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提升专题素养课案1古代诗歌七大题材整体建模市赛课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提升专题素养课案1古代诗歌七大题材整体建模市赛课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提升专题素养课案1古代诗歌七大题材整体建模市赛课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提升专题素养课案1古代诗歌七大题材整体建模市赛课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提升专题素养课案1古代诗歌七大题材整体建模市赛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突破——掌握关键题型提升专题素养课案1古代诗歌七大题材整体建模第1页【题材建模】题材特征思想情感惯用技法内涵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①感叹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感叹。②感叹国运衰微、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改变。③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示统治者吸收历史教训,借古讽今,批判现实。①“诗”与“史”结合:用典,双关。②“咏史”与“言志”结合:借古讽今。③“古”与“今”结合:虚实结合,对比,衬托。④“景”与“情”结合:拟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咏怀”等。题材一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咏史怀古诗第2页典题引路导学号8720(·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11分)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忧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波折。第3页【读懂诗歌】看标题“怀古”表明本诗是怀古诗,“春日”“秦国”表明时间、地点。看注释“消魂”二字能提醒诗歌感情。看意象“荒郊”“古碑”“积雪”“残阳”“黄沙”等意象透出破败荒凉之意。看技巧触景生情,融情于景,对比。看题干表现了诗人什么样感情?怎样处理情景关系?第4页(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感情?请简明分析。(5分)

解析:从题目看,本诗是一首怀古诗,映入眼帘是“荒郊”“古碑”“积雪”“残阳”“黄沙”,组成了一幅催人泪下破败荒凉图,结句“不堪回首思秦原”显然是对古盛今衰慨叹。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第5页(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怎样处理情景关系?(6分)

解析:这首诗利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手法。诗人由眼前“荒郊”“古碑”“积雪”“残阳”“黄沙”顿生一个伤今哀情,将这种古盛今衰慨叹融入眼前景物描写之中。眼前破败荒凉景物被诗人寄托了一个深深对现实慨叹。答案: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第6页解题指津(一)咏史怀古诗思维导图(二)答题模板诗人用××(用典、对比、衬托等)手法,表现了××(诗中详细“史”“古”)××(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今昔巨变),表示了诗人××(哀叹、惋惜、痛心),抒发了××情怀。第7页限时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双调】折桂令·宣城怀古卢挚对江山吟断高斋,想甲第①名园,棠棣花开。晓梦歌钟,高城草木,废沼荒台。快吹尽陵峰暮霭,等麻姑②空翠飞来。渺渺予怀,天淡云闲,万事浮埃。【注】①甲第:豪门贵族宅第。②麻姑:据《神仙传》记载,她貌似十八九岁,而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第8页(1)这首元曲抒发了作者怎样情感?结合全曲简明分析。

解析:要扣住“情感”二字,从“景色”着手;逐句考虑,回答要全方面细致。凄凉之景与优美之景,盛衰无常感叹与超脱闲逸情怀,一一对比,鲜明突出,轻易把握。答案:作者首先描写昔日甲第名园、高城沼台业已荒废,草木丛生凄凉景象,抒发了盛衰无常感叹;进而想象空翠飞来、天淡云闲优美画面,直抒胸臆,表示了超脱闲逸情怀。第9页(2)请简明赏析“快吹尽陵峰暮霭,等麻姑空翠飞来”两句妙处。解析:“赏析”可从内容、结构、手法、语言等角度考虑,这四个角度可结合起来谈;“妙处”应重点谈效果和作用。答案:①作者利用用典、想象等表现手法,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对暮霭散去、空翠飞来期待之情,有力地深化了诗歌主旨。②这两句气势磅礴,奇伟瑰丽;上承“江山吟断”,下启“渺渺予怀”,使结构更为完整缜密。

