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辽宁中考实训 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4届辽宁中考实训 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4届辽宁中考实训 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4届辽宁中考实训 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4届辽宁中考实训 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辽宁中考实训语文试题及答案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鞭笞(chī)恶劣(liě)频临(bīn)

量体裁衣(liàng)

B臆测(yì)

慰籍(jiè)

嫉妒(jì)

置之不理(zhì)

C.稽首(qǐ)温驯(xùn)沉缅(miǎn)无动于衷(zōng)

D.发窘(jiǒng)惘然(wǎng)

劳碌(lù)

心无旁骛(wù)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世间波诡云谲,因果错综。

已经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屡遭挫折,

,那就依天从命,坦然地接受事实,不强求,不

,安之若素,顺其自然。

A.因为依然事与愿违作为

B.如果依然事与愿违妄为

C.如果俨然事半功倍作为

D.因为俨然事半功倍妄为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为什么我们的注意力难以集中?②因为我们总是忙不迭地被各类信息牵着鼻子走,从而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我的原因。③当我们在一件事情上集中精力,也就有了自我关照的可能,有了自我提升的途径。④真正的阅读、学习应该是建立在自主、有意识、沉下心的基础上,这种能力是任何技术手段都无法给予的。⑤它只存在于我们专注的灵魂和思想之中,需要我们集中精力去寻找、探索。

A.“丧失了自我”“集中精力”“自我提升的途径”三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B.句⑤中的“它”指“真正的阅读、学习”。

C.“因此,我们要强调专注力的重要性。”这句话应放在句②前。

D.句②是病句,修改方法是把“从而”删掉。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4、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破阵子,词牌名。作者辛弃疾是北宋词人。

B.在古代,“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代指音乐。

C.《朝花夕拾》中,范爱农倔强耿直,愤世嫉俗,曾因“绣花鞋”事件被鲁迅误会,在老师徐锡麟牺牲后不主张发电报谴责当局者。

D.孙悟空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人物之一,出自《西游记》,曾随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最终功德圆满,被封为“斗战胜佛”。

5、班级组织开展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回答问题。(3分)

施耐庵笔下的梁山好汉崇尚“侠义之道”,但也各有缺点。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谈谈你对他的认识。

示例:武松,急侠好义、敢作敢当,但乱杀无辜。①李逵

②宋江

③林冲

6、古诗文默写(6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其一)》]

(2)

,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3)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4)既加冠,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

。”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3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7小题。

【甲】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

从军行

李白

从军玉门①道,逐虏金微山②。笛奏梅花曲③,刀开明月环④。

鼓声鸣海上⑤,兵气拥云间。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⑥。

【注释】①玉门:指玉门关。②金微山:即今天的阿尔泰山。东汉窦宪曾在此击破北匈奴。③梅花曲:指歌曲《梅花落》,是横吹曲辞。④明月环:古代大刀刀柄头饰以回环,形似圆月。⑤海上:瀚海、大漠之上。⑥铁关:指铁门关。

7、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惶恐滩”到“零丁洋”,从“玉门道”到“金微山”,两首诗都借助地名记叙了自己的征战经历,前者流露出作者的一腔悲愤,后者表现战士们的戍边豪情。

B.甲诗颔联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C.乙诗“兵气拥云间”从侧面写战争场面。“拥”呼应“鸣”,鼓声在大漠上鸣起,士兵们的英勇豪气充斥在云间,渲染唐军惊天动地的气氛和气概。

D.两诗的尾联都直抒胸臆:前者表现了文天祥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忠贞不屈的昂扬斗志;后者表现李白立志报国,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二)(14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8-11题。

【甲】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王氏兰谱(节选)

王贵学

竹有节而啬①花,梅有花而啬叶松有叶而啬香惟兰独并有之。兰,君子也。餐霞饮露,孤竹②之清标;劲柯端茎,汾阳③之清节;清香淑④质,灵均⑤之洁操。韵而幽,妍而淡,曾不与西施⑥、何郎⑦”等伍,以天地和气委之也。

予嗜焉成癖,搜求五十品,随其性而植之。客有谓予曰:“此身本无物。子何取以自累?”予应之曰:“天壤间万物皆寄尔。耳,声之寄;目,色之寄;鼻,臭之寄;口,味之寄。若总其所以寄我者而为我有,又安知其不我累耶?”

