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贾平凹商州散文的地域特色及作者思想的深刻性_第1页
论文:贾平凹商州散文的地域特色及作者思想的深刻性_第2页
论文:贾平凹商州散文的地域特色及作者思想的深刻性_第3页
论文:贾平凹商州散文的地域特色及作者思想的深刻性_第4页
论文:贾平凹商州散文的地域特色及作者思想的深刻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贾平凹商州散文的地域特色及作者思想的深刻性摘要:贾平凹对故乡商州有着深切的思恋之情,其系列散文《商州三录》以冷静的笔触描写故乡的人事,为我们展示了商州这块古老而厚重的土地上那独特的地理风貌及人情世俗,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同时,贾平凹表露出对故乡既赞誉又焦虑的复杂感情,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国民性格和民族文化的深刻反思与批判,也表现了他思想的深刻性。贾平凹商州系列散文以浓郁的地域特色与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其散文创作转型的代表之作,也是其民俗文化散文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关键词:贾平凹商州散文地域特色思想深刻性ThezonecharacteristicsofJiaPingao’ShangzhouproseandtheauthorthoughtprofundityAbstract:JiaPingaohassincerelytothehometownbusinessstatethinksoffondlythesentiment,itsbusinessstateseriesprose"BusinessStateThreeRecords"describethehometownbythecalmbrushworkthehumanaffairs,haddemonstratedforusbusinessstatethisancientandonsincerelandthatuniquegeographystyleandhumansentimentcommoncustom,hastherichzonecharacteristic.Atthesametime,JiaPingaorevealshimtothehometownboththepraiseandtheanxiouscomplexsentiment,fromthisaswellasinitiatestothenationaldispositionandnationalcultureprofoundreconsideringandthecritique,hasdisplayedhisthoughtprofundity.JiaPingaodiscussesthestateseriesproseworkrepresentativewhichbecomesitsprosecreationreformingbytherichzonecharacteristicandtheprofoundthoughtprofundity,alsoisitsfolkcustomcultureprosecreationmovestowardsthematuresymbol,hastheveryhighartisticvalue,isworthusstudyingthoroughly.Keyword:JiaPingao;proseaboutShangzhou;thezonecharacteristics;thethoughtprofundity贾平凹不仅是一位多产的小说家,亦是一位多产的散文家。他的散文于浑厚中见精妙,朴拙中存灵气,清新灵秀,飘逸自然,在新时期散文园地中独树一帜。散文家贾平凹大有超越小说家贾平凹的趋势,其作品“商州三录”被认为是贾平凹风俗文化散文创作的典型和高峰的标志,很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一、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贾平凹是一位对客观自然景物,特别是对故乡商州山川景物十分钟情、痴迷,并且悟性极强的散文家。故乡商州的山水景物对他的创作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贾平凹曾经说过:“对于商州的山川地貌,地理风情我是比较注意的,它是构成我的作品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一个地区的文学,山水的作用是很大的。”[1]的确,在商州生活十九年的贾平凹,对故乡的一山一水都格外熟悉,对家乡父老的悲欢苦乐了如指掌,对商州的整个文化氛围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就在他创作取得一定成就时,他依然频频掉回头,一次又一次把商州当成一本容量丰富的大书来读。他曾“一个县一个县地游走,每到一县,先翻县志,了解历史、地理,然后熟人找熟人,层层找下去,随着这些在下面跑着的人到某某乡村、人家有意无意地了解和获得了许许多多的人和事”。[2]正是这浓郁的商州地域文化的熏陶,成就了贾平凹民俗散文的颠峰之作——《商州三录》。在贾平凹的民俗散文中,写商州的约占了一半,这其中以“商州三录”——《商州初录》、《商州又录》、《商州再录》影响为最大。