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废物分类与处理技术标准》_第1页
《建筑废物分类与处理技术标准》_第2页
《建筑废物分类与处理技术标准》_第3页
《建筑废物分类与处理技术标准》_第4页
《建筑废物分类与处理技术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20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201*

建筑废物分类与处理技术标准

Technicalcodeonthesortingandtreatmentofconstruction

anddemolitionwaste

201*-0*-0*发布201*-0*-0*实施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前言

本规程是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

统2015年第二批科学技术项目计划的通知》(闽建办科[2015]5号)的要求,由

福州大学、福建江夏学院、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会同同济大学、相关设

计、施工及生产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在编制过程中,规程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分析,开展了各类专题研究,

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施工现场建筑废物的分类处理的实践经验,比较和借鉴了国

内外先进的标准规范,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主要内容有: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建筑废物分类处理方案;

5.建筑废物施工现场分类处理;6.建筑废物处理与管理。

本规程由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福州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

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与设

计处(福州市北大路242号,邮政编码:350001)和福州大学(福建省福州地区

大学城学园路2号,邮政编码:350116)。

本规程主编单位:福州大学,福建江夏学院,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同济大学

福建省永正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福建升恒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源鑫环保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王雪芳罗素蓉郑建岚肖建庄王耀王圣贤王国杰

陈亚亮陈尚鸿郑铁明庹明贝晁鹏飞范炜吴文达陈峰吴志鸿游帆

田忠政林凯斌黄利频谢坤明

I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3

4建筑废物分类处理方案........................................................................................................................4

4.1一般规定..................................................................................................................................4

4.2土方工程弃土..........................................................................................................................6

4.3新建工程废物.........................................................................................................................7

4.4拆除工程废物.........................................................................................................................7

5建筑废物施工现场分类处理................................................................................................................9

5.1土方工程..................................................................................................................................9

5.2新建工程................................................................................................................................10

5.3拆除工程................................................................................................................................11

6建筑废物处理与管理..........................................................................................................................13

6.1一般规定...............................................................................................................................13

6.2弃土的处理与管理...............................................................................................................13

6.3其他废物的处理与管理........................................................................................................15

附录A新建工程建筑废物产量估算...................................................................................................16

附录B拆除工程建筑废物产量估算...................................................................................................18

附录C建筑废物处理路径...................................................................................................................20

本规程用词说明.....................................................................................................................................23

引用标准名录.........................................................................................................................................24

条文说明.................................................................................................................................................25

II

Contents

1GerneralProvisions.......................................................................................................................1

2Terms................................................................................................................................................2

3Basicrequirements........................................................................................................................3

4SortingandTreatmentPlansofConstructionandDemolitionWaste...................................4

4.1Gerneral...............................................................................................................................................4

4.2EarthworkWaste................................................................................................................................6

4.3ConstructionWaste...........................................................................................................................7

4.4DemolitionWaste..............................................................................................................................7

5On-siteSortingTreatmentofConstructionandDemolitionWaste...........................................9

5.1Earthwork............................................................................................................................................9

5.2ConstructionEngineering..................................................................................................................10

5.3DemolitionEngineering....................................................................................................................11

6TreatmentandManagementofConstructionandDemolitionWaste....................................13

6.1Gerneral............................................................................................................................................13

6.2EarthworkWaste.............................................................................................................................13

6.3ConstructionandDemolitionWasteexceptEarthworkWaste........................................................15

AppendixAEstimationofConstructionWasteGeneration.........................................................16

AppendixBEstimationofDemolitionWasteGeneration..............................................................18

AppendixCSystemsFlowforTreatmentofConstructionandDemolitionWaste..................20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eSpecification...............................................................................23

ListofQuotedStandards...............................................................................................................24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25

III

1总则

1.0.1为贯彻国家有关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法律、法规,推动发展循环经济与绿

色建筑的方针政策,促进建筑废物合理分类与有效资源化循环利用,保证建筑废

物分类及处理管理过程中的规范化,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在新建、改建、拆除、修缮及装饰装修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的现场分类及处理管理。