【注释】①啬:缺少,贫乏。②孤竹:代指伯夷和叔齐。③汾阳:指介子推。④淑:美好,善良。⑤灵均:屈原的字。⑥西施:以貌美著称,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⑦何郎:指三国时期玄学家何晏,何晏仪容俊美,面色白皙犹如敷粉,被称为“傅粉何郎”。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濯清涟而不妖/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

B.香远益清/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随其性而植之/亭亭净植(《爱莲说》)

D.若总其所以寄我者而为我有/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9、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3,共5分)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天壤间万物皆寄尔。

10、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梅有花而啬叶松有叶而啬香惟兰独并有之

11、甲、乙两文均运用了A

的写作手法,并且都从形象和精神两方面来描写莲花和兰花,把莲花和兰花都比作B

。甲文以牡丹反衬莲花,表达作者C

的态度;乙文以D

反衬兰花,以此表达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追求。(4分)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一)(8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2-14题。

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学校开展“书香沁校园·悦读向未来”主题阅读活动。小明搜集以下三则材料,在班级组织了一场关于“高质量阅读”的讨论。

【材料一】

好书不厌百回读

向贤彪

①国家领导人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表示:“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②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努力读好书、善读书,才能让阅读更好地滋养自身成长。陈毅同志一生勤学不辍、喜爱读书,恪守要少、要精、要约的读书原则。他读书从不打“游击”,而是精选精读,读一本就消化一本。事实证明熟读、精读高品质书籍,打好阅读根基,有利于萃取精华、学以致用。

③堪称经典的“大书”往往值得反复阅读。那些教人明理悟道的政治、历史、哲学、文学经典,比起其他书籍会难“啃”一些。却有益于廓清思想迷雾,助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共产党宣言》毛泽东看了不下一百遍,周恩来视之为“贴身伙伴”、邓小平喻之为“入门老师”。为何这本小册子如此重要?正是因为里面有思想的武器、真理的力量。今天我们读书,唯有聚焦经典著作精读、钻研。方能打牢知识根基。开拓自己的人生视野。

④许多人读书时有类似体验:手捧一本好书,往往有一种急切读下去的渴望。然而一遍读下来难免会有忽略的地方。这些被忽略之处,如果是细枝末节,也许没什么损失,如果恰恰是全书的精华所在,岂不是“入宝山而空返”?为防止此类遗珠之憾,唯有多读几遍、反复深读。真知蕴藏在好书中,就像沙石下面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就越丰沛。

⑤多读、精读好书,并不是简单重复,而要伴随着思考。伴着思考的阅读,仿若层层剥笋、得其真味,亦如大浪淘沙、始得真金。有人初读《老人与海》,脑海里难忘的是老人与凶残的鲨鱼搏斗的情景;深入读下去,把作品与当时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思考,逐步感受到作品想展示人的精神力量,揭示凡人也能成为英雄的道理。

⑥实践证明,带着思考精读,才能把一本好书读深读透。这样的阅读所得远比快读、速读收获更大。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比拼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

⑦中华民族自古重视阅读。通过阅读塑造自信自强品格,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精神。好书不厌百回读,尤其是那些历经时间淘洗、经受反复检验的好书,不妨发扬“挤”和“钻”的精神,从书中汲取智慧和营养,觅得真知、涵养底蕴,提升境界、丰富内心。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6月14日,有删改)

【材料二】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这是沈阳市某区图书馆4月23日举办的“线上连麦,共读经典”直播活动。它让更多人关注阅读,重拾读书热情。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数字化阅读成为人们的新选择。当你挤进地铁。打开电子书便可“与世隔绝”;当你做家务时,打开听书软件就可以“畅游书海”;当你躺在床上,顺手就可以阅览线上图书馆的最新荐书。数字化阅读能使我们在零散的时间内获得更多信息,具有效率优势。而纸质阅读更适合于“深阅读”,它能够令读者更深入地投入到阅读当中,享受文字之美。

