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6.16北京的春节讲义8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课件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6.16北京的春节讲义8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课件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6.16北京的春节讲义8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课件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6.16北京的春节讲义8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课件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6.16北京的春节讲义8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猜谜语挂灯笼,贴对联舞狮子,敲锣鼓(猜一个节日)1/8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大家猜猜看这首童谣描写是什么节日?春节2/83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一样地域,不一样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民风民俗。不一样节日,不一样穿着,不一样食物,不一样民居……生活中点点滴滴,无不表达出丰富多彩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独特魅力。让我们跟伴随作者笔触,去感受那一幅幅绚丽多姿民俗风情画吧!内容重点:了解各地民风民俗,体会民族文化。学习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民风,还要就民风民俗某一个方面展开调查活动,深入了解。3/83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北京的春节4/836北京的春节5/83

春节习俗是我国最大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由此也形成普遍重视了一套完整春节习俗。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祭神祭祖活动。古代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北京的春节历史6/83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里,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考究,普通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北京人喜欢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北京的春节习俗7/83

庙会是旧时北京过年主要习俗。除了人们所熟悉“厂甸”之外,“五显财神庙”(初二至十六)、“东岳庙”(初一至十五)、“白云观”(初一至十九)都是有名庙会,最富有北京过年特色。北京春节的庙会8/83老舍先生9/83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中国当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因作品很多而取得“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作品收在《老舍文集》里。10/83作家介绍老舍(l899.2.3—1966.8.24),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城炮火中。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生活。1918年夏天,他以优异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汉字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11/83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地位。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授。这个时期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等长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微神》等短篇小说。1944年开始,创作近百万字长篇巨著《四世同堂》。他担任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1966年“文革”中不堪凌辱投湖自尽。12/83旬熬蒜醋饺翡拌榛栗筝鞭麦寺逛Xùn

áosuàncùjiǎofěibànZhēnlìzhēngbiànmàisìguàng下旬蒜瓣饺子拌豆腐

熬夜翡翠榛子风筝麦子逛街

栗子鞭子少年寺13/83读准这些词语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榛子栗子爆竹风筝彩排鞭炮截然寺院彩绘预备逛庙会走马灯杂拌儿麦芽糖色如翡翠色味双美零七八碎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万不得以娴熟技能张灯结彩14/83轻声:饺子榛子栗子风筝规矩掺和红火儿化:杂拌儿零七八碎儿玩意儿多音:万象更新正月间断分外15/83色如翡翠色味双美零七八碎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万不得已

娴熟技能“腊七腊八,冻死寒鸭”,这是一年里最冷时候。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好词好句16/83腊八粥:腊八即腊月初八。在腊八这一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粥。空竹:用竹木制作,中空,能发出响声一个传统健身玩具。小年:农历中节日。在腊月二十三日,旧俗在这天祭灶。除夕:农历一年最终一天夜晚,也泛指一年最终一天。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集市,在节日或要求日子举行。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晚。因为这一天叫上元节,故晚上叫元宵。课文中指元宵节(又称灯节)一个应时食品,南方称“汤圆”。截然不一样: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闹”与正月初一“静”形成鲜明对比。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17/83腊八粥庙会空竹汤圆18/8319/8320/8321/83正月初一22/8323/8324/8325/8326/83思索: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著名作家老舍这篇散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不太了解字词,试着自己处理,并想一想北京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7/83热闹、喜庆、祥和、团圆老北京春节到底是怎么过呢?请孩子们再次快速浏览课文。28/83思索1:作者是以什么为记叙线索?提醒:散文记叙线索普通为时间或事件过程。本文以时间(腊月——元宵节)为线索(或是以春节过程为线索)。29/83

帮你理层次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1-6节)介绍北京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7节)详细描绘北京除夕热闹场景。(8-10)节写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这段时间人们过年一些活动。(11-12节)经过对各形各色灯描写,突出了元宵节热闹场景,说明这是春节又一个高潮。(13节)写正月十五春节结束,人们投入新生活,新工作。30/83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全文主要写了春节中那些主要日子活动?全文先介绍了北京春节从()就开始了,人们()、()、(),在()过小年,之后详细描述了()、()、(),最终写()春节结束。腊月初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置年货腊月二十三除夕守岁正月初一拜年正月十五闹花灯正月十九31/83思索2:北京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本文都提到了哪些日子?哪些日子写得详细呢?

本文提到日子有:

重点写开始和高潮即

腊月初、腊八、二十三小年、除夕、大年初一、正月初六、正月十五、正月十九。腊八、除夕、初一、正月十五。32/83思索3:本文选取和组织了哪些材料?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孩子们准备过年新年“彩排”除夕以前除夕元旦光景初六开张元宵节(春节高潮)33/83在这一个多月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详细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右边。填表时候能够小组合作,一会再向大家汇报。时间风俗习惯…………34/83时间

风俗习惯

腊月初八腊月初九到腊月二十二腊月二十三过了二十三除夕

正月初一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大人:预备过年物品过小年,放鞭炮,吃糖大扫除,把吃准备充分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初六铺户开张,还能够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元宵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正月十九春节结束学生上学大人做事35/83思索4:北京春节大约有多长时间?课文在第一自然段中写“照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就开始了。”之后是春节准备,直到高潮,在最终一段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春节时间很长,有一个多月时间。36/83在老舍先生详写这四天中,你最喜欢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地方,结合自己过年感受,做一些批注,和大家交流交流。腊八十五初一除夕37/83

照北京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这不是粥,而是小型农业展览会。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全,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38/83

1腊八这天,人们做些什么?有什么特点?

