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复习考情解读+知识通关+题型突破第二单元专题2地球的运动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_第1页
高三地理复习考情解读+知识通关+题型突破第二单元专题2地球的运动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_第2页
高三地理复习考情解读+知识通关+题型突破第二单元专题2地球的运动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_第3页
高三地理复习考情解读+知识通关+题型突破第二单元专题2地球的运动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_第4页
高三地理复习考情解读+知识通关+题型突破第二单元专题2地球的运动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Contents考情精解读考点1考点2考点5考点4考点3考点6考点7考点8考点9A.知识全通关B.题型全突破方法1方法2方法4方法31/101考情精解读2/101考纲解读命题趋势命题规律考情精解读1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知识体系构建专题二地球运动

地球运动地理意义3/101考纲解读命题趋势命题规律考情精解读2知识体系构建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考点全国全国全国自主命题地域地球自转与公转特征【5%】·苏,3—4,4分晨昏线判断与利用、地方时和区时相关计算【60%】·全国Ⅱ,8,4分·浙,11,4分·苏,11,2分·津,10—11,8分·苏,3,2分·津,11,8分昼夜长短时间和空间改变规律和相关算·沪,5—6,4分·津,8—9,8分·浙,11,4分正午太阳高度时间与空间改变规律和正午太阳高度计【50%】·全国Ⅰ,3,4分·苏,9—10,4分·浙,11,4分·沪,28—30,6分4/101考纲解读命题趋势命题规律考情精解读3知识体系构建1.热点预测

时间计算、昼夜长短改变规律、正午太阳高度改变规律及应用是高考主要考点。以选择题为主,分值为2—8分,以特殊图形、生活实际切入,主要考查相关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2.趋势分析

以热点事件切入考查时间计算,以生活中特殊现象、新奇图形考查昼夜长短改变规律、正午太阳高度改变规律,是高考主要方向,而且重视考查知识点之间联络。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5/101考情精解读4返回目录考纲解读命题趋势命题规律知识体系构建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6/101考点全通关7/101考点全通关1考点一 地球自转特征继续学习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2.周期时间旋转角度意义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360°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太阳日二十四小时360°59'昼夜交替周期8/101考点全通关23.速度(1)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各地都约是15°/小时(1)线速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极点为零继续学习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9/101考点全通关3继续学习(3)地球自转速度分布规律①极点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②纬度相同两点,自转速度相同(海拔相同情况下)。③60°纬线上线速度是赤道上线速度二分之一。④赤道上空同时卫星运行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角速度相同,均为每小时15°;卫星运行线速度大于地面上对应点线速度。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10/101考点全通关4继续学习(4)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改变原因:原因影响关系纬度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负相关海拔同一纬线上点,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正相关(5)地球自转线速度应用①判断南、北半球由北向南,线速度越来越大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11/101考点全通关5②判断纬度带

自转线速度:0—837km/h→高纬度;837—1447km/h→中纬度;1447—1670km/h→低纬度。③判断地势高低

某地线速度等值线凸向低值处,说明该地线速度比同纬度其它地域大,即地势较高;线速度等值线凸向高值处,说明该地线速度比同纬度其它地域小,即地势较低,如上图中,A可能为山地、高原,B可能为谷地、盆地。返回目录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12/101考点全通关6继续学习考点二 晨昏线判读及应用1.晨昏线特点(1)晨昏线(圈)平分地球,是过球心平面与地球表面相交大圆。(2)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3)晨昏线(圈)所在平面一直与太阳光线垂直。(4)晨昏线在地表自东向西运动,经度改变速度约为15°/小时。(5)晨线与赤道交点,地方时永远是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地方时永远是18时。(6)晨昏线与地轴最小夹角为0°(二分日),最大夹角为23°26'(二至日),晨昏线与地轴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数,和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所在纬线纬度数互余。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13/1012.晨昏线判断方法考点全通关7继续学习自转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为晨线,由昼进入夜为昏线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是晨线,地方时为18时是昏线;春秋分日地方时为6时是晨线,地方时为18时是昏线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以上三种方法适合全部晨昏线判读,但在判读俯视图时必须先依据已知条件确定出地球自转方向后,再依据自转法来判断晨昏线。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14/101考点全通关8继续学习3.晨昏线应用(1)确定地球自转方向(2)确定地方时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15/101考点全通关9继续学习在利用晨昏线取得时间信息时,学生极易在两个地方犯错。①误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了解成整条晨线地方时都是6:00。②混同了两个切点处时间,比如认为切点出现极夜,应该是0:00,而实际上,出现极夜切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间,地方时为12:00。