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第十册数学教案_第1页
北师大第十册数学教案_第2页
北师大第十册数学教案_第3页
北师大第十册数学教案_第4页
北师大第十册数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生人数学校制定合格率实际合格率优秀率不合格率上学期学生达标情况98%%%%本学期预期达标情况98%%%%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提高措施通过上学期的接触与交流,对所带班五年级学生有了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及个体差异有很大的差别。但总体来讲,有70%的学生基础好、能力强,能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学习积极性高,兴趣大,有强烈的求知欲、自觉性高。有和20%的学生处于中等,学习比较被动,其中有10%的学生自觉性差,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五年级是小学生涯的重要阶段,是承上启下的年级。是小学数学开始进入系统学习的开始。经过前四年的教学,学生在掌握的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逻辑思维和智能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上都有较明显的提高。改进提高措施: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计划教案,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加强实际操作,只管教学,发挥学生的空间观念,多加强实际操作,直观教学,发挥学生的空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念能力,判断、推理、迁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使他们自发性创造性地。教材整体分析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分数乘法”。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具体情境,借助操作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借助图形语言,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了解倒数的含义,能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应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结合具体情境,能运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数学学科教学工作教材整体分析4.第六单元“百分数”。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事物;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包括运用方程解决有关的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观察、操作等,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经历展开与折叠、寻找规律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

2.第四单元“长方体(二)”。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操作活动,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3、1分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统计”。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不同特征;能从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总体教学目标情感态度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周围的事物,培养对数学美的理解,展示数学发展的历史,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知识技能1、供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学习素材,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2、设探索数学规律的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探索数学规律的意识。3、设探索数学规律的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探索数学规律的意识。过程方法1、设探索数学规律的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探索数学规律的意识。2、计富有特色的综合应用活动。使学生自觉地将各方面的经验、知识、策略进行综合应用。教研专题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教学教研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教学个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教学教学进度计划周次日期课题课时12.16分数乘法122.17—2.21分数乘法532.24—2.28长方体(一)543.3—3.7长方体(一)分数除法3253.10—3.14分数除法563.17—3.21分数除法整理复习(一)3273.24—3.28数学与生活长方体(二)3283.31—4.4长方体(二)594.7—4.11长方体(二)期中考试5104.14—4.18分数混合运算5114.21—4.25分数混合运算5教学进度计划周次日期课题课时124.28—5.2百分数4135.5—5.9百分数5145.12—5.16百分数5155.19—5.23百分数23165.26—5.30整理复习(二)41176.2—6.6整理复习(二)数学与购物32186.9—6.13统计5196.16—6.20总复习5206.23—6.27总复习5216.30—7.4期末考试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分数乘法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2——12页内容教学目标情感态度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知识技能1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2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过程方法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难点: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解答应用题,推导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单元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在已学过的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的计算基础上进行的。在这个内容中,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变成了分数。教材通过涂色活动引出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用涂一涂、加法计算、乘法计算三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在交流各自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教学小结第一单元小结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以及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其中,“分数乘法(一)”的主要内容是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将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相联系,并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法(二)”的主要内容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加以扩展;“分数乘法(三)”的主要内容是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1.结合操作活动和图形语言,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理解的困难之处。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探索和理解,教学中安排了大量的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把图形语言作为理解的基础。充分利用图形语言,将这部分比较抽象、枯燥的内容直观化。2.