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第二学期温州环大罗山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的源头是苏美尔神话,这个故事通过史诗《吉尔伽美什》记录下来,并传到古代希腊,于是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洪水传说的源头最有可能发生在()A.两河流域 B.爱琴海沿岸 C.尼罗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洲)。根据材料“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的源头是苏美尔神话,这个故事通过史诗《吉尔伽美什》”可知,史诗《吉尔伽美什》起源于两河流域,排除A项;“爱琴海沿岸”诞生古代希腊文明,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尼罗河流域诞生了古埃及文明,这是埃及神话的发源地,不是苏美尔神话,排除C项;印度河流域诞生了古印度神话,不是苏美尔神话诞生地,排除D项。故选A项。2.英国学者马丁·贝尔纳在其著作《黑色雅典娜:古典文明的亚非之根》中,批判了关于希腊文明起源的传统观点,提出希腊文明的源头在西亚和北非。下列希腊文明成果,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①字母文字②雕刻艺术③民主政治④冶铁技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古希腊文字来源于腓尼基文字、古希腊的雕刻艺术受到古代埃及的影响、而西亚地区的赫梯人最早掌握冶铁技术,由此可知,①②④能够证明希腊文明起源于西亚和北非,B项正确;民主政治是雅典首先开创的,③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3.日本著名学者上山春平说,今天的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浓厚的“欧洲色彩”,剥去这一层,下一层是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这层中国文化色彩,从制度上主要来源于一次模仿,这次模仿主要是()A.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B.以锁国加强统治C.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D.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根据材料“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主要来源于一次模仿”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大化改新。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进而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A项正确;以锁国加强统治是日本江户幕府时期的政策,时间是17世纪,排除B项;大化改新后,日本建立起中央集权国家,确立了封建等级制度,排除C项;1868年的“明治维新”推行“文明开化”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4.《马可·波罗行纪》使部分欧洲人认为富裕的东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实现发财梦的最好场所。一位航海家熟悉《马可·波罗行纪》,一直想寻找通往东方尤其是中国的航路,设想由大西洋一直向西,就可到达中国,由此他多次往返大西洋航行。这位航海家是()A迪亚士 B.达伽马 C.麦哲伦 D.哥伦布【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一位航海家熟悉《马可·波罗行纪》,一直想寻找通往东方尤其是中国的航路,设想由大西洋一直向西,就可到达中国,由此他多次往返大西洋航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直多次往返大西洋航行的航海家是哥伦布,D项正确;迪亚士贡献是到达好望角的航线,排除A项;达伽马主要开辟了欧洲通往印度的航线,没有一直向西航行,排除B项;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5.新航路开辟后的大西洋贸易中,欧洲人开辟出多条航线和设置众多沿海港口,出现了罪恶的“三角贸易”。如“三角贸易”示意图,下面所列物品属于“归程”的是()①贵金属②黑奴③烟草④纺织品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开始的“黑三角贸易”即奴隶贸易,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种植园产品以及金银和工业原料返航。在欧洲西部、非洲的几内亚湾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岛之间,航线大致构成三角形状,由于被贩运的是黑色人种,故又称“黑三角贸易”。因此,所列物品属于“归程”的是贵金属和烟草,①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所列物品属于“归程”的是贵金属和烟草,黑奴属于中程的“物品”,纺织品属于出程的物品,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6.文艺复兴时期的部分意大利学者认为自己处于一个新时代的开端,这个新的时代会越过中世纪,直接延续古代的文化传统,古典文化将迎来再生。对“再生”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是对西欧古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B.一批新思想的学者文人倡导人文主义C.根本原因在于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 D.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至16世纪(意大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兴起的根源是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而非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积淀,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文艺复兴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实际上是对西欧古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文艺复兴是一批新思想的学者文人倡导人文主义,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文艺复兴本质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被尊为“现代经济学之父”,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的启蒙思想家是()A.亚当·斯密 B.休谟 C.康德 D.伏尔泰【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该经济学家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被尊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了材料中的主张,A项正确;休谟是苏格兰启蒙运动家,主要在哲学领域有所成就,排除B项;康德是德国哲学家,排除C项;伏尔泰是法国政治家、文学家,排除D项。故选A项。8.17-18世纪,英、美、法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制度。资产阶级往往通过纲领性或者法律性的文件,建立起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制度。下列文件出台的顺序是()①《人权宣言》②《权利法案》③《法国民法典》④《独立宣言》A.①②④③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③ D.