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作文_第1页
2023-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作文_第2页
2023-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作文_第3页
2023-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作文_第4页
2023-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作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作文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作文

一、作文(共25小题)

1.(2022秋合肥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诗人但丁有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定下心来,一心一意走自己的路,而且要建立这样的一种自信,就是我们一定会把自己的事业办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十大报告提到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不断涌现的科技创新成果,进一步增强了我们“走自己的路"的深厚自信。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走自己的路”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2022秋中山市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梦想时,感觉生命之美丽;我清醒时,感觉生命之责任。

品读上面句子,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少于800字。

3.(2022秋自贡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国式过马路"占据新闻头条,“中国式旅游”激起舆论层层浪花,“中国式父母"引起社会关注……这些“中国式”多是对国人素质和社会问题的调侃。

近年来,“中国式"一词的表意似乎有所不同。高铁、5G彰显着“中国式速度”,脱贫攻坚,“一带一路"体现着“中国式发展”。今年党的二十大将“中国式现代化"写入报告并作出明确定义,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作为新时代青年,你对“中国式"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你据此写一篇演讲稿,在“走向世界的中国”青年学生联谊会上做主题演讲。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和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2022秋南明区校级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母亲节给母亲洗脚,父亲节给父亲写感恩卡,教师节短信给教师美好祝福。洗脚、感恩、送祝福……我们不该只在节日那天去展现这种“仪式”,因为它只是一种外在形式。真正重要的还是我们心中的那份真、善、美。

生日送祝福、国旗下讲话,我们在日常的仪式里表达情感;端午赛龙舟、中秋吃月饼,我们在节日的仪式里传承文化。有人说,生活需要仪式感。有了仪式,这一天与其他日子便不同;有了仪式,这一刻与其他时刻便不同。

读了上述材料,给你带来怎样的启发?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5.(2022秋青羊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礼记中庸》讲道:“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君子在独处时要自律自重,也要自省自警。

材料二:《论语》有言:“德不孤,必有邻。"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材料三: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在2022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说:“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众行方能致远。”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6.(2022秋开封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9月5日12点52分,四川沪定发生地震,人们纷纷逃生。湾东水电站职工甘宇和罗永放弃逃生机会,反而冲上10层楼高的大坝坝肩,拉闸泄洪,避免了下游村庄被淹。他俩说:“一命换几百条命,必须做。"泄洪后,两人在山上寻求救援,甘宇摔伤无法行走,罗永给他留下食物后找路求生,走了一天多被救出。

救援队根据罗永的提示,连续12天搜救甘宇无果。当地58岁的村民倪太高听说这件事后,带着两瓶水和一些食品独自进山搜寻。倪太高说:“地震时甘宇没有放弃我们,现在我们也不能放弃他。”经过艰难寻找,倪太高在一个陡坡下面发现甘宇,甘宇得救了。

这是一个好人救助好人的感人故事。生活中,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平平无奇,但是到了危难关头,他们个个都会化身为超级英雄,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中国脊梁"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7.(2022秋山东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同企业员工们亲切交流并强调:大家都是“80后”“90后”,正当其时,要有事业心、责任感,努力奋斗。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时,大家一定会为“强国圆梦、功成有我”而感到自豪。

事业是锻炼本领的沃野,有事业心才能立身立业。在事业的舞台上,走出了23岁就创造出新的桥吊单机作业效率世界纪录的张彦,走出了为“中国碗"装“中国粮”增添底气的水稻专家周雷,走出了世界技能大赛获奖者、砌筑工邹彬,走出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快递小哥阮海良……

责任是成就事业的基石,有责任感才能尽职成事。在“悟空"墨子”“天问"等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中,新时代青年担重任、挑大梁,用知识和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举办过程中,广大志愿者用青春和奉献提供了暖心的服务,向世界展示了蓬勃向上的中国青年形象。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事业心与责任感”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8.(2022秋青羊区校级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11月14日至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赴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赴泰国曼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泰国进行访问。6天5夜,30多场活动,从运筹多边外交,到引领双边关系;从密切大国互动,到深化互利合作;从阐释中国之治,到回答世界之问……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中国发出团结合作、共创未来的时代强音,为促进亚太和世界繁荣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注入强大信心和力量。

此访是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我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访,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成功实践,是“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在外交舞台上的生动展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读完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9.(2020秋中原区校级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挪威著名极地探险家罗阿德阿蒙森一行人在1910年1月14日抵达罗斯海的鲸湾,安扎好冬营后,在此进行了10个月的充分准备,开始向南极艰苦进军。与1909年到达北极后斯科特探险队不同的是,阿蒙森他们没有机动车和马匹,而是依靠一群猎狗。但他们得助于好天气和众所周知的阿蒙森细致入微的筹划。在历尽痛苦艰辛,闯过难关后,阿蒙森终于成为人类第一个登上南极点的人,轰动了整个世界,得到极大的赞誉。但他说:“其实谁第一个到达南极点,对于人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面对自然,人类要用激情、要用雄心壮志去点燃热情的火焰,去做那种获得成功的概率很小或要付出极大代价的事。”

材料二:

胆识是由信念、意志、力量、勇气、智慧等凝结升华的内在力量,蕴藏着我们党应战而不惧、无往而不胜的精神密码。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校团委举行“砥砺胆识,迎接挑战"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0.(2022秋青羊区校级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要坚持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呼唤勇敢,鼓励闯劲,激励创新。

