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表达技巧大全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1页
古典诗歌表达技巧大全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2页
古典诗歌表达技巧大全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3页
古典诗歌表达技巧大全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4页
古典诗歌表达技巧大全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试题传真:08年诗歌鉴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角度,对这首诗作简明赏析。1/100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参考答案1: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了燕子对草堂书斋喜爱,以及对诗人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草堂安定生活喜悦和悠闲之情。参考答案2:这首诗借景抒情。诗人经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感叹,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很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神情。依据答案及评分标准,你能总结出诗歌表现手法鉴赏评分关键点即详细解题步骤是什么吗?2/100二、结论: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通常分三步走1、明确说出表现手法是什么。(明手法)(如借景抒情,白描,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2、该种手法在诗歌中表达。(阐利用)(要求:结合关键词句描述)3、分析该手法所到达描写景物效果。指出诗中所蕴含诗人情感。(析效果)(如燕子活泼可爱,充满情趣,自然友好等)(如闲适,愉悦,乐观,郁闷,烦恼,凄苦等)注:答出两种手法以上,取其答得很好一个给分。关键点完整,可得满分;但错别字较多,有显著语病,扣1分。3/100表示技巧鉴赏之表现手法鉴赏4/100提醒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示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手法”等几个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5/100表示技巧(艺术手法)1表示方式2表现手法3结构技巧4修辞方法6/100表示技巧(I)表示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白描工笔、借事抒情7/100表示技巧(II)写作技巧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虚实结合对比、照应、衬托、渲染、双关、铺垫、抑扬、联想、想象、象征、渲染(衬托)、铺垫、过渡、伏笔、照应、抑扬比喻、比拟、借代、夸大、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象征、用典衬托(渲染)等篇章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照应、悬念、铺垫、卒章显志等8/100古诗词表示技巧3.表示方式1.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对偶夸大借代设问用典顶真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赋比兴,抑扬,对比,联想,衬托(正、反衬)描写类抒情类间接抒情2.修辞方法动静,虚实,侧面衬托,细节描写,白描,乐景衬哀情9/100表示方式:亦可称为表示方法,是作者依据客观事物和表示思想感情需要而利用一个语言表示形式,属于文章整体语言利用形式。

惯用表示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个)。返回10/100记叙:记叙人物经历或事情发生、发展、改变过程。普通用于叙事诗表示,以高中书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11/100描写:用生动形象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详细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一个表现手法。12/100议论:对人和事物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意见。比如:秦观《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13/100抒情:表示作者强烈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普通表现为借景抒情、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普通又称之为抒情方式

14/100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西江月•遣兴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最近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一、表示方式15/100记叙、议论、描写、抒情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16/100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分析是否恰当:作者采取直抒胸臆手法,表示对春光留恋和惜别一个伤感情绪。17/100思索:王维山水诗有个很突出特点,就是“寓动于静”或“动中显静”,请以第三联为例,对此做简明分析。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记叙、议论、抒情、描写1、阅读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回答下列问题问:“寸草心”、“三春晖”分别比喻什么?说明了什么?问:这首诗是怎样叙事抒情?18/100鉴赏诗歌表示方式(一)、鉴赏诗歌描写手法a、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b、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c、描写方法: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2、虚实结合3、动静结合4、点面结合5、白描工笔19/100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1)正面描写: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侧面描写: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冷,衬托雪之大,这是从触觉角度来写。二、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越明亮,反应雪也就越大。三、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雪大,积压在竹上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衬托雪大。

《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借“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反应来衬托秦罗敷惊人美貌。20/100“实”是指客观存在实象、事实、实境。“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虚幻世界和梦境等。普通情况下,“虚”包含三种类型:1.虚幻世界和梦境2.想象和回想。3.构想之境。虚实结合21/100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实虚难点一虚实结合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22/100明作用1、“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相互联络,相互渗透与相互转化,以到达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意象,开拓诗中意境,为读者提供辽阔审美空间,充实人们审美趣味。2、虚实结合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强烈对比效果,从而突出诗歌中心。比如谢枋得《庆全庵桃花》一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全诗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眼前现实和陶渊明笔下理想世界巧妙地结合起来,表示了作者僻进山中孤寂之情。3、虚实结合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渲染衬托作用,从而突出诗歌中心。23/100经典例解: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虚实结合。写一年清明节,诗人去都城郊外南庄踏青,因为口渴,就向一位农家姑娘讨水喝,姑娘给了他一杯水,并倚在桃树旁凝视着他,这情景难以忘怀,第二年,他又来到这里,即使景物依旧,但姑娘却不知哪里去了,于是在紧闭门上写了这首诗,表示了对并不在眼前姑娘思念之情。渲染衬托,突出中心。

采取了什么表示技巧,又何作用?24/100精题巧练1、阅读以下唐诗,简答以下问题。月

(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借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当初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很快,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名作。

思索:(1)“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是谁在“独看”呢?儿女在旁,又为何说是“独看”呢?