【材料三】

2023年沈阳居民阅读大数据统计表沈阳居民阅读指数全民阅读新趋势沈阳居民阅读新场所2023年沈阳居民阅读指数73.73,较2022年上涨了1.392023年辽宁居民综合阅读率90.23%,居民人均阅读电子书10.24本,纸质图书5.78本。2023年沈阳市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实体书店、公共阅读空间张贴听书宣传海报2000张,全市扫码听书累计超过360万人次,扫码听书123万人次。12、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高质量的阅读就是以“打游击”的方式,多读多消化,争取更大的收益。

B.经典的“大书”往往值得反复阅读,有益于廓清思想迷雾,助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C.材料一中的画线句子运用比喻论证,把真知比作沙石下的泉水,形象地论证了“好书不厌百回读”的观点,使论证更加通俗易懂。

D.数字化阅读和纸质阅读各有优势,纸质阅读更适合于“深阅读”,具有效率优势。

1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探究沈阳居民阅读指数上升原因,注意不要少于三点。(3分)

14、最近有位同学总觉得没时间阅读《水浒传》,对读过的内容一知半解,你能根据以上材料为这位同学提两条合理化的建议吗?请简要阐述。(3分)

我建议:

主持人:“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同学们,读书可以丰盈我们的世界,濡染我们的灵魂。请精选好书进行高质量阅读吧!

(二)(17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19题。

“门卫”阿方

柴明华

①去了一趟老家宁波,探望了阔别已久的亲朋好友,又抽空去了一次曾在那里工作了将近十年的公司所在地“东裕新村”,在菜市场附近碰巧遇到了我——当时在我上班的公司当门卫的阿方。他正领着他的曾孙吃早餐。我俩已有七八年没见面了,熟人相见分外亲切。眼前满头白发的他是我的老邻居、小学同学,倾情交谈中,我不由想起当年的点点滴滴。

②阿方和我同岁,今年也是82岁了。他小学毕业以后就在家务农,农业生产合作社时长期担任生产队的会计。来当门卫时,他已过了退休年龄,不过身体保养得很好,腰杆笔挺,红光满面,板寸头有点儿花白,耳聪目明,那身中山装制服和千层底布鞋总是十分干净整洁。他上下班的交通工具——那辆老爷三轮车上,总是能见到沾着泥渍的套鞋和工作服,他说那是他在地头干活时穿的。清早从菜地过来,他来不及回家。就到公司换衣服。

③公司有一个车间租用了工业区的厂房,工业区大门口设有保安岗,阿方则是我们自己车间的门卫。两位师傅轮流值班,主要负责员工的考勤,以及内部的日常卫生保洁工作。他在这一岗位上工作了好多年,员工们对他的工作态度和能力反映很是不错。因为以前担任过生产队会计,所以考勤对他来说就是小菜一碟。员工的出勤、缺勤、迟到、早退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从无差错。他把卫生也搞得很好。

④完成了分内之事后,他还会主动找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来做做。比如,供应商发过来的零部件很多都有木制的包装箱,他会主动帮仓库管理员拆开,把钉子一枚枚拔出来,再集中收藏,将木板和木条整理好,捆起来交给库房。他说:“等我们要发货时可以制作木箱,这样就不用到处求人做包装箱了。”

⑤我劝他不要过于劳累。

⑥阿方不沾烟酒,不赌钱。在厂里吃饭时的下饭菜总是一些“地作货”:青菜、萝卜、芋艿、马铃薯等。还有,他和我一样喜欢清蒸。吃的都是自己种出来的时鲜菜,不吃反季节蔬菜,不但自给有余,还可以经常踏着他的老爷三轮车到市场上去出售他种的菜。其实阿方家庭条件很好,根本不缺钱花,子女早已成家立业。老两口在征地拆迁时参加了社会保险,还分到了不少补偿款和两套一百来平方米的住房。本可以享享清福的阿方就是闲不住,每周休息的一天,他也不愿意宅在家里或像其他老人一样聚在村头的热闹处说长道短,而是总想着背上他那把锄头,到地里去干活儿。可是土地全被征用了,连自留地也没有了,到哪儿去找呢?阿方“见缝插针,化零为整”,在路旁、河边、荒芜的宅基地等零零星星的土地上开垦出一小块、一小块菜地,种植、培育、收获。偶尔有人顺手牵羊—割走几株青菜、挖去几颗芋艿,他一笑了之:“谁吃不是吃?反正我自己也吃不完。”