2你从中感受到老舍先生怎样语言格调?小孩欢喜,大人忙乱通俗、简练、有趣39/83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这不是粥,而是小型农业展览会。“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米、豆、干果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喻”表示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语言通俗有趣。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这两个词,我们能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展现出一幅鲜明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魅力。

40/83“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俗语。说明了腊七腊八是一年中最冷时候,北京春节也就是从最冷时候开始。

41/83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处处是酒肉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这段话从哪几方面来写“除夕真热闹”呢?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你又体会到了什么?重视团圆,重视亲情42/83味色声除夕真热闹43/83A、从“味、色、声”上体会到除夕真热闹。“处处是酒肉香味”、“红红对联”、“各色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热闹。B、从人们活动中体会到除夕热闹。人们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吃团圆饭、放鞭炮、守岁等活动表现了除夕热闹。44/83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透过“”、“”等词语能够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包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按照老北京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万不得已必定“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45/83除夕夜能够说是春节中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朗诵来把它表现出来吧。

46/83

1正月初一与除夕气氛有什么异同?

2人们在这一天都在做什么?3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与除夕截然不一样,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都在休息。但一样热闹。轻松自在、喜庆、祥和47/83初一光景与除夕截然不一样:人们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48/8349/83元宵节美在何处呢?

美在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漂亮。50/83

元宵上市,春节又一个高潮到了。

一个“又”字,你看出了什么?

高潮很多第一次高潮:除夕真热闹。第二次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第三次高潮:十五元宵节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匠心独运。﹒中心句51/83【场面描写】

【重点段落】(“元宵上市----这确实是美好高兴日子”)①从几个方面来描写:

②描写特色:品读回顾:

灯数量多,灯种类多,吃元宵。总分总段落结构52/83思索5:作家抓住一个“灯”字做足了文章,请问他是从哪些方面写灯?

作家抓住一个“灯”字做文章。围绕“灯”,先写“灯展”,再写“观灯”。写灯展,先写哪些地方有灯: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再写灯用材:有名老店灯经常有几百盏,“有一律是玻璃,有清一色是牛角,有是纱灯”。53/83数量多种类多54/83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漂亮。有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一律是玻璃,有清一色是牛角,有都是纱灯,有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调皮,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55/83热闹喜庆56/83思索6:“这确实是美好高兴日子”一句在这里作用是什么?

总结上文,揭示这几段文字中心意思,流露出对元宵节喜爱之情。57/83本文怎样描写孩子们过春节呢?

58/83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尤其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小孩子们:买杂拌、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吃糖、穿新衣、逛庙会买玩具、放花炮等。59/83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残灯末庙春节结束了花灯逐步少了、熄灭了。庙会最终一天这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初五又处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步少了、熄灭了,庙会也到了最终一天,盛大热闹春节结束了。十九天“美好高兴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心绪跃然句中。60/83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就开始了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北京春节61/83作者怎样将叙事与风俗介绍穿插进行?举例: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粥是祭神祭祖,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个自傲表现,是小型农业展览会。作者将传统旧俗赋予时代内涵。送灶:现在还有卖糖,不过只有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嘴了。“动刀剪不吉利迷信”,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人。62/831谁能用自己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2这么多内容,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这么安排有什么好处?3文章表示了作者什么样思想感情?总结全文63/83

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印象!这种方法就是详略得当64/83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北京春节—独特民俗文化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65/83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部分读一读,联络实际,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感兴趣,能够简单写写。

小孩子们:买杂拌、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吃糖、穿新衣、逛庙会买玩具。66/831故乡春节有什么习俗?你是怎么过春节?说一说2你知道其它地域或民族是怎么过春节吗?相互交流一番。67/83

一进入腊月,年味就一天天地浓了。灰蒙天空,太阳若有若无,我看见那么多人行色急忙,走在回家路上。那脸上落满尘埃,那心中藏满了喜悦。过年滋味

68/83

从这时候开始,我就掰着指头,一天天地数,数那渐渐迫近脚步,听那一天天热闹起来喧嚣。先是有一户两户人家将自家养了一年猪杀了,留足了全家过年猪肉以后,剩下都被乡亲们买了去,准备过年时候美美地吃上一顿。那时候,乡亲们一年到头吃是瓜果、蔬菜,极少有吃上肉时候,只有在过年时候,才会毫不犹豫地买上两三斤肉,让全家人在年三十中午饱餐一顿。69/83