将应用与计算紧密结合,体会分数乘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根据本套教材的整体思路,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到分数乘法的应用都力求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从接触本单元内容起,就建立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自然联系,发展学生根据实际情境和运算意义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长方体(一)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3——23页内容。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建立正确的体积观念。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能运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知识技能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充分观察、对比、分析,深入的了解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程方法过一个探索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及小组合作,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归纳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难点:建立正确的体积观念。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能运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单元教材分析教材借助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辨认长方体、正方体,然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过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物体。接着再呈现长方体、正方体的几何形体,从而认识顶点、面、棱。教材通过一个探索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及小组合作,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归纳总结张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为了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有更清晰的了解,教材还提供了一个表格,引导学生对发现的特点进行整理,在整理和比较中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特点的认识,指导“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教学小结第二单元小结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点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等。本单元主要通过四个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长方体的认识”“展开与折叠”“长方体的表面积”“露在外面的面”(探索活动)。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在充分的探索活动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对于长方体、正方体特点的学习,教材没有采取直接告知的形式,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归纳结论。通过一个表格引导学生对发现的特点进行整理,在整理、比较中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特点的认识。2.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材非常重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先呈现了一个长方体与它的展开图,引导学生分析长方体与展开图各部分的对应关系,促进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与探索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教材中让学生将两个图形相对应的部分涂上颜色,了解展开图与长方体各个面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填写展开图各边的长度,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展开图的各边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做上面的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少纸板”,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重视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手段。教学多次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如在“展开与折叠”的学习中,设计了两个实践活动,一是把长方体、正方体盒子剪开的活动,认识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二是判断“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长方体”的活动,引导学生操作、思考和想象,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再如在“露在外面的面”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想象露在外面的面的情形,并探索一些有趣的规律。第三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2——12页内容。教学目标情感态度能利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知识技能1在具体情境中,借助操作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2、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了解倒数的含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过程方法结合操作活动和图形语言,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呈现方式和编排思路与分数乘法类似,突出操作活动,充分利用图形语言,促进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和相应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难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推导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解答应用题,。单元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的教材编写旨在突出两个内容:一是倒数的意义。为了使学生对倒数意义的理解更深刻,教材列举了8道两个数乘积为1的乘法算式,设计了“算一算”这个活动,目的就是想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更直接地感受这组算式中积的特点,从而在观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这些算式的共同特点。教材还特意提出2是1/2的倒数,1/2也是2的倒数,以此来强调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教学时,教师也可以结合“试一试”中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如3/4的倒数是3/4,5/2和2/5互为倒数……二是求倒数的方法。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可以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教学小结第三单元小结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倒数的认识,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1.结合操作活动和图形语言,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呈现方式和编排思路与分数乘法类似,突出操作活动,充分利用图形语言,促进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和相应的计算方法。在学习一个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时,设计了“涂一涂,算一算”活动,帮助学生体会一个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在学习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这个难点时,让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体会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并借助直观帮助学生理解“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教学呈现了一个发现的过程,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归纳等活动,并借助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2.