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云南省玉溪市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云南省玉溪市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云南省玉溪市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云南省玉溪市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云南省玉溪市三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题号一二总分得分分卷I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1.相传炎帝“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这里的“耒耜”是指()A.生产工具B.作战武器C.生活用具D.祭祀礼器2.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3.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和私田,都要按亩收税,其直接目的是()A.增加国君的收入B.承认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C.确立封建制度D.满足新兴地主的政治要求4.清代学者包世臣在《郡县农政》一书中说:“凡治稻皆宜精,虽地宽之处,广种薄收者多耗本……可举代田之法,每田一区,分三分,每岁更代,收成过漫种不治者。”“代田之法”最早出现于()A.西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西汉时期D.明清时期5.“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日殴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主要表明()A.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B.自然经济受到了明显冲击C.重农抑商的观念有所淡化D.社会生产中出现雇佣关系6.我国古代冶铁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南北朝时期,我国冶铁技术取得的最主要成就是()A.高炉冶铁B.炒钢技术C.灌钢法D.水力鼓风冶铁7.位于山东聊城的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商人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唱戏酬神的活动场所,为商人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根据所学判断山陕会馆最早建于()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8.“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下列说法,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优化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的最为明智选择C.“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维护农耕文明的必然选择9.有的朝代出现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分离的现象,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谈到某个朝代的后期“立国于西北而植根于东南”。这个朝代可能是()A.西汉B.唐代C.北宋D.明代10.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但主要分布在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这在客观上反映出()A.上述地方地理位置优越B.清政府大力扶植沿海企业C.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作用D.受西方入侵最早,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较深11.历史学家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这表明()A.国家实行了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B.国民经济均衡发展C.国家优先发展工业D.经济增长方式变革12.“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3.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A.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B.人民公社期间国家更注重对农村的经济投入C.“大跃进”运动客观上促进了农村的水利建设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13.歌曲《走进新时代》唱到:“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的重要会议是()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中共八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14.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说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增强国有企业活力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发展非公有制经济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5.据江苏省统计局权威数据统计:江苏对外贸易从1974年出口77亿美元起步,到1996年出口超l00亿美元,用了近23年;从出口超l00亿美元,到2000年出口超200亿美元,用了4年时间。江苏外贸出口4年就达到第二个百亿美元的主要原因是()A.南通等沿海港口城市开放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推行C.浦东开放带来的辐射效应D.中国加入WTO促进经济发展16.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设立了特区。特区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特区”,如深圳、厦门、珠海、汕头等;一类是“特别行政区”,如香港、澳门。这两类特区的共同点是()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17.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陆开始流行港台歌曲,九十年代风靡大陆的是港台影视剧,现今的新世纪就是港台明星直接来大陆拍戏。这些变化反映的实质是()A.大陆的文化需求决定港台流行娱乐市场B.港台文艺引领大陆流行风潮C.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交融D.大陆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18.下列某城市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同时又是改革开放后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该城市是()A.上海B.厦门C.广州D.深圳19.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生平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A.服饰的西化B.洋货倾销中国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20.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的重大意义是()A.首次打破了列强对中国运输业的垄断局面B.标志着中国实际意义上的第一条铁路的诞生C.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D.中国政府完全收回了铁路修筑权21.中国中央电视台是国际上知名的电视台,它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开播于()A.1949年B.1958年C.1978年D.1988年22.由于立场观点的不同,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解释或评价往往会有差异,甚至截然相反。如对哥伦布远航美洲就有不同的解释和评价。下列哪一种说法最能体现欧洲殖民主义者的立场()A.发现了“新大陆”B.开辟了“新航路”C.证实了“地圆说D.找到了“无主地”23.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其中“转变”的含义是()A.东方从属于西方格局的形成B.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民族主义萌发24.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框架的整体世界基本形成,世界联系密不可分。这对世界发展的积极作用不包括()A.世界动植物物种的广泛交流B.引发了列强重新分割世界的激烈斗争C.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性变革D.东西方交流引起程度不同的文化碰撞25.“工业生产正在达到非常巨大的规模,以致公司无法筹集到必需的资金。……这时,银行通过提供由大批储户和投资者的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这些金融需求。”这种情况开始出现于()A.1500年前后B.17世纪末18世纪初C.19世纪中期D.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卷II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94年,国有企业张裕公司进行了企业制度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7年,“张裕集团”挟品牌优势,成功发行8800万(B)股,成为国内同行业中首家上市公司……近年来,张裕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骄人业绩。材料二1978年、2002年我国工业总产值的构成成分及其所占比例材料三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请完成:材料一反映了张裕公司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的背景。(5分)(2)依据材料二简要指出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5分)(3)结合材料三以及所学历史知识,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8分)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荷兰东印度公司大事年表1602年,荷兰14家公司合并为一家联合公司——东印度公司。议会授权公司在东起好望角,西至美洲南端麦哲伦海峡之间具有贸易垄断权。1611年,一些股东在阿姆斯特丹交易东印度公司的股票,形成了世界第一个股票市场。1621年,因班达岛居民将豆蔻(一种香料)卖给了非荷兰籍商人,东印度公司将岛上居民杀戮殆尽。1624年,入侵台湾,并开始垄断马尼拉与中国间的贸易。公司转运贸易包括荷兰的金属、巴达维亚的香料、中国的丝织品。1669年,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私人公司,拥有超过150艘商船、40艘战舰。公司为股东带来了高达40%的投资收益率。1670年,公司开始将亚洲的棉布卖到美洲,换取当地的贵金属。1690年,公司在亚洲的财务开始转盈为亏,这一情况从此再也没有改变过。1799年,公司解散。