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式护理探究进展综述4500字】_第1页
【袋鼠式护理探究进展综述4500字】_第2页
【袋鼠式护理探究进展综述4500字】_第3页
【袋鼠式护理探究进展综述4500字】_第4页
【袋鼠式护理探究进展综述4500字】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袋鼠式护理研究进展综述目录TOC\o"1-2"\h\u14241关键词:袋鼠式护理;新生儿;综述 1116311袋鼠式护理的概念及临床应用现状 261851.1袋鼠式护理的概念 2256611.2袋鼠式护理应用现状 2187292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的影响 3135962.1影响呼吸系统 3323952.2影响早期体格发育 387312.3影响疼痛感受 31933袋鼠式护理对产妇的影响 4281523.1提高母乳喂养质量 469833.2降低产后抑郁风险 4171994未来与展望 4204615小结 58328参考文献 5摘要:袋鼠式护理较早被用于新生儿暖箱的替代治疗,多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该模式主要需要母亲怀抱婴儿进行相应皮肤接触,从而使得新生儿各类指标得到改善。本文通过查阅既往报道,对袋鼠式护理概念及临床应用进行综合性阐述,并对其影响新生儿呼吸指标、体格发育、疼痛感染及母亲母乳喂养质量、产后抑郁的相关机制进行了解释,从而为临床更好的应用袋鼠式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袋鼠式护理;新生儿;综述袋鼠式护理也称作皮肤接触护理,人出生后,婴儿会在特定的行为中产生对温暖的需求,促使母亲通过直接的皮肤接触提供温暖和安全,而袋鼠疗法可以解决母亲和婴儿分离的问题,为患儿预后提供帮助。尤其对于早产儿来说,幼儿孕周小、体重低,使得各器官发育尚不完善,对于温暖及皮肤接触的需求程度更高[1]。据报道,当前世界每年约1500万例早产儿出生,其中中国约占全球早产儿总数的7.8%,仅次于印度,是引起患儿败血症、生长迟缓、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主要原因[2]。而袋鼠式护理作为一类有效护理方式,对于稳定新生儿生命体征,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降低早产儿致残和死亡几率有重要意义[3]。且当前由于其人性化、多效性的特点已在多个发达国家的基层医院被普及,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观念上的差异,中国与国外还存在一定差异,因而有必要对当前袋鼠式护理临床应用效果的主要机制进行阐述,从而为未来临床更好地应用提供一定的帮助。1袋鼠式护理的概念及临床应用现状1.1袋鼠式护理的概念袋鼠式护理由于没有新生儿暖箱,作为替代治疗于1978年在哥伦比亚城市波哥大开始应用,在当今更丰富、更先进的技术环境中,袋鼠式护理通常被定义为父母关怀的一种形式,是有益的生理学干预。其命名与当前一些袋状动物盛放幼崽的方式类似,在西方较多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该护理主要包括袋鼠式体位、袋鼠式营养、袋鼠式出院,袋鼠式体位又被称作肌肤护理,主要由于需要母亲怀抱婴儿进行皮肤接触,如果患儿病情严重还需将该体位持续时间延长。袋鼠式营养指的纯母乳喂养,使得婴儿通过母乳吮吸实现对于其对于母乳的需求,获取身体发育所需营养;而袋鼠式出院则要求婴儿能尽早在母亲陪伴下出院归家,实现不间断的母乳喂养[4]。1.2袋鼠式护理应用现状已知的护理方法袋鼠护理方法在发展中国家的推广减少了新生儿保育箱和新生儿监护设备的使用。在我国由于治疗早产儿费用昂贵,而袋鼠式护理是一种技术含量低、成本低的方法,即使在资源贫乏的环境中也可以实现[5]。袋鼠式护理可以在家中或医院进行,然而当前袋鼠式护理在中国的实施和推广仍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母亲和婴儿之间的直接皮肤接触是一种简单、廉价、无创的方法。在袋鼠式护理期间,早产儿的呼吸道、消化系统、心血管状况基本稳定,没有与早产儿相关的潜在并发症。而且,父母必须有实施袋鼠式护理的欲望,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体力。如果袋鼠护理人员患有传染病或精神疾病,应暂时禁止实施该护理方法。哺乳期间,新生儿的脸部向母亲胸部倾斜,身体躺在母亲胸部上,因此两者的皮肤可能直接接触。感受母亲的心脏节奏和呼吸声,让新生儿有回到母亲子宫的感觉,给新生儿很大的安全感,解决母婴分离的问题[6]。刘艳红等[7]的研究将袋鼠式护理应用于120例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早产儿,发现干预后母亲疾病不确定感总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常规护理组,而积极感受、维度自我肯定、生活展望得分则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因而认为该护理模式不仅对于改善新生儿状况有明显效果,对于改善母亲负性情绪也有一定作用。