第10页题材二未曾出土先有节,直冲霄汉亦虚心——托物言志诗【题材建模】题材特征思想情感惯用技法内涵托物言志诗是一个以客观世界中详细事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一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理想等为主要内容诗歌。①寄寓作者理想理想,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②寄寓高尚节操,或表示怀才不遇与命运多舛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忧愁。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①托物言志(寓意)。即诗歌所描绘物象只是作者抒情载体,作者借以表示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或批判丑恶现象,或表示作者观点。②托物喻理。经过咏物来表示一定社会道理。③托物讽世。经过咏物来揭示或批判社会不公平现象。④咏物抒怀。这类诗歌所吟咏物象往往是作者化身或者与作者有某种相同。标志①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对象是单纯某个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特征、功效进行刻画,或着重对所咏之物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咏。②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第11页导学号8720(·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著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读懂诗歌】看标题有“咏”字。看形象全诗描写山泉。看技巧双关,谐音双关,如“名”“清”。看题干这首诗中“山泉”含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情怀?典题引路第12页这首诗中“山泉”含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情怀?(4分)

解析: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是建立在对诗歌形象、语言、表示技巧赏析之上。为此,考生平时应重视积累,多阅读一些古诗词名作,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升分析、评价水平。包含概括主旨,简析作品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格调,指出不足。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评价,二是思想感情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评价。这个考点,在高考古诗词鉴赏题中,出现频率很高。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情怀。第13页解题指津(二)答题模板经过××(对所托物象特征进行分析),抒发(寄寓、揭示、揭露)作者××感情。(一)托物言志诗思维导图第14页限时训练

(·河南洛阳高三考前练)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咏竹张必树色连云万叶开,王孙不厌满庭栽。凌霜尽节无人见,终日虚心待风来。谁许风流添兴咏,自怜潇洒出尘埃。朱门处处多闲地,恰好移云抚翠苔。第15页(1)前两联是怎样写竹,请简明说明。

解析:了解托物言志诗首先要掌握诗歌对事物是怎样描摹。描写事物分正面(直接)和侧面(间接)描写,另外注意修辞手法,然后答出其表示效果。答案:直接描写竹叶表现其繁茂;利用比拟手法,写其耐寒、保持节操、虚怀若谷品性;经过满栽庭院与无人注意对比,写出竹无人赏识境况。第16页(2)作者经过咏竹抒发了怎样情感,请简明分析。

解析:托物言志诗多用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来表示情感。“无人见”则说明无人发觉,“虚心”既指竹子,又指诗人自己。“待风来”则指等候时机。答案:作者以竹喻人(托物言志,自况),表示了对竹高洁品质赞美,抒发了怀才不遇感叹,表示了为国效力渴望;竹风流潇洒,超尘脱俗,有才华却无人赏识,但它依旧“待风来”,希望移至“朱门”“抚翠苔”。第17页题材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边塞征战诗【题材建模】题材特征思想情感惯用技法内涵以边疆地域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诗。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壮志豪情。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英雄气概。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边塞风光。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两地情愁。⑤凄苦哀怨怨战情绪,凄厉沉痛反战思索。①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大、对比、互文、用典等。②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惯用侧面衬托、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③意境营造方面:惯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标志①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戍”等与军旅相关字词。②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第18页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⑥对和平安宁边疆生活、和睦友好民族往来喜悦。第19页典题引路导学号8720(·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8分)军城早秋严武①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①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年)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第20页【读懂诗歌】看标题题目中有“军城”二字。看注释注释介绍了诗人,尤其是他从军经历。看意象“汉关”“朔云”“边月”“沙场”等。看景物特点壮阔。(1)诗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景象?有什么寓意?(4分)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形象。首先找出诗句中意象,如“汉关”等,其次描述画面,再答出作用。答案:夜晚、秋风、汉关、朔云、冷月、西山,诗前两句描绘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夜景(图)。寓意边境局势担心。第21页(2)诗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情怀?请简明分析。(4分)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情感,首先概括出情感,然后进行分析。答案:诗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属奋力出击,显示昂扬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决心,显示必胜信心。