今年7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就已经把“敢”字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法论。当时会议就强调,“要发挥企业和企业家能动性,营造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如今,在此前的企业敢干之前再赋予“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事实上是为后面的企业和群众的“敢"进一步解绑,呼唤勇气,呼唤活力。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1.(2022秋青羊区校级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0月21日,二十大新闻中心举办第五场记者招待会。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翟青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主题与记者交流。

翟青介绍说,过去十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值由2015年的4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1年的30微克/立方米,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

我们看到,从让人惊喜的“APEC蓝"到“阅兵蓝”,再到如今蓝天常在,白云悠悠,晴朗天不再是奢侈品,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成绩单,写在每个人的心坎上。不仅是空气质量改善,这十年来,全国优良水体比例提高了23.3个百分点,达到84.9%,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中国森林面积增长了7.1%,达到2.27亿公顷,成为全世界人工造林最多的国家。2021年,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2年下降34.4%,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居世界第一,绿色逐步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2.(2021秋临渭区校级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8月5日下午,在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单人十米台决赛中,中国14岁小将全红婵无悬念夺冠。全红婵五套近乎完美的动作中,三个动作得到满分。而总分466.20这一分数,创造了近四届奥运会该项目的新高。有人称赞全红婵会“水花消失术"。

2007年出生的全红婵来自广东湛江,7岁开始学习跳水,11岁进入广东省跳水队,13岁入选国家队,目前还不满一年。她在2020年全国跳水冠军赛暨东京奥运会、世界杯选拔赛中发挥出色,最终凭借三站奥运选拔赛“两冠一亚”的成绩,入选跳水“梦之队”,并获得奥运会参赛资格。她的教练说:“她一天陆上训练加水上训练就要跳400多次!”

赛场上,她是勇敢拼搏的奥运健儿;赛后,她接受采访时表示,想去游乐园抓娃娃;回国隔离期间,她每天训练的视频传遍网络。

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上为中国队摘下第33枚金牌,被称为“跳水天才”,她成功了。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13.(2022秋泸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初中时拥有了自行车去县城走读”“冬天脚上长满冻疮,夏天暴雨打湿衣服"大学时勤工俭学,靠自己负担了全部学费、生活费”……近日,南京大学一份毕业论文致谢引发网友关注。出生于四川凉山州冕宁县一个小村庄的陈时鑫,是该校一名大四毕业生,获得了去香港中文大学全奖直博深造的机会。

从乡村小学到县城初中再到省城高中,从南京大学到获得香港中文大学全奖直博的机会,这位大凉山小伙在求学路上不断奋勇攀登。在国家专项计划、自强计划、筑梦计划和社会各界的关爱与帮助下,不少像陈时鑫一样的大凉山儿女,打破了“出身越差,上的学校越差,将来找的工作越差"的“下沉螺旋”,彰显了教育公平的巨大力量。

以上材料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材料和学习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4.(2020秋中原区校级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王国维也曾说“美育者,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成完美之域。”不过也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有人说“考上大学主要靠智育,审美能力的有无是无关紧要的";有人说“智育才是硬道理,没有智育何谈科技实力,更何谈民族复兴”,巴尔扎克也曾说过‘一个有智慧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无量无边的人"。

为此,励志中学团委举办了一次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美育比智育更重要”,反方的观点是“智育比美育更重要"。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稿,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并驳斥对方的观点。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立场,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5.(2020秋中原区校级月考)阅读如图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16.(2020秋中原区校级月考)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4年:生活总是充满希望的,成功总是属于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人们。

2015年:为了做好这些工作,我们的各级干部也是蛮拼的。

2016年:“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

2017年:“撸起袖子加油干!”

2018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2019年:“我们都是追梦人”!

2020年: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七年来,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新年贺词,“金句"频出,成为网络热词。这些新年贺词朴实真切、耐人寻味,既振奋人心,又充满温情,体现了大国领袖的胸襟和情怀。

周一上午,郑州外国语学校举行升旗仪式,学校团委邀请你作为优秀团干部发言,请从以上新年贺词中概括出一个关键词,并结合时代主题和你的感受与思考,完成一篇国旗下的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7.(2022秋雨花区校级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提示写作。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季文子办事,要反复考虑多次后才行动。孔子听到后,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如何把握思与行?品读这则《论语》,对照现实的社会和人生,请你谈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观点明确;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字数800以上。

18.(2022秋金华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东方的直播介于讲课与聊天之间,主播们张口即来的段子、故事戳中了集体情绪,少年的迷茫,青年的焦虑,社会的浮躁……网友之所以共情主播们的眼泪,正是因为他们太像默默努力的普通人,被生活挤压过,依然较劲死磕,在困境之中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在这里,人们看到的不仅有“商品”,还有一种心灵的共鸣和沟通;走红的不只是句子,更是深层次的理解与共情。

以上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报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9.(2022秋天心区校级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淮南子说山训》一文,有“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的句子;苏洵《辨奸论》则有“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句子,意为:月晕出现,预示将要刮风;础石湿润,意味着将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

以上材料对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启示意义和思辨色彩。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22秋荆州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打卡"已悄然走入我们的生活。比如网课阅读早读“打卡”、考试复习“打卡";比如朋友圈的亮健身“打卡”、秀美食“打卡"、晒旅游景点“打卡”。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以“打卡"来作为生活的标记。对此你怎么看?

