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_第1页
2017-2018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_第2页
2017-2018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_第3页
2017-2018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_第4页
2017-2018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分)(2016•荷泽)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一名初中生的质量是50伙

B.一名普通初中生的身高是216a”

C.中学生通常情况下的步行速度可达5%/s

D.成年人的正常体温是39°C

2.(2分)(2017秋•福田区期末)小鹏在福田区保税区乘坐无人驾驶公交车参观,在无人驾

驶公交车行驶过程中,小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道路旁的建筑B.沿途的路灯杆C.公交车的车厢D.迎面来的轿车

3.(2分)(2017•济宁)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

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U|s/m

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以地面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

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n/s

4.(2分)(2017•乐山)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的振动产生的

0

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

说明空气能够传声

C.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

响度由频率决定

D.发声的扬声器外,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5.(2分)(2018•龙岩模拟)手机上的微信可以使用“声音锁登录”,只要机主本人按住说

话的按钮,读出屏幕上的那串数字,就可以登录,而其他人操作却不能登录。这主要是依据

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6.(2分)(2017秋•福田区期末)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蒸发时吸热

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

C.“回南天”墙壁和地板都非常潮湿,甚至会“出水”,这是发生了“熔化”现象

D.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蔬菜就不容易冻坏,这是利用了水凝固放热

7.(2分)(2017秋•福田区期末)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第15/位〃该物质处于液态

C.该物质在熔化中质量不变

D.图中该物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也不吸收热量

8.(2分)(2017•舟山)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

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一天中,操场旗杆影子的长度在不断地变化

B.透过玻璃砖看笔,发现钢笔“错位”了

C.用放大镜看字母,字母变大了

D.人通过平静的水面可以看到自己的倒影

10.(2分)(2016•镇江)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平面镜

X1

\

铅笔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11.(2分)(2017秋•福田区期末)下列关于光的知识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照相机照相是利用了“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的规律

B.用光沿直线传播知识可以解释“小孔为什么可以成像”

C.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的特点

D.使用投影仪时,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规律

12.(2分)(2017•山西)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

晰的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能看到()

A.倒立、放大的像B.倒立、缩小的像

C.正立、放大的像D.正立、缩小的像

13.(2分)(2017•衡阳)下列有关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A.称量前,应调节平衡螺母或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B.称量前,应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以免超过量程

C.称量时,左盘放祛码,右盘放物体

D.称量时,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左盘加祛码

14.(2分)(2017秋•福田区期末)有一体积为20c1的均匀金属块,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

为160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天平测它的质量时,祛码应放在天平的左盘

B.把此金属块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为8x104g/,/

C.把此金属块带到月球上,质量变为原来的工

6

D.此金属块密度比水小

15.(2分)(2017♦连云港)有四个容量均为20。泣的瓶子,分别装满酱油、纯水、植物油

和酒精,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酱油水>P位物汕酒精)()

A.纯水B.酱油C.酒精D.植物油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6.(4分)(2016•宜宾)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每隔0.2s记录一次小球的

运动位置,则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为—cm,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为—m/s。

ABCDE

|||||||||||||||||||||||||||||||||||||||||||||||||||||||||||||||||||||||||||||||||||||||||||||||||||||||||||||||||||||||||||||||||||

0cm12345678910111213

17.(4分)(2017秋•福田区期末)在音乐中,中调C调“1(曲)”的频率是262”z,。调

“l(do)”的频率是294法,由此可知。调“1”比C调“1”的高。用音箱来播放音

乐,可以增大声音的。(本题两空均选填声音的特性)

18.(6分)(2017秋•福田区期末)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C,它是利用水银的

性质制成的。停表的读数为秒。

19.(6分)(2017秋•福田区期末)小明同学身165cm,早上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从

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如图所示,由此可知,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为cm,镜中像为

(选填“实像”或“虚像”),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o

20.(6分)(2017秋•福田区期末)如图甲所示的透镜焦距为cm,用这种透镜可以矫

正眼,乙图所示能成清晰的像,像一定是(选题“放大"''缩小”或“等大”)

21.(4分)(2017秋•福田区期末)严寒的冬天,室外的自来水管容易被冻裂,原因是冰的

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在水结冰过程中,物质的质量_____,体积。(选填“增大”、“减

