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雕塑中民俗文化的应用:以南京夫子庙雕塑为例5300字(论文)】_第1页
【城市雕塑中民俗文化的应用:以南京夫子庙雕塑为例5300字(论文)】_第2页
【城市雕塑中民俗文化的应用:以南京夫子庙雕塑为例5300字(论文)】_第3页
【城市雕塑中民俗文化的应用:以南京夫子庙雕塑为例5300字(论文)】_第4页
【城市雕塑中民俗文化的应用:以南京夫子庙雕塑为例53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雕塑中民俗文化的应用—以南京夫子庙雕塑为例目录TOC\o"1-2"\h\u12831城市雕塑中民俗文化的应用—以南京夫子庙雕塑为例 113118摘要 18156引言 158231.城市雕塑 255811.1概念 2244951.2特征 257172.民俗文化 2146362.1概念 2126052.2特征 2185513.南京夫子庙步行街雕塑 3248213.1地理区位与人文背景 3101563.2公共雕塑作品介绍 3253214.南京夫子庙步行街雕塑中民俗文化的应用 58264.1形式与内容的应用 5275474.2精神与价值的应用 5225695.南京夫子庙步行街民俗雕塑的应用价值 6236425.1集民俗民风于一体 63615.2真实还原旧时代印记 740385.3彰显独特的教化功能 8298886.结语 815248参考文献 9摘要当代城市景观雕塑是否能够有机的融入环境、优化环境,往往在创作过程中与艺术家是否能够理解当下当地民俗文化有着不可割离的关系。民俗文化是社会群体在形成过程中,由人们的心理,行为习惯所形成的非物质的产物。民俗文化往往体现在人们的日常行为、心理、审美等多种习惯,逐渐演变而成为一种共同的约定俗成的区域特征。民俗文化在很多方面影响着城市的性格,同样也会外延至城市的视觉形象。本文以南京夫子庙步行街雕塑为例,旨在研究民俗文化对城市公共雕塑创作的重要影响上。关键词:城市雕塑;民俗文化;南京夫子庙引言城市雕塑主要功能是美化城市,增加空间视觉感受,愉悦区域内人群使其获得心理上的享受。就当今艺术和文化交流与发展而言,文化传输的方式对此形成重要的影响,所有关于民俗文化的元素都是鼓舞民族精神的重要力量,是民众生活中的精神砥柱,为民族精神是否能生生不息的流传下去提供了一定的影响。南京夫子庙步行街中雕塑的创作体现了其人文纪念性、环境公共性,塑造了一个江南气息浓厚且承载着贡院历史文化的环境氛围,让此地域中的人像雕塑与之呼应。结合已有的实践经验,通过对南京夫子庙步行街中雕塑设计进行分析,对民俗文化、城市雕塑的相关理念整理和总结。让今后创作出的作品能更好的融入环境、传递文化底蕴。1.城市雕塑1.1概念城市雕塑不仅是用艺术的表现手法表现城市的历史背景与底蕴的产物,同时又是城市形象、景观的重要构成,与城市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城市雕塑之所以为城市雕塑,它不仅出现在城市的公共区域和场所,还可以同某一个建筑共为一体、相应而成。城市雕塑一般根据区域和空间布局,在大小、色彩、数量上协同考虑,可以独立、系列的出现在城市的广场、公园、街巷、道路等可利用公共部位,既是景观的呈现,又是表达传统文化的载体。1.2特征雕塑是对艺术创造技法上的一种描述。而城市雕塑是对雕塑赋予了功能性定位。城市雕塑之所以区别于其他雕塑,其主要特征就是与“城市”密切关联的社会属性即公共性。它的出现,务必与城市的经济、文化、历史、人文等紧密关联,务必融入当地区域与环境,融入当地群众的生活习俗之中,具有鲜明的人文性、纪念性、意味性。2.民俗文化2.1概念中国悠久深厚的文化积淀,不仅为中国艺术提供了强大的文化和思想源泉,也为中国城市雕塑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因此,我国的城市雕塑要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始终要保持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的紧密融合,充分从民风民俗、历史典故、文化精神汲取营养。同时,也务必同时代发展同频共振,才能不断出精品、珍品,才能保持其不竭活力。2.2特征民俗文化是一种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意义的文化现象。传统民俗文化源于特定民族或群体的文化创造,通过口头的方式传播,是特定地域文化的高度浓缩,反映了不同地域群体的不同价值观和价值追求。民俗文化与现代流行文化的形式和运用上相互对比而形成的一种特征。传统民俗文化的形成、传承和表达主要以非正式的形式进行,传统民俗文化传承的内容也比较固定,具有一定传统性。传统民俗文化是总结千百年来先辈们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留存下来的文化因子。这些文化因子融合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较为稳定的传统性,不会轻易发生改变,影响着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3.南京夫子庙步行街雕塑3.1地理区位与人文背景南京夫子庙位干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北岸贡院街、江南贡院以西,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国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也是中国四大文庙,为中国古代文化枢纽之地、金陵历史人文荟萃之地,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时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现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重要组成部分。