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第五至八单元教案_第1页
三年级数学第五至八单元教案_第2页
三年级数学第五至八单元教案_第3页
三年级数学第五至八单元教案_第4页
三年级数学第五至八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

执笔教师:章艳兰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列表、画图、列式的方法整

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

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提取信息、发

现问题、画图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从中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

理信息、发现问题的能力,并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充分体会有关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乐于和同学交流自己解决问题

的一些策略,能自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获得克服困难及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成

功体验。

单元内容分析: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小学

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材从本册起,每册安排一个单元,相对集中地介绍

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这一单元教学的内容是“从条件想起”。通过列表、

列式、画图等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本单元还安排了数

学实践活动“间隔排列”,学生通过探索发现规律来解决问题。

单元学情分析:学生在此基础上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

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法,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把解决

问题的一些具体的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不断增强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和

自觉性,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掌握从条件想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将该单元学习的策略内化成为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本单元计划用4课时完成教学(总课时)

课题名称: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体会从条件开始想起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

的有效方法,并能运用这一方法,正确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

提取信息、发现问题、画图整理条件,进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获

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掌握从条件想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将本节课学习的策略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执教人修改

一、谈话导入通过师生谈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话讨论交

提问:什么叫策略?你在哪些学生讨论交流流,充分调

地方见过?你能举例说明吗?动学生的知

谈话: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生识储备,激

活中的问题,页需要策略,今活学生的经

天我们就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过验,为下面

程中常用的策略。的学习做好

二、互动新授心理准备。

1.教学例L学生认真读题

提问:题目中有哪些已知条学生分析题目。

件?要求什么?小组讨论“以后

提问: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每天都比前一

你打算怎样解答?把你的想法天多摘5个”是

告诉小组的成员。什么意思?

组织学生列表如下:

第第第第第

在解题过程

四五中,让学生

天天天天天选择不同的

解决方法,

3035404550独立列式填表体现方法的

多样性,调

第二天30+5=35(个)

动学生的学

第三天35+5=40(个)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

第四天40+5=50(个)

思维能力。

第五天45+5=50(个)

提问:你知道第三天和第五天

摘了多少个了吗?小组讨论,集体

2.小结策略交流

提问: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你有什么体会?

(1)要弄清楚题中每个条件的

含义,看清要求的问题。(板

书:弄清题意).

(2)可以从条件开始想起,确

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

表找出答案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以教材

“想想做

三、巩固练习

做”为基础,

1.完成教材第72页“想想做同时适当创

设活动,着

做”第1题

力引导学生

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学生读题,说出在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

题,并说说怎样解答。问题和条件。巩固从条件

想起的策

2.完成教材第73页“想想做

Wn,1匚子"十-

做”第2题。在学习的过

程中体会学

3.完成教材第73页“想想做学生读题解决

数学的乐

做”第3题。问题

/tai°

提问:你能找到芳芳和兵兵的

位置吗?数一数他们之间有多

少人?

4.完成教材第73页“想想做

做”第4、5题。

四、课堂小结学生回忆口答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谈话:这节课我们是用什么策

略来解决问题的?(从条件想

起)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

么?

作业布置与设计:课堂练习同步

板书设计:1.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条件想起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3035404550

第二天30+5=35(个)

第三天35+5=40(个)

第四天40+5=50(个)

第五天45+5=50(个)

答:第三天摘了40个,第五天摘了50个。

课后反思:

1.闪光点:

2.不足、遗漏点:

3.改进、提高点:

课题名称: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用“从条件

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题策略。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创设问题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掌握从条件想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将本课学习的策略内化成主角的问题解决策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执教人修改

一、复习导入这样设计开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学生交流讨论门见山,巩

问题的策略,还记得是什么策注意点固旧知,吸

略吗?运用这一策略要注意什引学生的注

么?意力,使学

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生能够迅速

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进入对新课

二、互动新授学生认真读题学习的思考

1.教学例2。找出已知条件状态

提问:你能先在下面的图中填和要解决的问

一填,再看图说说题中的条件题。

和问题吗?学生讨论填图。

展台呈现74页线段图,引导学

生完成填空。

集体交流知道什么是条件,要

求什么问题。学生小组内讨

提问: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论

你打算怎样解答?