小”或“不变”)

三、作图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22.(2分)(2017秋•福田区期末)如图所示,有束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沿08的方

向射出,请在图中找出平面镜的位置,并画出平面镜。(要用直尺,并保留作图痕迹,否则

23.(2分)(2017秋•福田区期末)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在空气和水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发

生折射,图中已标出了折射光线08,请画出入射光线AO.(要用直尺,并保留作图痕迹,

否则不给分)

24.(2分)(2019•济宁模拟)如图所示的是光通过某种透镜前后的传播情况请在图中的虚

线框中分别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3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25.(6分)(2018•揭阳二模)如图甲所示,是小宇设计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装置。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

①水的沸点是—C

②实验时大气压—(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③为了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请提出一条可行的措施—o

26.(10分)(2017秋•福田区期末)在信息化时代,相机和手机都是常用的图象采集设备。

(1)用相机拍照时,在芯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像(选填“实”或“虚”)o

镜头靠近人时,像的大小将变,此时像会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用相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时,物距发生了变化,为了调节像距,可以采用伸缩镜头的办法,

使像清晰地成在芯片上,这个操作过程便是“调焦”,

(2)小敏同学发现手机不能“调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她将手机拿到实验室去探究,实

验数据如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最接近为。

次数1234567

物距/利10.005.002.001.000.500.100.05

像距1cm0.5000.5010.5020.5030.5050.5260.556

A5mB.0.5mC.0.05m0.0.0051%

(3)请分析,手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不需要“调焦”的原因是o

27.(10分)(2017秋•福田区期末)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定某种液体的密度的实验中:

(1)调节天平时,指针静止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天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选

填“左”或“右”)调节;

甲乙丙丁

(2)如图乙,将待测液体倒入烧杯中,用已调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由图可

知,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是g;

(3)如图丙,将烧杯中的液体一部分倒入到量筒中,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cm\

(4)如图丁,用己调好的天平测量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由此可知液体的密度是

kg/nr"

(5)如果用量筒时仰视读数,则会导致最后液体的密度o(选填“偏大”或“偏小”

五、计算题(共4分)

28.(4分)(2017秋•福田区期末)2017年5月,福田区举行了夏季绿道骑车活动。骑行者

从福田欢庆文化广场出发,经中心公园绿道、笔架山绿道,至梅林二线关绿道结束,全程

20公里。

(1)小文参加此次骑行活动,骑行全程共花了2.5小时,求小文骑行的平均速度;

(2)小文所骑山地车的参数如表,求小文山地自行车车架的密度;

车架材料碳纤维

车架材料体积/C渥2500

车架质量/起5

整车质量/依10

六、开放题(共4分)

29.(4分)(2017秋♦福田区期末)如图为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关系时做出的

图象。

根据该图象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例:甲物质的密度为4g/c〃?3)写出两条,不能与例举

重复

2017-2018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分)(2016•荷泽)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一名初中生的质量是50依

B.一名普通初中生的身高是216c7〃

C.中学生通常情况下的步行速度可达5m/s

D.成年人的正常体温是39°C

【考点】68:速度与物体运动;63:长度的估测;13:温度;23:质量的估测

【专题】5A2:估算综合应用题;29:估算题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

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一名初中生的质量是50依左右,符合实际;

B、一名普通初中生的身高是身高是216cm=2.16相,太高了,不符合实际;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s,5m/s太快了。不符合实际;

D、成年人的正常体温是37"C,39"C发烧了,不符合实际。

故选:Ao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中物理量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

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2.(2分)(2017秋•福田区期末)小鹏在福田区保税区乘坐无人驾驶公交车参观,在无人驾

驶公交车行驶过程中,小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道路旁的建筑B.沿途的路灯杆C.公交车的车厢D.迎面来的轿车

【考点】52: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31:定性思想;12:应用题;571: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

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

【解答】解:

A、自己相对于道路旁的建筑,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8、自己相对于沿途的路灯杆,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8不符合题意;

C、自己相对于公交车的车厢,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故C符合题意;

。、自己相对于迎面来的轿车,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点评】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决定于选择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也不一样。