请在整体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1.(2022秋宜宾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孤独是人生常态,无论是身处繁华闹市,还是僻静乡野,都只能选择面对。有时孤独源于优秀,你不妨面对世俗扬起骄傲的眉梢;孤独也常常带给我们伤感和失落,你也应该勇敢地走出阴霾见晴明。

关于孤独,你又是怎样看待的呢?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和成长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2.(2022秋沙坪坝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0月14日,英国国家美术馆内馆藏的梵高名作《向日葵》,被两名极端环保组织成员泼了两罐番茄汤罐头。随后,他们脱下外套,露出“JustStopOil(停止采石油)”字样的T恤。他们站在这件珍贵的艺术品下解释说:“艺术和生命哪个更有价值?艺术比食物更重要吗?你更关心保护一幅画还是更关心守护我们的星球和人类?为什么要保护这些画而不去保护那些因气候而饥寒交迫的数百万人?"

针对极端环保组织成员所持观点和理由,你会如何反驳?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3.(2022秋南明区校级月考)阅读如图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4.(2022秋台州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最新热词当数“中国这十年”。回首中国这十年,天问追星、祝融探火、夸父逐日、天宫兴建……无一不举世瞩目,令人振奋。但中国成就不只体现在高精尖的航天领域,交通、通信等基础建设领域和扶贫、生态等民生领域同样硕果累累。这十年,作为中国人的价值感进一步提升,对国家的归属感进一步增强。

这十年也是你的成长黄金期,你对于价值感和归属感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5.(2022秋安义县校级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一名女子带着七八岁的孩子登上地铁7号线,她先是狠狠地捏孩子的脸,后又打掉孩子的帽子,夺去孩子的手机。换一节车厢后,她把孩子的书包往地上一扔,让孩子当众跪下……孩子不敢反抗,只是下意识伸手去挡。女子的一连串举动,震惊了身边乘客,车厢里有人劝这位女子,她却霸气回怼:“我说我的孩子,我想让他干嘛就得干嘛。"

材料二: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该法明确监护人在家庭教育中的职责,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同时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从下列两个任务中任选其一完成写作:

(1)给材料一中的这名女子写一封信;

(2)写一篇短评,向某晚报《家教纵横谈》栏目投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符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作文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作文(共25小题)

1.(2022秋合肥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诗人但丁有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定下心来,一心一意走自己的路,而且要建立这样的一种自信,就是我们一定会把自己的事业办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十大报告提到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不断涌现的科技创新成果,进一步增强了我们“走自己的路”的深厚自信。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走自己的路"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点】材料作文.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的第一段是意大利诗人但丁的名言昭告人们要大胆地走自己的路。材料的第二段是习总书记话语强调的是专心走自己的路要有自信。材料的第三段则是“二十大”报告提到的中国科技创新成就则凸显走自己的路的赫赫成果。总之,材料围绕“走自己的路"展开。

从写作的要求来看,以“走自己的路”为主题,进一步明确了写作的规定性和出发点。材料都是从正面强调“走自己的路”,自然应当谈“走自己的路”的重要性,可以从“大我"即国家、民族发展的层面,也可以从“小我”即个体生命成长的角度。“当己的路"并非唯一的“一条路”,也不是完全不可以走同样的路,而是强调走属于自我、适合自我的路。

拓展写作思路可以考虑该如何给“自己的路"定位,因为“自己的路”并非不问西东、窦然前行而不计后果的路,走好“自己的路"应该和“耐心”“毅力"自信”“坚持"奋斗”“探索"等结合起来,既拓宽了写作思路,也会使写作有力度。材料从正面强调“走自己的路”,我们强调“走自己的路"的重要性,但也不能完全排斥和否定走别人同样的路。因为多看看别人走过的路,对照自己所走的路,思考自己未来的路,才能真正走好“自己的路”。不能绝对化、极端化,要学会对“走自己的路"辩证分析。

参考立意:

1.坚持走自己的路,才能保证目标恒定,排除外界干扰。

2.只有走自己的路才能让自己更强大。

3.坚持走好自己的路。

【解答】

坚持走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们要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从浴血奋斗中闯出一条革命之路,从自力更生中铺就一条建设探索之路,从敢闯敢试中开启一条改革开放之路,从砥砺奋进中擘画一条强国富民之路……百年来,我们党于无路处踏出新路、于荆棘中开辟坦途,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探索出来的路。这条路,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最初的追求和夙愿,浸透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拼搏和奉献,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和希望,我们当倍加珍惜、长期坚持。

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山水迢迢。从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民族团结,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繁荣富强,从被动挨打、饱受欺凌到独立自主、坚定自信,百年辉煌成就充分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苦难辉煌百年路,砥柱人间是此峰。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我们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就是要更加笃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是一条通往民族复兴梦想的康庄大道、人间正道,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站上新起点、迈步新征程,我们更加深切体会到,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无论推动高质量发展,抑或加快科技自立自强,还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完成新征程上的各项目标任务,都要求我们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地走下去。

作为时代青年,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点评】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2.(2022秋中山市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梦想时,感觉生命之美丽;我清醒时,感觉生命之责任。