③②①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②《权利法案》是1689年颁布,①《人权宣言》是1789年颁布,③《法国民法典》是1804年颁布,④《独立宣言》是1776年颁布;正确顺序是②④①③,B项正确。故选B项。9.如表所示为19世纪60年代世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部分),它们反映的共同时代主题是()时间事件主要内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等1864年普鲁士发动统一战争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1865年美国《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除黑人奴隶和白人之间的隶属关系A.推翻封建制度 B.追求国家统一 C.争取自由平等 D.发展资本主义【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9世纪60年代(世界)。俄国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普鲁士实现德国统一推动德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美国《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大大加速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因此材料所列的重大历史事件反应的共同时代主题是发展资本主义,D项正确;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排除A项;俄国农奴制改革并不是为了追求国家统一,排除B项;普鲁士发动统一战争并非为了争取自由平等,排除B项。故选D项。10.工业革命后,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这表明工业革命()A.导致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B.造成社会阶级结构重大变化C.带来社会生活巨变 D.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变革【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工业革命后(欧洲)。工业革命后兴起大量工厂,商品丰富,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兴起,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这说明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生活,C项正确;贫富分化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排除B项;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的改变主要指的是工厂制度的出现,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1.根据下面示意图提供的信息,方框中应填入的关键词是()A内燃机 B.“蒸汽时代” C.垄断组织 D.“电气时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示意图中“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了垄断,形成新的生产组织,即垄断组织,C项正确;内燃机并非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的变化,排除A项;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B项;电气时代不属于生产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排除D项。故选C项。12.如图题为《友谊链》的时事漫画,反映了20世纪初欧洲主要国家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对该图寓意解读最合理的是()A.表达对塞尔维亚的同情 B.暗示两大军事集团的争夺C.展现欧洲国家努力维护和平 D.揭露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阴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欧洲。根据漫画中奥匈帝国打击塞尔维亚,其身后是两大军事集团,呈现典型的连锁反应,暗示两大军事集团的争夺,B项正确;漫画有对塞尔维亚的同情,但这并不是漫画全部信息,因此A项不是最合理的解读,排除A项;漫画中的连锁反应体现的是欧洲国家之间紧张的关系,而非努力维护和平,排除C项;漫画仅仅涉及到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并不能看出揭露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阴谋,排除D项。故选B项。1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陷入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变成了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1916年是最为关键的一年,下列史实发生在这一年的是()①马恩河战役②凡尔登战役③索姆河战役④美国和中国参战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准确时空是:1916年(世界)。根据材料“1916年是最为关键的一年”并结合所学可知,1916年,欧洲战场的西线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②③正确;马恩河战役发生于1914年,①错误;美国和中国参战是在1917年,④错误,排除BCD项。故本题选A项。1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列项中对这一体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消除了新的国际冲突的祸根B.战胜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的国际新秩序C.国际联盟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D.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等国际条约为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解了列强间的矛盾,但没有消除新的国际冲突的祸根,A项不符合史实,A项符合题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胜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的国际新秩序,说法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国际联盟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法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等国际条约为基础,说法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5.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曾采取这样的措施“为了保障战争前线粮食的供应,苏维埃政权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到国家手中。”该措施实施于()A.“一五计划”时期 B.新经济政策时期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D.卫国战争时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20年代(苏俄)。根据材料“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到国家手中”可知,这是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C项正确;“一五计划”时期并没有发生战争,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时期,没有实行余粮收集制,排除B项;卫国战争时期没有实行余粮收集制,排除D项。