3.(2分)(2017•济宁)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

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以地面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

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考点】68: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571: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1)根据图象可知6s时物体运动的路程;

(2)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

(3)根据图象可知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运动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即可比较其大小;

(4)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解答】解:A-由s-/图象可知,当f=6s时,路程s=15/n,即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

为15根,故A选项正确;

3、由s-f图象可知,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则以地球为参照物,

物体静止,故5选项正确;

C、物体在前2s内运动的路程为5m,后2s内运动的路程为l5m-5m=Wm,即在相等时

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不相等,根据v=2可知,则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不相等,

t

故C选项不正确;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v=-==2.5m/s)故。选项正确。

t6s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速度的计算和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等知识,关键能从图象上找出有用

的信息,属于典型的图象问题,虽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

4.(2分)(2017•乐山)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的振动产生的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

说明空气能够传声

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

响度由频率决定

D.咄闪■发声的扬声器外,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考点】9N:声与能量;9D:频率与音调的关系;92:声音的传播条件;91:声音的产

【专题】12:应用题;511:声现象

【分析】(1)声音的产生靠物体的振动,物体的振动可借助其它物体(如纸屑)的跳动来体

现,这是一种转换的思想;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的音调高低由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有关,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

塑料尺振动时发出的音调越低,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听到的音调越高;

(4)声音可以传播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4、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的,故A叙述正确;

8、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

声,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5叙述正确;

C、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音调由频率决定,故C叙

述错误;

D,发声的扬声器外,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叙述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声学的知识点,属于基础题。

5.(2分)(2018•龙岩模拟)手机上的微信可以使用“声音锁登录”,只要机主本人按住说

话的按钮,读出屏幕上的那串数字,就可以登录,而其他人操作却不能登录。这主要是依据

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考点】9H:音色

【专题】511:声现象;12:应用题

【分析】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

就不同。

【解答】解:不同的人,发出的音色也不相同,手机上的微信可以使用“声音锁登录”,只

要机主本人按住说话的按钮,读出屏幕上的那串数字,就可以登录,而其他人操作却不能登

录,这就是不同人的音色不同。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音色的特点,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6.(2分)(2017秋•福田区期末)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蒸发时吸热

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

C.“回南天”墙壁和地板都非常潮湿,甚至会“出水”,这是发生了“熔化”现象

D.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蔬菜就不容易冻坏,这是利用了水凝固放热

【考点】1R:生活中的凝华现象;1K:蒸发及其现象

【专题】31:定性思想;521:温度计、熔化和凝固;522: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49:

顺推法

【分析】(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吸热。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2)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3)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液化放热;

(4)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

根据以上内容,对本题各个选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A、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很冷,是因为人身上的水蒸发时要吸热。故A正

确;

3、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凝华。故3正确;

C、墙壁和地板“出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滴。故C错误:

。、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

故。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汽化、凝华、液化、凝固定义的了解,需要从生活现象结合物理定

义来进行分析。

7.(2分)(2017秋•福田区期末)如图中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第15相加该物质处于液态

C.该物质在熔化中质量不变

D.图中该物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也不吸收热量

【考点】1C: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专题】521:温度计、熔化和凝固;31:定性思想

【分析】(1)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区别: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

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

(2)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后处于液态;

(3)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状态、位置、温度、形状无关,熔化时状态变化,质

量不变;

(4)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

【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所以是熔化图象;又因为该

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故A错误;

(2)由图甲可知,该物质从第10加讥开始熔化,到第20疝〃时全部熔化;则第15加〃时处于

固液共存状态,故8错误。

(3)该物质在熔化中状态变化,质量不变,故C正确;

(4)改物质是晶体,晶体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晶体熔化图象的分析,要抓住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特点:晶

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熔化(凝固)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放热),学习时要用比较

法来记住它们的特点。

8.(2分)(2017•舟山)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

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考点】A6:光的反射现象

【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12:应用题

【分析】我们之所以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据此分析。

【解答】解:点亮的灯泡属于光源,会发出光线,未点亮的灯泡会反射点亮的灯泡的光线,

使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从而人看到了未点亮的灯泡。

故选:D.

