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1966年的文学思潮与文学环境(新)_第1页
1949-1966年的文学思潮与文学环境(新)_第2页
1949-1966年的文学思潮与文学环境(新)_第3页
1949-1966年的文学思潮与文学环境(新)_第4页
1949-1966年的文学思潮与文学环境(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49-1966年的文学思潮与文学环境教学目的一、了解“十七年”文学“一体化”规范与体制的建立过程。二、把握五六十年代对电影《武训传》等的批评运动。三、了解五十年代的“双百方针”。四、了解“转折期”作家的整体性分化现象。一、“一体化”文学规范与体制的建立1、关于中外文学遗产的继承2、关于文艺刊物与文学团体的控制3、关于文学批评和批判运动的开展◆冯至:“在20年代的小说、诗歌、戏剧里,我们处处能够看到契诃夫或莫泊桑、雪莱或海涅、易卜生或萧伯纳等人的痕迹。人们为了揭露社会黑暗,在批判的现实主义的小说里找到榜样;为了抒发革命激情,在积极的浪漫主义的诗篇里得到了启发;为了打破旧文学的桎梏,接受了许多西方的文学形式。”(《关于批判和继承欧洲批判的现实主义的问题》,见《诗与遗产》,作家出版社,1963年,第196页)

莱蒙托夫(当代英雄)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宁娜)契诃夫(变色龙)

高尔基(母亲)马雅可夫斯基(列宁)二、对电影“武训传”等的批判运动1、1950-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武训传》,孙瑜编剧、导演,赵丹主演。1951.5.20毛泽东《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2、1951年对萧也牧等创作的批判萧也牧(1913-1970),浙江吴兴人。50年代他的小说《我们夫妇之间》、《海河边上》等小说受到丁玲、冯雪峰等的批判。碧野《我们的力量是无穷的》电影《关连长》3、1954-1955年对俞平伯红学研究及胡适的批判李希凡、蓝翎《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山东大学《文史哲》,1954.9毛泽东对胡适在政治学、哲学、史学、教育学等领域的批判4、1955年对胡风集团的批判胡风(1902-1985),原名张光人,湖北人。曾任左联宣传部长、书记。与鲁迅有较多往来。梅志(1914-2004),主要作品《往事如烟——胡风沉冤录》、《伴囚记》、《在高墙内》、《胡风传》(58万字)等。1948邵荃麟、胡绳、乔冠华等对左翼内胡风的文艺理论和路翎的小说集中集中清算1949-1951胡风创作长诗《时间开始了》1952.6.8《人民日报》转载舒芜文章《从头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编者按中指出胡风的文艺思想是“一种实质上属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的文艺思想”1953林默涵《胡风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何其芳《现实主义的路,还是反现实主义的路》在《文艺报》发表,对胡风的思想进行系统清理1954.3-1954.7胡风撰写《关于解放以来的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三十万言书”)1954年底中国文联和作协主席团召开讨论《红楼梦》研究及《文艺报》检查工作会议,胡风两次发言,激烈抨击当时的文艺界主持者1955.5.13《人民日报》发表《关于胡风反党集团的一些材料》1955.5.18胡风被捕,“胡风分子”先后92人被捕,62人被隔离审查,2100余人受到牵连,最后被确定为“胡风分子”的有78人5、1957年文艺界反右运动和对丁玲、冯雪峰“反党集团”的批判6、1963年起在哲学、史学、经济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开展的全面批判运动主要有杨献珍的“合二而一论”,翦伯赞的“让步政策论”,周谷城的“时代精神汇合论”,邵荃麟的“写‘中间人物’论”等

三、五十年代的“双百方针”洪子诚《1956:百花时代》1953年,斯大林去世,苏联、东欧国家出现政治、思想“解冻”“写真实”,“干预生活”秦兆阳《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人民文学》,1956年9期)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文艺月报》,1957年5期)巴人《论人情》(《新港》,1957年1期)钟惦棐《电影的锣鼓》(《文艺报》,1956年23期)1:小说:A:出现了干预生活的作品,如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揭露和批判了官僚主义。李国文《改选》表现了政治生活的不合理。B:描写爱情的作品,如宗璞《红豆》探索了人的复杂情感与政治立场的关系。2:诗歌:公木《据说,开会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开会》揭露了官僚主义作风。公刘发表了描写社会生活中不合理现象的诗集《禽兽篇》。邵燕祥的叙事诗《贾桂香》反映了封建意识对新时代青年的迫害。3:戏剧:杨履方《布谷鸟叫了》,海默《洞箫横吹》,岳野《同甘共苦》4:报告文学: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此次努力以失败告终,众多作家、理论家、翻译家被打成“右派分子”,如:

冯雪峰、丁玲、艾青、陈企霞、罗烽、秦兆阳、萧乾、吴祖光、徐懋庸、姚雪垠、李长之、黄药眠、穆木天、傅雷、陈梦家、孙大雨、施蛰存、徐中玉、杨宪益、冯亦代、陈涌、钟惦棐、苏金伞、汪曾祺、刘宾雁、王蒙、邓友梅、刘绍棠、丛维熙、蓝翎、公刘、邵燕祥、流沙河、高晓声、陆文夫、张贤亮、昌耀等四、“转折期”作家的整体性分化贺桂梅:《转折的时代:40-50年代作家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傅国涌:《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1、写作权利受到限制的作家沈从文、钱钟书、朱光潜、废名、萧乾、李健吾、师陀、陈梦家、吴兴华穆旦、郑敏、杜运燮、陈敬容等“九叶派”诗人2、作家的自我反省现象茅盾——《蚀》冯至——27首14行诗歌曹禺——《雷雨》老舍——解放前作品3、“中心作家”的文化性格批评家:周扬、茅盾、邵荃麟、林默涵、何其芳、张光年、陈荒煤、李希凡、姚文元等活跃于“十七年”时期的批评家作家:A、作家出身地域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平原转移B、对“多数中心”作家而言,写作与革命是同一事情的不同方面。C、“一本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