鼓励学生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分数除法的应用问题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它经常需要学生灵活应用数量之间的关系。由于理解困难,学生往往依靠记忆题型来解决问题,这就失去了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作用。先设出未知量,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是一个“顺向思维”,比较符合人们的思考习惯,学生理解起来会容易一些,因此,根据《标准》的要求,教材提倡学生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问题。第四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认识体积、容积、体积单位,实际意义及换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教学目标情感态度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知识技能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方法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使学生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在操作、实践交流中,让学生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立正确的体积观念,根据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计算体积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容积)的计算单元教材分析体积与容积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教材先让学生通过“说一说”的活动,交流物体的大小和容器盛放东西的多少,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放的物体有多有少”。然后教材采用直观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解决“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的问题。用两个相同的量杯(最好有刻度)倒入相同的水,再放入土豆和红薯,让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情况。通过观察,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水面上升了,说明它们都占了一定的空间;还发现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这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在学生有了比较充分的感性体验的基础上,再揭示体积的概念。接着,教材又提出“哪个杯子装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解决。实验方法是多样的,如把两个不同形状的杯子装满水,然后将水倒入同样大小的小杯子中,看哪个大杯子装的小杯数多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容器容纳物体的体积的大小,再揭示容积的概念。教学小结第五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分数混合运算教学目标情感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知识技能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2、通过观察、比较,体会整数的运算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3、结合具体情境,能利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过程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准确理解单位“1”和分率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间和解题思,学会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难点:弄清分数混合运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间的内在联系、解题思路的联系和区别,提高解题能力。单元教材分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需要运用分数计算来解决的问题。教材在安排分数混合运算时,遵循了本套教材的特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分数混合运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进行运算的必要性,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教材先安排了分步计算,借助的是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接着又安排了综合算式。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将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3.对问题的解决加以解释,即航模小组有3人。教学小结第六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百分数的意义、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百分数的应用,利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知识技能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事物。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能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过程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难点: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单元教材分析在本内容中,教材十分重视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首先设计了“比一比”的活动,目的是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在认识百分数以后,教材安排了“读一读,说一说”的活动,目的是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百分数表示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教学小结第七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经历数据统计的过程;认识扇形统计图;统计图的选择;认识中位数、众数。教学目标情感态度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的作用,发展统计的观念。知识技能1、 通过事例,了解扇行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2、 能读懂简单的统计表,能通过报纸、杂志等媒体中的数据或统计表获得有用的信息过程方法通过事例,理解并会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理解其实际意义;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事例,理解并会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理解其实际意义;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难点:.通过事例,理解并会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理解其实际意义;2、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单元教材分析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材以“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为学习材料引入,有利于学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又渗透了健康饮食的教育。由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可以看出u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有的比重。同时,教材呈现了小丽一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摄入量的统计表,要求学生计算每种食物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然后,教材呈现了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主要是让学生读懂统计图。