(2)此诗构思上有什么巧妙之处?(1)妻子看月,并不是观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知道“忆长安”。

(2)不从自己角度写思念对方,而从对方思念自己角度来反向表示思念之苦,全诗侧面虚写(化实为虚)。25/100

3、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描写,二者相互映衬,组成一个情趣。

如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首联、颔联写自然美景: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颈联深入写动景: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渔舟。26/1004、点面结合点面结合是“以个别表现普通”艺术规律在文学描写中详细表现,是个别和普通辩证统一。

什么是点面结合呢?所谓“点”,指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形象状态特征详细描写;所谓“面”,指是对人事景物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详细描写和“面”叙述或概括性描写有机结合。“点”,能够突出重点,表达深度;“面”,能够顾及全局,表达广度。点面结合,能够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应人事景物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27/100

4、白描工笔:

白描本是国画一个技法,纯

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衬托表现手法。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把经过选择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凄凉景象,经过景象有力地衬托了人物伤感之情。28/100

工笔即细节描写,指用细腻笔触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使读者有清楚、深刻印象,这与白描大致勾画轮廓方法恰恰相反。

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急忙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作者写了这么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以为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示了漂泊异乡游子对故乡亲人无尽思念。29/100鉴赏诗歌抒情方式:

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1、直接抒情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析】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30/100「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问:最终两句采取是___________抒情方式,既表现了作者_________思想,也反应了当初唐王朝强盛国势下____________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牙璋”“凤阙”“铁骑”“龙城”采取都是_______修辞方法。答案:直抒胸臆表示方式;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思想;举国上下尚武好战一往无前、战无不胜民族心态;借代修辞方法。

31/1002、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示了哪些言外之意?答:“朝雨”还衬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离别情意。绝句二首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析】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感叹,诗人借清新美好春光景色描写,透露出了思归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32/100景与情关系可分为:即景抒情-----先写景后抒情(情景间隔)寓情于景----只写景,经过情感语言来抒情融情入景----经过特定意象来抒情情景交融----景语即情语,“杨柳岸,晓风残月”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33/100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这首诗是怎样抒发感情?那刚才披上春天外衣西湖,生意昂然,在作者字里行间充满了爱意。“莺争”“燕啄”“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表达诗人对西湖情有独钟——乐景,借景抒发了自己喜爱之情。乐景写乐情34/100小重山(陈亮)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这首词表示写是什么景,表示什么情?这首词上片写景,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一笛风,创造出浓重凄冷气氛,衬托出自己心情,与下片波折抒发忠愤相呼应,组成了全词悲切婉转情调——哀景。哀景写哀情。杜甫《登高》是最有代表性哀景写哀情。35/100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这首诗怎样表达乐景写哀情?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初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叹息。但诗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愈加浓厚。36/100小结: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往往含有一定固定性,如:

以“故乡明月”传达“思乡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

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哀叹、一腔爱国情”;等等。37/100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品德节操。如:

“牡丹”象征富丽;“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坚强;“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孤高与劲节(《卜算子·咏梅》);“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污高尚节操。

……3、托物言志(象征)38/100(2)、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某物本身含有特征,来表示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物带有了人格化色彩。诗人塑造详细诗歌形象来抒发自己感情(品格、情操、志向、理想),多见于咏物诗。

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人,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示出对人内在品格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39/100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画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菊》、《画菊》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品格?两首诗都利用了托物言志手法。《菊》抒发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有益于人高贵志向。《画菊》表现了坚守大义,宁死不屈高尚民族气节。40/100“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共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它是不随俗不媚时高士。“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句深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愿向元朝投降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誓言。41/100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区分

A、托物言志经常借助于某物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B、托物言志“志”能够指感情、志向、情操、兴趣、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高兴、悲伤等感情。42/100(3)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咏史诗中常见表现手法,借历史上事件来讽喻当朝。【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怀古诗。作者经过赞颂楚霸王项羽英雄气概,训斥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行为;简练而有意味,颇显豪气。绝句李清照生看成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愿过江东。台城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厉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详细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无限感叹。43/100(4)、寓情于事:诗人把自己情感寓于叙事之中。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家人团聚迫切心情。44/100(5)、用典抒情:

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词语来说明白自己观点一个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用典作用: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用典能够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到达字少意丰效果。

