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题高二语文(含答案)本试卷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据我看来,如果不纠正这类缺点,就无法使我们的工作更进一步,就无法使我们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中更进一步。首先来说研究现状。像我党这样一个大政党,虽则对于国内和国际的现状的研究有了某些成绩,但是对于国内和国际的各方面,对于国内和国际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任何一方面,我们所收集的材料还是零碎的,我们的研究工作还是没有系统的。二十年来,一般地说,我们并没有对于上述各方面作过系统的周密的收集材料加以研究的工作,缺乏调查研究客观实际状况的浓厚空气。“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这种完全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还在我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其次来说研究历史。虽则有少数党员和少数党的同情者曾经进行了这一工作,但是不曾有组织地进行过。不论是近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的心目中还是漆黑一团。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认真地研究现状的空气是不浓厚的;认真地研究历史的空气也是不浓厚的。其次说到学习国际的革命经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许多同志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似乎并不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而是为了单纯的学习。所以虽然读了,但是消化不了。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这种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特别是对于中级以上的干部,害处更大。(摘编自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材料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这是一个认识过程。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这时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然后又有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即从客观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现在我们的同志中,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问他的思想、意见、政策、方法、计划、结论、滔滔不绝的演说、大块的文章,是从哪里得来的,他觉得是个怪问题,回答不出来。对于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这样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飞跃现象,也觉得不可理解。因此,对我们的同志,应当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以便端正思想,善于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少犯错误,做好工作,努力奋斗,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并且帮助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广大人民,完成我们应当担负的国际主义的伟大义务。(摘编自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开篇明确指出我们还有很大的缺点,如果不纠正,会影响我们的工作更进一步,这交代了改造我们学习的原因。B.材料一谈了三个方面缺点,是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这与材料二“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的说法相契合。C.材料二指出思想是客观外界现象反映到人头脑中的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产生一个飞跃后形成的理性认识。D.材料二指出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在论述研究现状和研究历史时,认为二者都缺乏研究的浓厚空气,致使我们对研究的内容一知半解甚至漆黑一团。B.材料一认为学习国际的革命经验,不能片面地引用个别词句,而要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分析中国的问题。C.材料二开篇就指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所以在实践中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思想,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思想。D.材料二认为我们应当学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才能更好完成我们应当担负的义务,这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都是有益的。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朱子语类》: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B.《墨子·修身》: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C.《荀子·劝学》: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D.《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述思路。(4分)5.作者善于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使文章说理深透而又通俗明白。请举例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保卫樱桃裘山山樱桃小学学生从没有吃过学校的樱桃。因为每年樱桃成熟的时候,十里八乡的村民们就会翻过学校墙头,一夜之间就将五棵树上的樱桃一掠而光。一年又一年,渐渐地,学校不再枉费心机地等待樱桃成熟了。德高望重的老校长说:“全当这些樱桃树是不结果的。我们学校是以升学率高著称的,不能让区区樱桃影响了教学。”事情的变化,是在新校长上任之后。新校长很年轻,而且,是个女的。年轻的女校长是个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者,在她看来,樱桃被偷事件不是损失几颗樱桃的问题,而是关系到道德教育、学校尊严以及保护集体财产等问题。一所堂堂正正的学校,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怎么能眼睁睁看着大量的人进行盗窃活动而不制止?这不等于是给学生们一种暗示:偷东西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是被允许的吗?她认为,保护樱桃就是保护学校财产,保护櫻桃就是对学生乃至村民进行最实际的道德品质教育,这样的事比升学率更为重要。学校加高了围墙,还发动学生上山割荆棘,将荆棘遍插墙头。完成这些工程正是樱桃开花的时候。学生们每天到学校,第一件事就是跑到树下去看。他们仰着笑脸,从櫻桃花看到绿豆那么大樱桃,再看到黄豆那么大,再往花生那么大看。