⑦我问他:“你这么大年纪还辛辛苦苦赚这些钱干吗?”他说:“我这么喜欢干活不单单为了钱。一则是因为我们这种人是天生的‘劳碌命’,不活动活动,‘脚骨’会生锈;二则嘛,我也要做好家里的‘门卫’。”

⑧“家里的‘门卫’、这是什么意思呢?”

⑨阿方笑了,他说,家里的“门卫”,就是要让孩子们不要丢了我们种田人的老传统,不让外边的歪风邪气侵袭到家里来。现在好多地方都在拆迁征地,很多农民兄弟分到了一套或几套房子,拿到了补偿款,又享受着社会保险,不少人一夜之间挤进了百万甚至千万富翁的行列。有的人头脑发热,手足无措,成天就盘算着怎么挥霍这手头的巨款。就这样不但丢弃了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还会惹出祸来。

⑩事实也的确如此。据我所知,我的老家不少人分到了新房就每天东游西逛,不是去棋牌室,就是去跳舞厅,更有甚者还去碰那碰不得的三样东西,不消几年,房子败光了,身体搞垮了。就只得坐在太阳底下发发牢骚。埋怨这不好那不行。看谁都不顺眼。父行子效。“拆二代”的青年人误入歧途的还真的不在少数。

⑪“所以,”阿方说,“我要给自己的子女做一个好榜样,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他们。做人、做人。就必须好好做。哪怕你的钱再多。如果不做。也会坐吃山空。”

⑫这个门卫,就是这样守护着自己的家风。

(选自《新民晚报》2023年3月11日,有删改)

15、

16、

17、

18、选文第⑩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4分)

19、文章《台阶》以“台阶”为叙事线索,“台阶”意蕴丰富,那么选文题目中的“门卫”有哪些含义?(4分)

(三)(11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0-23题。

说说“致癌物”

段梅红

①人们不会因为太阳辐射和咖啡分别被归类为1类和2类致癌物就停止晒太阳或喝咖啡。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很多人仍然会对被归为致癌物的食品添加剂感到担忧。如果长期大量摄入某种食品添加剂是否会对健康造成影响呢?

②现代科学先驱之一、毒理学之父帕拉塞尔苏斯曾说:“只要剂量足,万物皆有毒。”“剂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暴露量,二是暴露时间。暴露量越大。暴露时间越长。罹患癌症的概率越高。但也不是一定会患癌。在描述“大量”“长期”这些概念时。科学家们会更加严谨。考虑更多因素。如人群特征(成人、儿童、女性等)、摄入的时间长度和频率(终生、每天、连续一周、单次摄入等)、摄入途径(食入、吸入、皮肤接触等)、摄入量(与体重有关)、健康效应。等等。这样的描述更加详尽地考虑了各种因素。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风险。不过。对普通人而言。我们可以将“大量”理解为“将食品添加剂当作主食”,而“长期”则是以“终生”“每天”为基准,时间长度和摄入频率都远远超过正常生活的标准。

③近年来,我们在日常消费中接触到了许多被称为“致癌物”的物质,如鸡蛋中的三聚氰胺、鸭蛋中的苏丹红、薯片中的丙烯酰胺、食用油中的苯并芘、营养面条中的亚硝酸盐、可乐中的4-甲基咪唑等。然而。人们往往只记住了这些食物和化学物质的名称,而忽略了以下信息:每天食用114个含三聚氰胺的鸡蛋才可能对健康产生影响;每天食用1000个含苏丹红的鸭蛋才有可能导致癌症:每天食用150包薯片才会因丙烯酰胺而增加患癌风险。虽然这些物质可能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但在正常的日常饮食中,我们接触到的量通常远远低于致癌的剂量。因此,我们不必过度担心,只需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就能有效降低致癌物对健康的潜在影响。

