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讲义_第1页
南京大屠杀讲义_第2页
南京大屠杀讲义_第3页
南京大屠杀讲义_第4页
南京大屠杀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勿忘国耻警钟长鸣请不要忘记——1937年的那个令全中国人最寒冷的冬天!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在以后长达6个星期的时间内,日军对我无辜市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遇难者达30多万人!自从命令下达后,罪恶感就消失了,军人们变成了到处偷袭抢夺谷物、家畜来充饥的匪徒。这个就地征收的命令,使下级军官发狂,不但抢夺粮食,并且强暴了中国妇女……对于反抗的人就以武力解决。

曾根一夫,《南京大屠杀亲历记》“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

——摘自《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历史背景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展开全面侵略中国的大规模战争。

8月13日至11月12日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展开淞沪会战。战役初期,日军于上海久攻不下,但日军进行战役侧翼机动。

11月5日在杭州湾的全公亭、金山卫间登陆,中国军队陷入腹背受敌的形势,战局急转直下。

11月7日,日本参谋本部给上海派遣军和第十军的命令是:“扫荡上海附近之敌,追击的战线为苏州、嘉兴以东”。

11月8日蒋中正下令全线撤退。

11月12日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处于日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11月15日的第十军军团扩大会议达成决议:“全军独断敢行,全力向南京方向追击。”

11月22日,松井石根致电多田骏:“要求军部批准向南京进军和占领南京。”

12月1日,日本参谋本部正式下达占领南京的命令。在西进途中,日军抢劫、杀害平民的暴行已经开始。

12月4日,日军逼近南京外围。

8日,日军占领南京外围阵地,10日,日军发动全线进攻,但直到12日仍未能突破南京城防。12日晚7时,唐生智突然下令突围撤退,自己乘保留的汽艇出逃。南京守军瓦解。杀人比赛1937年12月13日,《东京日日新闻》报道两名日本军官的“杀人竞赛”。日军第十六师团中岛部队两个少尉军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在其长官鼓励下,彼此相约“杀人竞赛”,向井敏明杀了89人,野田毅杀了78人,因皆未满100,“竞赛”继续进行。12月10日中午,野田谓杀了105人,向井谓杀了106人。又因确定不了是谁先达到杀100人之数,决定这次比赛不分胜负,重新比赛谁杀满150名中国人。这些暴行都一直在报纸上图文并茂连载,被称为“皇军的英雄”。日本投降后,这两个战犯终以在作战期间,共同连续屠杀俘虏及非战中人员“实为人类蟊贼,文明公敌”的罪名在南京执行枪决。

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

右图是南京大屠杀的焚烧地和屠杀场地分布中国士兵被反绑着,遭杀害后又被日军扔进水塘军将失去战斗力之中国军人反绑双臂、集体杀戮后掷入池中。这个小孩的母亲因为反抗日军,日军在她的母亲面前残忍的杀害了这个小孩之后,又将她杀害了。惨遭日军杀害的中国平民在被日军炸毁的火车站,一个小孩侥幸活了下来,可周围是一片废墟,小孩满身是血的哭着找妈妈,可偌大的火车站只有他的哭声。日军在南京中华门外屠杀中国平民现场之一即将被杀害的平民正在做祈祷。在南京评事街被日机炸死的三个儿童被俘士兵被集体枪杀后扔进了附近的一个水池,该池子的池水被鲜血染红,成为了“血池”。村濑守保拍摄的下关江边尸体堆积如山的情景日军焚烧惨遭杀害的军民尸体长江边上堆积如山的尸体一群日军围观中国军民被活埋中国平民双手反绑被日军集体杀戮后,弃置水池,该水池中尸体多达300余具。无耻的谎言日本政府及右翼势力认为:日军在“南京事件”中没有对平民实施有组织的屠杀行为。认为死难者为阵亡的中国士兵或中国军民退时自相践踏造成,还有甚者认为那些死者为“文革”中的死者,把南京的死难者归结为中国故意嫁祸给日军的谎言。在历史教科书中,日本的侵略史正在消失。日本各教科书出版商在1995年的送审版本中均有慰安妇的记载,但这次没有一家直接提及慰安妇问题,只有帝国书院版本间接谈到慰安设施。强行绑架外国劳工问题也被淡化成“外国劳工被带到日本”。据日本《产经新闻》2012年2月20日报道称,河村隆之在20日的谈话中谈及了“南京大屠杀”,他称:“1937年‘南京事件’(日本针对南京大屠杀的表述)发生时,正常的战争行为是不可否认的,这也是比较遗憾的事情,但所谓的‘南京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日本最大在野党自民党党首安倍晋三17日下午参拜了供奉着14名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据日本媒体报道,安倍于当地时间17日下午5时许参拜了靖国神社。安倍2006年9月到2007年9月就任日本首相。外交部发言人洪磊昨日在就日本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应询答问时表示,日方应切实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恪守迄今在历史问题上作出的郑重表态和承诺,负责任地处理有关问题。

