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学习目标】1.了解先秦到秦朝政治体制的发展历程。2.梳理古代中国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3.评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正确认识政治文明的演进。4.认识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督抚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巩固的深远影响。【必备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1)夏朝①国家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②王位传承: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2)商朝①内外服制: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②管理机构: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2.西周政治制度(1)内容体制核心周天子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控制着镐京和洛邑附近的王畿地区分封对象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等级关系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分封士,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继承原则周天子与各级贵族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权利义务诸侯虽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但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2)特征: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3.原始民主传统(1)特点: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2)表现: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3)影响:在春秋各国政治中仍有一定影响。知识点二秦朝的政治制度1.背景: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战争的混乱局面。2.内容(1)皇帝制度: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2)中央机构:三公九卿①职责丞相百官之长,分左、右,秉承皇帝旨意,统领众官太尉最高武官,掌军事御史大夫副丞相,协理国政,掌管图籍、文书,同时又是最高监察官九卿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下设若干部门②特点: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3)地方制度:郡县制①秦朝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县两级。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置郡守、郡丞和郡尉,另设监御史掌监察。②郡下设县或道,根据户数的多少,置县令(长)、县丞、县尉。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4)文书邮传: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建立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知识点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行政制度(1)汉朝①汉初:汉承秦制,中央行政制度仍为三公九卿制。②汉武帝时:为了加强集权,设立中朝,从而使外朝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③西汉晚期: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④东汉: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2)隋唐①三省六部名称职能三省中书省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机构,门下省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三省长官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与尚书仆射并称宰相,分掌宰相职权,在政事堂共同议政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②意义:三省六部制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3)宋朝①最高行政长官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之职。②设枢密院掌管军政,三司掌管财政大权。(4)元朝:实行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 (5)明朝①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宰相,秦汉以来绵延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终结。②废宰相后设立内阁,内阁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6)清朝:设立军机处①设立:清朝雍正帝。②职能: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军国大事。③地位: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2.地方行政体制(1)两汉①西汉:郡国并行制度郡县郡设太守,下设郡尉、郡丞,分别协掌军事、行政。太守选用属吏,分曹理事,各曹属吏分管具体事务郡下设县,县设令或长,其下有县丞、县尉及分曹属吏封国汉初地方行政制度中还包括王国和侯国。景帝、武帝后,诸侯国的权力被不断削弱②东汉: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制。(2)魏晋南北朝:州、郡、县三级制。(3)隋朝:废郡,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二级制。(4)唐朝①唐朝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②唐中期以后,在一些战略重地设节度使统兵征战,形成藩镇割据势力。(5)宋朝:宋朝分为州(府、军、监)和县二级,后又改道为路,从而形成路、州(府)、县三级制。(6)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形成了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7)明清:省、府、县三级制①明初废行中书省,原行中书省的权力由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割。②朝廷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③清承明制,巡抚成了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习题巩固1.据记载,西周规定周天子的乐队和乐器可以排列在东西南北四面,诸侯的可以排列三面,卿大夫的可以排列两面,而士的只能排一面。这主要体现了()A.分封制下权力的不同分配B.宗法制下的等级秩序规范C.周天子已经实现中央集权D.西周上层社会中乐舞流行2.(2023·广东高考历史卷)“奉朝请”是两汉朝廷给予退休大臣和列侯、宗室、外戚的特殊待遇,被授予者特许参加朝会,地位也随之提高。东汉中叶以后,王、侯多不就国,而是以“奉朝请”的名义留驻京师,封国大权操于国相,这客观上 ()A.有助于遏制地方豪强势力的扩张B.埋下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隐患C.为外戚干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D.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直接控制3.(2023·广东汕尾)唐太宗时提出了“山川形便”的道制区划理念,注重自然地理的交通便利;到了宋朝,宋太宗确立了“土地形势”的路制区划理念,有意识地使路辖区跨越山河,互相渗透。这一变化有助于 ()A.提高地方行政效率B.扩大地方行政权力C.消除地方割据隐患D.促进地方经济发展4.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规定:“自今中书(宰相)、密院(枢密院)执政官,非休假日,私第不得见客。”这一规定表明()A.宰相权力被严重削弱B.中央机构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C.皇权专制进一步加强D.“中书”“密院”相互制衡5.(2023·广东中山)雍正四年(1726年),针对云南地区偏远闭塞的问题,云贵广西总督鄂尔泰上疏申请疏通水路、招徕商贾。皇帝朱批:“见处信得。及便动数十万金何妨?朕不惜此等之费也。”这反映出()A.交通发展加重政府财政负担B.中央集权加速边疆地区的开发C.君主专制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D.边疆治理的发展推动民族交融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