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滨海新区实验校2024年中考化学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辽宁省锦州市滨海新区实验校2024年中考化学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辽宁省锦州市滨海新区实验校2024年中考化学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辽宁省锦州市滨海新区实验校2024年中考化学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辽宁省锦州市滨海新区实验校2024年中考化学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锦州市滨海新区实验校2024年中考化学对点突破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A.制备:用加热KC1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O2B.鉴别:用稀盐酸鉴别铁粉、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C.除杂:用生石灰干燥湿润的二氧化碳气体D.检验: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检验有水生成2.如图表示初中化学常见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读出液体的体积 D.液体的取用3.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然界的水是混合物B.利用活性炭可软化硬水C.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D.水能灭火主要因为降低了可燃物温度4.焊接铁轨时的化学方程式为2Al+X2Fe+Al2O3,则X的化学式为()A.Fe3O4 B.Fe2O3 C.FeO D.FeO25.科学家在制备C60和碳纳米管时得到一种副产物。其外观类似泡沫、质地轻盈,由碳的微小颗粒组成,称为碳纳米泡沫,它的发现极大地推动了碳素材料的研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纳米泡沫是一种化合物 B.碳纳米泡沫和碳纳米管是碳的不同种单质C.碳纳米泡沫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 D.碳纳米泡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置换氧化铜6.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化合物中含不同种元素,所以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都是化合物B.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所以软水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C.CO2、SO2均可与碱溶液反应,所以非金属氧化物一定能与碱溶液反应D.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甲烷前一定要验纯7.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B.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C.CO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用于人工降雨、灭火D.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8.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烂 B.汽油燃烧 C.石油分馏 D.冶炼钢铁9.按右表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从左到右依次救增多B.第二周期的Li、Be和B均为金属元素C.Mg2+、H+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和0D.Na+和Al3+的核外电子数相同10.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不同于其他的是A.用食醋除水壶中的水垢B.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C.用泥土烧制陶器D.在蚊虫叮咬处涂肥皂水消肿止痒11.材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关于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A.玻璃钢是一种复合材料 B.塑料是一类有机高分子材料C.不锈钢是一种金属材料 D.玻璃是一种纯净物12.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同时也反映了实验者的化学素养。下列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过滤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C.测定溶液的pHD.稀释浓硫酸13.下列科学家中,对制碱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是()A.张青莲B.侯德榜C.屠呦呦D.袁隆平14.室温时,向盛有18.6g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粉末的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14.2g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则下列判不正确的是()A.生成CO2为4.4gB.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为9.2g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3.4gD.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15.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霍去病同学做了以下实验,其中不合理的是A.步骤① B.步骤② C.步骤③ D.步骤④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图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随着温度的升高,a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趋势)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8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2)曲线a和b的交点M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80℃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用下图1实验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最终钟罩内上升后的液面略低于刻度1,某同学对该现象作如下探究。钟罩内剩余气体探究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钟罩内O2或生成的CO2有剩余。该同学查阅资料得知:O2+4KI+4HCl=2I2+4KCl+2H2O,于是进行了如下图2实验:A中观察到________,证明有CO2剩余。B中观察到_________,证明有O2剩余。C中观察到黑色固体变成红色,说明结果偏小的第三个原因可能是生成了不能被NaOH溶液吸收的__________(填化学式)气体。钟罩内溶液的成分探究NaOH溶液与过量CO2反应会生成NaHCO3;Na2CO3受热不分解而NaHCO3受热易分解。该同学取一定量钟罩内溶液经低温蒸发、干燥等操作得到白色固体,作如下猜测:白色固体可能是:①Na2CO3;②NaHCO3;③Na2CO3和NaHCO3。(4)取适量白色固体加热,产生CO2,则猜测_________(选填序号)不成立;取8.4g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产生CO2的质量________(选填“<”、“=”或“>”)4.4g,则猜测③成立;该同学进一步查阅资料认为该固体可表示为:aNa2CO3•bNaHCO3•cH2O。称取该白色固体33.2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先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增重4.5g;再通过碱石灰,碱石灰增重2.2g(假设气体均被完全吸收)。a∶b∶c=________。将该固体长期浸泡在NaOH溶液中,固体全部转化为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18.(8分)已知NaHCO3在270℃时完全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Na2CO3受热不分解。现有某工厂生产出的一批NaHCO3产品中混有少量的Na2CO3,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该产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方案一:样品测定生成CO2的质量。NaHCO3俗称_______,本实验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C中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若无装置E,在其他操作正确的情况下,_______(填“能”或“不能”)准确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在其他操作正确的情况下,不能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改为稀盐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方案二:样品测定剩余固体质量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取一只洁净的坩埚,称得质量为21.2克,再向其中加入样品,称得总质量为41.2克;②加热盛有样品的坩埚;③将坩埚充分冷却,称量坩埚和剩余固体的质量;④多次重复步骤②和③至恒重,称得坩埚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35.0克。实验时需要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多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写出NaHCO3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根据题意,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________(写物质名称)。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你认为还可能是________。(写一种猜想)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方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实验内容预计现象预计结论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________的猜想正确。②________。________的猜想正确。③________。________的猜想正确。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解析】

