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戏剧知识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1页
初中戏剧知识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2页
初中戏剧知识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3页
初中戏剧知识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4页
初中戏剧知识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语言文学文学作品体裁基本类别传统有“四分法”即:诗歌、散文、小说、戏剧1/95戏剧常识2/95戏剧知识:

戏剧是由演员饰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演出故事情节一个艺术。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总称,也常专指话剧。3/95

是一个综合舞台艺术。它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伎俩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应社会生活。此处实指剧本,是一个文学体裁。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冲突上,详细表现为一系列动作。戏剧4/95戏剧种类按照不一样标准,戏剧能够分为不一样种类:1)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2)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等候戈多》)、多幕剧(如《雷雨》);5/953)按题材所反应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当代剧(如《雷雨》);4)按矛盾冲突性质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6/95戏剧分类按结构按语言表现形式按题材按年代独幕剧、多幕剧话剧、歌剧悲剧、喜剧、正剧当代剧、历史剧、童话剧7/95喜剧

——以讽刺、幽默为特点,以揭露、嘲笑社会生活中落后丑恶现象,从而必定歌颂美好事物为主要内容一个戏剧。8/95悲剧

——往往反应社会生活中重大矛盾冲突、展示善恶两种社会力量严重斗争。主要表现主人公所追求理想、所从事事业,因为邪恶势力迫害及本身过失而不能实现,并以其悲惨遭遇或本身毁灭引发人们怜悯、同情、悲愤、崇敬。基调庄重,气氛严厉。9/95正剧

——又称“悲喜剧”。兼有悲剧和喜剧两种原因,能够反应悲喜等思想感情复杂改变和辽阔社会生活一个戏剧。正剧既可表现重大、严厉社会事件,也能够表现富有社会意义日常生活;现有对正面人物歌颂,又有对反面人物批判。10/95戏剧要素戏剧是一个综合艺术,包括要素有四点:1)文学要素:即剧本。尤其是戏剧中矛盾冲突和戏剧语言。2)音乐要素:包含戏曲、歌剧中唱腔、曲子;还包含音乐伴奏和音响效果。11/953)美术要素:包含舞台美术设计、布景、灯光。4)舞蹈要素:包含演员形体动作和舞蹈设计。12/95走进戏剧——赏析世界上最短戏剧法国剧作家特里斯旦·勃纳德《流亡者》,堪称世界上最短戏剧。全剧以下:(幕启:边境附近山间一幢木屋里,一个山里人正坐在炉边烤火,一阵敲门声,流亡者进屋了。)

流亡者:不论您是谁,请可怜可怜一个被追捕人吧!他们在悬赏捉拿我呢!

山里人:悬赏多少?(流亡者马上离开了。幕落)

13/95从哪些方面鉴赏,详细有哪些方法呢?戏剧冲突1.包含人物间、人物本身、人物与环境矛盾冲突,其中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性格冲突。2.这主要与剧中人物不一样性格、不一样文化涵养、不一样人生观和生活态度、复杂人物关系相关。由此可见,分析戏剧矛盾冲突要抓住:冲突中人物关系、冲突中人物性格、冲突中人物人生观、冲突中人物阶级性、14/95鉴赏戏剧语言主要是对人物语言鉴赏。1.个性化语言是指人物语言符合并表现人物身份、性格。即什么人说什么话;听其声则知其人。个性化语言,是刻画人物到达合理性、真实性主要伎俩。所以,要品味人物个性化语言,要注意人物身份、年纪、经历、教养、环境。2.要品味富有动作性人物语言。鉴赏时侧重于人物内心活动。戏剧语言15/95

