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试题部分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_第1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试题部分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_第2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试题部分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_第3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试题部分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_第4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试题部分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1/241A组年山东中考题组一、(枣庄,9—13)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回答下列问题。(15分)[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

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

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

崇祯五年①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②矣,余拏一小舟,拥

毳衣③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

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

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

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④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五年中考2/241[注]

①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②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

左右。③毳(cuì)衣:细毛皮衣。④相公:原意是对宰相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敬称及对士人

尊称。1.解释以下加点词。(2分)(1)相与步于中庭

(2)是日更定矣

2.翻译以下句子。(4分)(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3.以下句式不一样于其它三项是(2分)

()A.相与步于中庭。B.独往湖心亭看雪。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D.更有痴似相公者。4.[乙]文画线句子利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阔简约、雪白静谧雪夜之景。请自选角度赏

析[甲]文画线句子写景之妙。(3分)3/2415.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

库中两轴精品。假如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

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副对联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4分)

一、1.答案(1)一起(2)这解析本题考查课内文言词语积累能力,注意平时学习时记忆。2.答案(1)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乏像我们两个这么闲

人罢了。(2)(想不到)湖中哪能还会有您这么人!4/241解析这两句话要注意“但”“耳”“焉得”翻译。3.答案

BA、C、D三项均为后置句,A项是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为“相与于中庭步”;C项

为定语后置句,正确语序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D项为定语后置句,正确语序为“更有

似相公痴者”。只有B项为正常语序,故选B。4.答案

角度①:利用比喻修辞,将澄澈月光比喻成积水,用交织相生水草比喻竹柏影

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皎洁空灵,清亮无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

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闲人”雅趣。角度②: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先正面写月色之透明皎洁,后侧面写“水草”交横可见,衬托

“水”之清澈,即月色清亮无比,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透明世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

景、超凡脱俗“闲人”雅趣。角度③: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一个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含有水草摇曳动态之

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美妙境

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闲人”雅趣。解析[甲]文画线句是写月名句,从“如”能够看出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所以能够从修辞手法角度,结合比喻详细作用进行赏析;这句是要表现月光澄澈透明,但并不但仅是直5/241接来写,而是经过写月光如水、竹柏影子如藻荇交横来写,所以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

合写法,也能够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5.答案横批:闲痴“闲”字,表现苏轼安闲自适,乐观旷达心境;“痴”字,点明张岱钟

情山水,淡泊孤寂独特个性。“闲”“痴”二字为两文点睛之笔,是二人闲情逸致、天人

合一境界高度概括。解析题目要求从两篇文章中各取一个字,那这两个字应该是最精练、最能概括这两篇文章

字。结合两文内容和中心,《记承天寺夜游》表现作者是被贬官“闲人”,《湖心亭看

雪》表现作者看雪“痴迷”,所以“闲”和“痴”这两个字是最适当。二、(东营,10—12)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8分)(甲)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

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林嗣环《口技》6/241(乙)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

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

“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既而支撑格拒,李时

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还未尽吾能也。”……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①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李在

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

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尼乃起。少

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②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迕客,

幸勿罪!”李舁③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蒲松龄《武技》[注]

①罔,无。②蹶仆,跌倒。③舁,共同用手抬。7/241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2分)①不能名其一处也名:

②有薄技,请以相授以:

③馆之客舍馆:

④然以其文弱故,易之易:

2.简明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相同之处及其作用。(3分)3.在为学、行事、成才等方面,你从两文身怀技艺者身上取得了怎样教益?(3分)二、1.答案①说出②把③安排居住④轻视解析①课内文言词语解释,学习时注意掌握扎实。②“请以之相授”省略句,意思是“请

让我把它传授给你”,所以“以”是“把”意思。③“馆”为动词,所以按动词解释为“安

排居住”。④联络上下文,能够看出这句话是“但见她斯文瘦弱,有些看不起她”意思,所以

解释为“轻视、看不起”。2.答案①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作用:宾客反应和一年后憨师所说为侧面描写,鲜明突出

地表现两文中人物技艺精湛、武功高强,增强了文章表示效果。②脉络清楚,张弛有8/241致。作用:不论以口技所演绎故事发展为序,展现演出疾徐转接及宾客反应,还是以李超

经历为线索铺设悬念,都使行文起伏跌宕,摇曳多姿,都产生了引人入胜效果。解析《口技》主要写法是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分析《武技》,在表现少年尼僧上也是如

此,既经过她与李超比试来表现其武艺高超,又在最终一段经过尼僧话来表现这一点。所

以这是相同写法。另外,《口技》在写口技演出内容时候张弛有度,而《武技》情节安

排上也含有这么特点。3.答案①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深厚功力、深邃造诣,靠勤学苦练取得。没有汗水心血

浇灌,技艺之花不会灿烂绽放。②持恒不懈,滴水穿石。锤炼口技、武功,必须专心致志、坚

持不懈。滴水穿石,绳锯木断,既要积聚力量于专一目标,又要坚持一直。③进无止境。“人外

有些人,天外有天”,自满必会固步自封,也就不会到达炉火纯青境地。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目,教益要从文章中得出。不论是《口技》中口技演出者技艺

高超,还是《武技》中李超还没有学到全部本事就得意洋洋从而造成失败,都说明了勤学苦练

主要性。另外,李超从一直没有碰到对手到被尼僧打伤,说明强中自有强中手。9/241[参考译文乙]李超,字魁吾,淄西边邑人。为人性格豪爽,喜欢施舍。有一天,有个和尚偶然到他这里来化缘,

李超让他饱吃一顿。和尚十分感激,就对他说:“我是少林寺和尚,会一点武艺,请让我把它

传授给你。”李超大喜,安排和尚在客舍里住下,给他丰厚待遇,早晚向他学习武艺。过了三

个月,李超武艺已很精湛,便得意洋洋起来。和尚问他:“你以为自己进步了吗?”李超答道:

“我以为进步了。师父您所会,我已全部学会了。”和尚笑了笑,让李超试一试武艺……然

后两人格斗起来,李超总想找和尚破绽,和尚突然飞起一脚,李超顿时跌倒在一丈以外。和尚

拍着手说:“你还没有完全学会我本事啊!”……李超从此以武艺知名,走南闯北,竟一直没有碰到对手。一次,李超偶然来到历下这个地方,看

到一个少年尼姑在广场上卖弄武艺,观看人熙熙攘攘。……李超在旁边站着,不禁技痒,便很

神气地走进场中。……尼姑才说:“你既然是憨师弟子,都是少林武林中人,不妨玩玩。但只

要两人意会就行了。”李超答应了。但见她斯文瘦弱,有些看不起她。加上年轻好胜,一心想

打败尼姑,以取一时名声。……尼姑才又动手。很快,李超飞起一脚,尼姑并起五指朝他大腿

一削,李超以为膝下像被刀砍了一样,跌倒在地上爬不起来了。尼姑笑着道歉说:“莽撞地触犯

了你,请你不要怪罪!”李超被人抬了回来,养了一个多月才痊愈。10/241一年多以后,和尚又来了,李超给他讲述了这段往事。和尚吃惊地说:“你太鲁莽了!惹她干什

么?幸亏你事先把我名字告诉了她,不然,你双腿恐怕早就断了。”三、(潍坊,14—17)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11分)颜渊论御马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

矣,其马将佚①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

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

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

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

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

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11/241[注]

①佚(yì):通“逸”,逃跑。②厩(jiù)人:马棚差役。③躐(liè):超越。④趣:同“促”。

⑤朝礼,指调服车马法度。⑥组:编织。1.解释文中加点词意思。(3分)(1)乡寡人曰乡:

(2)昔者舜工于使人工:

(3)然犹策之不已策:

2.以下加点词在句子中意义和使用方法,相同一项是(2分)

()A.定公不悦,以告左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B.定公躐席而起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孟子·告子上》)C.不识吾子何以知之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D.舜不穷其民安陵君其许寡人(《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12/2413.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4分)(1)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2分)(2)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2分)4.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道理?(2分)三、1.答案(1)通“向”,从前(先前)。(2)擅长(善于)。(3)用鞭子打(驱赶)。(3分,每小题1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调动课内积累,又要联络句意分析理

解。(1)中“乡”与《鱼我所欲也》中“乡为身死而不受”“乡”使用方法一样。(2)可联络句

意解释。(3)中“策”与《马说》中“策之不以其道”“策”使用方法一样,可进行课内外知

识迁移。2.答案

C

本题考查对一词多义辨析能力。A.介词,把;介词,因。B.连词,表示顺承关系;连

词,表示转折关系,不过,却。C.代词,指代前文所说之事。D.代词,他;助词,加强语气。方法指导文言虚词“而”使用方法判断“而”表顺承关系时,连接是连续发生事情或动作,这些事情或动作有先后次序。“而”13/241表修饰关系时,连接是状语与中心词,前后两部分之间形成偏正结构。当“而”连接两个动

词时,怎样判断是顺承关系还是修饰关系呢?假如两个动词有先后关系,表顺承;假如两个动词

没有先后关系,是同时发生,且前一动词修饰后一动词作状语,则表修饰。“而”字使用方法判断歌诀:“而”字使用方法功效多,常作连词表关系。前后词义认真辨,仔细分析巧

判断。左右平等表并列,前后动作表承接,后面意转表转折,连接状谓表修饰。3.答案(1)颜渊告退后,不一会儿,马棚差役禀报鲁定公东野毕驾驭马跑了。(2分,句意通

顺1分,“闻”1分)(2)从古到今,使自己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从来都没有过。(2分,句意通顺1分,

“穷”1分)解析本题考查翻译能力。(1)句中“俄而”“以”“闻”要翻译准确,(2)句中“穷”

“危”要翻译准确。4.答案为政者要体恤民情,使百姓安居乐业(不能把老百姓逼得走投无路)。(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了解把握能力。本文以御马作比喻,经过人物对话,生动地说明了一个严厉主题。文章有三段,道理应主要经过第二、三段中颜渊话来分析,尤其是第14/241三段中“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这句话用双重否定形式,说明执政者若

把老百姓逼得太紧了,是会出乱子。知识拓展认识颜渊颜渊,即颜回,名回,字子渊,即《<论语>十二章》中“……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颜回。颜回是孔子最得意弟子,极有学问,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孔子称赞他“贤哉,

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他却不幸早死。颜回素以德行著称,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故孔子常

称赞颜回含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他终生所向往就

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无战争、无饥

饿理想社会。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只言片语,搜集在《论语》等书中,其思想与

孔子思想基本是一致。后世尊其为“复圣”。15/241[参考译文]颜渊陪鲁定公坐在高台之上,东野毕在台下驾驭马车。定公说:“东野毕马车驾驭得太好

啦!”颜渊曰:“好是好啊,不过他马快要跑了。”定公很不高兴,就对左右侍奉人说:“我

听说道德高尚人不会中伤他人。道德高尚人也中伤他人吗?”颜渊告退后,不一会儿,马

棚差役就把东野毕驾驭马跑了事禀报了鲁定公。定公跨过坐席站起来,说:“赶快驾车

叫回颜渊。”颜渊到后,定公说:“先前我说:‘东野毕马车驾驭得太好啦!’您却说:‘好是好啊,即使这么他

马却快要跑了。’不知道您是怎么知道这种结果。”颜渊说:“臣是依据治理国家方

法知道。过去,舜善于用人做事,造父善于驾驭马匹。舜从来不让他百姓用尽全力,造父从

来不让他马耗尽体力。所以,舜没有逃跑百姓,造父也没有逃跑马匹。现在东野毕驾车,

上车时拉着马缰绳,使马身体过于挺直了;又让马盘旋转动,慢行快跑,调服车马要求太苛刻

了;让马历经险阻抵达远方,马已经精疲力尽了。已经这么了,却还不停地驱赶它。所以,我知

道它一定会逃跑。”定公说:“太好了,能稍微深一步讲吗?”颜渊说:“野兽被逼急了就会咬人;鸟被逼急了就会啄16/241人;人走投无路了,就会相互欺诈。从古到今,使自己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从来都