1.0.3建筑废物分类及处理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

及福建省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

2.0.1建筑废物constructionanddemolitionwaste

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地铁、市政设施等在建造、

拆除、翻修、装修、铺设等过程中产生的废物。

2.0.2危险物质dangeroussubstances

含有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

方法认定的具有放射性、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感染性等一种或一种

以上危险特性,以及不排除具有以上危险特性的物质。

2.0.3源头分类sourceseparation

在建筑废物的产源处第一时间对建筑废物进行分类以便于建筑废物的重复

使用或再生利用。

2.0.4直接利用directutilization

建筑废物的某些组分无需加工或再制造,可以直接作为建筑材料重新使用。

2.0.5再生利用recycle

通过对建筑废物进行加工后可直接利用,或作为生产其他产品的原材料进行

资源化循环利用,不包括对建筑废物填埋、焚烧处理等的能源回收。

2.0.6再生骨料recycledaggregate

由建筑废物中的混凝土、砂浆、石或砖瓦等惰性建筑废物加工而成骨料。

2.0.7表土topsoil

位于土壤剖面的上层,厚度一般在20cm~40cm,深厚的可达50cm以上,

适合于耕种的土壤。

2.0.8表土剥离topsoilstripping

采取机械或人工措施,将适合耕种的表土层或腐殖质层土壤挖掘剥离出来的

过程。

2.0.9表土保育topsoilconservation

对已经剥离的、较长时间不能被利用的表土进行水土保持和培肥熟化的活

动。

2.0.10土壤质量soilquality

土壤提供植物养分和生产生物物质的土壤肥力质量,容纳、吸收、净化污染

物的土壤环境质量,以及维护保障人类和动植物健康的土壤健康质量的总和。

2

3基本规定

3.0.1建筑废物宜在施工现场按照建筑废物分类要求进行源头分离。

3.0.2建筑废物应按以下优先顺序进行处理:预防产生、减少排放、重复使用、

再生利用和弃置处理。

3.0.3建设单位应将建筑废物分类及处理管理纳入工程招投标或合同文件中,并

写入施工合同中,明确各方的职责。

3.0.4建筑废物的分类、运输及存储过程中,应避免建筑废物之间的相互混料或

污染。

3.0.5重复使用的建筑废物、建筑废物加工的再生产品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

标准规范规定。

3.0.6含有危险物质的建筑废物,其检测及处理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及福建省

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的规定。

3.0.7施工现场的生活垃圾与建筑废物应分开存放,标识明确,禁止将生活垃圾

混入建筑废物。

3

4建筑废物分类处理方案

4.1一般规定

4.1.1建筑废物分类按其化学性能活性不同分为惰性废物与非惰性废物,其具体

分类见表4.1.1。施工过程中宜根据回收利用途径对建筑废物的种类进行细分,

分类可参考表4.1.1,也可根据需要按附录A和附录B对建筑废物进行简化分类。

表4.1.1建筑废物分类表

非惰性废物

惰性废物

一般类含有毒有害组分类

1)弃土1)竹木1)有机溶剂与胶黏剂

2)混凝土2)纺织物2)经危险物质处理过的木

3)石料3)纸与纸板

3)含铅的涂料

4)砂浆4)塑料

4)含汞的废料

5)砖、瓦5)其他包装

5)含石棉的绝缘材料和保

6)砌块6)防水与密封材料等有温材料

机材料

7)瓷砖

7)橡胶

8)陶瓷

8)金属

9)玻璃

9)电缆

10)石膏基建筑废物

10)由竹木、纺织物、

11)由混凝土、石料、砂浆、砖、砌块、纸与纸板、塑料、其他

瓷砖、陶瓷及玻璃等混杂组成的混合物包装材料、橡胶、防水

与密封材料等有机材料

)惰性废物混合料

12等混杂组成的混合物

13)泥浆

11)沥青与煤焦油产品

4.1.2建筑废物宜根据“就近利用”、减少运输量特别是大构件的运输量为原则,

制定建筑废物的处理方案。

4.1.3工程项目的建设、装饰装修和既有建筑物、构筑物、市政道路的拆除,施

工单位或拆除责任单位应根据项目类型计算各类建筑废物的产生量与排放量,结

合施工单位或拆除责任单位对建筑废物的分拣能力和处理能力、当地建筑废物的

4

处理企业分布情况、处理能力和处理费用,根据附录C编制建筑废物分类处理

方案,并满足相关规定。

4.1.4土方工程与新建工程的施工单位应依据建筑废物的产生量、种类及时间,

在建设项目开工前制定建筑废物管理计划,并将此计划纳入施工组织设计报监理

单位审核。建筑废物管理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名称、建筑面积、地点;