品读上面句子,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点】材料作文.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从形式上看这是一道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句子化用了特里萨修女的名言:“我睡去,感觉生命之美丽;我醒来,感觉生命之责任。”该句子中,出现两组对立的概念——“梦想"与“清醒”,“生命之美丽"与“生命之责任”。在行文时,应围绕“梦想"与“清醒”这组概念展开具体论述。

写作此类作文,首先要对核心概念进行解释、演绎。“梦想"这一概念考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难在“清醒”一词。这时,我们可以引入“清醒"的近义词,或者是“梦想”的反义词,由此我们找到“现实"实践”“脚踏实地"等。如此一来,这个作文题就变成论述“想与做”“梦想与现实”,考生就容易下笔了。

写作时,针对梦想,可以论述其对于人生的积极意义。以个体来讲,梦想可以提供人生丰富的可能性,可以给予人现世生活的动力;以群体来讲,梦想是许多发明创造的序曲,可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和“梦想”有关的事例古往今来非常丰富,选材时应尽量挑选典型、新颖的。可以是某一个人的梦想,也可以是某一群体、社会、国家、人类的梦想;可以是虚构的,如神话、传说,也可以是最终实现的蓝图、愿景等。针对“现实"去阐述,与“梦想”相对,这里应侧重谈人在现实中的努力、奋斗与担当。努力实践、承担责任,才能使梦想不沦为水中月、镜中花。对此,可以联系一些相关的概念,如“责任"行动”“脚踏实地"等。如此想来,古今中外的科学家、民族英雄等,大多都可供选择,就要看具体论述时如何紧扣论点展开。在阐述清楚两者内涵后,最好是能辩证地处理“梦想与现实”的关系。“梦想"与“现实”是一组对立统一的概念,两者看似表面矛盾,内里其实相互依存、转换,比如拥有梦想能为生命的责任指引方向,又或者说有了责任,才能真正实现美好梦想。

参考立意:

1.梦想藏于心,责任扛于肩。

2.用梦想憧憬未来,用责任实现梦想。

3.梦想要以现实为基础。

4.梦想可能会成为现实。

5.完整的人生梦想与实践缺一不可。

【解答】

心怀梦想,奋力前行

我常想,生命是由梦想与现实构成的。于梦想中,我们能够汲取到激励现实的力量;于现实中,我们亦能够通过步步前行实现梦想。惟有心怀梦想之期盼,肩负现实之责任,才能于生命中行稳致远。

心怀梦想,感受生命之美丽。梦想不是虚无飘渺、毫无意义,它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未来前行的激励。司马迁若没有梦想,又怎能忍受身陷囹圄的现实之辱,发愤著书而就《史记》;曹雪芹若没有梦想,又怎能忍受现实之饥寒,呕心沥血而就《红楼梦》;一代代革命志士若没有梦想,又怎能忍受战争的残酷、岁月的艰辛,开辟中国之新生道路。梦想,是漫漫黑夜中的一点亮光,它给人以希望、给人以方向,让人于现实的磨难中体味到生命的美好,获得奋进的力量。

把握现实,承担生命之责任。梦想虽美好,但若脱离现实的努力,一切只是空想。只有准确认清现实、勇于承担责任,一步步脚踏实地,才能到达星辰之高度。“Fast"天眼望远镜之父南仁东,用双脚走遍山村泥土为望远镜选址,用日复一日的潜心钻研造就望远镜的诞生。这样伟大创新成果的背后是他一步一步的脚踏实地,他对现实的付出最终成就了他的梦想、国家的愿望。现实或许没有梦想中的绚烂美丽,但它是通往梦想的唯一途径,如同英雄志士们不断付出汗水与热血才造就新中国的诞生,一代代科学家夜以继日的钻研与奋斗才造就中国不断的科技创新,我们惟有勇敢地担起责任、在现实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才能走进梦想深处。

没有梦想的希望与激励,我们难以在现实奋斗中明确方向、获取力量;没有现实的付出与前行,我们难以最终走上梦想之巅。梦想是对现实的指引与激励,现实是对梦想的实践与实现。在新时代的中国,我们更要把握好现实与梦想的关系,作为新青年一代,心怀民族梦想、坚定个人信仰,以脚踏实地、进取付出的努力铸就新征程上的圆梦之路。低头是现实的责任,用以承担;抬头是美好的未来,追梦前行。

梦想因现实的努力而赋予价值,现实因梦想的激励而拥有希望。无论是过往还是当下,无论是国家还是民族,惟有心怀梦想与希望,于现实中承担责任、勇于前行,才能铸就更加美好的未来。

【点评】材料作文在审题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提炼中心法、抓关键句法、由果溯因法、由物及人法、分析关系法、明确褒贬法、多向辐射法、舍次求主法、求异同法等。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将材料简述一次,然后依据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在作文的开头将材料简述一次,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3.(2022秋自贡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国式过马路”占据新闻头条,“中国式旅游"激起舆论层层浪花,“中国式父母”引起社会关注……这些“中国式"多是对国人素质和社会问题的调侃。

近年来,“中国式”一词的表意似乎有所不同。高铁、5G彰显着“中国式速度”,脱贫攻坚,“一带一路”体现着“中国式发展"。今年党的二十大将“中国式现代化”写入报告并作出明确定义,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作为新时代青年,你对“中国式”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你据此写一篇演讲稿,在“走向世界的中国"青年学生联谊会上做主题演讲。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和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点】材料作文.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类型是引语式材料。