故选C项。16.1943年,一名前线士兵在家信中写道:“我们不久就可以占领这座城市,但是它仍然在我们面前,它相距如此之近,却同时又像月亮那样遥远,我们看到的不是希望,而是伏尔加河中流动的尸体。”这封家信应该是寄往()A.苏联 B.法国 C.英国 D.德国【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时期。依据材料“1943年”“前线士兵”“但是它仍然在我们面前,它相距如此之近,却同时又像月亮那样遥远,我们看到不是希望,而是伏尔加河中流动的尸体”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战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德军进攻受挫,因此这位士兵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德国士兵,D项正确;这位士兵是德国士兵,并不是苏联士兵,排除A项;1940年时,德国就已经占领了法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43年的英国和苏联联合反抗法西斯,因此此信件不是英国士兵所写,排除C项。故选D项。17.西方学者对20世纪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有如下描述:“正义战争的产物”“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版图”“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中国被允许进入外交大国集团”。这一历史事件是()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 B.雅尔塔体系的建立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20世纪的世界。根据材料“正义战争的产物”“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中国被允许进入外交大国集团”及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其实质是大国实力对比和互相妥协的产物,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中国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国被允许进入外交大国集团,B项正确;“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体现反法西斯的正义性,没有改变亚欧国家版图,排除B项;“北约”与“华约”的对峙是两大阵营的对抗,不是正义战争的产物,排除C项;“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没有体现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排除D项。故选B项。18.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谈到“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赫鲁晓夫回忆的是20世纪60年代()A.古巴导弹危机 B.苏联从阿富汗撤军C.不结盟运动对美苏的冲击 D.美苏协调“和平演变”战略【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苏联)。根据材料“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并结合所学可知,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谈到的事件是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10月,美国指责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苏联否认,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继而美苏军队进入战备状态。但美苏双方对危机的处理十分谨慎,通过秘密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双方理性地解决了危机,使世界避免了一次核战争的威胁,A项正确;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美苏对抗,排除C项;材料提到了军事冲突,这意味着这一事件不属于“和平演变”范畴,排除D项。故选A项。19.如图为二战后初期成立的国际织徽标,这些组织成立的目的是()A.改善公民的民主权利 B.加强国际协调,维护经济秩序C.推动科学技术新发展 D.建设福利国家,保证公共福利【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初期(世界)。根据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图1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图2是世界银行;图3是关贸总协定,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建立金融货币体系和贸易体系,加强经济领域的国际协调,重建世界经济秩序,这两大体系就是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这三大组织为支柱的,B项正确;图片中的三大组织都是国际经济组织,与公民权利无关,与科学技术发展无关,排除A项和C项;建设福利国家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政策,与图片的国际组织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0.美国国会于1964年通过民权法案,规定:任何人均有权在公共场所或地方享有自由,不得因种族、肤色、宗教或出身国籍受到任何形式的歧视或隔离,即便这类歧视或隔离是由或声称是由法律、法令、布告、规则、命令或一州或其任何机构或政治组织所要求的。导致该立法的直接原因是()A.中间阶层人数增加 B.妇女运动兴起 C.黑人奴隶制的存在 D.黑人民权运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美国黑人反对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争取政治经济和社会平等权利的运动。在民权运动的巨大压力下,美国国会于1964年通过《公民权利法案》,1965年通过《选举权利法》,正式以立法形式结束美国黑人受到的在选举权方面的限制和各种公共设施方面的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制度,D项正确;中间阶层人数增加与美国经济结构变动有关,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主要指的是宗教、肤色、种族等,并未涉及到性别,因此与妇女运动兴起无关,排除B项;19世纪60年代美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排除C项。故选D项。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1.该城在历史上先后成为古希腊殖民城邦、东罗马帝国首都和奥斯曼帝国首都。该城位于图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上先后成为古希腊殖民城邦、东罗马帝国首都和奥斯曼帝国首都是拜占庭,在③,C项正确;①是罗马地区,其不是东罗马帝国首都,排除A项;②位于古希腊地区,但是不是奥斯曼帝国首都所在,排除B项;④是古代埃及地区,其不是古希腊殖民城邦,排除D项。故选C项。22.史料记载阿拉伯武士“身骑白马,右手弯刀,左手《古兰经》”,穆斯林作家也曾说“宗教和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据此可知()A.阿拉伯人排斥被征服地区的文化B.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同时诞生C.军事和宗教是帝国政府最为重要的部门D.阿拉伯人通过扩张建立政教合一的帝国【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亚洲)。