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智升校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东莞市智升校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东莞市智升校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东莞市智升校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东莞市智升校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东莞市智升校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化学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 B.可燃冰作燃料C.活性炭除冰箱异味 D.氮气用作保护气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测溶液pH B.熄灭酒精灯C.取用固体药品 D.过滤操作3.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非常优良的纳米材料,具有超强导电、导热的性能。关于石墨烯的认识错误的是()A.可作散热材料 B.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C.可作新型电池的电极 D.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4.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化妆”出来的土鸡蛋,是指生产奸商通过在笼养鸡饲料中添加神秘的红色粉末,让鸡蛋的蛋黄变得红而深,诱骗消费者花大价钱购买加了料的普通鸡蛋。其中有一种添加剂叫斑螯黄,化学式为C40H52O2,是一种深紫色晶体或结晶性粉末,对氧及光不稳定,着色后色调不受pH值影响,对日光亦相当稳定,不易褪色。关于斑螯黄的说法正确的是()A.斑螯黄是由94个原子构成的有机物B.斑螯黄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64gC.斑螯黄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0:13:8D.斑螯黄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D.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6.下列实验设计能够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 D.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7.下列物质间的转化:①C→Cu②Cu→Cu(OH)2③Ca(OH)2→CaCl2④NaNO3→Na2CO3⑤Ba(OH)2→NaOH,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⑤8.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闻气体气味 B.滴加液体 C.液体的取用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9.某化学课代表对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是()A化学推论B资源的利用和保护①氧化物都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一定是氧化物②碱能使酚酞变红,使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①爱护水资源要节约用水和防止水污染②防止金属锈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C“低碳生活”D化学方程式书写①多使用一次性筷子,可使生活更加便利②开发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有利于减少碳排放①置换反应:2Fe+6HCl=2FeCl3+3H2②复分解反应:NaOH+HCl=NaCl+H2OA.A B.B C.C D.D10.比较、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事实推理出的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硫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进行得更快、更剧烈,说明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B.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那么C60完全燃烧也一定生成二氧化碳C.复分解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所以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因此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碱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请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1)酒香不怕巷子深________。(2)加压时,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___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化学兴趣小组现有30g鸡蛋壳样品,为了测定其中碳酸钙的质量,他们将鸡蛋壳样品与100g稀盐酸充分反应(稀盐酸足量,且鸡蛋壳中的其它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烧杯中的剩余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据此计算鸡蛋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点燃一支蜡烛,把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图,过一会,你将在冷碟底部收集到亲手制得的什么物质?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答出两点)14.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关注物质变化过程,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很有必要。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A.探究燃烧的条件B.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实验A是通过控制哪些因素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实验B中,中间试管的实验目的是什么?请总结出铁制品发生锈蚀的主要条件写出防止铁制品锈蚀的一种方法。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金属材料在生活生产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金属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先后顺序与下列_____因素有关。①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含量②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③金属的导电性④金属的活泼性按下图装置连接好仪器(铁架台夹持固定等仪器己略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往装置中添加药品,打开止水夹K通入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再点燃酒精喷灯。①实验中观察到装置C中固体变为黑色,而装置E中石灰水变浑浊,则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②装置D的作用是什么?_____③实验结束后,请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来检验A装置内还含有氢氧化纳,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_将6.5g含有一种杂质的锌粉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0.18g氢气。则该锌粉中混有的杂质是_____(填“铜”或“镁”)。在这种锌粉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溶液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写化学式)。请解释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的原因_____。某同学将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50g,放入足量的氯化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干燥称得固体质量为54g。求原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_____。16.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敞口放置氢氧化钙固体的化学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如下探究:[提出问题]该瓶药品的化学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1)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2)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猜想假设]猜想一:Ca(OH)2

猜想二:__________猜想三:CaCO3[实验验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1g样品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有较多固体未溶解样品中含有CaCO3(2)取实验(1)中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再向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_____________样品中含有Ca(OH)2[得出结论]甲同学认为猜想二正确。[反思交流](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合理,他认为猜想_____也可能正确,原因是______。(2)丙同学认为要想验证猜想二正确,还需做如下实验:取实验(1)中未溶解固体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如有_______,则猜想二正确。[拓展提升]要想验证反应后物质的成分,除需验证有生成物以外,还应考虑反应物是否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解析】

A、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应用了镁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B、可燃冰作燃料利用了可燃冰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C、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作保护气,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2、B【解析】

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3、B【解析】试题分析:由信息可知,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错误。故选B。考点:碳单质4、C【解析】

A、斑螯黄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选项A不正确;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选项B不正确;C、斑螯黄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0):(1×52):(16×2)=120:13:8,选项C正确;D、斑螯黄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0):(1×52):(16×2)=120:13:8,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D不正确。故选:C。5、D【解析】

A、中和反应的反应物要求是酸与碱,生成物要求是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a(OH)2+CO2=CaCO3↓+H2O,生成物是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故错;B,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臭氧和氧的混合物,该物质中只含氧这一种元素,但它是混合物,所以不是单质,故错;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但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例如电子带电但不是离子,故错;D、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两种物质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正确;故选D。6、D【解析】A、红磷燃烧后产生的白烟从玻璃管中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错误;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错误;C、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第二支试管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后,两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不能形成对照,不能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错误;D、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片后燃烧,是因为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低于滤纸片,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正确。故选D。点睛: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①只有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7、C【解析】