【通关秘籍】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16/101考点全通关10(3)确定日期和节气①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圈重合)时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节气是春分或秋分。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时:继续学习极昼极夜分布情况日期节气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6月22日前后夏至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12月22日前后冬至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17/101考点全通关11继续学习(4)确定太阳直射点位置①确定纬度:与晨昏线相切纬线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纬度数互余;晨昏线与地轴夹角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②确定经度:与晨线(昏线)和赤道交点相差90°且大部分在昼半球一侧经线是太阳直射经线;过晨昏线与纬线切点,且大部分在昼半球经线是太阳直射经线。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18/101考点全通关12继续学习(5)确定昼夜长短晨昏线将地球上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长=昼弧所跨经度除以15°商,夜长=夜弧所跨经度除以15°商。(6)确定日出、日落时间某地日出时间=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地方时。日落时间=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地方时。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19/101考点全通关13判读晨昏线图步骤判读步骤内容第一步,判断地球自转方向依据图名(比如图名中提到南半球或北半球、南极或北极)、图中箭头方向、经度分布情况判断第二步,判断晨线和昏线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晨线和昏线,由夜入昼分界限是晨线,由昼入夜分界限是昏线第三步,分析昼夜长短情况分析南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极昼、极夜现象出现地域第四步,判断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晨昏圈与赤道平面夹角经过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所在纬线纬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互余、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判断太阳直射纬度;依据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判断太阳直射点经度返回目录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20/101考点全通关14继续学习1.地方时计算(1)地方时特点①地方时伴随经度(经线)改变而改变。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③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线有没有数条,所以全球地方时有没有数个。(2)地方时计算步骤考点三 地方时与区时计算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21/101考点全通关15继续学习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22/101考点全通关16继续学习2.区时计算(1)时区①地球上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可划分为24个时区。②中时区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时区向东、向西各12个。③东西十二区都以180°经线为中央经线,它们合为一个时区,西十二区在东十二区以东,它们区时相同。④各时区以该区中央经线(能被15整除)地方时为其区时。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23/101考点全通关17继续学习(2)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地方时为其区时。(3)区时计算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24/101考点全通关18继续学习【通关秘籍】因为一天为二十四小时,当计算结果大于24时,要将日期加一天,时间减去二十四小时,即为所求时间;当计算结果小于0时,则需加二十四小时,原日期减去一天,即为所求时间。有时日期改变还会引发月份甚至年份改变,要注意每年1、3、5、7、8、10、12月为大月,时间为31天,每年4、6、9、11月为小月,时间为30天,每年2月在平年为28天,闰年为29天。进行地方时、区时计算时要注意问题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25/101考点全通关193.相关行程时间计算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地起飞,经过m小时飞行,降落在B地,求飞机降落时B地时间。这类问题若能建立以下关系,也就不难解答了。所以,计算公式为:降落时B地时间=起飞时A地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小时)(注意:正负选取标准——东加西减)返回目录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26/101考点全通关20继续学习1.两种日期变更线比较考点四 日期变更线比较项目自然日界限国际日界限运动特点0时所在经线时刻在变,该线在地球表面自东向西移动(15°/

h)固定延伸特点完全与经线重合两侧经度或时区差异两侧可能同为东经度(东时区);或全为西经度(西时区);或一侧为东经度(东时区),另一侧为西经度(西时区)西侧为东经度(东时区),东侧为西经度(西时区)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27/101考点全通关21继续学习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两侧日期差异与地方时关系只能是日期分界限,既是新一天0时,也是旧一天24时既是日期分界限,又是东西十二区中央经线,其地方时是东西十二区区时成因自然形成人为要求关系自然日界限与国际日界限重合时,全球为同一日期;自然日界限与国际日界限相对时(零时日界限在0°经线上),全球两个日期各占二分之一续表28/101考点全通关22继续学习2.明确日期变更特点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过自然日界限日期要加一天,过国际日界限日期则要减一天。以下列图所表示:(1)经线展开图示(2)极地投影图示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29/101考点全通关23继续学习3.