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西河中学高二数学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重庆西河中学高二数学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重庆西河中学高二数学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重庆西河中学高二数学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重庆西河中学高二数学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西河中学高二数学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为正实数,则的最大值为(

)A.1 B.2 C. D.参考答案:C考点:均值定理的应用试题解析:当且仅当时,取等号。故答案为:C2.有以下命题:①如果向量与任何向量不能构成空间向量的一组基底,那么的关系是不共线;②O,A,B,C为空间四点,且向量不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那么点O,A,B,C一定共面;③已知向量是空间的一个基底,则向量,也是空间的一个基底。其中正确的命题是()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参考答案:C【分析】根据空间向量的基底判断②③的正误,找出反例判断①命题的正误,即可得到正确选项.【详解】解:①如果向量与任何向量不能构成空间向量的一组基底,那么的关系是不共线;所以不正确.反例:如果有一个向量为零向量,共线但不能构成空间向量的一组基底,所以不正确.②O,A,B,C为空间四点,且向量不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那么点O,A,B,C一定共面;这是正确的.③已知向量是空间的一个基底,则向量,也是空间的一个基底;因为三个向量非零不共线,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共线向量与共面向量,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基础题.3.对于常数,“”是“方程的图像为椭圆”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参考答案:B略4.直线与双曲线的同一支相交于两点,线段的中点在直线上,则直线的斜率为(

)A.

B.

C.

D.参考答案:D略5.已知集合A={5},B={1,2},C={1,3,4},从这三个集合中各取一个元素构成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则确定的不同点的个数为()A.33 B.34 C.35 D.36参考答案:A【考点】排列、组合的实际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先求得不考虑限定条件确定的不同点的个数,进而考虑集合B、C中的相同元素1,出现了3个重复的情况,进而计算可得答案.【解答】解:不考虑限定条件确定的不同点的个数为C21C31A33=36,但集合B、C中有相同元素1,由5,1,1三个数确定的不同点的个数只有三个,故所求的个数为36﹣3=33个,故选A.6.过点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且的中点坐标为,则()A.1

B.

C.3

D.4参考答案:C7.在中,若,则的形状是(

)A.不能确定

B.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或直角三角形参考答案:D8.程序框图如图21-1所示,则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B等于()图21-1A.7

B.15C.31

D.63参考答案:D9.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必要条件参考答案:B10.在区间上随机取一个数x,则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A.

B.

C.

D.1参考答案:C略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设变量满足约束条件则的取值范围是

.参考答案:略12.不等式的解集是______.参考答案:【分析】将原不等式右边变为0,然后通分后利用分式不等式的解法求解即可。【详解】,,通分得:,即,,解得:或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分式不等式的解法,考查学生转化的思想,属于基础题13.若抛物线y2=8x上有一点P,它到焦点的距离为20,则P点的横坐标为

.参考答案:18【考点】抛物线的简单性质.【分析】由抛物线定义可知,抛物线上任一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到准线的距离是相等的,已知|MF|=20,则M到准线的距离也为20,即可得|MF|=x+=x+2=20,进而求出x.【解答】解:∵抛物线y2=8x=2px,∴p=4,由抛物线定义可知,抛物线上任一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到准线的距离是相等的,∴|MF|=x+=x+2=20,∴x=18,故答案为:18.【点评】活用抛物线的定义是解决抛物线问题最基本的方法.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叫焦半径.到焦点的距离常转化为到准线的距离求解.14.

如图所示的流程图的输出结果为sum=132,则判断框中?处应填________.参考答案:1115.设△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cosB=,cosC=,c=3,则a=

.参考答案:【考点】余弦定理的应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的运用.【专题】三角函数的求值;解三角形.【分析】由cosB与cosC的值,利用同角三角函数间基本关系求出sinB与sinC的值,再由c的值,利用正弦定理求出b的值,再利用余弦定理即可求出a的值.【解答】解:∵△ABC中,cosB=,cosC=,∴sinB=,sinC=,∵c=3,∴由正弦定理=得:b===,由余弦定理得:c2=a2+b2﹣2abcosC,即9=a2+﹣2a,解得:a=,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的运用,正弦、余弦定理,熟练掌握基本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16.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参考答案:)()略17..若,且.(1)求;(2)归纳猜想通项公式an.参考答案:(1).【分析】(1)分别把,代入递推公式中,可以求出值;(2)根据的数字特征猜想出通项公式.【详解】(1)由已知a1=1,,当时,得当时,得当时,得当时,得因此;(2)因为,.所以归纳猜想,得(n∈N*).【点睛】本题考查了已知递推公式猜想数列通项公式,考查了数感能力.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在△ABC中,角A,B,C的对边为a,b,c,点(a,b)在直线上.(I)求角C的值;(II)若,求ΔABC的面积.