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主要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占地极大。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阁、棂星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夫子庙被誉为秦准名胜而成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观区,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与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和北京天桥为中国四大闹市。3.2公共雕塑作品介绍在城市发展的历程中,雕塑设计能够深刻反映城市的历史文化,同时又有当代人们的创造性和前瞻性,完整地重新塑造城市风貌的地域特点。城市雕塑的出现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人文精神的体现是及其重要的,城市雕塑反映着城市文化,传播着城市信息,体现着城市历史文化的进程和变迁,传达着城市丰厚的文化底蕴。一座城市如果只有高楼大厦,只有商业街,而没有点缀这些地方公共艺术品,带给人们的感觉必然是冷漠的,缺乏人文内涵的。而城市雕塑以其明显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够准确的向人们传达艺术内涵,反映城市历史文化和城市特色,是表达城市历史文化和地域特点的重要元素。南京夫子庙步行街的雕塑,其人物形象的经典塑造深刻反映了老南京当地的文化特色和人文风情。贡院周边建立了许多民间人物形象,嬉闹的孩童,进京赶考的书生,点灯书笔的贡生,又有摇着拨浪鼓叫卖的小贩(图3.1),带着书童的名门贵族,金榜题名的状元(图3.2)等,都是当时历史阶段的社会民风民俗的的部分反映,烘托了夫子庙仿古出新后的旧时、旧貌和老记忆。图3.1图3.2图3.3南京夫子庙步行街雕塑4.南京夫子庙步行街雕塑中民俗文化的应用4.1形式与内容的应用从夫子庙贡院牌楼至明园楼沿线,每组3组2人。有6座雕像,最高可达2.4米。他们分别是郑板桥、唐寅、吴承恩、林则徐、吴敬梓、张謇。那么多历史文人都出自贡院,为何偏偏仅为这6人立雕塑。经了解,有四个原因决定,首先,龙门街有也就不到百米长,不可能为更多的人设置更多的肖像;二是入选的人都无争议,对江南贡院贡献大;三是专家讨论后的意见,经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市文物局、南京市旅游局、城建等有关专家集体论证,既要有上榜的人,也要有落榜的人,还要有考官;第四,李鸿章、秦大士、陈独秀、曾国藩、左宗棠等都是有争议的人物。事实上,除了入选的6人,徐光启、方苞都是候选人。至于秦桧的后代,秦大士一直没有考虑。原因是他身上的“争议”。4.2精神与价值的应用民俗文化历史传承有长度,文化沉淀有厚度,分布区域有广度,深深地扎根在人民群众的思想和生活中。城市雕塑作为艺术再现和情感表达的艺术手段,在整个创作构思与技法上来看,要完美的把所在区域、城市所具备的文化呈现出来,展现该区域和城市的特色及时代特点,就要深度了解环境与人的关系,了解城市历史与地位的关系,了解整体与个体的关系,围绕该作品所要表达的核心要义,从材料、质感、造型、大小、色彩等,结合当地的受众思想和生活习俗加以综合考量,其作品务必起到“看到即想到、想到即悟到”的触动记忆、启发思考和驱动活力的艺术感染力及作用。比如,北京王府井街头的黄包车工、理发匠、卖唱艺人等系列民俗雕塑,古铜色的古朴、夸张的表情、厚重的质感,等比例的造型,与周围的环境和历史记忆融为一体,再现了旧时的生活场景,勾起了往事的回忆,有意境、有乐趣,同时也能让外地游客对北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北京的吹糖人雕塑(图4.1)最让人印象深刻。铜铸的吹糖人,那夸张的鼓足了气吹麦芽糖姿态,身旁纯真的孩童被他俏皮的模样深深吸引,让人感觉这一整体雕塑不仅具有生命力,而且注重形式美感。还有那小贩们肩挑挑子走街串巷,沿途叫卖的的形象雕塑,仿佛又把人们带到了多少年的场景之中。这些惟妙惟肖的以民间生活为原型的雕塑作品,都是从历史的文化里走来,被艺术化的再次重现,无不是生活与艺术的美妙结合与运用。图4.1吹糖人雕塑总之,城市雕塑是城市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景观,是向市民传达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精神的再现更是塑造城市的特有文化名片。5.南京夫子庙步行街民俗雕塑的应用价值5.1集民俗民风于一体历史唐寅(唐伯虎),考过江南贡院第一的佳绩,其诗书画三绝,俗称是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吴承恩虽是科举落榜生,但是他的文学造诣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作品《西游记》被后来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也是家喻户晓。