日界限应用(1)180°经线和0时所在经线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日期增加一天界限为0时所在经线,日期降低一天界限为日界限即180°经线,如上图中过OA向东日期自然加一天,则OA为0时经线;过OB向东日期人为减一天,则OB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即180°经线。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30/101考点全通关24继续学习(2)经过日界限判断地方时方法判读步骤:经过新一天与旧一天范围判断出0时经线→判断所求地所在经线与0时经线经度差及二者之间东西方向关系→依据地方时计算方法判断所求地地方时。比如,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6月6日,非阴影部分表示6月7日,则OA、OB为日期分界限,顺地球自转方向,过OB日期从6月6日变为6月7日,所以OB是0时日界限,地方时为0时。OA位于OB东边,且OA与OB经度差为135°,两地地方时相差9小时,所以OA地方时为0+9=9时。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31/101考点全通关25继续学习(3)日期范围确实定方法方法一:180°经线地方时是几时,进入新一天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反过来,全球进入新一天区域所占时间是几小时,180°经线地方时就是几时。这么在确定新一天范围时,只要依据材料所提供条件,计算出180°经线地方时,再除以24小时后得到结果就是全球新一天范围,其余范围就是旧一天。比如,若180°经线地方时为6时,则新一天占全球1/4,旧一天占全球3/4。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32/101考点全通关26继续学习方法二:新一天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旧一天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比如,当北京时间为12时时,与北京属于同一日期范围为60°W向东至180°,跨240个经度,占全球2/3。解答这类题目标关键是求出0时所在经线并科学绘图(以下列图所表示)。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33/101考点全通关27【通关秘籍】180°经线与国际日界限区分1.越过180°经线有三种可能:加一天、减一天、不变。2.越过国际日界限有四种可能:加一天,减一天,加一天、减一小时,减一天、加一小时。返回目录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34/101考点全通关28继续学习1.水平运动物体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2.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判断方法在判断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时,通常采取左右手法。北半球:伸出右手,手心向上,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垂直,判断时四指指向物体原始运动方向,大拇指方向即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南半球:伸出左手,方法相同。考点五 地转偏向力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35/101考点全通关29继续学习下列图中,①④表示南半球,②③表示北半球。3.地转偏向力对地理事物影响(以北半球为例)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36/101考点全通关30继续学习地理事物影响气旋逆时针方向运动反气旋顺时针方向运动三圈环流风向①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形成东北信风;②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形成西南风季风环流①东亚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吹向亚洲东部,形成东南季风;②南亚夏季,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③东亚冬季,蒙古高压吹向阿留申低压,形成西北季风;④南亚冬季,蒙古高压吹向南亚,形成东北季风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37/101考点全通关31洋流①在东北信风影响下形成北赤道暖流。②在中纬西南风影响下形成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③北印度洋冬季吹东北季风,海水向西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吹西南季风,海水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河流右岸侵蚀现象河道右偏,左岸泥沙堆积。比如,长江口南岸冲刷显著,北岸沉积显著,崇明岛逐步与北岸靠近铁轨磨损如京广线上火车自北京向广州疾驶时,受北半球向右偏地转偏向力影响,西侧铁轨更易受磨损续表返回目录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38/101考点全通关32继续学习1.地球公转运动特征考点六 地球公转运动特征和黄赤交角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叫作恒星年轨道与速度不一样时段公转速度:春分日到夏至日,不停减慢;夏至日到秋分日,先减慢后加紧;秋分日到冬至日,不停加紧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39/101考点全通关33继续学习【通关秘籍】近、远日点与冬、夏至日区分

1.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2.从在公转轨道上位置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40/101考点全通关34继续学习2.黄赤交角(1)黄赤交角特点(2)黄赤交角影响引发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往返运动。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41/101考点全通关35(3)黄赤交角改变带来影响返回目录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42/101考点全通关36继续学习1.昼夜长短判读晨昏线把所经过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整年昼夜等长。以下列图。考点七 昼夜长短改变规律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43/101考点全通关37继续学习规律内容对称规律分析上图可知,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递增规律对比上面两图可知,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为夏六个月,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二分之一球为冬六个月,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昼长抵达一年中最大值,极昼范围也抵达最大,南半球反之。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昼长抵达一年中最小值,极夜范围抵达最大,南半球反之。