2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运输单位的名称及其法定代表人姓名;

2建筑废物管理的人员及职责分工;

3各施工阶段建筑废物的种类、产生量和排放量;

4建筑废物减量措施、废物的现场分类方法以及处理方案、污染防治措施;

5各施工阶段建筑废物的回收桶和存储场所的数量及位置规划;

6确定项目内建筑废物资源化的措施;

7建筑废物的运输路线、废物接收单位;

8现场建筑废物清运计划。

4.1.5拆除工程的拆除责任单位应依据建筑废物的产生量、种类及时间,在项目

拆除前制定建筑废物管理计划。建筑废物管理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名称、建筑面积、地点;

2拆除责任单位、运输单位的名称及其法定代表人姓名;

2建筑废物管理的人员及职责分工;

3项目的拆除步骤和方法;

4各阶段建筑废物的种类、产生量和排放量;

4建筑废物减量措施、废物的现场分类方法以及处理方案、污染防治措施;

5各拆除阶段建筑废物的回收桶和存储场所的数量及位置规划;

6确定项目内建筑废物资源化的措施;

7建筑废物的运输路线、废物接收单位;

8现场建筑废物清运计划。

4.1.6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应对施工单位落实建筑废物减排及处理方案的情况实

施监督及作好记录,发现施工单位违反规定处理建筑废物的,应及时制止;制止

无效的,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4.1.7施工单位与拆除责任单位应建立健全原材料及废物存储、运输管理制度,

定期举行技术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操作技能、建筑废物减排与分类意识。

5

4.1.8施工单位与拆除责任单位应根据建筑废物管理计划,落实相关人员职责,

确保现场建筑废物管理计划得到切实履行;同时,有分包单位的,施工单位与拆

除责任单位必须依据建筑废物管理计划以及分包合同,对分包商的废物管理进行

监督。

4.1.9当施工场地受限,无法实施现场分类时,可先将建筑废物运到有关部门指

定的建筑废物堆放场地,由消纳场进行分类分拣,但必须在制定建筑废物管理计

划时予以考虑。

4.2土方工程弃土

4.2.1土方工程产生的土按其组成与用途可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

粘性土、淤泥、工程泥浆与人工填土。

4.2.2土方工程开工前,应对需开挖土层进行勘探确认土层性质与厚度,结合设

计资料确定土层种类、计算各土层的开挖量、回填量、弃土量,结合土方处理途

径规划临时堆放场地,并根据相关规定制定临时堆放场地的防止扬尘措施与土方

处理方案。

4.2.3可能被危险物质污染的土层进行开挖时,应在开挖前检测土壤所含的污染

物种类及其含量,并按国家与地方相关标准要求编制处理方案。

4.2.4对建设占用耕地、绿化用地、森林用地时,当适合表土剥离时,应编制相

应的表土剥离方案,包括表土剥离厚度、区域、剥离方式等,做到“应剥尽剥、

应用尽用”。

4.2.5依据《土壤检测标准》NY/T1121.1-7对剥离区土壤质量进行测定与评价,

当土壤达到下列指标时应进行表土剥离:

1表土层厚度大于20cm,土壤资源紧缺地区可放宽到大于10cm(依据专

家论证结果);

2土壤质地以壤土为主,表土层质地为砂质壤土或砂质黏土;或土壤中物理

砂粒含量小于60%,物理黏粒含量小于30%;

3土壤pH在5.0~9.0之间;电导率不大于2dS•m-1;

4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10g•kg-1;

5根据《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NY/T1634-2008选择土壤环

境状况质量指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规定的II类土壤

6

环境质量标准;

6当上述土壤评价指标不满足规定值时,可不剥离或剥离后应提出表土改良

培肥措施。

4.2.6宜根据土的种类、质量与当地土方需求情况,编制土方开挖(表土剥离)

