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模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1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模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2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模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3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模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4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模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社会第1页时空观念隋唐唐朝唐太宗登基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隋统一南北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嫁到吐蕃581年589年618年626年627年七世纪前期649年8世纪初713年741年907年第2页【中外对比】中国世界国家统一,繁荣且开放1.隋朝:(1)统一全国;(2)创建科举制度;(3)开凿大运河2.唐朝:(1)政治: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繁荣局面;(2)经济: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农业不停发展,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兴盛;(3)对外关系:实施对外开放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1.日本效仿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2.伊斯兰教产生3.632年,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8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形成联络(1)隋唐时期中国是世界上最强盛封建国家。7世纪,日本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先进文化,回国后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2)唐太宗时玄奘西行天竺;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中印、中日交流。第3页考点1隋唐科举制度(了解)

[七下P17~P20]背景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不论优劣,都能够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产生(1)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方法来选拔官员;(2)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评参选者对时事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张家界:.25(3)]考点速查第4页完善唐朝科举制逐步完善,常设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主考诗赋和政论)、明经(考儒家经书)两科最主要;[永州:.5](1)唐太宗时,大大扩充了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称为状元;(2)武则天时增设殿试和武举;(3)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有利于唐诗繁荣)僵化明清时期实施八股取士(形式:八股文;内容:四书五经),在很大程度上演变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工具结束19(清末)宣告废除(沿用了1300多年)特点分科考试;以才选官;政府主导;自由报考;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平等竞争[长沙:.40(1)]第5页影响主动(1)改进了用人制度(促进社会公平)使得门第不高读书人,能够凭才学做官,扩大了统治基础。选拔官吏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加强了中央集权;[长沙:.14](2)促进了教育事业发展,士人用功读书风气盛行,调动了人们主动进取精神,提升了官吏素质;有利于社会进步;(3)促进了文学艺术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繁荣;(4)对后世含有深远影响,以后各朝都相继沿用;(5)对世界:日本和新罗引入科举制,它是世界最早考试制度,也是世界文官考试制度开始消极(1)明清时期推行八股文,考试内容过于僵化,严重限制了读书人思想;(2)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工具;(3)读书人追求功名,造成了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力量微弱,是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主要原因之一第6页启示(1)人才是国家宝贵财富,我们要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正确观念;(2)完善考试制度,促进人才选拔公平;(3)要选拔和任用德才兼备人才第7页考点2唐太宗和“贞观之治”(了解)[是唐朝建立1400周年][七下P7~P9]唐朝建立6,李渊(唐高祖)在长安建立唐朝唐太宗统治方法[永州:.25(1)]政治(1)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任命房玄龄和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勇于直言魏征(“以人为镜”);(2)完善三省六部制,下令合并州县,大力精简政府机构,革除“民少吏多”弊政经济重视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同时注意“戒奢从简”教育完善科举制,扩充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第8页唐太宗统治方法[永州:.25(1)]民族关系实施开明民族政策:(1)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2)在今新疆地域设置了管辖西域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对外关系实施开放对外政策:玄奘西行、遣唐使来华“贞观之治”概况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年号贞观。贞观年间(627~649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初统治为“贞观之治”[长沙:.40(1)]出现原因(1)吸收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2)唐太宗推崇儒家民本思想,勤政爱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第9页考点3女皇武则天(了解)

[七下P9]地位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评价她在当政期间,继续实施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深入发展,国力不停增强,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人称她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有“贞观遗风”统治风范第10页考点

4“开元盛世”(了解)[七下P12~P15]“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年号“开元”(713~741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显著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杜甫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张家界:.4]主要方法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为治”。重视地方吏治,并亲自考评县令政绩。提倡节俭第11页盛世表现经济农业(1)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南方水稻广泛采取育秧移植栽培,产量大大增加,江南地域成为主要粮食产地;(2)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主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盛行;(3)改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浇灌工具筒车手工业(1)手工业发达,丝织品花色品种多,丝织技术高超;(2)陶瓷业在唐朝有主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珍品商业商业繁荣。大城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长安城宏伟富丽,城内分为坊(住宅区)和市(商业区),既是当初各民族交往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城市文化科举制得到完善,士人读书风气盛行。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主要内容,我国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第12页考点

5唐与吐蕃交往(识记)

[七下P22~P24]唐朝民族政策唐太宗实施较为开明民族政策(“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赢得各族拥戴,北方各族和西域首领尊奉他为“天可汗”吐蕃吐蕃是藏族祖先,居住在青藏高原一带,首领称赞普。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唐与吐蕃交往概况(1)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亲密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汉藏之间友好关系;(2)8世纪初,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唐与吐蕃关系日益亲密;(3)唐穆宗时,唐与吐蕃正式结盟,在拉萨设置唐蕃会盟碑第13页考点6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了解)