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分、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2.昼夜长短纬度分布规律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44/101考点全通关38继续学习变幅规律赤道整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改变幅度越大(极圈及其以内昼夜长短改变幅度为二十四小时)极昼、极夜规律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极四面出现极昼(南极四面出现极夜);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极四面出现极昼(北极四面出现极夜);直射赤道时,全球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发生极昼(极夜)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纬度南、北极圈上,一年中只有一天极昼(极夜),南、北极点各约有六个月极昼、六个月极夜,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天数愈多(续表)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45/101考点全通关39继续学习【通关秘籍】北极地域极昼天数多于南极地域原因北极地域极昼天数多于南极地域,主要是因为北半球冬六个月,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附近,角速度、线速度较大,公转所需时间较少,此时正值北极地域极夜,南极地域极昼;而在北半球夏六个月时,公转速度较慢,运行时间较长,此时正值北极地域极昼,南极地域极夜。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46/101考点全通关40继续学习3.昼夜长短季节改变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47/101考点全通关41继续学习经过上图内容,我们能够总结以下规律:4.太阳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对应关系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48/101考点全通关42继续学习直射点位置日出方位日落方位昼夜长短北半球东北(北半球早于6时日出)西北(北半球晚于18时日落)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赤道正东(6时日出)正西(18时日落)昼夜等长南半球东南(北半球晚于6时日出)西南(北半球早于18时日落)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49/101考点全通关43【通关秘籍】1.昼变长夜变短不等于昼长夜短,如北半球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但其可能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变短夜变长不等于昼短夜长亦是一样道理。2.太阳直射点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时长相差越大,出现极昼、极夜范围越大。3.太阳直射某地,该地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各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4.同一纬线上各地同一天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地方时也相同);同一纬线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二至日),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5.当极圈内有地域出现极昼时,若是北极圈,则出现极昼地域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极圈,则出现极昼地域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返回目录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50/101考点全通关44继续学习1.太阳高度(1)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区分太阳高度是太阳光线与地平面夹角。正午太阳高度是地表某地地方时12时太阳高度,即一日内最大太阳高度。考点八 太阳高度改变规律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51/101考点全通关45继续学习(2)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以直射点为中心,向四面递减;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太阳高度小于0°,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我们经惯用太阳高度等值线分布图来分析太阳高度分布。比如,从下列图中能够取得以下信息: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52/101考点全通关46继续学习①圆心(O)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从圆心90°向外围降到0°,最大圆为晨昏线。②圆心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该经线上太阳高度为各点所在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③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域太阳高度大于0°,说明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域出现极昼现象,图示时间为夏至日。(3)太阳高度日改变规律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53/101考点全通关47继续学习2.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1)纬度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离太阳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54/101考点全通关48继续学习节气太阳直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纬度改变正午太阳高度达整年最大值地域正午太阳高度达整年最小值地域春、秋分赤道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赤道(90°)夏至北回归线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南半球各纬度冬至南回归线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北半球各纬度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55/101考点全通关49继续学习(2)季节分布规律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伴随季节改变作有规律改变。