了解用典,首先要熟悉典故起源,其次要了解典故与作者关系(或是自比,或是对比衬托),在此基础上,才可能了解作者借典故表示了什么情意

例: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贾谊、梁鸿,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45/100用典抒情。古今人们用典方式各种多样,普通采取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a、明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假如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就是明用典故。这种现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担。这是古人忧国忧民忧患意识反应。46/100b、暗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比如《江城子•密州出猎》末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面看来好象是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情况。其实这是暗用了《楚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典故。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敌保国决心。47/100c、正用典故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以典代人,经过文章既以赞李云,也以自赞。“蓬莱”,为海中神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典籍,均藏于此。《后汉书•窦章传》言:“是时学者称东观(后汉政府藏书机构)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这首诗中“蓬莱”,是借指校书郎李云。“建安骨”为建安风骨之简称。东汉末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诗歌,格调清新刚健,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小谢”,指谢眺;区分于“大谢”(谢灵运)。李白非常推崇谢眺,这里有自比意思。这两句,上句称赞李云文章得建安风骨,清新刚健;下句谓自己诗歌应像谢眺那样清新隽永。48/100

d、反用典故有词人取典故所述之人事而反其意用之,如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极力勉励李入蜀做一番事业,首句化用李白《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其概括为“蜀道登天”。原来,李白在《蜀道难》中要突出是蜀道高危艰险,辛弃疾在《满江红》中却强调经过艰辛攀登能够上达青天,这就是经典反用典故了。

用典作用:用典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总之都能鲜明强烈或含蓄波折地表示自己情感,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49/100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示作者思想感情,包含对现实生活中一些问题立场和态度、个人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作者借赞扬历史上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主张和恢复中原决心。50/100鉴赏诗歌表现手法:诗歌常见表现手法;1联想、2想象、3衬托、4渲染、5衬托、6象征、悬念、7对比、8用典、9照应、10抑扬、11动静相衬、12虚实结合、13、对写法、14托物言志、15赋比兴等等。返回51/1001联想由一事物联络到与之相关联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特点联络起来造成一个经典比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由柳枝纷纷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丝带,利用巧妙比喻,塑造出别具浪漫色彩新奇形象.52/1002想象人们在已经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形象思维过程.

如<<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歌选择了月夜遥忘角度,经过极富想象力描写,将洞庭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53/1003衬托: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条件,用一些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事物表现手法。有正衬和反衬两类。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当初离家出征时候,心里是悲伤,却用杨柳春风这么明媚春光来反衬;如今走在回家路上,心里是高兴,却用大雪纷飞这么严寒景象来反衬。清人王夫之说这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54/100

4、衬托或衬托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些人来。《采莲曲》刻画人物主要利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艺术效果?这首诗歌利用了衬托(衬托)手法。将采莲少女和漂亮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少女罗裙和碧绿荷叶,粉嫩脸庞与鲜艳荷花相互映衬,衬托出少女清新娇艳。少女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留下悠然不尽情味。55/100

5、对比对照观祈雨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特点?试作简明赏析。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利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农民祈雨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情景,前者忧,后者乐,经过大旱之日两种不一样生活场面、不一样思想感情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阶级矛盾,含有震撼人心力量。56/100对比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诗中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终一句描写今日冷落荒凉形成强烈对比,使读者感受到尤其深切,蕴含了诗人深沉历史思索。57/100衬托衬托与对比对照区分A、对比是把两种对立事物或者同一事物两个不一样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B、衬托,也叫映衬,相形。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同、相关、相反事物作为背景,加以衬托。被衬托事物叫主体,用来作背景事物叫衬体。衬托又分正衬和反衬。58/1004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是渲染

<<夜归>>“夜深归客依筇行,冷鳞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猾,竹窗斜漏补衣灯.”诗人以”冷鳞萤.村店月”等意象渲染夜色凄凉,以夜深还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艰难,表现出归家心切.再如: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诗前三句,诗人尽情渲染:自己新酿造出米酒,微呈黄绿色,面上还有一些悬浮物细小如蚁;那酒正放在红泥抹小火炉上温着;这时天快黑了,看来要下雪了。经过这一番渲染,最终一句发问也就水到渠成:我想饮酒取暖,你能陪我喝一杯吗?59/100

5衬托:衬托是国画一个技法,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如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物,(衬托)出画面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反衬了春涧寂静。60/100