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说说“从这来年功夫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体会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与作用。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学习材料,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讨论,逐步认识扇形统计图,体会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小结教案A第课授课时间课题分数乘法(一)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过程方法1通过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过渡到分数乘法的意义,学习易于理解。2在交流各自的语言地理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3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整数的定义,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寸步体会“分数乘整数,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真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分析和解决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思路一、铺垫孕伏。二、探究新知。三、反馈练习。四、全课小结。教学准备教师小黑板学生课时板书设计第课分数乘整数例1图(略)++==6×教学资料剪贴、摘抄课时教案B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效果与反思一、铺垫孕伏。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2)列式计算。5个12是多少?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3)计算:计算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分数)二、探究新知。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出示例1,指名读题。1个图片占一张彩纸的,3个图片占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1)分析演示:师:1个图片占一张彩纸的,每个图片占的够一张彩纸吗?(不够一张)问:1个图片占一张彩纸的,3个图片共几个?使学生从图中看到3个图片共占这张彩纸的。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图片占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订正时教师板书的:++=(2)观察引导: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3=再启发学生说出×3表示求3个相加的和。(3)比较×3和5×3两种算式的异同:课时教案B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效果与反思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不同点:×3是分数乘整数,5×3是整数乘整数。(4)概括总结: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1)推导算理: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问:×3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的和。板书:++。学生计算,教师板书:。学生答后板书: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边说边加虚线)(2)引导观察: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3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观察结果:的分子部分1×3就是算式中的分子1与整数3相乘,分母没有变。(3)概括总结:请根据观察结果总结×3的计算方法。(互相讨论)三、反馈练习。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1教案A第课授课时间课题分数乘法(二)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知识技能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能真确地进行计算。2、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3、知道整数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过程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第一种是借助图形和分数的意义,把6个苹果当成一个整体,得到6个苹果的1/2是3个苹果;第二种是把每个苹果都分成1/2苹果,6个苹果的1/2就相当于6个1/2,在此基础上列出6×1/2教学重点难点整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教学设计思路一.复习导入二.探索新知三.巩固练习四.全课总结教学准备教师挂图学生课时板书设计第课分数乘法(二)求6的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引导学生得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学资料剪贴、摘抄课时教案B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效果与反思一、复习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二、新课。1.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情境一:我有6个苹果我的苹果数是小红的我有6个苹果我的苹果数是小红的。淘气小红我的苹果数我的苹果数是小红的。淘气有多少个苹果?笑笑(2)笑笑有多少个苹果?(一)解答淘气有多少个苹果?师:淘气说我的苹果数是小红的,这个是谁的。笑笑说我的苹果数是小红的,这个是谁的。把谁看作单位“1”?生:小红的,就是求6个苹果的。小红的就是求6个苹果的。把6看作单位“1”。思考:6个苹果的是几个苹果?生:6个苹果的是3个苹果。思考:求6的是多少应该怎样列式计算?课时教案B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效果与反思3生:6×==3(个)1总结思路。根据以上分析,让学生讨论一下解题顺序:是谁的谁是多少(已知)谁的是多少乘法。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二)学生独立解答笑笑有多少个苹果?并说清楚思路。6×==2(个)小红的就是求6个苹果的,用乘法计算。(三)加强理解。6×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板书:求6的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三、课堂练习。1、完成书第5——6页试一试。学生独立解答,然后订正,主要说清楚把谁看作单位“1”。用什么方法计算?(1)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吃了多少千克?(2)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乙是甲的,甲是乙的。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解答分数应用题有哪些收获?(首先要分清把谁看作单位“1”;其次要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五、作业。第课授课时间课题分数乘法练习课型练习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技能1、进一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过程方法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教学难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设计思路一.复习导入二.探索引新三.巩固练习四.全课小结教学准备教师小黑板学生课时板书设计第课分数乘法练习教学资料剪贴、摘抄课时教案B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效果与反思一、复习。针对作业中的问题进行复习,如约分的问题。二、新授。1.统一计算法则。(1)到目前为止,你学会了哪些分数乘法的知识?(2)请你试算一算:×42115×(学生独立学习,教师巡视。)学生边展示计算过程,边阐述理由。(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分数和整数相乘,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计算。2.介绍新的书写形式。计算时,也可以不把相乘的两个数改写成分子、分母分别相乘的形式,直接把整数或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数的分母进行约分。例如:1、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课时教案B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效果与反思(1)香蕉的筐数是苹果的。(2)香蕉的筐数的和苹果的筐数相等。(3)黄牛只数的等于水牛的只数。(4三、巩固练习。1、完成书第4页4、5题。水牛的只数相当于黄牛的第4题注意第(2)问,求出的结果要保留整数,因为没有卖半袋药的。