其数值含有“来增去减”特点,即直射点向当地所在纬度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以下列图所表示: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56/101考点全通关51继续学习3.正午太阳高度年改变规律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改变幅度越大(由23°26'增大至46°52'),赤道上为23°26',回归线上为46°52'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和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改变幅度相同(均为46°52')南极圈及其以南和北极圈及其以北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改变幅度越小(由46°52'减小至23°26'),极圈上为46°52',极点上为23°26'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57/101考点全通关524.一个地域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赤道地域为23°26',热带地域为(当地纬度+23°26');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地域为46°52'。【通关秘籍】1.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2.同一日期,距直射点所在纬线纬度差相等两条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3.能够指示“正午”信息很多,如一地太阳高度到达最大、当地地方时为12:00、太阳位于一天中最南或最北(极夜地域除外)、物影最短时太阳高度等。4.太阳直射点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故直射点大约每个月移动纬度为8°,每移动1°大约需要4天。返回目录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58/101考点全通关53继续学习1.来自天文季节信息提取考点九 季节判断现象北半球夏季(夏六个月)北半球冬季(冬六个月)公转轨道所处位置远日点(7月初)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慢快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直射点位置北半球南半球太阳升落方位日出于东北、日落于西北日出于东南、日落于西南昼夜长短昼长夜短昼短夜长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59/101考点全通关54继续学习日出地方时早于6时晚于6时日落地方时晚于18时早于18时晨昏线晨线呈西北—东南走向或昏线呈东北—西南走向晨线呈东北—西南走向或昏线呈西北—东南走向(续表)2.来自气候季节信息提取现象北半球夏季(夏六个月)北半球冬季(冬六个月)气温高低陆地气温与海洋气温比较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高陆地等温线凸向向北凸出向南凸出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60/101考点全通关55继续学习(续表)我国气温分布情况全国普遍高温,低温中心位于青藏高原,高温中心位于新疆吐鲁番盆地南北温差大,全国低温中心位于漠河附近我国灾害性天气出现台风、洪涝、伏旱、冰雹出现寒潮、沙尘暴、冻雨、雪灾盛行风东亚盛行东南风,南亚盛行西南风,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东南风,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盛行西风东亚盛行西北风,南亚盛行东北风,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西北风,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盛行西风气压中心分布亚欧大陆受印度低压控制,北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亚欧大陆受亚洲高压控制,北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气压带风带移动北移南移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61/101考点全通关56继续学习3.来自水文季节信息提取现象北半球夏季(夏六个月)北半球冬季(冬六个月)我国河流径流量大(丰水期)小(枯水期)水源补给情况河水补给地下水、湖水地下水、湖水补给河水北半球中高纬地域河流不结冰结冰并可能出现凌汛长江口盐度偏低偏高我国近海海域初夏易发生赤潮易出现咸潮北印度洋洋流顺时针流动逆时针流动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62/101考点全通关57继续学习4.来自自然景观季节信息提取现象北半球夏季(夏六个月)北半球冬季(冬六个月)北半球植物生长旺季温带、寒带地域草木枯黄动物迁徙北迁(如西伯利亚驯鹿由亚寒带针叶林带迁往苔原带)南迁(如西伯利亚驯鹿由苔原带迁往亚寒带针叶林带)北半球山地雪线上移下移南极大陆冰川面积变大变小南极周围海洋浮冰降低增多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63/101考点全通关58继续学习5.来自农业活动季节信息提取小麦华北冬小麦秋季播种,春末夏初收获;江淮地域冬小麦冬种春收;东北春小麦春种秋收油菜我国江南经典越冬作物,秋末种,春暖时开花(2—3月)水果苹果、柑橘收获在秋季蔬菜夏季,我国南方天气酷热,蔬菜易落花落果,而北方光照充分,蔬菜生长良好;冬季,我国北方天寒地冻,为南菜北运期澳大利亚混合农业1—2月犁地,3—5月播种,5—7月给羊配种,8—9月剪羊毛,11—12月收获小麦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64/101考点全通关59继续学习6.来自服务业季节信息提取现象北半球夏季(夏六个月)北半球冬季(冬六个月)旅游北京旅游旺季,江南名山、水景区,拉萨观光游客较多海南旅游旺季东北观鸟在夏季,青海湖鸟岛赏鸟最正确季节是春末夏初鄱阳湖观鸟在冬季钱塘江观潮(农历八月中旬)哈尔滨冰雕、吉林雾凇商业冬装生产忙季冬装销售旺季冷饮等夏令消费品销售旺季中国食品销售旺季是春节前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65/101考点全通关607.其它季节信息提取现象北半球夏季(夏六个月)北半球冬季(冬六个月)三峡水库排沙与蓄水排沙蓄水极地考查北极科考南极科考北半球地域对流层大气厚度对流旺盛且厚度变大厚度变小我国西南地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相对较少黄淮海平原夏季淋盐、春秋返盐、冬季盐分稳定返回目录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66/101题型全突破67/101题型全突破1继续学习1.依据昼弧或夜弧长度进行计算方法1昼夜长短计算方法昼长时数=昼弧度数/15°夜长时数=夜弧度数/15°2.依据日出日落时间进行计算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这里日出时间、日落时间无须要求是地方时,但日出时间、日落时间所用时间要统一,如都是北京时间或都是伦敦时间)昼长时数=(12:00-日出地方时)×2=(日落地方时-12:00)×2夜长时数=(日出地方时-0)×2=(24:00-日落地方时)×2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68/101题型全突破23.依据纬度分布特点计算(1)同一纬线上各地昼长相等,夜长相等。