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_第1页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_第2页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_第3页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_第4页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1904年,霍尔出版《青少年:他的心理学及其与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学的关系》(共两卷),标志着青少年心理学的诞生。称为“青少年心理学之父”。第2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一节生物学取向的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一、霍尔的复演说(一)基本观点个体的发展只不过是人类种族进化的复演过程。“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婴幼儿期(出生到4岁):复演人到动物的进化阶段。儿童期(4-8):复演古代人类从事渔猎的阶段。少年期(8-12岁):复演人类从蒙昧向文明过渡的农耕时代。青少年期(12-25岁):复演两千年前人类历史所处的过渡阶段。第3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观点青少年正处于一个“疾风怒涛”(sturmanddrang)、充满了内部和外部冲突的时期精力旺盛—软弱无力快乐—痛苦自我感争强—怀疑感自私—利他保守—激进聪明—愚笨第4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对该理论的评价开启了青少年心理学研究的先河,有其独特的贡献。霍尔把个体发展史和种系发展史完全等同起来,从而引向了遗传决定论显然是错误的。

第5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格赛尔的成熟论(一)基本观点儿童身心发展变化是受基因控制的,他把这种通过基因来控制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maturation)。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学习本身并不能促进发展。经典的双生子爬梯研究第6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7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观点年龄是生物变化的一个相当精确的指标,是发展的准确界标。11岁:开始出现生理变化,并引起心理变化喜怒无常、冲动、易怒、热情、违拗性(消极主义)、与兄弟姐妹争吵和反抗父母。12岁:许多在11岁时具有的骚动已消失,变得更有理智和容忍、积极、爱交往和社交、热心、好活动、独立于父母,更多地受到同龄人的影响。注意外貌,爱穿流行的服装,敌视异性的现象逐渐消失。13岁:变得是内省的、反省的,对批评很敏感,自我意识较强,更加批评父母。身体变得很有姿态,动作协调。好发表意见,富有面部表情。由于不能自我接受而心情变化大,有几个接近的朋友。14岁:由于精力充沛,自我确信,有社交能力而变得较外倾。关心自己和别人的个性,选择朋友以兴趣和个性特征为基础,常常以英雄为榜样。15岁:有大量的个别差异,较难描述。独立性提高,喜欢自治。增加了紧张情绪和与父母、同学的冲突,并可能导致防卫、有行为问题或犯罪。有些成熟的倾向,开始具有自我控制的能力。16:岁:具有成年前期的模式:自我意识强,更加独立,有自信心,有更平衡和完整的个性,更能自我控制,更多地想到未来。是欢乐的,注重友谊的,有成果的,与人协调的。开始在浪漫主义的基础上与异性交朋友。

第8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对该理论的评价从有机体内部出发,提出了发展的成熟论,认识到生理成熟对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片面强调生物因素比如年龄的作用而抹煞了个别差异和环境教育在青少年心理发展中的影响显然是不正确的,或者说是不完善的。第9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二节社会发生或学习取向的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一、行为主义理论(一)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否认遗传的作用华生认为行为发生的公式是刺激-反应。机体构造上的遗传不能导致机能上的遗传,而决定于其所处的环境。以控制行为作为研究的目的,而遗传不能控制。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第10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理论尽可能考虑遗传和环境的作用在个体发展上持一种无阶段的观点反对生物学派将发展的原因归为内在成熟第11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戴维斯的社会文化理论社会行为准则、文化期望、社会或文化仪式、群体压力、技术等因素是理解青少年行为的关键。代沟(generationgap)不同代间成长环境不同青少年达到生理顶峰、拥有超人能量,父母却开始时尚体能,为避免代际间的竞争,由成人支配的社会限制了青少年的大量自由,造成冲突青少年处在理想主义和幻想阶段,渴求变革,而父母则变得更加保守和务实,希望稳定,导致了相互交流上的障碍。第12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阿尔伯特·班杜拉(1925-)是社会学习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在社会科学方面的学识跨越许多领域,被誉为“现代的多面手”。1980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