材料共两段,分成两个层次。第一段中“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旅游"中国式父母”这些调侃都是对中国人文明素质方面的否定,也反映了中国的社会问题。这说明,“曾经"我们好多中国人的文明素质比较低,甚至在国际上造成的影响都很坏,人们批判的同时,表现了对国人文明素质的担忧,这些社会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就启发我们要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国民素质应从提高个人文明素质开始,每个人文明的一小步,就会使国民文明素质提升一大步,以改善人们对国民素质的认识和评价。第二段中“中国式速度”“中国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的认可,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肯定。这种“中国式"是应该提倡的,也是让人骄傲的,这表明中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态势是可喜的,中国在世界上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新时代青年人应该发奋图强,为“中国式”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写作任务:文章要写成议论类演讲稿,注意演讲稿格式;发言的主体是新时代青年,听众是参加青年学生联谊会的青年人,发言的主题是“走向世界的中国”,发言的内容应围绕“中国式”展开,重点阐述“中国式"问题的实质和严重危害,以“中国式”发展提振在座青年人的信心,倡导对“中国式"中国建设,注重引起青年人的共鸣,使青年人统一思想,激励青年人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努力奋斗。

写作指导:文章的开头简短引入论点,如“新时代青年应助力‘中国式’发展”,正文部分可运用驳立结合的结构行文,先指出“中国式”问题的实质,再阐述“中国式"问题的影响及危害,最后指出提升国民素质从我做起,助力“中国式”发展。文章要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以充实有力地说理。

参考立意:

1.新时代青年应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2.解决“中国式”问题,提升中国形象。

3.增强“中国式"自信,让中国走向世界。

【解答】

为“中国式”反思,为“中国"自豪

亲爱的各位青年: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为‘中国式’反思,为‘中国’自豪”。

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国母亲和他的国人被贴上不少“中国式"的负面标签,成了缺乏文明素养的标志。今时今日,我们的伟大“中国”终于成为文明、互励、共赢、富强、美丽的代名词,让我们不禁为之惊呼:“厉害了,我的国!"从“中国式”到“中国"的变化,让我们可喜,亦值得我们反思,这些称呼名词,提醒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风采。

中国式开头的热词,暴露了我们的问题与不足,是中国向现代化发展不可避免的羁绊与坎坷。你也许对此并不陌生,“中国式过马路”讽刺着中国人过马路,无视交通灯指示,淡漠交通规则的习惯;“中国式插队抢购”,直指中国的客在旅游景点疯狂扫货的场景,指向国人亟待提高的素质与公民意识;“中国式父母”,矛头指向“保姆式教育”,无微不至照顾并培着一批巨婴的“畸形”的育儿理念;“中国式学生"呈现了应试教育下,学生缺乏自主实践创新,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问题。这些词批判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我们深入透视“中国式”现象的背后,不应只看到其负面的表象而如愤青,而是应关注国人素质未能提高背后是规则、法制教育的不健全不完善,监管制度存在漏洞等更深层次的矛盾,反思“中国式"是正视我们的短板,走出自卑不足的阴影,面向更长远的发展。

“中国”开头的热词,书写着新时代辉煌中国的崛起和国民新风范树立的崭新篇章,在纪录片《辉煌中国》中,“中国铁路"走向世界,为贫瘠的非洲大地吹去发展的东风;“中国智造”惊艳世界,c919飞机、洋山港、港珠澳大桥等等,无不彰显大国实力、大国魅力,这些词语描绘着创新中国;“中国女排"顽强拼博,永不服输,赛场上的咆哮吼出了中国人的雄心壮志,“中国爱心”表达中国人与全人类共建命运共同体的博大胸怀;“中国志愿者"的足迹遍布全球,这些词语谱写着国民积极热情、文明风范的乐章。透过这些“中国”,是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是中国理念、中国人思想的进步,是国人不懈投身奋斗建设的果实,为中国自豪,自觉与自信,展望未来!

反思与骄傲自豪交织,综合看待助力中华崛起、可持续发展。我们当从“中国式标签"中寻找存在的问题,有信心也有针对性地将其解决,把调侃化为改变发展的动力;我们也要从中国热词汲取发展的精神动力与经验,去糟粕取精华,摒弃自负自卑,为谋求“中国发展”而努力奋斗,发扬“中国自信”,做优秀“中国青年”,做优秀“中国工匠"。

忆往昔,“中国式”曾令人皱眉;看今朝,“中国"令人振奋,中国人让我们剑指远方,把热血青春抛洒铸造更厉害的国,告别“中国式”的暗淡。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点评】材料作文在审题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提炼中心法、抓关键句法、由果溯因法、由物及人法、分析关系法、明确褒贬法、多向辐射法、舍次求主法、求异同法等。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将材料简述一次,然后依据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在作文的开头将材料简述一次,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4.(2022秋南明区校级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母亲节给母亲洗脚,父亲节给父亲写感恩卡,教师节短信给教师美好祝福。洗脚、感恩、送祝福……我们不该只在节日那天去展现这种“仪式”,因为它只是一种外在形式。真正重要的还是我们心中的那份真、善、美。

生日送祝福、国旗下讲话,我们在日常的仪式里表达情感;端午赛龙舟、中秋吃月饼,我们在节日的仪式里传承文化。有人说,生活需要仪式感。有了仪式,这一天与其他日子便不同;有了仪式,这一刻与其他时刻便不同。

读了上述材料,给你带来怎样的启发?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点】材料作文.