【点评】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光的传播路线,人的眼睛不会发光,只会接收光线。

9.(2分)(2019•大连模拟)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一天中,操场旗杆影子的长度在不断地变化

B.透过玻璃砖看笔,发现钢笔“错位”了

C.用放大镜看字母,字母变大了

D.人通过平静的水面可以看到自己的倒影

【考点】A6:光的反射现象

【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12:应用题

【分析】①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

象,比如透镜成像、水变浅了、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

②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镜成像;

③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

形成的。

【解答】解:4、地面上之所以有旗杆影子,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一块不透明的

物体“手”挡住了光线时,由于光线不能绕过该物体,所以被物体所挡住的一块区域所接受

到的光亮便减少,在墙上形成了一块黑暗的与遮挡物形状相同的影子,所以A不符合题意。

8、钢笔错位是因为光从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路的方向发生改变而形

成的,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所以8不符合题意。

C、用放大镜看字母时,字母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所以C不

符合题意。

。、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人通过平静的水面可以看到自己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

属于光的反射;所以。符合题意。

故选:D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

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

10.(2分)(2016•镇江)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平面镜

铅笔

A、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考点】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13:实验题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

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来分析此题。

【解答】解:

A、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铅笔与平面镜的距离改变,铅笔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

故A错误;

3、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与铅笔还是关于平面镜所在平面对称的,故像不动,

故8错误;

C、像的大小与物体相等,故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不变,故C错误;

。、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平

分,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故。正确。

故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此类题目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属

于热点题目,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1.(2分)(2017秋•福田区期末)下列关于光的知识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照相机照相是利用了“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的规律

B.用光沿直线传播知识可以解释“小孔为什么可以成像”

C.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时光的发散作用”的特点

D.使用投影仪时,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规律

【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12:应用题;514: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1)照相机应用的是〃>2/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

的形成、日食和月食;

(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4)投影仪是应用/<“<2/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解答】解:

A、照相机拍照时,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3、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倒立的像,像之所以是倒立的,就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故5正确;

C、近视镜是凹透镜,因此近视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使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

故C正确;

。、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正确。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的了解情况,要根据实例进

行解释。

12.(2分)(2017•山西)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

晰的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能看到()

A.倒立、放大的像B.倒立、缩小的像

C.正立、放大的像D.正立、缩小的像

【考点】B7: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12:应用题;514: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当〃>2/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

/<“<2/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

【解答】解: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2/,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若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则/<〃<2/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光屏距凸透镜即像距

v>2/o

故选:Ao

【点评】此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理解,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

做到灵活应用。

13.(2分)(2017•衡阳)下列有关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A.称量前,应调节平衡螺母或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B.称量前,应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以免超过量程

C.称量时,左盘放祛码,右盘放物体

D.称量时,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左盘加祛码

【考点】26:天平的使用

【专题】12:应用题;562:质量及其测量

【分析】(1)对天平不平衡时的处理,在调节过程中要依靠调平衡螺母,在称量过程中则要

靠增减硅码或移动游码,当然,我们还要根据具体偏转的方向来确定;

(2)对于天平来说,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左物右码,且加减祛码用镜子;

(3)天平在使用时不能超过最大量程;

(4)天平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①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量程;②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药品时,要注意称量-一般

药品时,要在左右盘上放相同质量的纸,如果称量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必须放到玻

璃器皿中称量,否则会把托盘腐蚀,造成称量的误差;③向右盘中添加祛码时,按照从大到

小的顺序添加;④天平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只能通过加减祛码或调节游码使

横梁达到平衡。

【解答】解:A、使用天平时,称量前将游码归零,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故A错

误;

8、称量前,应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以免超过量程,故5正确;

C、称量时,应该是左物右码,且加减硅码用镶子,故C错误;

。、称量时,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右盘加祛码,故。错误。

故选:B。

【点评】天平是物理学中最常用的测量工具之一,属于精密的测量仪器,它的调节与使用都

有特定的要求,对此我们必须熟练掌握。

14.(2分)(2017秋•福田区期末)有一体积为20c/的均匀金属块,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