方案、合理安排土方开挖(表土剥离)进度、储运等环节,做好与临近施工场地

之间的调配及与消纳场的容纳规划,以“即挖(剥)即用、就近利用”为宜。

4.2.7施工单位宜进行不同工程项目之间的建筑弃土交换利用。需要在不同工程

项目中交换利用建筑弃土的,施工单位应在建筑废物减排与处理方案中注明。

4.3新建工程废物

4.3.1新建工程在设计阶段应优化设计,减少工程设计变更,宜优先选用绿色建

筑材料或资源化回收材料,应在设计中考虑修补和拆除的方便性。

4.3.2施工单位应根据估算的各施工阶段主要建筑废物的种类、产生量和排放量,

合理规划现场建筑废物收纳容器的容积、数量及堆放场地,在无足够历史统计数

据或计算数据时可按本规程附录A的方法计算。

4.3.3施工前宜建立虚拟施工、施工过程控制和成本控制的建筑信息模型,及时

发现设计缺陷和图纸问题,避免设计返工;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材料利用率,避

免因施工组织不合理造成的返工,减少建筑废物的产生量与排放量。

4.3.4在新建工程开工前,宜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施工工艺、施工进度,

计算材料需求量,结合施工进度定制材料采购计划,合理规划材料储存区。

4.3.5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方案与进度、各施工阶段建筑废物的产生量及处理方

案,制定现场废物管理责任名单、材料领取清单、材料损耗率表、废物使用与运

输记录制度。

4.4拆除工程废物

4.4.1拆除责任单位在拆除房屋建筑时应收集拟拆除房屋建筑的结构型式、面积、

高度、层数、年限、周边环境的说明及示意图等文件,并在工程项目拆除前进行

资料核查与实地勘查。

4.4.2拆除责任单位应根据项目资料与勘查结果,按照源头分类原则和建筑废物

7

利用价值最大化原则确定项目拆除方式,结合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市容、环保

等规定编制拆除方案。

4.4.3拆除责任单位应统计建筑废物产生量,在无足够历史统计数据或计算数据

时可按本规程附录B的方法计算。。

4.4.4当拆除工程所处环境有可能受氯盐侵蚀或硫酸盐侵蚀时,拆除责任单位应

-

对建筑废物进行相应的Cl和SO3含量等指标进行检测并做好标记,针对不同的

检测结果应编制相应的处理方案。

4.4.5当拆除工程混凝土存在碱-骨料反应时,拆除责任单位应对建筑废物进行相

应的检测并做好标记,编制相应的处理方案。

4.4.6对于特殊用途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其拆除建筑废物含有或疑有危险物质时,

拆除责任单位应在拆除前检测其危险物质的种类及其含量,并按国家相关标准要

求编制拆除与处理方案。

8

5建筑废物施工现场分类处理

5.1土方工程

5.1.1需表土剥离的工程,应在实施剥离前进行除草作业,并清理、移除土层中

或地表比较大的树根、石块、垃圾等异物。收集的表土宜不含垃圾杂物、硬黏土

块或直径大于5cm的砾石。

5.1.2根据方案和现场实际的土壤腐殖质层厚度,划分表土剥离单元,分别确定

每个单元的表土剥离厚度,做到应剥尽剥。表层土的厚度取决于当地的土壤性质,

耕作层土壤剥离厚度宜在20cm~40cm,土层较厚的区域经论证可以扩大到60

cm,如果未测量表土厚度则宜以土壤变色为分界线。当剥离厚度较大涉及不同

土层时,应分层剥离。

5.1.3根据地形、土壤厚度、土壤均一性和作业方便等条件,将剥离区域划分出

不同的施工区,每个施工区再按条带划分具有同性质的剥离单元。

5.1.4根据剥离设备,确定每次剥离的宽度和轴线及适宜剥离厚度,一般机械的

剥离宽度为2m~4m。单次表土剥离厚度宜不大于30cm;非储存时的剥离、回

填的运距不超过推土机的最佳运距。

5.1.5土壤剥离时间宜选择天气好且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0%~80%时进

行剥离。

5.1.6在每一个作业区内逐条进行剥离,条带内剥离时,应按照条带状从一个方

向逐步向前剥离:同一条带内有多个土层时,应先剥离耕作层,其次是亚表层及

以下;当剥离区域具有一定坡度时,剥离条带主轴应与斜坡主轴平行。

5.1.7剥离设备宜运行于已经剥离完土壤的空地,自卸汽车不得在耕作层土壤尚

未剥离的区域运行。

5.1.8剥离后的土壤在运出剥离区之前,应选择排水良好的平地进行临时堆放,

其堆放高度及边坡坡度等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

范》JGJ180的有关规定,并对堆放的土壤采取堆体覆盖和开挖临时排水沟等保

护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对于分层剥离的土壤,要分层堆放,作好记录。

5.1.9表土运输应遵从线路最短,成本最低的原则,且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对施