④为了减少农药残留物和致癌物的摄入,许多人对有机食品青睐有加,认为有机食品是最安全、最健康的选择。

⑤根据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布的年度《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丹麦在食品安全指数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这得益于丹麦拥有一整套严格的食品安全保障体制以及完善、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在丹麦,有机食品的消费人群占总人口的7.8%,且有机食品的生产过程完全不使用化肥和农药。此外,其他非有机水果和蔬菜的农药喷洒,也受到严格的规定和限制。丹麦农业部每年都会定期抽查,如果发现农药或化肥残留超标,农场主将被剥夺生产权。

⑥尽管丹麦被誉为“有机国度”,但其癌症检出率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这似乎令人难以理解。从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的数据中可以看出,生活方式是导致丹麦人患癌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丹麦,女性烟民的比例高于全球的平均值,酒精饮料的消费量也很高,而吸烟和饮酒都会显著增加患癌的风险。“丹麦现象”说明,比起化肥含量超标、农药残留等问题,生活方式的选择更为重要。

⑦除了物质生活,精神状态也会对健康产生深远影响。有一位40多岁的中年男士,非常注重养生,对喝什么水、吃什么菜从不马虎,亲朋好友皆视其为“养生达人”。然而,他在盛年罹患癌症,最终不幸离世。朋友们想不明白,这样一个“讲究”的人怎么会英年早逝呢?其实,这个问题也不难回答。这位男士虽然注重养生,但他的养生初衷是错的。比如,偶尔没洗手就觉得有细菌钻进皮肤,吃了一次非有机蔬菜就担心有农药渗进血液……他是基于恐惧去养生的。试想,一个人若总是处于“神经绷紧”的意识状态下,其身心都是拘谨的、畸形的,即便饮山泉水、吃有机菜也很难健康长寿。

⑧著名指挥家郑小瑛、表演艺术家陶玉玲都曾三次患癌,但她们积极乐观、开朗豁达,甚至还坚持工作,如今都已八九十岁,仍然精神矍铄。世界卫生组织也发表过统计数据:世界上90%以上的疾病都和情绪有关。可见,良好的心态也是防癌的一味良药。

(节选自《百科知识》2023年10月)

20、选文告诉我们哪些因素可以降低致癌物对健康的潜在影响?(3分)

21、赏析选文第③段加点词语“通常”的表达效果。(2分)

22、选文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3、选文第⑥段加点词语“丹麦现象”指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3分)

四、写作(50分)

24、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题目一:心是一潭水,心事是潭中的泥沙,不搅动,自然会静静地躺在潭底。每一颗心,多多少少都隐藏着一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时间久了,它们都会悄悄地沉入心底,使我们曾经痛如刀绞的心渐渐恢复平静。或许有一天,它们会成为蚌壳中的珍珠。

请以“心事”话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这句话表达形象,寓意深刻。请根据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1D

A.恶劣(liě)——liè,频临——濒临;B.慰籍——慰藉,嫉妒(jì)——jí;

C.沉缅——沉湎,无动于衷(zōng)——zhōng;2B

3B

A.有误。“丧失了自我”是动宾结构,“集中精力”是动宾结构,“自我提升的途径”是偏正结构。所以前两个短语结构是相同的,第三个不同。

C.有误。根据原文的语境和逻辑关系,这句话更适合放在句②之后,作为对句②中提到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原因的进一步说明和强调。

D.有误。句②的表述并不构成病句,“从而”在这里的使用是恰当的,它表示了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的因果关系。4A