第22页解题指津(二)答题模板诗人用××手法,写了边塞××(诗中详细意象),表现了××(边关将士、边塞景象)××,抒发了诗人××情感。(一)边塞征战诗思维导图第23页限时训练(·华北、华中、西南省级示范高中名校高三联考)阅读下面宋词,回答下列问题。糖多令刘过①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②。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不?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注】①刘过:南宋爱国词人,号龙洲道人,曾屡次上书朝廷,屡陈收复中原大计。②南楼:楼名,在武昌,二十年前词人与故人到此登楼览胜,武昌当初是抗金前线。第24页(1)这首词开头两句描绘了什么景象?有何作用?解析:首先经过分析意象来概括景象,然后回答出其作用。答案:①描绘了江边凄清秋色:衰败“芦叶”落满沙洲,沙滩“浅流”寂寞凄寒。②渲染萧瑟、寥落悲秋气氛,营造凄怆、伤感悲凉意境,为词人重游南楼奠定悲凉感情基调。

第25页(2)本词表示感情比较复杂,请结合全词简明分析。解析:结合积累知识回想边塞诗词常见情感;结合词句,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分析。答案:①作者在这首词中含蓄地表示了年华逝去感伤、故人零落孤独、忧国伤时愤慨等情感。②上片“二十年重过南楼”表现对年华逝去感伤。下片“故人今在不”则抒发故人零落后孤独,“旧江山浑是新愁”新旧对比,凸显了词人对国事深深忧虑。

第26页题材四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赠友送别诗【题材建模】题材特征思想情感惯用技法内涵古人经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朋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行,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示依依不舍之情。①依依惜别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思念与牵挂。③对友人抚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心志。⑤抒发对人生感叹。注意:每首诗表示情感往往不是单一,而是各种情感交杂在一起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会杂乱无章。①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②衬托(不直接写人离情别绪,而是经过写眼中景物有伤离之意来衬托人伤离之深)。③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或反衬)。④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示自己对朋友留恋和关切。标志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等字眼。②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常出现在送别怀人诗中。第27页(·福建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选自《宋诗精华录》)【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顿世俗活动。【读懂诗歌】看标题由“送……归”能够看出,这首诗属于送别类诗歌。看内容“童稚”“望”写想象中孩子盼着何遁山人回家情形,“到家”“下马”“终日”则是写回家后情景。看技巧整首诗写想象何遁山人回家后情景,属于虚写。看题干题干要求赏析抒情手法,而且直接明确了“想象”这个手法。典题引路第28页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请简明赏析。(4分)解析:题干明确了三、四两联是想象“蜀客”归家后情景。赏析时依次说明想象了哪些情景,再分析诗人思想感情。结合“逢社燕”“浣征衣”来说明情景;结合“自临水”“已息机”来分析感情。答案:颈联想象友人喜逢故乡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心情。尾联深入构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自由生活向往。

第29页解题指津(二)答题模板诗人用××意象,××手法,渲染(创设)了××(悲伤、悲凉、凄冷、孤寂)气氛,抒发了诗人××(惆怅、伤感、勉励、祝福等)情感。(一)赠友送别诗思维导图第30页限时训练(·河南六市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山亭柳赠歌者①晏殊家住西秦,赌②博艺③随身。花柳④上,斗尖新。偶学念奴⑤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多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注】①本词为作者知永兴军时所作,当初年已衰老,政治失意。②赌:比赛竞争。③博艺:精通各种艺术技能。④花柳:泛指一切歌舞艺术才能技巧。⑤念奴: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女。⑥阳春:《阳春曲》,一个属于“阳春白雪”高雅歌曲。词中指代歌伎所尤其擅长花柳尖新之曲。第31页(1)全词塑造了一个怎样歌者形象,请简明赏析。解析:从全词内容看,上片以歌女十分自负口气写自己来历和高超演奏技巧,下片以“残杯冷炙”来写年老色衰后境遇。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位年轻时技艺高超受人追捧,年老色衰之后境遇凄冷失意悲伤歌女形象。词上片利用正侧面结合手法,经过歌者口吻回想当年多才多艺及其受人追捧情景。下片由回想回到现实,写歌女四处奔走,青春流逝,无处托身悲伤。

