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语言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语言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语言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语言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语言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鉴赏诗歌语言第1页从判词识人物《红楼梦》第五回中有判词以下:可叹停机德,

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金钗雪里埋。从以上判词看,这是写谁?其中用了两个典故,请找出并了解。第2页答案薛宝钗、林黛玉两个人。典故:①停机德,东汉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故事,在此指符合封建道德标准女人,称为含有“停机德”,在此指薛宝钗。②咏絮才,指东晋女诗人谢道韫以“未若柳絮因风起”句来咏雪而著称。后世把在诗文创作方面卓有才华女子赞誉为“咏絮才”,在此指林黛玉。第3页考点一品味关键词(炼字)炼字就是依据内容和意境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字词来表情达意。普通来说,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动词、形容词和虚词。第4页一、设问方式二、答题步骤1.已明确关键词(1)某字从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这首诗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3)请对某句中某字妙处加以赏析。(4)某句中某字带给你怎样感觉?(5)某字另一版作另一字,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 什么?2.未明确关键词(1)诗中某句(联)中最精彩是哪个字?请找出来加以赏析。(2)诗中哪个字最为精彩传神?请找出来加以赏析。对于题干中已明确关键词,此步骤能够省略。步骤一:确定关键词确定时要看清题干要求,因为有题目在题干中已明确了关键词在某联(句)中;从词性上看,应重点关注动词、形容词(包含色彩词)、副词、数量词和叠词,这些词都是诗人炼字重点。步骤二:指出字面义这一步主要是解释词义,相当于翻译。步骤三:分析其效果(作用)从诗歌语言利用目标来看,主要有以下4个角度:(1)从“描物”角度分析,看该字在突出景物特点方面作用。(2)从“造境”角度分析,看该字在营造意境(气氛)方面作用。(3)从“写人”角度分析,看该字在凸现人物性格特征方面作用。(4)从“抒情”角度分析,看该字在传情达意方面作用。第5页(一)动词动词是表现人(物)动作词语,分析时可从人(物)动作特点角度进行,同时,要注意挖掘动词“语境义”。[即学即练]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早发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第6页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表示效果。【尝试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艰辛和心情愁苦。第7页(二)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现人(物)特点、性质、状态等词语,起修饰作用。所以形容词作为“炼字”对象时,要注意其修饰生动传神和语意双关,同时注意所用修辞或形容词活用情况。第8页2.(·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早过大通驿①查慎行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注】

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第9页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炼字能力。首先分析“软”字在诗句中作用,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对景物表示效果。“软”字是使动使用方法,关键点出它双关意义。答案“软”字一语双关,既是写风软,也是写江水之软。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展现了一幅风吹波澜、风和水暖清晨美景,生动形象,含有艺术感染力。第三联“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尝试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0页(三)副词副词是对动词和形容词进行修饰限制作用词语。副词利用得恰到好处,能表达动作情态和人物心理改变,也能表现物景某种状态程度。3.阅读下面这首元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子规【注】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第11页【注】

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字全部。本诗第二联中“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明赏析。【尝试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这道题,要立足诗歌,从写法角度以及表示效果上回答。第一步应选通读全诗,把握这首诗主题及内容大意;第二步分析第二联诗句含意以及“空”字在诗句中含义及对描写人物情态作用;第三步从诗歌思想感情角度来分析“空”字对人物思想情感作用。答案“空”即“徒然地”,它即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示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惆怅之情。第12页(四)数量词经过诗人精心选择提炼数量词,往往能够产生丰富隽永诗情。值得注意是,古诗中用数量词,虚指、泛指多,实指少;而且与数量词使用相关联是,这些数量词经常采取夸大、对比和比拟等修辞手法。夸大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利用夸大修辞,表现出了忧愁之深。对比白居易《长恨歌》“回首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溺爱在一身”,将杨贵妃眉毛、风度、多情、得到溺爱都融入到对比数字中。比拟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句,利用拟人修辞,巧用数量词将冷清画面写活了。第13页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别舍弟宗一【注】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今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注】