为160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天平测它的质量时,祛码应放在天平的左盘

B.把此金属块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为8*1()3伙/加3

C.把此金属块带到月球上,质量变为原来的,

6

D.此金属块密度比水小

【考点】28:密度及其特性;2A:密度的计算;22:质量及其特性:26:天平的使用

【专题】31:定性思想;562:质量及其测量;563: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1)用天平测质量时,应坐盘放物体,右盘放祛码;

(2)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此固体的密度;

(3)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

(4)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解答】解:

A、用天平测质量时,物体应放在天平的左盘,祛码应放在右盘,故A错误;

B、金属块截去一半密度不变,p=-=-^^=8g/cm3=8x\(fkg/m3,故3正确;

V20cm

C、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把此固体带到月球上,质量会不变,

故C错误。

此金属块密度8xl()3版/加3,大于水的密度i.OxlsMg/w?,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天平的正确实验和密度公式的应用以及对质量、密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是一道基础题目。

15.(2分)(2017•连云港)有四个容量均为200〃出的瓶子,分别装满酱油、纯水、植物油

和酒精,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g汕纯水>0直物油>0慌)()

A.纯水B.酱油C.酒精D.植物油

【考点】28: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43:推理法;563:密度及其应用;34:比较思想

【分析】已知四个容积都为200,龙的瓶子,直接由密度公式变形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由夕=,得:相=0/

又因为分别装满,体积都等于瓶子的容积,故V相同,

已知。告油>。纯水>?酒特>。汽油,所以整度大的质量大,

可知酱油的质量最多,故8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密度公式及密度公式变形的应用,注意各容器的容积相同,根据密度关

系即可判断各容器中液体的质量。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6.(4分)(2016•宜宾)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每隔0.2s记录一次小球的

运动位置,则小球从。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为8.球cm,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为m/s。

?ABCD

》・•••EFx

|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S|(

0cm12345678910111213)

【考点】6D: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4B:图析法;571:长度、时间、速度;11:计算题

【分析】读出小球从。点运动到尸点的路程(测量长度时必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和

时间,根据v=2计算该过程的平均速度。

t

【解答】解:由图可知,小球从。点运动到尸点的路程为:

5=12.6^-4c筠0d^tn0,

时间:,=2x0.2s=0.4s,

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为:v=-=O-O8QOm=0.200/77/,Vo

t0.4s

故答案为:8.00;0.200»

【点评】计算平均速度时要用总的路程除以总的时间,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17.(4分)(2017秋•福田区期末)在音乐中,中调C调“l(do)”的频率是2628z,。调

“1(曲)”的频率是294法,由此可知。调“1”比C调“1”的音调高。用音箱来播放

音乐,可以增大声音的o(本题两空均选填声音的特性)

【考点】9/: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专题】511:声现象;12:应用题

【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即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

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解:在音乐中,中音C调“I的”的频率是262〃z,。调“I砂”的频率是294/,

即。调“1”的频率比C调“1”的频率高,所以。调“1”的音调高;

用音箱来播放音乐,可以增大声源的振动幅度,从而增大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音调;响度。

【点评】知道音调的高低与物体的频率有关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8.(6分)(2017秋•福田区期末)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22_"C,它是利用水银

的性质制成的。停表的读数为秒。

【考点】16: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62:时间的测量

【专题】571:长度、时间、速度;12:应用题;521: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温度计的读数关键是区分零上多少摄氏度还是零下多少摄氏度,要点是看数值的变

化情况,数值自下而上变大时是零上多少摄氏度,反之是零下多少摄氏度;液体温度计是根

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停表的读数方法:先读小表盘是多少分钟,后读大表盘是多

少秒。

【解答】解:

看左图知,数值自下而上是变小的为零下多少摄氏度,比-20°C低2格,即低2摄氏度,为

-22℃,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由右图知,小表盘的分度值

为0.5加〃,指针指在“5”和“6”之间,并偏向“6”一侧,所以小表盘读数为5.5丽=330s,

而大表盘的分度值为0.1s,指针指在7.5s处,所以大表盘读数为7.5s,因此停表的读数为

330s+7.5s=337.5s。

故答案为:-22;热胀冷缩;337.5s。

【点评】本题考查温度计的读数和原理,停表读数是小表盘示数和大表盘示数之和。

19.(6分)(2017秋•福田区期末)小明同学身165初,早上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从