第32页(2)试比较下片最终两句与《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两句在所抒发感情上不一样。解析:白居易《琵琶行》是教材中学习过,学生对内容和情感比较熟悉,这首词则是全词经过写歌者,暗喻自己。答案:①本词中流泪者为歌女,她在酒筵前唱歌,想起当年得意之时,眼下却这么凄清冷落,不禁流下了眼泪;而白诗流泪者为作者自己,听到琵琶女自述和凄凉曲声,自己衣衫都被泪水浸湿了。②本词描写歌女流泪,直接抒发歌女内心痛苦悲伤,进而表示对歌女悲凉遭遇同情,同时作者由歌女之悲伤,引发了本身遭贬受逐,客居外乡悲伤;而白诗直接以自己流泪来抒发遭贬谪后内心孤独寂寞之感。

第33页题材五异乡村树似吾乡,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思乡诗【题材建模】题材特征思想情感惯用技法内涵诗人因长久客居在外,滞留异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故乡、亲人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异乡艰难,抒发漂泊无定孤苦。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示对亲人思念。③羁旅异乡幽怨之情。或表示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苦闷;或抒发独居异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①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以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③侧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衬托诗人苦恨离情。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标志①诗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②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等。第34页

(·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初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觉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典题引路【读懂诗歌】看标题“梦中”二字有一定提醒作用。看注释注释①②介绍诗人经历和典故,有利于了解诗歌内容。看意象“夜”“月”是思乡诗惯用意象。看技巧描写、用典。第35页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心情?(4分)解析:“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答案: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故乡心情。

第36页解题指津(一)羁旅思乡诗思维导图(二)答题模板作者用××(详细意象),××(渲染、描摹、勾勒、创设等)出一个××(清冷、孤寂、凄凉、苍凉等)意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发了××情感。第37页限时训练

(·河北石家庄高三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卜算子慢柳永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碪、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思念远,新愁旧恨相继。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1)上阕“对晚景、伤思念远,新愁旧恨相继”句,在整首词中有什么作用?请简明分析。

第38页解析:首先确定其作用是承上启下,然后要结合词内容详细分析。“对晚景”,即词人对着眼前景物有感而发,这景物就是上文写到暮秋之景。“伤思念远,新愁旧恨相继”引发下文抒情,“旧恨”难忘,“新愁”又起,故曰“相继”。从写景过渡到抒情、“新愁旧恨”此刻先后涌上心头,这愁恨是多么浓重。答案:①承上启下。“晚景”总括了上文所见所闻,“伤思念远,新愁旧恨相继”由上阕写景过渡为下阕抒情。②“伤思念远”,直接表示作者对远方之人思念之情。第39页解析:“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点明季节和词人身份。在暮秋时节,词人登高望远,思乡怀人。“楚客”两句,点出词人此时漂泊在外,孤独寂寞。这两句描写了游宦异乡游子暮秋时节登高怀人情感。“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写出了词人与思念之人远隔千里,山水重重,两相思念情景,充满了对远方之人思念之情。“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即使把万千柔情写成书信又有谁能够寄给远方之人呢?一个无可奈何之情,在柔情百转中倾吐而出。作答时要注意分条写出答案,并结合词句进行分析,切不可泛泛而谈。答案:①漂泊异乡伤感。“楚客登临”点明自己漂泊在外身份,正值暮秋,无限伤感。②对远人思念。“伤思念远”“脉脉人千里”直接抒发了对远人思念。③无法传递消息无奈。纵然将离肠万种尽情表示出来,但无人传递书信,也是枉然。(2)这首词表示了作者丰富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明分析。