2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的影响2.1影响呼吸系统新生儿出生后由于呼吸中枢相对不成熟,呼吸不规律,容易出现呼吸暂停,这种几率远高于成人。尤其是早产儿肺发育不成熟,肺储备能力不足,更容易出现呼吸衰竭[8]。大多数新生儿或早产儿需要产后呼吸支持,以确保氧气供应在正常范围内并稳定新生儿的基本生命体征。新生儿的呼吸节律由副交感神经反射控制,袋鼠式护理增加副交感神经张力,稳定呼吸节律,使得婴儿的呼吸的到调节,并改善早产儿的肺功能,因而使得新生儿机体氧饱和度改善。Chisenga[9]在加拿大三级和一级医院的新生儿科将71名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通过测量新生儿的生理参数(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发现接受袋鼠式护理的新生儿与常规干预组相比,需氧量减少了50%,并且呼吸比对照组稳定,并且没有发现呼吸暂停。李春华等[10]的研究则通过对收治的80例婴儿进行对照治疗,对其呼吸暂停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接受袋鼠式护理的新生儿智能和发育商都较对照组有明显提升,因而认为袋鼠式护理通过促进新生儿肺功能的恢复和尽快脱氧,显著降低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2.2影响早期体格发育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都存在体重过低风险,而体重增长对于体质量较低新生儿来说尤为重要。早产儿体重增加良好表明新生儿疾病正在恢复并对神经系统产生一些积极影响。BadrHA等[11]人在多个数据库中对超过12个国家和地区的2,751名早产儿进行了袋鼠管理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发现袋鼠管理显着影响婴儿体重增加,这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早产儿体重增加可缩短住院时间并提前出院。李文等[12]的研究则发现,袋鼠式疗法主要通过肌肤接触提高新生儿交感神经紧张,刺激胃泌素、胰岛素分泌,提高消化和吸收功能。触摸可以使得新生儿多饮食,还能满足新生儿对于安全感和归属感的依赖。因而笔者认为袋鼠式疗法更有利于给新生儿构建幸福、平静的护理环境,减少哭泣,快速成长,构筑身体和精神的全面发展。抚摸患儿可以大量提升迷走神经兴奋表达,使得胃泌素和胰岛素大量分泌,新生儿食欲增加,更有利于身体代谢,消化系统功能更活跃2.3影响疼痛感受皮肤接触还会诱发传入纤维,刺激大脑的边缘系统,使新生儿感到“快乐”。这种愉悦的感觉使新生儿感觉良好,减少了因疼痛引起的不适。与年龄较大的婴儿相比,婴儿(胎龄小于32周)可能没有导致疼痛减轻的内在机制,非药物干预(例如KMC)可能会诱导一些内在的干预机制并对早产儿产生镇痛作用[13]。催产素的释放通过增加副交感神经张力、诱导镇痛以及下调或缓冲对压力源的反应来促进伤口愈合。肖玉娟等[14]的研究采用袋鼠式护理卡介苗接种的新生儿进行干预,发现观察组明显改善患儿心率、血氧饱和度水平,降低哭闹时间,使得新生儿疼痛得到明显缓解,提高了接种效率。3袋鼠式护理对产妇的影响3.1提高母乳喂养质量来自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母乳喂养率比较低,新生儿吞咽能力、能否口服、进食量,包括新生儿后期神经系统的预后及出院后儿童的生活质量,因此新生儿学者更为关注[15]。袋鼠疗法可以改善母乳喂养,母亲可以与宝宝合作,因此需要找到最适合母乳喂养的方法。研究表明,袋鼠疗法有助于促进催乳素的分泌,激活哺乳细胞,增加母乳量,但吸吮乳头行为必须由新生儿亲自执行,避免进食能力受损。因此,出生后持续的皮肤接触势在必行。母亲与婴儿之间的早期皮肤接触是一种简单、廉价、无创的方法,可以提高母乳喂养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防止早期乳房闭锁[16]。3.2降低产后抑郁风险新生儿病危对于父母来说是较为重大的应激时间,母亲对早产儿治疗的担心和改变其相关作用的压力,会让孩子遭受持续的痛苦,例如焦虑、抑郁症和其他不利情绪,甚至可能持续3~5年。而墙燕[17]的研究认为袋鼠式护理能明显促进催产素的释放,使得母体精神行为受到刺激,实现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对抗,产妇对于痛苦的感受明显减轻。此外,催产素对于抑郁情绪也有一定缓解作用,通过大量减少儿茶氨酚在体内的分泌,使得母体压力降低,因而袋鼠式护理对于产妇来说有积极意义[18]。4未来与展望目前研究表明,发达国家实行袋鼠式护理已经很完善,且对于新生儿呼吸系统、体格及疼痛缓解的影响已经得到证实。而我国袋鼠式护理的开展较国外差距甚远,不仅没有袋鼠式护理的大型服务中心,而且施行袋鼠式护理的医院扔屈指可数[19]。中国是医疗水平比较不均衡的国家。优秀的三甲医院患者数量多,护理资源相对不足。护士对袋鼠疗法的实施持消极态度,因为护理工作可能因此变得更加困难。