不论手头多么拮据,也极少有在春节时候不买上一点肉回家过年。记忆中,我最盼就是过年了。而一年又是那样地漫长,就像走在一条长长路上,无法看到那尽头。我兄妹四人,年迈父母在队里挣那点公分,年年透支,所以,我们家生活一直是紧巴巴。即便这么,过年时候,父亲也会变魔术一样,为我们兄妹四人每人做上一件新衣裳,不论布料怎样,只要是新衣服,我们都会高兴整整一年时间。我是老大,父亲有时会为我搞一些特殊,除了每人都有上衣以外,有时我还会得到一件新裤子或者鞋子,而弟弟和妹妹也并没有为此而眼红。穿着新衣服,走在过年气氛里,心里有一个说不出兴奋。70/83

我以为真正过年是从除夕开始。吃完精心准备年三十午饭以后,天很快就黑了。这时候,父亲坐在锅前烧锅,母亲就站在锅台边,用锅铲一下一下地炒着锅里花生。炒花生,火候很主要,火大了,花生很轻易炒糊,火小了,花生又炒不熟。所以,过年炒花生时候,都是由父亲烧锅,母亲用锅铲不停地翻炒花生。我看见父亲一手拉着风箱,一手朝锅灶里续着草,那年就慢慢地近了。在风箱呱哒呱哒节奏里,我童年一片迷茫。花生炒好以后,就放在簸箕里,然后放上小果子,好大年初一早上给拜年人吃。一会儿,父亲开始给我们发压岁钱,先是几毛,以后发到了几块,母亲照例也会得到一份。这时,父亲就会说,一定要好好读书,未来做个有用人。我们懵懵懂懂,不住地打着哈欠。上床睡觉之前,母亲一遍遍地嘱咐我们,年三十晚和大年初一早上,千万不要乱说话,更不要说不吉利话。我们就一遍遍地点头,说记住了。71/83

我们睡下很快,父亲就把小果子和年糕每人包上一份,放在我们床头,说明早一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要吃这些小果子和年糕,这么吉利。然后,父亲就到门外放上几支高升,我看见父亲嘴里叼着烟在黑夜里一闪一闪。父亲回到屋里时候,就从准备明天早上放鞭炮上取下一小节放在桌子上,好让我第二天早上放。大年初一,天还蒙蒙亮,我就被一阵紧似一阵鞭炮声惊醒。我赶快爬起来,吃了一点年糕和小果子,然后就学着父亲样子,嘴里叼着一枝烟,把父亲留给我一节鞭炮一个一个地放完。噼噼啪啪鞭炮声,在大年初一早上不停地响着,我看见鞭炮纸屑在灰蒙蒙天空纷纷扬扬,连续了很长时间才落到地上。那浓浓火药味即使有些刺鼻,却又是那样地芬芳,在空气里飘了很久才四散而去。72/83

放完鞭炮,我就给本族长辈以及和我们家来往亲密邻居拜年。每到一家,我都会说,三爹或者四爷,我给你磕头来了。磕头,也就是拜年。然后跪倒磕头,而他们总会赶快让我起来,一边说着新年发财,一边从兜里掏出早就准备好压岁钱。我那时候也就八九岁模样,以为磕头很好玩,一点也不感到难为情,况且,一年到头,那些大人们也希望有些人给他们磕头拜年,图个吉利。而驱使我去给他们磕头拜年最大动力,也就是他们给我压岁钱。记得那年,我兜里装着满满压岁钱回到家里,把那一毛一毛纸币叠起来,然后再一张张地数,手指蘸着唾沫,那种感觉无法言喻。那个早上,我得到压岁钱快要四块,对我来说那可是一笔巨款。我能够用它来买作业本和小人书,还能够为妹妹买她爱吃米花糖。73/83

这时候,父亲正在用芝麻秸引火,一会儿就把火烧得旺旺,父亲说,这叫“元宝火”,我就把冻得通红手放在火上烤,渐渐地我有些麻木手脚开始暖和起来。然后,母亲就会叫弟弟和妹妹都起来,全家坐在一起吃“元宝”,所谓元宝也就是饺子。母亲说,把饺子叫做元宝是为了吉利。父亲一边吃着“元宝”,还会喝上两盅“元宝酒”呢。有时,我会从饺子里吃出一枚一分或者二分硬币,母亲便会笑着说,小二子要发财了。哥哥十三岁夭折,我这小二子乳名一直被母亲叫了许多年。74/83

当我们一家一边吃着“元宝”时候,年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于是,我便又会在漫长等候里迎来又一个新年。如今,在渐渐淡远年味里,我静静地看着窗外雪花飘落,纷纷扬扬,就像岁月深处那无法说出思念。我看见父亲和母亲相互搀扶着,在另一个世界里不停地寻找着什么,那满头白发,就像这雪花一样,雪白,柔软。而那一阵阵吹来北风,送来了那呱哒呱哒风箱声音,还有父亲那因为烟抽得太多猛烈咳嗽声。此时,年滋味便又会慢慢地撰住我心。75/83附:春节习俗

中国农历年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希望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经有4千多年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公元前两千多年一天,舜即天子位,率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看成岁首,算是正月初一。听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由来,以后叫春节。76/83

我国春节,普通是从祭灶揭开序幕。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普通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77/83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灶火,被作为一家保护神而受到崇敬。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