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学案学习目标1.以唯物史观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观点为指导,分析选官制度考核制度和监察制度的产生及其影响。2.时空观念:比较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考核制度和监察制度,了解其特点和发展趋势。探学新知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西周至魏晋时期官员选拔制度(1)先秦①西周至春秋——世官制(世卿世禄制)官位世袭,贵族世代垄断高官。②春秋战国时期——荐举和功劳制(军功爵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尚贤思想兴起,各国为争图强,纷纷鼓励荐举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2)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即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3)汉武帝时期——察举制①形成:公元前134年,汉武帝下诏,“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标志着察举制的形成。②内容:察举指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察举分常科和特科,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秀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③影响:察举制是一种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为两汉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4)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①背景:汉末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名士控制了地方选人权,国家用人权力受到极大侵蚀。②内容:220年,魏王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吏部依次授以相应官职。③影响: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来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用人局面,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严重影响中央集权。2.秦汉至魏晋时期官员考核制度(1)秦汉——上计制:秦汉时期每年秋冬,各县、侯国将一年来的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等情况汇集到郡国,再由郡国汇总,制成计簿,上报中央。上计考核的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2)曹魏、西晋、北朝: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法规。3.秦汉至魏晋时期官员监察制度(1)秦汉——御史大夫:秦汉建立了以御史大夫(西汉晚期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后,御史中丞逐渐成为最高监察官)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2)汉武帝:设刺史①目的:加强中央集权,澄清吏治。②内容: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1人。刺史秩卑权重,代表皇帝巡行郡国,纠举强宗豪右和郡国守、相的不法行为。③影响:巡视监察制度始终延续下来。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1.隋唐至两宋时期官员选拔制度(1)隋唐:科举制①背景: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积极要求参政。②内容:科举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为特点,分为制举和常举。制举是皇帝自设科目考试选常举每年举行,其中明经和进士两科最受社会重视。考试合格只是取得为官的资格,还需吏部铨选后方可正式任官。(2)两宋——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两宋时期“取士不问家世”,科举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途径。2.隋唐至两宋时期官员考核制度(1)隋唐——官员的考核归吏部: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唐朝考核官员,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分为九等,依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升降。(2)宋朝——考核称为“磨勘”:由审官院考核京官,考课院考核地方官隋唐至两宋时期官员监察制度。3.隋唐至两宋时期官员监察制度(1)隋唐——御史台:隋唐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御史大夫。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委派监察官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察,对地方有巨大的威慑作用。(2)宋朝——宋朝承唐制设御史台,地方划分路作为监察区,主要职责是监督州县各级官吏。监察制度的重要变化是台谏合一,谏官拥有了御史的监察权,御史拥有了谏官的议事权,从而加强了君主专制。三、元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与管理1.元明清时期官员选拔制度(1)元:元朝先是保留蒙古传统方式,后恢复科举制度,但录取人数不多。(2)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参加考试的主要是国子监和府、州、县学的学生。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考中者称为举人;会试由礼部主持,于乡试次年春天举行,考中者称为贡士;殿试在会试后举行,由皇帝主持,通过者为进士,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出题,不许个人发表见解,文章格式也有严格规定即“八股文”。2.元明清时期的官员考核制度(1)元朝:官吏考课方法主要采用计月制,根据职务规定其任职的期限。计月制的考课制是把做官的年限、资历作为升迁的依据。(2)明朝:考满和考察①考满:明朝官员考核结果分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等,是决定官员正常升迁或降、调的依据。②考察:包括外地官员三年一次的朝觐考察(外察)和京官六年一次的京察,重在查处官员的贪酷和不作为。(3)清朝——考课制度:包括三年一次的京察和大计,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3.明清时期官员监察制度——监察机构主要有都察院和六科(1)元朝:监察机构严密,中央设御史台,地方设御史台、肃政廉访司。(2)明朝:都察院监察御史不仅负责纠察内外百官,还代皇帝巡按各省。六科给事中则负责皇帝制赦与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兼有纠劾百官之权。(3)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停止了派御史巡按各省的做法,但监察百官的职能没有改变。习题巩固1.清朝《钦定台规》规定,各地巡视御史自命下之日起,在门上大书“回避”字样,不许见客、不收书、不赴钱送宴会,且限领救后三日出京,沿途不准停留,到境后不受私书私馈等。这一规定()A.扩大了巡视御史的权力 B.提升了地方监察的效度C.使官员的管理有法可依 D.提高了官员的道德水准2.如表为唐宋宰相情况对比表,由该表可以得出()时期登科人数宰相人数进士出身的宰相人数唐朝660312322两宋45640135111A.宋朝宰相执政素质更高 B.宋代科举制得到发展C.两宋政府大力提倡文治 D.宋朝重学风气盛行3.南朝刘宋时期,“手不知书,眼不识字”的沈庆之官至侍中,都督南兖、徐、兖三州军事;小贩出身的戴法兴成了宋孝武帝的南台侍御史兼中书通事舍人,专管朝廷内务。萧齐也任用寒人掌机要。这反映出在南朝时A.政治颓废局面已被打破 B.世家大族已逐渐退出政治舞台C.门阀政治已经受到冲击 D.中枢机构的运作机制发生改变4.明代《重建文正书院记》:“宋有天下三百载,视汉唐疆域之广不及,而人才之盛则过之”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 B.理学形成与书院兴盛C.文官治国体制的推行 D.科举选官制度的建立5.下图为20世纪初出现的竹枝词。文中内容反映了当时()各国归来留学生,一经朝考上蓬瀛。可怜不及格人在,如要某差须自行。A.传统教育的落后 B.选官领域的变革C.科举制度的完善 D.洋务运动的发展6.下图为1993年江苏连云港尹湾汉墓出土的木牍《集簿》,上面记载的内容主要有: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和吏员的配备;户口数、性别及年龄结构,流民安置;提封、侯国邑属国、宿麦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