方法之间存在差异。学习与测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记忆的内隐测量方法第3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记忆的测量记忆的直接测量方法回忆再认记忆的间接测量节省法(重学法)词干补笔第4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提取的原则范畴化编码的特异性刺激材料首次进入长时记忆时,刺激材料依据上下文情景以特殊的形式进行编码。这种特异性的编码信息对随后的提取起线索作用。线索超负荷提取线索与其他任何记忆项目不相关并且可以高度区分时,提取线索最有效。第5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提取的关键因素AXAYBXBY提取XY编码AB(一)编码-提取范式第6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提取模式(如内隐或外显)通过指导语控制提取模式与提取意向提取体验R/K情景记忆与“记得”R主观感觉体验有关。“知道”状态下,被试可能感觉一个项目似曾相识,但不能回忆其具体细节。重复提取对一个事件的成功提取将会促进将来对它的回忆,也促进了进一步的编码与贮存。第7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二节短时记忆信息提取(1)一、Sternberg的经典研究1、实验范式:相加因素法。2、平行扫描与系列扫描如果是平行扫描,结果如左图;如果是系列扫描,结构如右图。实验实际结果(中图)证实短时记忆提取是系列扫描方式。第8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二节短时记忆信息提取(2)左图中图右图Sternberg的经典研究第9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二节短时记忆信息提取(3)3、从头至尾的扫描与自我停止的扫描Sternberg认为短时记忆提取是从头至尾的扫描。所谓从头至尾的系列扫描是指将测试项目与记忆集中的所有项目都比较一次,然后才判定它是否包含在记忆集中。第10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二节短时记忆信息提取(4)二、对Sternberg模型的批评心理学家对Sternberg的看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也出现一些新的实验结果。第11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二节短时记忆信息提取(5)三、直通模型直通模型认为人可以直接通往索要提取的项目在短时记忆中的位置,进行直接提取。支持实验:1、Theios等(1970):常见词的反应时快于非常见词。2、

Baddeley和Ecob(1973):如果识记项目表中有重复出现的项目,即同一项目几次出现,则该项目的反应时少于非重复项目第12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三节短时记忆信息提取(6)四、双通模型双通模型把扫描或搜索和直通都包括进来。Atkinson和Joula认为,短时记忆过程中信息的提取既包含扫描方式,也存在在直通方式,简言之就是两头直通,中间扫描。第13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三节内隐记忆的研究一、内隐记忆的研究历史二、有关概念的介绍三、几个经典的内隐记忆的实验四、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五、内隐记忆的特点六、内隐记忆的解释和建模七、内隐记忆的应用研究第14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内隐记忆的研究历史回顾1.早期的哲学研究

Thepassionofthesoul(Descaries,1649)Leibnitz强调无意识知觉对行为的影响

Theinfluenceofhabitonthefacultyofthinking(Biran,1804)第15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临床系统的实验观察

Korsakoff综合症

“我们认识到一系列无法被有意识提取的记忆痕迹,虽说只是存在于无意识中,但它们以一种既非积极又非消极的方式作用,并对遗忘症患者的思想、决策无意识、间接的影响”(Korsakoff,1889)

Schneider(1912)发现遗忘症患者学习图形之后,对残图鉴别的成绩明显提高,而患者对这些图形并无有意识记忆。

Janet和Freud关于精神病患者的研究第16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早期实验心理学的研究

Ebbinghaus在

Acontributiontoexperimentalpsychology”中将记忆分为三类:第一种,随意提取,有意识;第二种,不随意提取,有意识;第三种,不随意提取,无意识。无意识记忆可以通过节省法得到测量

被试能在无意识条件下学到各种规则(Thorndike)阈下呈现图片的特征在想象或梦中(Poetzl,1917)内隐记忆在技能、条件反射形成中有作用(ClarkHull)第17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4.认知心理学关于启动效应的研究

Winnick和Daniel(1970)操纵加工水平自变量(视觉呈现单词,由图片生成该词,由定义生成该词),采用单词确认和自由回忆两项任务。结果发现:在视觉呈现单词的情况下出现了启动效应,另两种条件下几乎没有启动效应。但是在回忆测验中,两种生成条件下的成绩高于阅读条件下的成绩。第18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5.神经心理学关于遗忘症的研究

