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4讲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示范课赛课特等_第1页
高考生物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4讲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示范课赛课特等_第2页
高考生物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4讲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示范课赛课特等_第3页
高考生物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4讲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示范课赛课特等_第4页
高考生物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4讲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示范课赛课特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4讲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备考·最新考纲1.稳态生理意义(Ⅱ)。2.体温调整、水盐调整(Ⅱ)。第1页考点一内环境及其稳态调整(5年4考)[自主梳理]1.体液及内环境组成(1)体液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体液(2)体液各组分间相互转化关系细胞内液淋巴血浆第2页2.内环境成份和理化性质(1)填写血浆主要成份示意图蛋白质无机盐水(2)判断以下物质哪些属于内环境成份①血红蛋白②尿素③CO2

④水⑤胰岛素⑥与有氧呼吸相关酶⑦氨基酸⑧抗体⑨血浆蛋白内环境成份:

②③④⑤⑦⑧⑨第3页(3)内环境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无机盐蛋白质Na+和Cl-7.35~7.4537℃第4页[深度思索]甲、乙、丙中哪两种化学组成最相同?与另一个主要差异是什么?提醒乙和丙。甲中含有较多蛋白质。第5页3.内环境稳态意义及其调整神经—体液—免疫相对稳定(2)稳态失衡:人体维持稳态能力是

。有一定程度原因①

改变过于猛烈②人体

功效出现障碍外界环境本身调整(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

必要条件。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第6页1.高考重组判断正误(1)人体血浆中含有效应B淋巴细胞分泌蛋白质(·海南卷,11C)()(2)人体细胞内O2/CO2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山东卷,4B)()(3)患者血浆蛋白降低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四川卷,5B)()(4)内环境中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内吞噬消化(·四川卷,5D)()(5)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海南,20B)()(6)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主要物质(·海南,19D)()√××√√√第7页

以上内容主要源自人教必修3P2~9,考查角度侧重内环境组成、成份、理化性质及其稳态与调整,强化记忆是解答本类题关键。第8页2.(教材必修3P6二拓展题改编)如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过程,A~E表示直接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相关结构,①~②是相关生理过程,则相关叙述错误是(

)A.图中A为呼吸系统,B为消化系统B.图中C为泌尿系统,②表示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作用C.图中D可表示皮肤汗腺对废物排泄作用D.图中E表示体液,图示信息表明它可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媒介解析图中E为内环境或细胞外液。答案D第9页下面三幅图为内环境组成及调整机制,请思索。1.针对图甲分析:(1)先判断B为______,则A为______,C为________,D为________。(2)图中a、b、c分别为A与B、B与C及B与D间间隔“屏障”,则a为________,b为________,c为________。(3)D液体需经d过程注入C液体,则d为________。第10页提醒

(1)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淋巴(2)细胞膜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3)淋巴循环第11页2.针对图乙分析:(1)图乙中a液、b液、c液、d液依次对应图甲哪些字母?(2)结构2管壁细胞生活内环境是什么?(3)长久蛋白质营养不足会造成a液渗透压发生何种改变?提醒

(1)图乙中a、b、c、d依次对应图甲中C、D、B、A。(2)图乙中结构2为毛细淋巴管,其管壁细胞生活液体环境内为淋巴,外为组织液。(3)长久蛋白质营养不足会造成血浆渗透压下降。第12页3.图丙是内环境稳态调整机制图,A、B是对应调整系统,a、b、c为对应信息分子,请完善以下内容:A为

,B为

;a为

(其靶细胞为

);b为

,其作用部位是

;c为

,它必须经由

运输。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淋巴因子B细胞神经递质突触后膜激素体液第13页[跟进题组]题组一内环境成份及理化性质判断1.(·海南卷,18)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内环境,以下叙述错误是(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作用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生存环境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组织液中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蛋白质浓度第14页解析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各种信息,所以A正确;免疫细胞包含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位于淋巴、血液和淋巴结中,B正确;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C错误;组织液、淋巴成份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差异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少,D正确。答案

C第15页2.(·全国课标Ⅰ,3)某同学给健康试验兔静脉滴注0.9%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现象是(

)A.输入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增加D.输入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第16页解析组成内环境血浆与组织液之间能够相互交换物质,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中水和无机盐离子能够从血浆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A正确;正常机体能够经过调整维持稳态,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机体能够经过泌尿系统把一部分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故B错误;在细胞外液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占有显著优势是钠离子和氯离子,所以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中钠离子主要留在细胞外液中,故C、D错误。答案

A第17页3.(·江苏卷,5)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生理指标最靠近是(

)A.Na+浓度 B.渗透压C.K+浓度 D.O2浓度解析

Na+浓度细胞内液小于细胞外液,A错误;细胞内液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平衡,B正确;K+浓度细胞内液大于细胞外液,C错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不停消耗氧气,细胞内液氧气浓度低,D错误。答案