和普通医院的新生儿科相比,医务人员的负担比较大,为了使得入住率增加,他们更愿意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不是以父母为主导的袋鼠式护理[20]。因而有必要增加当前袋鼠式护理的宣教,改善当前临床应用现状。5小结袋鼠式护理作为一例针对新生儿的护理方式,能明显对当前母婴分离现况进行解决,且在功能障碍性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群体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目前认为袋鼠式护理的益处主要从母亲及新生儿两方面发挥效用,一方面,袋鼠式护理可明显改善新生儿呼吸系统、早期体格发育、疼痛感受,而另一方面,袋鼠式护理使得母乳质量有所提高,且能通过增加与新生儿的相处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故而拥有良好效果。然而当前该护理模式在我国的发展仍不完善,需要增加相关研究及临床报道以进一步证实其价值并在临床推广和应用。参考文献[1]任红娟,张苏红.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结合袋鼠式护理对住院新生儿神经发育及家属护理能力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12):164-166.[2]丘伟兰,梁思敏,姚龙燕,等.袋鼠式护理在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07):139-141.[3]何雪萍,石榴,夏佳.家庭袋鼠式护理在新生儿肠造口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06):904-906.[4]林倩清,林静兰,何东梅.母乳喂养质量持续改进联合袋鼠式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06):39-42.[5]鲁萍,厉建英,周迎春,等.袋鼠式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22,20(03):523-526.[6]魏瑞红,高峰,兖锐.袋鼠式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的应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22,39(01):43-45.[7]刘艳红,李玉,李胜玲,等.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和积极感受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0,34(6):523-527.[8]虞新花,赵莉.探讨袋鼠式护理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体质量、智能发育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现代养生,2022,22(02):139-141.[9]ChisengaJ.Z.,ChalandaM.,NgwaleM.KangarooMotherCare:Areviewofmothers.experiencesatBwailahospitalandZombaCentralhospital(Malawi).Midwifery,2015,31(2):305-15.[10]李春华,邓慧芳,郑洪波.早产儿袋鼠式护理有效降低呼吸暂停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32):207-209,213.[11]BadrHA,ZauszniewskiJA.Kangaroocareandpostpartumdepression:Theroleofoxytocin[J].IntJNursSci.2017,4(2):179-183.[12]李文,刘墨言,岳少杰,等.危重早产儿袋鼠式护理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21,21(12):1771-1776.[13]WHOImmediateKMCStudyGroup,.Immediate"KangarooMotherCare"andSurvivalofInfantswithLowBirthWeight[J].NEnglJMed.2021,384(21):2028-2038.[14]肖玉娟,张世炳.袋鼠式护理对足月新生儿注射卡介苗疼痛干预的效果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32):192-194.[15]李晓琦.改良式袋鼠式护理对母亲焦虑状态及产后恢复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1,45(22):2391-2392.[16]王贝,王赟霞,张继露.术中袋鼠式护理结合正性暗示语言对晚期早产剖宫产产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22):151-15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