Warrington和Weiskrantz(1970)以被试为自变量(遗忘症患者,正常人),让被试学习一些单词后采用自由回忆,再认,模糊字辨认和词干补笔四种测验。结果如下表:第19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有关的概念启动效应:执行某一任务对后来执行同样的或类似任务的促进作用。实验性分离现象;控制单一变量而比较在两种不同的测验任务中变量的效应……,如果变量影响被试在一种测验中的结果,但不影响另一种测验任务的结果,或者变量对两种测验任务的结果的影响有不同的方向。第20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有关的概念第21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几个经典的实验研究1.Warrington和Weiscrantz(1970)

发现了实验性分离现象以及健忘症患者也能保持词语信息,但是这种保持要在特定的测验中才能表现出来。2.P.Graf(1984)第22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正常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3.Tulving(1982)第23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经典实验4.Jacoby(1983)第24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实验性分离范式单一分离非交叉的双重分离交叉的双重分离双向关联间接测量任务词干补笔残词补全第25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模糊字命名词汇判断

图片识别残图命名偏好判断第26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单一分离指的是实验中一个自变量V1影响测验任务A,但不影响实验任务B。例如:P.Graf(1984)单一分离第27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般认为,不能从单一分离推论出两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因为单一的心理过程完全可以解释单一分离的实验结果:某一心理过程只对测验A敏感,而对B完全不敏感。第28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非交叉的双重分离非交叉的双重分离指的是,实验中变量V1影响A任务,但不影响B任务;实验变量V2影响B任务但不影响A任务。例如:Craik采用的实验任务第29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不同感觉通道不同加工类型对再认成绩的影响正确率第30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不同感觉通道不同加工类型对补笔成绩的影响正确率第31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测验的成绩:听(补笔)-视(补笔)-听(再认)-视(再认)依此顺序上升以加工效率来衡量,补笔与再认两种测验在4种实验条件下都有类似的趋势。

第32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交叉的双重分离交叉的双重分离指的是,在实验中,一个变量对两个任务有相反的作用。换句话说,当一个变量从水平a变到水平b时,实验结果在A任务变低,而在B任务变高。例如:Jacoby(1983)第33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可以把交叉的双重分离看作是一种心理过程在两个任务中表现为负相关的结果。所以,从交叉的双重分离不能推论出两种独立心理过程。第34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双向关联如果我们能通过一项实验设计,使其实验设计摆脱了单调性的表现,即如果存在一个自变量的三个水平,两项测验任务在其中两个水平下的结果是正相关,而在另两个水平下的结果呈负相关,那么,在单调性假设下的单一加工过程是无法解释这种现象的,这样由实验推测两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就成为可能,这种设计叫双向关联。第35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Graf&Schacter,1985在这个实验中,三组被试分别是遗忘症被试,匹配控制组被试和学生控制组被试。两项任务是线索回忆和词干补笔测验材料有两类:关联性配对词(buttoned-shirt)与非关联性配对词(window-shirt)。第36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词干补笔线索回忆遗忘症匹配组学生组关联词非关联词第37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从词的关联性来看,线索回忆与补笔成绩为正相关。从被试变量来看,线索回忆结果与补笔成绩为负相关。第38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1任务分离范式(小结)

第39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加工分离的研究范式意识提取与自动取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加工过程。在记忆操作中,基于意识提取的贡献为R(1-A),基于自动提取的贡献率为A(1-R),意识提取与自动提取共同作用的贡献为RA。在包含测验中,P(旧/包含)=R+A(1-R)在排除测验中,P(旧/排除)=A(1-R)所以,R=P(旧/包含)-P(旧/排除)

A=P(旧/排除)/(1-R)第40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Jacoby(1991)p301第41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42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五.内隐记忆的特点1.内隐记忆研究的几种类型

重学中的节省阈下刺激的作用技能学习

动作技能知觉技能认知技能条件反射第43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五.内隐记忆的特点2.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随机独立功能独立两者的差异第44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差异第45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六.内隐记忆的解释和建模1.多重记忆系统的观点(multiplememorysystemstheory)2.迁移恰当的加工观点(transfer-appropriate-processingtheory)3.两种理论的整合第46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Tulving的观点所谓多重记忆系统,指把记忆看作是由多个不同的操作系统所组成的复合系统。每一个操作系统都由若干特定的加工过程组成,在同一操作系统内,加工过程间的关系比不同操作系统中的加工过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并且,在理论上允许每一个记忆系统有其特定的神经机制与行为指标。第47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Tulving的观点就整体性的记忆而言,作出规律性的结论是比较困难的;而就某些特殊种类的记忆而言,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就相对容易一些。记忆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大可能是平滑且连续的,在这期间肯定发生了许多跳跃和突变,而这些变化势必会体现在记忆的结构之中。大脑的神经通路与皮质是高度系统化的,高级的学习和记忆功能不大可能由单一的系统来实现。第48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Tulving的观点现在作出的有关记忆的假设,很可能被证明是错误的,但这并不是阻止我们作出假设的理由。相反,现在的某些假设被证伪,那说明我们的认识更接近于真理了。人的记忆内容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很难想像如此众多的异质信息会贮存在一个单一的记忆系统之中。