[七下P28~P31]唐朝对外政策实施开放对外政策,勉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久居住。唐朝在世界上享受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遣唐使概况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亲密。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原来中国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代表:阿倍仲麻吕)影响遣唐使回国后,以唐朝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大化改新);参考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一些风尚第14页鉴真东渡概况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影响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出色贡献:弘扬佛法,介绍唐朝医学、建筑等知识;设计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唐风洋溢奈良城)玄奘西游概况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并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佛学大师;贞观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经陆上丝绸之路)影响为佛教文化发展和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写成《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域历史和佛学主要典籍第15页唐朝对外交往特点(1)交流范围广泛,且有连续性;(2)交流领域全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3)交流渠道众多,有官派及民间留学,国家间及民间贸易,佛教传输等;(4)交流内容显著不一样,中国主要传出制度、文化等;外国传入主要是土特产、物种等;(5)双向交流,唐朝经济文化对日本、天竺等国产生影响;频繁对外交流也使唐朝成为一个开放国家;(6)在交流过程中,中华文化圈形成。唐朝成为周围国家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第16页【异同比较】1.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历史功劳。汉武帝唐太宗不同点政治实施“推恩令”,减弱诸侯国实力,加强中央集权吸收隋朝灭亡经验教训,珍惜民力,整理吏治,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开创了“贞观之治”经济继续实施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同时,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促进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拓展提升第17页不同点军事派兵进攻匈奴,基本处理北方边患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思想文化采纳董仲舒提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文化大一统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民族关系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交往相同点(1)重视加强各民族间联络和友好往来,加强了对边境地域管辖,维护了国家统一;(2)都是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皇帝,是出色政治家,都开创了我国古代盛世局面;(3)都重视对外交往,促进了我国与世界其它国家交流第18页2.比较汉唐时期在中外交往方面不一样特征,并简明分析出现这种不一样特征原因。(1)不一样特征:①汉代以陆路为主,唐代水陆并举。②汉代以商贸为主;唐代使臣、商贸交往和文化交往全方面展开。③汉代商贸物品以丝和丝织品为主,唐代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商贸物品大为增多。④汉代中外交往含有单向性,唐代中外交往含有双向性。(2)原因:汉代江南经济较为落后,还不具备海上通商条件;唐代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南方经济繁荣,造船业发达。第19页1.“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出现共同原因。(1)隋朝政治制度创新与经济繁荣为唐朝加强中央集权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2)统治者吸收隋朝灭亡教训,勤于政事,廉洁奉公,政治清明;(3)帝王励精图治,发展生产;(4)人民安居乐业,辛劳劳动,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等。2.西汉、唐朝前期出现成功局面共同原因。(1)吸收前代暴政而亡教训,实施相对比较宽松政策,缓解阶级矛盾;(2)统治者贤明,重用贤臣,勤于政事;(3)实施开明民族政策和开放对外政策;(4)广大劳感人民辛劳劳动等。【知识拓展】第20页3.唐朝前期社会繁荣局面形成对我国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有何借鉴意义?(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社会经济发展必要前提;(2)正确政策是社会经济发展必要条件;(3)先进科技是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推进力;(4)处理好民族关系、开展对外交往有利于经济繁荣;(5)人民群众是推进社会发展主要力量;(6)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一历史过程启示我们要确保社会经济连续发展,关键在于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第21页4.唐朝中外交往带给我们启示。(1)必须有稳定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政策;(2)提升本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3)学习唐朝海纳百川博大胸怀,在传输先进文化同时,要善于吸收精华,为己所用。5.中国古代交往主要方式。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越是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时期,对外政策就越开放,对外交流就越频繁。中国古代对外友好交往路径主要有:(1)官方和民间贸易,如西汉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有了直接或间接交往;(2)官方派遣使节和留学生,突出例子是唐朝与新罗、日本等国来往;(3)宗教文化交流,如唐朝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第22页1.(长沙40)(10分)科举制是中国古代主要人才选拔制度。研究科举历史,有利于正确认识今天高校招生考试和公务员考试。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科举入仕,是13间几乎全部知识分子梦寐以求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就像当代知识分子多数参加过高考一样,科举时代读书人从未应过科举只是少数……不论科举制与当代文官制度在考试内容和实施环境上有何根本差异,但二者采取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精神是相同……一千多年科举考试史不停证实,在重人情与关系社会文化环境中,只有经过公平考试竞争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