就这样,櫻桃在师生们的目光里一天天地大了,泛红了。学生们每天都来问新校长:“什么时候可以摘櫻桃呀?”她总是笑吟吟地说:“再等等,红透了才甜呢。”哪知一群人借着月光来偷樱桃了。三米高牆他们相帮着攀上去了,但他们没有想到荆棘不好对付,有人不小心被扎了一下,一甩手就失去了重心,咚的一声从牆头摔下来,痛得哇哇大叫。其他人见状,胡乱摘了几把,就抬上受伤者仓皇撤离了。新校长第二天得知这一消息,连忙去看樱桃树,树上的樱桃还在,而且因为受了惊吓,一下红透了,一嘟噜一嘟噜如红珍珠般挂着枝头。新校长高兴地说:“咱们总算没白幹,这围墙起到保护作用了。同学们,可以摘樱桃了!”这是他们有校史以来第一次收获本应属于他们的樱桃,正当全校师生沉浸在丰收喜悦中时,一大群村民包圍了学校,他们抬着受伤者,要求学校承担他的一万元医疗费。理由是被学校围墙摔伤的。新校长平静地说:“请问他为什么要翻我们学校围墙?难道那是他回家必经之路吗?”村民坦然承认:“当然不是,他来是为了摘櫻桃。”新校长立即尖锐地指出:“我看应该叫偷吧?难道你们不知道私自采摘他人果实是违法的吗?”村民们笑起来,说:“违法?违什么法!要是违法的话,公安怎么不抓我们?”新校长听到这样的新鲜理论,有些生气,但依然声音细细地说:“你们跑来偷我们学校的櫻桃属于犯罪。我们不追究你们就罢了,你们怎么好意思来找我们要医疗费?”听见这话,那位受伤者忍痛坐了起来,大声说:“怎么不好意思?我们就是要找你拿医药费,我们又不是头一次来学校摘樱桃,我们年年都来。但往年我们从没有人受伤,今年你来了就受伤了。你明知我们要来摘樱桃,还故意加高围墙,还在牆上插那么多刺,这不是成心让我们摔下来吗?这不是成心整我们吗?”新校长惊诧莫名,她气得一时讲不出话,村民就闹得更起劲了,一时间出现了敌強我弱的局面。正在这个时候老校长赶来了,大声地呵斥说:“都给我回去,你们这么闹学生娃怎么上课?”

村民们散去后,学校召开紧急会议。新校长义正辞严地表示绝不能向他们妥协,但多数老师包括老校长在内,都认为不能硬来,要和颜悦色地协商解决。老校长说:“医药费我们肯定是不出的,但总得让他们消气。所以我建议把摘下的樱桃给他们送去,特别是给那个受伤的家伙送去。我们要面对现实:村民多年养成恶习难以一下子改变,何况六年级的娃马上要考中学了,你和他们幹就会影响学生就会影响学校的升学率,这可是大事。”新校长霍地一下站了起来,声音发颤地说:“我认为这件事比升学率更重要,这是正义和非正义的较量。”第二天,村民又抬着受伤者围住了学校。新校长一夜未眠,她决定克制自己,并个人拿出500元作为抚慰金。村民们说:“500块钱够干什么?不满足我们的要求是不会回去的。”正如老校长预见的那样,村民的行为极大地影响了学校教学,学生老师都有些心不在焉。到了中午,新校长也有些沉不住气了,她决定再做出一次让步:按老校长说的,把采摘的樱桃送给村民。村民们见到如此鲜红的樱桃很是喜悦,马上回家去了。没想到第三天早上,又有一部分村民来了。新校长只得到镇上派出所求救了。所长听了事情的原委,说:“钱你们不用出了。你回去摆三桌酒席,我出面把他们请来,我保证酒过三巡,他们就会答应不再闹事了。”新校长又一次霍地一下站了起来,她用最后残存的一点斗志大声地说:“你要我请他们吃饭?向他们求情?这绝不可能,这简直是对我人格的侮辱!”说罢毅然离去。所长追上去说:“校长你别生气……你听我说……这样吧,我现在就跟你一起回去劝说他们,我不能把他们全都抓起来,再说他们毕竟也没犯什么大事嘛?”听了这话,新校长突然明白了,她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一群村民。……夜深了,新校长想到这些天发生的事,想到那几株好看的樱桃树,想到自己的妥协,又想到自己的学生们,不由得失声痛哭。哭过之后,她找出一把锋利的斧头,她要将五棵樱桃树一一砍掉……