【答案】

生活点滴,“仪”味相随

90后李翔宇用报名参加线上迷你马拉松挑战赛的方式给枯燥的跑步注入仪式感,因为外在的形式承载内心的重量,有仪式感,生活才过得美好而精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每一个形于外的细节都绽放着内在的馥郁。祭拜祖先有仪式,毕业典礼有仪式,就连买一本新的笔记本,郑重地写下第一行字,也可算一种仪式。享受生活,“仪式"是一味不可或缺的调味剂。

体验仪式,感受生活。

张爱玲曾说:“仪式感能唤起我们对内心自我的尊重,也让我们更认真地去过属于我们的生命的每一天。”古有“沐浴焚香,抚琴赏菊”,今有作家严歌苓居家打扮梳妆,为平淡如水的生活加点蜜糖。那物质条件极度匮乏却每周都要认真举行升旗仪式的学校都深谙仪式感对生活的重要性。人生成长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仪式,诞生礼、成人礼,男子成年要行冠礼,女子成年要行笄礼。可见,仪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成为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平淡,可以用仪式感点缀;生活忙碌,可以用仪式感润滑。

心行兼容,诗意生活。

仪式感是琐碎平庸的日子里的心灵慰藉。它不适合公之于众,那可能会扭曲初心,但会悄悄现身在品茗,在午后等等悠闲时光中,给有心人以惊喜。这种愉悦感,同时也伴随着庄重严肃之举,仪式感深沉,而流露于行,成为庄严肃穆的仪式,又通过仪式加深记忆和仪式感。

如果没有仪式举行,即使我们心怀仪式感也难有深刻印象。所以,仪式不仅仅是化于内心的信义,更是外表于行的举止。“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诗意生活需从心出发,心怀仪式感,才能开出一路繁花,以增添乐趣,以温柔岁月。

继往开来,焕新生活。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典,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阅兵式的“仪式感”,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以此形式展现泱泱中华高度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人们强烈的共鸣之感,为爱国之心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突出其在“形式”背后的内容。内容好比是藏在信筏里的繁花,如果信筏泛黄陈旧,又有何人愿意去拆封呢?唯有借以“形式"的装饰,使其焕然一新,才可绽放内容本身的光辉。

仪式仿若一道璀璨星光,照亮黑夜里麻木的心,优雅点缀诗意生活,拨云见日,迎接阳光。“仪”味相随,最为诗意。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写作时首先要分析材料的含义。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本材料的话题核心为“仪式感"。对于生活中的仪式感,既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还可以辩证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仪式,是生活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同学们都有亲身体验,如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成人礼仪式、运动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等。仪式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仪式无处不在,形式多样。

根据以上对仪式的理解,我们可以思考,认真对待生活、重视平凡事情是一种仪式。仪式体现了感恩、敬畏、责任;仪式是尊重生活、热爱生活的具体表现;仪式是端正生活的态度、是摆脱懒惰慵懒的心态。平常生活中的“仪式”也会给我们带来愉悦。表现在家庭生活中,可以是每天出门前的拥抱;可以是情人节时,精心为爱人准备一份简单的小礼物……平常的小事带点“仪式"去做,便充满了精致的情怀,并且可以对抗我们的消极情绪,诸如散乱、无序、慵懒、沮丧……在一个充满仪式的家庭长大的小孩,未来一定是充满幸福感的。

同时,我们也可以思考,当前不少人和单位借助各类仪式谋取额外的利益,比如政绩、利润、名声,使得仪式原本具有的文化内涵被削弱、疏离,以致消失。还有些仪式仅仅成了外在形式,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考生能围绕仪式、仪式感谈论,或者就某个具体的涉及仪式和仪式感的事例展开思考,有所分析阐述,就是符合题意的。当然,最切合题意的是分析仪式与形式的关系,注意区别仪式与形式主义,有辩证的深入的思考,这样的立意才有深刻性和全面性。

行文构思时,我们可以写生活需要仪式感。首先结合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其次列举福楼拜的例子论证仪式感的背后是敬畏;然后列举李嘉诚的例子论证仪式感的背后是认真;再次列举各种大小场合都离不开仪式,论证仪式感的背后是使命;最后总结全文升华主题,我们需要仪式感。还可以做一点辩证分析,仪式毕竟是外在形式,仪式的内涵才是仪式感的灵魂。

立意提示:

1.给仪式一点空间。

2.行于仪式,热于生活。

3.生活纷扰喧嚣,仪式不可缺少。

4.追求仪式感要合情合理。

5.有必要来一点仪式感。

6.生活需要仪式感。

【解答】

生活点滴,“仪”味相随

90后李翔宇用报名参加线上迷你马拉松挑战赛的方式给枯燥的跑步注入仪式感,因为外在的形式承载内心的重量,有仪式感,生活才过得美好而精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每一个形于外的细节都绽放着内在的馥郁。祭拜祖先有仪式,毕业典礼有仪式,就连买一本新的笔记本,郑重地写下第一行字,也可算一种仪式。享受生活,“仪式"是一味不可或缺的调味剂。