根据材料“宗教和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阿拉伯帝国的政治与宗教关系密切,阿拉伯人通过扩张建立政教合一的帝国,D项正确;“阿拉伯人排斥被征服地区的文化”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伊斯兰教诞生于阿拉伯帝国之前,排除B项;材料主旨“阿拉伯帝国的政教合一”,而“政府部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3.15世纪,德国杰出工匠古登堡将印刷机、油墨印刷、金属活字多种技术整合,随后大量印刷《圣经》,因每页有42行,而被称为“42行圣经”。此后,越来越多的市民可以自己阅读“42行圣经”领悟基督教的教义,而不是靠神父讲解经典和教义去了解。“42行圣经”的出现()A.揭开了德国宗教改革的序幕 B.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C.解放了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 D.为宗教改革的社会化提供了技术条件【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德国)。据材料可知,油墨印刷机推动了《圣经》的印刷,使其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可以阅读,对于宗教的等级的瓦解是有利的,为宗教改革的社会化提供了技术条件,D项正确;揭开了德国宗教改革的序幕是马丁.路德的《九十二条论纲》,排除A项;材料主旨为“宗教改革”,“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解放了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夸大了“42行圣经”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24.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序号中史论结合正确的是()序号史实结论①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为代表的有识之士,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提供理论指导②1867年马克思撰写《资本论》,创立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较为完整的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③1871年巴黎公社采取措施,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厂等巴黎公社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④1917年,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亲自领导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攻占冬宫十月革命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1871年巴黎公社采取措施,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厂等,这是无产阶级第一次建立政权的尝试,③史论结合正确,C项正确;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为代表的有识之士,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这是空想社会主义,其并不能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提供指导,排除A项;《共产党宣言》较为完整的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排除B项;二月革命推动了沙皇专制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25.英国史学家在《慕尼黑——悲剧的序幕》一书中写道,“德国的征服国策,英国的绥靖国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它们将在一个交叉点结合起来,并成了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下列选项能够解释“交叉点”的是()A.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 B.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C.德国以“闪电战”突袭波兰 D.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38年,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英法实行绥靖政策,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进一步鼓励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故“交叉点”代表的历史事件是指德国占领苏台德等地区,A项正确;1933年1月,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党)掌握国家政权后,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排除B项;1939年德国以“闪电战”突袭波兰,标志着二战的爆发,排除C项;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26.东欧原是地理概念,一般指德国,奥地利,意大利以东至欧洲和亚洲分界线的区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东欧国家”则成为政治地理概念,特指战后在中欧和南欧建立的除苏联以外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变化源于()A.民族分离主义兴起 B.美苏冷战与两极格局逐渐形成C.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D.东欧各国改革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欧洲)。根据材料“东欧原是地理概念,一般指德国,奥地利,意大利以东至欧洲和亚洲分界线的区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东欧国家’则成为政治地理概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后,“东欧国家”特指战后在中欧和南欧建立的除苏联以外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在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都曾获得苏联不同程度的帮助,B项正确;民族分离主义兴起,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信息并未涉及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排除C项;东欧各国改革并未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排除D项。故选B项。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7题17分,第28题25分,共42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誓词是特定场合下,表达郑重承诺或坚定的决心的词句。欧洲9世纪时有一段誓词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因此,“我”如果想证明自己配得上那份恩地,必须诚实地履行效忠誓言。——据【美】约翰·巴克勒《西方社会史》、【比利时】弗朗索瓦《何为封建主义》等整理材料二它承袭了罗马的大地产,但和罗马大地产不同的是,庄园由农奴……而不是奴隶耕种。在现代意义上,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但他们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比奴隶要好得多。