戏剧鉴赏方法不外乎抓住人物,分析冲突,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爱憎,联络社会环境,从而把握戏剧主题。3.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多意现象“潜”,是隐藏意思。即语言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别不愿说或不便说意思。潜台词不但充分表达了语言魅力,而且经过它还能够窥见人物丰富内心世界。潜台词往往是与语言个性化和动作性联络在一起。戏剧语言16/95戏剧特点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演出艺术,因而它要受舞台制约,要适合演出需要。这就决定了它一些特征:第一,更经典、更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冲突和斗争。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有“戏”就是指导人入胜矛盾冲突。17/95第二,故事情节发生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限制。第三,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经过登场人物语言来表现。第四,故事情节发展往往分幕分场。18/95相关概念冲突:是矛盾斗争一个表现形式。主要经过人与人之间冲突表现阶级之间和阶级思想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经典,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19/95台词:是剧中人物语言。它是性格化,是富有动作性,即人物语言是是同他行动联络在一起。台词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它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言外之意)等等。20/95幕和场:

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段落。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段落。21/95舞台说明:

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醒一些注意之点相关说明叙述和描写语言。说明内容相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相关于登场人物动作、表情,相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相关于“效果”,相关于开幕、闭幕等等。22/95剧本——是文学作品一个体裁。是戏剧艺术创作基础。主要由台词(或唱词)和舞台指示组成。经过导演处理,用于演出剧本,通称脚本或演出本(台本)。23/95剧本特点:1、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

2、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矛盾冲突(即戏剧冲突,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性格冲突)、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3、人物语言和动作来必须合乎各自身份和性格特征。

24/95中国戏曲25/95中国戏剧,古代和当代有很大不一样。古代戏剧以“戏”和“曲”为主要原因,称戏曲,包含南戏、杂剧、传奇以及各种地方戏。当代戏剧主要指是20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是主体。外国戏剧普通专指话剧。26/95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演出成份“角抵戏”,尤以《东海黄公》为著。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演出相结合“歌舞戏”,含有了更为浓郁演出成份,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优伶演出发展来以滑稽演出为特点“从军戏”;民间歌舞戏进入宫廷,得到了更大发展;

中国戏曲孕育与形成

27/95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等通俗说唱形式。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出现很多市民娱乐场所──“瓦舍”和“勾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趋势,出现了“宋杂剧”。金代,在宋杂剧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南方出现了“南戏”。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南方南戏深入发展成熟,戏曲形成。28/95中国戏曲最早成熟形式──宋元南戏

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表现形式,它形成于南北宋之交浙江温州(古称永嘉)一带民间,时称撚兰卧泳鐢。它是在宋杂剧基础上,融和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艺术原因形成。以体制庞大、曲词通俗质朴为其特点,已粗具戏曲基本艺术特征。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29/95中国戏曲之祖南戏

中国戏曲之祖诞生在温州,多少年来,吸引了众多热爱戏曲教授学者来追根寻源。探索者不但遍布中国,而且发展到海外。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有近10个国家近百名教授、教授热衷于研究温州南戏。他们认真细致地翻译、介绍南戏著作,使南戏研究得以在世界上展开。

南戏——戏剧之果。一切条件都已具备,中国戏剧之果成熟了;它成熟在地处东南温州。南戏在温州一带静悄悄地成长,并比北方杂剧提前成熟,是客观原因。“南戏”自南宋以来流传近千年,是我国最早戏曲声腔之一,最初是从温州一带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起来。

30/95中国戏曲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

元代,是中国戏曲史一个主要时期,它以其元曲闻名于世,而元曲中影响最著者,唯北杂剧(亦称元杂剧)。北杂剧之文学,以质朴自然胜,后世戏曲文学无有出其右者;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杂剧作家,使北杂剧成为一代之文学。北杂剧之演出则显示出戏曲在形成之初朴实和浓郁民间气息。31/95元杂剧知识介绍

“元曲”,普通包含杂剧和散曲。杂剧是戏曲,散曲属诗歌,它们都以曲辞为主,因而总称为曲。杂剧是元代文学最高成就标志。

散曲包含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是独立只曲,相当于一首单调词,主要是从民间小曲和词调改变来。如我们熟悉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

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同宫调曲子联缀而成组曲,各套曲子联缀多有一定次序,末曲多以尾声结束。32/95