来到操场边樱桃树下,她愣住了。那些樱桃树下站满了她的学生,他们挽着手站在那儿,为樱桃树筑起了一道栅栏。他们说:“校长你不能砍,这是我们的樱桃树,我们从现在开始就日日夜夜保卫它!绝不让外人再碰它!我们发誓明年的今日,一定会再次收获樱桃!”新校长愣了片刻,丢掉斧头,和学生们拥抱在了一起……(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学校樱桃每年被一掠而光却无人干涉,其重要原因是老校长认为这不影响学校的升学率,无关紧要。B.学生们每天仰着笑脸观察樱桃的变化,表明了学生内心对果实的期待,暗示校长保卫樱桃的做法非常有意义。C.一些村民坦然承认偷摘樱桃,但毫无羞愧感,摔伤后又胡搅蛮缠,写出了这些人对违法行为的集体无意识。D.派出所所长的解决方案竟然是请客吃饭,这让新校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从而导致她决定砍掉樱桃树。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叙写樱桃小学从未收获自己樱桃的事实,既交代了故事的背景,也为下文保护樱桃的系列情节埋下了伏笔。B.文中写成熟的樱桃,先是说它“受了惊吓”,后用“红珍珠”来作比,笔调活泼生动,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C.文中两任校长未赋其名,只是以“新”“老”冠之,“新校长”“老校长”之间观念和行为的冲突,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D.作品通过“保卫樱桃”这一事件,展现了老校长、村民、派出所所长的是非价值观,折射出当今乡土中国的某些现实。

8.文中写道“年轻的女校长是个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者”,请分析“女校长”的“理想主义”体现在哪些方面。(5分)

9.小说结局给作品增添了一抹亮色。作者裘山山说,如果没有这个结局,我就不会写这个小说。请你谈谈对小说结局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李)存勖,克用长子也。初,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还军上党,置酒三垂岗。时存勖在侧,方五岁,克用慨然捋须,指而笑曰:“吾行老矣,此奇儿也,后二十年,其能代我战于此乎!”存勖年十一,从克用破王行瑜,遣献捷于京师。昭宗异其状貌,抚其背曰:“儿有奇表,后当富贵,无忘予家。”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天祐五年正月,即王位于太原。叔父克宁杀都虞候李存质,幸臣史敬镕告克宁谋叛。二月,执而戕之,且以先王之丧、叔父之难告周德威,德威自乱柳还军太原。梁夹城兵闻晋有大丧,德威军且去,因颇懈。王谓诸将曰:“梁人幸我大丧谓我少而新立无能为也宜乘其怠击之。”乃出兵趋上党,行至三垂岗,叹曰:“此先王置酒处也!”会天大雾昼暝,兵行雾中,攻其夹城,破之,梁军大败,凯旋告庙。六年,刘知俊叛梁,来乞师,王自将至阴地关,遣周德威攻晋州,败梁军于蒙阮。七年冬,梁遣王景仁攻赵,赵王王镕来乞师,诸将皆疑镕诈,未可出兵,王不听,乃救赵。八年正月,败梁军于柏乡,斩首二万级,获其将校三百人,马三千匹。燕王刘守光闻晋攻梁深入,乃大治兵,声言助晋,王患之,乃旋师。七月,会赵王王镕于承天军。刘守光称帝于燕。九年正月,遣周德威会镇、定以攻燕,守光求救于梁,梁军攻赵,屠枣强,李存审击走之。八月,朱友谦以河中叛于梁来降,梁遣康怀英讨友谦,友谦复臣于梁,而亦阴附于晋。十年十月,刘守光请降,王如幽州,守光背约不降,攻破之。十一年,杀燕王刘守光于太原,用其父仁恭于雁门。于是赵王王镕、北平王王处直奉册推王为尚书令,始建行台。