工场地内表土的压实。

9

5.1.10挖运土方时,采用后退法施工,或铺设木板或钢质板,减少对土壤的压实;

并在挖运同时,对土堆边缘和表面进行修整。

5.1.11临时堆放点

1在工地设置临时堆放点,应考虑运输方便、防止水土流失、成本及对周边

环境的影响。

2临时堆放点应满足下列条件:堆放时间少于3个月;距离剥离区不超过1

km。

3当日无施工作业时必须采取防尘布覆盖、洒水抑尘等措施防止扬尘,停工

60日以上场地和土方的必须播撒快生草种进行复绿或种植草坪。

5.1.12在开挖过程中宜按勘查结果、编制的开挖方案及现场实际进行逐层开挖,

土层宜以土壤变色为分界线。

5.1.13根据开挖土的性质与用途,将不同土层分开堆放并及时清运送到相应的消

纳场,并做好开挖、回填与运输记录。

5.2新建工程

5.2.1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建筑废物处理方案与施工现场建筑废物管理计划,如

有变更应按原审批流程重新报批。

5.2.2施工单位应严格控制材料的运输、装卸、储存及施工使用过程的管理,避

免建筑材料在运输、储存、安装时的损伤和破坏,做好材料进场记录与使用记录。

5.2.3施工中的临时性构部件及建筑物,应优先选用具备易拆性、可重复使用和

周转次数高的材料。

5.2.4施工单位应在施工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施工废物的种类设置废物回收桶

或废物临时堆场,并做好相应的标识,及时清运,建立建筑废物的种类、性能、

产生量与运输记录。

5.2.5在施工过程中宜根据建筑废物产生速率放置匹配数量且方便回收的小型号

废物回收桶在工作平台附近,实现源头分离和及时回收;并将小型号废物回收桶

中的废物及时清运集中到规定的废物回收箱或废物临时堆放场地。

5.2.6废弃砖块、石块、混凝土块等块状的建筑废物,及不宜堆场临时堆放的纸

板类与塑料类等建筑废物,宜采用网箱收集。

5.2.7施工单位宜建立良好的回收与重用制度,将可回收或重用的建筑废物分离

10

出来,并宜根据产品性质、用途进行分类,收纳存储,标记清楚产品的品名、品

质与型号。

5.2.8施工单位应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降低建筑废物的产生量,提高建筑废物

在施工现场内的资源化利用率,减少建筑废物的排放量。

5.2.9非惰性废物不宜与惰性废物混杂一起。惰性的废物如混凝土、石块、砂浆、

砖、砌块、瓷砖、陶瓷及玻璃等可用于制作再生骨料时,严禁混入影响混凝土性

能的沥青、油漆等有机物和石膏。

5.3拆除工程

5.3.1拆除相关人员应掌握拆除建筑物的建筑、结构、水电、设备、装饰装修及

地下隐蔽设施等相关资料信息。项目负责人要根据拆除方案和建筑废物处理方案

向参加拆除的拆除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5.3.2拆除过程宜按废物产生的种类进行选择性拆除。拆除过程应遵循自上而下、