A、应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取氧气,不是氯化钾,不符合题意;B、稀盐酸可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有气泡产生且溶液是浅绿色,木炭不和稀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溶液显蓝色,故可以用稀盐酸鉴别铁粉、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符合题意;C、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会将二氧化碳除去,故不能用生石灰干燥湿润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符合题意;D、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检验有二氧化碳生成,不能检验有水生成,不符合题意。故选B。2、B【解析】试题分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考点:考查化学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化学实验操作。3、B【解析】

A、自然界的水中存在水、可溶性物质,不溶性的物质,是混合物,故A正确;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不可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利用活性炭不可软化硬水,故B错误C、水能溶解许多物质,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故C正确;D、水能灭火主要因为水汽化吸热,降低了可燃物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故D正确,故选B。4、B【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的原子个数有铁原子2个、铝原子2个、氧原子3个;反应前的原子个数有铝原子2个,X中含有铁原子2个、氧原子3个,故X的化学式是Fe2O3。故选:B。5、A【解析】

A、碳纳米泡沫外观类似泡沫、质地轻盈,由碳的微小颗粒组成,只由碳元素组成,碳纳米泡沫是一种单质,故A错误;B、碳纳米泡沫和碳纳米管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是碳的两种不同单质,故B正确;C、碳纳米泡沫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故C正确;D、碳纳米泡沫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置换氧化铜:,故D正确;故选A。6、D【解析】

A、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例如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故错误;B、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故错误;C、CO2、SO2均可与碱溶液反应,但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碱溶液反应,如一氧化碳,故错误;D、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甲烷也具有可燃性,点燃甲烷前一定要验纯,故正确。故选D。7、A【解析】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虽然组成元素相同,但结构不同,性质也不同,故A错误;B、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故B正确;C、CO具有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具有可燃性,做气体燃料;CO2固体俗称干冰用于人工降雨,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用于灭火,故C正确;D、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故D正确。点睛∶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二氧化碳常用于人工降雨和灭火。8、C【解析】

A、食物腐烂的过程中,有菌类物质生成,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B、汽油燃烧主要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C、石油分馏是根据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分离混合物,并未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正确;D、冶炼钢铁的过程是把铁的氧化物中的氧原子用碳元素还原出来,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错误。故选C。9、D【解析】

A.由图示可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都是3层,故选项说法错误。

B、Li、Be均为金属元素,但硼(B)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镁原子、氢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氢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氢离子,则Mg2+、H+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8和0,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钠原子、铝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钠原子、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3,在化学反应中分别易失去1个、3个电子形成钠离子、铝离子;则Na+和Al3+核外电子数都为10,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10、B【解析】

A、食醋中的醋酸会和水垢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镁、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用活性炭除去异味,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用泥土烧制陶器的过程中,泥土转化为了陶瓷,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肥皂水显碱性,会和蚊虫叮咬时分泌的蚁酸发生化学反应,消肿止痒,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11、D【解析】