第5题:使学生明确一个数乘1等于原数;一个数乘真分数小于原数;2、讲数学故事。在百米赛跑的故事中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使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问题,并能独立解答。5个米是多少?60个米是多少?120个米是多少?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书第4页4题、第5页3、4题。第课授课时间课题分类乘法(三)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体验我国数学发展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知识技能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过程方法1、在操作活动中,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2、能运用分数乘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计算方法教学设计思路首先从我国古代哲学著作的情境引入本课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会分数乘法的意义,接着独立完成分数乘分数的习题,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总结出算法。教学准备教师长方形的纸学生课时板书设计第课分数乘分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教学资料剪贴、摘抄课时教案B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效果与反思一、复习。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整数,说一说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二、新授。(一)情境一我国古代著名哲学著作《庄子.天下》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截。”(二)情境二一张长方形纸条,第一次剪去它的,第二次剪去剩余部分的。此时,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如果第三次再剪去剩余部分的,那么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学生独立解答,教师讲解。×=×=(三)折一折。×=?将一张长方形的纸竖着用斜线涂出它的对折2次。。课时教案B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效果与反思再把这纸横着对折2次。用红色涂出斜线部分的。讨论:请你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你能按照上面的方法先涂出,再涂出的吗?(四)计算。×==(五)做一做。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结果。××(六)说一说。你能总结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小结: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在计算的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这样计算简便。三、课堂练习。完成书第8页试一试。四、课堂交流。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五、作业。书第8页练一练1、2题。第课授课时间课题分类乘法(三)课型练习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体验我国数学发展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知识技能1、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2、体会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过程方法能进行解答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应用题。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方法,并会应用。教学难点:会用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设计思路以学生独立完成的形式开展活动,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明确算法,讲清算理。教学准备教师长方形的纸学生课时板书设计第课发展练习:食堂运来24吨的煤用去这些煤的3/4是多少吨?这些煤共价值2400元,它们的3/4值多少钱?用去3/4还剩这些煤的几分之几?用去3/4后,还剩下多少吨?比较题目的特点,明确3/4是谁的3/4(单位“1”问题)教学资料剪贴、摘抄课时教案B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效果与反思基本练习1.12(16、24)根小棒,取其中的1/2是多少根?2.归纳:从12根小棒中取出1/2,就是求12的1/2是多少?12的1/2是多少的计算方法是:12×1/2=6(根)3.学生按照上面的方法说16、24根的情况。4.在下面的图中表示1/2×2/3。5.在一个12个单位的纸条上,根据算式指出表示的部分。二、变式练习1.选择。1)12×3/4和3/4×12,它们的()[意义相同,计算法则相同、意义和法则都相同]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3/5小时行的路程()60千米。[大于、小于、等于]2.只列式不计算两地相距4千米,小明行了4/5千米,还剩多少千米?大豆每千克含油4/25千克,照这样计算,20千克大豆含油多少千克?3.连线:(设置陷阱,有些是不能相连的)A:15的2/315个2/34/5的15倍4/5的3/4B:4/5×1515×2/32/3×153/4×4/5三、发展练习1.缩句练习(1)六(5)班有45位学生,其中男生占3/5,男生有多少人?[缩句:45人的3/5是多少人?]课时教案B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效果与反思(2)商店有18辆儿童单车,上午卖出了4/9,上午卖出了多少辆?(3)重量是足球的49,一个足球重1/4千克,一个排球重几千克?(4)每小时骑车行11千米,这4小时一共行多少千米?请学生编题给大家做。2.听题目列式计算食堂运来24吨的煤用去这些煤的3/4是多少吨?这些煤共价值2400元,它们的3/4值多少钱?用去3/4还剩这些煤的几分之几?用去3/4后,还剩下多少吨?比较题目的特点,明确3/4是谁的3/4(单位“1”问题)3、完成书第9页第7题。4、完成书第9页的数学故事。理解整体的和剩余部分的一样多。四、综合练习1.看图编题42人的5/7的图形3个2/3小时的图形1米的3/43米的1/42.食堂运来24吨的煤,第一次用去1/3,第二次用去的是第一次的1/4,第二次用去多少吨?3.食堂运来24吨的煤,第一次用去1/3,第二次用去的这批煤的1/4,第二次用去多少吨?第课授课时间课题练习一(1)课型练习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体验数学在生活当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知识技能进一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过程方法能运用分数乘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教学设计思路以学生独立完成的形式开展活动,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明确算法,讲清算理。教学准备教师学生课时板书设计第课板书:分数乘法练习课1千米的是:1×=(千米)3千米的是:3×=(千米)理解和米的不同教学资料剪贴、摘抄课时教案B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效果与反思一、复习。计算:××××27课堂练习。1、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苹果的数量是橘子数量的科技书数量的相当于故事书的数量。2、新题型时是多少分?时呢?分析:因为1小时=60分,所以时就是求60分的是多少。列式:60×=15(分)同样,时就是求60的是多少?列式:60×=24(分)3、易错题精讲。(1)1千米的和3千米的,哪个长?讲解:1千米的是:1×=(千米)3千米的是:3×=(千米)(2)一根绳子长10米,剪去,还剩多少米?一根绳子长10米,剪去米,还剩多少米?课时教案B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效果与反思讲解:要理解和米的不同,分清分率和数量的不同。10米,剪去是:10-10×=8(米)或10×(1-)=8(米)三、巩固练习1、书第10页2。第2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对本市的空气质量加以分析,从而渗透环保意识。2、书第10页7题。第7题:应理解两问的单位“1”不同。四、课堂交流。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五、作业:书第10页1——7题。第课授课时间课题练习一(2)课型练习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体验数学在生活当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知识技能进一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过程方法能运用分数乘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教学设计思路以学生独立完成的形式开展活动,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明确算法,讲清算理。