B第18页(1)细胞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图解(2)几个特殊细胞内环境①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和组织液;②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和组织液;③组织细胞(如肝脏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组织液;④血细胞——血浆;⑤淋巴细胞——淋巴和血浆。第19页题组二图解内环境各组分间内在关系4.如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以下叙述错误是(

)A.若某人长久营养不良,将会造成①渗透压降低,②增多B.从外界环境摄入K+进入细胞路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C.若①中无机盐浓度过高,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将增多D.淋巴细胞生活内环境只有③第20页解析

依据图中双向箭头可快速判断: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淋巴,若某人长久营养不良,会造成血浆蛋白合成不足,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增多,A正确;K+从食物中取得,食物中K+首先进入消化道,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血浆,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组织,然后由血浆进入组织液,最终进入组织细胞,B正确;血浆中无机盐浓度过高,会造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C正确;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血液、淋巴中,所以其生活内环境有血浆、淋巴,D错误。答案

D第21页5.(·齐鲁名校协作体调研)关于下列图说法不正确是(

)A.a液、b液和c液共同组成了人体内环境主体B.胰腺细胞分泌消化酶、胰岛素等经过b液运输到作用部位C.流经胰腺组织细胞血液中O2浓度下降,CO2浓度升高D.b液周围管壁破损或其含有蛋白质降低均会造成a液增多第22页解析

依据图示可知a液为组织液,b液为血浆,c液为淋巴,三者共同组成了人体内环境主体,A正确。胰腺细胞分泌消化酶直接分泌到消化腔中,不经过b液运输,B错误。流经胰腺组织细胞血液中O2被组织细胞利用,浓度下降,同时产生CO2经过组织液弥散到血浆中,血浆中CO2浓度升高,C正确。b液周围管壁破损或其含有蛋白质降低造成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吸水能力相对增强,造成A液增多,D正确。答案

B第23页巧用模型法分析内环境成份及转化1.巧用单向箭头分析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1)分析:(2)结论:甲是细胞内液,乙是组织液,丙是血浆,丁是淋巴。第24页2.内环境及其组成中3个“必须认准”(1)必须认准两类“非内环境物质”①专存在于细胞内物质(如血红蛋白、核酸、呼吸酶等)不属内环境成份。②专存在于与外界相通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等)中物质不属内环境成份。(2)必须认准三类内环境物质①小分子物质—CO2、O2、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等②大分子物质—血浆蛋白、抗体等③信号分子—淋巴因子、激素、神经递质等(3)必须认准发生于内环境中三类反应①酸碱缓冲对参加对碱或酸缓冲反应②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反应③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第25页题组三内环境稳态及其意义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改变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进行第26页解析

机体经过调整,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以适应外界环境改变,A正确;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正常进行依赖于内环境稳态,B正确;神经细胞动作电位、静息电位产生与细胞内外Na+浓度差和K+浓度差相关,所以,神经细胞正常兴奋性产生依赖于内环境中Na+、K+浓度相对稳定,C正确;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线粒体中,而不是内环境中,D错误。答案

D第27页7.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必要条件。下列图是人体内环境稳态调整概念图,相关说法不正确是(

)第28页解析

神经调整、体液调整、免疫调整是内环境稳态主要调整机制;内环境主要理化性质包含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基础。内环境稳态不是指内环境化学成份和理化性质保持不变,而是指内环境化学成份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答案

C第29页1.组织水肿成因分析

组织间隙中积聚组织液过多将造成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

以下:2.内环境稳态意义及失衡分析(1)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必要条件。①血糖正常——确保机体正常能量供给;②体温、pH相对恒定——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第30页③渗透压相对稳定——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和功效。(2)理化性质失调①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②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效异常;③体温失调——发烧。(3)内环境中化学成份含量失衡:①失水过多,可造成血浆渗透压升高;②蛋白质含量降低,可出现组织水肿;③代谢废物上升,可造成尿毒症;④O2缺乏,可造成乳酸中毒;⑤血浆中Ca2+过低,可出现抽搐;⑥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第31页考点二内环境稳态实例——体温调整、

水盐调整(5年9考)[自主梳理]1.体温调整结构与机制(1)体温调整结构①温度感受器:不只分布在

中,还广泛分布在黏膜及

中。②体温“调整”中枢:位于

。③体温“感觉”中枢:位于

。皮肤内脏器官下丘脑大脑皮层第32页(2)体温调整机制①低温环境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产热收缩汗腺散热产热第33页②高温环境下丘脑汗腺舒张散热第34页2.水盐平衡调整机制(1)调整机制:

调整机制。(2)参加激素:主要为

。①产生:

产生。②释放:

释放。③作用部位:

。④功效:促进靶器官细胞

。神经—体液抗利尿激素下丘脑垂体后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第35页(3)调整过程体内失水过多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第36页3.判断正误(1)肾上腺髓质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纤维支配(·海南卷,13C)()(2)机体水盐平衡维持受神经调整和体液调整(·海南卷,13D)()(3)下丘脑参加人体体温调整和水盐平衡调整(·海南卷,10AB改编)(

