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案11鉴赏古诗原点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从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1/64李白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才思也远远地超出普通人。他诗作清新、俊逸,和南北朝时两位著名诗人庾信、鲍照作品一样。李白啊,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这无语春之绿树,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共饮,再次探讨一下我们诗作呢?2/64
(1)这首诗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诗作出了什么样高度评价?(3分)①诗地位,无人可比。②诗思想情趣,洒脱非凡。③诗格调,清新、俊逸。3/64(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示什么样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2)表示了双方翘首遥望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现手法。4/64(3)说说这首诗构思脉络。(3分)(3)立足于诗、思念李白(“忆”为线索):从赞美李白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思念,最终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5/64
卜算子·秋晚集杜句吊贾傅
杨冠卿
苍生喘未苏,贾笔论孤愤。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
凄恻近长沙,地僻秋将尽。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
【注】杨冠卿:南宋进士,为九江戎司掾,又知广州,以事罢免。贾傅:贾谊,《过秦论》作者,曾被贬长沙,郁郁而终。6/64“苍生喘未苏,贾笔论孤愤。”当日下百姓在沉重剥削下喘息而未能复苏之际,而贾生为百姓用笔上疏直陈民生艰辛“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
贾谊政论、文章留传千古。字字得体没有一丝一毫遗憾了。7/64
(1)词上阕是从哪些方面评价贾傅?(4分)①政治上,正视社会现实,奋笔直陈民生疾苦;②文学上,表现写作才华,作品流传千古。8/64“凄恻近长沙,地僻秋将尽”。这两句似一语双关,既指贾谊被贬时“近长沙”凄恻,也含作者此刻行踪和内心感受。“秋将尽”秋应“秋晚”,即作词时令。9/64
“长使英雄泪满襟”,为杜甫深切悼念“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诸葛亮功高盖世诗句。而其功业未就含恨而死原因就在于“天意高难问”。“天意”,上天旨意。后用以指帝王旨意。而这里显然是指汉文帝了。10/64(2)试赏析“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一句所蕴含词人情感。(3分)
(2)①同情贾谊怀才不遇。②抨击统治者不用贤才;③以此自况,抒发对被罢官愤慨。11/64苦寒行刘克庄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重重苇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①敕使:奉皇帝命令办事使者。②热官:指有权势大官僚。③苇箔(bó):帐幔和帘子。④关:门闩12/64前四句写边疆士卒生活。十月边疆,气候恶劣,守边兵士,却衣裘薄弱。押衣敕使迟迟不来,军士衣冷难睡,一旦有了敌情,将何以应付?诗后四句描写京城大官生活。长安是汉、唐旧都,往往代指京城,这里指南宋都城临安。那些京城高官,日上三竿,依然重门深锁,在层层暖帘和屏风之内,高卧未起。他们酒醉饭饱,怎知道屋外严寒!13/64(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1)可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初冬边疆骤冷,战士衣寒难睡;后四句为第二层,写京城官僚暖床醉酒,长睡不起。14/64(2)诗人在这里利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出怎样思想感情?(2)诗人利用了强烈对比手法,“热官”,就是有权势大宫,与军士“冷”适成对比;戍卒“夜长甲冷难睡”和贵人“朱门日高未启”组成了更为鲜明对比。(能够略去)既表现出他对战士们同情,又表现出对达官贵人不满,从而反应出自己爱国思想。15/64水调歌头杨炎正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忽醒然,成感叹,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16/64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志士,因为统治者推行不抵抗政策,他卓越才能、远大理想无从施展。