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期贵州省毕节市重点中学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期贵州省毕节市重点中学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期贵州省毕节市重点中学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期贵州省毕节市重点中学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期贵州省毕节市重点中学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期贵州省毕节市重点中学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以下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B.③④属于同种元素C.④是一种阴离子 D.②容易得到电子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蜡烛燃烧C.铁锅生锈D.干冰升华3.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木炭燃烧 B.裁切玻璃C.铁钉生锈 D.醋除水垢4.下图所示的装置有很多用途,下列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由a口进气B.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C.排水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D.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由a口进气5.下列化学家与对应的贡献不一致的是A.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B.道尔顿~近代原子学说C.张青莲~发现电子D.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6.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ABC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探究分子间有间隙区分硬水和软水验证质量守恒定律A.A B.B C.C D.D7.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石油B.海水C.水银D.空气8.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将t2℃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乙变成不饱和溶液D.t2℃时,100g甲饱和溶液中含有50g甲9.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以下关于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清激、透明的泉水是纯净物C.水中有异味时可加入活性炭除味D.水灭火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1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相应变化过程的是A.图①表示实验室用KClO3与MnO2共热制O2B.图②表示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C.图③表示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D.图④表示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入氧化铜固体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下图是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_____。(2)此反应前后未发生改变的粒子有_____(填微粒名称)。(3)写出比一个水分子多1个质子的离子符号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在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现要配制该氯化钠溶液100kg,需要氯化钠固体_______kg和水__________kg。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向NaOH溶液中滴入HCl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下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每种图形表示的离子(填离子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下列物质中只有一种能与KOH溶液发生上述类似反应,应是____(填序号)。①HNO3

②CuSO4

③CaCl214.在点燃条件下,4.8gCH4与16.0g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8gH2O、4.4gCO2和物质X.则X的质量为_____g;化学方程式为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某兴趣小组在蒸发浓缩FeCl3溶液时发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同时溶液中出现红褐色固体。小组同学对刺激性气味气体做出猜想:①Cl2②HCl③_____。①Cl2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显酸性,具有较强的漂白能力,能使石蕊溶液褪色。②红褐色固体碱式氯化铁晶体的化学式为Fe2(OH)aClb•xH2O,它在50℃时开始失去部分结晶水,在200℃完全分解为Fe2O3、H2O、HCl气体。③浓H2SO4不吸收HCl气体。小组同学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看到_____现象,证明猜想②成立。为确定固体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称取50.4g固体按下图进行实验。充分持续加热至200℃,最终得到Fe2O316.0g,B、C装置最终分别增重19.8g、14.6g。①加热前、后均需通入氮气,停止加热后通氮气的目的是防止倒吸和_____。②晶体的化学式中a∶b=_____,若缺失D装置,实验测得的b值会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x=_____。③请写出该红褐色固体在200℃时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_____。16.同学们在实验室用块状大理石和5%的稀盐酸反应制取CO2,观察不到气泡产生时,发现固体还有剩余,对此进行探究(杂质不溶水且不与酸反应)。不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什么?猜想一:盐酸己经完全反应猜想二:剩余固体中无碳酸钙猜想三:生成物或杂质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反应后溶液中是否有盐酸。小亮取上述反应后的溶液,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______性,由此得出猜想一不成立的结论。小慧认为此结论不够严谨,还应考虑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补充了如夏实验。①取洁净的烧杯,另配制______溶液,测得溶滚pH=7。②取洁净的试管,加入适量水和紫色石蕊溶液,持续通入CO2,发现溶液变为____色。但小亮认为实验②不能说明CO2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他重新改进了实验。③另取洁净的试管,加入适量水,持续通入CO2至饱和,测得溶液pH=5.6。由以上实验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影响不大,猜想一不成立,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盐酸。剩余固体中是否有碳酸钙。小亮先振荡反应容器,使剩余固体和液体充分接触,观察到仍无气泡产生。再向容器中滴加少量5%的稀盐酸,又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不再产生气泡,仍有固体剩余。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由以上实验可知,猜想二和猜想三不成立。根据以上实验探究,可得出影晌反应是否进行的因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小慧又提出,也可能是反应太慢,无法观察到气泡产生。她设计了如下对比实验:取出(实验探究二)所得的部分清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测得pH为X,同时测得(实验探究二)容器中剩余溶液的pH为Y,若X______Y(填“>”“=”“<”),则她的猜想成立。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解析】

A.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选项A正确;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③④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选项B正确;C.④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选项C错误;D.②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选项D正确。故选C。2、D【解析】

A、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C、铁锅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D、干冰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正确。故选D。3、B【解析】