体验仪式,感受生活。

张爱玲曾说:“仪式感能唤起我们对内心自我的尊重,也让我们更认真地去过属于我们的生命的每一天。”古有“沐浴焚香,抚琴赏菊”,今有作家严歌苓居家打扮梳妆,为平淡如水的生活加点蜜糖。那物质条件极度匮乏却每周都要认真举行升旗仪式的学校都深谙仪式感对生活的重要性。人生成长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仪式,诞生礼、成人礼,男子成年要行冠礼,女子成年要行笄礼。可见,仪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成为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平淡,可以用仪式感点缀;生活忙碌,可以用仪式感润滑。

心行兼容,诗意生活。

仪式感是琐碎平庸的日子里的心灵慰藉。它不适合公之于众,那可能会扭曲初心,但会悄悄现身在品茗,在午后等等悠闲时光中,给有心人以惊喜。这种愉悦感,同时也伴随着庄重严肃之举,仪式感深沉,而流露于行,成为庄严肃穆的仪式,又通过仪式加深记忆和仪式感。

如果没有仪式举行,即使我们心怀仪式感也难有深刻印象。所以,仪式不仅仅是化于内心的信义,更是外表于行的举止。“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诗意生活需从心出发,心怀仪式感,才能开出一路繁花,以增添乐趣,以温柔岁月。

继往开来,焕新生活。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典,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阅兵式的“仪式感”,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以此形式展现泱泱中华高度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人们强烈的共鸣之感,为爱国之心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突出其在“形式”背后的内容。内容好比是藏在信筏里的繁花,如果信筏泛黄陈旧,又有何人愿意去拆封呢?唯有借以“形式"的装饰,使其焕然一新,才可绽放内容本身的光辉。

仪式仿若一道璀璨星光,照亮黑夜里麻木的心,优雅点缀诗意生活,拨云见日,迎接阳光。“仪”味相随,最为诗意。

【点评】材料作文的审题: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从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5.(2022秋青羊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礼记中庸》讲道:“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君子在独处时要自律自重,也要自省自警。

材料二:《论语》有言:“德不孤,必有邻。”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材料三: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在2022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说:“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众行方能致远。"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点】材料作文.

【答案】

恪守“慎独”,坦荡为人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思想境界。

“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一个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蜚声中外的医学院士吴阶平在年老时这样反思自己:“我自己认为,在1950—1960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绩的,那时自己也的确十分勤奋,但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自己在科学研究中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远远不够,自己也有偷懒、靠小聪明过关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科学家们这种勤于反思、严于自律的精神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在居家防疫期间,我们要珍惜这一段居家独处的时光,积蓄力量,增长才干。在抗击疫情的同时,我们更要“慎独”,更要自律,珍惜假期时光,利用居家防护的安静空间读书学习。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强调的是慎独,慎独是指人独处时保持谨慎不苟、恪守内心的道德原则,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行为高尚。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也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慎独实际上强调的是自律、自重、自省、自警的意识。

材料二中的“德不孤,必有邻”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是,只要自己追求的是正义,选择的是正确的方向,那么即便在短时间内没有互相呼应的伙伴,但时间长了总会收获到来自具有同样性情和抱负的人的回应。这实际上强调的是把重点放在个人努力上。另一种理解是个人修养与集体建设是统一的。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集体的品格是由所有个体共同塑造的;集体会给予个体以力量,个体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这实际上强调的是个体要积极融入集体,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在集体中更好地成长成才。

材料三强调的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稳人民立场,团结在为人民谋幸福的大旗下,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走得更远。

通观三则材料,它们各有侧重,但也能形成呼应。写作时,最好能把三则材料整合起来,建立逻辑关联。

可以材料一、材料二的第一种意思相结合:做到慎独,坚持自省、自律,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把工夫用在正道上,必定会招来同道之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材料一、材料二的第二种意思、材料三相结合:我们要坚持慎独,但是,慎独的同时还要与他人共同进步,要多与志同道合的人相互切磋,相互砥砺。不管是慎独,还是参与到集体事业中去,目的都指向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只有把理想定位到这个层面,我们的慎独修炼才能获得最大的意义,我们的团结奋斗才更有价值。

不同的组合方式,就有不同的写作思路,无论选择哪种,都应该既抓住材料的侧重点,又能在它们之间构建合理的逻辑关系,做到有层次、有步骤、有逻辑地展开论述。

立意提示:

1.君子慎独。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以人为本,服务人民。

4.慎独修心明正道,团结奋斗为人民。

5.慎独品自高,不愁无解人。

6.慎独不孤,众行能远。

7.锤炼品德修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解答】

恪守“慎独”,坦荡为人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思想境界。

“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一个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蜚声中外的医学院士吴阶平在年老时这样反思自己:“我自己认为,在1950—1960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绩的,那时自己也的确十分勤奋,但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自己在科学研究中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远远不够,自己也有偷懒、靠小聪明过关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科学家们这种勤于反思、严于自律的精神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在居家防疫期间,我们要珍惜这一段居家独处的时光,积蓄力量,增长才干。在抗击疫情的同时,我们更要“慎独”,更要自律,珍惜假期时光,利用居家防护的安静空间读书学习。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点评】材料作文的审题: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从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6.(2022秋开封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9月5日12点52分,四川沪定发生地震,人们纷纷逃生。湾东水电站职工甘宇和罗永放弃逃生机会,反而冲上10层楼高的大坝坝肩,拉闸泄洪,避免了下游村庄被淹。他俩说:“一命换几百条命,必须做。"泄洪后,两人在山上寻求救援,甘宇摔伤无法行走,罗永给他留下食物后找路求生,走了一天多被救出。

救援队根据罗永的提示,连续12天搜救甘宇无果。当地58岁的村民倪太高听说这件事后,带着两瓶水和一些食品独自进山搜寻。倪太高说:“地震时甘宇没有放弃我们,现在我们也不能放弃他。”经过艰难寻找,倪太高在一个陡坡下面发现甘宇,甘宇得救了。

这是一个好人救助好人的感人故事。生活中,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平平无奇,但是到了危难关头,他们个个都会化身为超级英雄,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中国脊梁"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点】材料作文.