杨炎正与辛弃疾结为文字交,尝有唱和。这两首词都是心怀国家之忧,感叹报国无路登临抒怀之作。17/64此词上片先写秋意后写登楼。深秋季节,满目荒寒,眼前是一片空阔长江,只是黄叶翻飞,秋意瑟瑟,使作客异乡人更增添了无限愁思。“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词人是为了驱散“客意不胜秋”忧愁才呼酒登楼。从多景楼最高处倚栏四望,祖国山河如此多娇,展现在眼前是一幅美不胜收“江山图画”;“图画”之上又冠以“舒卷”二字,眼前自然美景好像真地变成了一幅可舒可卷巧夺天工图画。18/64“应答鱼龙悲啸”,将波涛汹涌之声想象为江水之下鱼龙相互应答悲啸之音,“不暇顾诗愁”──赋诗吟愁这么闲情逸致,在当前国事日非形势下已经无暇顾及,以下“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二句是向下片过渡转折。从辞面上看写是寒气袭人,侵入衣裘,其实是借此暗喻奸佞之徒结党营私,排挤异己。19/64“忽醒然,成感叹,望神州。”这三句直如兜头一瓢冷水,使满腔热血变为凛凛怀冰。纵然气贯长虹,怒发冲冠,也只好化作感叹,望着神州大地去兴叹而已。“可怜”“空白”二句是自抒神伤与壮志难酬感叹。“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这三句又写出一腔悲愤:平生肝胆意气,只能使自己愈加消损憔悴,伴随光阴流逝而冉冉老去,难望有所作为。20/64江上明月与没有心机沙鸥能够做隐者朋侣,让明月和沙鸥陪同着自己了此生涯吧。(1)从全词来看,诗人“强呼斗酒发兴”详细原因有哪些?(4分)(1)逢秋伤悲,客居异乡,山河破碎,报国无路。(每点1分,共4分)21/64(2)“风露巧欺客”利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蕴含了诗人什么样思想感情?(2)拟人(或“比喻”,或“双关”)。(暗喻奸佞之徒结党营私,排挤异己。)对山河破碎,奸佞当道深切忧虑;对报国无门,年华老去悲慨和无奈;流露出寄情山水归隐思想。(每点1分,答出三点给满分4分)22/64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底处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1]上人:和尚尊称。[2]阑:栏杆。渺:高远,辽远。[3]偏:边。[4]阴沉画轴:诗人身处佛地,古木参天而暮色沧茫,眼前图景如一幅褪色画。阴沉:黯淡。[5]无事,什么都没有。23/64诗人站在孤山塔后寺西端上人房,登临送目,诗人凭阑纵目时,思绪飞得很远、很远。画面在“望”中一幅幅依次展开。先是一幅“方外寺”:你看,在那阴森森树林里隐隐约约藏着几所寺院,好像是笼着一层轻纱秋山古寺图;再是一幅“葑上田”。而一块块架田好象围棋盘,零零星星在水面上浮荡。24/64接下是一幅“空中鸟”:诗人举头瞻望天宇,只见寥廓秋空之中,偶然飞过一只伶仃小鸟。最终展开是一幅在“墟里烟”:夕照之中,什么都没有,唯有袅袅寒烟末联便直抒这种倾慕心情:我迟迟逗留着,不舍得归去。今日之游,我愈加喜爱这块胜地了,因为,它与我庐舍相近。等那雪花纷扬时,我要重来此地,观赏那银装素裹世界。25/64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林间寺(古寺),葑上田(架田),独鸟,夕阳,寒烟。26/64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27/64【译文】时光只知催人老。却不知,多情自古伤离别。在长亭中分别情景让人离恨难消。借酒消愁愁更愁,酒醒春衫泪滴流。
昨夜西风吹梧桐,月光惨淡又朦胧。好梦频频被惊醒,原来是,何处高楼雁叫声。28/64
起首二句把时光拟人化,暗含“多情自古伤离别”和“思君令人老”双重含义。“多情”二字,总摄全篇。三、四两句写词人感时光易逝,怅亲爱分离,心中烦恼无可化解,只好借酒浇愁,然而很快便又“泪滴春衫”,可见连酒也无法使自己暂时解脱。29/64下片先写不眠,次写惊梦。西风飒飒,桐叶萧萧,一股凉意直透人心底。抬头一看,窗外淡淡月色,朦胧而又惨淡,好像它也受到西风威胁。“好梦频惊”写每当希望“好梦”多留一霎时候,它就突然破灭了。“何处高楼雁一声”写室中人沉抑情绪正凌乱交织之中,突然飞出一声高亢哀鸣。这一声哀厉长鸣,是如此突如其来,使众响为之寂静,万类为之失色。30/64(1)“好梦频惊”是全词点睛之笔,词中引发“好梦频惊”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分条简答。①因时光流逝而惊梦。②因容颜易老而惊梦。③因离别痛苦而惊梦。④因无尽思念而惊梦。⑤因西风骤起而惊梦。⑥因月色惨白而惊梦。⑦因高楼雁叫而惊梦。(每点一分,四点就可)
31/64(2)这首<采桑子>主要利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详细分析。①利用拟人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示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伤感。②利用借景抒情手法。<采桑子>作者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西风、惨白淡月、高楼雁叫都渲染了一个伤离别、苦相思悲情。32/64琅琊溪