第40页题材六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山水田园诗【题材建模】题材特征思想情感惯用技法内涵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漂亮清新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田园生活为题材诗歌。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诗,田园诗指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诗。①归隐田园,寄情山水,抒发对自然留恋和热爱之情。②描绘山川美景,表示热爱祖国河山之情。③厌弃官场黑暗,描绘闲适之状,表现自己决不一样流合污高洁品格。(1)惯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大、对比等。(2)写景表现手法:①白描与工笔;②观察角度高、低、俯、仰改变与远近高低次序;③光、影、色彩渲染,以及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利用;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⑤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3)惯用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于景;②以乐景写哀情(反衬)。标志①诗题中常出现“过”“行”“游”等字眼。②常见意象: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第41页导学号8720(·全国Ⅰ卷)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连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样子。典题引路【读懂诗歌】看注释注释介绍了写作背景和主要意象。看意象“宿鹭”“飞鸿”突显闲适之意。看技巧典故“渔竿客”,意在归隐。看题干“向往……生活”,结合全诗可知。第42页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个什么样生活?请简明分析。(4分)解析: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了解。诗歌从怀古开始,如今随苏轼同游古代英雄争霸赤壁,不禁浮想联翩。再回到现实,眼前实景,着实可爱。而今只羡慕垂钓者(隐者)。答案:向往一个隐逸生活。①诗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感叹。②诗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闲适,接着又好像看到了渔翁扁舟,联络到“波流万世功”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第43页解题指津(一)山水田园诗思维导图(二)答题模板作者用××(修辞、表现)手法,经过对××(作品中详细意象)描写,表现出作者对××(意境)××之情。第44页限时训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房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①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①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第45页(1)联络全诗,概括作者“开颜”原因。解析:这是一首题咏诗,作者来到窦员外在崇德里新房,感到欣喜异常,遂写此诗。概括作者“开颜”原因,主要从颔联、颈联和尾联中寻找答案。写作次序是前写新房外景,后写新房内事。关键信息点有:“秋色墙头数点山”“碧松”“红药”指景色优美,“堆案无余地”指闲适,“认得诗人”指志同道合。答案:朋友新房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第46页(2)简明赏析颔联、颈联写景艺术。解析:颔联写近水远山,颈联写碧松红药,均选取美景,空间层次分明,色调友好。松间明月朗照,春来红药盛开,均是想象之景,与实景相配,引人遐思。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第47页(3)尾联表示了作者什么样情感?解析:尾联赞美主人新房中书籍堆案,主人以诗书自娱,作者亦是同调中人,羡慕之情溢于言表。答案: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第48页题材七心有灵犀一点通,明月孤灯梦难圆——爱情闺怨诗【题材建模】题材特征思想情感惯用技法内涵爱情闺怨诗主要描写男女喜爱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详细可分为爱情诗和闺怨诗(包含宫怨诗)。①夫妻相濡以沫深厚感情。②情梦难圆遗憾之怅。③孤苦幽寂命运之悲。④空闺独守思亲之怨。⑤阴阳两隔悼亡之痛。⑥美人迟暮哀伤。①比兴(托物起兴)。先从自然之物写起,然后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引出所要表示事情或情感,物描写起衬托感情、渲染气氛作用。②反衬。寒月孤灯、冷衾泪枕、月落星稀、凄风苦雨、漏声雁影等凄凉之景往往衬托主人公孤寂与幽怨;青青杨柳、斜燕双飞、春风骀荡等充满活力生机之景更能反衬闺中思妇悲伤与幽怨。③先扬后抑。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本诗采取先扬后抑手法,先写少妇“不曾愁”,后面才说她“悔”,经过对少妇情绪微妙改变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景而产生感伤和哀怨情绪,突出了“闺怨”主题。标志①标题中有“怨”“怀”“思”“别”“忆”“望夫”“×妇叹”“闺怨”“幽恨”“寄良人”等字眼或直接用“无题”。②作品中常有“眉锁”“翠楼”“绮席”“碧纱”“鸳被”“相思枕”“白发”“秋风”“夜雨”“寒月”“寒衣”“残梦”“泪如雨”“春风杨柳”“雁声月明”“红妆对镜”“喜鹊报枝”“雨燕双飞”“临笺泪长”等带有闺房色彩或带有思人韵味凄清意象。第49页导学号8720(·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11分)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典题引路【读懂诗歌】看标题由题目“思远人”可看出类别和主旨。看意象“红叶”“黄花”为深秋之景,“归鸿”则常为传书之物。它们奠定了本词感情基调,揭示了本词主旨。看技巧上片写景抒情,下片记事抒怀。看题干第一题问详细情感和景物描写作用,第二题问思想内容。第50页(1)这首词表示了什么样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示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解析:解答第一问应注意分析词中抒发感情句子,如“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