安倍晋三拜鬼日本历任首相“拜鬼”史1983年秋天,中曾根康弘以内阁总理大臣身份参拜靖国神社1996年7月,桥本龙太郎以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2001年8月13日:时任首相小泉纯一郎第一次参拜靖国神社2002年4月21日:小泉第二次参拜靖国神社2003年1月14日:小泉第三次参拜靖国神社2004年1月1日:小泉第四次参拜靖国神社2006年8月,小泉第五次参拜靖国神社2007年8月,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2011年4月,自民党总裁谷垣祯一参拜靖国神社2012年4月,自民党总裁谷垣祯一再次参拜靖国神社2012年8月,民主党内阁参拜靖国神社2012年10月,新任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并在钓鱼岛问题上声称对华继续强硬,安倍晋三被认为是下届首相的继任人选。其他资料张纯如(IrisChang,1968年3月28日-2004年11月9日),美国著名的华裔女作家、历史学家和自由撰稿人,在1997年出版了揭露“南京大屠杀”事件真相的历史著作《南京暴行:南京大屠杀》(《TheRapeofNanjing》),震惊了世界。该书随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广泛。拉贝日记

作者约翰·拉贝(JohnH.D.Raba)于1882年出生于德国汉堡,1908年到中国。他和他的家人在中国生活了近30年。他是一个基督教徒,对处在内忧外患中的中国人民抱有深切的同情。1937年日军进攻南京前夕,他和十几位外国人等共同发起建立南京安全区,并担任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拉贝日记的发现

1996年,《拉贝日记》在美籍华人张纯如女士及邵子平博士等人的寻访下得以重见天日,12月13日在美国纽约的南京大屠杀纪念大会上,拉贝外孙赖因哈特女士将2000多页的日记副本首次向外界公开,立即引起轰动,成为南京大屠杀最重要、最详实的史料之一。日记中记述了城区内的600多例个案,很多可与其他资料互为佐证,如幸存者李秀英等。

1997年8月,在整整60年之后,时隔南京大屠杀一个甲子,《拉贝日记》中文版在南京得以公开出版,著名史学家胡绳撰写了序言;当年底,在前驻华大使埃尔文·维克特(ErwinWickert)先生的努力下,德意志出版社(DVA)出版了拉贝日记的德文版。(无论是德文版还是英文版、日文版,都是日记原文的部分节选,章节选择略有不同,而中文版出版的则是日记全本。)影像资料由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2009年4月底在中国内地公映,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故事。片中有两条线索,通过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国士兵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经历,揭示在1937年南京疯狂杀戮强奸掠夺的背后,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金陵十三钗》是2011年张艺谋执导的战争史诗电影,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故事讲述1937年的南京,一座教堂里一个为救人而冒充神父的美国人、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女学生、14个逃避战火的风尘女子以及殊死抵抗的军人和伤兵,共同面对南京大屠杀的故事。于2011年12月15日在中国上映,获得国内普遍好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者丛葬地。为悼念遇难者,南京人民政府于1985年建成这座纪念馆,1995年又进行了扩建。纪念馆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千平方米。建筑物采用灰白色大理石垒砌而成,庄严肃穆,是一处以史料、文物、建筑、雕塑、影视等综合手法,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杀”特大惨案的专史陈列馆。该馆正大门左侧镌刻着邓小平手书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名。陈列分广场陈列、遗骨陈列、史料陈列三大部分。11种文字书写的遇难者人数南京大屠杀的时间