元杂剧发展,以成宗大德年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杂剧中心在大都,是元杂剧鼎盛时期。这个时期产生了伟大戏剧家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主要杂剧作家还有王实甫(《西厢记》)、马致远(《汉宫秋》)、白朴(《墙头马上》《梧桐雨》)、杨显之(《潇湘夜雨》)、康进之(《李逵负荆》)、高文秀(《双献功》)、纪君祥(《赵氏孤儿》)、尚仲贤(《柳毅传书》)等人。

前期杂剧含有强烈现实主义精神,揭露了黑暗社会现实,歌颂了人民反抗斗争。33/95后期杂剧中心南移杭州,作家作品数量比前期降低,这与南方人习惯于南曲而对北曲还未适应不无关系。因为后期杂剧作家脱离现实倾向日趋严重,在他们创作中逐步失去了前期作家那种战斗锋芒,作品质量也不如前期。后期杂剧比较主要作家有郑光祖、宫天挺、秦简夫等人。郑光祖(《倩女离魂》)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之一,他作品成就还是相当高。总看来,元代杂剧创作出现了空前繁荣局面,它以辉煌成就在中国戏剧史上竖起了第一块丰碑,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主要地位。34/95元杂剧角色元杂剧角色大致可分为末、旦、净、杂四类。

末是男角,男主角叫正末,还有副末、冲末、大末、二末等。

旦是女角,女主角叫正旦,还有贴旦、花旦、老旦、小旦等。

净多扮刚勇人物或喜剧角色,有净、副净、二净之别。

杂是杂角,如孤(官员)、祗从(侍从)、孛老(老头)、卜儿(老妇)、徕儿(小孩)、细酸(书生)、邦老(盗贼流氓)等。35/95元杂剧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梧桐雨》--白朴《赵氏孤儿》--纪君祥元杂剧四大爱情剧《拜月亭》--关汉卿《西厢记》--王实甫《墙头马上》--白朴《倩女离魂》--郑光祖流行于元代南戏四大奇书《拜月亭》《白兔记》《荆钗记》《杀狗记》36/95中国戏曲第二个繁盛期──明清传

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它成熟化与规范化结果。明中叶以后,传奇代替杂剧成为戏曲舞台上主角。摯鏀二字,取自其撐奁娌淮薮黄鏀之特色。其剧本文学曲词典雅,体制庞大,名篇佳作不胜枚举,为戏曲文学绝盛之时。演出上则日趋成熟,多用昆曲演唱。37/95中国戏曲转型期──清代地方戏兴起

自清代前期起,戏曲舞台发生了极大改变,主要表现为戏曲民间化和通俗化。先是昆曲、高腔折子戏盛行,后是地方戏兴起。从此,戏曲舞台不再是传奇戏天下,昆曲与高腔有了来自民间竞争者。戏曲演出场所也由厅堂氍毹变为了茶肆歌台。38/95中国戏曲史上大事──京剧形成

继徽班进京之后,湖北汉调艺人也于道光年间(1828年前后)进京与徽班艺人同台献艺,他们同徽调艺人一样唱皮黄腔,只是更具湖北格调。徽、汉皮黄在京城和流,经过数十年发展,终于在1840年前后,形成一个独具北方特色皮黄腔棗京剧。39/95京剧京剧—东方歌剧(国粹)40/95阅读方法:1、把握戏剧冲突2、明确人物关系3、品味戏曲语言要以曲词为主,但又必须将之与宾白、科介相结合,整体鉴赏。鉴赏古代戏曲语言,要注意了解其中古白话词语,注意了解曲词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特点,以及惯用比喻、夸大、用典、对偶、排比等修辞方法。4、赏析人物形象41/95