没有过。《诗经》说:‘手握缰绳如同编织一样松紧有度,两匹骖马就会像跳舞一样欢快自

如。’说就是擅长驾驭道理。”定公说:“是我错了。”四、(济宁,6—10)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10分)[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认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

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

孔子谓伯鱼①曰:“鲤乎,吾闻能够与人终日不倦者,其惟学焉。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

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代者岂非学者之

效也?故君子不能够不学,其容不能够不饰。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譬之汙池

②,水潦③注焉,雚苇生焉。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注]

①伯鱼:孔子儿子,名鲤,字伯鱼。②汙(wū)池:水池。③水潦:雨水。17/241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一项是(2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研究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见:了解D.及鲁肃过寻阳过:造访2.以下句子中,加点“焉”字意义和使用方法与例句相同一项是(2分)

()例句:水潦注焉A.复到舅家问焉B.且焉置土石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以下对选文相关内容解释和分析,正确一项是(2分)

()A.甲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纪传体史书,是由司马光主持编写。B.古人都能够自称“孤”,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能够亲密地称“卿”。C.孙权严厉批评吕蒙不爱学习,并现身说法,使吕蒙认识到读书必要性。D.孔子认为:打扮外表让人容貌光彩,学习让人更有智慧,二者道理很相同。18/2414.用当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5.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四、1.答案

D过:经过,途经。2.答案

C例句:“焉”,那里。A.“焉”,代词,指方仲永情况。B.“焉”,哪里。C.“焉”,

那里。D.“焉”,语气助词,无实义。3.答案

DA.《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B.孤,古代王侯自称。C.“严厉批评”不

适当。4.答案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对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解析文言语句翻译要符合“信达雅”标准,要字对字翻译,重点词语要翻译准确。本句

要注意“更”“见”意思。19/241方法指导翻译句子,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依据语境读懂句子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看有没有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等,利用“留”“删”“调”“换”“补”

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5.答案以显闻四方/流声后代者/岂非学者之效也?解析划分朗诵节奏关键是把握句意。[参考译文乙]孔子对伯鱼说:“孔鲤啊!我听说能够让人整天不觉厌倦,大约只有学习吧!那个人容貌不值

得看,勇力不值得怕,祖先不值得称道,家族姓氏也不值得一说。可是他最终能够有好名声,

名播四方,流芳后代原因,莫非不是学习结果吗?所以君子不能不学习,容貌不能不修饰。

能够使人在远处就发出光彩,是修饰结果;走近看起来愈加刺眼,是学习成效。譬如污

水池,雨水流到它那儿,苇子长在那里。即使有些人看到它,谁又知道它源头呢?”五、(泰安,24—26)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问题。(14分)广汉①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②,以得事情。钩距者,设

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③,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

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20/241铢两之奸④,皆知之。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⑤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富

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

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

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

冬当出死,豫⑥为调⑦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选自《汉书·赵广汉传》)[注]

①广汉: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②钩距:辗转推问,得出实情。③参伍

其贾:重复比较其价钱。参,同“三”。④铢两之奸:数目极少贪污受贿。铢,一两二十四

分之一。⑤穷里:隐蔽里巷。⑥豫:事先准备。⑦调:治办,办理。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4分)(1)或夜不寝至旦

(2)广汉将吏到家

(3)又素闻广汉名

(4)即开户出

21/241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6分)(1)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3分)(2)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3分)3.选文表现了赵广汉哪些特点?(4分)五、1.答案(1)有时(2)率领(3)向来,一向(4)门解析(1)“或”在文言文中主要有“有些人”和“有时”两种解释,放到句中,应了解为“有

时”。(2)“将吏”意思是“率领捕吏”,“将”意思是“率领”。(3)“素”结合课内所

学“吴广素爱人”可知意思为“向来”。(4)“户”,这里结合“出”,可知此处“户”为

“门”意思。2.答案(1)只有广汉精通并行之有效,其它模仿人没有一个能赶得上他。(2)广汉跪拜答谢

说:“幸亏(你们)保全了苏回让他活了下来,(我)会很好地厚遇你们。”解析翻译时要注意语句通顺,重点词语要翻译准确。本题要注意“唯”“能行之”“莫

能及”翻译。22/2413.答案精于吏职,聪明机智,雷厉风靡,言而有信。解析要结合赵广汉查案、捕犯人等详细事件以及在事件中赵广汉详细表现来分析。从

他接见属吏百姓能够看出他精于吏治,从他精通钩距法能够看出他聪明机智,从他抓捕犯人可

以看出他雷厉风靡,从他善待犯人能够看出他言而有信。[参考译文]赵广汉为人强干有勇力,天性擅优点理政事。接见属吏和百姓有时竟通宵不眠,通宵达旦。特

别善于用“钧距法”查明事实真相。所谓钩距,就是假设你想得知马价格,就先探询狗价

格,然后问羊价,再问牛价,最终问马价,把各个种类进行比较验证,相互参考其价格,那么就会知

道马价贵贱而不会失真了。这个方法只有广汉精通并行之有效,其它模仿人没有一个能

赶得上他。广汉对郡中盗贼和乡里小混混聚集盘踞之所都明了于心,甚至是属吏中极轻微

贪污之事都了如指掌。长安曾经有几个年轻人聚集在一个偏僻里巷一所空屋里谋划着一

起去劫人钱财,刚坐在一起还没商议完,广汉就派人把他们拘捕归案,全都俯首认罪。富人苏回

在宫中做郎官,被两个人劫持了。过了一会儿,广汉率领捕吏来到苏回家,站在院子里,让长安

丞龚奢敲门告诉劫匪说:“京兆尹赵某奉告两位,不要杀害人质,这是宫中值班护卫。请释放23/241人质,束手就擒,还能够得到宽大处理,假如有幸碰到皇帝赦令,或许能够免脱罪行。”两个劫