指名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可以根据前两个条学生列式,想一

件,先求出黄花有多少朵。求想怎样算

出黄花的朵数后,就能求出红

花的朵数。对比例题和

集体订正,提问每一步算的是“想一想”,

什么。强调了两者

2.教学“想一想”。之间的联

出示问题:如果“红花比黄花系,凸显了

少7朵”,应该怎样解答?学生小组交流,两者运用减

谈话: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列式解答。法和加法的

自己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区别。这些

再解答。都能对进一

列示如下:12X2=24(朵)步引导学生

24-7=17(朵)借助画图整

展示学生的讨论结果,集体订理信息。从

正,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而解决问

3.比较、小结。题。

谈话:刚才的两个问题,都是

从条件想起,再解决问题的。

这两题的解答过程,有什么相学生讨论

同,有什么不同?

小结:(1)都是根据前两个已

知条件,先求出黄花有多少朵。

(2)有一个已知条件不同,求红线段图、情

花朵数的方法也不同。境图、文字

三、巩固练习叙述等多种

1.完成教材第75页“想想做学生读题,独立呈现题目的

做”第1题。完成方式,调动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询问解答了学生多种

的方法。学习积极

教师集体订正。性。过程中

2.完成教材第75页“想想做引导学生灵

做”第2题。小组交流,完成活面对和处

从条件想起,用的时间少代表练习理不同的实

跑得快,用的时间多代表跑得际问题,有

慢。利于培养学

集体订正。生的策略意

3.完成教材“想想做做”第3、识和应变能

4题。力。

四、课堂小结通过引领学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反思整

小结:我们继续学习了从条件学生小结本节理,再次体

想起的策略,学会了分析数量课学的内容。会策略的价

关系,找到解题思路,然后列值,体验学

式计算。习的乐趣。

作业布置与设计:

课堂练习同步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12X2=24(朵)

24-7=17(朵)

课后反思:

1.闪光点:

2.不足、遗漏点:

3.改进、提高点:

课题名称:练习十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用“从条件想起”

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练习、小组合作、交流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

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根据条件弄清每一步求的是什么,能选择正确合理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执教人修改

一、复习引入整理知识

1.回忆一下我们之前学习的解点,帮助学

决问题的策略。生形成系统

2.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练学生回顾知识认识。

习十”。(板书课题:练习十)

二、基础知识训练

1.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十”

第6题。

指名学生口算。学生口算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十”

第1题。

出示条件,让学生说说可以提及时安排不

出哪些不同的问题,并说说怎同想法的学

样解答。生说出自己

3.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十”学生先说出条的解题思

第2题。件,再列式解路,使学生

出示题目,从图中我们可以先答。体验到解题

求谁的身高?(小英)再求谁策略的多样

的身高?(小军)化,逐步掌

4.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十”学生独立思考,握解决此类

第3、4、5题。或全班交流,回问题的基本

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独答问题。思路。

立完成。教师集体订正

三、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十”

第7题。

出示情境图,说说你准备怎样让学生在具

求梨的重量,怎样求苹果的重体的解决问

量,方法有什么不同。学生独立完成,题的过程中

2.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十”再在小组里说不断丰富知

第8、9、10题。说自己的解题识,体验从

学生读题,小组交流讨论,独过程,关键是要条件想起的

立列式计算。说清楚每一步策略,增强

集体交流。求的是什么。学生应用数

3.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十”学的知识。

第11题。

出示题目,怎样理解“一律半

价”,半价后,花生、开心果、

香瓜子各是多少元?

独立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4.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十”

“思考题”。

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教师在学生表达不清的情况

下,适当补充。

四、课堂小结强化意识,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哪些知识?学生回顾练习形成整体认

内容识。

作业布置与设计:

练习作业同步

板书设计:

练习十

梨280X2=560(千克)

苹果280X2=560(千克)560+70=630(千克)

答:运来梨560千克,苹果630千克。

课后反思:

1.闪光点:

2.不足、遗漏点:

3.改进、提高点:

课题名称:间隔排列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

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

规律。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去探究、去发现、去归纳。从而发现间

隔排列的简单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

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经历间隔现象中的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

用恰当的方式描述这一规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

设计意图执教人修改

一、谈话导入小兔、蘑菇、

谈话:同学们,快来看,多么漂木桩等都是

亮的图画呀!学生看图,学生熟悉的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各有多少思考、提问。情境,这样