想象、夸大和借景抒情,是古代戏曲主要艺术手法。想象、夸大以奇异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反应生活;借景抒情则是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意境美传统,是一个形象化和富于诗意表现人物方法。鉴赏时,要着眼于艺术效果,经过琢磨语言来体会想象、夸大手法所表现浪漫色彩,以及借景抒情手法所表现优美意境,认识它们对表现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作用。观赏古代戏曲艺术手法42/95——戏曲知识大比拼43/95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一个行当里又有细致分工。虚拟——没有实物演出。考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伎俩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中国戏曲特点44/95戏曲行当生:生是戏曲演出行当主要类型之一,除净、丑以外男性角色称为生行。按其饰演人物年纪、身份、性格特征和演出特点,大致分为老生、小生、武生和娃娃生等几类。旦:旦是戏曲演出中女角色统称。按饰演人物年纪、身份、性格及其演出特点,大致可分为正旦、花旦、贴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七类。净:净是戏曲演出行当类型之一,俗称花脸。脸上勾勒脸谱,音色宏亮,表现性格豪迈或粗犷人物形象,如包拯、张飞都是花脸扮装。丑:丑是戏曲演出行当类型之一,喜剧角色,俗称小花脸。用白粉在鼻梁眼窝勾画脸谱。45/95生是除了大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男性角色统称。又分为老生、武生、娃娃生。⁀须生‿、

小生。46/95旦闺门旦、武旦、

是女性角色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老旦、彩旦。47/95净俗称花脸,大多是饰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如包拯;如曹操。些特异男性人物。48/95丑饰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49/95

做打50/95上页下页51/95上页下页52/95那么,什么是脸谱?

53/95前辈戏剧家张庚先生说:“脸谱是一个中国戏曲内独有、在舞台演出中使用化装造型艺术。从戏剧角度来讲,它是性格化;从美术角度来看,它是图案式。在漫长岁月里,戏曲脸谱是伴随戏曲孕育成熟,逐步形成,并以谱式方法相对固定下来。”脸谱是中国戏曲独有,不一样于其它国家任何戏剧化装。戏曲脸谱有着独特迷人魅力。54/95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行当分类,按传统习惯,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分行方法,近代以来,因为不少剧种“末”行已逐步归入“生”行,通常把“生、旦、净、丑”作为行当四种基本类型。每个行当又有苦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饰演人物和演出特色。其中,“旦”是女角色统称;“生”、“净”、两行是男角色;“丑”行中除有时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色。55/95

普通来说,“生”、“旦”化装,是略施脂粉以到达美化效果,这种化装称为“俊扮”,也叫“素面”或“洁面”。其特征是“千人一面”,意思是说全部“生”行角色面部化装都大致一样,不论多少人物,从面部化装看都是一张脸;“旦”行角色面部化装,也是不论多少人物,面部化装都差不多。“生”、“旦”人物个性主要靠演出及服装等方面表现。56/95脸谱化装,是用于“净”、“丑”行当各种人物,以夸大强烈色彩和变幻无穷线条来改变演员原来面目,与“素面”“生”、“旦”化装形成对比。“净”、“丑”角色勾脸是因人设谱,一人一谱,尽管它是由程式化各种谱式组成,但却是一个性格妆,直接表现人物个性,有多少“净”、“丑”角色就有多少谱样,不相雷同。所以,脸谱化装特征是“千变万化”。57/95“净”,俗称花脸。以各种色彩勾勒图案化脸谱化装为突出标志,表现是在性格气质上粗犷、奇伟、豪迈人物。这类人物在演出上要音色宽敞宏亮,演唱粗壮浑厚,动作造型线条粗而顿挫鲜明,“色块”大,大开大合,气度恢宏。如关羽、张飞、曹操、包拯、廉颇等即是净扮。[关羽(中)(京剧《华容道》)、张飞(京剧《打曹豹》郝寿臣饰)]58/95京剧脸谱

de含义

在人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性格和品质、角色和命运,是京剧一大特点,能够帮助了解剧情。简单地讲,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

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

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

黄脸和白脸

含贬义,代表凶诈;