匪非常震惊,又一向听闻广汉威名,当即开门自首,到厅堂阶下叩头请罪,广汉也跪拜答谢说:

“幸亏(你们)保全了苏回让他活了下来,(我)会很好地厚遇你们。”收监至狱中,下令狱吏给

以厚遇,置办酒肉。到冬天要斩首时,广汉预先给他们准备好棺材殓具,并把实情告诉他们,二

人都说:“我们死而无憾!”六、(德州,10—15)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18分)惠子相梁24/24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

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

,子知之乎?夫鹓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

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1.以下与“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一句中“国”字意义相同一项是(3分)

()A.(荆州)此用武之国B.等死,死国可乎C.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D.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2.依据本文,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庄子思想,并从正反两面进行分析。(3分)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25/241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

是肉矣!”孝文帝立。居顷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

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

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26/241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勃大惭,出而让陈平

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

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3.以下句子与例句“居顷之”中“之”字意义和使用方法相同一项是(3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怅恨久之C.亲戚畔之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以下句子与“善,陈孺子之为宰!”句式相同一项是(3分)

()A.何陋之有?B.甚矣,汝之不惠!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战于长勺。5.翻译下面句子。(3分)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6.简明分析陈平是一个什么样人。(3分)27/241六、1.答案

C“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是“国都”意思。A.“国”是“地方”意

思。B.“国”是“国事”意思。C.“国”是“国都”意思。D.“国”是“国家”意

思。2.答案淡泊名利。正面:面对物欲横流、争权夺利社会现实,他能够独善其身,保持高洁傲

岸精神品质,确实是难能可贵。反面:他思想消极避世、知难而退、不思进取,对社会有

不利方面。解析《惠子相梁》中,庄子将自己比作鹓

,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立场和志趣,讽刺了惠子醉心功名利禄且无故猜忌他人丑态。所以这篇文章

表现思想是“淡泊名利”。分析其思想从正反两方面入手,所以既要看到其主动意义,如不

会因为追名逐利而丧失做人根本;也要看到其消极意义,如因淡泊名利而消极避世等。3.答案

B“居顷之”中“之”与B项“之”作用都是补充音节,无实义。A项28/241“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C项“之”是代词,代指“失道者”;D项

“之”是动词,去,往。4.答案

B“善,陈孺子之为宰!”与B项都是主谓倒装句。A项是宾语前置句,C项是定语后

置句,D项是状语后置句。5.答案假如每件事都有责任人,那么,您负责什么事呢?解析文言语句翻译要字字落实,流通畅顺,注意“苟”“而”意思。6.答案勤奋好学,公正无私,胸有大志,精明能干。解析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文章内容来进行。文章有三段,除介绍陈平简单情况外,每段

各写了一件事,一是游学,二是分肉,三是对答。第一件事,能够看出其好学特点;第二件事,可

以看出其公正特点;第三件事,能够看出其机智能干特点。[参考译文]丞相陈平,阳武户牖乡人。年轻时家里贫穷,喜欢读书,有田地三十亩,自己同哥哥陈伯一起生

活。陈伯日常在家种地,听任陈平出外求学。乡里举行社祭,陈平主持分祭肉,分得很公平。父老们都说:“陈平这孩子主持分祭肉,分得29/241好!”陈平感叹地说:“假如让我主宰天下,也会像分祭肉一样!”孝文帝即位。过了一段时间,在一次接收群臣朝见时问右丞相周勃说:“全国一年中判决案

件有多少?”周勃谢罪说:“不知道。”孝文帝又问:“全国一年中钱粮开支收入有多少?”

周勃又谢罪说不知道,急得汗流浃背,惭愧自己不能回答。于是皇上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

“有主管人。”皇上说:“主管人是谁?”陈平说:“陛下若问判决案件情况,可问询廷

尉;问钱粮收支情况,可问询治粟内史。”皇上说:“假如各自有主管人,那么您所主管

是些什么事呢?”陈平谢罪说:“宰相一职,对上辅佐天子调理阴阳,顺应四时,对下养育万物适

时生长,对外镇抚四夷和诸侯,对内爱护团结百姓,使公卿大夫各自能够胜任他们职责。”孝

文帝于是称赞他回答得好。右丞相周勃大为惭愧,退朝后埋怨陈平说:“您怎么不在平时教我

对答这些话!”陈平笑着说:“您身居相位,不知道丞相职责吗?况且陛下如若问起长安城中

盗贼数目,您也要勉强凑数来对答吗?”这时绛侯周勃自知自己才能比陈平差远了。过了

一段时间,绛侯周勃托病请求免去右丞相职务,陈平独自担任全部丞相职务。30/241七、(烟台,8—12)文言文阅读。(12分)晋献公欲伐虞,宫之奇①存焉,献公为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而不敢加兵焉。晋赂虞君②以宝玉骏马,虞君甚喜。宫之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越疆而去。荀息③伐之,兵不血刃,抱宝牵马而去。

故守不待渠④而固,攻不待冲降而成拔⑤,得贤之与失贤也。(节选自《淮南子》,略有增删)[注]

①宫之奇:春秋时虞国大臣。②虞君:虞国国君。③荀息:春秋时晋国相国。④渠:濠沟。

⑤攻不待冲降而成拔:攻城取胜不只凭借冲车高大。冲降,古时兵车。1.以下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一项是(3分)

()A.食不甘味

食之不能尽其材B.越疆而去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C.故守不待渠而固吾义固不杀人D.得贤之与失贤也

贤于材人远矣2.下面各句中“以”与“晋赂虞君以宝玉骏马”中“以”字意义相同一项是(3分)