商州系列散文立足于商州地区的风土人情,从商州的地理风貌写到历史沿革,从商州的人情世态写到商州的风俗习惯,以朴实的笔致细腻描写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那独特风俗习惯,为我们揭开了商州这片古老土的神秘面纱,让“外边人多少懂得这块地方,以公正而平静的眼光看待这个地方”。[3]贾平凹对商州地理人文的深刻反映,对商州山水的精确描写,对商州人民人情性格的真诚赞美,使得他的商州系列散文具有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原始自然的山水之美地域性,是一方民众的生活习惯在空间上所显示出的地理特征或乡土特征,它是构成散文地域色彩和文化特色的重要源头。贾平凹商州散文的地域性,首先表现在对商州自然山水、气候物产之美的书写上。商州,旧称商洛地区,处于关中和陕南交界处的秦岭南麓。秦岭是中国南北地理位置的分界线,是南北两大自然气候的过渡区,商州正处在这个地域交叉地带上。它四面环山,偏僻闭塞,交通不便,又处于南北分界处,历来为政治、军事的重要据点。早在战国时期,秦、楚、西周便在这里展开拉锯战,后来秦国采用商鞅新法,国力大增,破楚掠地,这里成为商鞅的封地,故取名商州。商州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该地区经济的封闭与落后,而交通的不便,信息的闭塞,导致外界人对商州知之甚少,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地处深山的商州必定是贫困的、落后的,故而就有了商州乃穷山恶水之地的误传。商州似乎已成为一个被世人遗弃的孤儿,默默地躲在角落苦苦挣扎。然而,生于斯长于斯的贾平凹却以本土人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商州山水的真实面貌。他在抒写这一偏远山区的种种不便时,更多的却是以发现美的眼光表现其自然风光之美,把那种未经人为破坏的原生态环境呈现于读者眼前,使人为之精神大振。贾平凹笔下的商州虽然偏僻、贫瘠,却充满原始野味之美,犹如世外桃源般令人神往。在《商州初录.引言》中,贾平凹对商州做了较为全面的描述。他如此描写美妙的山村图景:“那里是绝好的国家自然公园,土里长树,石上也长树,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有山洼,就有人家,白云在村头停住,……屋后是扶疏的青竹,门前是妖妖的山桃……拾级而下,便有溪有流,遇石翻雪浪,这块当年商鞅变法的“特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偏僻、封闭,历史文化“遗留”下来的民情风俗的确保存得比较好。去过商州的游人,亦“不得不对商州的大量遗属保守在民间口语中的上古语言,对有着山大王和隐士的遗传基因所形成的人民的性情,对秦头楚尾的地理环境而影响的秀中有骨,雄中有韵的乡土风俗叹为观止。”[8]商州独特的风俗习惯是浓郁的秦汉文化在商山地区的历史遗留,它对贾平凹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商州系列散文是贾平凹以一颗赤子之心送给故乡的一分礼物,更是故乡的慷慨馈赠。二、作者思想的深刻性贾平凹的风俗文化散文并不在于单纯地描绘地域风情,其深层内涵在于对国民性格、民族文化的深刻反思和批判。作为一位从乡村走向城市的作家,贾平凹对故乡商州的感情是复杂的、矛盾的,往往于无限热爱、赞誉之中流露出些许憎恶之情。商州系列散文即表现出他处于二元状态的矛盾情感。一方面是对养育自己的乡土的包容、热爱、依恋,另一方面在理性及现代都市文明的显明对比下,又使他对乡村生活中的保守、落后、愚昧及丑恶感到忧虑和痛心。这就使他的创作一方面表现为对故乡人情风貌的朴实、淳厚、洁净品质的不断发现和赞美,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对故乡生活落后面的委婉批判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国民性格和民族文化的深刻反思,体现出其创作思想的矛盾性和深刻性。或许是爱之深恨之切吧,商州及生活在这里的商州人在贾平凹的眼中既可爱又可恨,既高尚又卑劣。在商州散文中,贾平凹一方面极力赞美“山里人”的纯朴、善良、憨厚。如屠夫刘川海的耿直,摸鱼捉虾人的痴憨;采药老者治病救人分文不取的善良;年轻寡妇的仁善经营与仁义行为;莽岭山人的热情、厚道等等。在商州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人心是那样古朴,风俗是那样淳厚,古老的传统道德以其巨大的力量左右着人们的生活和行为。然而,这里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却又是如此的落后、封闭,新旧文化的冲突和矛盾明显地存在着,生活中的沉重和丑恶随处可见。贾平凹在极尽赞美之词的同时也以冷静的笔触为读者揭示商山人丑恶、卑劣的另一面。譬如:刘川海看不得现代青年谈恋爱的保守、愚昧;《一对情人》中的老父亲为了索要财礼而不准女儿与恋人接触的落后、封建;《小白菜》中的优秀民间艺人小白菜,在艺术取得相当大成就时,想洁身自好却遭流言、受污蔑,被打击迫害,直至“文革”中被折磨而死的悲剧;《《金洞》中被狼叼去的孩子回到人群中却不被理解而凄惨死去……这些事件反映出山民们愚昧、自私、冷漠的那一面,这与其善良、憨厚的天性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正是这可爱与可恨的交织,高尚与卑劣的融合才造就了实实在在的“商山人”形象。