这样,当农业改良发生的时候,农奴自己可以指望从中至少稍许获益。更重要的是,虽然理论上领主有权随意摊派赋税,实际上义务趋向于保持固定。尽管许多农奴的命运肯定相当艰难,但他们很少完全听凭他们的领主随意支配打发。——【美】罗伯特《西方文明史》材料三在西欧封建社会,农奴对封建领主具有很强的人身依附关系。10-11世纪西欧各地兴起众多城市,成为逃亡农奴心中的圣地,同时大批手工业者也进入城市。所有想成为市民的人,是冲着能与他人享有平等机会而来,会借助城市共同体制定和约,保护诸如商业等利益。城市不仅成为逃亡者的避难所,也危害了封建主的利益。市民为摆脱封建领主的盘剥而与其斗争、甚至发动起义,争取自治。西欧城市是封建领主政治的对立物,这支由市民集结成的新社会力量,最后成长为能与封建势力抗衡的强大政治力量。——据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整理(1)根据材料一誓词内容和所学,推断誓词中的“我”和“主人”分别指欧洲哪两类人。概括指出这两类人之间的关系。(2)根据材料二、概括“农奴处境比奴隶要好得多”的表现。概括指出材料二所反映出的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市民的基本谋生手段,分析市民“最后成长为能与封建势力抗衡的强大政治力量”的理由。【答案】(1)两类人:“我”指封臣,“主人”指封君;关系:封君赐予封臣土地,封臣必须效忠封君。(2)表现:拥有农奴份地,通常不能剥夺;获得少许收益;缴纳固定的赋税;领主不能随意支配;(任写3点)特征:庄园农奴制。(3)手段:以工商业为手段。理由:政治角度:市民阶层崛起(集结成新的社会力量)赢得自治权(成立共同体)经济角度:城市经济的发展;思想角度:倡导自由与平等【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中世纪(欧洲)。两类人:根据材料“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和所学知识可知,封君封臣制度下,“我”指封臣,“主人”指封君;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封君赐予封臣土地,封臣必须效忠封君。【小问2详解】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中世纪(欧洲)。表现:根据材料“它承袭了罗马的大地产,但和罗马大地产不同的是,庄园由农奴……而不是奴隶耕种”“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但他们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可知,拥有农奴份地,通常不能剥夺;根据材料“当农业改良发生的时候,农奴自己可以指望从中至少稍许获益”可知,获得少许收益;根据材料“虽然理论上领主有权随意摊派赋税,实际上义务趋向于保持固定。尽管许多农奴的命运肯定相当艰难,但他们很少完全听凭他们的领主随意支配打发”可知,缴纳固定的赋税、领主不能随意支配。特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出的西欧封建社会基本特征是庄园农奴制。【小问3详解】本题为特点类、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中世纪(欧洲)。手段:根据材料“10-11世纪西欧各地兴起众多城市,成为逃亡农奴心中的圣地,同时大批手工业者也进入城市”可知,以工商业为手段。理由:政治角度:根据材料“市民为摆脱封建领主的盘剥而与其斗争、甚至发动起义,争取自治”可知,市民阶层崛起(集结成新的社会力量)赢得自治权(成立共同体)经济角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经济的发展;思想角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倡导自由与平等。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类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随着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崛起,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域逐渐连接起来。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19世纪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靠文献记载,对古代文明的认识存在重大局限,随着研究的深入,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古希腊和古代印度文明史都大大往前推。——整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材料二《中外历史纲要(下)》的编写致力于破除“西方中心论”,力图揭示世界历史从古代的多中心,到近代的单一中心,再到现代和当今的多中心的发展进程。近代以西方作为中心,共4个单元。欧洲国家依靠强大的实力,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极不合理的状态。这种极不合理的状态,在欧洲内部遭到马克思主义的揭露批判和工人运动的冲击,在世界上遭到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坚决反抗。同时欧洲广泛吸收和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化成果。——摘编自晏绍祥《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的总体构架及主要线索》材料三中国历史始终是世界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是回答“中国追求建设什么样的世界”这一重大课题,这既是对新时代中国外交作出的顶层设计,又是中国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和建设美好世界而提出的中国方案。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行动中,中国这样定位角色:中国是①世界和平的建设者;②全球发展的贡献者;③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人类文明的发展,因中国的方案更加丰富多彩和完整。——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晏绍祥《中外历史纲要(下)的总体构架及主要线索》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古代文明发展的特征。指出除文献外,人们还可以依据哪些史料突破对古代文明史认识的局限。(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全球联系角度扼要分析“近代以西方为中心”的原因。根据材料二提供的线索,联系20世纪的史实,简析现当代是如何进入“多中心的发展进程”的。(3)选择材料三中的任意角色,以“放眼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中国是____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标题完整,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答案】(1)特征:多元发展;帝国兴起使文明区逐渐连接;史料:遗址(遗迹)器物、史诗、传说等,如有其他正确亦可;(任写3点)(2)原因: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简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殖民体系走向瓦解,第三世界走上独立发展道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写到“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殖民体系走向瓦解、第三世界、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等关键词)(3)标题: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阐述:冷战结束后,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