参考答案:19.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右图所示.已知正视图是底边长为1的平行四边形,侧视图是一个长为,宽为1的矩形,俯视图为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的矩形.(Ⅰ)求该几何体的体积V;(Ⅱ)求该几何体的表面积S.参考答案:【考点】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专题】计算题.【分析】(I)根据正视图是底边长为1的平行四边形,侧视图是一个长为,宽为1的矩形,得到该几何体是一个平行六面体(如图),其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高为,做出体积.(Ⅱ)由第一问看出的几何体,知道该平行六面体中,A1D⊥面ABCD,CD⊥面BCC1B1,得到侧棱长,表示出几何体的表面积,得到结果.【解答】解:(I)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平行六面体(如图),其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高为,∴(Ⅱ)由三视图可知,该平行六面体中,A1D⊥面ABCD,CD⊥面BCC1B1,∴AA1=2,侧面ABB1A1,CDD1C1均为矩形∴.【点评】本题考查由三视图求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考查由三视图还原几何图形的直观图,考查线面垂直的应用,本题是一个简单的综合题目.20.(本题满分10分)已知动圆过点,且与圆相内切.(1)求动圆的圆心的轨迹方程;(2)设直线(其中与(1)中所求轨迹交于不同两点,,与双曲线交于不同两点,问是否存在直线,使得向量?若存在,指出这样的直线有多少条?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圆,圆心的坐标为,半径.∵,∴点在圆内.

设动圆的半径为,圆心为,依题意得,且,即.

∴圆心的轨迹是中心在原点,以两点为焦点,长轴长为的椭圆.

设其方程为,

则.∴.∴所求动圆的圆心的轨迹方程为.

(2)由消去化简整理得:.设,,则.△.

由消去化简整理得:.

设,则,

△.

∵,∴,即,

∴.∴或.解得或.

当时,由①、②得

∵Z,∴的值为,,;

当,由①、②得

∵Z,∴.

∴满足条件的直线共有9条.21.已知两点A(﹣2,0),B(2,0),直线AM、BM相交于点M,且这两条直线的斜率之积为.(Ⅰ)求点M的轨迹方程;(Ⅱ)记点M的轨迹为曲线C,曲线C上在第一象限的点P的横坐标为1,直线PE、PF与圆(x﹣1)2+y2=r2()相切于点E、F,又PE、PF与曲线C的另一交点分别为Q、R.求△OQR的面积的最大值(其中点O为坐标原点).参考答案:【考点】KG: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J3:轨迹方程.【分析】(Ⅰ)设点M(x,y),由题意可得,利用斜率计算公式即可得出.化简即可.(II)把x=1代入曲线C的方程,可得点P().由于圆(x﹣1)2+y2=r2的圆心为(1,0),利用对称性可知直线PE与直线PF的斜率互为相反数.设直线PE的方程为,与椭圆的方程联立可得(4k2+3)x2+(12k﹣8k2)x+(4k2﹣12k﹣3)=0,由于x=1是方程的一个解,可得方程的另一解为.同理.可得直线RQ的斜率为kRQ=.把直线RQ的方程代入椭圆方程,消去y整理得x2+tx+t2﹣3=0.利用弦长公式可得|RQ|.再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得:原点O到直线RQ的距离为d.利用和基本不等式即可得出.【解答】解:(Ⅰ)设点M(x,y),,∴.整理得点M所在的曲线C的方程:(x≠±2).(Ⅱ)把x=1代入曲线C的方程,可得,∵y>0,解得,∴点P().∵圆(x﹣1)2+y2=r2的圆心为(1,0),∴直线PE与直线PF的斜率互为相反数.设直线PE的方程为,联立,化为(4k2+3)x2+(12k﹣8k2)x+(4k2﹣12k﹣3)=0,由于x=1是方程的一个解,∴方程的另一解为.同理.故直线RQ的斜率为=.把直线RQ的方程代入椭圆方程,消去y整理得x2+tx+t2﹣3=0.∴|RQ|==.原点O到直线RQ的距离为d=.∴==.当且仅当t=时取等号.∴△OQR的面积的最大值为.22.已知数列{an}满足a1=2,an+1=2an﹣1.(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Ⅱ)设bn=n?(an﹣1),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参考答案:【考点】8H:数列递推式;8E:数列的求和.【分析】(I)数列{an}满足a1=2,an+1=2an﹣1.变形为:an+1﹣1=2(an﹣1).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可得出.(II)bn=n?(an﹣1)=n?2n﹣1,利用“错位相减法”与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