(节选自《新五代史·唐本纪》)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梁人幸A我B大丧C谓D我少而新立E无能F为也G宜乘其怠H击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指刚、才,与《赤壁赋》“方其破荆州”中的“方”词义不同。B.且,指将要,与《孔雀东南飞》“吾今且赴府”中的“且”词义相同。C.阴,指暗中、暗地里,与《登泰山记》“阴谷皆人济”的“阴”词义不同。D.如,指去、往,与《鸿门宴》“坐须臾,沛公起如厕”的“如”词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初,李克用打败孟方立,回师上党,在三垂岗设宴,捋着胡须指着五岁的李存勖,笑说自己将老,二十年后这个孩子可能会代替自己在此作战。B.李存勖十一岁时就跟随李克用打败王行瑜,在京城获得大捷;长大后擅长骑射,胆勇过人,通晓《春秋》的大义,尤其喜欢音乐、歌舞以及戏剧。

C.李存勖于天祐五年正月在太原即王位后,趁着梁夹城的军队懈怠之际发动进攻,出兵奔赴上党,途经三垂岗,在茫茫的大雾掩护之下攻破了夹城。D.天祐六年,刘知俊叛梁求援,李存勖亲自率军到阴地关;天祐七年,赵王王镕求援,众将都怀疑王镕有诈,反对出兵,晋王不为所动,坚持救赵。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昭宗异其状貌,抚其背曰:“儿有奇表,后当富贵,无忘予家。”(4分)(2)燕王刘守光闻晋攻梁深入,乃大治兵,声言助晋,王患之,乃旋师。(4分)14.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说:“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请结合本文,简要概括李存勖即位后“盛”的表现。(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杨炎正①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B.“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C.“暮江千顷”句,借景抒情,营造出的朦胧凄迷之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D.“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句,委婉寄寓了词人的情感。16.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6分)名篇名句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的地位,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诗人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来借古讽今的句子是“

”。(3)《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天人合一的美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当下,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唯有加强原创性科技创新,才能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唯有①

,才能超越原有技术并产生替代,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从高端芯片、工业母机,到开发平台、基本算法,再到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打好关键核心技术(

)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才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基础、提供支撑。科学技术只有应用到生产过程中,才会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我们掌握5大门类、20个专业、6000多项民用飞机技术,最终摘取了大型客机这一“现代制造业的明珠”;我们不断推进结构创新和电化学体系创新,动力电池出货量领跑全球。相关案例充分说明:创新成果不能停留于“实验室”,而要运用于“生产线”:科技发明不能存放于“书架”,而要走上“货架”。既重视“从0到1”的原始创新突破,(

)关注“从1到无穷”的成果转化应用,及时将②

,才能推动科技创新同经济发展深度(

)。18.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A.攻坚

培育

融合

B.攻艰

提升

融合

C.攻艰

培育

整合

D.攻坚

提升

整合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反对党八股》)B.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拿来主义》)C.我们若想用我们自己建筑上的优良传统来建造适合于今天我们新中国的建筑,我们就必须首先熟悉自己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否则我们是不可能写出一篇中国“文章”的。(《中国建筑的特征》)D.“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说“木叶”》)(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昨晚中西音乐歌舞大会里“中西丝竹和唱”的三曲清歌,真令我神迷心醉了。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我立的一条白矾石的甬道上,经了那细雨,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踏着只觉越发滑腻可爱了。这是在花园里。群花都还做她们的清梦。那微雨偷偷洗去她们的尘垢,她们的甜软的光泽便自焕发了。在那被洗去的浮艳下,我能看到她们在有日光时所深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在都带了黯淡的颜色。——是愁着芳春的销歇么?是感着芳春的困倦么?