郑板桥:中过举人,书画界的“江南八怪”之一,在中了举人后赴山东任职期间,开仓扶贫,造福百姓,差点丧命。他是一代清官,具有现实意义。林则徐:民族英雄,江南贡院考官,曾经制定出了科举考试秩序,对科举制度做出较大的贡献。张謇:他是历史上惟一没有担任官吏的的状元,倡导实业救国,在近代史中影响极大。吴敬梓:作为科举落榜生,创作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揭露科举黑暗的《儒林外史》。图5.1唐寅雕像从以夫子庙为中心,到瞻园、白鹭洲、夫子庙、中华门、桃叶渡、镇淮桥沿河的楼阁景观,综合集成了众多历代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楼阁,夫子庙周边可谓是民俗民风于一体。其中,一些民间雕塑按照点、线、面进行镶嵌,较好地结合和融合了地域文化。不论是从选材上来看,夫子庙众多民俗雕塑仅截取了其中一部分的历史代表人物和市井风俗,我们不难从中得到几点启示,城市雕塑作为艺术手段反映历史风貌、民间文化和民众习俗,5.2真实还原旧时代印记与此同时,南京夫子庙步行街的雕塑更能真实还原旧时代印记,符合新时代要求。其艺术作品的创作不仅具有时代的背景,还可以特定的时代服务。同时在雕塑的建立过程中,南京夫子庙步行街选择尊重历史,而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这些历史的记忆,经过历史的沉淀,都有不同的历史价值和不同的社会价值,在确定题材时要遵循更多受众的价值观考量,不能照常照搬。三是雕塑作品始终不是孤立地矗立某一个环境之中,只有配适与关联的环境氛围和文化背景中,这个作品才会焕发出应有的艺术价值。5.3彰显独特的教化功能南京夫子庙步行街景观雕塑的确立不仅把一条普通的商业步行街妆点的更加繁华,而且把商业步行街的性能从单纯的购物消费变成了休闲、娱乐、观赏、带有情趣化的空间环境。商业步行街景观雕塑是人类理想、情感、美感等人类崇高精神的物化表现,由于其公共性和永久性对公众的视觉有强制作用,使公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雕塑中所传达的人类精神的熏陶,其教化功能十分强大。人们在休闲、工余、购物时能够在气候季节不同变化的大自然的伴奏中,得到室内无法得到的享受,使人们在繁忙与宣泄的都市生活中得到一些心灵的宁静和舒展。这对教育来说,可使人们在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的现代情感思维与现代多媒体环境交递充盈的社会里,确立更为崇高的人生目标和更加切合实际的人生定位。同时,它又能形象、直接地使人们受到美感的体验和综合素质的教育,他们通过雕塑家自身的感染力,使情感得以升华,心理走向成熟。6.结语在雕塑创作过程中要将民俗文化更好的与城市雕塑加以融合,以民族文化为载体的城市雕塑可以向人们展示过去的地域历史,实现城市标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鉴于此,在建设不同地区的城市雕塑时,就会有不同的地域文化概念。有关历史纪念意义的场所所设计的城市雕塑就需要将民族文化与之融会贯通,造就该城市历史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西方雕塑以任何表现形式制作何种题材,它都是站在西方雕塑艺术的立场上审美的,与我们国内的传统文化方式的审美习惯是完全不同的。为了防止当代城市雕塑逐渐西化的问题,城市雕塑的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艺术家高超的塑造能力,还要体现在艺术家对城市的历史研究、作品的材料、地域环境、人民的审美习惯等许多方面来研究与思考。如何彰显城市文化特色、传承每一个城市特有的民俗文化是中国艺术家必须要去思考的问题,这样一个代表城市性格的标志性雕塑,才会满足民众们的文化需求,与之让该雕塑作为地域性艺术的存在,然后成为地域历史文化的标志。

参考文献[1]清华美术.卷5.中国城市文化及其视觉表征[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2).[2]王伯敏.中国美术史[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3]顾森.中国传统雕塑—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M].商务印书馆.2004(11).[4]梁思成,中国雕塑史[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01).[5]沈春竹,葛幼松,季峰,我国城市雕塑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策,城市规划[J],2002(04):23-24[6]李慧,中国城市雕塑的发展趋向,艺术百家[J],2006(02):175-176[7]孙元国.《中国泥塑艺术起源与发展综述》[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8]陈云岗.《中国民俗艺术和古代雕刻艺术风格》[J].雕塑,2005(03).[9]王万成,浅析影响我国城市雕塑发展的几个问题,长春师范学院学报[J],2005(06):160-161[10]陶如让:中国雕塑百年概述[J]

.雕塑.2005.(07).[11]石村:《论城市雕塑语言的民族性》[J]

.

雕塑.1998.(01).[12]祝明建,陈永华,马瑶:城市雕塑的社会功能研究[J]雕塑.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