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1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2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3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4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时限:12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座位号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2.本试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3.答题时,选择题部分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部分,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16分)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时代新人,学校开展了“国旗下演讲”的活动。下面是小明同学演讲稿的选段,请阅读后完成1~3题。我们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要有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目空一切的气势,要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A面对一些质疑和误解,我们要据理力争,试图表明自己的价值。B虽然前路充满了未知和挑战,而且我们毫不畏惧,勇往直前。如果有人试图阻挠我们的志向,我们会怒不可遏地站出来,悍卫自己的信仰。C看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使我们心中充满了亢奋和期待,仿佛一幅崭新的帷幕正在为我们缓缓拉开。D我们将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驰骋,谱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1.选段中加点字词的读音及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阻挠(náo) B.悍卫 C.亢奋(kàng) D.驰骋2.选段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目空一切 B.据理力争 C.怒不可遏 D.日新月异3.选段中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面对一些质疑和误解,我们要据理力争,试图表明自己的价值。B.虽然前路充满了未知和挑战,而且我们毫不畏惧,勇往直前。C.看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使我们心中充满了亢奋和期待。D.我们将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驰骋,谱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学校举行“阅读·悦读”为主题的读书节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4~5题。4.下面是小明同学整理的济南市近年来初中生名著阅读率的统计表,请根据相关数据,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30字以内,语句中不得出现具体数字)(3分)年份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初中生名著阅读率63.9%74.8%78.5%80.6%83.3%5.请你为读书节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并说明创意。(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11题。(21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乙】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①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②。”余怜而售之。即更③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噫!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节选自柳宗元的《钴鉧潭西小丘记》)【注释】①笼:包笼,包罗。②不售:卖不出去。③更:轮番,一次又一次。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潭中鱼可百许头杂然相许 B.不可知其源林尽水源C.农夫渔父过而陋之斯是陋室 D.是其果有遭乎未果,寻病终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其境过清”中的“以”与“可以笼而有之”中的“以”,意义不同。B.“乃记之而去”中的“之”与“唐氏之弃地”中的“之”,意义相同。C.“如鸣佩环”一句中的“佩、环”都是玉饰,是指玉制的装饰品。D.“不匝旬而得此丘者”中的“句”是时间量词,一句代表的是十天。8.下列对【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是山水游记,按作者游览的顺序即移步换景来描写了小石潭的环境。B.甲文运用了定点特写、动静结合的手法,使朦胧的景物变得真实,给读者真切的视觉体验。C.