①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②铜无法直接转化为氢氧化铜;③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④硝酸钠是可溶性的盐,不能转化为碳酸钠;⑤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①③⑤能一步反应;故选C。8、D【解析】

A、闻气体气味时,应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图中做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竖直悬空在试管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更不能接触试管,图中做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取用液体时,瓶塞应该倒放在桌面上,瓶口紧挨试管口,试管倾斜45度,贴标签的一面必须朝向手心处,图中做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应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图中做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9、B【解析】

A、①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故氧化物都含氧元素,但是含氧元素的不一定是氧化物,如碳酸钙含氧元素,但是不是氧化物,错误;②碱能使酚酞变红,但是使酚酞变红的不一定是碱,如碳酸钠能使酚酞变红,但是是盐,错误;该选项都错误,不符合题意;B、①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说法正确;②保护金属资源有三条途径,一是防止金属锈蚀,二是金属的回收利用,三是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说法正确;该选项都正确,符合题意;C、①多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资源浪费,不是“低碳生活”,说法错误;②开发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减少碳排放,说法正确;该选项存在错误,不符合题意;D、①置换反应: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错误;②复分解反应:,正确;该选项存在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10、C【解析】

A、纯氧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多,硫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进行得更快、更剧烈,说明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故选项推理正确;

B、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C60完全燃烧也一定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推理正确;

C、复分解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但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D、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碱性,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解析】试题分析:(1)酒香不怕巷子深是由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2)加压时,6000L氧气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隔。考点:分子的性质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20g【解析】

由题意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30g-121.2g=8.8g,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则有:由解得x=20g答: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20g。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炭黑;蜡烛不充分燃烧可产生炭黑,蜡烛的成分中含有碳元素;【解析】

根据生活经验可知,碟子底部有炭黑;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炭黑说明蜡烛没有充分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蜡烛的成分中一定含有碳元素。【详解】点燃一支蜡烛,把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过一会会发现碟子底部出现炭黑;这个实验可以说明,蜡烛不充分燃烧可产生炭黑,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还可知蜡烛的成分中含有碳元素。14、(1)可燃物是否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可燃物是否达到燃烧所需的温度(2)4P+5O22P2O5(3)探究铁钉在隔绝空气(氧气)的条件下是否生锈(4)铁制品同时与空气和水直接接触;(5)在铁制品表面涂油、覆盖油漆或在表面镀一层抗腐蚀的金属等(答出1种方法即可)【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燃烧所需的条件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即要有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及以上,三个条件缺一不可;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都是可燃物,且都与空气(氧气)接触,结果白磷燃烧了,而红磷没有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同样是白磷,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而水下的白磷没有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空气(氧气),即实验A是通过控制是否与氧接触和控制温度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2)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3)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分析,铁要在水和氧气同时存在的条件下才能生锈,而在实验B中间的试管中,铁钉是浸没在蒸馏水中的,蒸馏水是纯净物,其中不含有氧气,故铁钉不会生锈,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铁钉在隔绝空气(氧气)的条件下是否生锈。(4)在实验B中,只有左边试管中的铁钉会生锈,右边试管和中间试管中的铁钉都不会生锈,因为中间试管缺乏氧气,右边试管缺乏水,由此可总结出铁制品发生锈蚀的主要条件是铁制品同时与空气和水直接接触。(5)由于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是同时与空气和水直接接触,所以防止铁制品锈蚀的原理就是破坏生锈的条件,如在铁制品表面涂油、覆盖油漆或在表面镀一层抗腐蚀的金属等,都可以取得防锈的作用。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书写化学方程式点评:对于验证型实验探究,要熟记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根据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探究,并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实验现象,来验证该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等。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②④3CO+Fe2O33CO2+2Fe防止石灰水倒流入硬质玻璃管内,使玻璃管炸裂取实验后A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止,向上层清澈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有氢氧化钠铜AgNO3、Cu(NO3)2、Zn(NO3)2根据化学方程式:Zn+2AgNO3=Zn(NO3)2+2Ag、Cu+2AgNO3=Cu(NO3)2+2Ag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每64份质量的铜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生成Cu(NO3)2、Zn(NO3)2的质量小于参加反应的硝酸银的质量56%【解析】

(1)金属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先后顺序与金属的活动性和金属冶炼的难易有关,故选②④;

(2)①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的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3CO2+2Fe;

②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石灰水倒流入硬质玻璃管内,使玻璃管炸裂;

③要想检验实验后的A溶液中含有NaOH,要先除去碳酸钠的干扰,然后再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检验氢氧根离子的存在,方法如下:取实验后A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止,向上层清澈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有氢氧化钠;

(3)锌、镁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6.5g锌和稀硫酸完全反应时生成0.2g氢气,如果锌中含有镁时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应该大于0.2g,因此该锌粉中混有的杂质是铜;把这种锌粉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铜后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溶液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银,锌、铜完全反应,则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AgNO3、Cu(NO3)2、Zn(NO3)2;根据化学方程式:Zn+2AgNO3=Zn(NO3)2+2Ag、Cu+2AgNO3=Cu(NO3)2+2Ag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每64份质量的铜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生成Cu(NO3)2、Zn(NO3)2的质量小于参加反应的硝酸银的质量;

(4)设原混合物中铁的质量为x。x=28g

原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100%=56%

答:原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56%。

故答案为:

(1)②④;

(2)①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