(2)北半球某度数纬线上各地昼长=南半球同度数纬线上各地夜长。(3)特殊地点昼长确定:①赤道上,昼长=夜长=12小时;②极昼区,昼长=24小时,夜长=0;极夜区,昼长=0,夜长=24小时。返回目录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69/101题型全突破3继续学习方法2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和太阳直射点确实定方法1.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两点纬度差。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计算遵照“同减异加”标准,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一样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以下列图所表示: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70/101题型全突破4继续学习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H=90°-AB纬度差=90°-(40°-10°)=60°。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H=90°-BC纬度差=90°-(10°+23°26')=56°34'。2.太阳直射点确定方法(1)纬度确实定方法一:“太阳直射点纬度”和“晨昏圈与纬线相切点纬度”(出现极昼极夜最低纬度)互余。方法二:经过节气来判断,夏至日太阳直射23°26'N,冬至日太阳直射23°26'S,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71/101继续学习题型全突破5方法三:依据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两地纬度差)计算。方法四:“赤道处晨昏线与经线交角(锐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2)经度确实定基本标准:地方时为12时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经线。方法一:晨线和赤道交点(经度)向东90°或昏线和赤道交点(经度)向西90°,即为太阳直射点经度。方法二:依据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判断太阳直射经线。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72/101题型全突破6继续学习【考法示例6】[浙江文综卷]地表点Q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之间纬度差为α,其正午太阳高度为H。若H等于α,则Q点纬度改变范围是A.21.5°至68.5° B.11.5°至68.5°C.21.5°至78.5° D.11.5°至45°思绪分析依据正午太阳高度公式H=90°-α,其中α=|Q点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又依据α=H,能够推断|Q点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45°,所以Q点纬度范围为21.5°至68.5°。答案A解答本题需要将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纬度差了解透彻。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73/101题型全突破7②陡崖崖底绝对高度:h小-Δd<H≤h小h小:指重合等高线中数值最小4.坡度计算(1)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地方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地方坡度较陡。原因:同一幅图中,等高线密集地方,单位距离高差大(相同距离内高度差大),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地方,单位距离高差小(相同距离内高度差小),坡度缓。返回目录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74/101题型全突破8继续学习1.应用总标准正午太阳高度应用与当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纬度都相关,二者缺一不可。2.主要应用方面(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就是一天正午时刻,此时该地地方时为12时。(2)确定当地地理纬度: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假如我们能够知道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就能够依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求出当地地理纬度。方法3正午太阳高度应用技巧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75/101题型全突破9继续学习(3)确定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点处,物体影长为零;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时刻。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方向,如北回归线以北到极圈之间地域,正午日影永远朝向正北方;南回归线以南到南极圈之间地域,正午日影永远朝向正南方。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76/101题型全突破10继续学习(4)影响房屋采光:为了取得最充分太阳光照,各地房屋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相关。北回归线以北地域,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正午太阳从南窗射入;南回归线以南地域,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北方,正午太阳从北窗射入。普通情况下,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照射到房间面积越小,即夏季照射面积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照射到房间面积越大,即冬季照射面积大。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77/101继续学习题型全突破11(5)确定楼距、楼高:为了确保各楼层都有良好采光,楼与楼之间应该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北方地域为例,见图甲,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最小楼间距为L,三者满足tanH=h/L。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78/101继续学习题型全突破12(6)太阳能热水器倾角调整:为了更加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停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倾角,使太阳光与集热板之间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关系为α+H=90°(如图乙)。