Tulving用随机独立性的概念论证其观点。第49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Squire关于记忆系统的划分第50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多重记忆系统说的优缺点系统说将记忆与某种神经结构以及神经过程联系起来,为脑损伤及遗忘症患者出现外显记忆障碍而启动效应仍旧保存完好找到了较好的解释。这一理论也能较好地解释正常人身上出现的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现象。困难在于:划分多重记忆系统的标准。第51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迁移恰当的加工观点

Roediger(1989)等人主张记忆系统只有一个,出现在直接测验与间接测验之间的分离只是反映了测验所要求的心理加工过程的不同而已。这种观点认为:如果记忆测验所要求的加工过程与学习时的编码加工相似或重叠,则可以提高测验的成绩,否则测验的成绩就会较差。直接测验与间接测验要求的提取过程不同,结果这两类测验从学习时的不同编码加工中的获益了就不同。第52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迁移恰当的加工观点

进一步说,学习时的意义加工、精细编码和心理映象等加工过程导致大多数直接测验(如回忆、再认等)的成绩良好。由此可以认为,直接测验是由概念驱动的加工过程(conceptuallydrivenprocessing)。多数间接测验严重地依赖于学习与测验时知觉加工的匹配程度,例如,知觉辨认、词干补笔等,似乎是提取过去经验中的知觉成分。因此,可以将这类间接测验称为数据驱动的加工过程(datadrivenprocessing)。第53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迁移恰当的加工观点自由回忆再认补笔测验知觉确认陈述性记忆Roediger(1990)的实验设计方案非陈述性记忆记忆系统加工方式数据驱动概念驱动第54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迁移恰当的加工观点第55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系统说和加工说的差异系统说与加工说各执一端。它们的对立,部分地根源于方法学上的对立。持加工说的学者多为认知心理学家,他们认为,从逻辑上不能由实验性分离现象推论出机能上独立的心理系统。主张系统说的学者多为神经心理学家,他们相信实验性分离现象反映了心理系统质的差别。也许,认知心理学家和神经心理学家的分歧在于他们从不同的层面来看待实验性分离现象。第56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两种理论的整合

在心理学研究层次上,目前有必要将静态的逻辑结构和动态的加工过程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地研究记忆这一复杂的系统,完整地描述其加工机制。第57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记忆系统的构造第58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记忆组织的SPI模型Tulving于1995年提出了SPI模型。SPI代表串行(serial)、并行(parallel)和独立(independent)。模型的核心是:不同记忆系统间的相互联系特点在于加工过程的特异性。即系统间的关系依赖于所参与的加工过程的如下特点:(1)各系统间信息以串行方式进行编码,一个系统中的编码与后继的其他系统的信息加工关联,一个系统的输出提供了另一个系统的输入。第59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记忆组织的SPI模型

(2)信息在不同的系统内以并行的方式存储,尽管信息的所有来源都是相同的刺激知觉或学习情景,系统中信息的性质由原初信息的性质以及系统本身的特点决定。因此,看似单一的编码过程却在脑的不同区域产生了多重记忆效应,所有这些潜在的可提取的记忆都是以并行方式进行的。(3)对每一个系统或子系统中信息的提取,不必涉及到其它系统相关信息的提取,因此,就提取过程而言,不同系统是相互独立的。第60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记忆组织的SPI模型SPI模型给记忆系统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假设的方案。该模型尝试性地说明了如下问题:在哪个层面上记忆系统与子系统是独立的,在哪个层面上它们又可以理解为相互依赖的,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它们的操作是串行的吗,信息从一个子系统提取时是否经过另外的系统…SPI模型将记忆的加工过程和记忆系统结合到一个理论框架之中。这个模型无疑存在不足之处,但它是解决记忆问题的一个良好的开端。第61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七、内隐记忆的应用研究1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