()A.扶苏以数谏故B.徐以杓酌油沥之31/241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D.皆以美于徐公3.选文中画线句子会让你联想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

,

”两句。(2分)4.用当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宫之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5.文段中人物描写着墨不多,形象鲜明。请简明说说下面两个人物特点。(2分)(1)虞君:

(2)宫之奇:

七、1.答案

B(3分)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词义掌握能力。A.吃/喂养。B.离开。C.坚固/本

来。D.贤人/胜过。2.答案

B

(3分)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词义掌握能力。“晋赂虞君以宝玉骏马”中

“以”是“用”意思。A.因为。B.用。C.把。D.认为。故选B。32/2413.答案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意思了解能力。画线句意思是“所以防守不只依靠濠沟坚固,

攻城取胜不只凭借冲车高大”,从“濠沟坚固”联想到“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从“冲车

高大”联想到“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4.答案宫之奇(向虞君)进谏(虞君)不听,进言(虞君)不采取。(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了解能力。注意“谏”“而”“言”“用”准确翻译。5.答案(1)贪图小利,目光短浅(2)贤能(评分:2分。大意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分析能力。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文中人物言行举止来进

行。虞君因见到宝玉骏马就“甚喜”,听不进宫之奇劝谏,最终造成灭国,所以是一个贪图小

利、目光短浅人。宫之奇能够看出晋国阴谋,主动向虞君进谏,说明宫之奇是一个贤能之

臣。晋献公因宫之奇在就不敢进攻虞国,而宫之奇离开后虞国就被灭掉了,也从侧面表现出宫

之奇贤能。知识拓展宫之奇其人宫之奇,春秋时期政治家,虞国辛宫里(今山西省平陆县)人。他明于料事,含有远见卓识,忠心耿33/241耿辅佐虞君,并推荐百里奚,与他共同参加朝政,对外采取了联虢拒晋策略,使虞国虽小而强

盛。春秋时期,各国攻伐不止,晋国与虞国为邻,早有吞并虞国之心,但因虞国和虢国是盟国,无隙可

乘,所以一直未敢轻举妄动。对此,宫之奇看得很清楚,果断主张虞虢联盟。晋国向虞国借道讨

伐虢国,并贿赂虞公,宫之奇劝谏不被听取,于是率领妻子族人逃往曹国。晋军借道灭掉虢国,赶走虢公,返回途中借故在虞国驻扎,趁机攻击了虞国并将它灭掉。[参考译文]晋献公想讨伐虞国,但宫之奇在那里,晋献公为此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因而不敢轻易派兵进攻

虞国。以后晋献公用宝玉和骏马来贿赂虞国国君,虞国国君非常高兴。宫之奇(向虞君)进谏

(虞君)不听,进言(虞君)不采取,就越出国境离开了。(于是)荀息讨伐虞国,兵不血刃,又将宝玉

和骏马带回了晋国。所以防守不只依靠濠沟坚固,攻城取胜不只凭借冲车高大,而是取决

于能否得到贤人辅佐。34/241八、(聊城,6—9)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问题。(12分)[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乙]

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经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

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

就衰竭之故。惟荀罃①之拔②逼阳③,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④下,而蓄养

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节选自曾国藩《挺经》)[注]

①荀罃(yīng):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克,攻取。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④遽:迅

速。1.解释加点词语。(4分)①公将驰之

②彼竭我盈

③皆初气过锐

④渐就衰竭之故

35/2412.翻译句子。(4分)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②此善于用气者也。3.对文本了解不完全正确一项是(2分)

()A.[甲]文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了曹刿卓越军事才能。B.[甲]文“将鼓”“将驰”说明鲁庄公是军事上无知昏君。C.[乙]文“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引出下文作者对“气”思索。D.[甲]文用对话方式说出观点,[乙]文则用举例和对比方式证实观点。4.在对战争取胜原因认识上,[甲][乙]两文有何不一样?(2分)八、1.答案①驱车(追赶)②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③都④原因,缘故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了解能力。前两个为课内词语解释,注意平时学习积累。后

两个虽为课外词语,但课内都学习过,如《桃花源记》中“皆叹惋”,《陈涉世家》中“扶

苏以数谏故”,要学会从课内迁移到课外。36/2412.答案①我发觉他们车辙乱了,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②这是善于利用士气作战(人)。解析翻译句子要做到“信达雅”,要字对字翻译,注意语句通顺。本题注意“视”“靡”

“故”“逐”“此”“善于”“者”翻译。3.答案

B鲁庄公军事上是无知,但他能听取曹刿意见,所以不能说他是个昏君。4.答案[甲]文叙述了战时要善于观察,把握时机。[乙]文强调战时不但要“存有余不尽之

气”,还要善于用“气”。解析[甲]文认为取得胜利原因在于“彼竭我盈”之时,所以是善于把握战机;[乙]文对于

作战阐述主要集中在“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此善于用气者也”

这两句话中,据此分析归纳即可。37/241[参考译文乙]战争时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勇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

们勇气就衰竭了。国藩对于这几句话,经常思索玩味。大约用兵并无其它奥妙,经常保持锐

气不可用尽罢了。孙权进攻合肥,受挫于张辽;诸葛亮进攻陈仓,受挫于郝昭,二者失败都是起初气势太盛,过于锐不可当,渐渐就衰竭无力缘故。只有荀罃攻克逼阳,士气衰竭而又重新振

作;陆抗攻克西陵,事先预料难以快速取胜,因而养精蓄锐,先安排好外援,等候城中敌人力尽自

毙。这也是善于利用士气作战人了。38/241B组—年山东中考题组一、(济南,6—11)文言文阅读。(12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问题。(6分)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

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

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39/2411.以下加点词解释有误一项是(2分)

()A.去国怀乡去:到,往B.锦鳞游泳锦鳞:漂亮鱼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D.吾谁与归归:归依2.以下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使用方法相同一项是(2分)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渔人甚异之B.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出则无敌国外患者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扶苏以数谏故D.感极而悲者矣环而攻之而不胜3.以下对选文了解有误一项是(2分)