乙文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结合,先展开议论,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小丘的美景。D.乙文语言简约精炼,清丽自然,使原本无知无识的山石被赋予了生机勃勃的生命。9.【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两处不给分。(2分)铲刈秽草A伐去B恶木C烈火D而焚之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②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11.以上两文均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的作品,虽然甲文写到了“乐”,乙文写到了“喜”,但两文中还蕴含着更深的情感。请结合选文内容分别加以分析。(4分)(二)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12~13题。(7分)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唐】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注释】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12.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西望长安不见家”一句中的“望”字,写出了长安万里迢迢,表达诗人望而不见的愁苦。B.本诗后两句写在黄鹤楼上听吹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一句的苍凉景象,使前后情景相生。C.诗人运用合理的想象、恰到好处的押韵和流畅的句式,使整首诗充满了韵律美和画面感。D.此诗在艺术结构方面,按闻笛生情的顺序去写听笛之感,先写了闻笛,后抒发了情感。13.李白的诗歌特色体现在其独特的意象创造和情感表达上,请结合“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中的“玉笛”这一意象,分析其表达的情感。(4分)14.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2)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5)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6)诗词中的景物描写往往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桃花源记》中,诗人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出桃花源周边的草美花繁;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山光水色、鸟语花香、清潭倒影,引人无限遐思;李白的《送友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山的青绿,水的流转,一动一静,相映成趣。三、名著阅读(7分)15.下面是八年级某班的名著阅读任务单,请根据提示,完成表格中①~⑥题(①~⑤各1分,⑥2分)阅读名著《经典常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简介《经典常谈》是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①的著作,全书十三篇。内容涉及面较广,因此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采用选择性的阅读方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②,是一部长篇小说,在情节构思、人物塑造上有许多值得细细咀嚼的地方,适宜通篇阅读。阅读摘录A.苏秦起初游说秦惠王,秦惠王老不理他,他只好回家。他恨极了,用心读书,用心揣摩:夜里倦了要睡,用锥子扎大腿,血流到脚上。这样整一年,他想着成了,便出来游说六国合纵。这回他果然成功了。B.冬天过去了,春天叩开了紧闭的窗户。失血过多的③(人名)挺过了最后一次手术,他觉得再也无法在医院里待下去了。当医生提议再做一次手术时,他冷冷地拒绝了。“不用了。我已经做够了。我已经把我的一部分鲜血献给了科学,剩下的留给我自己派点别的用场吧。”这句中“别的用场”指的是④。阅读感悟A段的话语启示我们“⑤”。B段中的“他”正是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一次又一次地爬起来,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联系小说情节,说说“他”是如何与命运抗争,从一个无知少年成长为一个出色而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⑥四、现代文阅读(31分)(一)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6~18题(共12分)【材料一】①匾额是一块写上文字的牌子(通常是木板),悬挂在殿堂、楼阁、门庭、园林大门的正上方,通常是说明建筑物的名称。挂在小船上的牌子称为舫区。匾额出现于中国及其他东亚地区的建筑物上。供奉皇帝御书的匾额称为龙匾,配游龙边抹。匾额上的文字常见的是三字匾额,如金字“太和殿”,漆字“释伽塔”,也有两字匾额,如金字“辟雍”匾额,最多有六字匾额,如宋代晋祠圣母殿金字“显灵昭济圣母”匾。清代的匾额常见的是汉字和满文并列的六字竖式匾额,如“养心殿”(金字)、“坤宁宫”等。四字匾额多横匾额,无华带,但多有镶边;规格最高的,刻游龙镶边,如承德康熙御笔金字避暑山庄龙匾。