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59/95蓝脸中性,代表草莽英雄。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人物性格,如:窦尔敦。60/95脸谱中最“正”颜色,往往用来表现忠义、英勇人物性格。如:关羽。红脸61/95黄脸脸谱中通惯用来表现残暴、凶诈、骁勇角色。如:典伟。62/95黑脸脸谱中通惯用来表现性格鲁莽正派角色或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人物形象,如:包公、张飞。63/95白脸脸谱中含贬义,代表凶诈如:曹操64/95金脸银脸代表神妖如:牛魔王、白骨精65/95猜猜这是谁孙悟空66/95包拯67/95曹操68/95

请问以下哪一幅图是如来佛脸谱,并说出识别理由

第一幅。金色代表神。69/95

请说出最少一个脸谱名称

包公二郎神鲁智深后羿70/95

请问四幅脸谱图上白颜色代表意义一样吗?若不一样,请说出两种意义来?不一样。第一幅白色代表奸诈,二、三两幅代表丑角,第四幅是颜色搭配需要。71/95脸谱鉴赏黑脸表示什么性格?表示有正义感,猛智。如张飞。72/95脸谱鉴赏白脸表示什么?表示愚蠢奸诈。如曹操73/95脸谱鉴赏红脸表示什么?表示忠勇。如关羽74/95脸谱鉴赏表示草莽英雄。绿脸、蓝脸表示什么?75/952、赏脸谱识人物:牛魔王76/952、赏脸谱识人物:二郎神`77/952、赏脸谱识人物:孙悟空78/95曹操2、赏脸谱识人物:79/95典韦2、赏脸谱识人物:80/95关羽2、赏脸谱识人物:81/95张飞2、赏脸谱识人物:82/952、赏脸谱识人物:托塔天王83/95我国元代最有成就剧作家是

关汉卿。他一生创作杂剧有六十各种,他是我国戏剧创始人,数量超出了英国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莎士比亚。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他、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84/95请列举两个以上戏剧作家及代表作品。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白朴《梧桐雨》郑光祖《倩女离魂》85/95昆剧昆剧是一个戏曲声腔、剧种。简称昆腔、昆曲或昆剧。元代后期,南戏流经昆山一带,与当地语音和音乐相结合,经昆山音乐家顾坚歌唱和改进,推进了它发展,至明初遂有昆山腔之称。明嘉靖年间,太仓魏良辅借张野塘、谢林泉等到民间艺术家帮助,总结北曲演唱艺术成就,吸收海盐、弋阳等腔优点,对昆腔加以改革,总结出一系列唱曲理论,从而建立了委宛细腻、流利悠远,号称“水磨调”昆腔歌唱体系。

剧86/95“百戏之师”---昆曲《单刀会》

昆曲之所以入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于它是我国古典演出艺术经典。新中国以前,全国范围内一个职业昆剧团都没有。20世纪50年代,一出《十五贯》救活一个剧种,全国随之成立了6个昆曲院团。一批优异演员整理、编演了《牡丹亭》、《西厢记》、《千里送京娘》、《单刀会》、《桃花扇》等大量优异剧目。

被誉为“百戏之师”昆曲,已被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但这个喜讯,也恰恰表明了它濒临灭绝事实。

“再不动手抢救,昆曲这个宝贵中华文化遗产就要消失在历史之中了!”抢救、挖掘面临失传传统剧目,是振兴昆曲基础工程。87/95戏曲种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域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各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比较流行著名剧种有:京剧、昆剧、越剧、豫剧、黄梅戏、评剧、粤剧、庐剧、徽剧、淮剧、沪剧、吕剧、湘剧、河南坠子、河北梆子、湖南花鼓戏、淮北花鼓戏、梅花大鼓、梨花大鼓、京韵大鼓、西河大鼓、评弹、单弦、山东快书、山东琴书

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布全国,不受地域所限。88/95苏三起解(《玉堂春》京剧)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心好惨,过往君子听我言。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就说苏三福命短,破镜只怕难重圆。倘公子得见面,来生变犬马我就当报还。89/95黄梅戏—芬芳泥土气息现在渐衰微,多以戏歌形式出现代表作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