既反对人是内在力量所驱使的理论,也反对人由环境决定的理论。行为是由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第13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learning),也称替代学习(vicariouslearning),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习得复杂行为的过程。观察学习并不一定具有外显的反应。观察学习不依赖于直接强化。观察学习包含着重要的认知过程,认知因素在观察学习中起到重要作用。第14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观点强调榜样在青少年行为形成中的作用现实生活中的人也即观察中的人电影、电视中的人物形象符号模型人的行为不仅仅由直接经验和观察到的外部奖惩所决定,它们还会接受自我奖惩的调节。强调替代性强化的作用反对青少年期是“疾风怒涛”的说法第15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对该理论的评价从人的社会化角度研究学习问题,指出观察学习、强化、自我调节在青少年心理和行为发展上的重要性,从而使其学习理论更加贴近儿童青少年真实的学习过程。人的行为变化,是人的行为与环境相互决定的结果,相互决定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学习的特点,也为我们科学地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及个性的形成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参考。并没有把认知因素放在应有的位置上。第16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勒温的生活空间理论库尔特.勒温(KurtLewin,1890-1947)德裔美国心理学家,拓朴心理学的创始人,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先驱,格式塔心理学的后期代表人,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第17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基本观点行为的研究必须考虑到个体和环境两者的状态,用一个能包含两者的概念来表示某一时刻影响行为的各种事实的总体。生活空间个体(person)环境(environment)B=f(BE)第18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勒温的生活空间示例第19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观点青少年的心理生活空间正处于混乱状态。青少年时期是处于生活空间分化速度相对较快,分化程度相对较大的时期。“边缘人”。新生儿的生活空间是相对未分化的,儿童在发展期出现的最重要的心理过程就是生活空间各个方面的不断分化。第20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对该理论的评价坚持心理学是个人与心理场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具有积极意义。承认个人在青少年心理研究中的作用,但其片面强调了环境也就是生活空间的决定性作用,因此,该理论从整体来看还是注重社会发生的。

强调个体所选择的环境,并不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这就将青少年从社会、历史分离出来,从而难以真正把握其心理发展的实质。第21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五、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LevVygotsky,1896-1934),前苏联心理学家,“文化-历史”理论的创始人。维果斯基对人的高级心理机能进行了研究,明确提出研究意识问题对科学心理学的重大意义。1978年,维果斯基的著作《社会中的心理学》英译本出版。被誉为“心理学界的莫扎特”。第22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基本观点1.社会文化历史理论说明了人类心理本质上与动物不同的那些高级的心理活动。低级心理机能,指感觉、知觉、不随意注意、形象记忆、情绪、直观的动作思维等。低级的心理机能是消极适应自然的心理形式,是种系发展的产物,是自然发展的产物,因而它都受生物学的规律所支配。高级心理机能,就是指观察、随意注意、词的逻辑记忆、抽象思维、高级情感等。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受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这两种不同的心理机能却是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的。对于一个具体的儿童来说,个体心理的发展既包括种系发展的成分,也包括社会历史发展的成分。第23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心理的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所制约。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这一中介环节,使其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高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第24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阐述了教学与发展,特别是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儿童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与在成人指导和与同伴合作下完成任务的能力之间的距离。学习的最佳期限的问题

“对一切教育和教养过程而言,最重要的恰恰是那些处在成熟阶段但还未成熟到教学时机的过程。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社会环境是教育过程的真正杠杆“教育过程乃是三方面积极的积极过,即学生积极、教师积极以及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的环境的积极”。第25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分析智力形成的过程,提出了外部动作内化为智力活动的理论高级的社会历史的心理活动形式,首先是作为外部的活动而形成,以后才“内化”,转化为在头脑中“默默地”进行的内部活动。第26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评价开创了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心理学理论体系。在心理学史上,维果斯基是第一个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建立比较完整的心理学体系并获得学术界公认的人。维果斯基关于教学与发展关系的主要观点“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教学成为儿童发展的源泉,集中体现了他的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观。过于强调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对立。忽视了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的研究。第27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三节心理动力或发生取向的青少年发展理论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第28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基本观点1、强调早期经验认为未来发展正常与否,5岁前具有决定意义。2、强调无意识作用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潜意识)。3、强调本能、特别是性本能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第29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人格的“三我”结构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第30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31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人格发展理论--性欲阶段理论