)(4)长时间不饮水造成机体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新课标卷,3B)(

)(5)下丘脑能调整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相对恒定(·海南卷,7B)(

)(6)人严寒时骨骼肌收缩打寒战,该反射效应器是骨骼肌(海南卷,9A)(

)×√√√√√第37页[跟进题组]题组一体温调整1.(·海南卷,14)关于人体体温调整叙述,错误是(

)A.呼气是人体主要散热路径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主要产热器官C.有机物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主要路径D.下丘脑有体温调整中枢,也有感受体温改变功效第38页解析体温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至关主要,人体热量起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氧化放能(尤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热量散出主要经过汗液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散热,其次是呼气、排尿、排便等,所以A错误,B、C正确;下丘脑有体温调整中枢,也能感受到体温高于或低于正常体温改变,D正确。答案

A第39页2.如图是健康人从温暖环境进入严寒环境时部分体温调整模型,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是(

)A.“体温调整中枢”主要位于下丘脑B.图中①→③→④→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整C.“X”代表主要生理改变是细胞呼吸增强D.最初一段时间内,人体产热速率显著大于散热速率第40页解析

体温调整中枢主要在下丘脑,经过神经—体液调整方式调整机体体温,A、B正确;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细胞代谢,即提升细胞呼吸速率,增加产热,C正确;当人从温暖环境中突然进入严寒环境早期,人体会快速散热,而因为体温调整尤其是体液调整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所以进入严寒环境早期,人体产热速率小于散热速率,若人体产热速率显著大于散热速率,该个体体温会上升甚至发烧,D错误。答案

D第41页3.如图是人体体温调整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是(

)A.人体热量起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氧化放能B.时间t1~t2,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也增加C.时间t2~t3散热量降低是体温调整结果D.时间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第42页解析

细胞中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大量能量,其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来维持体温恒定,A正确;人体体温恒定,正常情况下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时间t3后产热量也是等于散热量,D错误。答案

D第43页解答体温调整相关试题基本程序(1)首先,要搞清楚是酷热环境还是严寒环境,注意区分两种环境条件有什么不一样。(2)其次,应该搞清楚感觉中枢和调整中枢不一样。(3)再次,还应知道体温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结果。(4)最终,还应了解人体主要产热器官和散热部位。第44页题组二水平衡调整4.(·上海卷,T19)血浆中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会引发抗利尿激素分泌降低是(

)A.大量饮水 B.血容量降低C.食用过咸菜肴 D.血浆电解质浓度增加解析大量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降低,故A正确;血容量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预防血容量深入降低,故B错误;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故C错误;血浆中电解质浓度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故D错误。答案

A第45页5.如图表示水盐调整部分过程。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是(

)A.图中甲可能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食物过咸B.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和集合管C.图中所表示过程现有神经调整也有体液调整D.渴觉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水盐调整中枢在大脑皮层中解析

渴觉即使在大脑皮层中产生,但水盐调整中枢位于下丘脑,D错误。答案

D第46页水平衡调整关键点第47页易错易混防范清零[易错清零]易错点1混同血液、血浆及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点拨①血液包含血浆和血细胞,前者属内环境,后者不属内环境。②血浆是血液中液体部分,属于体液中细胞外液。③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红细胞内主要成份。④血浆蛋白是血浆中200各种蛋白质总称,为血浆中含量最多“固体”成份。(注:血浆蛋白主要由肝脏细胞合成,对血浆渗透压维持具主要意义)第48页易错点2不能澄清O2、葡萄糖分子由外界环境到作用场所穿膜层数点拨葡萄糖和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路径分析(1)葡萄糖经过膜层数最少为:进、出小肠上皮细胞(两层)+进、出小肠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四层)+进组织细胞(一层)=7层。第49页(2)O2经过膜层数最少为:进、出肺泡壁细胞(两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四层)+进、出红细胞(两层)+进组织细胞(一层)+进线粒体(两层)=11层。注:跨越一层细胞=跨越两层生物膜跨越一层生物膜=跨越两层磷脂分子第50页易错点3不能澄清以下两类“不发生于内环境中反应”点拨

(1)内环境到达稳态时,人未必不得病(如遗传病患者、植物人等)。(2)内环境稳态遭破坏时,代谢速率未必下降(如有可能造成代谢速率上升)。易错点4内环境稳态应澄清两个误区点拨

(1)全部细胞内反应(如细胞呼吸、物质合成等)均不属于内环境中反应。(2)发生于“消化道”中物质水解反应不属于内环境中反应。第51页易错点5不能准确把握“产热=散热”动态平衡,误认为冬季“产热>散热”或体温连续维持较高水平时“产热>散热”点拨只要体温稳定,不论冬季还是夏季,不论体温37℃,还是甲亢病人偏高体温(如一直维持在39℃)均应维持产热与散热动态平衡,不然产热>散热则体温升高,反之则体温降低。人在冬季散热增多,产热也增多,在酷热环境中散热降低,产热也降低,故不论冬季还是夏季,产热与散热都维持动态平衡。第52页[纠错小练]1.以下关于人体内环境叙述,错误是(

)A.抗原与抗体特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