【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简易木桥。33/64(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示了作者怎样情感?(4分)
(1)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喜爱之情,表示了作者寄情山水悠然情怀。
34/64(2)请从虚实结合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2)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景象;虚写山中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波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想象,丰富了画面内涵。35/64关河令
周邦彦①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怎样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36/64译文
秋天了,尽管天气转晴,但暮色快速袭来。整个庭院,都笼罩在凄冷感觉之中了。一个人在庭院里悄然站立许久,听到只有寒夜里秋风吹过声音。连南飞大雁都早无踪影,再也听不到它们飞过高高云层所发出鸣声。37/64夜色深了,人们都已散去,周遭愈加凄冷寂静。只有灯光将不眠人身影,映照在墙壁上。寒夜将酒意驱除得一干二净。哎!这漫漫长夜,教人怎样去消受呢?38/64(1)从上、下两阕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请简明说明。(1)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上阕写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答出以时间为线索给1分,能简明说明给2分。39/64(2)简明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心情。(2)(5分)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消息,但盼来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答出心情给2分,能简析表现给3分。40/64点绛唇屏却相思,最近知道都无益。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这首《点绛唇》收入《人间词乙稿》。时王国维前妻莫夫人新丧,此词为悼亡之作。41/64【译文】知道相思是无用,所以想要放弃相思,不过想放弃却无法做到,还是在梦中寻寻觅觅。醒来之后,梦中楼台还若明若灭,隐约可见。而窗外天色因为月亮皎洁而一片明亮,院中丁香花也被照一片雪白。42/64(1)解释“屏却”一词,并说说前两句意思。(3分)答:(1)“屏却”意谓放弃、排遣。同第三句“抛掷”意思相近。前两句意思是说:忘了她吧,忘了她,念如今生死茫茫,怀想又有何益,徒令人心力交瘁!(意思对即可。释词1分,析前两句意思2分,共3分)
43/64(2)请分析“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三句妙境。(3分)(2)词人举目西窗,惟觉月光如水,丁香似雪,一片凄凉意。“凉月”以“纷纷”形容,“丁香”以“雪”喻之,无理而妙绝。丁香花本开在春夏之交,何以与寒冬之“白雪”关涉?这是为强调颜色相同性而出现时令错位。然而,经过这种似乎无理描写,却更深刻地表现了词人因思念亡妻而难认为怀悲怆冷寂心境,堪称绝妙。44/64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珍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1.一重重:一层又一层。形容新生绿叶茂盛繁密。2.小蕾:指海棠花花蕾。3.芳心:原指年轻女子心。这里一语双关,一指海棠花芯,二指儿辈们心。4.轻吐:轻易、随便地开放。5.且教:还是让。6.闹春风:在春天里争妍斗艳。
45/64译文海棠枝间新长出绿叶层层叠叠,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红色。一定要珍惜自己那芳香心,不要轻易地盛开,姑且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吧!46/6447/64(1)第二句诗中“深藏”一词很形象,请作简明赏析。(4分)(1)1:“深藏”既是客观景物描写,写出了浓密翠绿叶子遮盖下几点海棠蓓蕾微红情景(2分);2:又是主观意愿表达,表达海棠花珍惜春光、不轻易吐艳意愿。(2分)48/64(2)诗三四句利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给人怎样哲理启示?(6分)1:利用了反衬(对比或衬托)表现手法,用桃李争奇斗艳,反衬海棠“惜芳轻吐”,(2分)49/64(2)诗三四句利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给人怎样哲理启示?(6分)咏物诗,托物言志(说理)要从讲物实则讲人(理)角度去进行提升。2:教育儿女:要稳重行事,不要太早炫耀,不要哗众取宠,浮躁轻狂。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芳心,要耐得住寂寞,加强内在积累,在适当时候展露才华。50/64