教学准备教师小黑板学生课时板书设计第课练习课1、列式计算:(1)35的是多少?(2)26的是多少?2、应用题。(1)一瓶桔汁重千克,3瓶重多少千克?(2)一瓶桔汁重千克,半瓶重多少千克?(3)一瓶桔汁重千克,瓶重多少千克?教学资料剪贴、摘抄课时教案B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效果与反思一、复习。1、口答。=()×()3个是多少?5个是多少?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2、计算:××××36二、课堂练习。1、下面哪两个数的乘积在和之间?×××2建议:学生既可以精确计算,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首先进行估算,使他们认识到有些问题不需要精确计算也能得出结果,同时估算也可以帮助我们验证计算的结果的合理性。2、完成书第11页第9题。建议: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合理,就应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尝试解决。问题:(1)运来多少筐梨?(2)运来多少筐苹果?(3)运来多少筐香蕉?(4)运来多少筐橘子?课时教案B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效果与反思(5)香蕉还剩几分之几?(6)梨和苹果共运来多少筐?等等。完成书第11页第8题。引导学生明白“七折”、“八折”的意思,并用分数表示。阅读“你知道吗?三、补充练习。1、列式计算:(1)35的是多少?(2)26的是多少?2、应用题。(1)一瓶桔汁重千克,3瓶重多少千克?(2)一瓶桔汁重千克,半瓶重多少千克?(3)一瓶桔汁重千克,瓶重多少千克?四、课堂交流。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五、作业。第课授课时间课题长方体的认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通过操作、观察、想像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学习目的性教育。知识技能(1)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2)基本掌握长方体的特征.(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过程方法过一个探索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及小组合作,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归纳总结张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引导学生对发现的特点进行整理,在整理和比较中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特点的认识,指导“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2)基本掌握长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教学设计思路一、铺垫孕伏二、探究新知三、巩固发展四、全课总结教学准备教师教科书第13页题中的实物或同样形状的其它实物,长方体框架.学生收集一些长方体形状的实物.课时板书设计第课长方体的认识2、填表面棱顶点长方体有()面都是()形相对的面()由()棱相对的棱()有()个顶点教学资料剪贴、摘抄课时教案B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效果与反思一、铺垫孕伏:1、导人:讲新课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将已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名称分类写黑板上)2、出示各种平面图形.提问:这些都是什么图形?3、教师概括: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平面图形,(教题在黑板上平面图形名称一边板书“平面图形”)二、探究新知:1、导人新课:平面图形我们认识了,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立体的.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1)(出示墨水盒.粉笔盒.牙膏盒、罐头盒、魔方.皮球、台灯罩等实物)教师讲述:我们看,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2)谁说说这些物体与平面图形比较有什么不同?(占有一定的空间)(3)准说说这些物体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你以前认识过,它们叫什么名称?(4)教师概括:除了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外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各种形状的物体,因为它们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所以我们把它们的形状叫做立体图形.(在前头板书的立体图形各名称边板书“立体图形”)(5)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立体图形中的长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3、认识长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再次观察前面教师出示的各种形状的盒子或实物,然后回答:哪种实物的形状是长方体的?(1)认识长方体的面.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观察一个长方体的盒子:①长方体有几个面?(教师提示学生按照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容易数清)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互相议论一下,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学生问答: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面相对的而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教师板书相应内容)课时教案B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效果与反思(2)认识长方体的棱.让学生拿起长方体的盒子或实物,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教师指出:在长方体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的棱…投影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讨论:①数一数,长方体有几条棱?你是怎样数的?想一想怎么数才既不会重复又不会遗漏?②量一量每条梭的长度,把度量结果记录下来,观察自己的度量结果想一想,你发现什么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回答: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是相等的.(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①让学生拿起长方体的盒子或实物,用手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教师边演示边说:3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请同学们数一数,一个长方体一共有多少个顶点?②提问学生:一共有多少个顶点,怎样数不容易数错?(4)总结归纳长方体的特征.①让学生试着归纳,同学互相补充.②教师概括总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也可能其中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它有12条棱,8个顶点.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③谁能不看长方体,想象着把长方体的一一些特征准确完整的说一遍(检验学生表象建立情况)五.布置作业:1第课授课时间课题长方体的认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通过学生自己操作、观察、想像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学习目的性教育。知识技能(1)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2)基本掌握长方体的特征.(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4)用直尺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过程方法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并认识长宽高的特征.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教学设计思路一.情景导入二.巩固练习三.全课小结教学准备教师与实物一样的长方体框架.学生收集一些长方体形状的实物.课时板书设计第课长方体的认识让学生先小声说一说每一个长方体的顶点,面,棱.形体顶点面棱个数个数形状大小条数长度长方体正方体教学资料剪贴、摘抄课时教案B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效果与反思1.识长方体的长、宽、高(1)出示用木条做成的长方体框架让学生观察讨论: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怎样分组?