6象征(托物言志):经过特定、轻易引发联想详细形象,表现与之相同或相近特点概念、思想和感情。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基础上融入作者感情,寄托作者心志。借某种详细形象事物暗示特定人物或事理,以表示真挚感情和深刻寓意,这种以物征事表现手法叫象征。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析】本诗利用了象征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示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高尚情操。61/1007对比:对照,把两种不一样事物或情形作对照,相互比较。如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终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对比,使读者感受尤其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历史思索。62/1008、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示作者思想感情,包含对现实生活中一些问题立场和态度、个人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标是加深诗词中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主张和恢复中原决心。“春风十里”引用杜牧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感叹。63/1009、照应: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作必要回答。恰当利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送”字。64/100

10、抑扬结合把要贬抑否定方面和要必定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到达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目标.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诗先扬后抑,经过对少妇情绪微妙改变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感伤和哀怨情绪,突出了“闺怨”主题。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先写汉文帝在宣室夜召曾被驱逐臣子贾谊,“求贤”“虚前席”写汉文帝求贤心切,这是扬;但汉文帝并不为听取怎样治国安民大计,感兴趣只是鬼神之事,这足以证实其政治上昏聩慵弱,这是抑。65/10011、动静结合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下面问题。鲁山山行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地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1)诗中用字明写山野静,又用等词暗写山野静。(2)请从“动静关系”角度赏析本诗。答:本诗写山行情景,主要利用了以动衬静反衬手法。颈联写是动物世界,看起来很热闹,是动景,其实,动中寓静。山野很静,熊才会悠然升树,鹿才会自在地饮溪。尾联自问自答是无人能问,“鸡声”是以声写静(言之成理即可)幽霜落、熊升树、鹿饮溪、一声鸡66/10012、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正面为实,侧面为虚。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季节到了。黄昏,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清辉。在如此沧茫而又清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好像风吹不是笛声而是落梅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浓浓思乡情。67/10013、从对方着笔这是古代诗词惯用一个表示技巧,也叫曲笔,即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是推进一层写法,这么愈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回味和遐想。《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前两句,诗人极力渲染了一个孤独寂寞气氛,为下文正面描写“思家”,作了情感上铺垫,更令读者去体会“家”亲切、温暖。三、四两句写想家,其异于常人之处于于:不是直接写自己怎样想念家人,而是换一个角度,把自己思念转化成对方思念,极写家里人怎样想念自己,使思念之情加倍托出。68/10014、赋、比、兴:

古人云:“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发所咏之词也。”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打比喻用比喻,兴复杂一些,主要意思就是外界事物触动了诗人兴致,引发诗人歌唱。诗人找到一个话头,所以兴多数用在诗歌开端。假如通篇贯通着这种比兴意象,则是象征。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经》中得到广泛利用。69/100诗歌篇章结构1、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2、重章叠句、伏笔铺垫、照应、抑扬。3、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返回70/100结构技巧

首尾照应过渡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深入伏笔先总后分照应等先景后情卒章显志71/100其中心是景(事、物)情(或主旨)关系古诗词形象与情感关系先景(事)后情(大多如此)以景结情先情后景按景情次序72/1001、先景后情村行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景情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尾联陡转,以“惆怅”引出思乡归隐之意。

73/100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74/100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2、先情后景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75/1003、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言尽而意犹未尽。76/100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诗歌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怎样以有限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77/100

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好像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突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莽莽苍苍景象;古老雄伟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愈加深了诗人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像空间。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高高秋月照长城78/100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

最终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悲苦。这种以景结情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79/1004、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结构形式重复咏唱一个表现手法。古诗词结构特点80/100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上片写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闲愁”,下片写是而今关心国事报国无门“忧愁”。上下两片采取了重章叠句结构形式,在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含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81/1005、铺垫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准备或高潮到来前气氛酝酿。82/100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

南边一颗柳树,北边一颗柳树,

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

这是明朝徐渭《题柳亭送别图》一诗,诗作先是层层铺垫,蓄势待发,而后破势而出。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wǎn83/100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些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衬托作用。84/100

另外,在写景抒情诗中,我们也能够说,诗歌中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85/100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前四句是写洞庭湖、岳阳楼景观名句,写出了磅礴气势,壮阔境界,为人们称道。86/100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浩浩湖水触发出来。或者说,诗人写洞庭湖水正是为了引出“欲济无舟楫”,从而委婉表明自己心事,希望得到赏识和录用。前四句是写洞庭湖、岳阳楼景观名句,写出了磅礴气势,壮阔境界,为人们称道。87/100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浩浩湖水触发出来。或者说,诗人写洞庭湖水正是为了引出“欲济无舟楫”,从而委婉表明自己心事,希望得到赏识和录用。前四句是写洞庭湖、岳阳楼景观名句,写出了磅礴气势,壮阔境界,为人们称道。88/100(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