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 第8章_第1页
世界经济概论 第8章_第2页
世界经济概论 第8章_第3页
世界经济概论 第8章_第4页
世界经济概论 第8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经济概论第8章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分类(1)特惠关税区。对部分商品实行优惠关税。如东南亚国家联盟。(2)自由贸易区:商品在成员国之间完全自由流通。

如北美自由贸易区。(3)关税同盟:实行统一的贸易和关税政策,对内自由贸易,对外实行共同的贸易壁垒。如欧洲经济共同体。(4)共同市场:资本、技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如1993年后的欧盟。(5)经济货币同盟:统一的经济政策、发行统一货币,经济活动形成一个整体。如现在的欧盟。

区域经济合作类型及范围区域内取消关税对外采取一致的关税区域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区域内实行共同的经济政策设立超国家的机构自由贸易协定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的经济一体化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建立条件(1)各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上接(2)各成员国政治制度相近或相同(3)地理上接近(4)要有共同的经济利益

全球区域一体化组织共有186个

四.自由贸易协定(FTA)1.定义:为了增加国家间、地区间的相互贸易,促进贸易自由化而缔结的特惠贸易协定。2.类型:第一种:缔结FTA的国家间完全取消关税实现零关税,如欧盟第二种:逐渐降低关税,缓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方向努力如NAFTA3.FTA的长处第一、协商速度快第二、包含的范围广第三、可以同时促进第四、阶段性推进4.FTA的主要内容(1)取消区域内关税和非关税壁垒(2)原产地规则(3)服务贸易自由化(4)投资自由化(5)知识产权保护及竞争政策(6)环境、劳动及经济合作第二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

一、关税同盟理论(美国学者范纳和利普西)(一).关税同盟静态效应1、贸易创造效应:成员国间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新的贸易得以“创造”,促进贸易规模扩大的效应。2.贸易转向效应定义:由于成员国之间取消关税,贸易对象从区域外转向区域内,从而出现区域贸易替代外部贸易丙16甲30元乙20元丙甲乙3.贸易创造效应大于贸易转移效应

(1)成员国之间,原来的贸易壁垒较高(2)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贸易壁垒较低(3)成员国的数量较多(4)成员国之间,经济竞争性高于互补性(5)成员国之间,地理位置较近(6)成员国之间,原来的贸易往来较多(二).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

1.规模经济效应内部规模经济效益:各国对外贸易的增加,将带来生产规模的增加,生产成本降低。

外部经济规模效益:形成统一的区域市场,增加实现规模经济的机会,有利于推动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专业化的扩大。2.竞争效应形成统一的区域市场,市场竞争激烈→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公司改组和产业合理化→提高经济效率→推动经济发展。3.引进外资效应

第一、形成统一的区域市场→需求增加→刺激投资。第二、竞争的加剧→使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更新设备→推动技术和新产品开发→刺激投资。第三、为了避开关税壁垒→非成员国的直接投资增加。

4.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效应(1)取消关税货物的自由流动(2)资本的自由流动(3)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第三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一、欧洲联盟二、北美自由贸易区三、欧洲一、欧洲联盟1.“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1)建立的背景(2)“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1年4月德、意、荷、比、卢6国签署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条约的内容为在6国之间煤炭、钢铁、特种钢取消关税、商品数量限制和其他歧视性措置。2.欧共体的建立—欧洲共同体

1967年欧洲共同体1967年7月1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改称“欧洲共同体”(1)工业品关税同盟:1)取消成员国之间的关税2)禁止具有与关税同等效力的捐税3)取消数量限制4)禁止具有与数量限制同等效力的措施(2)共同的农业政策1)统一农产品价格2)共同的对外关税3)对进口农产品征收差价税4)农产品出口补贴5)促进农业生产和现代化6)改善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条件3.欧共体转为欧盟(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1993“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政治联盟:共同外交和安全经济联盟:共同的产业结构政策共同的区域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货币联盟:4、欧盟东扩(2004年5月1日起)

年度 加入会员国1958年 西德、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1973年 英国、爱尔兰、丹麦1981年 希腊1986年 西班牙、葡萄牙1995年 瑞士、芬兰、奥地利2004年5月 东欧10个国家(人口4.5亿)(2)欧盟东扩的动机