辛弃疾是南宋词人。5、示例一:李逵,孝顺感恩,嫉恶如仇,但黑白不分,头脑简单。

示例二:宋江,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被招安。

示例三:林冲,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6、(1)直挂云帆济沧海

(2)黄鹤一去不复返

(3)风正一帆悬

(4)益慕圣贤之道

(5)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7C

选项“乙诗‘兵气拥云间’从侧面写战争场面”错误,“兵气拥云间”意为:唐军士兵们作战的英勇豪气充斥在云间,这是正面描写战争场面,表现了唐军将士们为国杀敌的英勇豪气,体现出士兵们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拥”呼应“鸣”,用比拟、夸张写壮阔场景,渲染唐军惊天动地的气氛和气概8A

A.相同,连词,表转折,却、但是;B副词,更加/动词,增加;C.动词,种植/动词,竖立;D.连词,如果/介词,如同。9、(1)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2)天地间万物都是有所寄托的。

10、梅有花而啬叶/松有叶而啬香/惟兰独并有之

11、A:托物言志

B:君子

C:不慕名利

D:西施、何郎参考译文(乙)竹子有节但缺少花,梅有花但缺少叶,松有叶却缺少香气。唯独兰是三者(花、叶、香)一起具备的。兰花,是花中的君子。兰花餐食日霞,渴饮露水,具有像伯夷、叔齐的清高品格;它茎干端正劲直,具有像介子推的坚贞节操;它清香而资质俊美,具有像屈原的高洁情操。兰花既韵致又幽雅,既秀丽又淡朴,从来不和西施、何郎等为伍,因为它是天地的祥瑞之气凝聚所生。

我特别喜欢兰花成为一种癖好,(于各种著名的兰花中)寻找探求到五十个品种,依照它们的习性来栽种。有朋友问我:“人生本来没有身外之物的烦恼。你却为什么用兰花来拖累自己呢?”我回答:“天地间万物都是有所寄托的。耳朵,是声音的寄托之所:眼睛,是颜色的寄托之所;鼻子,是气味的寄托之所;嘴巴,是味道的寄托之所。如果汇集这些寄托于我的东西并化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又怎么知道它们会拖累我呢?”12B

13、数字化阅读方式和习惯使沈阳居民利用更多零散的时间,提高了阅读效率;世界读书日,沈阳市开展各种全民阅读活动,让更多人关注阅读,重拾读书热情;沈阳市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实体书店、公共阅读空间等阅读场所的建设,为沈阳居民的阅读提供便利。

14、(1)发扬“挤”的精神,抓住茶余饭后的时间阅量。读,适当借助听书平台,高效利用零散时间来阅读《水浒传》。(2)发扬“钻”的精神,精选《水浒传》里的重要章节多读几遍,带着思考进行深度阅读,既晓其人物、情节,又把握作品主旨、写法。15、

16、

17、

18、插叙。插入老家不少人分到房子后败家、“拆二代”误入歧途一事,与阿方形成对比,衬托阿方头脑清醒、勤劳节俭。

19、在车间值班;守护家风,给孩子们树立榜样,不让外边的歪风邪气侵袭到家里来,保持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20、合理的饮食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心态。

21、

“通常”表示在正常的日常饮食中,我们接触到的“致癌物”的量一般远远低于致癌的剂量,但不排除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2、

举例子、作比较,具体突出地说明了生活方式是导致丹麦人患癌的重要影响因素。

23、“丹麦现象”指被誉为“有机国度”的丹麦,其癌症检出率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说明生活方式是导致丹麦人患癌的重要影响因素;戒烟戒酒,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24、参考例文

深藏心底愿望

“心事”,这个词仿佛一个秘密的盒子,里面藏着每个人的梦想、忧虑和期待。而我的心事,是一件长久以来都未曾说出口的愿望——为父母过一次生日。

时间是一条静默无声的河流,我乘着这条河流逐渐长大,而河流的两岸,站着我的父母,他们默默地注视着我,用无尽的爱意为我护航。然而,我发现,虽然他们每年都精心为我筹办生日,但他们自己的生日却总是被淡忘。每当我问及,他们总是以“忘了”为由轻轻带过。这成为了我心中难以释怀的心事。

随着母亲节的临近,我决定将这个心事付诸实践,为父母策划一场意想不到的生日庆祝。这不仅是对他们多年付出的回报,更是为了弥补我作为孩子对他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