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柳宗元写诗送别。此时柳宗元已被贬为柳州刺史。第14页答案“一身”指孤身一人,概括了诗人孤苦零落凄惨现实状况;“万死”利用夸大手法,写出了诗人屡遭不幸残酷人生;“六千里”与“十二年”从空间、时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被贬距离遥远和时间之长。读来令人震撼,极富感染力。赏析本诗颔联中数量词利用妙处。【尝试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5页(五)叠词叠词含有强调作用,能使描写愈加生动形象,使感情愈加绵密波折,在形式上形成节奏感与韵律感,富有音乐美。如:李清照《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寻寻觅觅”写词人内心空虚,若有所失;“冷冷清清”写处境孤独,形单影只,无人相伴;“凄凄惨惨戚戚”则极言心情之悲怆。第16页5.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黄氏延绿轩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注】

芜,丛生草。“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尝试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葱葱”指“郁郁葱葱”,形容树木苍翠茂盛,充满生机;“靡靡”写江边丛草繁密。“葱葱”“靡靡”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茂盛之貌。经过写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表示了诗人看到浓重春色后欣喜之情。妙用叠音词,富有音律美,增强表示效果。第17页所谓“诗眼”,是以人眼为喻,指在诗中最能表示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示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高度概括词句。详细说来,确定“诗眼”主要有以下5个角度:1.内容上:最能揭示作者情感字(词),如“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和“凉”“冷”“孤”(这类字经常语意双关,首先指自然界中凉、冷、孤,另首先指诗人或主人公心理感受)。2.修辞上:经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利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考点二赏析诗眼第18页3.词性上: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含有“多重含义”、以最小面积表示最大思想动词往往是“诗眼”,暂时改变词性形容词往往是“诗眼”。4.结构上:最能统领全篇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只是各有侧重,这类字(词)以形容词或动词为主。5.位置上:五言诗普通是句子第三个字,七言诗普通是句子第五个字。第19页一、设问方式二、答题步骤1.这首诗“诗眼”是什么?请作简明分析。2.有些人说,本诗“诗眼”是某某字,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找出全诗“诗眼”,请简明分析其妙处。4.本诗是怎样以某某字(词)统摄全篇或贯串全篇?请结合全诗进行简明赏析。5.古人写诗考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某句中某个字妙用。6.全诗围绕某字(词)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步骤一:确定诗眼(若题干已明确,此步可省略),确定诗眼方法可参考上面确定诗眼5个角度。步骤二:结合诗句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词)写了哪些内容。步骤三:考虑该字(词)对主旨(情感)表示、意境营造以及在结构上所起作用。第20页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即学即练]日长简仲咸【注】王禹偁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注】

本诗作于诗人因有志改革反被诬告而获罪被贬谪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时。仲咸,指冯伉,与王禹偁是同年进士,在商州时屡与王禹偁唱和。简,书信,这里是寄意思。第21页古人评诗惯用“诗眼”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一个字。你认为第二句“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何?请结合全诗简明赏析。【尝试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指出其诗眼,然后结合注释和全诗内容进行详细说明。诗人口中说“闲”,正是心中不愿闲之故。结合诗歌注释可知,他为官清正,有志改革,然而因为被人诬陷而获罪,被贬谪商州。故一“闲”字,凝聚着作者满腔不满和惆怅以及苦闷和孤独。另外,诗歌中“郡僻”“昼掩门”对“闲”字做了深入渲染,后面三联也均承此而来。第22页答案诗眼是“闲”。“闲”为一篇之眼目,“郡僻”“昼掩门”对“闲”字做了深入渲染,后三联也均承此而来。诗人有志改革反被诬告而获罪,被贬谪到商州,故一“闲”字,凝聚着诗人不满和惆怅以及苦闷和孤独。第23页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清溪行【注】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注】