【答案】见解答栏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记叙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以四川泸定地震为例,向我们展现了在这一灾难中挺身而出的“中国脊梁”。首先,材料第一段中展现了第一类“中国脊梁"形象。在这场地震中,甘宇和罗永不顾及自己的生命安危,放弃逃生机会,坚持逆行开闸泄洪,挽救下游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逆行者”。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脊梁"舍小我为大我的无私奉献。材料第二段中,村民倪太高秉持着“地震时甘宇没有放弃我们,现在我们也不能放弃他”的感恩心态,不抛弃不放弃,经过艰难寻找最终成功找到甘宇。从倪太高的身上,我们也能看到知恩图报的“中国脊梁"形象。而通过材料最后一段,则可以得知,“中国脊梁”并不仅仅是那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过轰轰烈烈的业绩的人,还有那些在危难关头敢于挺身而出,在和平时期与人为善、知恩图报的一个个善良的平凡人。

试题要求以“中国脊梁"为主题进行写作。对此,如果写记叙文,可以去叙写某一位“脊梁”的感人事迹进而讴赞之;当然,根据材料内容可以得知,选用的这一个形象最好是具备善良、奉献等精神的平凡人。如果写议论文,就要去论证何谓“脊梁”,中华民族为何需要“脊梁”,“脊梁"的价值所在,怎样做一个“中国脊梁”或“民族脊梁"。对此,还可针对材料最后一段话,论证平凡人只要心怀祖国、积极奉献、努力拼搏、知恩图报,同样可以成为“中国脊梁”,借此,可倡导人们去做“中国脊梁"等等。

参考立意:

1.“奋力拼搏”的人也是中国脊梁。

2.为人民“攻坚克难"的人就是中国脊梁。

3.向平凡的中国脊梁致敬。

【解答】

以平凡之躯,立起中国脊梁

汶川地震的阴霾还未褪去,新冠疫情的阴云还正笼罩,泸定地震的突如其来又震碎了无数人的美梦。但是,无论是危难关头的生死抉择,还是妻离子散的悲恸打击,都未曾压垮我们,只因我们有一个个挺立着的中国脊梁。面对艰难险阻,甘宇、罗永放弃生的希望坚持逆行拉闸泄洪,倪太高不顾震后山路危险坚持搜救“恩人”。他们无一不是常人眼中的“小人物”,没有撼天动地的伟业丰功,亦无震撼人心的豪言壮语,但他们,却以一己之身、平凡之躯,谱写了一曲曲生命壮歌,撑起了中国的脊梁。

危难中,正是那一份责任心,让一个个平凡的“中国脊梁”舍生忘己,无私奉献。甘宇、罗永之所以在最危难的时刻,不顾生命安危选择逆行,就是因为拉闸泄洪,保卫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危是他们的责任。同样,正是因为责任,无数白衣天使在新冠疫情爆发时选择逆行武汉,芦山地震时村支书袁超不顾癌症痛楚成为救灾一线的超人。在艰难险阻面前,他们都是平凡之躯,却都凭着心中那一份责任感迎难而上。平凡的他们,都是逆行的“中国脊梁"!

并非只有在危难中有所作为的人们才配被我们称为“中国脊梁”。和平生活中,那一个个如倪太高一样与人为善、有恩必报的平凡人,同样是“中国脊梁"。正是那一份朴素的善良,让平凡的“中国脊梁”与人为善,知恩图报。面对恩情,倪太高选择以乐观与善良对抗人生的无奈与苦难;同样,刚脱贫的汶川龙竹村村民,驾车36小时运送100吨新鲜蔬菜驰援武汉;云南贫困村石板寨村村民们,得知武汉疫情困难后开着摩托车把22吨自产香蕉运出村支援湖北。从前,国家帮助他们;如今,他们回报祖国。他们虽平凡甚至弱小,却也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朴素情感,诠释团结互助、扶危济困的人间大爱。平凡的他们,都是善良的“中国脊梁”!

我们也许熟知鲁迅对于“中国脊梁"的定义:“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但我却想说,这一个个默默无闻、不为人知的小人物们,同样是“中国脊梁"。

在灾难中,正是一个个无名英雄挺身而出,为我们迎来了中国的和平;在发展时,同样是这一个个无名英雄负重前行,为我们换来了中国的腾飞。他们以凡人之躯,不计回报,却又有恩必报,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而对于我辈青年来说,也许我们将来也只是一个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平凡人,但只要我们能在平凡生活中坚守职责,与人为善,能在面临抉择时坚守担当,关爱他人,我们,就同样能成为中国未来的“脊梁"!

就让这一个个平凡的“中国脊梁”,为中国筑起铮铮铁骨,为中华民族挺起坚实躯体,屹立于世界之巅。

【点评】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练,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7.(2022秋山东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同企业员工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