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地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①适:恰好。野情:喜爱山野之情。惬:心满意足。②随地改:(山峰)随观看角度改变而改变。③幽径:小路。④何许:何处,哪里。⑤云外:形容遥远。一声鸡:暗示有些人家。51/64译文:恰恰和我兴趣山野风光情趣相合,千万条山路崎岖时高时低。一路攀登山峰,(山峰)伴随观看角度改变而改变,幽深小路,令我孤独迷路。黄昏,霜叶落下,熊爬上树,树林清静下来,鹿悠闲地在溪边饮水。人家都在哪里?云外传来一声鸡叫,暗示着有些人家,好像在回答(只是很远很远)。52/64(1)简明分析此诗主旨。全诗描写鲁山山行情景,表现了鲁山深秋山景雄奇深幽,也表现了作者兴趣大自然风光情趣与山行感受。53/64(2)简明分析全诗是怎样围绕“惬”字布局谋篇?首联点明“野情惬”,统领全诗。中间两联都是写景物之美,表心中之惬。尾联以虚写实,更表现作者意外之惬。54/64送梓州李使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树杪(miǎo):树梢。橦(tóng)布:橦木花织成布,为梓州特产。巴:古国名。芋田:蜀中产芋,当初为主粮之一。这句指巴人常为农田事发生讼案。翻:翻然改变。先贤:已经逝世有才德人。这里指汉景帝时蜀郡守。高眇瀛云:“末二句言文翁教化至今已衰,当更翻新以振起之,不敢倚先贤成绩而泰然无为也。此相勉之意。55/64
【韵译】梓州一带千山万壑尽是大树参天,山连着山处处可听到悲鸣杜鹃。山里昨晚不停地下了透夜春雨,树梢淅淅沥沥活像泻着百道清泉。蜀汉妇女以橦花织成布来纳税,巴郡农民常为农田之事发生讼案。希望你重振文翁精神办学教化,不可倚仗先贤遗泽清静与偷闲。56/64(1)这首诗表示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表示作者在离别之际,对朋友殷切期望之情,勉励友人在梓州创造业绩,超出先贤。5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肇庆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锦州护理专升本题库题型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管理原理》期末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现代企业管理》期末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背护理题库的方法及答案解析
- 安全员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人文社会学科》期末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商务统计学》期末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的资料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多媒体技术基础》期末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贵州高考生物试卷真题及答案详解(精校打印版)
- 2025四川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选聘中高层管理人员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湖南省九校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联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 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 健康安全紧急培训内容课件
- 从安全感缺失剖析《榆树下的欲望》中爱碧的悲剧根源与启示
- 2025中证金融研究院招聘11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保密观考试题库及答案
-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年高三9月份联合考试政治(含答案)
- 国产美妆品牌完美日记短视频营销策略研究
- 渔业现场执法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