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如图所示,由此可知,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为165cm,镜中像

为(选填“实像”或“虚像”),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

【考点】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12:应用题

【分析】(1)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

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根据钟表在平面镜中成像判断实际时间的方法:

作图法: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的实际情况;

翻看法: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物像相对平面镜对称,根据这个特点把试卷翻过来观

察,即可得出实际时间。

【解答】解: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和像大小相等;小明同学的身高是165cm,则他在平面

镜中的像高也是165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方法一: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即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平面镜中钟表指针的实

可以看到钟表的实际时间是7:20;

方法二:把试卷翻过来,注意上下不要颠倒,直接从试卷的反面看钟表的实际时间是7:20。

故答案为:165;虚像;7:20»

【点评】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平面镜成像习题的基础内容,一定要熟练掌握。

20.(6分)(2017秋•福田区期末)如图甲所示的透镣焦距为10.00cm,用这种透镜可

以矫正眼,乙图所示能成清晰的像,像一定是(选题“放大”“缩小”或“等大”

甲乙

【考点】8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12:应用题;514: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通过图所示的现象,结合凸透镜焦点的定义即可确定该凸透镜的焦距;

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的是缩小的像。

【解答】解: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焦

距,由图知,凸透镜的焦距为30.00aw-20.(Xk7n=10.00c,”;

该透镜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矫正远视眼;

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大于像距,则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10.00;远视;缩小。

【点评】本题考查了焦距的概念、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关键熟练掌握规律内容,搞清成像特

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

21.(4分)(2017秋•福田区期末)严寒的冬天,室外的自来水管容易被冻裂,原因是冰的

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在水结冰过程中,物质的质量不变,体积o(选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考点】22:质量及其特性;2〃:密度与温度

【专题】12:应用题;31:定性思想;563:密度及其应用;45:归纳法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水在凝固时,质量是不变的,但由于冰的密度比水小,因此体积会

变大,所以会把水管冻裂。

【解答】解:

寒冷的冬天温度较低,此时水会由于发生凝固现象而结冰,凝固前后质量不变,而冰的密度

比水小,所以结冰后体积会变大,因此能够把水管冻裂.

故答案为:不变;变大。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凝固的现象,并且明白冰和水的密度不一样导致体积不

一样,而质量是不变量。

三、作图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22.(2分)(2017秋♦福田区期末)如图所示,有束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沿08的方

向射出,请在图中找出平面镜的位置,并画出平面镜。(要用直尺,并保留作图痕迹,否则

不给分)

B

ArO/

【考点】A8: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14:作图题

【分析】法线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形成夹角的角平分线,而平面镜与法线垂直而且过反射

点,从而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解答】解:由题知,03为反射光线,过入射点作入射光线AO与反射光线08夹角的平

分线(即法线),再过入射点作垂直于法线的平面镜。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首先要熟记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并要注意入射

角与反射角的概念,法线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角平分线,法线与平面镜垂直。

23.(2分)(2017秋•福田区期末)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在空气和水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发

生折射,图中已标出了折射光线03,请画出入射光线AO.(要用直尺,并保留作图痕迹,

否则不给分)

【考点】AN: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专题】513:光的折射、光的色散;14:作图题

【分析】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分居法线两侧,光由水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此作出

入射光线。

【解答】解:首先过折射点。垂直于界面作出法线,折射角为90。-30。=60。,根据光的折

射规律,在法线右侧的水中画出入射光线,且使入射角小于60。,如图所示:

b

w【点评】本题考查折射现象的作图,关键是掌握光的折射规律,属于基础题。

24.(2分)(2019•济宁模拟)如图所示的是光通过某种透镜前后的传播情况请在图中的虚

线框中分别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示意图。

【考点】B6:透镜的光路图

【专题】514:透镜及其应用;12:应用题

【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根据图示的入射光线和出射

光线,可以确定经过透镜折射后是发散了还是会聚了,从而可以确定透镜的种类。

【解答】解:发散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均平行于主光轴,说明此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应该是凸透镜;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学特点的了解及应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四、实验探究题(3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25.(6分)(2018•揭阳二模)如图甲所示,是小宇设计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装置。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