先非承重结构后承重结构、先次要结构后主要结构的原则按顺序拆除,严禁交叉

作业、顺序颠倒。拆除栏杆、楼梯和楼板应立设稳妥作业平台架后才可进行作业,

并应与同层次整体拆除进度相配合。

5.3.3拆除工程宜按构件功能及其资源化途径进行选择性分类拆除。宜先移除室

内的家具、电器及其他金属部件,再分类逐一拆除门窗框,管道,其他木质构件

如门、地板、吊顶,陶瓷制品,保温材料,防水卷材,砖等非结构部件,再拆除

结构部件。

5.3.4在拆除过程中根据拆除的构件与材料种类宜在作业平台设置若干小型废物

回收桶并做好相应标识,以便于对小体积的建筑废物的源头分离回收。

5.3.5建筑废物应根据选择性拆除进行分类堆放,避免建筑废物之间的交叉污染。

5.3.6用于堆放拆除建筑废物的临时堆场,应标识清晰,且符合相应废物的存储

要求。

5.3.7建筑废物临时堆场堆满或在当前施工阶段该种类废物拆除结束之后,建筑

废物应清运出场地,运送到相应的处理场所。

5.3.8拆除责任单位宜根据计算的各种建筑废物产生量配置清运车辆,做好建筑

废物种类、质量、产生量及运输记录。

11

5.3.9因自然灾害而拆除的建筑物应组织相关单位对含有或疑有传染性的生物性

污染物、传染性污染源以及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的损毁建(构)筑物进行申报、

记录或风险评价,并应在相关部门配合下进行分离后分流,按有关规定和标准及

时单独转运、处理。

5.3.10因自然灾害而拆除的建筑物对含有或疑有传染性的生物性污染物、传染性

污染源的建筑废物,难以分离的,应确定区域范围,在卫生防疫人员指导下进行

消毒处理后,送往相应的填埋场分区处理。

5.3.11对于拆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应根据国家法规获得政府有关部门

审批;拆除过程中发现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构(物)件应及时上报政府有关部门,

按有关规定处理。

5.3.12对有保护价值的古建筑和传统民居等建筑物或构筑物,应在文物行政主管

部门的配合下,按照所承载价值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再利用性进行分类清理,

尽可能保留和保护可再利用的、承载传统材料特征和传统工艺信息的构件。

5.3.13对于具有可回收重用的整体拆除构件,应标注其性能特征,进行重用或运

往相应的处理场所。

-2-

5.3.14对于受Cl、SO4、酸类、碱类等危害混凝土或钢筋性能的物质污染且污

染物含量超标的惰性废物,则应标识清楚其污染物种类及其含量,并应向废物处

理场所提交相应的检测报告。

12

6建筑废物处理与管理

6.1一般规定

6.1.1建筑废物资源化利用模式分为就地利用、分散处理、集中处理,宜以就地

利用为主,分散和集中处理为辅。

6.1.2建筑废物的运输、处理与管理应符合各地方相关规定。

6.1.3建筑废物消纳场应有相应的废物处理技术预案、健全的回收管理体系和质

量检验制度。

6.1.4建筑废物消纳场、工程渣土储运消纳场应有完备的排水设施和道路,应配

备必要的机械设备和照明、防污染设施等,消纳场的设计与管理应满足《建筑垃

圾处理技术规范》CJJ134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的相关规定。

6.1.5建筑废物消纳场应根据接收废物的种类与接收量规划各类废物的堆放场

所,存储条件满足相应的建筑废物存储要求,并建立建筑废物管理的标识标记。

6.1.6建筑废物消纳场应建立建筑废物进场记录制度,并根据建筑废物种类、性

能进行分类管理。

6.1.7建筑废物消纳场不应接收受被危险物质污染的废物,被危险物质污染的废

物宜优先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进行直接资源化利用或进行无害化处理后进行

利用,不能进行无害化的应按《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HJ2042进行处理。

6.1.8已经进行源头分类的各类建筑废物,不应在现场临时中转回收桶、堆放场

所或建筑废物消纳场进行混堆。

6.1.9建筑废物在运输过程中应做好卫生防护工作,避免建筑废物撒落、飘扬或

滴漏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6.1.10建筑废物的填埋或回填应符合《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CJJ134的规定。

6.2弃土的处理与管理

6.2.1各类土的开挖和利用宜同步进行,及时清运到相应的处理场所。对于不能

13

同步利用的土,应运输到储存场储存,待日后利用。

6.2.2表土与土方堆放:

1土壤储存区应综合考虑堆放安全、覆土便利与运输成本低等因素,并远离

城市、村庄、集镇等人群密集地方。

2依据表土剥离方案和现场情况,在核实表土储存量、表土储存场利用率的

基础上,选择具体的表土储存施工措施及必要的土壤保育、水土保持设施等。

3表土堆放过程要避免破坏表土,机械操作时应避免过度辗压。

4不同品质的土应该分开堆放,并做好标识。

5当日停工时必须采取防尘布覆盖、洒水抑尘等措施,停工60日以上场地

和土方的必须播撒快生草种进行复绿或种植草坪。

6.2.3储存区的土堆放高度应符合堆体稳定性设计要求。土堆高度不宜超过3m,

土堆边坡角不宜大于50度。

6.2.4表土堆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土方堆放应由里向外进行,后退行驶并将表土倾倒于距入口最远的地方;