()A.选文景物一暗一明,触发了“迁客骚人”一悲一喜两种截然不一样感情。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利用了动静结合写法。C.选文写景状物词句整齐,辞采华美,音韵友好。D.选文表示了作者寄情山水、乐以忘忧思想感情。40/241(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问题。(6分)景公登射①,晏子修②礼而侍。公曰:“选射之礼,寡人厌之矣。吾欲得天下勇士,与之图国。”晏子对曰:“君子无礼,是庶人也;庶人无礼,是禽兽也。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然而不敢

者,维礼之谓也。礼者,所以御民也;辔者,所以御马也。无礼而能治国家者,吾未之闻也。”景公曰:“善。”乃饰射③,更席,认为上客,终日问礼。(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注]①登射:指走上射箭位置。古代有经过射箭选拔人才制度,射箭时有套礼仪,所以下

文说“选射之礼”。②修:依照。③饰射:整改射礼。4.用“/”给下面文字断句。(只断一处)(2分)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5.用当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认为上客,终日问礼。6.景公“欲得天下勇士,与之图国”,晏子却认为,治理国家必须要

;从“景公曰:‘善。’乃饰射”可见景公

品质。(2分)41/241一、1.答案

A去:离开。2.答案

CA.定语后置标志;代词,指代渔人见到景象。B.连词,就;连词,假如。C.介词,因

为。D.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3.答案

D选文表示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感情,故D项错误。4.答案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解析本题中是并列两句话,说明是同一个问题:有勇力人多了,会杀害他们君长,破

坏(分封制下)长幼尊卑秩序。5.答案将晏子奉为上宾,整日向他请教礼仪问题。解析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在一一对应基础上,依据句意进行适当调整,做

到词达句顺。6.答案修礼善于纳谏(或“接收正确意见”)解析经过阅读文段可知,晏子主张修礼,维护现有社会秩序。齐景公在听了晏子话之后,充分认识到礼社会和政治功效,改变了对礼看法,表现了他闻过则改,善于纳谏品质。42/241[参考译文二]齐景公走上射箭位置,晏子依照射礼要求侍候着景公。景公说:“经过射箭选拔人才这

套礼仪程序,我已经厌烦了。我希望得到天下勇士,跟他们一起谋划治理国家大事。”晏子回答说:“君子(假如)不遵照礼制,那就成了平民百姓;平民百姓(假如)不遵照礼制,就与禽

兽普通。(臣子)太勇猛就会杀死他君主,(儿子)力量太大就会杀死他长辈,然而他们不敢

这么做,是因为有礼制在约束着他们。礼制是用来统治百姓,辔是用来驾驭马匹。没有礼

制却能治理好国家,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景公说:“好。”于是整改射礼,更换座席,把晏子敬为上宾,整天向他问询礼制。二、(潍坊,14—17)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12分)霍丘①知县阳湖左君,治霍丘既一载,其冬有年。父老数十人,来自下乡,盛米于筐,有稻有粳,豚

蹄鸭鸡,伛偻提携,造于县门。君呼之入,曰:“父老良苦,何为来哉?”顿首曰:“边界之乡,尤扰

益偷。自耶②之至,吾民无事,得耕种吾田。吾田幸熟,有此新谷,皆耶之赐,认为耶尝。”君曰:

“天降吾民丰年,乐与父老食之;且彼家畜,胡以来?”则又顿首曰:“往耶未来,吾民之猪鸡鹅43/241鸭,率用供吏,余者盗又取之。今视吾圈栅,数吾所育,终岁不一失,是耶为吾民畜也,是耶物非民

物也。”君笑而受之,劳以酒食。皆欢舞而去,曰:“本以奉耶,反为耶费焉。”士民相与谋曰:

“吾耶无所取于民,而禄不足以自给,其谓百姓何?请分乡为四,各以月入米若薪。”众曰:

“善。”则请于君,君笑曰:“百姓所以厚我,以我不妄取也,我资米若薪于百姓,后之人必尔③乎

索之,是我之妄取无穷期也。”不可。亳州之民,有诉于府者曰:“亳旧寡盗,今而多,其来自霍

丘。霍丘左耶不容盗,以祸亳,愿左耶兼治之。”(选自张惠言《茗柯文三编》,有删改)[注]

①霍丘:县名。后面阳湖、亳州均为地名。②耶:通“爷”。③尔:如此,这么。1.解释文中加点实词意思。(3分)(1)伛偻提携,造于县门造:

(2)君笑而受之,劳以酒食劳:

(3)士民相与谋曰相与:

2.以下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使用方法,相同一项是(2分)

()A.是耶为吾民畜也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史记·陈涉世家》)44/241B.各以月入米若薪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C.是我之妄取无穷期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列子·汤问》)D.亳州之民,有诉于府者所欲有甚于生者(《孟子·告子上》)3.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5分)(1)父老良苦,何为来哉?(2)百姓所以厚我,以我不妄取也。4.霍丘知县左君身上含有哪些优异品质?试结合全文概括。(2分)二、1.答案(1)造:到、去。(2)劳:犒劳、慰劳。(3)相与:相互,共同。(3分,每小题1分)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把知识从课内向课外迁移,并结合语境。45/2412.答案

CA.wèi,给;wéi,做,建造。B.按照;凭借、依靠。C.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

立性。D.向;比。3.答案(1)父老乡亲们很辛劳,为何要到这里来呢?(2分)(2)百姓厚遇我原因,是因为我不胡乱拿取百姓东西。(3分)解析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逐字逐词落实,要做到语意完整、句子通顺。(1)中得分点:“良”、

倒装句。(2)中得分点:“所以”“以”“妄取”。4.答案①治县有方;②清正廉洁;③关心百姓疾苦;④平易近人。(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解析概括人物优异品质一定要结合文中详细描写,力争用词准确。由文中“治霍丘