大约也因那濛濛的雨,园里没了秾郁的香气。涓涓的东风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园外田亩和沼泽里,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荫的柳树的清新的蒸气。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鼻观,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看啊,那都是歌中所有的;我用耳,也用眼,鼻,舌,身,听着;也用心唱着。我终于被一种健康的麻痹袭取了。于是为歌所有。此后只由歌独自唱着,听着;世界上便只有歌声了。21.语言表达中“不合常理”之处往往蕴藏深意,请就此结合画横线句作简要分析。(4分)

22.学习小组要制作“通感”这一修辞手法的知识卡片,请细读文本画波浪线的句子,仿照示例,将表中划线处补充完整。(6分)“通感”手法知识卡片概念通感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手法。例句例一:“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例二: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例三:我能看到她们在有日光时所深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在都带了黯淡的颜色。方式用听觉写嗅觉①

效果写出香气的清淡与飘渺写出音乐的轻柔与细腻③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随着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新词语不断涌现,为汉语增添了新鲜的生命力,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了丰富的文化现象。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于2023年12月12日发布了2023年十大网络用语,分别为:爱达未来、烟火气、数智生活、村BA、特种兵式旅游、显眼包、主打一个……、多巴胺穿搭、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新职人。这些网络热词是否也曾悄悄走入你的生活,并引发你的思考?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词语,结合其所体现的社会生活与文化现象,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感悟。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D(“正确的认识”,选项属于偷换概念的错误。)2.C(“在社会斗争中”,这种说法过于绝对。)3.B(论述“修身”,意思是“做官虽讲才识,但必以德行为本”。)4①先提出论点: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②再分析问题,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上,论述认识的辩证过程和规律,阐述了人的正确思想形成的过程。③最后联系实际,指明学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重要意义。(每点1分,答出3点得4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5①引入鲜活灵动的口语,如“漆黑一团”“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②运用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如“粗枝大叶”“夸夸其谈”。③使用生动形象的俗语,如“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每点2分,共6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3分)D(导致新校长决定砍掉樱桃树的原因不是她对自身能力的怀疑,而是她对现实的无能为力)7.(3分)C(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并非两位校长之间的冲突,而是新校长在面对多方面困境的坚持)8.(5分)①观念上,认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比追求升学率重要。(1分)②性格上,嫉恶如仇,正直果敢,眼里不容沙子。(2分)