贾平凹作为一位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以其敏锐的眼光洞察家乡的人事,并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对其做出公正的评述和深刻的反思。在他对故乡狂热的赞美、依恋中,我们依旧能发现其冷峻的批判意识。贾平凹的商州散文正是以商州人事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几千年农耕文明影响下农民的生存状态及精神流变,并以此上升为对国民性格及民族文化的反思和批判。在商州这块信息相对闭塞,与现代城市文明相比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相对低下的山区地带,人们更多地崇尚传统文化所营造的小农经济的理想社会模式,宁肯守着“洋芋糊汤疙瘩火”,过安贫乐道的生活。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圈阻碍了他们的视野,使之不自觉地形成了沉静、内视、保守的性格。他们对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显得异常平静冷漠,不为所动,安于现状,不求创新。典型的代表如《商州又录.三》中描绘的乡村冬景图:初冬,柴门紧掩,女人把磨搬上热腾腾的炕,盘腿正坐,两块圆圆的磨盘就动起来。女人边摇磨,边摇着吊在竹筐里的娃娃,娃娃睡了,女人也倦了,磨子缓缓地、单调地转动着。窗外,男人在山头上犁地,犁沟全是从外向里转,转得像指印的斗纹,五个山头就是一个手掌。男人在地里转圈圈,女人在炕上转圈圈。春夏秋冬,年复一年,生命就这样地逐渐消耗了……封闭的生活环境,落后的物质条件,很自然地使商州人的思维模式和性格都带上褊狭、封闭、滞重的特征与历史的惰性。贾平凹对这样的生活情景和“国民性格”的刻画,已超出了地域性的限制,他从一个个商州山民身上看到了千千万万中国底层农民的缩影。长期处于底层的广大农民,在“苦焦”的生活磨砺下,他们不再相信人自身的力量,转而信天由命,他们想的不是要征服自然,而更多的是人将如何适应自然,将一切灾难都归为天意。这与道家的“无为”思想不谋而合,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思想桎梏。贾平凹在散文中试图以现代理性的深刻解剖,冷峻揭示出由于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和环境闭塞而造成的商州文化的“冻结”及人们身上潜在的历史因袭的重负,从而引发对国民惰性的反省和深思。贾平凹商州散文在剖析商州文化及人性人情时,还注意到了时代生活变革大潮给人们思想观念、气质和民俗带来的流变和新的气息。他能够站在现代意识的立场上,对变化着的商州进行理性的审视,既表现商州传统文化对现代化变革的制约,又反映现代文明对古老商州的冲击,体现出其思想的深刻性。譬如:龙驹寨中写龙驹寨人紧跟时代步伐,“西安街头出现什么风气,龙驹寨很快也就出现什么风气”;写年轻人追逐时髦,写他们也学会谋算赚城里人的钱;黑龙口中,作者写原先当队长的“瘦个人”的落伍,他不求进取贪图小利而被周围人耻笑;更写改革开放以后,山里人逐渐萌发的商品经济意识和小贩们经商的场面;木碗世家里的黄老汉儿子不遵父训,放弃木碗手艺,顺应时代潮流,不失时机改弦易辙,养猪、养羊、养鸡,尔后又搞运输,一个劲儿“折腾”,终于发家致富,并且在致富后,他又极有远见地花几万元为乡村小学修建新的校舍等。显然,贾平凹笔下的龙驹寨青年,黑龙口小商贩,以及黄老汉儿子等人物的行为,恰好反映出变革时期中国新一代农民的觉醒和前进的脚步,他们背负着传统文化向新时代迈进的历史重任。贾平凹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以独特的视角关照故乡商州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探索新时期农民在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撞击下心理及精神的转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散文以游子的身份毫不掩饰地抒写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衷情,并以平实的笔调对故乡商州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透视与描绘,从而“再现一种社会和精神的活的过程”,反映商州山民的生息繁衍与追求,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在商州系列散文中,贾平凹站在本土人的立场上以冷静的笔触来抒写故乡的人事,让笔下的人物和故事用自身的魅力来感染读者,更为客观地为我们揭开了商州神秘的面纱,使商州人深刻地反省自己,也使外界人能更公正地看待商州人,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贾平凹的商州散文以深刻的思想内涵摆脱了初期散文创作的“小家子气”,使其民俗文化散文创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