个?你想提些什么数学问题?激活了学生

二、互动新授的生活经验

1.数一数。和数学思

谈话:比一比,看看谁先数出手维。

帕和夹子、蘑菇和兔子、篱笆和学生认真数

木桩的数量?数

教师出示如下表格,根据学生回

答完成下表

小兔()只蘑菇()个在学生仔细

木桩()根篱笆()块观察的基础

夹子()个手帕()块上,明晰概

2.说一,说。念,比较发

手帕和夹子、蘑菇和兔子、篱笆学生自由发现其中的规

和木桩各是怎样排列的?律,符合学

⑴小兔和蘑菇一个隔一个排成一生认知的需

行,木桩和篱笆也是。求,板书以

⑵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填空的形式

没两根木桩中间有一块篱笆。出现,有利

⑶每组的两种物体都是一一间隔于学生抓住

排列。要点,更好

3.比一比。的理解规

比较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和同学生小组讨律。

学交流你的发现。论,自由发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⑴小兔的只数比蘑菇朵1.

⑵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lo

4.合作交流,体会规律。

三组图有无共同的特点?你发现小组交流、

每两组物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汇报,集体

发现了什么规律?订正合作学习,

把一只小兔和一个蘑菇看成一班级交流,

组,最后余下的是什么?把一根增强学生合

木桩和一块篱笆、一个夹子和一学生活动圈作学习的意

块手帕也分别看成一组呢?先圈图,指名回识,同时分

一圈再说一说。答。享探究的成

三、巩固练习果,体验成

1.口答,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功的乐趣。

⑴20只小兔排成一排,每两只小

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有多少

个蘑菇?

⑵把20块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

子上,一共需要多少个夹子?

2.用小圆片和小正方形探究规学生自由探

律。究摆图。

教师总结规律。回顾总结规

四、课堂小结学生根据自律,了解学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身情况回答生对新知识

的掌握情

况。

作业布置与设计:

课堂练习同步

板书设计:

间隔排列

小兔(8)只蘑菇(7)个

木桩(13)根篱笆(12)块

夹子(10)个手帕(9)块

课后反思:

1.闪光点:

2.不足、遗漏点:

3.改进、提高点:

第六单元内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执笔教师:章艳兰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的平移运动

和旋转运动,并能正确判断,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并认识轴对称图形的

一些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基本特征的过程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平移和旋转现象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

体会到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对人类日常生活的作用,感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单元内容分析: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学习内容,

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并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图形的变换,从运

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究和认识空间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是本单元教学活动的

重中之重,通过学习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丰富有趣实例,以直观现象让

学生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从而感受到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现象与实

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元学情分析:平移、旋转和轴对称,都是图形进行变换的方式之一,学

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的平移经常接触到,教师让学生在学习中加深对这些变换方式

本质上的认识。教学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后,让学生能根据画面想象出

物体的实际运动状态,学生在认识轴对称图形后,能以全新的视角去观察物体,

研究图形,体验它们的对称美。

单元教学重点: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并能判断。正确认识对称图形的一些

基本特征。

单元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将点按指定的方向和格数平移。理解并掌握轴对称

图形的基本特征。

本单元计划用2课时完成教学(总课时)

课题名称平移和旋转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初步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并能在方格

纸上将点按指定的方向和格数平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物体运动现象的感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

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感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建立平移和旋转的表象

在方格纸上将点按指定的方向和格数平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执教人修改

一、谈话导入。谈话引入。

谈话:在生活中,多物体都在让学生在轻

运动着。而他们的运动方式却松的谈话中

各不相同。今天这节课我们一明确本节课

起来研究两种不同的运动方所要学习的

式。(板书课题:平移和旋转)内容。

二、互动新授

1、教学平移

展台呈现教材80页例1三幅

图。

提问:火车车厢、电梯和国旗学生动手比划

分别是怎样运动的?你能想办

法表示这些运动吗?平移运动

这几种物体的运动有什么特

点。

指出:这些物体的运动都可以

看成是平移。

想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

哪些物体的运动方式也是平移学生回答

的呢?(行驶的汽车,输送带让学生寻找

上的物体)自己身边的

(2)完成平移后的“试一试”平移和旋转

的现象。进

把数学教材放在课桌面的左上学生活动移书

一步强化学

角。接着把它平移到课桌面的

生对这两种

右上角,在依次平移,到右下

运动现象的

角和左下角。

认识。是学

生感受到平

2.教学旋转。

移和旋转现

象在生活中

(1)展台出示教材第81页例

无处不在。

2三幅图。

加深了学生

提问:电风扇叶片飞机螺旋桨学生动手比划

对数学与生

和钟面上的指针分别是怎样运

这些运动,活息息相关

动的,你能用手势表示这些运

的认识。

动吗?

