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诗词五首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1页
25诗词五首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2页
25诗词五首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3页
25诗词五首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4页
25诗词五首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词五首1/50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其五)陶渊明

2/50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29岁时出仕,任江州祭酒,很快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从军、建威从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生活。41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辞》。3/50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题目,写对世事人生感叹。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格调最为闲雅有致。背景4/5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悠闲自在样子。南山:庐山。以漂亮自然景物衬托悠闲自得情趣。“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望”。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一篇神气都索然矣。”5/50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蝶恋花》)、“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阳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王国维《人间词话》6/50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无我境界,诗人只能在感情平静时候取得。有我境界,要在激动转向平静过程中取得。所以一个境界优美,一个境界宏壮。王国维所说“无我之境”,并不是说作品不带任何感情色彩,而是一个物我合一情形;而“有我之境”,也不是感情强烈个性鲜明,而是指“我”意志尚存,且与外物有某种对立关系。7/50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气:南山气象。还:飞回巢。写南山美妙晚景。

《归去来辞》“鸟倦飞而知还”意思是天色晚了,鸟尚且会“知还”,人当然更应该“迷途知返”。飞鸟晨出夕还,眷恋山林,是出于生物本性;人既是自然产物,也应顺应自然之理,生与大自然同生,死与大自然同体。8/50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中:此地此时情景,总指隐逸田园生活。真意:包含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到人生真意,又何须用语言表示。《庄子•齐物论》:“辨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诗意是说从大自然启示,领会到真意,不可言说,也无待言说。此指人生真意不知怎样用言语来表示。9/50主题

本诗表现了作者辞官归田后心境和生活情趣,表现了诗人避开尘世喧扰,在悠然自得生活中取得自由和恬静心境。10/5011/5012/50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暴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六个月多囚徒一样生活。这时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叹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五言律诗--《春望》。写作背景13/50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他怀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理想,即“辅佐皇上使他成为尧舜那样明君,重现民风淳朴太平盛世。”从中可见杜甫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身经离乱,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衰转折,就用诗歌抒写情怀,反应时事。其作品思想深刻,境界辽阔,有强烈正义感和鲜明倾向性,格调沉郁顿挫,形式多样。因为他诗真实反应了所处时代,后世称为“诗史”又因为他能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14/50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诗被称为“诗史”。他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格调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格调,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诗反应当初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统计了唐代由盛转衰历史巨变,表示了高尚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杜甫流传下来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是唐代最出色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代表作。15/50

本诗塑造了一位面对春城败象,心念国家兴衰,思家恋亲,老泪纵横,白发萧疏,忧心如焚诗人形象;是感时恨别形象,是忧国思亲形象。16/5017/50主题思想

《春望》经过描绘战乱后长安城破败荒凉、人事全非景象,表示了自己在连绵战火中家书隔断,期待得到亲人消息焦虑心情。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思想感情,感人至深。18/5019/50作者介绍

唐李贺20/50李贺

字长吉,中唐浪漫主义诗人,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渊叔父李亮(大郑王)后代。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唐代著名诗人。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著有《昌谷集》。李贺因长久抑郁感伤,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6岁英年早逝。(790年-816年)21/50雁门太守行,乐府曲名。李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一个代表者。他所写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理想追求;对当初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残酷剥削都有所反应。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主动浪漫主义诗人。他诗对统治者昏庸、腐朽,藩镇割据黑暗现实,多所针砭;对下层人民哀怨、痛苦亦多有同情,政治上含有进步倾向。在艺术方面,他诗调高气峻,想象奇特、构思精巧、语言精辟,极富独创性,在中唐独树一帜,有开拓之功。22/50写作背景

唐代中期,各地藩镇拥兵自重,不服从朝廷。于是朝廷派兵讨伐,亦不能阻止。河北诸镇为祸尤烈。河北易水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祖孙三代拥兵割据39年之长。此诗写是朝廷和河北藩镇之间战争情况。23/50《雁门太守行》有声有色地描写了从急行军到战斗全过程。色彩凝重,景物鲜明,渲染了悲壮惨烈气氛,突出将士浴血奋战勇武形象,歌颂将士们誓死报国英雄气概。24/5025/50赤壁

这是一首咏史诗。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地方,在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赤壁是湖北黄冈赤鼻矶。诗人借题发挥,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看法。这首诗是作者有感于三国时代英雄成败而写下。26/50诗题解读

《赤壁》诗是杜牧在唐武宗会昌二年(842)至四年间出任黄州刺史时游赤壁矶作,赤壁,其地有很多处,杜牧诗中赤壁,并非赤壁大战赤壁,而是在湖北黄冈市,屹立长江滨,土石皆带血色,名赤壁山,又名赤壁矶或赤鼻矶。杜牧所写《赤壁》诗及宋人苏轼作前后《赤壁赋》,皆借黄州赤壁矶以咏赤壁之战史事。诗人有感于三国时代英雄成败,以地名为题,怀古咏史,抒发感叹。27/50作者介绍杜牧(803~852),晚唐出色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有《樊川文集》。28/50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成就,诗、赋、古文都堪为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古体诗受杜甫、韩愈影响,题材辽阔,笔力峭健。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晚唐诗歌趋于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重视辞采一面。以济世之才自负,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有《樊川文集》。29/50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30/50江

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1/50阿房宫赋

32/50

借周瑜和曹操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抑郁不平之气。同时也告诫统治者不要有侥幸心理。赤壁33/5034/50主题

本诗写了诗人由折戟引发感叹,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抑郁不平之气。35/50渔家傲李清照36/50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出色女词人,章丘明水(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受高尚声誉。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兴趣文学艺术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大部分文物。以后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有《漱玉词》后人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37/50

这首词,想象丰富,意境辽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它把读者带到仙境中去,饱览丰富多姿云涛;大鹏展翅万里浩大境界,以及那轻舟乘风吹向三山美景,使人为之神往。这种借神仙境界来表示自己胸怀浪漫主义作品,在李词中是极为罕见。38/5039/50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40/5041/50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午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42/50乌江

生看成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愿过江东。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春残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

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43/5044/50渔家傲李清照45/501.词一开头就写:“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活绘出一幅仙境普通壮丽景色。这里,“星河”,即银河。意思是说,天空连接着那象波浪一样翻滚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显得曙色胧朦。而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银河中波涛汹涌,象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大浪中颠扑,风帆摆动得象在银河中起舞一样46/502.“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她听着天帝在对她说话,殷勤地问她要回到哪里去?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白眼,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作者这么写,不论其主观动机怎样,客观上已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对照,讥讽了黑暗现实社会。她在若干年来逃难生活中,多少事,凭谁诉?这次竟然得到诉说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下片,由她诉说自己困难和心愿。47/50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依据这两个字意蕴,说说这两句表示了词人怎样思想感情。

“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叹惋。“谩”字流露出心中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苦闷和怀才不遇愤懑。48/504.“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她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社会。叫风不要停顿地吹着,把她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生活。“九万里风”句,出自《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