③行动上,坚持原则,勇于担当,通过保卫樱桃事件实施道德教育。

(2分)9.(6分)①新校长从保护樱桃到试图砍掉樱桃,揭示了其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丰富了作品的意蕴。②新校长砍樱桃、学生护樱桃的行为使情节逆转,让故事具有张力。③学生自觉地保护樱桃树的行为,彰显出正义积极温暖的力量。(每点2分,意思接近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给分)10.CEG(标点如下:梁人幸我大丧,谓我少而新立,无能为也,宜乘其怠击之。)11.B(“吾今且赴府”中的“且”解释为“暂且、姑且”。)12.B(“在京城获得大捷”不正确。原文为“遣献捷于京师”,即李存勖被派到京城进献捷报。)13.(1)昭宗对存勖的相貌感到惊奇,摸着他的背说:“这孩子有奇异的外表,以后应当富贵,不要忘了我家。”(句意通顺2分,“异”意动用法、“子”使动用法各1分。)(2)燕王刘守光听说晋兵深入攻梁,于是大规模集训军队,声称帮助晋王,晋王对此感到担心,立即撤回军队。(句意通顺2分,“治”“旋”各1分。)14.①平定叔父李克宁的叛乱;②在夹城、蒙阮、梁军等地多次打败梁军;③杀死燕王刘守光及其父刘仁恭。(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李)存勖是(李)克用的长子。起初,克用在邢州击败孟方立,回师上党,在三垂岗设宴,演戏的人奏《百年歌》,唱到衰老的部分声音很悲哀,弄得满座的人悲伤。当时存勖年方五岁,在克用旁边坐,克用感慨的捋着须,指着存勖笑着说:“我们老了,这孩子很奇特,二十年后,大概能代替我在此地作战吧!”存勖十一岁时跟随克用打败王行瑜,克用派他献捷报于京城。昭宗对存勖的相貌感到惊奇,摸着他的背说:“这孩子有奇异的外表,以后应当富贵,不要忘了我家。”存勖长大了,善骑射,胆勇过人,稍稍学习《春秋》,就能了解《春秋》的大义,尤其喜欢音乐、歌舞和戏剧。天祐五年(908)正月,存勖在太原即晋王位。叔父克宁杀都虞候李存质,他的宠幸大臣史敬镕告发克宁谋叛。二月,捉住克宁并杀掉,并将先王之丧、叔父之难告诉周德威,德威为此从乱柳回师太原。梁在夹城的将士听说晋有大丧事,周德威的军队退走了,就松懈起来。晋王对众将说:“梁兵以为我有大丧事,认为我年少新立,无所作为,我想乘其怠惰发动进攻。”于是进兵上党,行至三垂岗感叹的说:“这是先王摆酒宴的地方啊!”那天雾大得白天像晚上一样,雾中进军攻破梁的夹城,把梁军打得大败,然后凯旋,祭告太庙。天祐六年(909),刘知俊叛梁,来求援军,晋王亲自率军到阴地关,派周德威攻晋州,在蒙坑打败梁军。天祐七年(910)冬,梁派王景仁攻赵,赵王王镕来求援军,诸将都怀疑王镕有诈,不赞成出兵,晋王不听,于是出兵救赵。天祐八年(911)正月,在柏乡大败梁军,斩首二万级,获得梁将校三百人,马三千匹。燕王刘守光听说晋兵深入攻梁,于是大规模集训军队,声称帮助晋王,晋王对此感到担心,立即撤回军队。七月,在承天军会见赵王王镕。刘守光在燕称帝。天祐九年(912)正月,派周德威会合镇、定军攻燕,守光求救于梁,梁军攻赵,在枣强进行大屠杀,被李存审击走。八月,朱友谦以河中叛梁降晋,梁派康怀英讨伐,友谦又臣服于梁,但暗中归附晋。天祐十年(913)十月,刘守光请求投降,晋王到幽州,刘守光背约不降,晋兵攻破幽州。天祐十一年(914),在太原杀燕王刘守光,剖其父仁恭的心送到雁门祭先王墓。于是赵王王镕、北平王王处直奉册推晋王为尚书令,始建行台。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能力C.“营造出的朦胧凄迷之意境”错误,从词中来看,“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词人以“千顷”言“暮江”之浩大,以“万斛”言愁之可量,紧接着以“无处”再次极言愁之多,这三句营造出的应是空旷辽远的意境。故选C。16.①岁月蹉跎、青春不驻之悲慨。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愁思。③欲归隐田园之心情。④离别故土的愁绪。⑤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这是针对全篇设题,然后要关注诗歌的标题、注释、词中的意象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语。注释一“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这就暗示了考生该词中可能会流露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感,再结合词下阕“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来看,词人先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答语显然:国中豪杰舍我其谁!而英雄又何处可用武?这些内容真实反映了词人遭受了人生的种种挫折,抱负未得施展,理想不能实现,从而憔悴失意,无可奈何的苦衷;如注释二“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结合词中“尚想三径菊花丛”“借我五湖舟楫”等词句来看,词人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和借用范蠡的典故,寄寓田园之思;如词上阕中的意象,上阕开篇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除了实写景物,点明时间外,同时还有虚写年华流逝之意,暗寓岁月蹉跎、青春不再的感慨;如下阕“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这是由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披风戴雨,萍踪浪迹,飘泊不定,生发离别故土的离愁;最后两句“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这两句笔调顿挫,在那股去国离家,退隐田园的感情洪流奔腾汹涌之时,骤然放下闸门,从而强烈表现了词人立志报效国家的拳拳之心;倾吐了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17.(1)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