A、木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裁切玻璃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C、铁钉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醋除水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4、A【解析】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由b口进气,错误;B、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正确;C、氢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排水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正确;D、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由a口进气,正确。故选A。点睛:多功能装置可用于收集气体,当用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时,气体从短管进,反之从长管进,用排水法收集时气体从短管进。5、C【解析】A.门捷列夫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首次编制了元素周期表,不符合题意;B.道尔顿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首先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论,不符合题意;C.张青莲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方面,符合题意;D.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不符合题意。故选C。6、C【解析】

A、对比的两个试管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不符合控制变量原则,选项错误;B、没有进行对照试验,选项错误;C、相互对比的两个实验只有硬水和软水的不同,其他都相同,符合控制变量原则,选项正确;D、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不能称量到反应后所有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选项错误。故选C。7、C【解析】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水银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石油、海水、空气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选C。8、B【解析】

A、溶解度比较,应指明温度,不然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B、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符合题意;C、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将t2℃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甲、乙均会析出固体,不符合题意;D、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说明在100g溶剂中最多能溶解50g甲,不是100g溶液,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固体的溶解度曲线,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得出: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9、C【解析】

A.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B.清澈、透明的泉水中含有可溶性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正确;

D.水灭火是水蒸发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之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而灭火,并不是降低着火点,故错误。

故选:C。10、D【解析】

A、KClO3与MnO2共热制O2,MnO2作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反应前MnO2质量分数不为0,故图①错误,不符合题意;B、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生成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8,故图②错误,不符合题意;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反应一开始就有沉淀硫酸钡生成,沉淀质量就开始上升,故图③错误,不符合题意;D、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入氧化铜固体,稀硫酸混合物中有水,反应之前水的质量不为0,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水和硫酸铜,反应开始,水的质量开始上升,直到氧化铜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水的质量停止增加,氧化铜过量,水的质量不增加,故图④正确,符合题意【点睛】该题为图像题,解题关键:(1)注意横坐标、纵坐标的含义;(2)弄清折点的含义,一般认为每一折点代表一个反应的开始或结束;(3)理解曲线的变化或趋势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氢原子、氧原子、未参加反应的水分子,Na+【解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则可知B图中还有一个水分子、一个氧分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补充如图:;(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此反应前后未发生改变的粒子有氢原子、氧原子、未参加反应的水分子。(3)一个水分子中质子数=1×2+8=10,比一个水分子多1个质子的离子是钠离子,其离子符号Na+。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1684【解析】

氯化钠质量=氯化钠溶液质量×氯化钠的质量分数=100kg×16%=16kg,所需水的质量=氯化钠溶液质量-氯化钠质量=100kg-16kg=84kg,所以配置100kg该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质量为16kg,水质量为84kg。【点睛】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Na+OH-HCl+NaOH=NaCl+H2O①【解析】(1)反应前后溶液中的和没有变化,故是Na+,所以是OH-(2)该反应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3)该反应是酸与碱发生的复分解反应,故选①.14、5.6【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质量总和不变,则有:4.8g+16.0g=10.8g+4.4g+X,解得X=5.6g;4.8gCH4中碳元素质量=,4.8gCH4中氢元素质量=4.8g-3.6g=1.2g;10.8gH2O中氧元素的质量=,10.8gH2O中氢元素的质量=10.8g-9.6g=1.2g;4.4gCO2中碳元素质量=,4.4gCO2中氧元素质量=4.4g-1.2g=3.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3.6g-1.2g=2.4g,氢元素质量=1.2g-1.2g=0;氧元素质量=.16.0g—9.6g-3.2g=3.2g,X物质含有碳、氢元素,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所以在此条件下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反应中,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和一氧化碳化学计量数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点睛】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质量,并求出X化学式,然后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之积的比等于物质的质量比求出化学计量数,即可写出化学方程式。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Cl2和HCl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且不褪色使产生的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分别被装置B、C完全吸收1:2偏大12Fe2(OH)2Cl4•12H2OFe2O3+11H2O+4HCl↑【解析】

[猜想]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氯气或氯化氢气体或氯气与氯化氢气体的混合物;故填:Cl2和HCl;(1)Cl2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显酸性,具有较强的漂白能力,能使石蕊溶液褪色。而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且不褪色,证明猜想②成立;故填: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且不褪色;[实验]由质量守恒定律和题干信息可知,该物质分解为氧化铁、水和氯化氢气体。①为了使产生的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分别被装置B、C完全吸收以及防止发生倒吸现象,在停止加热后要继续通一会儿氮气;故填:使产生的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分别被装置B、C完全吸收;②装置C增重的质量即为生成氯化氢的质量,其中氯元素的质量为:14.6g××100%=14.2g;16.0g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为:16.0g××100%=11.2g则Fe2(OH)aClb•xH2O中,铁元素与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12:35.5b=11.2g:14.2gb=4Fe2(OH)aClb•xH2O中,铁元素显+3价,氢氧根显-1价,氯元素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