口腔期(0-1)口腔活动自我的形成肛门期(2-3)肛门排泄排泄习惯上的冲突性器期(3-6)显露性器恋母/父情结自恋期潜伏期(6-11)暂时潜伏自我超我大发展生殖期(11-)性成熟恋爱结婚第32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评价1、优点①弗洛伊德注意到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矛盾;②揭示了心理发展中无意识的作用;③重视早期经验。2、缺点①把心理发展看作是心理性欲推动的结果;②认为先前经验完全决定着以后的发展;③理论建立在精神病人之上,能否推广。第33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EricErikson(1902-1994)1950年发表他最重要的著作《儿童期与社会》,描绘了有关人生的八个阶段。第34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基本观点1、既强调生物学的影响,同时也强调文化、社会因素;

2、强调自我的主导和整合作用;

3、每个人的成长都体验着一定顺序的生物、心理和社会事件,所以人格发展也是按一定的成熟程度分阶段向前发展,发展中存在危机。第35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人格发展的八阶段一个从出生到死亡,人格的发展经历了相互连续的八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种确定的危机为其特征。一个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会增大下一阶段危机解决的可能性,而如果危机不能解决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或情绪障碍。第36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年龄阶段特定危机对待危机的不同品质积极解决消极解决出生至1岁信任——不信任BasicTrustvsBasicMistrust

安全感

恐惧1岁至3岁自主——羞怯AutonomyvsShame&Doubt

自我控制

自我怀疑3岁至6岁主动——内疚InitiativevsGuilt

自信

无价值观6岁至12岁勤奋——自卑IndustryvsInferiority

能力和智慧

缺乏能力感青年期12-18岁同一性——角色混乱IdentityvsRoleConfusion

自我认同

不确定感成年早期18-30岁亲密——孤独IntimacyvsIsolation

亲近他人

泛爱(滥爱)过分自我专注成年中期30-60岁繁殖——停滞GenerativityvsStagnation

关心他人

自私自利沉溺于自身之中成年晚期60岁以后完善感——失望感EgoIntegrityvsDespair

满足感

失望第37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第38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当代国际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卢梭研究所所长,曾任第14届国际心联主席,发生认识论创始人。日内瓦学派:皮亚杰及其同事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特别是儿童思维和智力发展闻名于世,因其活动多在日内瓦大学,故称其为日内瓦学派。第39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特点:主要使用临床谈话法,综合运用生物学、哲学、逻辑学和数学等多学科知识。第40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基本观点1.内外因相互作用论认为心理发展是心理或行为图式(内因)在环境(外因)影响下不断通过同化、顺应,而达到平衡,产生新图式的过程。心理图式由低级向高级不断产生和更替,个体心理也就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第41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四个重要的概念①图式(Schemes):主体已有的心理机能结构。②同化(assimilation):当外部刺激作用于主体时,外部刺激或材料被处理、改变,结合到主体结构中去的过程。③顺应(accommodation):内部图式通过改变以适应外部现实的过程。④平衡化(equilibration):主体和客体间、机体和外界间、同化和顺应机能间不断由不平衡趋于平衡的过程,从而保证了儿童与环境间有效的相互作用。第42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刺激-反应关系刺激-反应关系是一种受制于主体的同化过程:S→(AT)→R外界刺激经主体认知结构(T)的同化(A)后才产生反应第43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对影响因素的看法1、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2、自然经验:指个体对物体发生动作和练习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包括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

3、社会经验:社会上的相互作用和社会传递。

4、平衡化第44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认知发展的阶段a、划分的依据:稳定的认知结构(图式)b、心理运算:一种能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第45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感知动作阶段(sensori-motorstage,0-1.5/2岁)①图式:感知-动作图式②特点:儿童只能通过感官以及动作去认知客体,没有表象与思维,动作带有智慧的特点,但没有运算的性质③实验:客体永存性第46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实验:客体永存性第47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2、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stage,1.5/2-6/7岁)

①图式:表象图式②特点:a、出现了符号功能(象征性功能):语言、延迟模仿、游戏、绘画、心理表象b、没有可逆运算、没有守恒概念c、认知不能摆脱感知经验③实验:守恒实验:数量、质量、长度、面积、液体容积自我中心实验第48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守恒实验:数量、质量、长度、面积、液体容积

第49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自我中心思维:三山实验第50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补充:后来的发展观点采择能力(Role-taking):个体能够认识到对于同一事件或事物别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并能试图站在他人立场去看待问题的能力。心理理论(Theory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