A.玻璃钢由玻璃纤维材料复合而成,是一种复合材料,此选项正确;B.塑料是一类有机高分子材料,此选项正确;C.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单质以及它们的合金,不锈钢是铁的合金,是一种金属材料,此选项正确;D.玻璃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此选项错误。故选D。12、D【解析】

A、图中没有玻璃棒引流,漏斗的下端没有紧贴烧杯的内壁,故实验操作错误;B、木炭和氧气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生成了新的气体,故实验操作错误;C、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这样会污染溶液,故实验操作错误;D、在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故实验操作正确。故选:D。【点睛】掌握过滤的正确方法、空气中氧气体积的测定、溶液pH测定的正确方法、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方法,了解各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13、B【解析】

A、张青莲的主要贡献是铟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A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侯德榜是“侯式制碱法”的创始人,对制碱业做出重大贡献,B选项正确,符合题意;C、屠呦呦的主要贡献是发现青蒿素,C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主要贡献是杂交育种,D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4、D【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8.6g+100g﹣114.2g=4.4g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zx=10.6gz=11.7g则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8.6g﹣10.6g=8g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为×10.6g+×8g=9.2g生成氯化钠的总质量为a。消耗的HCl的总质量为b则根据钠元素守恒和氯元素守恒可得关系式为a=23.4gb=14.6g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4.6%而非7.3%故选D。15、C【解析】

由题目中的步骤①是加水,使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步骤②是取2mL溶液倒入试管;步骤③是向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滴入碳酸溶液中不会变色;步骤④加热溶液,溶液又变为无色;故不合理的步骤是③。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增大85g60℃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为52g大于【解析】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8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85g;故填:增大,85g。(2)曲线交点M的含义表示60℃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为52g。故填:60℃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为52g。(3)80℃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知;80℃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b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填:大于。【点睛】明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关健。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变浑浊溶液变蓝色CO①<a∶b∶c=2∶1∶2Na2CO3•NaHCO3•2H2O+NaOH=2Na2CO3+3H2O【解析】

(一)实验1:(1)A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剩余;(2)查阅资料得知:O2+4KI+4HCl=2I2+4KCl+2H2O,B中观察到溶液变蓝色,证明有O2剩余;(3)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中观察到黑色固体变成红色,说明结果偏小的第三个原因可能是生成了不能被NaOH溶液吸收的一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实验2:(4)Na2CO3受热不分解,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取适量白色固体加热,产生CO2,则猜测①不成立;(5)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如下:即同质量的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生成二氧化碳的量少,取8.4g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产生CO2的质量<4.4g,则猜测③成立;(6)该固体可表示为:aNa2CO3•bNaHCO3•cH2O,称取该白色固体33.2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先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增重4.5g,说明生成水的总量为4.5g;再通过碱石灰,碱石灰增重2.2g,说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2.2g,设碳酸氢钠的质量为y,碳酸氢钠分解生成水的质量为x,则18/x=44/2.2g,x=0.9g168/y=44/2.2g,y=8.4g所以:结晶水的质量为4.5g-0.9g=3.6g;晶体中碳酸钠的质量为:33.2g-3.6g-8.4g=21.2g;。延伸:将该固体长期浸泡在NaOH溶液中,固体全部转化为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NaHCO3•2H2O+NaOH=2Na2CO3+3H2O。18、小苏打浓硫酸不能盐酸具有挥发性,D中的碱石灰既吸收生成的CO2,还会吸收挥发出来的HCl气体,使测定结果偏大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84%【解析】(1)根据NaHCO3俗称为小苏打解答,根据碱石灰会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2)根据E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进入D解答;(3)根据碱石灰是碱性干燥剂,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4)根据实验时需要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多次,可以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进行分析;(5)根据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写出NaHCO3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解答;(6)根据实验过程中减少的质量是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行分析。(1)NaHCO3俗称为小苏打;碱石灰会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实验在用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之前,需要将气体干燥,C中盛放的物质是浓硫酸;(2)E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进入D,否则,若无装置E,在其他操作正确的情况下,不能准确测定样品中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