哭墙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新馆万人坑的一侧,12000多名遇难同胞名录被刻在墙上,供后人纪念。朱成山馆长表示,名录还会扩充,被俘杀害的9万士兵的名字,将有望刻在墙上。朱馆长称,“我们的意义与广岛、以色列的哭墙是不同的,我们有本民族的特点在里面。而且这个哭墙不是我们叫的,我们叫遇难者名录,是老百姓叫他哭墙,是纪念先人的地方。”

我扎入这片血海

瞪圆双目却看不见星光

使出浑身力量却游不出海面

我在海中抚摸着三十万南京军民的亡魂

发现他们的心上盛开着愿望的鲜花

一朵又一朵

硕大而又鲜艳

并且奔放着奇异的芳香

像真正的思想

大雾式涌来

使我的每一次呼吸

都像一次升华

在今天

在今天南京市的大街上

呈现着表情宁静的老人的神情

又被少女身上喷发的香粒

一次又一次击中

我怎么了

这条铜版路建于纪念馆的祭奠广场上,长40米、宽1.6米,铸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中国当年参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成员等222位历史证人的脚印。铜版路用锡青铜分块铸制,机械加工、拼装而成。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加紧对当年的幸存者进行证人、证言的收集与公证,并于2002年8月开始进行幸存者脚印的收集工作。目前已有222位历史见证人留下脚印和亲笔姓名。

"大片的鹅卵石铺地,寸草不生,几颗枯树兀立,半地下的遗骨陈列室为棺椁造型,强烈地表达出“死的悲愤”的主题。空旷的墓场,只有大片鹅卵石铺地,鹅卵石象征遇难者的累累白骨。"卵石广场位于纪念馆“万人坑”遗址陈列厅和遗骨陈列室之间,池中装有30个喷水龙头,池底铺有象征遇难者累累白骨的鹅卵石。“祭灵泉”的“泉水”来自“万人坑”遗址下引出的地下水,喷涌的泉水映照着水底的灯光,仿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殷红鲜血,故取名“祭灵泉”。

据悉,“祭灵泉”是该馆为祭奠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65周年举办的系列活动之一,旨在揭露侵华日军的暴行,警示国人铭记血的教训,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祭灵泉遗骨陈列室

陈列着该馆一九八五年建馆以及一九九八年四月两次从纪念馆所在地的江东门“万人坑”中挖出的遇难者遗骨(表层土层中)。这批万人坑遗骨经过法医学、医学、考古学、历史学者的严格鉴定,被确认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遗骨,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铁证。和平大钟:为悼念三十多万遇难同胞,警示历史教训,祈祷世界和平,这口大钟于二零零三年十二月十二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落成。

大钟由旅日华侨林同春、林伯耀等十四位爱国民主人士捐资五十万元铸造,由南京金陵古艺术青铜研究所设计,也是“江南钟王”王钟泉老人的封笔之作。王老一生参与设计了包括中华世纪钟在内的三千多口大钟。

“和平大钟”高三米,口径一点九三七米,采用源于商周时期至今五千余年的传统“泥范”工艺一次性浇铸而成。主体和鼎部分别刻有的六十六个“和平”和“祭”字,时刻提醒着人民铭记历史。广场上的雕塑历史循环的车轮声仿佛在我耳畔响起,提醒着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