②匾额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几千年来,它把中国古老文化流传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的大成,以其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评述人物,成为中华文化园地中的一朵奇葩。【材料二】①匾额在古代是宣扬教化的重要传播媒介,宣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维护社会秩序和规范伦理道德。②明清之际,牌坊匾额成为最高统治者褒奖功德孝贤的重要形式,需经皇帝降旨或恩准才能建造,在正楼檐下和顶枋之上的正中间建有一个小龛,内有一块小石板,上镌“圣旨”“恩荣”等字样。牌坊的主楼写有匾额文字,区额下方刻有旌表人物名,或者记录表彰的缘由。在云南纳西族“木府”前精工细作的牌坊正中,就安放着镌刻明神宗钦赐的“忠义”二字的匾额。③清朝律例规定,匾额作为一项特殊的旌表物品赏赐给寿民,从而使得匾额被广泛运用到祝寿之中。据说,乾隆登基后的第一块匾,赐予了山东按察使黄叔琳,因其母吴氏年近九十,赐“德门寿母”额,而且在其执政的六十年中,凡朝臣七十寿诞,要员父母八十、九十高寿,乾隆都不忘题匾赐匾以彰庆贺。他的做法深深影响了嘉庆、道光、成丰、同治等多位皇帝,使得老人祝寿区在清代成为一时风尚,至今仍有大量实物留存。【材料三】①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标志,匾额过去在城市和乡村都非常普遍地被使用,由于历史的变迁以及其它因素,如今在城市已经很难看到有文物价值的老匾额了。匾额按其性质来说,比较常见的大致可以分为五类:一类是堂号区,像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等;一类是牌坊区,通常是作为表彰的,如表彰富人守规范,表彰乡里老师等;一类是祝寿喜庆的,这类区额数量非常大;一类是在商业发达地区的字号匾,如北京的荣宝斋、同仁堂等;再一类是文人的题字匾额,带有文学色彩的或是座右铭式的匾。目前,比较受人欢迎的是文人题字匾、字号匾和座右铭式的匾。历史上的匾额属于首当其冲被损毁的文物,因为它是明挂的,所以目前在城市里很少看到老匾额.②匾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需要人们去重视,保护。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把匾额仅仅作为建筑的一部分,忽略了匾额在文学、史学、美学等方面的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这事关整个民族的文化记忆和脉络。16.下列对三则材料的解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第①段开门见山地点出了说明对象——匾额,并介绍了匾额的作用、分类。B.材料二第③段中加点词“据说”一词表限制,说明作者只是听说此事,可以删去。C.材料三第①段主要运用了分类别、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地列举了匾额的种类。D.材料三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语“这”,指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17.下列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推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A.匾额通常能说明建筑物的名称,挂在小船上的牌子称舫匾,供奉皇帝御书的匾额称龙匾。B.匾额在古代是宣扬教化的重要传播媒介,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和规范伦理道德的作用。C.匾额在中国民族的发展中占重要位置,其用途多样,形式丰富,如:寿匾用于祝寿。D.匾额过去在城市和乡村都非常普遍地被使用,如今城市仍存有许多有文物价值的老匾额。18.下面资料介绍的是济南趵突泉景区北门上的匾额,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说说其属于哪类匾额,并说明理由。(6分)济南趵突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其北门的匾额“趵突泉”三个字,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诗人赵孟頫亲笔所书。(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19分)军礼高军①“左场长,又当起义务护林员啦?”碰面后大家就主动和他打招呼,不管认不认识,他一律笑着答应:“闲着也是闲着,就是随意转转,看看阵地上的情况。”接着他两脚啪地一并,举起右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感谢大家多年来爱护山林。”②已经离休的他闲不住,每天都要到山林里去和大小树亲近一番才觉得浑身舒坦。看着满山遍野的绿树,他的眼光亲切得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会不时地摸摸树干,抚抚树枝。③他出身贫苦,早年参军,打过很多仗,后来在上甘岭负伤才转业来这里的林场当场长的。那时候林场刚成立,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治山绿化。他识字不多,不会多讲,安排工作的时候就说一句口头禅:“我们必须攻占每个山头,取得彻底胜利。”④在上甘岭战役中,他和黄继光在一个连队。当时战斗残酷,他也抱着炸药包去炸碉堡,并目睹了黄继光扑向敌人机枪眼的过程。当时他左胳膊已经负伤,但还是坚持着把炸药包塞进了敌人的枪眼,自己也被掀出很远一段距离,幸运的是保住了性命。⑤有一次,学校请他去作传统教育报告,专门让他讲上甘岭战斗的事情,他觉得要好好重视才行,于是让林场里两个有文化的人帮着准备讲话稿,可是第二天一开讲就把内容全忘了,急得出了一头大汗,站起来对师生敬了一个军礼:“好好学习,好好工作,使劲就能做好,用心就能干好。”说到这里停下来了。