分成几组?(2)学生讨论后回答: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按照相对的棱进行分组.可以分成三组.(3)教师提问:①每一组棱的长度有什么关系(用等)②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棱有几条条(3条)③相交于其它顶点的棱有几条(3条)④相交于同一个颀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不等)(4)教师归纳讲述:在一个长方体中,有3组棱,每组棱互相平行,并且长度相等.我们可以取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作为三组棱的代表,像这样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5)测量:让学生每人拿出准备好的火柴盒,量出火柴盒的长,宽.高各是多少?①汇报测量结果,出现三种不同数据.②分别提问三种不同的数据是怎么测出来的.③教师归纳:可见长方体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一般情况下把底面中较长的一条棱叫做长,较短的一条棱叫做宽,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2、下面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填在表中。课时教案B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效果与反思3、观察下图4、长方体与正方体比较形体相同点不同点面棱顶点面的形状面积棱长长方体6个12条8个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每一组互相平行的4条棱相等正方体6个12条8个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四、教师小结:谁能跟大家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1第课授课时间课题展开与折叠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通过学生自己操作、观察、想像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识技能(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后是什麽样的图形。(2)进一步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过程方法通过把长方体、正方体盒子剪开得到平面图形的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张方体的联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后特征,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后得到的图形。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教学设计思路一.动手操作,尝试实践二.课堂练习三.巩固思考四.教师小结教学准备教师与实物一样的长方体框架.学生收集一些长方体形状的实物、剪刀课时板书设计第课1、下面那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先想一想,再利用附页1中的图形试一试。教学资料剪贴、摘抄课时教案B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效果与反思一、动手操作,尝试实践1、小红把一个正方体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一个展开图。2、同学都动手剪一剪,会得到怎样的展开图?3、与同学进行交流。4、再将一个长方体盒子沿棱剪开,试试看。(展开图是大小一样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二、活动1、下面那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先想一想,再利用附页1中的图形试一试。课时教案B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效果与反思独立思考,想一想那些图形符合题目要求。附页1中的材料操作、思考、判断、组织学生交流。2、下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请说出与1号、2号、3号面相对的面各是几号面,与同学交流。先请学生动手将该展开图折叠成一个正方体,进行思考,把结果写出来。通过折叠---展开,展开---折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课后思考下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找出相对的两个面,并分别做出记号。四、教师小结:谁能跟大家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1第课授课时间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知识技能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2、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计算问题.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过程方法通过一个长方体及其展开图,引导学生学生分析长方体与其展开图个部分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做上面的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少纸板”,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建立表面积概念,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难点:正确建立表面积的概念教学设计思路一.铺垫孕伏二.探究新知三.巩固发展四.全课小结教学准备教师投影片学生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纸盒课时板书设计第课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例1:6×4+6×4+4×5+4×5+6×5+6×5=24十24十20十20十30十30=148(平方厘米)6×5×2十6×4×2十4×5×2=60十48十40=148(平方厘米)(6×5十6×4+5×4)×2=74×2=148(平方厘米)答:至少需要148平方厘米硬纸板.教学资料剪贴、摘抄课时教案B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效果与反思一、铺垫孕伏:检查复习:1、长方体的特征是什么?2、标出自带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右面,上面的长和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二、探究新知:1、导语:同学们对长方体的每个面的面积都会计算了,那么整个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2、建立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1)学生操作如图,一个长方体纸盒,将它展开后将得到什么样的图形?引导学生沿着长方体的棱把长方体剪开、展开.长方体的6个面分别对应于展开后图形的哪个部分?观察展开图形的每个面分别与原来长方体的每个面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总结出: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板书: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可重点强调“总面积”(2)观察思考.观察展开后的图形,你可以想到什么?引导学生明确:长方体中面积相等的面.长方体的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课时教案B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效果与反思师生共同小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是6个面的和.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着密切的联系(3)反馈练习.(投影出示两个图)恨据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说出:长方体体各个面的长和宽;面积相等的面;长方体的表面积是由哪些面组成的。3.建立长方体表面积概念.(1)学生独立探究,.根据长方体表面积的学习,观察自己手中的正方体纸盒,又知道了什么(2)引导学生汇报知道: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板书)正方体表面积的特点是:6个面都是正方形而且面积相等.每个面边长的长度就是正方体棱长的长度.(3)师生共同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板书课题)4.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给棱长为0.8米的正方体木箱的表面涂上油漆,涂油漆部分的总面积是多少?①学生分析题意,试着解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②学生汇报:启发学生明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要求“做这样一个长方体纸盒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就是要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首先要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以计算每个面面积,把每个面的面积合就是表面积.