①水的沸点是98°C

②实验时大气压—(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③为了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请提出一条可行的措施。

IO: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5A5:探究型实验综合题;13:实验题

【分析】(1)水在沸腾是温度不变;

(2)了解水的沸点与气压之间的关系,知道气压越高水的沸点越高。

(3)在此实验中,为了减少热量的损失,减少加热所用的时间,需要给烧杯加盖,适当减

少水量,适当提高水温等。

【解答】解:

(1)由图可知,水在98°C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故水的沸点为981C;

(2)水的沸点是98°C,低于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所以当时大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3)为减少加热时间,可以给烧杯加盖或适当减少水的质量或适当提高水的初温。

故答案为:(1)98;(2)小于;(3)减少水的质量。

【点评】此题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主要考查了沸腾图象、沸点的概念和沸腾时的特点,同

时还考查了沸点与气压之间的关系,是中考中比较常见的考查。

26.(10分)(2017秋•福田区期末)在信息化时代,相机和手机都是常用的图象采集设备。

(1)用相机拍照时,在芯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选填“实”或“虚”

)。镜头靠近人时,像的大小将变,此时像会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用相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时,物距发生了变化,为了调节像距,可以采用伸缩镜头的办法,

使像清晰地成在芯片上,这个操作过程便是“调焦”,

(2)小敏同学发现手机不能“调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她将手机拿到实验室去探究,实

验数据如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最接近为。

次数1234567

物距Im10.005.002.001.000.500.100.05

像距/on0.5000.5010.5020.5030.5050.5260.556

A.5m8.0.5mC.0.05wD.0.005/n

(3)请分析,手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不需要“调焦”的原因是

【考点】8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514:透镜及其应用;45:归纳法;12:应用题

【分析】(1)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凸透镜成像遵循物近像远像

变大的规律。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以及其应用来解

答此题。

(3)因为这种照相机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这样远近不同的

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所以不用调节。

【解答】解: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用相机拍照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镜

头靠近人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则像会远离透镜,像的大小将变大。

(2)由表中数据可知,当物距0.50/”时,像距v保持0.5cm=0.0056几乎不变,根据凸

透镜成像特点可知,当物距远大于2倍焦距时,像距就越接近焦距,所以手机镜头的焦距最

接近为0.005M,故选。。

(3)因为这种手机镜头的焦距小,拍摄时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像距变

化的范围小,这样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所以手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不需

要“调焦”。

故答案为:(1)实;大;远离;

(2)D;

(3)因为这种手机镜头的焦距小,拍摄时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像距变

化的范围小,这样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点评】本题以照相机和手机为载体,考查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是一道理论联系

实际的题目,一定要熟练掌握。

27.(10分)(2017秋•福田区期末)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定某种液体的密度的实验中:

(1)调节天平时,指针静止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天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左(选

填“左”或“右”)调节;

甲乙丙丁

(2)如图乙,将待测液体倒入烧杯中,用已调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由图可

知,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是g;

(3)如图丙,将烧杯中的液体一部分倒入到量筒中,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cM;

(4)如图丁,用已调好的天平测量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由此可知液体的密度是

kg/m3

(5)如果用量筒时仰视读数,则会导致最后液体的密度。(选填“偏大”或“偏小”

【考点】2L:液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专题】5A4:测量型实验综合题;13:实验题

【分析】(1)天平平衡的标志是: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如果向左偏,

则平衡螺母向右调,如果向右偏,则平衡螺母向左调;

(2)天平标尺上最小的--格代表的质量叫标尺的分度值;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首先

要明确标尺的分度值,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祛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对刻度之和;

(3)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4)读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计算量筒中液体质量,计算液体的密度:

(5)量筒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凹液面相平,仰视体积偏小,根据密度公式分析偏差。

【解答】解:(1)指针右偏平衡螺母应向左调;

(2)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町=50g+20g+2.4g=72.4g;

(3)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40cm3:

(4)烧杯与剩余液体的质量吗=20g+5g+2.2g=27.2g,

所以量筒中液体质量"?=小_啊=72.4g-27.2g=45.2g;

液体的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