——圆欧洲之梦——进一步扩大欧盟的经济势力——东欧国家回归欧洲的愿望——对西方文化的认同——寻求安全保护(3)欧盟东扩对欧盟经济的影响

——新老成员间的经济互补效应

(1)扩大了消费市场、重要的原料产地和来源(2)新成员从欧盟获得农业补贴和地区发展援助资金,发展交通、通讯设施,(3)外资进入扩大二、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1、组建:(1)1988年7月2日签署了—《美加自由贸易协定》1989年1月1日生效。(2)1992年12月17日美、加、墨三国签署三边自由贸易协定—《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正式建立。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1)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2)三国地理位置上的接近(3)经济上的互补性(4)墨西哥的经济改革与开放创造了条件2.形成的原因3.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主要内容:

(1)“原产地规则”(2)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3)投资上实行国民待遇(4)农产品的自由流通(5)金融和服务业上的国民待遇4.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特点同其他经济集团的比较(1)成员国之间经济上有很大的互补性(2)对外开放性更大(3)外扩性更大(4)组织形态上的松散

NAFTA将给三国带来利益墨西哥:更多地获得美、加的投资和新技术;改造工业结构;创造就业机会;开辟新的市场;解决长期以来债台高筑的问题。

加拿大:有效地防止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巩固和扩大其美国市场;开发墨西哥市场;美国:利用墨西哥的廉价劳动力和丰富资源;对墨投资可使产品成本降低;美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南移;加速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提高产品的综合竞争能力;有助于缓解墨西哥非法移民涌入问题;

推动南北美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NAFTA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失业问题和贫富差距问题上。(1)失业问题:美国:大量工厂迁移到墨西哥导致国内失业增加,加剧了美国就业压力。(2)贫富差距拉大:墨西哥:美、加对墨西哥投资的增加,在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大大压低了墨西哥的工资水平。墨西哥的贫困率:就从1984~1994年的平均34%上升到了1999年的60%。墨西哥的部分中小企业和小农场因经不起美、加商品的竞争而濒于破产。三.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1.亚太地区的界定:狭义:指临近太平洋的亚洲地区,主要指东亚地区。广义:指环太平洋周边地域。2.APEC的发展过程(1)60—80年代民间讨论阶段(2)半官方协商阶段(1980—1989年)(3)官方协商和协调阶段(1989年后)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1989年11月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在堪培拉举行首次会议,讨论亚太各国间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问题,它每年举行经贸部长级会议和非正式首脑会议来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到1998年有21个成员国.3.亚太经济合作的特点

(1)参与国的广泛性和差异性(2)功能性的联合(3)开放性(4)多层次交叉的合作体系(二)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1、成立:1967年由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文莱、菲律宾等6个国家为谋求地区的经济合作而成立,到1999年发展成10个国家。2.东盟成立背景:3.东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1)分阶段降低关税,2003年建立自由贸易区;(2)增长三角:新、柔、廖三角: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廖内群岛之间的三角地区建立跨国经济合作区—次区域经济圈。

4.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制约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的差异(2)经济体制方面的矛盾(3)区域内贸易水平接近(4)社会制度宗教文化的差异(5)领土问题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签署: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10国正式签署2.步骤:从2005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正常产品的降税,到2010年,中国与东盟老成员建成自由贸易区,东盟新成员到2015年建成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协议内容第一、货物贸易自由化。第二、服务贸易自由化。第三、区内投资安排及便利化措施。第四、多层次全面性的合作。第五、对东盟新成员制定了灵活措施。第六、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以及标准规则,保证框架协议的有效实施。3.签署背景:(1)中国加入WTO后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原材料(2)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长期形成的睦邻友好关系。(3)产业结构、发展阶段上的高度互补性。第四节经济全球化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其动因(一)涵义和内容1.涵义:指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相互融合日益紧密逐渐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包括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三个阶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与规范化的过程。2.内容: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科技、信息的国际化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二经济全球化的成因1.科技革命的发展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3.跨国公司的大发展4.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三.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联系

1.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必经过程(1)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过渡阶段(2)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发展提供范例模式2.两者相互促进和矛盾(1)促进作用:表现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内部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将促进全球生产和资本一体化(2)相互矛盾: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某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