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79/101继续学习题型全突破13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重庆文综卷]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著名岛国。年12月4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损毁造成该岛淡水供给中止。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右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中国一架满载饮用水飞机紧急从广州飞往马累,若北京时间12:00出发,经4小时抵达马累。机长身高为1.8m,抵达时其在机场地面身高影长靠近于(tan55°≈1.43;tan65°≈2.14)A.0.6mB.1.2mC.1.8mD.2.4m【考法示例7】80/101继续学习题型全突破14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思绪分析81/101题型全突破15返回目录答案B【解题反思】解答本题需注意:(1)关于飞机飞行问题,学生在做题时轻易把飞行时间忽略。飞机降落到马累时间=起飞时北京时间-时差+行程时间。(2)太阳直射点三个月移动纬度为23°26',天天大约移动15'。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82/101继续学习题型全突破161.常见光照图(1)地球侧视图普通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赤道为一线居中,地轴或竖直或倾斜,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并平分赤道。二分日时,晨昏线过南北两极点,二至日时,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除二分日以外时间,晨昏线与两极某两纬线圈(纬度度数相同)相切。考法4 太阳光照图综合判读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83/101继续学习题型全突破17(2)极地俯视图中心为极点,外圆为赤道,虚线分别为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3)斜侧(俯)视图观察点既不在赤道上空,也不在极点上空,观察到光照情况即为斜侧(俯)视图。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84/101继续学习题型全突破18(4)矩形投影图矩形投影图是将南北极点、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放大到与赤道一样长,它与实际相比有很大变形,离赤道越远,变形越大。判读这类图关键是晨昏线、极昼极夜和赤道上日出(6时)、日落(18时)时间等。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85/101题型全突破19继续学习2.地球光照图解题关键即使光照图图形改变多,但只要抓住光照图中“特殊点、线、面、角和方向”这些关键,就能寻找到解题突破口。解题关键主要特征与相关现象点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北回归线上或南北回归线之间,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直射点纬度和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点纬度互余所在经线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全球太阳高度分布:从太阳直射点向四面递减;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86/101题型全突破继续学习解题关键主要特征与相关现象点交点:晨昏线与赤道交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时切点:晨昏线和极圈或极圈内纬线圈切点所在纬线纬度是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最低纬度;所在经线一条是太阳直射经线(昼半球中央经线)、另一条是0时经线(夜半球中央经线)极点无东西方向,只有南北方向;无地方时,无显著太阳高度日改变;大致每年3月21日至9月23日,北极点为极昼,南极点为极夜。只在每年春分日和秋分日,晨昏线经过极点,与某一经线圈重合(续表)20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87/101题型全突破继续学习线晨昏线沿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到昼界限为晨线,昏线则相反晨昏圈是地球表面大圆,晨昏面与太阳光线一直垂直,一直平分赤道晨昏线与经线夹角度数就是此时太阳直射点纬度数;冬至日和夏至日,夹角达最大,为23°26'和晨线相交经线地方时就是交点所在地日出时刻,和昏线相交经线地方时就是交点所在地日落时刻太阳高度为0°日期分界限0时或24时所在经线和180°经线(理论上);沿地球自转方向,越过0时所在经线日期加一天,越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东西半球分界限20°W以东为东半球,其西侧为西半球;160°E以东为西半球,其西侧为东半球(续表)21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88/101题型全突破继续学习面昼、夜范围,南、北极圈内极昼和极夜范围若越向北,昼越长,北半球处于夏六个月,反之,为冬六个月;北极圈出现极昼,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出现极夜,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只在每年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南、北极点周围无极昼、极夜现象角晨昏圈和地轴夹角晨昏圈和地轴夹角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数,改变范围:0°—23°26'方向地球自转方向北半球俯视图地球逆时针旋转,南半球俯视图地球顺时针旋转东经度增大或西经度减小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反之,顺地球自转方向,经度变大为东经度,经度变小为西经度(续表)22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89/101题型全突破继续学习3.光照图常见考查内容及对应解题方法(1)确定南、北半球或南、北极①侧视图,通常是上北下南(除特殊标注外)。②从自转方向上看,逆时针自转为北半球,顺时针自转为南半球。③从经度数排列上看,自转方向与东经度数由小到大排列方向相同。④北极附近为海洋,南极附近为陆地。23

·地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90/101题型全突破继续学习(2)确定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①太阳直射经线确实定:a.地方时12时经线。b.平分昼半球经线。c.依据已知某经线时间来计算。d.直立物体影长为零地域所在经线。②直射纬线确实定:a.利用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计算。b.直立物体影长为零地域所在纬线。c.利用与晨昏线相切纬线纬度计算:直射纬度=90°-相切纬度(北半球昼长长则直射北半球)。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