主持会议的校长知道他是忘了讲话稿,于是就启发他说:“老场长,你是怎么一步步到敌人跟前并炸掉敌人碉堡的呢?”“还能怎么样,有战士用机枪压着敌人的火力,我就是在地上爬着过去的,还能怎么过去?”整个会场都笑起来,气氛一活跃,在他与校长的一问一答中,事迹反而讲得更生动。最后,他站起来敬了一个军礼,整个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地生活相当困难,老百姓有时候想弄点林场里的树木自己盖房子或者偷着卖几个钱花。左场长知道百姓的难处,但看到费了二十多年工夫好不容易才绿起来的大山,他在林场职工和护林员会上咬着牙说:“必须严守阵地,谁失职就关谁的禁闭,就处分谁!”另一方面,他和自己的老战友们多方联系,帮着周边村里给弄来了柴油、化肥、抽水机、拖拉机,引进多种良种,当地百姓知道他的良苦用心,从心里感激他,所以将树木保护得很好。⑦但也有个别不自觉的,一个当地复员残疾老兵就时常摆老资格:“这些山都是老子冒死打下来的,砍两棵树算得了什么!”他胸前挂着七八块军功章,带着斧子上了山。护林员、林场职工拦不住,于是赶紧向左场长汇报,左场长让大家回去:“你们不用管了,我去!”⑧就在那老兵低头砍一棵黑松的时候,左场长来到他跟前,大喝一声:“好大胆,缴枪不杀!”那人抬起头来,刚要开口,左场长把手使劲一挥,阻止了他:“你说说你立了哪些功!”那人指着胸前的奖章有些傲慢:“一等功两次,二等功四次,三等功五次。”左场长指指自己的胸前,原来他也挂满了军功章:“特等功两次,其他的我就不说了,你好好看看!”那人有些发愣,仔细看看确实比自己厉害多了,但还嘴硬:“家里困难,来砍几棵树不行啊?”左场长严厉地说:“不行!有困难想办法解决,但不能这样!咱们立的功在那里明摆着是不错,就能吃那老本啊?”通过这次交锋,这位老兵非常佩服左场长,后来成了林场的义务护林员。⑨当他来到跑马梁的时候,眼睛一下子瞪大了,几个穿着时髦的年轻人正在准备野餐,啤酒已经摆上,钩皮草已经堆起来,黄卿子鱼已在一边准备好,他们是要用钩皮草燎黄卿子鱼。眼下正处于防火戒严期,绝对不能在山林附近用火。他们看见他,尽管不认识也热情地打招呼:“大爷,过来一块喝点儿小酒.”他指指那堆钩皮草:“喝点儿可以,但黄卿子鱼就吃不成了,不能燎!”“大爷,大爷,我们小心点没事的。”“不行,这是防火重地。”说着就在不远处一块大石头上坐下,几个人交换一下眼色,无奈地笑了:“您忙去吧,俺们保证不点火。”他也笑笑:“我这是在坚守阵地,打阻击战,你们不撤我不收兵。”直到他们收拾好下山,他才又去别的地方转悠去了。⑩清风徐徐吹来,在绿色的山林中,很多山花已经开放,香气四处弥漫着,他不由地抬起手来,对着大山又敬了一个军礼……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用“军礼”为题目,既以此为线索,贯穿全文,又暗示了主人公曾经的军人身份。B.文章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展开,主要讲述了上甘岭战斗、学校作报告、大山护林等故事。C.塑造左场长形象时,既有对他的语言、动作的细节描写,也有对复员残疾老兵的正面描写。D.文章语言质朴平实,多用口语,灵活简短,行文生动活泼,读起来自然亲切,富有感染力。20.结合语境,赏析第②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他的眼光亲切得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会不时地摸摸树干,抚抚树枝。21.文中主人公由一名战斗英雄转业当了林场场长,身份转变了但军人的本色没有改变,他的军人本色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22.文章结尾段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五、作文(60分)23.按要求作文。路遥曾说:“冬天总不会是永远的,严寒一旦开始消退,万物就会破土而出。”天地有四季,人生亦如是。世间所有的绝境都连着佳境,所有的黑夜都连着白昼。要相信:总有一个春天,为你而来。请以“总有一个春天,为你而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6分)1.B评分意见:本题3分2.A评分意见:本题3分3.D评分意见:本题3分4.示例:初中生的名著阅读率在增长,初中生越来越重视名著阅读。评分意见:本题3分,意思对即可得分。5.示例1:阅读让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创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生动贴切。示例2:书香浸润心灵,阅读点亮人生。创意: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朗朗上口。评分意见:本题4分,宣传语2分,创意2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21分)6.B评分意见:本题3分7.B评分意见:本题3分8.C评分意见:本题3分9.AC评分意见:本题2分,多选不得分。10.①这是唐家不要的地方,想出售却卖不出去。②美好的树木树立起来了,秀美的竹子显露出来了,奇峭的石头呈现出来了。评分意见:本题6分,每题3分。11.《小石潭记》通过描绘小石潭的幽静以及游鱼的自由,写出了“心乐之”,但坐在小石潭周边,感受到的却是“悄怆幽邃”,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贬官后的忧伤与抑郁:(2分)《钴鉧潭西小丘记》记述了买小丘、修小丘的欢喜之情,但在这之前小丘却不被看重,借小丘的遭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2分)评分意见:本题4分,意思对即可。(二)诗歌阅读(7分)12.D评分意见:本题3分13.这两句中诗人借助“玉笛”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被流放后的愤懑痛苦,对家人的思念,对国事的关切,对往事的回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