既一载,其冬有年”“自耶之至,吾民无事”可知左君治理有方;由文中左君不胡乱索取百姓

东西,可知他廉洁;与老百姓一块进食,说明左君平易近人。[参考译文]

霍丘知县阳湖人左君,治理霍丘已满一年,那一年冬天收成不错。父老乡亲几十人,从下面

乡里去县衙,筐里装满了稻米和粳米,还有猪蹄鸭鸡,老老少少,来到了县衙门。左君叫他们进

来,说:“父老乡亲们很辛劳,为何要到这里来呢?”父老叩头说:“我们生活边界地域,多侵46/241扰、偷窃之事。自从您来到这里,我们百姓生活安定,能够耕种自己田地。很庆幸,我们田

地能够丰收,收获了新米,这都是您赐予,我们带来给您尝尝。”左君说:“上天赐给了百姓

丰年,我很高兴和父老乡亲一起品尝;再说那些家畜,为何带来呢?”父老就又叩头说:“往年

您没有来时候,我们猪鸡鹅鸭,大多用来提供给官吏了,剩下又被偷走。如今再看看我们

喂养牲畜圈栏,我们养牲畜,一年到头没有丢失一只,这是您为我们蓄养牲畜啊,这些都

是您东西不是我们东西。”左君就笑着接收了这些东西,并用酒食犒劳了他们。父老乡

亲都欢欣鼓舞地离开了,他们说道:“原来想把这些东西送给县令,反而让县令为我们破费

了。”百姓一起商议说:“我们县令不向百姓索取任何东西,而俸禄又不足以供养自己,这让我

们老百姓怎么办呢?我们不如把乡邑一分为四,各自按月送给他米和柴火。”大家说:

“好。”大家就向左君请求,左君笑着说:“百姓厚遇我原因,是因为我不胡乱拿取百姓东

西,我假如被百姓以米和柴火来资助,以后人必定效仿这么来索取薪米,这么索取百姓东西就

没有穷尽时候了。”没有答应。亳州有百姓向官府诉讼说:“亳州以前极少有盗贼,如今多

了,那些盗贼来自霍丘。霍丘左君不能允许盗贼,因而害了亳州,希望左君同时治理亳州。”47/241三、(济宁,6—10)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10分)[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

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

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

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

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

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注]相授业,或

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选自《汉书·董仲舒传》)[注]

久次:入学先后次序。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一项是(2分)

()A.录毕,走送之走:跑B.先达德隆望尊望:声望48/241C.援疑质理质:责问D.色愈恭,礼愈至至:周到2.以下句子中,加点“以”字意义和使用方法与例句相同一项是(2分)

()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A.蒙辞以军中多务B.先帝不以臣卑劣C.策之不以其道D.弗敢专也,必以分人3.以下对选文相关内容解释和分析,正确一项是(2分)

()A.序,文体名,普通陈说创作主旨、创作经过等;赠序普通是送亲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

抚慰、勉励话。B.宋濂二十岁之后愈加仰慕圣贤之道,向有学问前辈请教,有时碰到前辈训斥或提问,一句

话都不敢回复。C.从乙文来看,董仲舒年轻时就潜心研究《春秋》。后人将《春秋》与《诗经》《尚书》

《礼记》《大学》合称“五经”。49/241D.董仲舒研究学问非常痴迷,三年都无心观赏花园里风景,他在室内挂上帘子读文章,任何人

都见不到他。4.用当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俟其欣悦,则又请焉。5.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三、1.答案C质:问询。2.答案D例句中“以”是“把”意思。A项“以”意思是“用”。B项“以”意思是

“因为”。C项“以”意思是“按照”。D项“以”意思是“把”。3.答案AB.“有时碰到前辈训斥或提问”错,原文为“或遇其叱咄”,只有“训斥”,没有“提

问”。C.“五经”中没有《大学》,而应是《周易》。D.“他在室内挂上帘子读文章,任何人

都见不到他”错,原文为“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4.答案等到他高兴时,(我)就又向他请教。50/241解析翻译句子要逐字落实,适当进行补充和调整,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出来。本句中

“俟”“请”等词语一定要翻译准确。5.答案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解析这句话意思是“他出入时仪容举止,无一不合乎礼仪矩度,读书人都师法、敬重

他”,依据句子意思,再结合句子结构进行断句即可。[参考译文乙]董仲舒,是广川人。因研究《春秋》,孝景帝时被拜为博士。他放下室内悬挂帐幕,谢绝外

事,专志读书与讲学授徒。学生们按受业时间长短为次序,由旧徒向新徒辗转传授学业,有

学生甚至没见过他面。董仲舒足不出户,三年间不曾观赏园中风景,他治学心志专一到了如

此程度。他出入时仪容举止,无一不合乎礼仪矩度,读书人都师法、敬重他。四、(威海,8—13)文言文阅读。(12分)(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问题。(6分)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

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51/241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

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

则学固岂能够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

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

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

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1.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一项是(2分)

()A.①而尝极东方②吞天沃日,势极雄豪B.①则学固岂能够少哉②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52/241C.①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②择其善者而从之D.①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②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2.用当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3.上文第二段中作者推测王盛专心,提出了自己观点,这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2分)(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问题。(6分)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

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选自《论语·子路》)4.以下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方法相同一项是(2分)

()A.①有地隐然而高53/241②卫君待子而为政B.①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②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C.①又尝自休于此邪②学射于甘蝇D.①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②医之好治不病认为功5.用当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6.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文中孔子所持观点,并利用此成语造一个句子。(2分)四、1.答案

BA.动词,穷尽,尽头,抵达终点;副词,极其。B.原来。C.名词,优点;形容词,好。D.动

词,崇尚;副词,还。2.答案但后世没有能比得上王羲之,莫非(恐怕是)他们所下功夫不如王羲之吧?54/241解析注意句子中关键词“及”是“比得上”意思,还有转折连词“然”应译成