这首诗为李白在天宝十二载(753)秋游池州时所作。第24页答案“清我心”“清”。这是一首情景交融山水诗,着意描写清溪水色清澈,寄托了诗人喜清厌浊情怀。因为诗人在朝廷屡遭排挤和打击,实感官场污浊,今见清溪潺潺流水,认为能够“清心”,雪白自律,精神愉悦。(回答“悲”,又言之成理,亦可)这首山水诗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作简明分析。【尝试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5页鉴赏诗歌炼句艺术,即解读关键诗句,包含诗句含意、色彩、情味、效果等方面,要结合诗句中词语,尤其是注意诗句中精当动词、形容词以及叠词、修饰语利用,另外还要注意诗句语法现象以及修辞手法等。考点三鉴赏诗歌炼句艺术第26页一、设问方式二、答题步骤1.分析某一诗句含意。2.请简明赏析这首诗(词)首句(承上启下句或结句)。3.请对这首诗第几联进行赏析。步骤一:弄懂所给句子基本意思,进而把握其内容、情感内涵步骤二:多角度赏析,全方位把握句子精妙之处1.从语言特点出发,把握句法。把握句法主要是指了解诗句中倒装和省略特点,句子倒装,有错位美;句子对仗,有整饬美;句子互文,有开合美;句子长于炼字,有凝练美。2.从表示技巧出发。有利用修辞手法,有利用表现手法。普通而言,高考选取句子,都是在表示上有特色句子。鉴赏时就是要分析出其在表示上尤其之处。3.从句子位置出发,明确诗歌中句子在结构与情感方面作用。句子处于诗中不一样位置,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一样。高考所选句子位置及作用:第27页位置作用或效果首句或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下文对什么描写;或渲染某种气氛,为诗歌奠定某种基调;或首句设问,引出后面内容。中间句或承前什么内容,引出后面什么内容;或借景抒情,表示作者什么感情。尾句或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或卒章显志,表现作者什么情感;或以景衬情,用什么景衬托什么情。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一、设问方式二、答题步骤4.结合全诗,简明分析某一诗句妙处。第28页8.(·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即学即练]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请简明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尝试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9页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炼句能力。“静”“彻”分别说静、动,这有动静结合意味。“风声彻”衬托出“谷静”“山空”“月色深”,可见利用了衬托手法。本联写景,从写作角度来说视听兼具,视觉有“月色”,听觉有“风声”。写景目标,首先要表现山中景物本身美好,然后才是为抒情服务。答案这两句用山谷幽静、空阔来衬托风声格外响亮与月色分外之浓。(表示技巧+内容)视听兼具,动静结合,(表示技巧)突出表现了山间空阔、静寂美好景致。(作用)第30页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宿洞霄宫【注】林逋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注】

洞霄宫:在今浙江余杭县南大涤洞,一向是游览胜地,道家认为大涤洞是第七十二福地。唐代建有天柱观,北宋更名为“洞霄宫”。第31页此诗颔联是写景佳句,写景很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从两个方面作详细赏析。【尝试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色彩绚丽。用了“碧”“红”“青”“白”四字,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彩绘画。②充满生机。涧水载着红叶奔流,白云点染着树林。③对比强烈。涧是碧色,却流红叶;树是青色,却映白云。④动静相生。“流红叶”何其急忙,“点白云”何等悠闲。(答出其中两点即可)第32页炼有特殊句式语句1.倒装句式:还原颠倒语序,把握诗人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1)主语后置:“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应为“晴川汉阳树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出于声律需要而改变了句序。(2)宾语前置:“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鲜明地突出“香稻”与“碧梧”两个意象,从而写出京城风物美好。(3)状语倒装:“簌簌衣巾落枣花”应为“枣花簌簌落衣巾”,强调“枣花”落在“衣巾”上声响,渲染了气氛,第33页令人如闻其声,与缫车纺纱声响,组成了一曲美妙田园交响曲,充满了乡村情趣。(4)定语倒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应为“疏影横斜清浅水,暗香浮动黄昏月”。倒装句后水和月特点得到突出,以此来衬托梅姿态神韵。2.省略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省略了谓语动词“像”,了解应是浮云飘忽不定,游子心情就像它一样,夕阳傍山缓落,依依不舍,如同老朋友惜别之情。第34页语言格调就是诗人在遣词造句、利用修辞手法等方面所表达出来区分于其它诗人艺术特色,往往与作者生活经历、文化素养相关。不一样诗人或同一诗人不一样时期不一样作品也往往表现出不一样格调。古代诗词语言格调是各种多样。考点四赏析语言格调第35页一、设问方式二、答题步骤1.请简明分析这首诗(词)语言特色。2.这首诗(词)某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明分析。3.这首诗(词)格调是……,请结合诗句详细分析。4.前人对这首诗(词)评价是……,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简明赏析。5.这首诗(词)是怎样表示……格调特点?请简明分析。步骤一: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概括语言特色。惯用术语:冲淡、工丽、绚丽、直率、婉约、明快、自然、清幽、雄奇、豪放、悲慨、凝练、沉郁。步骤二:列例证结合诗中相关语句详细分析这种特色。普通可从意象、手法、境界等角度展开分析。步骤三:析效果指出这一特色在传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产生怎样艺术效果。第36页温馨提醒:关于诗歌语言格调了解,请参考《知识清单》中“古代诗歌中14类语言特色精讲”和“唐宋主要诗人语言格调特点”。[即学即练]10.(·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下列问题。临江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荣。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第37页【注】