2运土车辆只能在规定的运输路线和操作区域内行驶;

3禁止机械穿越已堆积的土壤;

4若土壤含水量不在田间持水量的50%~80%范围时,需停止堆放;

5堆放表土时,需定期对施工的便道进行洒水降尘;

6在储存过程中,要防止土壤遭受施工机械润滑剂、燃油的污染;

7在清理施工的机械和设备及机械废油等有害物质时,不得倾倒于表土堆附

近的土地上;

8不允许在表土堆放点附近焚烧油毡、塑料、皮革、树木,枯草以及其他会

产生有毒、有害烟尘气体的物质。

6.2.5表土长期堆置,放置时间超过1年的,应采取措施保护:

1需在土堆表面种植绿肥来培肥土壤,可以适量施肥,注意防治病虫害;

2可以用简单的遮盖物、填土编织袋来挡土;也可以用挡土墙防护。若用挡

土墙,其设计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程》GB50433中12进行;

3表土堆完成后,在土堆上坡面处开挖截流沟,在堆放场内做好拦、排水设

施,防止雨水对堆土场下方的土壤造成水力侵蚀。排水沟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

保持技术规程》GB50433中12.3.4设计,设计标准采用10年一遇。

14

6.3其他废物的处理与管理

6.3.1建筑废物的消纳场所应配备有建筑废物分拣设备,对于混杂废物宜进行分

拣后再进行资源化利用。

6.3.2建筑废物消纳场所应根据不同种类的建筑废物特性,设置相应的存储条件

与场所。

6.3.3对于消纳场无法进行资源化利用的建筑废物或富余的建筑废物,需在相应

规划的建筑废物贮存场地堆满前转运到相关的建筑废物资源化利用企业。

6.3.4当废弃的混凝土Cl-含量大于0.06%时,未经处理或处理后Cl-含量仍大于

0.06%时不应用于生产钢筋混凝土结构所需的再生骨料。

6.3.5废弃混凝土SO3含量大于2%、废混凝土存在碱-骨料反应的或被有机物污

染的且其有机物含量不符合现行国家与行业标准规定的则不宜用于生产再生骨

料。

6.3.6含石棉的建筑废物应由相关企业进行回收再生利用。

6.3.7油漆、油漆桶、涂料等含有微量危险物质的废物需由具备危化处理资质的

企业进行回收再生利用。

15

附录A新建工程建筑废物产量估算

A.0.1房屋主体施工产生建筑废物产生量应按下式计算:

Ms=Ss×ʋs(A.0.1)

式中:Ms——房屋主体施工产生建筑废物产生量(t);

2

Ss——房屋主体建筑面积(m),按施工图中的建筑面积计算;

2

ʋs——房屋主体施工单位面积废物产生量(t/m),砖混结构可取0.05,

钢筋混凝土结构可取0.03。

A.0.2废物的主要成分及其组成比例见下表

表A.0.2不同结构型式的房屋主体施工产生主要建筑废物的组成比例

所占比例(%)

建筑废物组成

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

碎砖(碎砌块)30-5015-3010-20

砂浆8-1510-2010-20

混凝土8-1515-3015-35

桩头-8-158-20

包装材料5-155-2010-15

屋面材料2-52-52-5

钢材1-52-52-5

木材1-51-51-5

其他10-2010-2010-20

A.0.3装饰装修工程

1公共建筑类装饰装修施工产生建筑废物产生量应按下式计算:

Mp=C×ʋp(A.0.3-1)

式中:Mp——公共建筑类装饰装修施工产生建筑废物产生量(t);

16

C——总造价(万元),按建设方与施工方签订之有效合同计算(只

计装修工程部分造价,不计设备费);

ʋp——单位造价废物产生量(t/万元),办公(写字)楼可取2;商

店、餐饮、旅馆、夜总会等可取3。

2居民建筑装修施工产生建筑废物产生量应按下式计算:

Mc=Sc×ʋc(A.0.3-2)

式中:Mc——居民建筑装修施工产生建筑废物产生量(t);

2

Sc——居民建筑装修建筑面积(m),按房产证的证载面积取值;

22

ʋc——居民建筑装修施工单位面积废物产生量(t/m),160m以

下(包含)的居民住宅可取0.1;160m2以上的居民住宅可取0.15。

17

附录B拆除工程建筑废物产量估算

B.0.1房屋拆除工程建筑废物产生量应按下式计算:

Md=Sd×ʋd(B.0.1)

式中:Md——房屋拆除工程建筑废物产生量(t);

2

Sd——拆除房屋建筑面积(m),拆除房屋的建筑面积按照房产证或拆

迁许可证等证载面积或实际拆除面积等计算,低于2.2米的棚户房按照房屋面积

的3/5计算;

2

ʋd——房屋拆除工程单位面积废物产生量(t/m),民用房屋建筑按照

结构类型确定为:砌体结构可取1.3,钢筋混凝土结构可取1.8,砖木结构可取

0.9,钢结构可取0.9。部分回收利用的房屋建筑,在考虑综合因素后按结构类型

确定为:砌体结构可取0.9,钢筋混凝土结构可取1,砖木结构可取0.8,钢结构

可取0.2。工业建筑按照结构类型确定为:砌体结构可取1.2,钢筋混凝土结构可

取1.6,砖木结构可取0.9,钢结构可取0.9。

注:部分回收利用是指在拆除前已回收利用了门、窗、木材、钢材等构配件。

B.0.2单位面积废物产生量中主要材料成分含量见下表:

表B-1建筑单位面积废物产生量中主要建筑废物所占比例(单位:%)

分类废钢废混凝土砂石废砖废玻璃可燃废料总计

砌体结构

民0.9-1.160-7427-330.11.7-2.1100

用钢筋混凝土结构0.9-1.176-9312-150.11.3-1.6100

建砖木结构0.1-0.248-5938-470.23.7-4.5100

钢结构2.9-3.565-7921-260.30.8-1100

砌体结构

工1.4-1.766-8020-250.22.1-2.6100

业钢筋混凝土结构2.7-3.368-8317-210.12.2-2.7100

建砖木结构0.248-5839-480.23.0-3.7100

钢结构2.9-3.565-7921-262.32.2-2.7100

注:表中的废钢含量为经过现场回收过后余留在现场的含量

18

B.0.3构筑物拆除工程建筑废物产生量计算

构筑物拆除工程建筑废物产生量按照实际体积计算,每立方米折合废物产生

量1.9吨。

19

附录C建筑废物处理路径

土方工程含有危险物质

特殊处理

现场勘探岩石

碎石土

处理方案制定

砂土就地回填、造景

管理计划制定渣土粉土其他工程回填、造景

粘性土

否接收单位

需表土剥离?开挖淤泥

是工程泥浆

资源化利用

表土剥离人工填土

表土接收单位

土地复垦

临时堆放土壤改良

生态造景

图C-1土方工程弃土处理路径

20

资源化生产企业或

废物处理场再生产品

现场加工

废金属、废塑料、废混凝土、碎砖瓦、废

新建工程沥青混合料等

否废纸板等

处理方案制定可资源化

填埋、造景等

不可资源化

现场处理

管理计划制定城市垃圾焚烧厂等焚烧

含有危险物质

施工现场废物临特殊处理

施工过程

时堆场或中转回

源头分类按本规程分类的可资源化废物

收桶相应的资源化生产企业

优先分离

综合处理场

可重用废物

可资源化

直接利用分拣处理处理场内资源化

不可资源化

填埋、造景等城市垃圾焚烧厂等焚烧

图C-2新建工程建筑废物处理路径

21

现场勘查拆除工程

是根据环境特性进行取样检是

特殊环境?超标?在方案中标明含量

测其污染物或危险物含量

处理方案制定

资源化生产企业或

再生产品

废物处理场

现场加工

废金属、废塑料、废混凝土、碎砖瓦、

废纸板等废沥青混合料等

管理计划制定可资源化

填埋、造景等

不可资源化

现场处理

城市垃圾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