提问:这几种物体的运动有什学生根据自身

么特点?

指出:这些物体的运动都可以理解口答

看成是旋转。

想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

哪些物体的运动方式也是旋转

的?

(2)完成例2后的“试一试”。学生讨论交流,

拿出学具转盘,把指针从此向全班共同讨论。

A旋转到指向B,在旋转到指向

C或D。

3.比较一下平移和旋转这两种

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发言

教师小结:平移和旋转是常见

的物体运动,物体或图形在直

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

生方向上的变化,就可以看作

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

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

就可以看作是旋转现象。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81页“想想做学生交流,完成

做”第1题,让学生在小组里练习

交流,再指名回答。

2完成教材第82页“想想做做”

第2题,.学生思考,独立

提问:那些树叶能通过移动能

和绿树叶重合呢?完成

教师集体订正学生集体读题'

3.完成教材第82页“想想做按照教材要求

做”第3题,.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动手在练习本

并进行个别辅导。上进行平移。

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第82页“动手做”

指导学生照样子做一个风车比

学生比较旋转

较两次不同的折法,风车旋转

方向。

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两次折纸的方向不

同旋转的方向正好相反。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现象,

知道火车车厢、国旗和电梯的学生口答收获

运动是平移运动,电风扇叶片、

螺旋桨和钟面上的指针的运动

是旋转运动。

作业布置与设计:

课堂练习同步。

板书设计:

1、平移和旋转

火车车厢、国旗和电梯平移

电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面上的指针旋转

课后反思:

1.闪光点:

2.不足、遗漏点:

3.改进、提高点:

课题名称:轴对称图形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

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会辨别并能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进行正确判断。

理解并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执教人修改

一、游戏导入。设计意图。

游戏:春天到啦百花盛开,吸从趣味游戏

引了好多漂亮的蝴蝶,可是这入手,使学

些蝴蝶非常调皮,把自己半边学生找翅膀生对轴对称

翅膀,给藏了起来,你能找出这一现象有

他们的另一半翅膀吗?初步感受。

出示只有半边翅膀的蝴蝶,另

半边翅膀让学生选择。

二,互动新授

1认识轴对称图形

展台出示教材第83页例3

蝴蝶、天台、飞机等图片

观察这些物体,说说它们有学生小组讨论,

什么共同的特征。

通过看着、

回答预设:请小组代表发

折、比、说

(1)这些物体的两边完全相同

等一些列活

(2)这些物体两边的形状和大

动,使学生

小都一样。

(3)他们都是对称的学生动手操作,在丰富的活

,从107页剪下这些图片,折动中逐步认

一折,比一比,发现了什么?,把发现和同桌识轴对称图

小结: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交流,班交流。形的特征。

形是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轴对称图形)

2,创造轴对称图形。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轴对称

图形,想不想自己动手创造一学生回答

在动手操作

个轴对称图形的?

中逐步体验

教师演示并讲解例4,把一张

轴对称图形

纸对折,照样子画一画,剪一学生认真观察,

的基本特

剪。

动手剪轴对称征,使学生

有机会用不

剪出的松树是轴对称图形吗?图形

同的方式从

你们也能像老师这样,创造一

不同的角度

个轴对称图形吗?

体会轴对称

交流:欣赏作品图形的特

三巩固练习征。

1、完成教材第84页“想想做

做”第1题。

谈话:我们周围有很多漂亮的

轴对称图形(出示图形)

学生判断,说明理由,如果学

生判断有困难,把图形折一折,

加以验证

2、完成教材第84页想想做做

第2题。

谈话:在漂亮的图案中我们找

小组交流集体通过练习巩

到了轴对称图形。在这些字母

订正。

中你能找到轴对称图形吗?固认识轴对

3、教材第85页“想想做做”称图形

第3题。

猜一猜,下面的图案是从哪张

纸上剪下来的。学生活动,完成

学生找一找用线连一连,说说练习

你是怎样找到的啊。

4、完成教材第85页“想想做

做”第4、5题。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

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作业布置与设计:

课堂练习同步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画、剪松树、五角星、房子。

课后反思:

1.闪光点:

2.不足、遗漏点:

3.改进、提高点:

第七单元内容分数的初步认识

执笔教师:章艳兰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

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

能读、写简单的分数。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以

及同分母的两个分数的大小,探究并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并能与他

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用于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

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初步体会数的发展源于生活生产实际的需要,进而体会数学与日常生

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的应用价值。

单元内容分析:

分数是学生在学习整数之后,关于数的领域的一个新的知识。这一单元是今后学

习分数的起始点,为下一阶段全面的认识分数及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数基本

性质,分数大小比较,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学习奠定基础。主要内容有:认识几

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学会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方法。本单元还安排了数学实践活动“多彩的分数条”,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加

深对分数的认识。

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学习之前,学生对数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能够根据此前除法运算学

习,初步理解''将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

通过自己分一分、折一折、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从中获取新知识。

单元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

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

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

单元教学难点:能读、写简单的分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计划用5课时完成教学(总课时)

课题名称:认识几分之一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

其中的一份司以用几分之一表示,知道分数各部份的名称,能读、写分数。学会

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大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实物、折纸使学生直观上认识几分之一

2、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分数来源于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分数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

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几分之一。

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和圆形纸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执教人修改

一、情境导入从学生熟悉

的生活情境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出发,在学

吗?好,请看大频幕。小明和学生看图回答。生掌握平均

分的基础

小芳一块去旅游,(多媒体出上,创设问

示教材第87页例1情境图)同题情境,让

学生凭借日

学们仔细观察他们都带了些什常生活经验

么食品?(4个苹果,2瓶矿泉体会“一

水,1个蛋糕)如果把每种食半”这个结

果,为接下

品都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学生思考回答来的学习埋

得多少?问题。下伏笔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

人分得半个,半个该怎么表

示?这就需要学习一种新的

数。(板书:分数)

二、互动新授

1.分蛋糕感知二分之一。

提问:“半个”可以用什么数

来表示?学生交流。

小结:“半个”又叫做‘个。

2

教师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

学生自学,对于

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分数这个新朋这部分内容

写作(板书:)

1教学’的读

22

友,你还想知道2

谈话:L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写,以及它

2什么?

各部分的名

的新朋友一>分数。(板书学生自读教材,称,放手让

学生自己去

课题: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分数线、分

学习,自己

小明拿到这个蛋糕的,,那么

母、分子以及分去研究,做

2

一回新知识

小芳拿到这个蛋糕的多少呢?数的读和写。

的发现者,

1

(也是—)相对教师的

2

讲解而言,

他们更乐于

教师板书:分数线

2…分母授受

集体交流

2.操作认识二分之一。

(1)谈话:请大家拿出一张正

方形纸,先折一折,把它的工涂

2学生折纸,涂色

上颜色,再和同学交流。

表示他的

把一张纸平均折成2份,每份2

是它的L。

2

展台展示学生不同的折法。

(2)教师出示先准备的不是平

均分的正方形纸(其中一份写

±-),让学生讨论:这张纸

2

中的涂色部分用,表示对吗?

2学生讨论。

为什么?

师生共同明确:不对,因为这

张纸不是平均分。只有平均分

成2份,其中的一份才能称为

]_

~~O

2

3.认识几分之一。

(1)谈话:谁来猜一猜,分数

王国里除了还有哪些分

2学生口答

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你能折出一张纸的工吗?动手

4及时巩固练

试试看。学生动手操作习加深了学

(2)完成教材第88页“想想小组合作交流生对所学知

做做”第1题。识内容的理

展台展现第一题的4幅图学生独立思考解与掌握。

教师集体订正。完成

小结: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

份,每份就是他的几分之一。

4.初步学习比较分子是1的分

数大小。

谈话:老师有一个问题要请大

家猜一猜:!和L比,哪个大,

24

学生猜测

哪个小?

请同学拿出同样大小的圆纸

片,分别折出工和工,再涂上

24

颜色。比一比,来验证你们的

学生动手折出

猜想。工和,并涂色。

指出:涂色越多分数越大。24

同样的方法折出比较

824

和’的大小。

8

教师小结:分子是1的分数,

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89页“想想做做”

第2、3、4、5、6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口答

作业布置与设计:课堂练习同步

板书设计:1.认识几分之一

怎样表示“半个”:-: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2

读作:二分之一写作:-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