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地方。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明赏析。【尝试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8页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格调能力。此词语言特色“飘逸”,一是表现在远在安徽滁州欧阳修遥想远在四川荒僻阆中如同神仙阆苑,令人神往,虚实结合,富有浪漫气息;二是“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出现了多重时空组合,“闻说”二字说明要引入传说,“楼高”句构想未来不能望见老朋友身影,写尽了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灵动超逸,挥洒自如。第39页答案

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原来荒僻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漂亮。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组合改变。“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构想未来,灵动飘逸,挥洒自如。第40页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拟古十二首(其三)李白长绳难系日,自古共悲辛。黄金高北斗,不惜买阳春。石火①无留光,还如世中人。即事②已如梦,以后我谁身。提壶莫辞贫,取酒会四邻。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注】

①石火:石头打击冒出星火。②即事:眼前、当下事。第41页诗前四句是怎样表达出李白想象丰富、夸大豪放写作格调?【尝试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李白常将想象、夸大手法综合使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意境。诗前四句就是利用丰富想象与夸大手法,极言人们自古就试图要用超长绳子系日,要用堆到接天高度黄金买光阴。即使是极度夸大和惊人幻想,让人感到却是高度真实,引发读者共鸣,感受到诗人不绝忧思和万古愁绪。第42页鉴赏诗歌语言4个关注——从教材中寻求解题突破鉴赏诗歌语言就是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特点,经过想象、联想、比较等各种方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领悟诗歌精妙之处。分析诗歌语言妙处,除了了解诗歌语言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表示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语言特色。下面就从四个方面,结合所学教材内容,对解答鉴赏诗歌语言题关键点做一下归纳。第43页一、关重视点词语1.名词:名词往往是特定意象特称。名词连用经常会营造出一定意境。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动词:一个动词往往能够使整首诗活起来,而且动词往往有多重含义。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个“见”字把诗人无意看山而见山、悠闲自得形象表现了出来。3.形容词:这些词语往往从各个角度对中心词进行修饰限制,对渲染气氛、表现心情都有非常主要作用。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红”“绿”“火”“蓝”等词语把江南美景写得色彩绚烂,美不胜收。[经典聚焦]第44页4.副词:往往也起修饰限制作用,在很多情况下也是鉴赏重点。如“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一个“忽”字把漫不经心而突然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情绪改变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5.数量词:能够准确地表情达意。如杜甫《曲江二首》之一中“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一片”飞花落下都要减掉一层春色,“万点”飞花飘落更使人烦恼愁闷,抒发了诗人因伤春而满腹愁怨感情。6.叠词:词语重合往往能增强诗歌韵律感,使意境深化。经典是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诗人寂苦无告心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第45页二、关注诗歌语言变形特点因为古代汉语本身特点和诗词格律对语言使用限制,诗词里经常出现语言变形,而这些变形词语在诗歌表情达意方面往往起到主要作用。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溅泪”不是说花流泪,而是说花上溅上了愁人眼泪;“鸟惊心”也不是说鸟儿受到惊吓,而是说鸟鸣惊动愁人心。第46页三、关注修辞语言表示效果惯用修辞有比喻、比拟、夸大、借代、双关等。因为修辞利用,诗句往往到达一个特殊表示效果。如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碧玉”喻色,“丝绦”喻形,把柳树青翠润泽、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