让有不同解法学生说出解法及解题思路…三.巩固发展1、用两种方法计算自带长方体的表面积.2、练习19页第2题,(图幻灯出示)①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②有几种计算方法?③哪种方法比较简单?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1第课授课时间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练习课课型练习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知识技能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2、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过程方法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建立表面积概念,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难点:正确建立表面积的概念.教学设计思路一.课堂练习二.巩固发展三.小组合作四.全课小结教学准备教师投影片学生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纸盒课时板书设计第课课堂练习1、求下列图形的表面积。(单位:厘米)同学独立思考,完成以上两题。教学资料剪贴、摘抄课时教案B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效果与反思课堂练习1、求下列图形的表面积。(单位:厘米)同学独立思考,完成以上两题。交流汇报,老师订正。2、一个正方体的饮料盒(如图),它的长、宽、高分别是6.5厘米、3.8厘米、10.5厘米。如果围着它贴一圈商标纸(上、下面不贴),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是多少?先让学生说出本题主要是求什么?(实际是求4个面的面积和)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多样,如(6.5×10.5+3.8×10.5)×2=216.3(平方厘米)或6.5×10.5×2+3.8×10.5×2=216.3(平方厘米)小组合作,完成下题。课时教案B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效果与反思要包装如图的长方体纸盒,你准备选择下面哪一种尺寸的包装纸?与同学交流理由。(单位:厘米)三、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正确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关键是根据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布置作业:19页第4、5、6题第课授课时间课题露在外面的面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知识技能在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中,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求表面积的问题。发展空间观念。过程方法在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中,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求表面积的问题。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解决有关求表面积的问题。教学难点: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设计思路一.情景导入二.探究新知三.发展练习四.全课小结教学准备教师各种纸盒。学生课时板书设计第课露在外面的面教学资料剪贴、摘抄课时教案B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效果与反思㈠谈话交流,引入课题1.师:我们已经学习长方体的特征,找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生1:讲桌是长方体的。师:讲桌是长方体的,它有几个面?现在坐在你的位子上,你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生2:我看到它的坐侧面和前面。生3:我看到它的正面。(生3站起来说)师:你现在又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为什么和你刚才看到的不一样呢?生3: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面就不同。师: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生4:最多能看到3个面,是前面、侧面和上面。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这三个面去观察物体。2.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了讲桌到底有几个面是露在外面呢?(请学生边指边说)生5:有5个面露在外面。师:观察物体时我们最多能看到它的3个面,现在怎么成了5个面呢?生6:有一个侧面和后面虽然看不到,但是我能想到。小结:露在外面的面看不见也要想到。3.以讲桌为例,说说找露在外面的面该怎样想?(略)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露在外面的面。(板书课题)(评析:本环节将长方体的特征与学生以前学习的观察物体的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对比新旧知识的异同点,揭示课题的含义,为学生学习新知和后面有序的观察作了铺垫。)㈡操作体验,探索新知1.师:1个正方体放在墙角,有几个面露在外面,哪几个面?2.师:4个正方体一起放在墙角,有几个面露在外面呢?生:9个面露在外面。师:你是怎样想的?生1:每个正方体有3个面露在外面,有3个正方体,一共有9个面露在外面。生2:从观察的角度去看,从正面看有3个面,从侧面看有3个面,从上面看有3个面,一共是9个面。师再同时出示3个角度观察的平面图(板书)上面侧面正面上面侧面正面师:比较这两位同学在数的方法上哪不一样?生3:生1是从每个正方体露出的面数的,生2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有序地去数。课时教案B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效果与反思小结:我们可以从能够观察到的角度去观察露在外面的面。(评析:本环节,从让学生观察一个正方体到四个正方体,通过分析、对比,教师逐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有序的去观察,为学生今后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方法提供依据)3.小组合作,发现规律师:这四个正方体在一起还有没有别的摆法?在小组里一起摆一摆,数一数露在外面的面有几个小正方体形有什么发现?(小组动操作,交流)4.汇报:你是怎样摆的?有几个小正方形露在外面?你是怎样想的?请学生到前面边摆边说。⑴生1:我是这样摆的,有9个面露在外面,从正面看有4个面,从侧面看有3个面,从上面看有2个面,一共有9个面。师:如果每个正方体的棱长是20㎝,你知道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吗?生:20×20×9=3600()⑵师:还有没有其他摆法,使露在外面的小正方形的个数不是9个?生2:我这样摆有8个面露在外面,从正面看有2个面,从侧面看有2个面,从上面看有4个面,一共有8个面。计算:20×20×8=3200()⑶生3:我这样摆露在外面有10个面,从正面看有3个面,从侧面看有3个面,从上面看有3个面,后面还有1个面,一共有10个面。20×20×10=4000()。。。。。。。三)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了摆放的正方体个数与露在外面的面数的变化规律,还能用不同的角度来解释你们真聪明1第课授课时间课题倒数的认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通过亲身参与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积极的学习情感,养成合作探究问题的习惯知识技能1、通过对一些实例的探究,理解和掌握倒数的意义。在合作探究中掌握求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2、经历倒数意义的概括过程,提高观察、比较、概括和归纳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方法通过“算一算”这个活动,目的就是想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更直接地感受这组算式中积的特点,从而在观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这些算式的共同特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经历倒数意义的概括过程,提高观察、比较、概括和归纳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思路一.情景导入二.探究新知三.拓展练习四.全课小结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卡片。学生课时板书设计第课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变形换位×=11化成假分数分子、分母调换位置×=14化成假分数分子、分母调换位置×=10.75化成分数分子、分母调换位置×=1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