“但”。3.答案我们不但要有一技之长,更要刻苦学习仁人君子们留下来风尚和美德。解析回答这道题首先要认真琢磨第二段内容,提炼出作者观点。经过琢磨可知最终一句

话为全段中心,意思是:人有一技之长,就使后代人尊崇到这般地步,何况那些贤人、有德才

人留下来作风和思想将会怎样影响后世人呢?由此可知,有一技之长是我们学习一个方

面。但不能空有一技之长,而失了根本,好德行也是我们学习主要方面。4.答案

DA.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B.介词,来;介词,把。C.介词,在;介词,向。D.助词,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答案君子对于自己言论,不能随便(要做到一丝不苟)罢了。解析注意“于”是“对于”意思。6.答案名正言顺。(示例1)总算拿到了驾照,这下能够名正言顺地开车去兜风了。(示例2)选

举结果公布了,苏同学得票数最高,名正言顺地成为学生会主席。55/241解析首先必须明确孔子观点是什么,抓住孔子言论中关键句子,即“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可见“名正言顺”是成事根本。然后据此提炼成语。最终用成语造句,

注意“名正言顺”意思是“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造句用词符合词义,语句通顺简短即

可。[参考译文二]子路(对孔子)说:“卫国国君要您去治理国家,您打算先从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说:“首先

必须正名分。”子路说:“有这么做吗?您太迂腐了。这名分又何须正呢?”孔子说:“仲由,

真粗野啊!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事情,总是采取存疑态度。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

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执

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

说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言行,不能随便(要做到一丝不苟)罢了。”五、(滨州,12—15)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12分)[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56/24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

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从军。有囚法不妥死,转运

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

“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选自《宋史》)[注]

①任:推荐。②手版: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事

项。③仕:指做官。1.以下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一项是(2分)

()A.亭亭净植植:立B.有狱久不决狱:案件C.有囚法不妥死法:法律D.将弃官去去:离开57/2412.以下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使用方法相同一项是(2分)

()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敦颐独与之辩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不知而不愠C.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杀人以媚人D.乃委手版归

乃不知有汉,不论魏晋3.将以下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4分)(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4.[甲]文

,借“莲”表述自己志向和情操;[乙]文叙事写人,经过“速决一狱”

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

特点。(4分)五、1.答案

C法:名词活用为动词,按照法律,依据法律。2.答案

BA.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指代王逵。B.都是连词,表转折,

却。C.凭借;来。D.于是,就;竟然。58/2413.答案(1)对于莲花喜爱,像我一样还有什么人呢?(2)王逵,是个残酷凶悍官吏,大家没有些人敢和他争。解析第(1)句要翻译出疑问语气,第(2)句要翻译出判断语气。4.答案托物言志和王逵争辩富有才能为官正直解析从题干中“[乙]文叙事写人”能够看出第一空应从甲文写作手法考虑。第二空应从

乙文“部使者荐之……囚得免”部分归纳概括。最终两空经过详细事件分析人物特点相对

简单,断案快速说明周敦颐有才能,与王逵据理力争说明他为官正直。[参考译文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因为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推荐,做了分宁主簿。有一件案子

拖了很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马上搞清楚了。县里人吃惊地说:“老狱吏

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为南安军司理从军。有个囚犯依据法律不应该判处死

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官吏,大家没有些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

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么还能做官吗?用杀人做法

来取悦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59/241六、(德州,13—18)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问题。(14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

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60/24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与“人不知而不愠”中“而”字使用方法相同一项(2分)

()A.学而时习之B.学而不思则罔C.曲肱而枕之D.切问而近思2.结合选文,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概括《论语》特点。(3分)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

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61/241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注]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

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

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

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自是外户不闭。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

具,分医视诊。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节选自《宋史》,有删改)[注]

常平:官仓名。3.解释下面加点词。(2分)(1)甫冠,名闻四方()(2)讽富人自实粟()4.与“奇之”中“奇”字使用方法相同一项是(2分)

()A.山行六七里62/241B.腰白玉之环C.闻寡人之耳者D.父利其然也5.翻译下面句子。(2分)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6.曾巩以“仁”为怀,有君子之风,请概括出表现他“仁”事例。(3分)六、1.答案

B“人不知而不愠”“而”表转折关系。A、C两项“而”表承接关系,D项

“而”表并列关系,B“而”表转折关系。2.答案《论语》是语录体散文,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多格言警句,表达了孔子道德涵养及学

习方法态度等。解析《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论语》主要统计孔子及其

弟子言行,较为集中地反应了孔子思想,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论语》以语录体63/241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表达了孔子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标准等。答题时结合文本和课上所学知识组织答案即可。3.答案(1)成年(2)劝戒解析解释词义要联络上下文,尤其要联络句意进行分析。4.答案

D“奇”是意动使用方法,对……感到惊异。A.“行”是动词,走。B.“腰”是名词作

动词,腰佩。C.“闻”是使动使用方法,使……听说。D.“利”是意动使用方法,认为……有利可图。5.答案任齐州长官,他把快速惩处恶势力、偷窃犯作为主要工作。解析翻译句子要逐字落实,适当进行补充和调整,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出来。本句中

“知”“治”“以”“疾”等词语一定要翻译准确。6.答案劝说富人出售粮食,让百姓度过饥年;整改治安,打击豪强奸盗;改官舍为收容所,扶贫

济困;奉养继母,抚恤弟妹。(答出其中三项即可)解析文章一共五段,第一段简单介绍曾巩,二至五段各写了一件事,依据每段文意进行概括即

可。64/241[参考译文]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输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文章,感到十分惊异。嘉祐二年考中进士,出任越州通判。这一年发生了饥荒,他预计常平仓储存粮食不足以用来

救助,而乡间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里来购粮。曾巩就张贴通告晓谕所属各县,劝说富人如实

申报自己所储存粮食,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将这些粮食比照常平仓价格稍稍提升一点后

卖给百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