依据材料归纳荷兰东印度公司对近代历史所产生的影响,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公司衰亡的外部原因。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冯天瑜《中华文化史》材料二20世纪初,对于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时髦”。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理想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王文泉主编《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根据两则材料,概括清末民初时社会观念的变化。(10分)(2)两则材料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习俗的新气象,比较其形成的不同原因。(10分)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教民农作”可判断,“耒耜”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工具。2.【答案】A【解析】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到了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3.【答案】A【解析】鲁国的税制改革是为了满足国君增加收入的要求而进行的,在客观上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4.【答案】C【解析】该题考查知识记忆能力。西周时期尚未出现代田法,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尚未出现代田法,故B项错误;代田法是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故C项正确;明清时期晚于西汉,与题干“最早出现”的要求不符合,故D项错误。5.【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乡村纺织……所出布匹,日以万计”可知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能体现自然经济的衰落表现,而且是以织助耕,不能体现自然经济受到明显冲击,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商业和农业关系的叙述,故C项错误;虽然布匹产量较大,但是材料中没有体现雇佣关系,故D项错误6.【答案】C【解析】高炉冶铁和炒钢技术出现于两汉时期,故A、B项错误;灌钢法出现于南北朝,故C项正确;水力鼓风冶铁出现于东汉,故D项错误。7.【答案】D【解析】题中“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商人”,揭示当时已经形成了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而商帮形成于明清时期。8.【答案】D【解析】“重农抑商”政策重视农业,抑制商业,不能优化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故A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后期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之一,“始终是中国古代的最为明智选择”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始于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一直贯穿后代中国史,但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说法不准确,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据材料“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维护农耕文明的必然选择,故D项正确。9.【答案】B【解析】“立国于西北而植根于东南”说明该朝代政治中心在西北,但经济中心已经南移,西汉的都城在长安,符合“立国于西北”,但经济重心仍然在黄河流域,故A项错误;北宋都城在中原地区,明代都城在华北地区,不符合“立国于西北”,故C、D项错误;唐朝的都城在长安,此时经济重心已经南移,故B项正确。10.【答案】D【解析】近代东南沿海地区较早受到外国的侵略,外来商品的冲击加速了当地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11.【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工业产量的增长率几乎是农业产量增长率的6倍,说明国家当时是优先发展工业的,排除B,C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排除A。题干主旨无法体现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变革,因为都是涉及农业、工业发展,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12.【答案】A【解析】从材料“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网络”中可以看出,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故A项正确;B、C项在题干中无从体现,D项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13.【答案】C【解析】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A错误;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定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B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正确;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李鹏同志代表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关于赵紫阳同志在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动乱中所犯错误的报告》,D错误。14.【答案】A【解析】1984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所以答案选A。1993年后,才逐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排除B;C材料没有涉及,排除;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15.【答案】C【解析】“从出口超100亿美元,到2000年出口超200亿美元,用了4年时间”表明是从1997年开始,而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南通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材料中“到2000年出口超200亿美元,用了4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与材料中“到2000年出口超200亿美元,用了4年时间”“江苏外贸出口4年就达到第二个百亿美元”相符,故C项正确;2001年中国加入WTO,与材料中“到2000年出口超200亿美元”不符,故D项错误。16.【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了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之间的共同点,结合所学可知B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C项二者并未执行特殊的民族政策,D项是经济特区没有行政自主权,A项是经济特区执行特殊的经济政策但依然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社会制度,所以答案选B。17.【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陆开始流行港台歌曲”这句话可知港台流行的娱乐风潮影响着大陆的娱乐文化,故A项错误;港台文艺引领大陆流行风潮只是题干中所述现象的表象,不能反映其实质,故B项错误;将大陆文化和港台文化作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代表是一种错误的说法,故C项错误;题干中提到大陆可以流行港台的娱乐风潮,甚至港台明星可以直接来大陆拍戏,这从本质上可以说明了大陆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从单纯引进向吸引进入转变,故D项正确。18.【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广州、厦门、福州、厦门、宁波和上海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故排除A、C、D,所以选B。19.【答案】C【解析】“洋帽洋衣洋式鞋”说明了服装的西化,“伤心事”是无法“碧眼”,则是典型的崇洋的写照。20.【答案】B【解析】A项是轮船招商局的意义,C项是在辛亥革命前夕,D项的说法不正确。21.【答案】B【解析】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22.【答案】D【解析】欧洲殖民主义者疯狂鼓吹对外扩张,占领殖民地。“找到‘无主地’”,殖民者理所当然成了美洲新发现土地的主人,这正是殖民者所期待的。23.【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强调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指的是各民族之间联系的加强,B、C两项符合题意,但B项应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故选C。24.【答案】B【解析】解题要求是积极作用,而B项属于消极作用,故答案为B。25.【答案】D【解析】材料中“银行通过提供由大批储户和投资者的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这些金融需求”说明此时通过银行实现了资本的集中,即垄断组织的出现,是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500年前后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7世纪末18世纪初与此题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与此题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结束,故D项正确。26.【答案】(1)变化:由国有企业发展成为股份制公司。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不断深化;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变化:国有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集体经济的比重迅速上升,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成分从无到有。主要原因:我国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3)主要特点: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由点到面);突破旧体制,探索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1)第一小问的变化从材料中“国有企业张裕公司进行了企业制度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看到,由国有企业发展成为股份制公司。第二小问分析变化的背景,则要抓住材料中的两个关键时间信息“1994、1997”,联系所学知识,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